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南宋不咳嗽》-第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你真想好了?我收你为干子,一旦成了礼,那你就是疍家人啦!”陈名恩没想到和洪涛说了结果,洪涛还是愿意留在这里。对一个读过书的人来说,当疍家人还不如要饭呢,在社会地位上,要饭的还能有翻身那一天,疍家人永远不可能。

        “干子就是干儿子吧?”洪涛没想到这个陈名恩要认自己为干亲,后世里什么干爹干妈有点骂人的意思,但是在解放前,认干亲还是很严肃的,干儿子和亲儿子除了继承权方面有点差别之外,意思差不多。

        “你真笨!以后你叫陈伯阿爷就成啦!”那个泊珠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凑了过来,就蹲在陈名恩身后,突然插了一句话。

        来到大宋朝只还没到一天,洪涛就多了一个干爹,一个干弟弟和一个大家族。他需要付出的只是跪在船头,冲着香炉磕三个头,然后再给陈名恩磕三个头,礼仪极其简单。洪涛觉得很值,现在自己有家人了,这样活下去的可能性就高了很多。至于这个干爹嘛,干爹就干爹吧,算他运气,有自己这么一个干儿子,等着吃香的喝辣的吧。不管到了什么朝代,也不管历史知识还剩多少,洪涛觉得自己都会比当时的普通人过得好,无它,知识就是生产力。

        说是这么说,到底什么样的知识才能在目前的条件下转化成生产力呢?洪涛躺在陈名恩的船板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啊。金融知识就扔了吧,现在连个银行、股市都没有,美联储主席来了也是白搭。

        金属热处理和材料学,这是自己的专业。可惜大部分都还给了老师,除了实习自己也没做过这个行业,简单的实验结果可能还记得。可是目前没这个条件啊,不光各种化学试剂找不到,就连金属加工的设备也没有。当年上学的时候,老师教的都是如何在那个年代工作,并没教如何白手起家自己连钢炼铁,就算教了,去哪儿找铁矿、煤矿、人手呢?总不能全让自己一个人干了吧?

        卫星通讯,这个工作自己最熟悉,也最没用。音响器材和电脑知识,这也是自己的强项,照样还是没用。在有电之前,它们都是摆设,还不如一根木棍子好用呢。拍电视、电影,写歌唱歌,同样道理,没电都是白搭。

        美容美发嘛,虽然没有剪刀、吹风机、冷烫液,但确实可以干。可惜这时候的人不兴这一套,你要给一个女孩子火烫一个【创建和谐家园】浪,再画上烟熏妆,那你和这个女孩子就等着一起被游街吧,然后一起沉了海。

        洪涛穿越了两次,这已经是第三次了,但从来没觉出自己是个废物,现在终于知道了,自己离开现代社会之后,没有了基础产品的支持,确实是个大废物。

        什么造枪、造炮、造玻璃、造肥皂、造纸,自己都不会,有些东西自己知道配方和制造技术,但是没有化工、冶炼产业,知道也是白知道,没地方找原材料去。

        写诗、写词、写戏曲,对于一个理科生来讲,难度太大。从中学开始,文言文就没怎么读明白过,再说了,一个来历不详、繁体字都不会写、毛笔都不会用、这个时代的话和称呼都说不利落的人,上哪儿给人写诗写词去啊?谁他娘的知道南宋时期的人到底讲什么语言?普通话?江浙话?都说官话、官话,官话谁听过录音?怎么讲?

        正经工作里找不出合适的技能,洪涛在硬硬的船板上翻了个身,又开始想自己玩的技能里有没有能拿得出手的。高俅不是因为踢藤球当了宰相嘛,自己能不能弄个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啥的,也混个官儿当当呢?哪怕是弹球也成啊,自己那一手4、5米之外百发百中的弹球技术,当年称霸了一条街啊!

