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北美大唐》-第5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171章 鹿皮贸易

        很快恩尼亚和他的族人们就惊喜地发现,唐人能够提供的商品似乎比英国人要更多,更好。英国人提供给克里克人的基本上都是一切比较粗制的金属工具,生铁居多,质量非常差。

        唐人因为负责有很多营建性工作,而且还有贸易的考虑,所以带过来的东西真心不少。徐道润很快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商品,交给恩尼亚来过目。

        恩尼亚首先选取的是一把斧头,在没有接触欧洲殖民者的金属斧头之前,印第安人伐木是非常麻烦的,他们用石斧要砍很久才能砍下来一棵树,有了金属斧头以后这个效率明显提高了。唐人的斧子跟英国人的一比,从卖相上就强一大截,首先这斧子是钢质的,明显要锋利很多,而且进行过表面处理,看上去冷光幽幽,立即觉得就是很厉害的东西,而且连斧柄的木头都经过比较好的打磨,完全不像是英国人卖得那么简陋。

        恩尼亚挥舞着斧子砍中了一截木头,顿时发现斧子很轻巧地就进入了很深的一段距离,相信用不了几下就会将木头砍断,比英国人的斧子锋利太多。

        “如果是伐木的话,用锯子可能会更好。”徐道润推荐道,他自然不会将唐人自用的电锯卖给印第安人,不过普通生产的锯子倒是没有太多问题。印第安人试验了一下,果然十分好用,三两下就把木头锯断了。

        接下来是纺织品,印第安人的纺织能力比较低,虽然东南地区温度相对较高,但是克里克人也需要一定的御寒品,也是防止身体被什么东西划伤。显然唐人在纺织能力上跟英国人差距还是有的,主要是大唐现在只有本土的亚麻产地,却没有稳定的棉花产地。之前从美国弄来的一批棉花,立即被加工成了棉布和棉衣,很多都成了军用品。不过亚麻布透气性很好,对于气候相对暖和的佐治亚、佛罗里达等地,也是很好的东西。

        比较重要的是,大唐的纺织印染水平要比英国人强,所以亚麻布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花色,看上去要艳丽许多,这明显比较对克里克人的口味。之前他们以物易物换取英国人的纺织品,其实很多都是旧衣物,而且色彩比较单调。

        恩尼亚摸着唐人纺织的亚麻衫,觉得手感非常好,关键是也很好看。他套在身上,觉得果然舒服很多,看表情是非常满意。

        粮食一类的东西唐人自然也有,但是却不敢卖给印第安人太多,因为自己的需求比较大。远征军司令刘放吾已经初步决定,当彭萨科拉稳定之后,他将派遣商船前往墨西哥和古巴,购买一些必要的物资补贴远征军和殖民地政府使用。

        倒是印第安人也挺喜欢那些比较稀奇的大唐食品,为了提高军队保障力,后勤准备了数量巨大的斯帕姆午餐肉以及水果罐头,算是军人们的副食品,徐道润也拿出了一点给恩尼亚他们。

        用开罐器打开午餐肉的罐头,恩尼亚还觉得一阵奢侈,唐人居然用金属作为容器,实在是不可想象,午餐肉扑鼻的香气让他不由吞了吞口水,然后用刀子切了一块放在嘴中咀嚼。

        “哦,这是何等的美味……”印第安人的烹饪能力也强不到那里去,所以斯帕姆这种东西恩尼亚也觉得非常好,当然不仅有肉有盐分,而且还有金属罐子,这个也很有价值。

        至于酸酸甜甜的水果罐头,更是让印第安人十分喜爱,显然这样的东西不可能是普通印第安人能够消费的,必然是地位较高、经济较好的人才能享用。

        因为徐道润也完全没有数以物换物的情况下要怎么拿唐人的东西交换印第安人的鹿皮,好在克里奥翻译大致知道平时英国人跟他们怎么交易,所以徐道润就按照英国人往常的交换比例,跟恩尼亚完成交易。这显然给了克里克人一些惊喜,因为在他们看来,唐人的货物价值更高,质量更好,他们还担心带来的一捆捆鹿皮无法换到足够的东西。

        徐道润这次的交易也不算亏,即便是按照日常唐人出售这些东西的价格,也是有些赚头的。毕竟唐人的生产力水平比较高,生产些金属工具,斯帕姆、水果罐头这些都不是值钱的玩意,亚麻纺织品倒是贵一些,不过徐道润没卖多少给恩尼亚。

        实际上拿下东南地区的战略,也有发展棉纺织业的考虑。阿拉巴马、密西西比都是棉花产区,当然现在这里还都是驱赶着野生动物的印第安人,不过接下来唐人就会在这里大面积种植棉花,然后像彭萨科拉这样的城市就会建立起棉纺织厂,直接在本地生产棉布,然后销售到南美或者美国去。

