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哎呦,我的丫头哦,你就不能少吃点嘛,咱家可没胖子,你不能把这个传统丢了啊!你看你弟弟们,就没你这么胖……别急,你们爹只有两只手,一个一个来。小飞你坐爹脖子上,来,金河坐右边!”船一在金河湾的码头停好,洪涛就头一个下船了,抱起洪鲵亲了亲,又把一边的塞飞放到了脖子上,然后再把老二洪金河抱到右胳膊上,跟着泊珠和塞尼娅往自己家走去。
孩子一多,洪涛就顾不上和两个媳妇亲热了,而且不光是三个孩子,家里还一个黎人媳妇拜香呢,她在自己走之前就怀孕了,再过一个多月自己的第四个孩子就会出世。是男是女还不清楚,反正洪涛对自己的命中率还是很自豪的,基本是一枪消灭一个敌人,都不带补枪的。
船上的那些奴隶、马匹、货物丝毫提不起洪涛的兴趣,以前每次回来他都愿意站在船艉楼上看着大家忙忙碌碌的搬运货物,总感觉每多搬下去一样,金河湾就会强大一分。可是这次回来,他累了,不是身体累,是心累。事情太多,千头万绪,按照他的性格,这个游戏已经度过了最开始那种惊心动魄、小心翼翼的阶段,同时,新鲜程度和兴趣也随之下降了许多。
“洪兄、洪兄,晚上文兄要在议事厅里召开宴会,同庆我朝打败了金国,洪兄一定要准时来啊!”第二次来金河湾,又有了文南这个内应,罗有德不再像头一次来时那样小心翼翼了,甚至都有点喧宾夺主的感觉,一点都不认生。
“你们自己庆祝吧,我不觉得有啥好庆祝的,话不投机半句多。我还是在家里多陪陪我媳妇,她快生产了,我请个产假总不过份吧?”洪涛连头都没回,一边走一边应付了两句。在他烦的时候,你就算说现在讨论金河湾的归属,他照样能缺席不参加,爱谁谁,没兴趣就是没兴趣,没面儿!
洪鲵三岁半、洪金河一岁半、塞飞一岁零三个月,有这么三个整天不闲着的小家伙在,洪涛也没什么时间去陪着拜香,还不够给她添乱的呢。自打有了洪鲵开始,洪涛一年在金河湾待不了三四个月,几乎全泡在海上了,陪家人、孩子的时间很短。这次回来他心情不好,索性就把一切工作都抛开了,连那座正在建设的金河城都没怎么去关注,整天就是带着三个小屁孩去钓鱼、去放风筝、去玩各种游戏,尽可能多的让他们获得一个快乐的童年,免得以后长大了埋怨自己。
第115章 炮!
洪涛船上有从马达加斯加岛上带回来的很多小动物,它们比洪涛还受孩子们的欢迎。一只小狐猴立马成了孩子们的宠物,整天不是坐在洪鲵脑袋上,就是趴在洪金河肩膀上,唯独塞飞的身上不能去。他最小,还不太懂事儿,逮着什么都往嘴里放,好几次把小狐猴咬疼了,吱吱乱叫。
还有一样东西,孩子们更喜欢,就是洪涛帽子上趴着的那只变色龙,可惜这个家伙好像把洪涛的帽子当成家,换了地方就绝食,不吃不喝,除非把帽子还给它。而且你把它放到别人身上,它立马就变成了灰色,就和翁丫那只粑粑一样,只有洪涛拿着,才肯变成五颜六色的样子。这下谁也没辙了,只能洪涛养,那顶帽子也成了洪涛的标配,除了睡觉不能摘。如果这只变色龙死了,孩子们会很不高兴,所以洪涛即便不太习惯老戴着帽子,也得慢慢习惯。
其实这种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是洪涛最喜欢的,假如能一直这样维持下去,洪涛根本不打算去帮什么南宋朝廷,就在金河湾这里占山为王了。人口保持在三五千人,有足够的粮食、足够的工匠,弄出来七八艘战舰,谁来灭谁。都不来更好,定期派船去大陆上换点生活必需品回来,光靠捕鲸业就能把金河湾养得肥肥胖胖的。
可惜啊,世界上就没有这么舒服的事儿,你不揍别人,别人就得揍你。据历史上记载,蒙古人把南宋灭了之后,并没有停下南下的脚步,专门还弄了海军,一直打到了爪洼岛上。都能摸到爪哇岛去,如果让他们发现了吕宋岛,能不染指?尤其是发现了金河湾之后,能忘了自己这些船的模样?能忘了这些船经常去北边的港口攻城略地抢人口?到那时金河湾就真有麻烦了,他们可以从吕宋岛的任何地方登陆,然后从陆地来攻打自己,只要人数够多,原始森林也挡不住他们的脚步。
再说了,一旦南宋朝廷没了,变成了元朝,那自己的鲸油卖给谁去?元朝可是招募了很多蒲家人给他们服务,那些蒲家人到时候会不会公报私仇?可能性很大啊。所以树欲静而风不止,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再想退都退不了,要不你就不停往前走,要不你就等着被别人踩死。