        这要是发展起来,自己去宋朝大官家里专门当个私人教练,那他们家里的女眷还不都是自己的了。别看咱长得一般般,但是咱身体好啊,一高遮百丑,想在宋朝找出身高超过185厘米的人,还真不太容易。

        “唉……有点难度啊!”洪涛吸了吸口水,又翻了一个身,这船板真尼玛硬,席梦思你在哪儿啊!

        一直翻腾到外面的天色蒙蒙亮,洪涛也没睡着,有可能是因为脑子想的东西太多了,也有可能穿越也是要倒时差的,最大的可能就是船板太硬,侧着躺大腿骨和肩膀生疼,仰着躺尾巴骨和肩胛骨生疼。

        不过这一宿也没白熬,洪涛还是从自己纷杂的技能中找到了两个比较靠谱的东西,暂时可以帮到自己在目前这个时代里活下去,一个就是帆船驾驶,一个就是钓鱼!

      第007章 我会捕鱼

        帆船驾驶很重要,目前虽然没有现代化大帆船,也没有现代化导航设备,但是在考A级帆船船长执照的时候,导航课是必须的。如何利用简单工具,通过观察星座、月亮、太阳的位置去确定正确的航向和船只地理位置,也是必考的。考不过去就不合格,这是怕船上的设备一旦失灵,船长就抓瞎,好歹能知道正确的方向和方位,也好等人来救,别越跑越远。

        这东西在宋代能干嘛呢?能远航啊!只要你能开着船远航,那你就是人才!这个时代的远航贸易非常非常赚钱,但局限性也非常非常大,这个局限只有少部分是来自海盗和天气,大部分都是由于动力和航线的问题。很多远航的船队,一年只能利用季风跑一次,还得是固定航线,稍微换个地方,就不敢去了,因为不知道这个地方如何走,每条航线的秘密都藏在那些掌握船队的大家族手里。

        如果自己能开辟出新的航线,并造出可以逆风航行、航速更快的大海船来,那远洋贸易就不是梦了。只要自己能跑得比别人次数多、速度快,那当个大海商也不是梦啊,到时候照样是吃香的喝辣的,到了大海上就是自己的天下了。不过这个玩意现在琢磨还有点远,首先得有船,这个船如何造出来、有没有人会造、怎么造,还得慢慢计划。

        目前唯一能让自己过上好日子的,就是钓鱼!疍家人靠什么生活?捕鱼啊!他们的小船只能在近海沿着岸边溜达溜达,远了去不了,网具也很简陋,所以每天的捕获量非常少。像昨天吃的那种大米饭,就是用鱼和岸上的土人交换来的,这是为了招待洪涛这个客人特意准备拿出来的存货,要是平时,他们只能吃芋头充饥,而且就算是芋头也要拿鱼虾去和岸上的土人换,光吃鱼虾也吃不饱啊。

        洪涛在吃晚饭之前,看过泊福家的那张网,那是一张直径四米多的撒网。这玩意只适用于浅水,撒出去之后是个大圆片,靠渔网四周绑着的铁块重物,让渔网像个大罩子一样,罩在水底。碰巧在这个罩子中间的鱼受惊之后来回一乱撞,鱼鳍就会挂在网上,从而被渔网一起拽上来。

        这种捕鱼方式太原始太落后了,完全靠蒙,要不停的撒网、收网,能蒙上的几率也不太大,要是赶上水下有礁石把网挂住,还得下水去摘开,既费力又没效率。洪涛的改良办法分为三种,都是充分考虑了目前的时代背景和经济状况之后量身订做出来的。

        第一种办法就是地笼。这种捕鱼方式在后世已经用烂了,特别适合懒人使用。啥叫地笼呢?就是把渔网卷成一个圆筒,一般有十几米长就可以了,中间用铁丝钢丝之类的材料支撑,让这个筒子始终保持形态,不要瘪下去。筒子的两头不封口,缝上一个渔网做的漏斗,漏斗的大口冲外,小口冲着网筒的里面,在网筒上也可以开几个这样的漏斗,这就是鱼儿进入的通道。然后把这个网筒绑上重物,沉到海底,上面连着一根结实点的绳子绑上一个浮漂当标志物。

