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没错,这就是纪云开遗失的凤佩……
第141章
萧九安追了五天五夜,追到了叛乱的主谋广平侯,从他嘴里撬出背后的主使者是皇上。
只是,这话萧九安信,也不信。
他相信燕北王军的混乱,必有皇上的手笔,毕竟广平侯收买人心用的银子,就是云家提供的。
云家借着南北联姻,与朝廷的关系与日俱增,这些年没少捞好处,为皇上提供银子再正常不过。
可要说这一切全是皇上指使的,萧九安却是不相信的。
皇上要的是燕北王军的控制权,就凭皇上这些年收买的人,再过几年就能控制大半的燕北军,皇上根本没有必要让广平侯叛乱,夺权。
皇上对他并没有不信任到,非要立刻夺权不可的地步,皇上有的是时间,慢慢磨就可以了,完全不需要这么激进。
除此之外,叶沧琼的出现也是一个破绽。
皇上要的是燕北军的控制权,要的是光明正大的治他罪,要的是夺燕北王府权利、灭掉燕北王府这一支,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找个江湖人来杀他?
他死了,燕北军依旧是燕北王府的,燕北王府还有十庆,就算他没有继承人,十庆也能继承燕北军,十庆的儿子也能继承燕北军。
“十庆!”萧九安坐在书桌前,闭着眼,右手拇指轻抚左手拇指上的扳指,一下一下十分有节奏,让人不由自主的将注意力放在他的手上。
萧少戎的注意力就不自觉的放在萧九发扳指上,甚至没有听到他自言自语的话,好半天才猛地反应过来。
“王爷,你说什么?十庆郡主?”萧少戎的眼神一瞬间变得凌厉、锋芒。
有了萧九安的提醒,萧九安能想到的,他也能想到。
“本王死了,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萧九安没有睁开眼,手指仍旧在摩挲着扳指。
他不轻易信任人,一旦交付了信任,便会一直信任,目前能让他交付信任的只有萧少戎,他的妹妹也没有。
“没有意外的话,应该是十庆郡主。”萧少戎负责平息燕北王军的叛乱,他比萧九安更清楚这件事有多大的疑点。
云家出了很多银子帮助广平侯收买人,可除了广平侯外,其他被他收买的人都不知道他们幕后的主人是谁,他们只是听广平侯的。
广平侯说他背后的主人是皇上,种种迹象也表明此事的确与皇上无关,可还是那句话,让萧九安背负满身的罪名活着,比死了对皇上更有利,如果真是皇上,绝不会安排叶沧琼取萧九安的命。
当然,也不排除皇上非要萧九安的命不可,可是燕北王府有两个主子,光死一个萧九安,燕北军也不一定会落到皇上手里,反倒会激的燕北军更加忠于燕北王府的人。
“她一直不肯出嫁,又正好在事发后失了心智。”萧九安这话看似是在跟萧少戎说,可更像是在对自己说。
他虽然没有完全相信十庆,可他真的把十庆当成妹妹,即使对十庆并不亲近,可却一直无条件纵着她,甚至给她兵权,扶持她在军中站稳脚步。
他不希望那人是十庆。
“皇上凭什么让广平侯背叛你?”萧少戎又抛出一个疑点。
广平侯是萧九安的舅舅,地位、权势一向不缺,只要萧九安一直是手握大权的燕北王,广平侯这个舅舅就能一直居于高位,他背叛萧九安投向皇上,很没道理。
第142章
“去查一查十庆,本王要知道她最近所有的动向,还有她与凤祁之间的事。”如果十庆不是正好在这个时候失心智,他一定不会怀疑她。
他认识的十庆,不输男儿,绝不会因【创建和谐家园】未遂这种事失去心智。
……
纪云开醒来时仍旧趴在地上,没有萧九安的命令,没有人敢抱她进房,更不用提为她请大夫了。
纪云开不知她晕了多久,屋内漆黑一片,屋外倒是有月光和星星,可她这会脑袋发晕,什么也看不见。
纪云开没有立刻起身,而是靠着墙坐了片刻,缓过那阵要命的眩晕感后,才扶着墙起身。
没有抱怨,没有不满,也没有愤怒,纪云开缓缓走回房,摸黑点亮了蜡烛,找到自己的药箱,又把铜镜摆在中间,对着铜镜处理了脸上的伤和身上的撞伤。
这和她在纪府的处境是一样的,有什么好愤怒、委屈的?
