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古城疑案三》-第16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两三分钟的样子,宁雁南的双手停止了挣扎,紧接着,她的身体也渐渐松软下来。

      等宁雁南的生命体征完全消失之后,降央嘎亚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麻袋将宁雁南的尸体塞进去——尸体僵硬以后就很难装进去了。

      服务台里的服务员坐在椅子上打盹的时候,降央嘎亚将麻袋扛出了房间,去了后门。

      第二百零五章 大木船二次利用 宁雁南葬身泥胎

      走出旅社的后门以后,降央嘎亚将麻袋藏在树林的灌木丛里,然后迅速返回——走进后门。

      “为什么要返回旅社呢?”

      “旅社的后门是从里面锁上的,夜里面,值班的服务员隔一段时间就会在旅社里面巡夜,后门是他们肯定要去的地方,所以,我必须返回,从里面将门锁上,然后从前门走出旅社。”

      “你从前门离开旅社,难道就不怕别人看见吗?”

      “深更半夜,服务台里面的服务员一般会打盹,就是服务员看见也不打紧,没有哪家旅社规定客人在夜里面是不能走出旅社的。事实是,那天夜里,我路过服务台的时候,两个服务员已经趴在服务台上睡着了。”

      降央嘎亚从旅社的东围墙绕到后面的树林,扛起麻袋,沿着一条小河沟朝秦淮河的河堤走去,他将宁雁南的尸体藏在小河沟西岸的草丛里面,然后去了酱菜厂的码头。

      降央嘎亚打开铁链上的铁锁,将船划到藏尸体的地方,然后将麻袋扛到船上。

      船划到马婆婆庵后门的时候,时间是十一点一刻,这时候,马婆婆庵里面巡夜的师傅已经睡觉去了。

      “马婆婆庵的后门,也是从里面上锁的,你是怎么进去的呢?”

      “翻墙,还是从酱菜厂围墙外面那棵歪脖子老槐树爬上去的,马婆婆庵的围墙和酱菜厂的围墙一般高,而且是连在一起的。”

      降央嘎亚沿着那棵歪脖子老槐树爬上围墙,小心翼翼地走到马婆婆庵的围墙上,围墙上有一个比墙体宽许多的小庑顶,只要脚步稍微轻一点慢一点,不把顶上的小瓦踩坏就不用担心什么了。

      降央嘎亚落地之后,慢慢走到后门跟前,从口袋里面掏出钥匙,打开门锁,将麻袋搬进后门,然后锁上后门。

      降央嘎亚听了听周围的动静,在确定没有任何异常声响之后,便扛起麻袋朝观音大殿走去。

      降央嘎亚走进大殿,将麻袋放在香案上,爬上香案,解下系在观音菩萨脖子上的披风,将观音菩萨的脑袋搬下来放在香案上。

      降央嘎亚解开麻袋口上的绳子,双手抓住麻袋的底部两角,将宁雁南的尸体慢慢挪出麻袋,然后将尸体头朝前脚朝后地扛在肩膀上,降央嘎亚已经目测过很多次了,他站在香案上,肩膀的高度和观音菩萨脖子的高度基本一致,降央嘎亚踮起脚尖,将宁雁南的脑袋放进观音菩萨脖子的入口,用双手托起宁雁南的腹部,慢慢将宁雁南的尸体塞到观音菩萨的肚子里面去了。

      之后,降央嘎亚将堆放在墙角处的泥胎扔进入口,然后用铁锹将最上面的泥胎捣碎,将泥胎捣碎的目的是让工匠看到泥胎以后放弃将碎泥清理出来的念头。

      ¡°ÌúÇÂÊÇÄã´øµ½ÂíÆÅÆÅâÖµÄÂ𣿡±

      ¡°ÌúÇÂÊÇ´ÓÂíÆÅÆÅâÖµÄÔÓÎï¼äÄÃÀ´µÄ¡£¡±

      寺院的杂物间在院门西侧,紧挨着菜地的围墙边。在杂物间里面摆放着一些劳动工具,有刨地的镐头,锄草的锄头,挖地的铁锹,还有抬粪的粪桶和扁担。

      °ÙÁãÁùÕ ɱÈË¿ñ×ïÓÐÓ¦µÃ ºóÀ´ÊÂÁîÈËÐêßñ

      最后,降央嘎亚用手电筒照了照尸体上的泥胎,确认泥胎基本被捣碎之后,才将观音菩萨的脑袋安放在脖子上,然后系上披风,清理掉落在香案和地上的碎土,将香案上的东西按照原来的样子摆好,最后翻墙离开了马婆婆庵。

      第二天下午,降央嘎亚经过一番乔装之后走进了马婆婆庵,大家都知道降央嘎亚进马婆婆庵的目的是什么,他想看看修复观音菩萨的工作有没有如期进行。

      降央嘎亚之所以选择下午进马婆婆庵,是因为下午进寺院观光的游客相对比较多一些,一般情况下,上午,马婆婆庵是没有什么游客光顾的。

      降央嘎亚戴着一定遮阳帽,一副墨镜,混在一群游客中走进马婆婆庵。

      在观音大殿的大门前,拉着一根绳子,绳圈内竖着一个木牌子,木牌子上写着“殿中正在修缮,游客见谅”的告示。

      降央嘎亚看到,观音菩萨身上的披风已经不在了,在观音菩萨的周围有一个用毛竹搭起来的架子,一个工匠正站在架子上给观音菩萨身上上色。观音菩萨的脑袋安安稳稳地摞在脖子上,胸部以上的彩绘已经完成。