“老齐啊,有什么事儿去找慈禧他们商量,我正在休假呢。”刚平静了三四天,最先敲响洪涛家门的不是预计中的文南和罗有德,而是齐祖!洪涛以为他是被那几个坏家伙忽悠来的,连家门都没让进,就下了逐客令。
“董事长,我真有急事儿!本来前两天就该说的,这不看你出海刚回来,也怪累的,就想等两天再说。可是吧,你交代过,这件事儿必须及时汇报,我这也是不得已啊!”齐祖一反常态,没有退步,反而向洪涛诉起了苦。
“什么急事儿还得及时汇报?你们那边有什么……火炮?”洪涛依旧没开门,可是几秒钟之后,他突然把门拉开了,一把揪住了齐祖的脖领子,差点没把人家提起来。
“……对、对,是火炮,您先把我放下吧……”齐祖的个头比洪涛矮很多,别看他常年打铁,真要比力气,还真不是洪涛的对手。俗话讲身大力不亏嘛,这个排气量摆着呢,你再加T也没用。
“走,一边走一边说。洪鲵,爸爸出去一会儿,你带着弟弟们去作坊找妈妈,不许乱跑啊!”说是烦了、累了,想休息几天,可是一听说火炮两个字儿,洪涛立马又变成了战斗状态,血槽全满。直接把三个孩子扔给了她们的母亲,然后跟着齐祖往码头走,登船去了南岸。
“就是这个?我看看啊……怎么有点像宣德炉的成色?它有多重?”和齐祖一起来到南岸的铸造作坊,洪涛被带到了一个棚子下面,一根暗金色的大管子正架在一架木头小车上。它一头粗来一头细,长度大概有两米多,管子两边有柱形炮耳,后端有火门。
“5800多斤……口径155毫米。”齐祖说起这门炮的重量好像不太有信心,也确实重了一些,两吨半啊!铜合金!
“……是有点重了,试射效果怎么样?”洪涛还抱着一丝幻想伸脚踹了踹炮尾,结果纹丝不动。他不打算在重量上过于苛求这些工匠,再过几百年,欧洲人搞出来的前装火炮依旧是这么重。除非自己能把锻造、铸造工艺提高整整一代水平,否则重量很难减下来。其实对于舰炮来讲,一吨重和两吨重没啥区别,放到船上完全感觉不出来。如果这是陆战炮,那洪涛死的心都有了,两、三吨重的大炮,靠目前的交通条件和运输能力,怎么拉到前线去就是个大问题。如果一支陆军里多配备几门这样的大炮,别等敌人来打了,光运输大炮就能活活累死他们。
“最多装过六斤药,能把这个铁球崩到2里地之外去,它可是有二十三斤重,落地之后还能把手臂粗的小树打断!”一说起大炮的性能,齐祖又自豪上了,他原来只是听洪涛说过这个玩意有多厉害多厉害,真正一试验,确实厉害。
“咱们的榴弹呢?”洪涛又踢了地上的那几个铁球一脚,还是没踢动。已经有开花弹了,又不需要和敌方战舰互喷,实心弹的作用很小,还是玩开花弹过瘾。
“装三斤药,榴弹就在里面炸膛了,为此还伤了几个奴隶。要是只装二斤多药的话,只能打出三百多米远,不光没准头,还没劲儿啊!”齐祖还是喜欢那个能崩出去两里地的实心铁球,对于太娇气的空心铁球不太感冒。
“膛压太高了,炮管太长,这已经不是榴弹炮,应该算加农炮了,玩的是直射啊!您看这样成不,还是同样的口径,把炮管缩短到两米试试,应该就会好一些。另外这个炮的口径有点大了,船上还需要一些小口径的舰炮,能不能再铸造得小一些?”洪涛明白为什么这种炮打开花弹容易炸膛,它们太长了,膛压高。虽然那些榴弹的外壳经过了热处理,已经坚韧了不少,但还是架不住太高的膛压,而且也没必要,这种身管比例已经不是榴弹炮而是直射的加农炮。齐祖曲解了自己的意思,过于追求如何把炮弹打得更远更准,却忽视了发射安全性。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种炮口径有点大,装到金河号上去还凑合,蛟鲨级的战舰排水量不足,如果装几十门155毫米大炮,就把排水量全占了,严重影响航程。
“嘿嘿嘿……你别急,再来看看这个,这边!”齐祖听了洪涛的话,咧嘴一笑,又把洪涛带到了旁边的一个棚子里,撩开一张棉布,下面又露出一辆炮车,上面也架着一根炮管子,形状啥的和刚才那门炮完全一样,就是整整小了一圈儿。
“呦,您走到我前面去啦,这个是120毫米?”洪涛这次是真乐了,他没想到齐祖还会举一反三,不光卡着榴弹的口径弄出一门炮来,还能根据实际情况,再造出一门小口径的舰炮。看到地上放着的那几枚圆铁球,他自行目测了一下,差不多有12厘米直径。