        让恩尼亚多少不太满足的是,唐人似乎并不愿意出售他们的火枪给自己,倒是他拿到了一些锋利的刀具和矛头,而且唐人也没有朗姆酒。西方殖民者将朗姆带入了印第安社会中,立即使得很多印第安成为了酒鬼,对于朗姆的消费量巨大。唐人倒是有一些口味比较淡的米酒和葡萄酒,可是显然不够烈,让印第安人不能喝醉。

        徐道润倒是暗暗记下来,大唐本国也是酿造高度白酒的,之后倒是可以弄一些到印第安人这里贩卖。

        收购的白尾鹿皮送回国内后,经过加工可以称为比较高档的皮革制品,而近年来大唐的皮革制品在清国的销路非常好,南方商人将唐国皮具带到北方,很快就成为了北方富翁和贵族的新宠,款式新颖做工精良的皮衣或皮包,有的价值数十两黄金,而且一包难求。

        经由这种贸易,大唐算是初步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取得了联系,似乎印第安人对于唐人的存在并无什么反对。肤色上的相同是一部分,主要还是唐人能够提供的商品比欧洲人更好,而且与唐人做生意更有利,印第安人也不是傻的,自然不可能为了英国人来耽误自己。

      第172章 圣奥古斯丁

        在彭萨科拉的新防御工事初步有个雏形的时候,也就是彭萨科拉被攻占的十天后,又一批从西海岸远来的大唐船队抵达了这里。这支船队除了运送各种需要的物资以外,还携带了六百多名首批派驻佛罗里达的大唐民兵。这批留守民兵的抵达,解放了刘放吾的远征军,他的兵力本身就不是很足,接下来还有攻占圣奥古斯丁的战斗,以及北上参与到独立战争中去,根本不能分兵留驻任何一座占领城市。

        这个任务就交给刚抵达的大唐民兵了,他们都具备一定的军事素养,而且装备上对这个时代的任何敌人都有压倒性的优势。S1春田步枪装备到每个士兵,他们的班组还都装备汤普森和雷明顿,连排的火力还有重机枪,也有装备掷弹筒和60mm迫击炮这样的小口径的重火力。当然为了守卫城镇,他们还拥有一些固定炮台的105毫米榴弹炮,对付那些从海上过来的敌人。

        可以说,大唐民兵的野战能力不需要多指望,也完全不必要,因为他们主要就是守卫固定据点,凭借地利和火力优势就可以了。

        另外大唐民兵是不脱产的,将有300多名民兵留在彭萨科拉,大体是一个营的规模。他们一方面会按照排班,进行战备守卫的工作。另一方面,在不值勤的时候,大唐民兵们也会参与到一些日常生产中,比如说农耕、手工业、商业什么的。从美国南部进口来的棉花种子,也将在本地进行种植。

        被俘虏的上千名英军士兵,已经当地数百名居民,也都会被安排工作,大唐要按照自己的计划发展当地,所有居民并不是被征用,他们都将获得一定的报酬,而且一定会比他们之前的收入更好。英镑什么的不会继续被使用了,大唐的土地上自然流通官方货币唐元,倒是当地居民似乎更喜欢使用花洋交易,而不太能接受花花绿绿纸片一样的正品唐元纸币。

        花洋虽然也是大唐货币的一种,但货币地位要低。在新殖民地的劳资计算,仍旧是以唐元为基本标准的,发放唐元纸币给当地居民。这还引发了当地居民的恐慌和不满,认为唐人要以这样的方式榨取他们的劳动力。不过之后他们被告知,可以在当地的金融机构,用纸币兑换出牡丹银元,而且确实有人尝试可以兑换银币了,慢慢人们便接受了大唐纸币,毕竟纸币容易携带,方便交易。倒是当地人也没有什么钱,就算是一唐元的纸币购买力也不小,所以他们平时用的还是金属辅币居多。

        殖民地政府要求上交所有非唐元货币,兑换成本国的货币,本国交易只能使用唐元,这条命令当然不会被完全履行,但是也促进了当地人使用唐元普及化。

        在留守民兵接过了远征军的活儿之后,刘放吾也不多做停留,他迅速集结了远征军的人马,再次登上了船舰,离开彭萨科拉,绕过佛罗里达半岛,进入大西洋,准备攻取圣奥古斯丁。

        英军兵力现在多少有些捉襟见肘,跟之前的彭萨科拉相比,驻守在圣奥古斯丁的英军只有区区二三百人。这座城市的区位条件并不好,一直到后世其地位被迅速弱化,地区中心的职能被北部的杰克逊维尔取代。

