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南宋不咳嗽》-第2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荣翁翁,船上有稻种和棉花种子,还有十多个奴隶,让大家卸船吧,我先回家睡一觉,有什么事问泊蛟那小子,他都记在本子上了。”泊珠这已经不是头一次被洪涛当着众人面儿亲热了,但还是不太适应,把脸顶在洪涛胸前死活不敢露出来。洪涛也一直没把她放下,简单的和码头上的人打了个招呼,就抱着自己媳妇回家了。在大海上漂泊了两个多月,不光要担心航线和天气问题,还得照顾那些头一次出远海的年轻人,有时候还得给他们当心理咨询师,不光身体累,心更累。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荣老头没责怪洪涛,笑眯眯的看着他抱着泊珠跑远了,然后扭头看了一眼身后的慈禧。

        “第二队过来卸船!第三队去卸后面的!都仔细着点啊,敢掉一粒种子看我不抽死你们!”慈禧瞬间就窜了出来,扯着嗓子开始叫喊。他现在的汉语已经基本接近疍家人的水平了,甚至发音更贴近洪涛,估计是故意这么学的。

        这次洪涛还真是回家休息去了,泊珠已经有了身孕,不再适合过于累人的牵手活动,而且洪涛还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远航一次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是由此派生出来的问题更多,涵盖了各个方面,大多数全需要他来考虑,没什么人能帮上忙。

      第003章 盲目自信的代价

        首先就是整理海图,现在洪涛手里已经有了一张比较完整的南海海图,从广州开始,南到加里曼丹岛,西面是马六甲海峡的西出口,东面探测到了吕宋岛的西侧,大部分港口、海岛都历历在目,不光详细还准确。从理论上讲,南海海域洪涛已经可以平趟了。不过光他自己可以航行还不够,靠一个人一艘船除了探险和玩之外,屁也干不了,想要发展就得有一群人。所以他要把这片海域按照功能分成几个部分,再誊写下来,交给泊蛟、卡尔甚至更多的人去独自使用。

        负责捕鲸的船长只需要拿到中部海域的海图就够了;负责抓捕奴隶的船长必须给他们提供不同国家、港口附近的海图,负责和西瑁洲之间运输的也得有一份海图;以后还得有运送货物、巡逻的船长,他们照样要获得相应的海图。虽然每份只需要誊写出来一份儿,但这个工作量也是很大的,不光要按照比例仔细描画,还得考虑得更全面。

        其次就是新船的建造进度,这艘30米长的大帆船已经超过了洪涛的知识储备。如果说以前那两艘17米长帆船的建造工作他还能勉强做到心中有谱,那这艘长了一倍的新船他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边设计一边挑毛病一边修改,最终造出来到底能不能符合设计初衷,他也不知道。毕竟在后世里很少有人会建造这么大的纯木制风帆战舰,很多资料洪涛只是在书上见过,并没见过实物,更没亲手实践过。

        新船的船型和掠食者号、捕鲸者号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它不再是纯V型船底,而是变成了另一种变形,上窄下宽的U型船底。这种形状稳定性更好,装载量也更大,不过相应的,它的吃水也更深,完全变成了深海战舰,再也不能随随便便的顺着海岸溜达了,一个不小心就得触礁或者搁浅。

        它的灵感来自于19世纪的欧洲风帆战舰,洪涛觉得它是最合理、最实用的、最保险。这和什么国家民族自尊心无关,科学就是科学,科学是不分国界的。不可能说经过了几百年完善、实践的欧洲风帆战舰,就是比不上中国古代的帆船技术,原因只是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这是纯粹的唯心主义。

        中国帆船的技术有没有先进的技术?这个问题要划出一个明确的时代来讨论,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放在16世纪之前,中国帆船确实有其独特、先进的地方。但是放到16世纪之后,就基本没什么参考价值了,尤其是作为战船的参考,可以说一无是处。

        这不是故意贬低,而是可观的评价。原因很简单,中国在元代、明代、清代都不是一个航海国家,这些朝代对航海全是可有可无的态度,甚至很抵触海洋。在这种心态之下,别说远洋战舰了,就算是民用船只也不会有什么发展的。可是世界并没有等中国,欧洲国家一直都在和大海较劲儿,甚至把大海看得比陆地还重要。经过了无数次大海战,总结出来的经验也就体现在了他们的舰船制造技术上。

        洪涛最终想要的是战舰,能够跨洋作战的大型战舰,他唯一也是必须参考借鉴的只有欧洲风帆战舰,别无可选。其实洪涛也不是从开头就这样想的,他也有一点民族怨念,于是脑补了一下,既然船型要借鉴欧洲人的,那能不能把船帆换成中国特有的硬帆呢。这也不是凭空妄想,他在后世的北美海域就见过挂着现代化硬帆的帆船,性能也非常不错,甚至比软帆还灵活。不过他忘了其中一个关键问题,那些现代化硬帆不光材料是现代化的,就连操作也是通过电脑和机电系统完成,没有这些高科技技术的辅助,现代化硬帆能不能造出来,都是个问题。

        这个建议首先就被温老大和温老二举双手双脚支持,因为他们更熟悉硬帆,于是大家忙活了五天,用鲸鱼皮和鲸须做出了一面小型硬帆,装在了掠食者号上进行了几天海试,结果让洪涛非常满意。用硬帆代替了原来的主帆之后,掠食者号的航速提高了2节,操作难度还降低了不少,而且硬主帆也可以配合软三角帆和球帆一起用,在没有增加太多重量的情况下,这种硬帆和软帆联合的帆具,让掠食者号变得更灵活、更快捷、更便于操作了。如果洪涛想,他甚至可以一个人驾驶着这艘17米长的帆船出航,它的性能已经快赶上后世那种利用电力驱动升降帆的玻璃钢巡航帆船了。

        对于这个试验结果洪涛非常非常得意,或者说他很自豪。硬帆优于软帆,从某种意义上就说明了中国人还是很聪明的嘛,咱哥们就不用你们西方人的软帆,你能怎么滴吧!