      降央嘎亚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会平师傅站在一旁做监工,一个师傅正在大殿门口的高台上和泥,他一边和,一边将一些头发和剪碎的麻纤维撒在泥中;还有一个工匠正在修补莲花座。

      观音菩萨的修复工作在有序地进行着。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不会有第二个人知道观音菩萨的肚子里面藏着一具女人的尸体。

      当天下午,降央嘎亚上了开往山城的列车。

      至此,“9。27”无头案顺利终结。

      甘雨蒙将舅舅王洪宝的遗体就地火化,欧阳平派严建华和柳文彬驱车送甘雨蒙,连同王洪宝的骨灰回成都。

      至于宁雁南的遗体,就地掩埋在了十三营东边的小树林里,没有坟茔。

      不久,在冯局长的敦促下,修复马婆婆庵的经费和方案同时下来了。根据专家小组的意见,观音菩萨的坐像将进行原型重塑,原来的观音坐像破损的比较厉害,再加上发生了这档子事情,本着对菩萨虔诚的精神,原来的观音菩萨确实不能再用了。

      如果不是发生了这档子事情,原来那尊观音菩萨恐怕要永享人间香火。

      即使是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的菩萨也无法预知自己的命运。

      在一九九五年的年底,降央嘎亚被执行【创建和谐家园】。

      在判决结果宣判以后,刘大羽和降央卓布通了一个电话,降央卓布毕竟是降央嘎亚的养父,这件事情是一定要告诉老人家的。

      降央卓布派两个儿子赶到荆南给降央嘎亚收尸,然后就地火化。降央扎西和降央呼勒兄弟俩将哥哥的骨灰抱回了康定,降央扎西说,他们的阿妈还不知道这件事情,该如何应对阿妈,一家人将面临一个很大的难题。

      面对这个难题的还有甘雨蒙和他的父母以及王洪宝的妻子樊家珍。

      唯一让人感到宽慰的是:樊家珍已经领养了一个三个月大的男孩,这个男孩也许能让这个家庭的创伤慢慢愈合。

      第一章采石场爆破巨石 石缝中一具尸体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六日,东山镇派出所接到一起报案,下面是报案记录:

      报案人,刘家禄和章子峰。刘家禄,五十一岁;章子峰,四十七岁。工作单位,东山镇西流湾采石场。

      报案时间,1995年,12月6日。

      案由:十二月六日早晨,两个人在三号采石场爆破,第一轮打了五个炮眼,两个小时以后,装上**,疏散所有人员之后,开始点炮。

      “咚——咚——咚——咚——咚”,五声巨响之后,两个人开始打第二次炮眼,按照惯例,每天必须进行两次爆破,才能满足一天的采石量。半个小时以后,两个人在打三号炮眼的时候,章子峰突然大叫一声,章子峰被吓着了,刘家禄也被吓着了,两个人干的是打炮眼点炮的工作,本身就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一有风吹草动,整个心就被拎了起来。

      章子峰被一具尸体吓着了,在一个四十——五十公分宽的石缝里面,卡着一个人的双肩和脑袋——准确地说是卡着双肩,此人的脑袋已经耷拉在肩膀上,两个人只能看见死者的脑袋和双肩,尸体没有腐烂,但已经被风干——死者死亡的时间不会太久。石缝原来是两块巨石之间的缝隙,东边的巨石在第一轮爆破中被炸断了,两个人想在第二块巨石上打炮眼,刚爬到巨石的跟前,章子峰就看到了死者的脑袋。

      惊魂初定之后,刘家禄爬到巨石的跟前,章子峰所看到的果然是一具尸体。

      两个人爬到石缝跟前,这才看到尸体的下面的部分,尸体的五分之四仍然卡在石缝里面,这是一道深不见底的石缝,呈现在两个人眼前的石缝上略宽,下渐窄,在两个人的记忆之中,在第一块巨石消失之前,两块巨石之间的缝隙是上窄下宽。

      两个人没有多想,停下了手中的活跑下山去向领导汇报,马场长听完两个人的叙述之后,立即派他们俩下山去报案,自己带着几个人爬上山,把现场保护起来。

      这应该是一起谋杀案,欧阳平一行驱车赶到东山镇西流湾采石场。

      一个小时以后,汽车爬过一个很大的高坡,一座高大的山峰矗立在眼前,

      坡下,路边,小石桥旁,站着两个身穿公安制服的人,这两个人分别是东山镇派出所的所长鲍正标和警员顾长河,他们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时了。

      左向东缓缓停下汽车,刘大羽拉开车门,将两个人拽上汽车。

      经鲍所长确认,刚才大家所看到的那座最高的山峰叫阳山,西流湾采石场就在阳山的南麓。

      西流湾采石场是东山镇最大的采石场,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建设突飞猛进,石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今一年的开采量相当于过去二十年的开采量。

      原先,人走在公路上是看不见采石场的,因为采石场掩映在一片莽莽苍苍的山林之中,现在,人坐在汽车里面就能看见被切开的山体,青灰色的石料【创建和谐家园】在植被之外。

      第二章大坟头地名特别 灵光寺密林藏身

      在一个叫做“大坟头”的地方,刘家禄朝左边指了一下:汽车左拐进入一条石子路。

      “大坟头”这个地名很有意思,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似乎是一个很不吉利的名字。

      严建华提出了异议:“怎么取这么个名字?”

