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一行人沿着岸边继续向东,在树林和芦苇之间,有一条被人踩出来的小路,芦苇比较矮小,也已经完全枯萎,很多芦苇倒在地上,有些芦苇被踩进了泥巴里面。这说明大塘边时常有人走动。
荣高棠的话证实了刘大羽的判断:“经常有人到这里来打渔,镇上的人经常到这里来钓鱼。”
荣高棠的话很快就得到了验证,不一会,大家看到了一根很长的鱼竿。
很快,大家看到了一个人,此人嘴上叼着一根香烟,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漂在水面上的鱼线和浮标。
听到身后有动静,钓鱼人回头看了看。
路所长认得此人:“王主任,原来是你啊!”
“哦,是路所长啊,你们这是——”王主任一脸疑惑地望着大家。
“王主任,好雅兴啊!”
“退休了,没事做,在家无聊。路所长,你们怎么到这里来了?”
“我们到古里村来办事,顺便到这里来转转,怎么样?钓到鱼了吗?”
“钓了几条,天太冷,鱼懒得动弹。”
岸边的芦苇丛里面传来鱼在鱼篓子里面闹腾的声音。
赵大同走到芦苇丛边,拎起鱼篓子看了看,里面有十几条三四两重的鲫鱼。”
赵大同刚把鱼篓子放下,水面上发出“啪——啪——啪”的声音。
王主任又钓上来一条鱼,看样子是一条鲫鱼,鱼在水面上闹腾几十秒钟以后,又将鱼线拉到了水里。王主任手中的鱼竿弯成了一张弓。
在王主任身后的一棵柳树上,戗着一个鱼抄子。
路所长拿起鱼抄子,走到岸边。
几十秒钟以后,鱼又浮出了水面。王主任一边将鱼控制在水面上,一边收鱼竿,将鱼往岸边拖。
路所长将鱼抄子沉入水中,然后向上一拎。鱼进了鱼抄子。
路所长将鱼抄子拎上岸,这条鲫鱼在半斤左右。
王主任左手抓住鱼,右手取下鱼钩,然后将鱼慢慢放进了鱼篓子。
告别王主任以后,大家继续向东。
不一会,大家听到了【创建和谐家园】,紧接着,又听到了孩子们的吵闹喧哗之声。
“学校就在前面。”荣高棠道。
几分钟以后,树林逐渐稀疏起来,很快,大家看见了几排老旧的青砖黑瓦房掩映在树林之中。
一两分钟的样子,大家来到一个码头跟前,站在码头上,开阔的水面尽收眼底,水很清,能看见很多鱼在水中游来游去,还能看到水底下的杂草和青苔。水确实不深。
“孩子们都是在这里游泳的吗?”
“不错,古立饶家两个孩子都是在这里游泳的时候出事的。”
“当时的情形,你还记得吗?”
“我们赶到的时候,人已经被打捞上来弄回家去了。”
“乡亲们是怎么看这件事情的呢?”
“没听他们说什么。这种事情,是不能随便乱说的。”荣高棠又开始吧话题往回收了。只要以设计到案子。荣高棠就想把刘大羽的话头掐断。
...
第十章 荣高棠借机开溜 老张头主动热情
码头旁边的柳树上钉着一个木牌子,木牌子上用红漆写了两行字:“珍爱生命,不要到水塘里嬉水。”油漆的颜色已经退了不少,木牌子也是旧的,中间还有一些裂缝。
一条一米左右宽的石板路从码头通到学校的大门,大概是担心孩子到码头上来玩,所以将大门关上了,学校的围墙是用石头砌成的,大概有一人多高。
刚才大家听到的嘈杂喧哗之声是从校园里面传出来的。
码头是用石块砌成的五级台阶,台阶下面有两个跳板,跳板的另一头搭在一个支架上,支架距离最后一级台阶有两米左右,跳板的宽度在六十公分左右,跳板是用树棍并排钉在一起的。
刘大羽提出到学校里面去看看,赵大同正准备在前面引路,荣高棠突然和不远处的一个中年男人打招呼:“大军,你这是到哪里去啊!”
“我找你有事。”对方道。
荣高棠大步流星走了过去。
两个人嘀咕了几句之后,荣高棠走到路所长跟前:“路所长小赵。我回去有点事情——就不陪你们了,待会儿,你们到古村长家去的时候,肯定会路过我家,我泡好了茶等你们。”
荣高棠不希望村里人看到他和警察在一起,所以来了个金蝉脱壳。不着痕迹地走开了。
刘大羽和陈杰望着荣高棠和另一个人的背影消失在一片竹林里,然后朝学校的大门走去。
大家快走到学校门口的时候,有一个长满白头发的老人将脑袋伸出窗外看了看。然后将脑袋缩了回去,紧接着关上了窗户。
大门旁边有一个传达室,有一扇窗户对着码头。
大家走到门跟前的时候,一扇大门开了,开门正是刚才伸脑袋的老人。
老人认出了赵大同:“赵公安,你们这是要找谁啊!”
刘大羽仔细端详了一下,老人的年龄大概在六十五岁左右。
“老人家,你贵姓,怎么称呼您啊?”刘大羽道。
“免贵姓张,学校的老师和村子里面的人都叫我老张头。
”张大爷,您是古里村人吗?”
“不错,我就是古里村人。”
“您在这里看了多少年的大门?”