“135毫米口径,弹重16斤3两,放四斤半药,同样可以打到两里之外,只是威力略弱。我还特意做了几个榴弹试了试,同样装三斤药,不炸膛,两里地没问题,就是远了准头不成!”这次齐祖信心满满,拍着胸脯给自己的产品打了包票。
“嗯,看来是榴弹的壁厚问题,它有多重?”洪涛并不太意外,用同样厚度铁皮铸造大小不同的两个空心铁球,肯定是小的抗压更好。这都不是问题,只要把炮管缩短一些,加大装药量照样可以打远。
“3200斤!”齐祖拍了拍炮身,好像还有话说,或者等着洪涛继续问。
“它比它只小了一圈,为何重量差距这么大?”洪涛知道齐祖在卖关子,但知道也得问。
“它是铁胎铜骨,自然就轻了许多。”齐祖终于把减轻大炮重量的秘诀告诉了洪涛。
“铁炮膛?安全性怎么样,会不会炸膛?”洪涛关心的到不是重量,而是实用性,别打几炮就炸,那谁愿意去当炮手啊。
“这门炮已经打了上百次,历时两个多月,依旧完好!我就是想等你回来问问,能否把大炮都铸成铁胎铜骨,这样可以省下很多铜料。”齐祖特意让洪涛低头看了看炮口里的情况,经过两个月几百发炮弹的磨损,炮膛里已经是各种划痕无数了,但还能用,说明效果不错。
“能!就按您说的做!不过咱们还得试一试它们的威力,不光要打远,还得能破甲。从明天开始试验,我跟着您一起试,试好了就全力生产,我正需要这些大家伙呢。您可算是给我解决了大难题,没别的,等新城建好,您和他们的名字必须刻在纪念碑上!”洪涛不太懂铸造技术,既然齐祖说成,那就应该成,他不是喜欢说大话的人。
第116章 慢!
铁和铜的价格相差好几倍,要是放到缺铜的南宋去,还得高。不过洪涛对这些火炮的数据还不掌握,它们都只是试验品,需要定型之后,才能大规模生产,然后再列装。这个工作很繁琐也很重要,自己必须亲自盯着。而齐祖和那些工匠则是金河湾的大功臣,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帮着自己和整个金河湾体系渡过了一次大危机!
有了装备着上火炮的战舰,洪涛才真的敢说打遍天下海洋无敌手,只要靠近海洋的地方,就都是自己的地盘。和榴弹发射器相比,虽然发射的都是一种东西,但火炮的威力显然要大上很多倍。射程最主要,就算再大的弹弓子,也不可能把榴弹扔到一两公里之外去,但火炮很轻易就能做到,准头另说。射程有了,进攻手段就多样化了,原本只能用吊射的方式攻击敌方船只,现在可以换实心弹直射,效率会高很多,进攻距离也会远很多,对己方船只来说,更安全。
一旦装备了这些火炮,原本令洪涛心烦的南下还是北上问题就不那么棘手了。靠大炮去摧毁城市,效率比用榴弹发射器高的多,也更具威慑力。自己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平定爪洼岛,然后再掉头北上,去给蒙古人捣捣乱。而且这次再去,就不怕那些强弩和投石机了,就算面对面互喷,它们也不是对手。
整个五月份,洪涛基本没怎么在金河湾露面,他一直窝在南岸的密林中,连吃住都和工匠一起,每天就伴着轰隆隆的爆炸声度过,耳朵都有点背了。这种努力也不是没有回报的,到了六月中旬,三款火炮正式定型,进入了生产阶段。
155毫米榴弹炮,长两百八十五厘米,十八倍径,全重两千一百公斤。采用标准药包(三点五公斤)发射重十二公斤的实心弹,在二百米距离上可以穿透三十厘米厚的硬木板,有效直射距离三百米;发射同样口径空心开花榴弹最远可以吊射三公里远。
135毫米榴弹炮,长二百五十三厘米,十八倍径,全重一千五百六十斤。采用标准药包(两公斤)发射重八公斤的实心弹,在二百米距离上可以穿透二十厘米厚的硬木板,有效直射距离三百米;发射同样口径空心开花弹同样可以打到三公里左右。
80毫米榴弹炮,长一百六十厘米,二十倍径,全重四百一十公斤。可以发射榴弹、【创建和谐家园】,直射二百米之内、吊射一公里之内的目标。
这三种炮洪涛打算用在不同的地方,155的重炮装在金河号底层炮甲板上,一共三十二门;上层炮甲板是二十四门135毫米口径火炮。这样配置起来有一个好处,就是使得船体的重心比较低,适航性更好。别小看这些大炮,一门155毫米火炮再加上炮车,单重接近三吨,三十二门就是九十六吨。一门135毫米火炮加上炮车,单重也有两吨,二十四门近五十吨。再加上上百吨重的炮弹、几十吨重的火药,还有多出来的几十名炮手,如果不是像金河号这种排水量上千吨的大船,根本无法装备这么多大口径火炮。