        可是吧,科学就是科学,西方人在很早就了解中国硬帆了,为啥他们都不用呢?难道说他们也和洪涛一样,是个民族主义者吗?不是,就算有,也不会全欧洲都是。其实欧洲人是很谦虚的,他们连世仇【创建和谐家园】人的技术都愿意去主动学习,甚至偷学,没有理由如此抵触远在东方、和他们毫无冲突的中国技术。之所以不学,肯定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是技术层面上的,和意识形态、民族无关。

        事实给了洪涛一个大嘴巴,当更大、更高的硬帆挂上了新船的桅杆之后,他还没升帆出航呢,就有点傻眼了。这面帆有点沉!它的重量是900多宋斤,换算成公制的话有一吨多了。为啥这么重?因为硬帆上面和雨伞一样,是要有帆撑固定的。十米宽、二十多米高的硬帆再用鲸须当帆撑显然不成,甚至连竹子都撑不住,只能用木料,太细了还不成,再加上鱼皮、绳索、滑轮组,就这更重了。

        如果光是重点,洪涛也就忍了,但这面帆挂上之后,新船的速度只能达到3节多点,把副桅杆上也挂一面15米高的副帆之后,航速依旧超不过5节,再升起前三角帆和球帆,满侧风的情况下也就7节多点。

        “哎……不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啊,卡尔,风速多少?”洪涛站在新船的后艏楼上,看着这两面精工细作得和工艺品一样的大帆,无奈的摇了摇头。向卡尔询问风速只是一种心理安慰,就算不问,也不看桅杆顶上的风速计,光凭脸上的感觉,此时的大概风速他照样能大概判断出来。

        “4级左右,大人。”卡尔自打一上船,就看出洪涛不太高兴了,为什么他也明白。与掠食者号、捕鲸者号相比,这艘新船高大威武,但太慢了,连他都不满意,洪涛能满意才怪了。

        “嘿!快躲开!躲开!快啊……跳海!”突然,洪涛瞪着小眼睛冲着甲板上那些正在操作风帆的水手喊了起来,真是声嘶力竭,一边喊还一边跳着挥舞双手。

        “咔嚓……咣当……啊……”卡尔还没搞明白洪涛犯了什么病,只觉得头顶一阵乌云压了下来。随着一阵刺耳的撕裂声,主桅从中下部断了,二十多米高、大腿粗细的木杆斜着拍向了船头,两名还没听清楚洪涛在喊什么的水手瞬间就被桅杆带着帆砸倒,整个甲板上绳索乱飞,很多水手都跳入了海中,用两个字儿形容船上的情形,就是悲惨!

        一死一伤,这就是洪涛的野望!不尊重科学一般都是这个后果!死的人还是翁家唯一一个小孙子。虽然翁家人没有指责洪涛一句,也没用仇恨的眼光看他,只是哭泣着把那个刚刚17岁的尸体埋在了东边的小山坡上,但洪涛还是觉得她们的哭声就像是对自己的审判。如果是在战争里有人死了,哪怕是泊蛟战死,他也不会这么内疚。

        “伢子,这不怪你,每年疍家人都要死,如果不是有了你,他说不定早就死了。”荣老头还是那么沉静,说出来的话一点感【创建和谐家园】彩都不带,他不光是和洪涛这么说,和翁家那些孤儿寡母也是这么说的。

        “这不一样啊……晚上我去给翁婆婆一家道歉……温伯,拆船!”洪涛都没好意思去翁家参加葬礼,一个活蹦乱跳的小伙子就这么没了,原因就是自己想试试……

        “啊!拆、拆船!不能啊,大人!这不是船的错,它是艘好船啊!我去给翁家磕头!我把我孙子过继给翁家!不能拆船啊!”温老二一听洪涛说要拆船,以为洪涛把怒火都撒在这艘船上了呢,对于一个大半辈子都没造过大船的船匠来讲,这艘船比他孙子还亲呢,五十岁的人了,一头就跪在地上,抱着洪涛的腿不让他动。

        “嗨!不是全拆,是改造!用不了硬帆就得用软帆,咱得重新换桅杆,还得在船头加一根斜桅!”洪涛揪住温老二的脖领子,一把把他提了起来,让这么大年纪的人给自己下跪,这不是折寿嘛,自己还想多活几年呢。

      第004章 海波号

        船首斜桅,欧洲帆船的标准结构,当初洪涛踌躇满志打算用软硬混合帆,结果就把船头这根平躺前伸的桅杆给省了,没想到现在还得重新把它加上去,这样拆来拆去的一折腾,这艘船至少要到2月底才能下水了。不过也不急了,就算桅杆都是好的,也没有配套的软帆可以用,一样是出航不了。

        除了船首斜桅之外,还要加装一根矮一些的后桅杆,变成三桅帆船,这样就能把主桅和前桅的高度稍微降下来一些,使每根桅杆承受风力更均匀,避免再出现风力瞬间加大而把桅杆吹断的现象。另外还要在每根桅杆上加上三根横衍,就是可以让人在上面行走的横杆。软帆和硬帆不同,一旦达到了一定面积,就无法整体操作了,所以必须把软帆分成一块儿一块儿的,分别挂在这些横衍上,按照不同的风力和航速需求,升起不同数量的帆。