可当她脱下衣服,看着身上的淤青和红肿错位的手肘,纪云开的眼泪却怎么控制不住,一颗一颗往下落。
疼,很疼,全身上下无一处不疼,她怀疑她的肋骨被撞断了,可是她没有办法给自己正骨。
她怀疑内脏撞出血了,可她却没法为自己熬一碗药。
她告诉自己不要愤怒,不要委屈,可心里还是忍不住难过。
她到底招谁惹谁了?
她上辈子到底造了多少孽,才会落得这样的处境?
她知道她姓纪,是云家的外孙女,可是纪家和云家有哪个把她当亲人了?
云家确实每年给她送了大批银子,可云家那些银子真的是给她的吗?她在纪府的处境,只要有心的人就能打听出来,她就不信云家不知她在纪府的处境。
她只是一个幌子罢了,一个云家往京里、给皇上送银子的幌子罢了。
萧九安明明知道,可却仍然不放过她,仍然牵怒于她。
“我上辈子肯定欠了萧九安很多。”纪云开咬着唇,将眼中的泪逼了回去,在心里最愤恨的那一刻,按住自己的左手,借着桌角的力,“咔”的一声,将错位的骨头正位。
“啊……”纪云开痛得大叫,险些咬伤了舌头。
可就是这样,燕北王府上下也没有一个人来过问一下。
有丫鬟看不过去,悄悄的跑去找管事:“管事,王妃伤得那么重,真的不要给她请大夫吗?我看王妃好像熬不住了。”
之前王妃晕倒,她就想要去扶,可却被管事阻止了。
“王爷的命令,你没有听到吗?”管事冷冷的看了丫鬟一眼,把丫鬟吓得脸色发白,扑通一声跪下,连连摇头说不敢。
“不敢就滚。”管事眼含杀气的说道。
丫鬟吓得连滚带爬的跑了出去,在心中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敢同情王妃了,为王妃求情了。
管事满意的点了点头,他相信,今晚过后不会有人再敢为王妃说话。
王爷说了,任何人都不许管王妃的死活,他们就不能管!
第143章
纪云开又回到了在纪府过的日子,燕北王府上下无一人搭理她,明明她身边到处是侍卫和下人,却没有一个人正眼看她,没有一个人发声。
不过,燕北王府的人比纪府的人稍好,至少她的一日三餐还有人照顾。虽然饭食并不好,每每端来都是凉的,可此时正值八月,天气热得很,冷饭、冷菜也要不了人的命。
只是,对一个有伤的人来说,光能吃饱饭是不够的,她需要人照顾,需要药,可是没有!
她试着与燕北王府的我沟通多次,燕北王府的人都不肯拿药材给她,至于自己出去买?
她连这个院子都出不去,怎么去买药材?
她是学医的,中西医都懂,并且学得都很好,可那有什么用?
她被困在燕北王府,空有一身本事也使不出来。
她的药箱里只有普通的伤药,但她的肋骨断了,内脏出血,光靠普通的伤药是没有用的,在床上养了四日,她的伤不轻反重。
这还不是最让纪云开痛苦的,最让纪云开痛苦的事,八月的天,又闷又热,她真的很想洗一个澡,换一身衣服,可偏偏她没有提水的力气,也没有下床的力气。
“感觉自己都要馊了。”身上血腥味、汗味、药味混在一起,脸上的伤也发炎了,红肿的吓人,虽然没有腐烂,可也快了。
“萧九安真的想要我的命吗?”纪云开看着屋顶,心中的无奈比愤恨更多。
兜兜转转一个多来月,她又回到了最初,不对,应该是比最初的样子还要惨。
而这一切,萧九安都不知道。
他交待了一句,不许府上的人管纪云开后,就出府了。
他昏迷数个月,一醒来,带回京的兵马就出了这么大的事,他必须要去军中坐镇,稳定军心,也清除军中的毒瘤。
他忙得很,哪里有时间管纪云开的死活,就算有时间他也不会搭理,纪云开自认无辜,可那又如何?