        这玩意怎么捕鱼呢?不用主动去捕鱼,只需要划着船把这个长长的网筒子扔到海里就成,想扔多少个就扔多少个,越多越好。鱼类都有一个习性,就是喜欢找隐蔽物藏身,这些网筒子鱼并不认识是啥玩意,它们就会在周围转来转去,看到有开口了,就会钻进去。

        不过鱼类没有记忆力,或者说它们的记忆力非常短,只有几秒钟。钻进去之后,就忘记了出口的位置,只知道在网筒子里乱钻。那些漏斗状的进口,进来容易,出去难,因为鱼鳍都是顺着生长的,往里走不会挂在网上,想从小口出来,就很麻烦了。碰巧了有些体型小的鱼能钻出去,绝大部分全都困在网里了。视这个水域鱼类的多少而定,几个小时、半天、一天或者几天,划船来把地笼拽上船,里面的鱼就归你了。水面上绑的那个浮漂,就是让渔民发现地笼位置的标志物。

        能不能管用?洪涛敢保证这是百分百管用。这不是他的发明创造,而是中国劳动人民一代一代总结出来的精华,不管是淡水还是海水,通杀!想捕捞大鱼就把网眼放大,想捕捞小鱼就把网眼缩小,非常灵活。最主要的是这种捕鱼方法不用人费力气,也不耽误时间,把地笼扔下去,该干嘛干嘛,到时候来收一次就齐活。

        如果生产力水平足够高,有了机械设备帮忙,还可以把这种地笼改良改良,弄成一种叫做迷魂阵的大型地笼。那玩意可就厉害了,对于中上层鱼类来说,进去就出不来,一个迷魂阵一次能捕捞上万斤的鱼,后世里很多水域都不让用这种东西,杀伤力太大。

        第二种办法就是螃蟹笼子。洪涛问过泊福他们如何抓螃蟹,他们的回答让洪涛很无奈,他们是潜水下去用手抓!这得多费劲啊,就算看到螃蟹了,它往礁石缝隙里一钻,照样抓不到。洪涛的办法很简单,和做地笼一样,只是别再用渔网了,用竹子编一个水果筐大小的笼子,一头留一个圆洞,然后绑上一个渔网做的漏斗,再缀上重物,就OK啦。使用的时候,在这个竹笼子里吊上一小堆鱼肉或者别的肉,把一个一个的螃蟹笼子用绳子绑好,一边划船一边往海里扔,想扔多少就扔多少,过个一天半天的,再划船来捞上来即可。

        如果这片海域螃蟹多,那每个笼子里都会有一两只,不光有螃蟹,什么章鱼、龙虾、皮皮虾、海鳝,包括一些底栖鱼类都可能钻进去吃肉,结果找不到出口成了俘虏。

        第三种办法就是专门对付大鱼的了,叫做滚钩!啥叫滚钩呢?大概就是一条粗绳子上每隔一两米就绑一根一米多长的细绳子,细绳头绑着一个巴掌大的铁钩子,钩子上挂着小鱼。同时把这根粗绳子每隔几米就绑上一个浮筒,然后划着船往大鱼经常出没的海域里放,绳子有多长就绑多少钩子,放完了之后别走,把船划开百十米盯着。

        一旦发现哪个浮筒被拉着跑了,那就赶紧追过去跟着,如果鱼太大,就让它拽着几十个浮筒游一会儿,累了之后再用搭钩和鱼枪之类的玩意弄上来,如果鱼不是很大,直接就可以弄上船。

      第008章 王八看绿豆

        有人问了,宋朝的铁钩子没那么坚固,绳子也没那么结实,大鱼会不会挣断跑了啊?答案是不会!因为这个滚钩是靠一大堆浮筒浮在海面上的,鱼咬钩之后,想拽断绳子或者鱼钩也借不上力,它一挣扎,整个滚钩和浮筒就会跟着它动,搞不好旁边的钩子也会钩在它身上,最终活活给缠死。所以吧,这种钩子必须要做的大,就是专门对付上百斤甚至几百斤大鱼用的,小了没意义,老有小鱼咬钩,还不够摘钩忙活的呢,没把鱼累死,人先累死了。