        按照目前的情况算,这艘新船将会有六面主帆,分别挂在前中后三根桅杆上,船首斜桅上还有三面船首三角帆,后桅上还有一张后桅纵帆,正好十张帆具。为了配合这十张风帆的起降,桅杆之间还要增加很多支帆索、收帆索,加上固定桅杆用的索具,这艘船上面都快成蜘蛛网了,就算洪涛利用各种滑车、固定具精简了很多不必要的索具,依旧是一张网。看着这张网洪涛就咬牙,可惜牙就算咬碎了也得这么弄,否则船速就提不起来。

        “爬,谁最后一个到顶谁去擦甲板!”2月底,新帆船正在进行最后的改装,洪涛却带着一群人在岸边一颗最高的大树上挂满了索具、横杆,每天从早爬到晚,不光是盯着别人爬,他自己也得爬!这玩意对他来讲也是新课题,光见过没亲自试过,总不能舰长老当口贩子吧,以身作则一起爬吧,以后不管是升帆还是降帆,都得爬上爬下的,站在甲板上拽拽绳子就开船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至少在发明出足够驱动大型战舰的蒸汽机和锅炉之前,这种工作要天天干、日日干,没完没了。

        由于换成了软帆,新船上的水手定额从20人瞬间增加到了40人。这还只是精简配置,如果要进行运航,还得增加,要是还想配上舰炮,对不起,还得加。水手就是水手,他们要随时准备操作帆具,没功夫去开炮装弹,除非是停船不动。现在洪涛明白了当初那些西班牙大帆船上为啥要弄好几百人,不是人家为了热闹,是人少了就不成。船员是船员、炮手是炮手、陆战队是陆战队,谁也不能代替谁。

        人员一多,就有一个管理问题了,10多个人,可以就是船长、领航员、顶多再加个水手长啥的,喊一嗓子就解决问题。但40多个人一起上船,再这么粗放型的管理就会出现问题,为此,还得弄出一套船上的工作分工和船员等级来。这次洪涛没再自己去发明创造,而是直接借鉴了欧洲风帆战舰的组织结构,略微精简一下,为自己所用了。存在即合理嘛,人家玩了几百年,之所以这么安排,肯定不是为了凑数冒领工资用的,必然有它合理的一方面,还是主要方面。

        船长、大副、二副、水手长、操舵长、书记官、木铁匠、一级水手、二级水手、三级水手、见习军官,这就是洪涛按照脑子里有的记忆弄出来的船上职务。南宋此时的船上职务洪涛倒是打听了打听,他们是按照纲首(船长)、副纲首、直库、杂事、部领、梢工、舵工、火长、碇手、缆工划分的。其实意思也差不多,不过洪涛自己听着别扭,如果自己都搞不太明白,怎么去训练其他人,干脆还是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来吧。

        3月初,这艘被洪涛提议,并通过了董事会一致通过,被命名为海波号的欧洲横帆战舰终于下水了。海波是翁家那位被桅杆砸死的小伙子的名字,他本来叫翁小五,陈名恩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在为他刻碑的时候,特意为他取了一个新名字,也算是帮洪涛减少点心理负担。其实一个名字对洪涛来讲减少不了什么负担,就算叫他翁皇帝,他也活不了了。

        船名叫海波号,用一块木板雕刻在了船尾,这艘船真正的编好是003。洪涛为了省事好管理,干脆把舷号这个玩意也弄了出来,在给船只上漆的时候,就让温老大在船头两侧用白色染料合着石英粉写上了这些一人多高的【创建和谐家园】数字。不光船体上有,主桅的顶帆上也有黑色【创建和谐家园】舷号,这样在大海上很远就能认出来这是哪艘船、是不是己方的船。

        这次试航总算让洪涛有点满意了,海况合适、风速合适的情况下可以跑到13节,平均航速8节左右。再快就危险了,主要是船体和桅杆经受不了那么大强度,这是一艘战船,准确的说是单甲板的快速巡洋舰,不是快速巡航船。它的船型相对更短粗、吃水更深、横行更稳定、载重量更大,同时也更笨重一些,能追上对方的战舰和商船,就是胜利。

        海波号龙骨长度29米,船体长度31米,宽8米多,吃水3.2米,排水量350-400吨之间,到现在为止洪涛也没搞清楚料和吨之间的准确换算关系,只能是靠自己计算大概蒙。主桅高21米,前桅18米,后桅15米,最少水手40名,战时可以增加到150人。当然了,如果不在意航行距离,它可以装载300人,那样甲板上和船舱里就都是人了,和北京高峰时间挤地铁一样。

        既然是战船,那就得有武器才对,海波号也有武器,18架捕鲸弩!左舷8架、右舷8架,船艉楼上2架。舰炮?没有!洪涛目前只能搞出这种射击距离50多米的大型弩来,舰炮还是别想了。金河湾的冶炼业刚刚起步,铸造业还没影呢,不是洪涛太笨,是条件有限,小步慢跑都快累死他了,想玩跨栏保证扯到蛋!