无辜的人多着呢,他要每个人都同情吗?
“王爷,所有被收买的人的花名册已整理好了,请王爷过目。”花了四天的时间,结合广平侯的口供,暗卫把军中的将领全部查了一遍,最后得出了一册名单。
看着花名册上一连串的名字,萧九安眼中的冷意更甚:“在本王的眼皮底下做了这么多事,真是好大的胆子!”
暗卫莫名觉得周身发寒,谨慎的道:“据悉,有三分之一中层将领,是在王爷您昏迷不醒期间被人收买的,不过他们什么也没有做,叛乱的时候也不曾出力。另外三分之一的人则是在燕北就被广平侯收买了,此次随王爷您回京,也是事先计划好的事。”
提前把收买好的人,安在随萧九安回京的队伍中,可见对方早有夺权的准备。
不,或者说对方不是为了夺权,而是故意的,故意把这些人聚在一起,就为了一网打尽。
如果幕后主使者真是皇上,绝不会让这些人随他进京,而是会趁他不在燕北,一点点控制燕北的军权。
看来,皇上是真的被人利用了。
“没有参与叛乱的人从轻处置,参与叛乱的人按军法处置,家人全部发配南疆。”萧九安反手将册子扣在桌上,眼中闪过一抹寒光。
第144章
在军中,最是容不得背叛,燕北军世世代代皆由燕北王府供养,可最后他们却背叛燕北王,如何能忍?
“是,王爷。”暗卫领命,又继续汇报道:“王爷,广平侯之子至今没有踪影,像是消失了一般。”
“继续找。”萧九安应了一声,眼中闪过一抹嘲讽。
如果说叶沧琼是个大破绽,那么广平侯之子的逃脱,就是第二个大破绽了。
广平侯幕后的主人如果真是皇上,皇上何需费力保护他的长子?
萧九安不想怀疑自己的妹妹,然,许多事情都摆在眼前,容不得他继续做睁眼瞎。
总归,是他太纵容十庆了。
不过,看在十庆帮他把军中叛徒引了出来,看在兄妹一场的份上,他会给她一个好归宿。
“叶沧琼突然消失了,沧琼山庄整个空了,据查叶沧琼在三个月前与一神秘人接触过,那时郡主和您在边境。”
“大夫说郡主受了惊吓,需要多出去走走,最近郡主的人侍女便时常带着郡主上街。”暗卫最近一直紧盯萧十庆的动向,可却一点异常也没有发现。
“继续盯着。”即使没有任何异常,萧九安也没有放松对萧十庆的监视:“顺便查一查她和凤祁的关系。”
他选择相信一个人,便会给予全心的信任,反之他怀疑一个人,就不会再相信她分毫。
虽然没有任何证据指向十庆,但他又不要定十庆的罪,有没有证据根本不重要。
“是。”暗卫领命,见萧九安没有其他吩咐,恭敬的退了下去。
暗卫走后,萧九安独自坐在书桌前,手指有一下没一下的摩挲着拇指上的扳指,片刻后,将扳指摘了下来。
看着手中漆黑通亮的墨玉扳指,萧九安的眼前浮出出那个一身红衣,自信、张扬的女子。
“十庆,到底是因为什么,让你变得这么陌生?”把被皇上收买的人全部集中在一起,在半路上对他下毒,然后借机立威,等他死。
知道他清醒、死不了,就立刻借叶沧琼之手取他的性命,又借叛乱拖住他的援兵,揪出潜伏在军中的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