        办法是有了,但还得征求泊福、陈名恩两家同意才可以,现在应该是三家了。天刚亮,又有三艘差不多大小的木船靠了过来,这种船疍家人叫做连排船,一般不出远洋,只当做房子居住。这次来的三条船都是一家人,家主是个和泊福差不多年纪的老人,姓黄名海,是泊福的妻弟。跟着他一起来的还有他的大儿子黄浪、二儿子黄涛、小女儿黄沙,同时也是陈名恩的准儿媳妇,这三家人是圈套圈的亲戚。

        “这个办法和抓墨鱼的竹筌差不多,读过书的伢子就是伶俐,咱家可以试一试,大不了就是几张渔网而已!”黄海比泊福爱说话一些,汉话也利落不少,听了洪涛的办法,第一个表示支持。

        “让山上的黎家帮我们编竹笼,拿鱼换!”泊珠自打洪涛来了,那双大眼睛有事没事就盯着洪涛看,她支持的恐怕不是洪涛这个办法,而是洪涛这个人。

        “先不忙,我们先做一个地笼试试,如果好用,再去找人编竹笼不迟,这样免得浪费。”洪涛虽然对这三种办法都很有把握,但他除了一身衣服之外,啥也没有,出钱出物的还得是泊福、黄海、陈名恩他们三家,所以他不想把规模一下子搞得太大。万一出了纰漏,一个地笼不值什么钱,再弄一大堆竹笼,还是赊账来的,对这些穷苦的疍家人就是个不小的负担了。

        “涛伢子说的对,先不忙,这里不是澳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的办法不一定就管用,先试试稳妥。”陈名恩很同意洪涛的意见,现在洪涛已经是他干儿子了,再出点什么事情,他就得跟着负责任。

        “我家出一张网!”黄海比较利落,说干就干。

        “我家也出一张网!阿爷……”还没等泊福说话,泊珠又来了,说完了还瞪了泊福一眼,泊福只能点了点头算是认命了。

        “我家只有一张网,也出了!”陈名恩看了看自己的亲儿子,咬了咬牙也豁出去了,还好陈琪鸿正在远处和他没过门的未婚妻黄沙说悄悄话呢,不知道他阿爷已经把他的渔网给捐出去了。

        “天不早了,去赶海啦!”泊福比较固执,他不太看好洪涛这个主意,祖祖辈辈都是撒网打渔的,没听说过弄一个什么地笼就能坐在家里等着鱼上船。但是有陈名恩和黄海支持洪涛,虽然心疼自家的渔网,也只能忍着,心里有怨气,脸色就不太好看。

        “我留下编网!”这时泊珠又蹦出多事儿了。

        “……%¥¥#”泊福这回干脆是用他们疍家话嘟囔了一句,估计是在教训自己女儿,可惜他好像也管不了这个女儿,只能闷着头跳到小船上去了。

        “咱哥,别生气,这个伢子的办法成不成都不关事,你家阿珠看上他了,用几张渔网给你换个女婿,你还生什么气!这是好事情,嘿嘿嘿?”黄海带着两个儿子也陆续跳上了小船,然后用疍家话和泊福小声交流了一下,还冲大船上的泊珠这边努了努嘴儿,这才笑呵呵的拉起了破帆。

        “舅爷说的没错,咱妹子也有人家啦!”泊小二让他舅舅这么一说,立刻也明白了过来,裂开嘴笑了起来。

        “阿爷老糊涂了,还是你舅爷看的明白,小三,唱起着,我们走!”泊福听了黄海的话,又扭头看了看大船上的小闺女,这才反应过来,立马就笑了,蹭蹭蹭三把就把破帆布拉了起来,吼了一嗓子。

        “落雨大,水浸街,

        阿哥担柴上街卖。

        阿嫂出街着花鞋,

        花鞋花袜花腰带。”