        不过洪涛也没打算光用弩箭就把别人的船射死,这东西对付鲸鱼和那些小渔船还管用,碰上大船也没啥作用。可是洪涛又不想让自己宝贵的船员去和敌人玩跳帮战,死一个洪涛都心疼,他可是按照培养舰长的模式培养这批船员的,谁愿意拿一船舰长去和别人白刃战啊。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洪涛特意发明了一种火箭,就是用竹筒装上鲸油绑在弩箭上进行吊射,也能射50多米远,准确性在陆地上还凑合,到了海上嘛……停船没风的时候也凑合,其它时候就凭运气吧。这个竹筒一旦撞击到硬物就会破裂,里面的鲸油就会流出来,然后再往对方船上射火箭,能烧就烧,点不着也没辙。

        有了这艘大船,洪涛又带着人出发了,船舱里除了一大堆竹筒和鲸油之外,还有蜡烛和肥皂。他此行的目的地是勃泥国,也就是后世的文莱国,在加里曼丹岛北部。上次远航的时候,他就看上了这个港口,这里是一个很好的补给点,还有一种让洪涛非常渴望的货物,至于如何在当地站住脚,洪涛已经找到了办法。

        文莱居然有石油!这是洪涛没想到的,而且当地人已经打井开采了很多年,至少那个会说一点汉语的僧侣是这么和自己说的。他们开采石油的唯一目的就是给寺庙的僧人火化,为此他们还掌握了很初级的炼油技术,就是把石油放在陶瓮里加热,等冒出来的热蒸汽自然冷却之后,就变成了一种可以燃烧的液体。

        上次洪涛抵达这里的时候,正赶上港口旁边一座寺庙在火化高僧,声势很浩大。刚开始洪涛并没有兴趣过去看烧死人,但是他突然闻到了一股子非常熟悉的味道,是柴油或者汽油燃烧的味道!这种味道立刻就吓了洪涛一跳,他以为有同类也穿越到这里,并且还是个比他更牛X的穿越者,都已经能造出汽油了,这还了得!于是他赶紧带着人拿着手弩赶了过去,如果真是个穿越者,那没的说啊,一弩箭射死然后开船就跑!

        好嘛,穿越者最怕什么?必须是穿越者!古话说同行是冤家,这句话一点儿都没错,穿越者才是穿越者的天敌,两个穿越者没有丝毫和平相处的机会,当利益达到一定程度时,穿越者之间必须会产生矛盾。一旦有了分歧,再想融合就很难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追求,大家都是超人一般的存在,你凭什么让别人同意你的想法?一旦反目,就是不死不休的结局,除非这两个穿越者是父子,否则无解。

        结果洪涛没找到穿越者,却找到了一个会说汉话、对大宋朝无比向往的老和尚。通过这位僧侣,洪涛才搞明白,合算他们已经掌握了初级的土法炼油,只是过于简单,炼出来那玩意不是煤油、也不是汽油、更不是柴油,而是混合油,啥成分都有。

        洪涛对这里的石油很眼馋,如果有了这个玩意,他就能弄出更纯一些的混合油来。虽然也是混合油,但成分就已经能更接近汽油了,驱动发动机没戏,可是当燃烧弹可比鲸油要好用多了。炼油的残渣就是重油,这玩意也是好东西,它一旦烧起来,就会产生剧毒烟雾,烧不死人也得熏死,不光能攻击海上的船只,对岸边的城市和港口也是一个大杀器!

      第005章 补给点和原油

        但如何搞到这些石油呢?办法就在这个老和尚身上。洪涛当下就甩开了瓢嘴,一顿猛喷,目的就是推销他的鲸油、肥皂和蜡烛,非说用冒黑烟、臭烘烘的混合油烧尸体是对佛祖的亵渎,而且老让佛祖住在黑乎乎的寺庙里,佛祖都快得近视眼了,必须让佛祖的屋子亮起来!而僧侣们更应该让自己浑身清洁,这样才是对佛祖最大的尊敬。于是鲸油、肥皂、蜡烛就当做他奉献给佛祖的贡品,免费交给这个老和尚,让他在寺院里试用。

        效果?洪涛不清楚,但是当他这次开着海波号再次抵达文莱港,见到那位老和尚时,寺庙里已经亮了起来,前来烧香祈福的信徒也比上次多了不少。老和尚更是把他视为贵宾,因为自打有了这些鲸油、蜡烛和肥皂,寺庙里的香火就越来越盛了,此刻洪涛已经不是凡人,而是上国来的贵人,带来的是大宋朝的高端礼佛贡品,老和尚还想要更多的鲸油、肥皂和蜡烛。

        有了需求,洪涛就满意了。你有需求我也有需求,咋办呢?很简单,利益互换嘛!一罐子鲸油换五罐原油,老和尚觉得很合理,那些臭烘烘、黏糊糊、冒黑烟的黑油怎么能和明亮、透明的香油比呢?再说了,人家还从万里之外的大宋国用大海船特意拉了过来的,光是运费就值这个价了。于是洪涛这种以货易货的方式又升华了,老和尚觉得他是在向佛祖上贡,是神圣的,和买卖无关。

        至于肥皂和蜡烛,寺庙里用量不是太多,配得上用肥皂清洗身体的,那必须是高僧,有机会使用这种明亮巨蜡的也不多,估计国王来了才有这个资格。洪涛索性就再大方一点,免费送给寺庙一批肥皂和蜡烛,于是一罐鲸油就能换7罐原油了。反正文莱这时候还是奴隶制,打井挖油的工作都是奴隶干,又不用僧侣出一分力,而且文莱也是个佛教国家,寺庙在这里的地位非常高,说话算数!

        不过光能交换也不成啊,原油总不能放到寺庙里存着,那多臭啊!洪涛这个好人当然不能白当,于是他提出在港口东侧的树林里自己出钱买一块地,自己建一座仓库,专门用来存储这些臭烘烘的原油,每隔一两个月就派船过来拉一次,顺便把鲸油也带过来。

        老和尚的眼睛都快笑没了,这可是大金主啊,不光给寺庙提供珍贵的香油,还自己掏钱买地造仓库,太仗义了。于是老和尚也不示弱,只收了洪涛20贯大宋铜钱,就答应洪涛,下个月他再来的时候,那片荒地上就会有房子了,盖仓库的事情人家寺庙包了。至于是忽悠信徒去义务劳动,还是找奴隶来建设,洪涛就不管了,他只是在船员里挑了两个三级水手,让他们先住在寺庙里,算是甲方负责人了吧,替自己盯着这个仓库的建设,别像那些当地奴隶的房子一样,找几根木棍、几片树叶子,胡乱搭个窝棚就叫房子。这里是永久性基地,房子必须是石头和木头盖的,不光要大,还得结实。另外围墙和岗楼也得建,就当是个小基地的规模,一点别凑合,钱不够可以接着给,只要质量不要效率,慢慢盖!

