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安的中国与文艺
从卧虎藏龙开始,突然就不喜欢李安了。原来他是我唯一爱的台湾导演,因为侯孝贤我看不懂,所以只好看李安。从喜宴到饮食男女,部部都是恰到好处的中国风。
前阵子跟人说到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差异,有些差异就在无法言语、无法描绘的地方。比如中国人看到荷叶,会想到很多东西,从步步金莲到爱莲说到和合二仙到桂花蒸藕到姜夔的“冷香飞上诗句”到小时候过年装杂拌儿的漆盒子而外国人若能看见荷叶想到张大千的墨荷图,就算他是很厉害的中国通了。
就好比对夜莺与蔷薇这两样,我也只可以想到王尔德,若换个在欧洲文化中长大的老外,不知道他该有多少绮丽的联想。
色戒其实是部纯中国的影片,所以老外们都看不懂。如果他们能看懂那几场麻将戏,那才不是一般的老外,起码也是中国女婿或者中国儿媳。连我这正宗的中国人,还拿着dvd慢放暂停琢磨了半晌,又请教了会打麻将的人,才懂得那几副牌究竟是什么牌,更别提还要一边看牌一边留意台词里的句句机锋。
其实这么细致的做派从红楼梦就看得出来,草蛇灰线,伏笔千里。中国文化历来就是这样,讲究含蓄,隐晦得令人恨不得掘地三尺。
其实身为作者,真正从写作中获得的最大乐趣,就是读者的懂得。
即使像我这样写小言的小写手,也有很快乐的时候。比如写到童雪说“曾遣慕振飞打水,屡替何羽洋签名”,底下就有看官大叫,啊,这是倪匡的典故。
这个时候,就乐不可支,觉得人生在世,快乐时时。
2008.11.27
第126章 明媚(42)(shukeba.com)
天下谁人不识君
知道他去世的消息很突然,因为当时下了火车就直奔酒店,搁下行李就去了演播厅,主持人问及我对他的看法时,我很茫然。
大约是看出了我的茫然,主持人说,迈克尔杰克逊去世了,就在那天早上。
于是我很仓促也很老实地“哦”了一声,说我不知道。
即使在火车站能听到报贩大声叫卖他去世的消息,我大约也会以为那只是个恶作剧。如同北京地铁站里常年有人叫卖刘德华或成龙的死讯,那是假的,人尽皆知。
可是这回是真的。
就如同很多年前的那个四月一号,我以为那是个骗人的消息,可是哥哥是真的走了。
我在北京忙着自己的事,从北京回来就感冒了,然后带病又去了一趟北京。这中间很少能有工夫上网,但仍知道网上铺天盖地全是悼念他的文章。
他被称作真正的【创建和谐家园】巨星,划时代的娱乐人物。
有人将他与猫王相提并论,觉得他们两个都是独一无二,并且永不可再有的人物。
那些整容、负债、猥亵儿童甚至得艾滋病的谣传负面的新闻统统被公众遗忘,他们记得的,是他的歌,他的舞,他在台上熠熠的风采。
他所有的一切都成了好。每个人都念念不忘,翻找出他的歌,无限欷歔地怀念他,怀念他还在的时光。
每个人几乎都忘了,他死的前不久还爆出过丑闻。很多人看过后不过淡而无味地嘀咕一句,过气这么久了还这样折腾。
这就是明星的悲凉。
当他们活在这世上的时候,有人爱他们,也有人不喜欢他们。一切细节都被无限地放大,而在公众的放大镜下,任何缺点都免不了被轰轰烈烈地讨伐。
他是公众人物,所以他不可以有任何举止失当。他不可以说错话,做错事,爱错人。
即使不是公众人物,身为最平凡普通的我们,偶尔也会活在某些挑剔的目光中。
前阵子有位朋友,向我阐述她对某位作者的失望。
我心平气和地说,任何人都不是圣人。你以圣人的条件要求她,她当然会让你失望。
因为我自己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弄明白,我不可能讨所有人喜欢。而且当一些人不喜欢你的时候,你连活着呼吸都是错。
不如坦然做自己。
这世上任何人的看法,都不比自己过得快乐更重要。人生才短短数十年,幸福太少,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找的,包括快乐。
又扯得离题万里了近几年众星凋零,希望不会再有不好的消息传来。
让我们珍惜,他们还在的每一天。
2009.7.6
第127章 明媚(43)(shukeba.com)
花好月圆人长久
刚刚就着热茶吃掉一只很好吃的龙井月饼,虽然相形之下我更爱蛋黄,不过莲蓉蛋黄容易腻,龙井比较清爽。如今的广月都越做越甜,因为所有馅料中糖最便宜。好在各大西饼店自制的月饼都还各有所长,不至于像超市的月饼,总叫人疑惑那些馅料到底是什么东西。
所有月饼中最不爱五仁馅,也不知道为什么,总之从小就不爱。记得很多年前我爹单位发月饼,其中有种新口味是炭烧咖啡的,家里人都不爱,唯独我喜欢。不过近年来因为心悸的缘故,戒咖啡很久了。有天下楼去西饼店买蛋糕,一进门就闻到浓浓的咖啡香,是操作间里正在打咖啡豆,顿时馋得不得了,可到底还是忍住了。
有段时间非常向往开间面包店,不为别的,就为那烘培的香气。新鲜面包出炉的香气实在是太诱人了,让人熏熏欲醉。于是跟朋友开玩笑说,不如合伙开间面包店吧,天天就坐在收银台旁,闻着面包出炉的香气,这种生活简直幸福得令人发指。