      ¡¡¡¡²´Ð¡ÈýÕ¾ÔÚ´¬Î²ºÍËû¸ç¸çÒ»ÆðÒ¡×Å´¬éÖ£¬³¶¿ªÉ¤×ÓÓïD¼Ò»°³ªÁËÆðÀ´¡£¸èÉùËæ×ź£·ç´µµÃºÜÔ¶£¬Êܵ½ËûµÄÓ°Ï죬º£ÃæÉÏÕýÔÚ³öº£µÄ¼¸ËÒ¯D¼ÒСľ´¬ÉÏÒ²ÏȺóÏìÆðÁ˸÷ÖÖ¸÷ÑùµÄ¸èÉù¡£

        “他们在唱什么?”洪涛一个字儿也听不懂,只能问别人,别人是谁呢?四下看了看,陈名恩不知道何时溜走了,陈琪鸿和黄沙也划着小船跟着出海了,几个妇人正忙着洗洗涮涮照顾孩子,身边就只有泊珠那一双大眼睛。

        “阿哥在唱咸水歌,我们疍家的船歌,好听吗?我也会唱!”泊珠这个性格非常外向,心里藏不住任何事情,怎么想全表现在脸上和嘴上。

        “等我们捞上好多鱼的时候再唱,现在先做渔网吧。”洪涛很清楚她的想法,对于这么淳朴的一个渔家姑娘,他连说瞎话的勇气都没了,只能找了一个听上去还算不错的借口。

        疍家人也不是不能上岸,只是官府不让他们在岸上购买地产盖房子而已,砍柴、交换货物、进城买卖东西都是可以的。泊珠很能干,她和洪涛把三张渔网都扔到一艘小木船上,然后招呼着她的两个嫂子和两个表嫂,一起划到了沙滩上,让洪涛看着船,她们几个光着脚、挥舞着柴刀就进了岸边的树林,不一会儿就砍回来两大堆柴火,在岸边升起了一堆篝火。

        接下来几个女人就用柴刀开始刨开一根竹子,然后把竹子砍成一条一条的,刮干净竹节和毛刺之后,按照洪涛的要求,一边在火上熏烤,一边把竹条编了起来,最终弄成了一根一根胳膊粗细,5、6米长的竹辫子。这玩意已经超出了洪涛的预期,他原计划直接就用竹片当支撑就可以了,但是泊珠说竹片不结实,这样编织起来的竹条才好用,海水泡湿之后,用刀砍都很难砍断,只要把需要弯折的地方用火烤黑,就不会变形了。洪涛拿了一根烤好的竹辫子试了试,确实,很有韧性,这真是生活的智慧啊。

      第009章 怕憋死

        五个女人在洪涛的指挥下,很快就用麻线把8个竹辫子支撑固定在了大网筒内,一个地笼的雏形就做好了,至于洪涛说的要在网筒周身剪开口子缝上漏斗的工作,她们又给了洪涛一个惊喜。只用梭子和麻线,女人们很快就在洪涛指定的位置直接织出来一个漏斗状的入口,根本看不出来渔网上有剪断的痕迹,一个完美的地笼不到中午就做完了,都不耽误吃中午饭。

        今天可没有海鲜火锅了,一大堆芋头和咸鱼干,吃得洪涛直瞪眼,他怀疑这玩意吃多了还能不能拉出屎来。说到个人卫生问题,洪涛也很无奈,疍家女人小便时,都会拿出一个劈成两半的竹筒,就蹲在船尾解决了。然后把这半个竹筒放到海水里去洗干净,再舀上海水来洗身体。

        那大便呢?更简单,直接蹲在船舷上,往海里拉吧,完事还是舀水洗一洗。其实洪涛觉得这样挺卫生的,至少比用什么树枝、竹片刮【创建和谐家园】卫生多了。问题是她们并不避着人,想了,直接就蹲下,这让洪涛很不习惯。更不习惯的是,不光那些结过婚的妇女这样,泊珠也是这样。最不习惯的是,自己也得这样!唯一的区别就是自己可以蹲在船头部分拉,她们只能蹲在船尾。

