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甭管别人怎么说,罗家兄妹几个,每天都还是要给这些猪崽煮两顿猪食。
这时候煮着煮着,二娘突然想起什么,跑回家去提了一些干菜过来:“开春了,这些干菜也用不着了,便都给猪吃了吧。”
“行。”罗用接过干菜,一把把拧碎了丢进锅里,跟豆渣麦皮那些一起煮。
这些干菜都是去年夏秋时节,二娘领着四娘他们在附近坡山摘回来的。那时候他们合计着,自家那些粮食大约是不够吃过这个冬天的,多采些野菜回来晒干了,到时候也能填填肚子。
后来罗用醒了,家里做上了豆腐,他们就没怎么再吃这些干菜,偶尔吃一点,也都捡嫩的吃,全当是配菜,这会儿春天到了,这么多菜也没什么用处,干脆就拿来养猪吧。
随着锅内的热气飘出,栏中那几头猪崽便哼哼唧唧叫唤起来,一个个地都用脑袋使劲拱着木栅栏,使劲想从里面钻出来。
八头猪崽加起来也挺能吃,一大锅猪食还不够分,得煮两锅。
姐弟几个在那里煮猪食,不远处的村路上,偶尔有相熟的村人经过,就会停下来和他们打个招呼,也有干脆走过来和他们说话,顺便看看那几头猪崽的。
村人都说,眼看就要开春了,他们要趁现在多做一些豆腐卖,等到农忙时节,家里就腾不出人手来做这个了,到时候指不定就得停几天,可惜是可惜,但地里头的活计耽误不得。
农户人家,耽误什么也是不肯耽误种地的,尤其他们村里许多年长者都是从战乱年间过来的,更是把粮食看得跟命一样。
罗用他们也得种地,只他到底是从后世穿来的,不像这里的人,把粮食看得那样重。再说就算他历史学得不多好,好歹也知道贞观之治,晓得最近这一二十年一般是不怎么会饿死人的。
罗家先前也有大几十亩地,只去年那半年时间,已是卖得差不多了,现今便只剩下十来亩,其中五亩种着冬小麦,开春后免不得就要除草浇水施肥,待到五六月份才能有所收成。
另外那几亩地,罗用打算全部种了粟米,一来他们现在主要的口粮就是粟米白面,二来,交税的时候,也需上交不少粟米。
至于蔬菜,就在这猪圈旁边开出几块菜地便也够了,横竖吃菜是吃不了多少。
“那便不种麻了?那个可也要交税呢。”二娘忧心道。
“麻就不种了,你就多织几双袜子,那钱想来也是不用愁的。”罗用说道:“往后留意着点,若有便宜又好的布匹,就买来一些放在家里。”
“那便听你的吧。”不种麻不搓麻线,这在他们罗家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二娘心里总有些没着没落的,不过三郎既然这样说了,那便这样做吧,自从三郎醒来,家里的日子便一日好过一日,听他的定是没有错。
罗用也知道这时候的农户承受风险的能力很差,所以那些个吃的穿的,恨不得自己家里都能做出来,这样一来好歹饿不死冻不死。
只是他们家的劳动力毕竟有限,做了这个事,必定就分不出人手去做那个事,所以就需要有所取舍。
·
地里的雪还未完全化干净,就有心急的村人开始耕地了,一时间,耕牛也就成了紧俏物。
就在罗用思量着要不要去林家找他姐夫借牛的时候,朔州的赵大郎来了。
那赵琛正月里回到朔州以后,就着手开始搜集羊毛,这阵子见攒得差不多了,就把这些羊毛先运过来,好歹先换一些腐乳回去,也免得他老子整天跟他说这个事情一点都不靠谱。
而被他用来运羊毛的牲口,既不是牛也不是马,而是一群大毛驴,罗三郎一见着这群毛驴就笑眯了眼。
“怎的不用牛车拉?”罗三郎笑眯眯地伸手摸了摸一头大毛驴的脖颈,他看了,这群毛驴里头就数它最壮。