“有十五年了,”
“十年前,古立饶家有两个孩子溺水身亡,这——您还记得吗?”
“怎么不记得,第二个娃还是我和另外一个老师捞上来的呢?”
按照古立饶提供的情况看,第二个娃应该是一个女孩。
“你能把当时的情况回忆一下吗?”
“外面太冷,你们到屋子里面坐下听我慢慢说。”老张头把大家让进传达室。
传达室有七八个平方,里面除了一张小床,就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条长板凳。桌子上放着一个闹钟。
老张头把大家安排在长板凳和床上坐下,自己靠在桌子上。
老张头和荣高棠霍老师完全相反,他的态度积极了许多——至少是一个主动热情,愿意敞开心扉的人。这使同志们有些沉重的心情有了些微的宽慰。
...
第十一章 几小孩偷偷嬉水 古望云突然不见
传达室的西边和北边各有两扇窗户,人坐在里面,能看到孩子们在校园里面活动的情况:一些男孩子在追逐打闹,一些女孩子在踢毽子和跳牛皮筋。在学校大门的右侧,有一个用水泥砌成的乒乓球台,十几个男孩和女孩围着球台,两个男孩正在打乒乓球。
老张头朝桌子上的闹钟看了看,然后走到一棵老槐树跟前,从树丫上拿下一把铁锤,在一个旧犁头上“当——当——当”地敲了起来。
刘大羽看了看手表,时间是三点三十二分,而挂在墙上的钟的时间是三点三十分。
孩子们一窝蜂地朝各自的教室跑去,待孩子们走进教室,逐渐安静下来之后,从办公室里面陆续走出几个老师,他们或拿着——或夹着备课笔记本朝教室走去。
“张大爷,学校有几个班级啊?”
“有十二个班级,一个年级两个班。学生在四百左右,有二十几个老师。”老张头如数家珍。
在农村,这样的办学规模不能算小了。
老张头没有忘记原来的话头:“那是一九八六年的夏天,那天,下午放学以后,几个娃偷偷跑到码头上玩水,每天放晚学的时候,我都要在码头上站一会,古家大塘已经淹死过几个小孩了,学校让我平时多留意一点。可等我离开以后,几个娃从码头西边树林里面下去了,其中一个娃就是古村长家的望云。我在这里是看不到那片树林的。天快上黑影子的时候,我突然听到塘边传来嘈嘈声,当时,段老师和我正坐在门口的老槐树跟前下棋。我们俩就冲了出去。半道上,我们迎上了海涛,他是跑来喊我们的。”
陈杰递了一支烟给老张头,被他推开了。
“我和段老师赶到出事地点,五个娃,三个男孩,一个女孩正在哇啦哇啦地哭着喊着。”
“古望云是怎么溺水的?他们是怎么描述的呢?”
“他们说,他们玩的好好的,突然发现望云不见了,我问他们在什么地方嬉水的,海涛就下到水中,划了一个范围。我和段老师下水试了试深浅,水只有齐腰深,只有一个地方,往前走一步就突然变深了。望云就是从那里不见的。”
“有多深呢?”
“一个人打不到底,我说的是成年人。”
“古望云当时多大年纪?”
“读五年级,虚十二岁了。”
“捞上来以后,有没有人检查过古望云身上的伤呢?”
“检查了,第二天早上,我们把望云的尸体捞上来以后,学校的两个女老师仔细检查了一遍,后来,孩子的两个姨娘也仔细检查了一遍。望月的身上没有一点伤。”
“古望云的尸体在水里泡了一夜?”
“可不是吗?出事之后,村子里面的人都来了,老陈头带着几个水性好的人到水下去找过,可找了大半夜,愣是没有找到,你们不知道,这古家大塘深的很,除了老陈头他们几个打渔的人,没人敢到下面去。这大塘里面的水草特别多,也特别厚。”
“你们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呢?”
...
第十二章 古望云身缠水草 古望宇最先出事
“在出事地点附近的一大片水草下面,望云的身上缠了不少水草,估计是望云落水后挣扎的时候缠绕在身上的。”
“一九八四年的夏天,古立饶的儿子是在什么地方出事的呢?”
“树林西边出的事,几个胆大的娃跑到树林西边,就是望云出事地点西边一点,那里有一个弯道,除了打渔和钓鱼的人,没有人到那里去。”
“您能领我们到两个孩子出事的地点去看看吗?”
老张头看了看桌子上的闹钟,时间是三点五十:“你们等一下,我去叫个人过来帮我打下课铃。”
老张头走出传达室,朝老师办公室走去。
不一会,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人跟在老张头后面走出办公室,此人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手上拿着一本书。
刘大羽一行已经走到大门跟前。
“路所长,这就是我刚才跟你们提到的段老师,就是他和我把望云捞上来的。他帮我打铃,我领你们去。”
段老师把大家送出门之后,然后按照老张头的吩咐关上了大门。
在距离码头七八十米的地方,有一片杂树林,靠岸边的地方有一些无人触碰过的芦苇,在距离岸边二十平方米的水面上,没有一点水草,水非常清澈,塘底清晰可见,再往外围走,就是严严实实的水草了,水草下面黑咕隆咚,深不见底。水草中还有少量的枯败的荷叶。
老张头指着两片部分重叠在一起的荷叶道:“望云就是在那里落水的。”
在两片部分重叠在一起的荷叶的南边十米左右的地方,水草上方竖立着两根突兀的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