        通过和这位老和尚的接触,洪涛觉得这个时代的东南亚人对大宋国还是非常友好的,也不光是友好,还有点向往。凡是来自宋朝的商船,都会有当地人第一时间围上去,很快就会有会汉语的人开出合适的价格,只要船上载的货物合适,一般都能卖出不错的价格或者换回去更多的香料、中药、珠宝之类的东西,绝对不会亏,利润要翻好几倍甚至十几倍。怪不得有这么多海商愿意跑这种远洋贸易呢,尽管有危险,但跑一次就能顶一年的,只要成功一次,后两次船都沉了也不亏本。

        另外洪涛还发现了一个怪事儿,其实最受欢迎的宋朝货物不是瓷器、也不是丝绸和茶叶,而是宋朝的钱!没错,就是钱,铜钱!宋朝的铜钱制作工艺还不错,含铜量也比较稳定,于是就成了很多东南亚小国的国库储备。国家如此,国民自然也是如此,谁家穷谁家富、谁的国家穷谁的国家富,比别的太乱,不容易判断价值,就看谁的家底宋朝铜钱多,有点像后世里的外汇储备。大宋的铜钱在东亚、东南亚、甚至印度都有流通,也具有足够的购买力,你要是没的卖了,拉一船铜钱去东南亚转转,收获会更多的。

        既然大宋商人这么受欢迎,船舱里又还有鲸油、蜡烛和肥皂,那就干脆再往前走走吧,试试能不能把第二个补给点也给拿下。这个位置最好在新加坡附近,它把守着马六甲海峡的东侧出口,距离文莱港远近也合适。可惜洪涛驾着船在海峡里转了好几个圈,甚至特意放下小船到岸边找,除了几个小渔村之外,啥也没找到。新加坡这块地方在宋朝还是荒地,没有城市也没有港口!

        实在是没辙了,只能再顺着海岸线往西走,最终在哥罗富沙港靠了岸。这里是个居民千人的小港,上次洪涛就来过这里,按照位置推测,这座港口很可能就是后世的马六甲市。至于是不是,洪涛就不去追究了,海图上就这么写,以后谁用自己的海图,谁就得跟着自己这么叫,叫的人多了,它自然就是马六甲了。

        这里位于马六甲海峡中航道最窄的北岸,水面宽度不足50公里,天气好的时候在桅杆上都能看到南岸,等于是掐住了海峡的咽喉。港口里没啥洪涛能看得上的特产,热带水果、珍珠、玳瑁之类的玩意他也不感兴趣,只有产于山区的硬木还算有点用,可惜吕宋岛上也不缺木材,暂时还犯不着从几千公里之外运输。

        没有物产没关系,穷也没关系,鲸油、肥皂、蜡烛卖不出去也没关系,不能以物易物还没关系,洪涛还有大宋的铜钱呢。这玩意是硬通货啊,咱也不买特产,咱买地!不卖?租成不成?不卖不租!你这是自找倒霉啊,敢说半个不字,我他娘的就带着【创建和谐家园】手冲进皇宫,把你们全一锅端喽!

        好在这里的皇帝也好、头领也罢,还是比较有眼力见的,看见铜钱之后就答应了洪涛的请求,把港口东边一块荒地租给了金河海洋资源管理有限公司,还专门找来一个懂汉语的通译把洪涛写的那份租赁合同翻译成了当地语言,然后盖上了印章。至于这份合同好用不好用,洪涛一点儿都不操心,对方要是敢反悔,自己就找到攻打他们的理由了。大城市现在自己还打不下来,这种贫民窟一样的破城,还靠着海边,把城门用弩箭一堵,直接往里扔鲸油和混合油,一把火全他妈的烧光,我看你还敢违反合同!洪涛已经想好了,只要这份合同还在手里,只要自己还活着,那就赖上不走了,而且只给两年的租金,后面的还不给了,谁尼玛听说过殖民者还付房租的,咱是来抢钱的啊!

        不过这次没人白给洪涛干活了,他还得另外花钱雇当地人帮着建造补给点。在这里他留下了四名水手,并给他们买了一艘当地的小渔船,临走时候再三叮嘱,如果事情有变,千万别舍不得这个基地,立刻上船逃命,往巨港那边逃,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自己过两个月还会回来的,到时候如果这边基地没了,会去巨港找他们,再报仇不迟。

      第006章 我要武器!