      刘家禄指着路东边一个山峦道:“你们看这座山像不像一个坟墓?”

      大家探头朝山峦看去。

      “还真像一座坟包。”陈杰道。

      “这个名字和一个传说有关,虽然有些牵强附会,但也有那么一点意思。”刘家禄道。

      “刘所长,你跟我们说说。”韩玲玲对这个地名的由来也很感兴趣。

      “据说,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下令在这一带修建过自己的陵墓。”

      “朱元璋的陵墓不是在明孝陵吗?”欧阳平道。

      “传说朱元璋驾崩以后,出殡的时候是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棺,他是怕有人在他的身后挖坟掘墓,所以才故布疑阵。既然十三个城门出棺,那就应该有十三个陵墓。”

      “刘所长,这里是不是有一个陵墓啊?”

      “这里确实有一个陵墓,但不是朱元璋的。”

      “不是朱元璋的,哪是谁的呢?”

      “是谁的不知道,但从陵墓的规模来看,肯定不是一般人的陵墓。”

      “刘所长,你说说‘大坟头’这个地名的由来吧!”韩玲玲及时将大家的话题转移到原来的话题上来了。

      “据说,在修建陵墓的时候,每个工匠都要完成一定的工程量,如果完成不了,就要被杀头,然后扔在这里,因为完不成任务而被杀头的人太多,所以,时间一长,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像坟包一样的山丘。‘大坟头’这个名字由此而来。”

      汽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向北进入一片茂密的树林,山道是修建在山坡上的,在这条路的西边不远处,还有一条既宽又平坦的柏油路。坐在车上,能隐隐约约地看到这条柏油路。

      欧阳平很是纳闷:“刘所长,这两条路为什么不一样?”

      “那条路通向灵光寺,原来,那也是一条石子路,这些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灵光寺的香火越来越旺,地方领导为了发展旅游业,就出资修建了一条上山的路,在灵光寺的附近还有一座规模很大的陵墓,就是我刚才提到的陵墓,至于这条路,是专供运石料的汽车走的,所以路况比较差。

      左向东忽然把车停下了,因为前方来了一辆运石料的卡车,路比较窄,只够一辆汽车走,所以要将汽车往路边靠一靠,让卡车过去之后,才能接着往前走。

      大家看着大卡车一摇一晃地从身边缓慢驶过。

      会车完毕之后,左向东踩了一下油门,打了一下方向盘,汽车继续向前。

      驶上一个高坡之后,陈杰看到了一片若隐若现的黄颜色建筑,建筑物的位置在路的西边,那里有郁郁葱葱的树林。陈杰所看到的只是建筑物的飞檐和屋脊。

      “那就是‘灵光寺’。”刘家禄指着黄颜色的建筑物道。

      第三章 寺院西三座汉墓 采石场人群聚集

      刘家禄的年龄在四十五岁左右,一米七五左右的身高,人显得很精干。

      “刘所长,你刚才提到的陵墓在什么地方?”

      “在灵光寺的西边,考古专家说,灵光寺在建寺的时候,可能就是陵墓的一部分。”

      “陵墓被保护起来了吗?”

      “陵墓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开发,现在进去要收门票。”

      “我怎么没有听说过这件事情啊?”欧阳平道。

      “这是近一两年的事情。还有一件事情,你们可能也不知道。”

      “刘所长,什么事情?”

      “就在两个月前,省考古队在陵墓的附近发现了一个汉代大墓。其实,最早是几个盗墓贼发现的。以前,人们只知道那里有一个明朝大墓,没想到藏着几个汉代王侯墓。”

      “汉代大墓?那规模一定不小了?”柳文彬道。

      “规模很大,省考古队正在进行抢救性挖掘。这几天,报纸天天都在报道这件事情,我们所的几个同志已经在考古现场照应好几天了。”刘所长一边说,一边从黑色手提包里面掏出一卷报纸,打开来,递给了欧阳平。

      这是一份《荆南晚报》,头版头条就是关于汉墓挖掘的报道,整幅版面一共有三篇文章。刊登在最上面的文章的标题是:“阳山考古又有惊人发现”,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数件漆器颜色如新”,欧阳平和大家对考古一窍不通,为什么单就数件漆器写一篇文章,而且放在显著的位置上呢?从考古学的角度看,这些漆器的考古价值一定非同凡响。。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2 14:3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