        这一上午,一边干活儿,洪涛一边和泊珠交流了交流疍家的生活习惯和风俗,学习学习嘛,免得以后不知不觉就得罪人了。疍家的规矩还挺多,比如说这个船吧,上面就全是规矩。首先就是女人,任何女人也不能坐在船头,他们认为那样出海很不吉利,船尾才是女人该待的地方,同时那里也是家里的厨房,她们可以一边摇橹一边煮饭,绝对两样都不耽误。

        吃鱼的时候,也不能说把鱼翻过来,要说顺过来,同样也是为了吉利。当初自己落水时,泊小二不救自己上船,而是扔根绳子让自己拉着,这也是疍家的风俗。他们认为水里的人有可能是淹死鬼冒充的,所以不会去拉你,顶多是给你跟绳子让你拉着。

        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疍家人都会在自家船头摆上好吃好喝供奉龙王、妈祖。疍家人自诩为海蛇神的子孙,喜欢在身体上刺上一条海蛇,男女都有。在这一点上,洪涛比较自豪,他脱下外衣,给泊珠看了看自己后背上那个五彩斑斓的大老鼠脑袋,看得泊珠眼珠子都直了。她一是不太理解为什么要在后背上纹个大老鼠脑袋,二是不太明白,怎么样才能把纹身做得这么漂亮,她上臂也有一条海蛇,可只有一种黑颜色,和洪涛那个大老鼠脑袋比起来,简直就是个蚯蚓,丑陋且渺小。

        “这是我家乡的手艺,以后我要是有了大船,就带你去我的家乡看看,然后也给你弄一个更大、更漂亮的海蛇神!”洪涛对于泊珠的疑问,只能是忽悠她了,反正这个诺言实现起来没个准日子。

        “%&&¥&……&”泊珠好像是真信了,就算她皮肤很黑,也能看出脸蛋都红了。不过她没有躲,而是坐在船尾,高声歌唱起来,唱的什么洪涛依旧听不懂,但是看到其他几个女人的神情,大概意思洪涛也猜出来了。完蛋,这下算是捅娄子了,至于什么地方捅的,他自己也不清楚。

        泊珠长得并不算美,怎么看都是个一般人,而且皮肤很黑,唯一值得夸耀的地方就是有双明亮的大眼睛,还有一嘴白白的牙齿,很整齐,这在没有牙齿矫正、牙齿护理的古代很难得。至于身材嘛,可能是由于长期在船上操劳的缘故,她的手脚都非常粗糙,个头也不太高,顶多也就一米五几的样子,胳膊腿上都是圆鼓鼓的,没有纤细的腰肢,更没有前挺后翘。她才17岁,搞不好还是虚岁,应该是没发育好呢。头发啥的洪涛看不到,她整天戴着一个头巾,只露出脸蛋。

        对于泊珠的表示,洪涛不反对,他虽然不是很喜欢她,但也不讨厌,按照目前自己的处境,如果泊福家提出这个要求,自己还真很难拒绝。而且洪涛也没把这件事儿当成什么难事儿,连非洲的辛巴族女人他都娶了,还有什么不敢娶的?娶了就娶了呗,古代又不是一夫一妻制,以后碰上中意的,还能再娶,只要不对不起泊珠就没什么可过意不去的。目前首要的任务,还是让自己脱离整天吃芋头的命运,以免整天便秘,别好不容易穿越一次,再给自己活活憋死。

        “阿珠,来来来……我们先出海去试试地笼怎么样?”想出海,那就得有船,洪涛已经看了,除了刚才那条小船之外,就没别的船了,总不能驾着连排船出海吧,这玩意自己玩不转,还得靠泊珠。