为啥我一点也不想开书店呢?所有文艺女青年都希望开间书店,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我压根儿不是文艺女青年。
最近学会了做一个傻瓜菜,所谓傻瓜菜,就是连傻瓜也会做的菜,那就是酱椒鱼头。原因是前阵子太想念岳麓的鱼头,想啊想啊终于忍不住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到超市买剁椒一瓶,湖南产,标称为“鱼头剁椒”,瓶子是鱼形的,专门做鱼头用的。内容物不是红的剁椒,是黄绿色的,所以名为剁椒其实是酱椒。然后新鲜鱼头一个,旁人剖好洗净的拎回家。把剁椒打开,全铺在鱼头上,浇一点橄榄油,上锅蒸十分钟。
没错,不放盐不放酱油不放醋不放其他任何调料,就是这瓶剁椒和一点点橄榄油,然后鱼头出锅。
好吃,真好吃。超越一般湘菜馆子,当然比起岳麓来,还是有点美中不足。美中不足的是家里没有大铁盘,不过我在超市买了一点手工面,吃完鱼头放进手工面拌一拌,那个美啊
作为一个没有半分下厨天分的人,首次做出这么复杂的美食,于是得到了全家人的赞叹。
所以拿出来献宝。爱吃酱椒鱼头的朋友,不妨一试,真的很简单哦!
2009.9.30
第128章 明媚(44)(shukeba.com)
千古恨,入江声
昨天改文改到很晚,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远远的汽笛声,想了一想才明白过来,应该是江里夜行的轮船。
很小的时候,家里有一房远亲,大约是我外婆的堂弟,是跑船的。有一次去他家玩儿,他的女儿比我大不了几岁,但按辈分是我的小姨,她领着我去船上玩儿,坐了一整天的船,去上游拉了矿石再回来。舅奶奶听旁人说我们上了船后大惊,给我妈妈打电话,怕出了责任担待不起。
那时候觉得船上一点也不好玩,马达轰隆隆吵得要命,我起初还有兴致看江两岸的景,后来就觉得太无聊了,非常后悔。回来后又是深夜,下了船就被赶到码头边的妈妈痛骂了一顿。又困又累,被我妈弄回家去,在路上就睡着了。
不过长大后我却爱上坐轮渡,在任何有轮渡的城市都喜欢去尝试一下。曾经在长江上游的陌生小镇花了几毛钱过渡,两岸的萧萧秋色尽收眼底,有卖桔子的农民担着金灿灿的果实,身边的人都行色匆忙,只有我是孤独的过客。
最近一次过江遇见下雨,本来是打算去江对面买吃的,雨势太大,想了想马上又买票坐回来了。算是在大雨里过了两次江。白雨跳珠乱入船,当然现在的船都有大玻璃窗,可以观雨景而不用淋雨。冒雨过江有一种清淡的趣味,像宋词。
但现在轮渡可以刷卡了,和公交一样。
忽然想起去年国庆节的时候,因为私事出门在外。那座城市在长江的下游,酒店就在江边,周遭种满了木芙蓉。坐在茂密的芙蓉树下看着江水滚滚东流而去,一发呆就是一上午。
呆完了就写了千山暮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这首词真的很美,但长江沿线的城市基本都不饮用长江水了,因为污染太重。
所有的诗情画意,其实都像爱情一样脆弱,是经不起现实折腾的。
2009.10.23
第129章 明媚(45)(shukeba.com)
夜深忽梦少年事
最近老年痴呆得厉害,跟人讲自己写过的,却怎么也想不起来那句话具体是怎么写的。于是去书架上拿书来找,明明是自己写的书,却死活翻不到那一页,于是干脆上网百度结果终于搜到了:“只要他对着我一笑,我觉得连天都会晴了。”
唯有少年时代,才会这样子满心满意地喜欢一个人,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历历心底。是最甜蜜也最酸美的小秘密,隔了十年八年翻出来,还是历久弥新。想起来前阵子跟孟和平讲,初恋跟所有恋爱都不一样,或许你不可以跟初恋的人结婚,或许你人生会遇上更多更好的恋情,可是初恋就是不一样的。它是一道伤,是照在少年时代眉间心上的白月光。
曾经听说过一个朋友的朋友的故事,两个人在大学之初交往,因为家庭的反对而最终没有在一起。过了很多年,男婚女嫁,各不相干。忽然的同学会,再见了面,也只是举杯相逢一笑泯恩仇。吃完饭一帮人还唱歌、泡吧,闹哄哄一个通宵。
结果第二天在机场,男的送走女的之后,伏在方向盘上号啕大哭。朋友向我描述,说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男人哭成那样,怎么劝都劝不住,也没有办法去劝。那时候我还乐呵呵地说,按照我们小言的写法,女主角此时应该也在飞机上泪流满面。
于是想起了孟和平,最后他送佳期走的时候,答应了佳期所有的条件。那么多的不许,他一个个答应,最后也只是别着脸望后视镜,默默流着眼泪。
少年时代都曾有过肆意妄为,我爱的人就是全世界,哪怕这世上所有的人与我为敌,就是要爱下去又怎样?