蛟鲨级无法大规模装备155毫米口径火炮,它只能在两舷各摆上十七门135毫米火炮,再在船尾装两门80毫米的小炮。
80毫米榴弹炮并不是专门给战舰设计的,它是一种海陆战两用炮,可以为陆战队在登陆之后提供一定的火力支援。光靠手弩和土地雷,洪涛觉得陆战队的进攻能力还不太够,如果能有一种可以携带的小炮就完美了。舰炮太沉,陆战队带不动,所以他专门弄了一种威力不太大、射程不太远,但重量足矣用马匹拖着走的小炮出来。把它装上两个轮子的炮车,只要地面不是太崎岖坑洼,一两匹马就可以拖着跑。
这玩意不光可以攻击敌方固定目标,还能给陆战队提供火力支援,装上【创建和谐家园】之后可以有一百多米的杀伤距离。如果遇到敌人的小股骑兵,三四门炮一次齐射,对面基本也就没啥人了。当然了,这可不是给陆战队和敌人面对面硬拼用的,如果碰到大规模骑兵,进入射程之后也就能发射一次,然后人家就冲过来了。陆战队是洪涛用来偷鸡摸狗的特战小队,欺负欺负没有准备的小城镇可以,抓个人放个火啥的才是他们的正经工作,大规模战斗他们不能打。洪涛也不打算去陆地上和蒙古骑兵对推,那不是以己之短克敌之长嘛,傻子才会干。
依靠金河湾目前的能力,全力开工,一个月能铸造出来十八门左右,要想把所有战舰都配上火炮,还需要一年时间……
为啥这么慢,它就是这么慢啊,沙模可以多造、原料也不缺,但铸造完的大炮要自然冷却二十天才成。你还别急,冷却完的大炮还得进行打磨,把炮膛里的毛刺都磨光滑,经过全装药试炮之后,才算可以使用。但最慢的原因并不是这些工序,而是成品率太低了,低到多少呢?70%!不是70%成品,而是70%的废品!铸造十门大炮,能有三门可以使用,就是老天开眼,剩下的都是废品,还得回炉。
为啥废品这么多呢?很简单,没有合适的冷却方式。光靠自然冷却,很容易使炮身内外的收缩幅度不一致,然后发生裂缝、变形,你还不能用水或者其它东西帮忙,否则裂得更快,因为炮身太厚了,表层突然遇冷收缩,内部却还是热的。洪涛是学热处理的,对于如何给金属降温也有涉及,对于这个问题,他有一些办法可以彻底解决,但这些办法需要进行很严格试验测试,短时间内无法使用。
齐祖他们目前全都忙于铸造大炮,也腾不出太多时间和人手去和洪涛研究这种新技术,洪涛只能把这种技术的原理和大概图解画出来,交给齐祖,等他有功夫的时候再仔细琢磨,现如今还是用老办法铸造吧,多一门是一门,急用!
另外光铸造大炮还不成,还得加快火药和炮弹的生产能力,以前发射榴弹靠发射器弹射,只需要体力,不需要火药。现在每崩出去一发炮弹,几斤火药就烧光了,瞬间对火药的需求量就增加了好几倍。
不过再难也得造,这是洪涛在董事会上发出的吼声!他也用实际情况说服了一些心疼原料的董事,告诉了他们未来几年金河湾将面临什么样的困境,如果没有火炮这种利器,他无法巩固金河湾的地位,也无法为金河湾获取更多的资源。就这么简单,洪涛已经开始用撂挑子不干来威胁人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现在的董事会真是董事会了,大家虽然都还尊敬洪涛为金河湾做出的贡献,但有部分董事已经开始为团体的利益考虑,不是什么事都由洪涛说一句两句的就点头同意,至少你得给他们说出一套听上去还算合理的解释。
洪涛这边没闲着,南宋朝廷也没闲着。透过每两个月从临安被捕鲸船送回来的消息看,南宋朝廷不打算让洪涛过于清闲,他们觉得洪涛这么大能耐,光对付蒙古人、东南亚人、大食人完全体现不出本事来,所以他们也要插一腿,再给洪涛增加点难度。
“【创建和谐家园】!真是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啊,这么高难度的事情都敢想?老文,你看看,你那个朝廷都做了什么,他们这是要累死我啊!”七月初,一直都在金河湾忙忙碌碌捣鼓火炮的洪涛突然出现在西瑁洲,把文南从航海学院的课堂里揪了出来,扔给他一张纸。
纸上写的啥呢?如果洪涛不翻译出来,谁也看不懂,上面全是小黑点、小横线和英文字母的组合。这是洪涛的另一项绝技,在这个时代的绝技,摩尔斯电码!