“怕误了春耕,那些牛都留在家里没动。”赵琛他们家也不是光靠贩卖牲口,还有一个不小的庄园呢,每年也能产出不少粮食。
“毛驴也是不错。”罗三郎真心实意道。
“我这次运来的羊毛全都要换成腐乳。”赵琛说道。最近在他们朔州那边,也有人从太原城听说了腐乳一物,这时候他从罗用这里交换一批腐乳回去,指定能换得不少钱粮。
“行啊,没问题。”刚好罗用最近又新做了不少腐乳,一时并不担心断货。
两人做完了这一笔羊毛换腐乳的买卖,罗用又很热情地送了赵琛一坛子豆酱和一坛子酱油,然后就跟他谈起了毛驴的事情。
刚好,赵琛这一回来到罗家,又新看上了一样东西,他刚刚进院子的时候,就看到几个小孩拿着木签在一块颜色鲜艳的垫子上不停戳刺,仔细一看,那物竟然就是羊毛毡。
羊毛毡这东西在草原上倒也常见,他在朔州也常常看到,只是那颜色那花样,却是他从前所见的那些羊毛毡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的。赵琛也非是不识货,别的不说,只那些染色的费用,想必罗三郎就没少花钱。
“三郎可是想要买驴?你刚刚看上哪个,可是头驴。”赵琛说道。
“啊?”罗用一时反应不及,他也知道自己刚刚看上那家伙是驴不是马更不是牛啊。
“头驴,就是那群驴子的头头。”赵琛给他解释道。
“哦……”罗用点头,怪不得刚刚他瞅着那一群驴里头就数它最神气,原来是头头。
“那可是头好驴,在整个朔州城都是很有名的。”有名是有名,是不是好名声那就不好说了。
那头驴在朔州城是出了名的任性妄为,在本地已经卖不到好价钱了,赵琛这回带他出来,就是想把它给卖了。这么好的驴,照理说留着当种驴也是不错,只是当地不少牧民都说,那样的种驴下出来的小驴怕也是一群刺儿头,于是都不肯出高价。
“那驴你打算卖多少钱?”罗用瞅那头驴实在很顺眼。
“刚才那样的垫子,你给我五对。”赵琛开价道。
“好吧,五对便五对。”罗用这回也是难得的好说话“也就是现在,我家刚好就差这么一头驴子,要不然那些垫子,我可是打算要卖一百文钱一个的。”
以现在的钱币购买力,那头驴应是卖不到一千文钱。只不过,做生意么,也不能处处都做得滴水不漏,什么便宜都可着自己占,偶尔也该叫对方高兴高兴,要不然这生意如何能够做得长久。
得了这几对垫子,赵大郎果然很高兴,有事没事就要拿出来瞧上两眼,这般鲜艳的颜色,这般好看的花样,带回去朔州那边,必定有人肯出高价购买,不过他耶娘翁婆若是喜欢的话,自家留着用也是不错。
至于毛驴,他留那么多毛驴做什么,不仅头驴要卖,其他驴子他也打算要卖掉一些。过来的时候每头驴要驼几十斤羊毛,回去的时候就只剩下几斤腐乳了,根本不用那么多毛驴驼东西。
离石县这里的毛驴价格比朔州要高出不少。这一趟过来,他原本也就打算要做两笔买卖,一笔是羊毛买卖,一笔是毛驴买卖。
·
罗三郎:真没想到,那几个垫子竟然就这么卖出去了。
随着技艺的日趋成熟,他现在看自己最早做出来的那几个垫子,那真是越看越糙啊,没想到竟然还能换得一头大毛驴,真是意外之喜。
第25章 没说
早前那批染色的羊毛这时候也快要用尽,于是罗三郎便又去了一趟薛翁那里,这一次他选了更多颜色,染了更多羊毛,还有二娘这些时日搓出来的毛线也一并拿去染了。
不过这一次他给的定金,却比上一次更少,好在薛翁倒也能信得过他。
毕竟人人都知道罗三郎有一手制腐乳的手艺,那一小罐腐乳就能卖五文钱,想来他缺钱也只是一时,给他一些时日,必定就能攒够了钱过来交钱拿货。