太痴狂,年少痴狂。
也曾有朋友问过我,你怎么会把佳期如梦这么一个完全虚构的故事写得那么像真的?我很臭p地答,那是写作技巧的问题。其实最大的技巧是,这世上所有的恋情,都是真的。
只要我们用力地爱过一个人,只要我们曾经孤勇地与全世界为敌,那么我们总会懂得尤佳期。
当我们想起那个人的时候,是想起教室明媚的阳光,照在他衬衣上的淡淡影子,还是想起他转着笔,漫不经心做着完形填空?是想起他在操场上孩子气的一个侧手翻,还是他嘴角微笑扬起的弧度?
夜深忽梦少年事,惟梦闲人不梦君。
2009.11.26
第130章 明媚(46)(shukeba.com)
家国万里,关山如雪乱世惊梦,半生繁华
在最初写来不及说我爱你这部的时候,其时的设定与现在截然不同。其实故事的最初,是因为那座旧火车站。雪一直绵绵地下着,透过昏黄的灯光,只能看到无数乱飞的雪花。车窗上凝满了水雾,而悲欢离合,终于在刹那间慢慢淡去。
因为这一幕,我写出了碧甃沉(来不及说我爱你原名)。家国万里,关山如雪,乱世惊梦,半生繁华。她和他终究是情深缘浅,长恨如歌。
在我的里,沈阳一共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碧甃沉里,但因为架空的缘故,它被改叫为承州,可是在我心里,知道那就是沈阳。另一次则是在佳期如梦里。几年前曾又去了一次沈阳,亦是搭火车。下车的时候抬头看天,是晴的。有微风,远处高高的烟囱里冒出的白烟被风吹得偏向一边。零下二十四度,空气清冽得几乎让人感到刺痛。那便是沈阳,我一直认为它是座注定伤心的城市。
因为曾丽珍导演上部戏凤穿牡丹太过成功,所以在大家印象里她似乎擅长女人戏。其实以我个人感观来说,曾导作为女导演,对细节和情感的把握会非常丰富细腻,但在其他方面,亦不令人失望。比如今天看到来不及说我爱你的新的剧照,战争场面拍成这样,真的真的有烽烟乱世的感觉了。这不是我的团长我的团,这不是其他战争片,这是来不及说我爱你,原本是借烽烟乱世的背景,讲一段情错而已。
突然语无伦次,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我只想快快看到这部电视剧,不是因为我是原著者,亦不是因为别的。我已经知道,这是部很好很好的作品,它虽然改编自我的,但它的表现手法,已经远远不拘泥于我当初有限的想像了。
这是一部真正的精装大戏,该精致的地方无比精致,比如那块刻着“沛林”的金色怀表;该盛大的时候盛大,比如烽烟滚滚的战事。亦有些事情不是剧组敬业和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何况我真的是道具老师的敌人——那只慕容送给静琬的小老虎,剧组真的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也弄不到我真的真的不是故意为难道具老师的。
曾导,请接受我的致敬。我前几年的理想是写很多好的,在出了十几本书之后,亦曾觉得倦怠和疲惫,亦曾有过低谷和消沉。而看到这些的时候,我突然明白,我要的原来不是其他,不惜一切拼命去做到自己可以做到的最好,才叫真正的敬业,才叫真正的创作。
初初见面讲到这部电视剧,曾导对我说,她想拍成一部珍珠港那样的戏。她的普通话毕竟不像她的粤语那样用词精准,我好久没有想明白,珍珠港与来不及的共通之处在哪里。今天看着新剧照,突然就懂了。
一阕时代的悲歌,一段乱世的离合。身不由己的命运和爱情,任何人都并没有错。在战乱和离殇的大背景之下,儿女情长是那样微不足道,即使是英雄天下又如何?
没什么比这个更震憾人心。
许多人看这部的时候,一直责备慕容沣,觉得他薄幸。其实写这部的时候,他已经注定不会是情深似海的男主角了。他所背负的责任,他自幼受到的教育,他身处的环境,注定他是要而且必须要把家国大事放在儿女情长前面的。
而静琬,她自己在时代的波澜里跌跌撞撞,最后终于傲然地放手。
最初这个故事的结尾,是长恨歌。
被烧毁的照片,灰烬里依稀的字迹: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还是小家子气,太过于儿女情长,太拘泥在悲情。
隔了数载,推倒重来,变成了碧甃沉。(来不及说我爱你2008年再版时,更换为原名。)
意犹未尽,是真的意犹未尽。
我想看电视剧,我想看曾导如何用她自己的手法,讲这样一个故事。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