自从罗有德的商铺在广州、泉州、临安等南宋大城市里开业之后,洪涛就把最早跟着自己学习现代知识的几个疍家小孩子派了出去,让他们去罗有德的店铺里当账房。其实他们的主业并不是算账,而是成为了洪涛的情报员,定期会把他们收集到的有关南宋朝廷政策变化和北方战况的消息用密电码的方式写在账簿上,然后由为各店铺运送鲸油货物的快船带回来。目前这个情报网都还只能在沿海城市安插,因为罗有德在内地并没商铺。不过自打去年开始,罗有德就在建康城内也开了一家鲸油店,洪涛的情报员又跟了过去,只要罗有德的店铺开到哪儿,洪涛的情报员就会跟到哪儿。
虽然用这种方式传递情报依旧会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差,但有总比没有强,知道了总比不知道要强。目前洪涛也想不出更有效的情报搜集方式了,养信鸽啥的时间太长,他也没有会训练信鸽的人手,甚至都不知道在南宋有没有适合当信鸽的鸽子。信鸽可不是普通鸽子,要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慢慢培育,经过几代的繁殖才成。
第117章 见死不救
“收复三京!这、这……唉,德源操之过急啦,怎么能在这个时候给蒙古国借口呢,人家这次就算不想南侵也得南侵了,郑德源误国啊!郑德源国贼也!”文南看着纸上那些歪七扭八的简体字,突然顿足捶胸,冲着北方大骂。骂来骂去也就那么两句,比起洪涛的词汇量少多了。
郑德源是谁?嘿嘿,说起来他还是洪涛见过的第一位南宋【创建和谐家园】,没错,就是罗有德那位世伯、南宋军委副主席,郑清之。自打史弥远死后,他就登上了南宋右丞相的宝座,成了宋理宗的亲信之臣。这次宋蒙联军灭了金国之后,蒙古军队就开始撤离河南北归,河南这块地方成了无主之地。于是时任两淮制置使、左骁卫上将军、京西制置使的赵范、赵葵兄弟就建议宋理宗,趁着这个机会出兵河南,把东京汴梁、西京洛阳、南京归德收复,然后利用黄河和潼关天险布防,北拒蒙古。
这个建议遭到了很多朝廷大员的反对,但这位郑清之郑宰相不知是想新官上任三把火啊,还是别的原因,居然对这个明显脑残的建议非常感兴趣,最终极力支持。
宋理宗本人其实也想收复三京,那是祖宗的基业啊。临安再好也是陪都,估计他做梦都想回到汴梁去,好像只有待在汴梁城里,他才算是真正的大宋皇帝,这就叫执念,每个人都有执念,他的执念就是回朝思夜想的汴梁。最终大家还是听了这位皇帝的,于是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出兵河南,去收复三京了。
三京能不能收复?在当时的情况下,不是不能,但一定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可操之过急。为什么呢?拿当时反对收复三京的大臣的话说,有三不妥!首先,河南这块地方在金国和蒙古的交战中遭到巨大破坏,民生凋零,南宋军队进入之后无法从当地得到有效补给,自己运粮费时费力得不偿失。其次,南宋军队战斗力有限,不具备在漫长的黄河防线上展开防御的能力,尤其缺乏的就是机动力。战线拉长,那蒙古骑兵就能找到更多突破口,一旦某一点被突破,南宋军队就将面临着被分割包围的危险。
可是这个人啊,当眼睛里看到了足够的利益时,往往就会把更多的危险置之脑后,就和被传销组织【创建和谐家园】一样,脑子总是想着挣钱、挣钱,却不知赔钱的可能性更大。让本来就缺乏机动能力的南宋军队进入河南境内,那里都是大平原啊,无险可守,不正好是给蒙古骑兵送肉去了嘛。
如果要是放在北宋时期,这件事儿还有可能,因为那时候河南境内还有不少坚城可以防御,就算被包围,城里城外都是宋人,吃喝至少不愁啊。可是到了现在,河南境内已经成了一片荒芜,繁华的洛阳城经过几次战火涂炭,只剩下几百户人,更别说其它城市了。蒙古人之所以北撤,就是要让南宋军队里仅剩不多的机动部队离开老窝,进入这片预先设计好的战场,然后打一个歼灭战,能趁机消灭一些就消灭,不能消灭大家过过招也成,这是一种评估手段,探探你的虚实,为以后的战略目标服务。