离石县地方太小,生意也不太好做,薛翁他家几代人都在这个县里给人染布,平日里乡邻过来染的,大多都是一些靛蓝、赭石、青绿之类的颜色,这些颜色价钱比较低,他们挣得也少。
能来他们这里染鲜艳色彩的人家并不多,但是那些染料,他们店里依旧还是要备下,如若不然,离石县那几个有钱人家,往后怕就都要到外地去染布买布了。
只是这样一来,那些价钱昂贵的染料,若是不能及时用掉的话,时间久了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好,染出来的颜色也就越来越次。
所以这些染料的流动性,对于薛翁他们来说就尤其重要,有时候就算是少挣一点,该做的生意还得做,好歹给店里的东西换换新。
那罗小郎君家资不丰,在染色一事上却颇为大方,什么贵重的颜色都舍得染。
薛翁合计着,这罗三郎若是再来他这里染两次颜色,他就得去汾阳那边,向同行老友借调一些染料过来,要知道,往年可都是他求爷爷告奶奶请对方帮他消耗,如今也算是风水轮流转了。
从薛记布坊出来,罗三郎从布坊伙计手里接过自家驴车,坐在自家这辆新打的驴车上,晃晃悠悠出了城门。
这拉车的驴子着实是一头好驴,身材高大健硕,拉着驴车走在路上,步履矫健轻盈,半点不见吃力。
自从得了这头大毛驴以后,罗用只觉得处处都好,石磨也有驴拉了,井水也有驴拉了,请人来家里帮忙打了一辆驴车以后,载货载人都不在话下,真是居家旅行必备好驴!
罗三郎很是喜爱,还给这头驴取了一个名字,就叫五对。
五对啥啥都好,就是口味稍微有点重,最喜欢吃罗用做的大酱。
头一回到罗家,它先是嚼了一肚子干豆渣,然后就闻着味儿找到酱缸的位置,杵那儿不肯走了,罗用猜到它的意思,就喂它吃了一口大酱,然后这头驴就在罗家高高兴兴地住了下来。
罗用也不太清楚驴子能不能吃酱,从前他听那些养猫养狗的人说,猫狗不太能吃咸的,那么驴呢?
于是罗用也不敢多喂,每回就给一点点。尤其是每次干完活的时候,五对找他要酱吃,罗用一般都不会拒绝,给一点点,叫它尝个滋味儿。
罗家现在就是豆渣多,牲畜也都比较爱吃,但光吃豆渣,又怕它们胀气,所以还是要搭配一些其他东西,麦皮细糠秸秆野菜之类。
等到天气再暖和一些,罗用打算向村里的小孩收些野菜,现如今村里的大人都忙得很,那些闲散劳动力,该利用的也得利用起来。只不过如此一来,他最好就要做几样小孩子喜欢的吃食放在小卖部,太贵的也不行,就是换点猪草野菜,他也不能不考虑成本,那么要做点什么才合适呢……
罗三郎这一路上晃晃悠悠地,坐在自家驴车上,感觉十分地轻松惬意,那迎面吹来的春风,好像又比前两日暖了几分。
待回到了西坡村,进了村口,从进村那条土路到自家院子,还有一道斜坡,罗用原本还想着到了这里自己肯定就要下车走几步了,没想到那毛驴脚下快走几步,车子很快便被它给拉到了坡上,转眼便进了院子。
“昂……昂……咴咴咴!”进了院子,五对停下来喘了两口气,马上就开始邀功讨食了。
“五对你回来啦!肚子饿不饿?要不要吃豆渣?”五郎那小子,还没有问过阿兄,就先问自家那驴子。
¡¡¡¡¡°°º°º¡¡ßÔßÔßÔ£¡ßÔßÔßÔ£¡¡±ÄÇë¿ÒÀ¾É½Ð¸ö²»Í£¡£
“你先给它喂点清水吧。”罗用说着进了旁边自家小卖部,从酱缸里舀出半勺大酱,用粗陶碗盛了,端出去交给五郎去喂。
那小子可稀罕自家这头大毛驴了,自从有了毛驴,麦青豆粒儿就都得往后排了。