        “阿爷不让我独自赶海……”泊珠心里是愿意去的,只有有点为难。

        “我们两个去就不是独自了,不跑远,你认识附近有没有鱼比较多的地方?”洪涛就像是狼外婆,一步步的引诱泊珠上钩。

        “嫂子不会同意的……”泊珠还是有顾虑。

        “嫂子,我和阿珠去把网洗一洗……走啊!”洪涛干脆不等泊珠答应了,冲着船篷里喊了一嗓子,拉着阿珠的衣袖就往船边走。

        “别跑远……带着鱼虾一起去!”船篷里传来了二艘的声音,同意是同意,但是给安排了两个小尾巴。

        “来,小鱼小虾,上船喽!”船头那两个小孩子一听可以跟着姐姐出海了,嗖的站了起来,但是对洪涛还有点认生,没敢过来。洪涛倒是不介意带着两个7、8岁大的孩子,他们也不是废物,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昨天吃完饭的时候,这两个孩子一直都在帮着姐姐和妈妈洗米洗鱼,很乖。

        “升帆喽!我们去哪边?”上了小船,阿珠很自觉的就站到了船尾,拿起了木橹,洪涛则学着泊福的样子,站在那根小桅杆旁边,稍微琢磨了一下,就明白这个破帆是怎么用的。它很简陋,就是上下两边竹片夹着一块满是补丁的破布,顶端的绳子穿过桅杆上的一个铁环,拉着绳子帆就升起,松开绳子帆就降下,至于帆的方向,全凭手动拨动竹片控制。这玩意也就小风还管点用,风稍微大一点,竹片就变形了,根本吃不住多少风,聊胜于无吧。

      第010章 渔家课堂

        “去鼓岛吧,那里鱼虾很多,礁石也多,撒网捕不到。”泊珠一边摇橹一边指着前方,她摇橹的姿势很好看,浑身充满了活力,除了双脚死死钉在船板上,整个人都在随着木橹的摆动而摆动,大腿肌肉绷得紧紧的,腰肢却很柔软。小船在她的驱动下,很快就驶离了连排船,在海面上乘风破浪前进。

        “不许乱看!”看到洪涛笑嘻嘻的盯着自己,泊珠脸又红了。

        “我帮你划一会儿船吧,你都出汗了!”洪涛的脸皮丝毫没因为穿越而变薄,一看被人家戳破了,也不解释,还主动凑过去,接过了泊珠的木橹。

        不到五分钟,洪涛又把木橹还给了泊珠。这玩意看着简单,只是一推一拉的,但是上手之后,不管是推还是拉,就没一个动作是顺畅的,就算洪涛比泊珠力量大,但却无法有效的划动这艘船,手掌还磨的生疼。不服气不成啊,这就是技术,就是巧劲儿。

        从连排船到鼓岛差不多五公里左右,不是说这个岛距离海岸线有那么远,而是它在连排船的西边,真正距离海岸不足三公里的距离。泊珠就像个永动机,不紧不慢的摇晃着身体,当她开始大口大口喘粗气时,小船也摇到了岛边。然后就扶着木橹,把头巾摘了下来,擦着头上的汗水,这时洪涛才看清楚,她的头发盘在脑袋后面,一边一个发髻,就像是两个面包圈。

        “小鱼,小虾,把网子扔下去吧。”洪涛也不多废话,指挥着泊鱼和泊虾两兄弟,把地笼的一头扔进了海里。上面已经绑好了大石头,依靠它们的重量,这个网子会沉到海底,自己只需要抓好另一头上的绳子就可以。等网子不再下沉,就把一个一米多长的竹筒绑上,然后扔到水里当标志物。

        “这里深7米?”洪涛在来的时候,就把这根麻绳按照一米一个结的方式处理过,这是钓鱼人一个基本功。每当到了一个陌生水库,需要探探水的深浅时,就会用一根绳子系上结,绑上一块大石头,划着船到窝子附近进行探测。这个一米的距离不是蒙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记忆方式,洪涛自己量过,右臂从指尖到肘关节正好是50厘米。

        “两丈二尺……”泊珠也拿起一根绳子,绑上石头沉了下去,然后提上来,把浸湿的地方在船舷上量了量,给出了另一个答案。

        “哦,这是一尺?”洪涛很快就发现了端倪,在船舷内侧的木头上,刻着两个记号,记号中间的距离大概有半米多,难道这是宋代的一尺?