可惜真正懂军事的明白人做不了主,做得了主的全是不懂装懂的糊涂蛋。六月份收复三京的行动就开始了,总共凑了六万大军,直接占据了归德府,正在向汴梁进军,一路上几乎是横扫,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每隔几天,就会有收复XXX的好消息传回来,很是振奋人心。可是都别说洪涛这种疑心病极大的鸡贼人,就算文南这样的外交官都知道这件事不对了,那这件事就确实不太对。
南宋军队走得越远、离开老窝越远,也就越不安全。因为漫长的补给线非常容易被机动性极强的蒙古骑兵切断,一旦补给线断了,南宋军队就凶多极少了。蒙古军非常有战术特色,他们很少和敌人做不必要的正面硬拼,总是和狼群一样跟着你、骚扰你,等你什么时候疲了、累了,自己乱了阵脚,才会突然发力。在大平原上步兵被骑兵追杀?就算岳飞活过来,他也没辙。这不是南宋军队势如破竹,而是蒙古军队在诱敌深入呢。
“算了吧,咱俩现在怎么急也没用了,如果这是在大海上,我还能帮帮忙,可惜这是内陆,我也是束手无策啊!”洪涛拍了拍文南的后背,极少见的安慰了安慰他。
“先生!我们可以去进攻登州!或者密州!声东击西,让蒙古军队无暇西顾,这样可以给朝廷的大军争取时间。本来先生不也是打算这样做的嘛,提前一些如何,几万条性命啊!”文南还真是爱国,不是假装的,直接抓着洪涛的衣服就跪地上了,很有点拿洪涛当上帝的架势。
“唉……你这种行为和郑清之有何区别?光凭一腔热血是没用的,纸上谈兵更误事。进攻登州?还密州?那是军港!不是渔村,驻扎的都是正规军,就我这点人上去,还不够人家一个时辰打的。再说了,光在密州放把火就能调动蒙古军队啦?劳您驾,说话动动脑子可好?别把蒙古军队当傻子,更不要把我当傻子。这件事儿无解,除非你能让朝廷马上撤兵,一分钟都别耽误,没这个本事,说什么都是白扯,你当过官员,这里面的弯弯绕应该比我清楚。好了,起来吧,这里是学校,让学生们看到不合适,你慢慢悲伤,能把这件事儿引以为戒,以后别想而然之,这几万人就不算白死。我走了,别送!”洪涛一边给文南讲自己的难处,一边伸手把他从地上拽了起来,然后背着手去找学生们嘘寒问暖去了。
不是洪涛不想救,而是真没这个本事。这件事明显就是个圈套,只要南宋出兵,蒙古人就一箭双雕了。一方面可以消灭南宋的有生力量,一方面也可以以此为借口,指责南宋违约,然后理直气壮的南侵。侵略用理由吗?不用!但有一个总比没有强,尤其是不太费事的借口,干嘛不呢。
除非洪涛有足够的登陆人马,然后用战舰护航,沿着黄河强行逆流而上,从水路先行把给养运到汴梁和洛阳城去。再和南宋朝廷商量好,如何帮助舰队不断运送物资北上,沿着黄河进行布防,陆军和海军互相配合好,黄河才真的能变成天堑,真的能把蒙古军队挡在黄河以北。
但这一切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就算自己负荆请罪、自己把自己绑上,老老实实去临安对皇帝臣服,南宋朝廷也不会听自己的建议,让金河湾海军和南宋陆军进行联合作战。他们防备自己人比防备外人的警惕性高,这可能也是吸取了历史上的教训,但有点矫枉过正了,把内斗变成了常态,把外敌看得太轻,慢慢就成了惯性思维。
其实就算南宋朝廷跑过来求自己,磕着头的叫自己祖爷爷,把全南宋的军权全交给自己指挥,洪涛也不打算去救援,不是不想,而是不会。洪涛打过仗吗?没有!洪涛会军事指挥吗?更不会!那如果洪涛把军权抢过来自己玩,又和南宋朝廷里那些纸上谈兵的废物们有啥区别呢?都是不懂装懂,说不定自己比人家还次,谁敢保证军队听了自己的,就能赢呢?