        “哎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啦!可是这个东风到底成不成呢?”补给点有了,金河湾的海船就可以在南海海域纵横无阻,但还达不到称王称霸的程度,因为没有趁手的武器,光靠着捕鲸弩防身足矣,进攻还远远不够。看着一船舱的鲸油罐子,有一半儿里面灌的都是原油,能不能炼出混合油来,洪涛只有理论上的把握,实际操作还是未知数,只能回到金河湾试试再说。

        土法炼油!需要啥呢?很简单,只需要一个加热釜、一个冷却器而已。把原油放到加热釜里加热,控制温度别过高,然后让油气通过管道自然冷却或者水冷,凝结之后的液体就是汽油、柴油、煤油、蜡油的混合油,而剩下的液体就是重油和沥青。这种混合油也能当发动机燃料,不过爆燃度不够,还冒黑烟,积碳严重。想提纯就得再炼一次,但出来的依旧是混合油,只是稍微纯了一点而已。要是真想把汽油、煤油、蜡油、柴油分离开来,就得加一个分馏器,采用不同温度加温,加速裂化反应。可惜洪涛对这个东西不太熟悉,暂时弄不出来分馏器。

        加热釜好办,用炼鲸油的陶瓮就成,冷凝器也好办,铜板凿一个尖顶大锅盖,上面弄个烟囱把油气引出来,就和蒸酒的大蒸锅一样,下面放个罐子接着就OK了。铜板金河湾就有,但是陶瓮和陶罐就得去广州采购了,正好,洪涛要顺便多采购回来点,他打算在金河湾也开始炼鲸油。西瑁洲的人员也要进行第三次【创建和谐家园】,那边以后的鲸油、肥皂和蜡烛将专供罗有德,金河湾这边的产量则是销往东南亚和更远的地方。有南宋这个大市场,就足够罗有德的啃的了,更多的市场他没精力也没能力去开拓,还是自己来吧!

        “慈禧!找最不听话的人去烧火,其他人一定要在上风头待着,那个烟不能多闻,下面的火也不能烧得太旺,你自己躲远点,听到没?”熬炼鲸油的作坊可以放到北岸,只要离居住点远一些就可以了。但是炼原油的作坊可不能放在北岸,洪涛直接把它建在了南岸的原始森林里,远离居民区。这玩意不光烟雾有毒,控制不好温度的时候还容易燃烧,重油什么的弄到了地上会造成很多年的污染,寸草不生。

        “放心吧大人,这个活儿不重,我把年老的派过去!”慈禧很感激,洪涛能提醒他主意自身安全,还告诉他烟有毒,这就说明已经把他当自己人了,士为知己者死嘛。可惜的是,他忘了是谁把他抓来的,如果没有洪涛,他就不用冒危险。人这个玩意吧,就是怪,有时候做的事情都不能用逻辑去分析,推不通。

        “伢子,你弄回来那些黑乎乎的东西是啥?”荣老头对于洪涛的安排没意见,但是有点好奇,他从来没闻过这么难闻的味道,也难怪,这个时代基本没有什么化工产业,想闻这种味儿还得几百年以后了。

        “杀人的东西!翁翁,如果哪天我要带着疍家伢子出去打仗,去抢别人的城市、海船,您会答应吗?”洪涛如实的告诉荣老头自己在弄什么东西,瞒着也没用,凡是新的决议,都要通过董事会集体决议,早晚得说。

        “翁翁我年轻的时候最爱去土人的瓦舍听《中兴名将传》,里面的岳相公就有岳家军,你是咱疍家伢子,出去打仗当然要带着疍家军了。你不会是去打大宋的土人吧?他们虽然不喜咱疍家人,但也没怎么欺负过咱们。”荣老头真是挺可爱,连岳飞都扯出来,他这种反应就代表了疍家人、或者说很多少数民族的思想。他们对于国家而言没有什么概念,在他们心里,族群就是最大的单位了。

        “看您说的,好歹咱疍家人也算是宋人不是,只要那些土人不来打咱,咱就不搭理他们,必要的时候还会去帮帮他们。我是想去南番那边给咱们多弄点好东西回来,不过您放心,我不会带着疍家伢子去当海盗的,只是去给他们立个规矩。以后凡是通过咱们这片海域的就得交税,但是不白交,咱保护他们的安全,帮他们打海盗!您说是不是挺在理的?”洪涛觉得自己有点像后世的英国和美国政府了,能把欺负人说得这么高大上,就好像没了自己别人全得被海盗杀死一样,悲天悯人啊!

        “那就好,不过海盗里有好多疍家伢子啊!不成,过两天你让阿蛟带我回去一趟,我得和他们说说,别去干那个缺德营生了,干脆都到咱这里来吧,你说呢?”荣老头对别人没啥兴趣,但是一听洪涛说要打海盗,立马不淡定了,标准的护犊子,向人不向理,还要亲自回去收编疍家海盗。

        “我觉得还是让他们先去西瑁洲上待几个月吧,熟悉熟悉咱们的规矩,然后再挑本分的接过来。其实您也不用担心,我不在这边打海盗,而是去南番打,那边没有咱疍家人。”洪涛有点发愁了,如果这个老爷子给自己弄一大堆海盗回来,可就真麻烦了。那些人全是杀人杀惯了的亡命徒,很难在短时间内培养出纪律来,说不定哪天就翻了脸,再把自己弄死,这的多冤啊,坚决不成!

        “也好,先让他们收收性子,我去找阿蛟,过几天他出海捕鲸,我就跟着他的船走!”荣老头倒是没坚持要把海盗带到金河湾来,不过收编海盗的事情却没忘,坚持要去。

        去就去吧,反正西瑁洲那边也就是个加工厂罢了,只要他们别伤了泊福和泊小二的性命,洪涛就不打算和那些疍家海盗为敌。他们去当海盗,也是穷得没办法了,只要肯遵守自己的规矩,以后也不是没有收编的可能性。虽然那些人不好管理,可是一旦管住了,就是非常强力的作战队伍。

        现在洪涛又开始忙碌了,鲸油的需求量大增,光靠一条捕鲸船无法满足需求,卡尔和泊蛟各自带着掠食者号和捕鲸者号单独出航了,他身边就失去了助手,训练新水手的工作全得由自己完成。训练的办法就是不停的出海,还得出远海,所以他经常是一个月一个月的回不来。