        “两尺……你说的一米是多长?”泊珠伸出两根手指,然后又好奇的问洪涛的计量单位。

        得,这下有事情做了,先互相了解一下不同的度量衡单位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光和泊珠要一起讨论,洪涛还把泊鱼和泊虾两个孩子叫到一起,一点一点的教他们一尺和一丈的关系,一米和一厘米的关系。但这个进度有点慢,他们俩不识字,更不会数数,加减法也无从谈起,十进位还凑合理解,到了百进制就糊涂了。

        不过没关系,反正要在这里等一下午呢,洪涛干脆先当起了他们的数学老师。连带着泊珠一起,先教他们背乘法口诀,然后再教他们在船板上用砍刀写自己的名字,至于是简体字还是繁体字洪涛就顾不上了,他自己也不会写繁体字,凑合学吧。

        越是无知的人,对知识的渴求度就越高。泊珠、泊鱼和泊虾虽然嘴上不说,但对于能上学认字还是很看重的,所以也不管洪涛教得对不对,都规规矩矩的坐在船板上听洪涛讲课,谁也不多说一个字儿,老实极了。然后洪涛又针对性的出了几道题,比如说一条鱼卖了三文钱,十条鱼卖几文钱啊?二十条呢?三十条呢?如果这些鱼里有大有小,大的卖五文钱、小的卖三文钱,十条鱼里三条大的、七条小的,一共能卖多少文钱?

        这些简单的算数题,把泊珠她们三个搞得晕头转向,数完了脚趾头数手指头,最后急了三个人一起数,也总是数不清。但是当用洪涛教她们的乘法口诀算出来之后,立刻就高兴了,泊鱼专门站在洪涛身后,举着破帆给老师档太阳,泊虾则端着粗瓷碗,恭恭敬敬的等着老师想喝水的时候赶紧递上去,泊珠也没闲着,她把头巾用海水洗了又洗,只要洪涛一擦汗,她立马把头巾送上。三个人每人都忙碌着,就这样也没耽误学习,一下午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大家还凑在船上背乘法口诀呢,太阳西斜都不知道。

        “阿珠,又作怪!”突然,一声大喊从船边响起,吓了船上的四个人一跳。

        “阿爷!都怪你,我又忘了……”阿珠正在背口诀呢,好不容易过了五,刚要往六冲击,这下全忘了,急的她拿起自己的头巾就向着旁边泊福的船上扔了过去。

        “阿爷,我会写我的名字了,涛叔教我的,你过来看啊!”泊鱼和泊虾看到他们的父亲,也要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可惜船板拿不起来,急得他俩直蹦高。

        “福伯、黄伯……阿……阿爷!”洪涛转身一看,泊福、黄海、陈名恩的几条小船结伴都回来了,前面的称呼倒还顺溜,但是叫阿爷还有点生疏。

        “呵呵呵,我看看你写的,嗯……泊鱼,是对的!泊……虾?这是澳洲的虾字?”陈名恩听到洪涛叫他阿爷,笑得很亲切,把船凑了过来,趴在船帮上探头看了看船板上那些字,有些他认识,有些不太一样。

        “我们那边最初学的也是汉字,后来为了简单,就把笔画多的简化了一下,原本的字年轻人都不学了,我不会。”洪涛干脆把简化字的原理给讲了出来,信不信的随便吧,反正也不去考试,无所谓。

      第011章 先进生产力

        “有道理,不管怎么说,小鱼小虾能写出自己的名字,就好,就好……”陈名恩并没在简体字还是繁体字的问题上多纠缠,他拍着小鱼小虾的脑袋,转头冲泊家父子点了点头。

        “阿爷!阿爷!我还会数数了,可以数到三十!”泊鱼还嫌大人夸自己不够多,又开始背诵乘法口诀。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1 14: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