一个人吃几碗干饭,必须心里有数,否则不光是害己,还会害人。洪涛就很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出发点再好,结果是坏的,也不能说这件事办好了。而且这种坏事做起来更害人,后世里有多少打着摸索、探索、改革、爱国旗号胡作非为的事情?结果呢?比直接卖国还狠!浪费了无数资源人力,最终不进反退了,还不如什么都不干。所以吧,洪涛做什么事儿,从来不看动机,只看结果。人心隔肚皮,你说你是为了国家、民族,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实话?你把事情办完了,不用说,也能看出你到底是为了国家、民族,还是为了你自己!
一年,洪涛只需要一年时间。在这一年之内,就算蒙古和南宋两国,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来,洪涛也不打算北上。他先要把自己的基础打好!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洪涛觉得自己手里的金刚钻还不太结实,还要再磨磨。
收复三京的行动就像洪涛事先说的一样,还没坚持到九月,就流产了。先是负责接应的杨谊部在洛阳城东遭到了伏击,几乎全军覆没,然后洛阳城里的徐子敏部也由于断粮,不得不撤退,结果被蒙古骑兵掩杀,没跑回来多少。
洛阳方面军全军覆没,汴梁这边也好不到哪儿去,赵葵和全子才部本来想回撤,可惜蒙古人把洪涛的招数抢先用了,他们自己扒开了黄河,把南宋军都给淹了。
至此,轰轰烈烈的收复三京运动就告一段落了,以南宋方面损兵折将,狼狈逃跑为结束,进入河南境内的几万南宋兵马没回来多少,史书上把这个小闹剧成为“端平入洛”。
第118章 知音报
端平、端平!其实这一年一点儿都不平静。年初是金国灭亡,年中南宋军北进折戟,其实就在南宋朝廷密谋着如何收复三京的同时,远在鄂尔浑河上游的答兰答巴思(现外蒙古中北部),蒙古人也召开了一个诸王大会,制定了下一步的战略目标。当时的蒙古大汗是窝阔台汗,他在大会上对木华黎的孙子塔思说:
“先皇帝肇开大业,垂四十年。今中原、西夏、高丽、回鹘诸国皆已臣附,惟东南一隅,尚阻声教。朕欲躬行天讨,卿等以为何如?”
此时木华黎已经死了,塔思没有了和窝阔台叫板的能力,只能顺着他说:“臣家累世受恩,图报万一,正在今日。臣虽驽钝,愿仗天威,扫清淮、浙,何劳大驾亲临不测之地哉!”
窝阔台对塔思的回答很满意,不光是塔思如此回答,蒙古其他诸王在这个问题上也是高度一致的,都想把世界上最繁华的国家抢过来。于是这次大会上,蒙古帝国正式确立了南侵的策略。
这时候的蒙古帝国还真是强大,不服不成,它就是强。光打南宋,窝阔台汗觉得不太过瘾,所以还要兼顾着西征和东边。这次西征是蒙古帝国的第二次西征,由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任统帅,贵由、蒙哥等诸王子随征,战略目标是钦察和斡罗思,也就是黑海北边和东欧一带。南下的军队主要是窝阔台的儿子率领,另外还得抽出一部分兵力去平定高丽。西、南、东,三面作战,比二战时候的小胡子还狠。
后世里有很多关于这段历史的评论,说是蒙古人本来不想南侵,都怪南宋朝廷违背了协议,出兵抢夺三京,这才不得已开始南侵。这种论调的出发点我不清楚,但从时间上看,显然不是这样的。因为南宋的军队还没进入河南境内呢,蒙古诸王大会就已经开完了,南侵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决策,不管有没有端平入洛的事件,蒙古国入侵南宋都是不可避免的。
历史上因为相信盟约而被人坑的事件不是一次两次了,中外都有,凡是指望用盟约来保护自己的国家大多数都倒霉了。国家和国家之间,做买卖可以讲信用,但政治和军事绝对不能讲信用。到现在还有拿盟约说事儿的,这个历史就白学了,最基本的原则都没学明白。
大喜大悲,这就是罗有德和文南这样南宋人的写照。从年初到现在,不光他们俩和吃了蜜蜂屎一样,很多海商也都人逢喜事精神爽,除了逢人便请客喝酒、大侃一顿如何如何光复河山之外,还给航海学校捐了不少钱,非让洪涛再把学校扩大一些,多招收点学生,以免过几年北方一收复,航线又多了,人手不够用,就好像南宋的军队分分钟都能打到燕山以北一样。
亢奋了不到半年,他们又都老实了,能不出门就不出门,茶楼里遇见都是低着头装没看见,他们怕人来问当初说好的光复河山呢?也就是罗有德和文南跑不了,否则他们俩也得躲,主要是躲洪涛。只要他一来西瑁洲或者去马场,文南和罗有德就找各种借口逃跑,实在跑不了就装病,反正是不肯和洪涛坐在一起。对于洪涛那张破嘴,他们俩早就领教过很多次了,平时没事儿都能把正常人说得不正常喽,现在小辫子被抓住了,自己还有好日子过吗?