罗用自己进屋去喝了一杯温水,然后便去了后院,把那些正在培养霉菌的豆腐都看过一遍,确定没什么问题之后,便将其中一批已经霉得差不多的豆腐用盐腌到陶罐里,待到腌过了几日,便可以倒酒进去了。
他这一忙,就忙到天色擦黑,中间罗二娘织完一双袜子,也去后院给他帮忙。
待到一家人坐在厅里吃晚饭的时候,天色已然黑透,厅里点着油灯,兄妹几个围坐在大炕上吃饭,桌上摆着一盘焯豆芽,一盘拌豆腐,一碗鸡蛋羹,饭是粟米饭。
罗用记得在二十一世纪,这种小米的价格还挺贵,好一点的能卖到七八块,便宜点的也能卖四块钱左右。
之所以这么贵,应该还是产量比较低,不像大米小麦似的亩产那么高。都到了二十一世纪了,亩产还那么低,一千多年以前的现在,那就更不用提了,若是风调雨顺的,好一点的田地,大约能产个二三百斤吧。
罗用空间里有玉米有土豆,还有许多杂七杂八的东西,玉米土豆能饱肚子,那些杂七杂八的也能丰富他们的食物品种,奈何现在他一样都不敢拿出来。
就他最近在家里头搞的这些东西,那都是技术性的,技术性的东西,你可以说是听人讲的,也可以说是书上看来的,更可以说是自己想出来的,甚至还可以说是某天走在路上遇到了一个老神仙。
可那些玉米土豆之类的东西,他能怎么说呢?
这粟米饭营养是不错,就是不如大米软糯香甜,罗三郎吃着吃着,忍不住就叹了一口气。
“三郎为何总是叹气,可是累着了?”罗二娘关心道。
“无事。”罗用摇头道。
“若是累了,明日你便不要下地了。”二娘还是有些担心罗用的身体,虽然他现在看起来已经比刚醒来那会儿健康不少。
“我无事,明日一起下地吧。”地里的活那么重,他怎么可能让罗二娘一个人去干,再说他这也不是累的,就是突然间有些感慨而已,要是早知道自己那一天会穿越……算了,不想也罢。
“今日阿姊过来说,明日她和姊夫要帮我们犁地,到时候做了几天工,让我们给林家还回去便是。”二娘又道。
“哦,阿姊还说什么没有?”罗用应道。
“她让我若无事,就不要去地里了。”二娘笑了笑,说道。
“那你便不要去了吧,家里也离不开人,四娘五郎还太小,那些猪也得有人喂。”罗用顺势便道。
“那你若是累了,便回来换我去。”二娘说道。
“行。”罗用口里答应着,心里却并不那么想。
大娘特意交代,让二娘这两天不要去地头上,也不是没理由的。
罗用先前就听大娘说,林家那边最近正在给林六郎相看,她也是生怕那边看上二娘,这些天都没怎么过来这边,就是为了减少自己和二娘的存在感,叫家里头那些人都别想起二娘才好。
这也不怪罗大娘瞧不上她那小叔子,只那林春秋着实是个骄娇的,那样的人,怎能知晓心疼别人,尽心疼他自己了。她可不想让二娘嫁过去,给他当老妈子。
如今罗家这边也是不同以往,二娘若要嫁人,选择的余地也是比较多的,大可以选一个人品好家境也不差的如意郎君。这也不能怪她市侩,毕竟是关系到亲妹妹终身幸福的大事,现在可不是她摆大方的时候。
她的那些个想法罗用都知道,毕竟还是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就算再早熟,心思又能深沉到哪里去。
林家那边的老人,想必也不会看不懂,这么一来,就怕他们会对罗大娘产生什么看法,毕竟那林春秋可是他们最最疼爱的小儿子啊。
现在又说让林五郎过来帮他犁地,虽也说了是用换工的形势,但任谁看,这事都是罗家这边占了便宜,他家这才刚买了驴子,连一把像样的犁都没有,林家那边可是牛也有工具也有人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