        好不容易回来了,还得抽时间去给学校的孩子们上数学课、语言课,泊蛟、卡尔现在也成了【创建和谐家园】老师,谁在金河湾谁就得去学校上课,这是洪涛定下的规矩,哪怕你下午就要出航,上午的课也得讲完再走。光是给一群孩子讲小学算术、初中几何,洪涛还不觉得麻烦,这个年代的孩子非常可爱,上课绝对没有捣乱的,更没睡觉的,对老师也是无比尊敬,和他们在一起,看着他们包含求知欲的眼睛,很有成就感。

        但上课只是洪涛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小部分,他还得盯着矿山、造船厂、冶炼作坊、炼油作坊,还得手把手的教泊珠如何配制火碱溶液,如何皂化废鲸油、如何用盐卤充当稀盐酸制造蜡烛。最近,他又迷上了武器制造,准确的说是制造炮弹,还是开花弹。

        开花弹!在13世纪能制造出开花弹来吗?洪涛经过仔细研究,觉得应该成。火药已经在宋朝有了比较长足的发展,过节时那些烟花爆竹就是用火药做的。开花弹是什么玩意呢?不就是一个理论上密封的容器,内部装上一定数量的火药,在发射之后碰到目标可以爆炸嘛。但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如何发射、一个是如何爆炸!搞明白这两个问题,制作开花弹比制作瓷器还容易。搞不明白这个两个问题,开花弹就做不出来!

        如何发射?炮弹嘛,一般不就是用炮打出去嘛,问题是洪涛没有大炮,暂时也做不出大炮来,别说大炮,小炮也不成,铸造这门学问看着简单,做起来是很难的。目前金河湾的铁匠们都不会这门手艺,就算是学,也得需要不停的实验、不停的琢磨,进展很慢很慢,浪费很大很大。那些铜矿开采出来,光熔炼就已经是他们的极限,再弄铜锡合金就已经玩不转了,玩铸造遥遥无期。

        洪涛现在非常恨自己当年上学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去首钢实习的时候没和翻砂车间的技术员多沟通沟通。这尼玛谁能想到啊,翻砂车间是钢厂里最艰苦的一个地方,又脏又累又危险又不好玩,能不去洪涛绝对不去,所以他对铸造这门手艺基本只停留在某几个名词和概念中,对金河湾的铁匠们也没有太大的帮助。

        原本他还想去找罗有德帮忙,从南宋雇佣几个会铸造的匠人,然后照方抓药,连绑带骗的给弄回来,好吃好喝供养着。谁承想他刚提出这个要求,罗有德就拒绝了,不是他不肯帮忙,而是他真帮不上忙。在古代能铸造大型物件的匠人都是【创建和谐家园】级的,基本都被国营工厂雇走了,市面上根本见不到。以罗有德的身份,他还真接触不到朝廷承办的这种国企,更没地方挖人去,这些工匠都是半强制性的工作,政府给你钱,也不少给,但你干什么活儿、在哪儿干活是没有选择自由的,通常都是拖家带口的住在国营企业里面,不熟悉这个领域的人,根本就找不到他们在哪儿。就算找到了也没用,那种地方都有军队驻守,罗有德也没那个胆子在军队眼皮子底下给国营工厂捣乱。

      第007章 霍奇基斯榴弹

        铸造大炮看来短时间内是没希望了,但洪涛不死心啊,光靠弩箭他觉得非常不保险,破坏力太弱了。青铜炮没希望,那就试试木炮呗!木头还能做炮?必须的,抗日战争时期,还有这种木头炮在使用,一般就是塞上一堆石头子当【创建和谐家园】枪用,射程、威力都很糟糕。不过现在是在大宋朝啊,面对的也不是荷枪实弹的鬼子,而且是要用在海上,射程不远洪涛可以忍受、威力不大洪涛有办法改造,只要能用就可以!

        咋做呢?洪涛自从有了鲸皮纸之后,没事就会把自己记忆中对目前可能有帮助的东西写下来,其中就有他上辈子在美国博物馆里见到过的一种榴弹炮。它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种武器,发射一种叫做霍奇基斯榴弹的炮弹,那玩意有详细的介绍,制作起来非常简单,洪涛在老鼠超人号上也做过,蹦出去200多米远,还能爆炸,甚至在水中爆炸,很是好玩。当时洪涛用它去炸金枪鱼群,伯利兹近海经常能听到咣咣的响声。

        这种短管榴弹炮和霍奇基斯榴弹,就是洪涛目前想做又觉得可行的武器装备。榴弹炮和加农炮是一对儿正相反的炮种,榴弹炮炮管短、初速小,发射弹药轨迹是抛物线,加农炮炮管长、初速大,发射轨迹更平直。洪涛画的这种炮说是榴弹炮,其实那玩意就是一个臼炮,倍径比只有5,短粗短粗的,就像一个大炮把前面的炮管全锯掉,只留后面一小截炮尾,看起来可滑稽了。不过千万别小看这个丑陋的玩意,它的优点很多。比如说膛压低、口径大、能曲射,是攻城的利器。缺点嘛,也很多,射程近、准确性小、穿透能力弱,其实它就是迫击炮的原型。

        使用这种炮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用比较简单、粗糙的开花弹。古代的炮弹为啥都是实心的?为啥好几百年都没变?原因很简答,铸造和火药技术不过关!炮弹要想打得准、打得远,就得加长炮筒、加强炮筒密封性、加大发射药量。可是炮筒长了、密封好了,发射药多了,又带来另一个问题,膛压太高。炮弹外皮薄了吧,经受不住发射时候的膛压,直接就在炮管里炸了。炮弹外皮厚了吧,装药就少,一炸两瓣,还不如实心炮弹威力大呢。