“唉……同学们,看到了吧?身后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吹牛逼都吹不痛快,分分钟被打脸!看到你们文老师了没有?这就是现世报!以后再有这种争论,大家就想一想今天,别因为主观愿望而让脑子变糊涂了,这才是学习的重点!”洪涛是找不到机会去当面踩文南和罗有德几脚了,但他也不打算放过他们,用他们给学生当反面教材,活生生的例子,多好!谁让前几个月他们拉着学生一起和自己作对呢,这不光是要恶心他们,也是教育教育学生,以后该如何思考问题。
“校长,我爹说您也是纸上谈兵,他还说您胆子小,不敢去北边帮忙,所以我朝才会吃亏……”罗美洲不太同意洪涛的言论,因为他有一个也不太靠谱的爹,什么话都当着孩子说。
“你爹啊,和文老师一样,都是口贩子!大宋是你们的国家,校长可不是宋人,凭什么要我帮着大宋打仗去?美洲,我问问你啊,如果让你去帮大越国打仗,打完了人家还不感谢你,还得把你赶紧轰走,生怕你抢了人家的地盘,你乐意去吗?”洪涛也不太靠谱,他教出来的学生全是一群思想混乱的怪胎,就和当初从小影响金月的思维一样,没个固定的模式和理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那我不去,亏本的买卖咱不能做,我爹说的!”罗美洲那张胖脸上长着一双溜圆的眼珠,都不用化妆,就是一副奸商模样。洪涛很怀疑这个孩子不是罗有德的,一个大宋老帅哥得娶多丑的媳妇才能生出这样的孩子来啊,看看罗澳洲的小模样就知道罗有德的媳妇并不丑。
“所以嘛,要想自己国家富强,那就自己努力,指望别人是没用的。校长家里再富,也不会白给你爹一文钱,就算你爹和我借,我也的提出条件。比如说让你爹把你过继给我当干儿子,你乐意吗?”洪涛又打了一个比方,他的本事是要激励这些孩子努力学习,长大了之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我愿意……我爹说洪鲵以后要给我当媳妇。校长家里还有好多值钱的东西,还有大海船,我都想要!”没想到罗美洲不光没继承罗有德的好皮囊,更没继承罗有德的骨气,半秒钟都没考虑,就认了洪涛这个干爹,顺便还要把洪鲵也拐跑。
“打住!你再多说一个字儿,我就把你拖在马【创建和谐家园】后面跑!”洪涛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从来都是他给别人挖坑,自己在边上看热闹,没想到一辈子玩鹰,到头来却被一只小家雀啄瞎了眼。这个孩子太可恨了,洪涛已经把他牢牢记在心里,以后一定要防着他,从小就不是好东西!
端平元年也不是完全没好事情,首先就是有了火炮,这一件好事儿洪涛就觉得能抵消所有的坏事了。然后就是马场的几匹母马顺利产下小马驹,这就意味着【创建和谐家园】马和西夏马、广西马、蒙古马杂交成功。它们的后代经过选育之后,挑出来那些适合中原和长江流域饲养、又能当战马的品种,再扩大种群之后,就能一代一代的繁衍下去,成了一个新的马种。不过洪涛不认为南宋适合大面积养马,因为它真没合适的地方,凡是适合养马的地区都不在国内。只能是小规模的饲养,成本高一些也得忍着,能给南宋军队提供必要的补充,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还有一件事儿是个比火炮还大的好事情,那就是报纸!文南那位堂弟去年就被罗有德接到了广州,一直没走,待文南跟着洪涛远航回来之后,两个人在西瑁洲见了一面儿,然后这位文浩文德馨就跑回了临安。他不是胆子小不敢当这个报纸主编,而是回家找帮手去了,对于文南和他说的这个报纸,文浩还是很看重的,能让自己的文章广为流传,夫复何求啊!但他一个人玩不转这玩意,临安城里还有他的同窗,打算叫过来一起办报纸。
他们知道报纸是何物、会办报纸吗?必须知道!宋朝再一次突破了洪涛的想象力,它已经有了报纸,而且还不是朝廷邸报那样的报纸雏形,而是真真正正的报纸。像文浩这样的知识份子,对报纸这种东西并不陌生,只是洪涛办报的思路比宋朝的报纸更丰富、更新颖、更诱人,所以他才会如此感兴趣。
“《朝报》?我去过临安,怎么没见到有卖报纸的?当初你没和我说大宋也有报纸啊!”洪涛觉得自己让文南骗了,一直以为报纸是自己的发明,可是临安居然早就有报纸了,连名字都很正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