        所以在没解决炮弹外壳的制造工艺之前,开花弹已经发明出来了,但使用起来有很多限制,尤其是在海战时,一般都用加农炮发射实心穿甲弹来损毁对方船体结构。这种情况一直到19世纪才改观,从而也造成了木质风帆战舰向钢铁外壳的战舰转变,因为木头已经经受不住开花弹的打击了。

        除了炮管之外,想用开花弹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引信,也就是说,你该如果让开花弹碰到目标就爆炸呢?在火药没有发明之前,做不出火药,也就做不出撞击发火装置。炮弹射出去,如何让它爆炸就成了关键,必须有个可靠的发火装置。最开始人们用个药捻当点火装置,但那玩意燃烧速度不稳定,有的刚出膛就炸了,有的打出去半天还没炸,摔灭火了。

        后来有人想出一个办法,就是用个软木棍,把中间弄出弯弯曲曲的通道,里面塞满火药,计算好燃烧时间。再经过多次试验,算好炮弹飞行距离和火药燃烧的速度关系,在软木棍上划上不同的记号,比如说一百米、二百米、三百米。需要使用的时候,先目测射击距离,然后按照软木棍上的标记,把软木棍剪短,再塞到开花弹的引信口里去。当炮弹被发射出去的时候,炮管里的高温会直接点燃软木棍里的火药,从而使炮弹可以延时爆炸,要是时间准确,勉强可以代替触发引信。

        但这样还不够,为啥呢?因为炮管发射时里面的温度非常高,搞不好就把软木塞里的火药一下全引燃了,照样是会在炮管里爆炸。于是人们经过总结经验教训,又发现了,如果把这个软木塞冲着炮口放,炸膛的几率就会小一些。但这样还不足以保证炮手的安全,再后来,就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一种叫做霍奇基斯榴弹的玩意就出现了。它还是圆形开花弹,不过是坐在一个软木托上的,这样就能保证炮弹塞进炮管时,可以参照软木托的位置,确定软木塞必须向外。而且这个软木托还能阻止炮管里的发射药过早把软木塞里的火药点燃,可靠性非常高。

        那这两个玩意洪涛到底能不能做出来呢?或者说依靠金河湾目前的技术水平能不能制造呢?洪涛觉得可以试试。青铜炮管就用硬木代替,外面再包裹上一道一道的铜箍,怎么结实怎么来。不怕笨重,反正也是放在帆船上又不用人拉着四处跑,下面做一个有轨道的炮车,还能减少后坐力呢。

        炮弹更好办了,就用普通的生铁铸造成一个空心球体,然后把一堆碎铁片用软蜡固定在球体里,中间装上火药。至于火药嘛……这玩意再造不出来,那洪涛就别混了,其实造不出来也没关系,随便去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里找个烟花作坊里的大匠,抓过来让他造就OK了。只不过在配方比例上按照后世的标准调整调整,再加入鲸油压制,干燥后粉碎成颗粒。洪涛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他可不想从头试验这个玩意,万一炸了那不是自己找倒霉嘛,有现成的人手为啥不用呢?至于抓来、骗来的人可靠不可靠,必须可靠,因为洪涛连他们家属都骗来了,敢耍花招全都死啦死啦滴!

        光用生铁铸造炮弹还不成,生铁这个玩意太脆,哪怕是臼炮的膛压低,它也禁不住。就按照迫击炮的膛压算,也有50兆帕,一兆帕差不多是每平方厘米承受10公斤左右压力,50兆帕就是半吨啊,一个空心生铁球,压半吨重的东西,分分钟咔嚓嚓了。

        “嘿嘿嘿……可算轮到老子的专业了!哈哈哈哈!”这时候就该轮到洪涛出手了,好歹也是学金属热处理的,就算再混,最简单的生铁韧化工艺他也能记得。因为这个题目是年年考,为啥呢?它是八路军里的一位军工专家陆达发明的。当年在解放区,他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土造手榴弹和炮弹,自家人发明的玩意,那当然要写进教科书里啦,还得是重点。

        洪涛的方法非常非常简单,就是把这些生铁球烧红了之后放到一个铁箱子里封起来,同时往里喷鲸油。这叫做球化热处理退火,等这些空心铁球自然冷却之后,生铁就变成黑心韧性铸铁了。这种铸铁韧性很强,还带自润滑刀具特性,方便加工,比如钻个眼啥的,同样薄厚的黑心韧性铸铁比生铁的抗压能力提高了好几倍。

        “大人!您收我为徒吧,我不回去了,一直在这里干!”看到洪涛像变戏法一样把扔到地上就摔碎的生铁球变成了扔到地上满地乱滚就是不碎的黑铁球,刚被骗回来没两个月的铁匠直接就服了。

        “滚一边去,收徒弟也轮不到你啊,我都来半年了,按顺序排也该是先收我!”齐祖虽然进了董事会,但他一直没把自己当管理人员,还是每天和高炉为伴,熔炼那些和铜矿一起采出来的铁矿,给金河湾打造各种铁器铜器才是他的最爱。对于洪涛在金属冶炼方面的知识,他早就有接触,但总不好意思说出来,现在一看有人要抢师傅,立马急了。

        “不用拜师,我这点技术也教不了你们,我只懂一些窍门,真干还要靠你们。这些东西我会写下来,然后发给你们每人一份儿,谁都有。不过你们可得去学校读书认字才成,否则我写了你们也看不懂不是?”洪涛没有当别人师傅的爱好,但是他有传授知识的兴趣,著书立说一直是他梦想的境界。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7 2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