        圣奥古斯丁算是一个标准的港湾城市,虽然周遭海岸线比较平直,但却不是不能遮风避浪的,一如彭萨科拉的地形,圣奥古斯丁的外围也有遮蔽的陆地,倒不是一座岛屿,名为马坦萨斯河的水体,从圣奥古斯丁一直绵延三十七公里,是著名的近岸内航道的一部分,并不是淡水河,而是咸水。

        唐军舰队毫无阻碍地从马坦萨斯河河口开进,直接将战舰放置在了河道中间,利用火炮猛轰岸上的堡垒,英国东佛罗里达殖民地的总督帕特里克·托尼恩见到这样的场景,知道凭借圣奥古斯丁的力量根本无法抵御,派遣人员打着白旗跟唐军进行谈判。

        这位总督打了一手好算盘,他同意将圣奥古斯丁交给唐军,但是唐军必须保证英军能够顺利撤出此地,而且不能对他们进行追击和其他一切形式上的侵害。

        柳振龙不由啐道:“做白日梦了吧,咱们分分钟就把这里夷平,彭萨科拉前车之鉴在那里,又有什么理由放他们走?”

        这种形式的谈判其实在欧洲列强间经常出现,列强军队的节操有限,他们往往在打不过的时候就会提出要求,让自己撤出,你们随便占领城市。不过这种局面发生在僵局的时候比较多,而此刻唐军掌握着绝对性的主动,自然不会放他们就这么走。

        远征军司令刘放吾回复称:“摆在你们面前的路只有两条,一条向我们无条件投降,第二条被我们无条件消灭。”

        消息送回之后,刘放吾也丝毫没有双方正在进行谈判,不能轻起战端的自觉性,命令海军炮轰了岸上的堡垒。东佛罗里达总督托尼恩立即就怂了,命令全体英军放下武器,向唐军投降。

        就这样,远征军兵不血刃地拿下了东佛罗里达的首府,只是这里连士兵当居民都没有一千人的样子,可见蛮荒的程度。东佛罗里达的南部还有一个殖民点,称作新士麦那,规模也比较小,唐军依例过去声明了对当地的统治权,然后就不管了。东佛罗里达各英军据点,也依次被拔除,刘放吾又组建了一支俘虏建筑度,在留驻民兵的看守下,帮助大唐士兵干活儿。

        关于东佛罗里达的开发,内阁认为圣奥古斯丁没有什么特别的开发潜力,居民区可以保留,但是军事设施不如直接捣毁掉。唐军的目标是圣约翰斯河沿岸的约翰逊维尔这座城市,后世这里还有一座美军的海军基地,而且土地广阔肥沃,更适合发展。

        于是,拉着一众英军俘虏,唐军来到了约翰逊维尔所在之地,此刻这里还没有开发,说不得便要用英军俘虏做这些事了。

      第173章 拿骚之战

        当北半球冬季来临的时候,处于亚热带的佛罗里达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寒冷,不过新英格兰地区无论是大陆军还是英军都停止了军事行动,各自进入了过冬的状态。大陆军虽然之前得到了大唐共和国的援助,但是以军火和其他物资为主,过冬的棉衣并没有,毕竟棉花在大唐国内属于紧俏的东西。英国人那边的棉衣更是比较有限。当然即便是两军都有充足御寒的衣物,他们也不会选择在严寒的天气下作战,因为这太遭罪了。

        军队的统帅无法在士兵们抱怨天气寒冷的情况下,强行命令部队出击,就算有再好的作战机会也不行,因为士兵们会哗变,然后自己推翻他们的统帅。实际上,指挥官们自己也并无太多在冬季作战的思维,大家都喜欢围在暖炉旁,安安静静地做个美男子什么的。

        既然新英格兰没有战事,那么大唐远征军也就不着急去那里与大陆军进行合流,一艘小型货船抵达费城后,将唐军顺利攻克彭萨科拉和圣奥古斯丁的消息传达给了大陆会议,唐军已经来到了东海岸,只要有需要随时可以北上支援大陆军,这无疑给了华盛顿一剂强心针。

        两艘护卫舰也启程转移到了东佛罗里达,随后加入到了远征军对巴哈马群岛的战斗中去。巴哈马像是一串珍珠,洒在佛罗里达的外围,扼守着进出墨西哥湾的重要航路,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唐人没有理由占据了佛罗里达却留着巴哈马在眼皮子底下被英国人占据。

        特别是来自后世的现代众都见过当年美帝是怎么用岛链封锁祖国的,巴哈马在敌对者手里就是威胁航行和生机的存在,而如果掌握在自己手里,就是一道保卫大陆领地的铁闸,以及前出的重要桥头堡。

        远征军搞占领土地这项业务已经搞得相当熟练了,巴哈马跟佛罗里达差不多,本地人相当少,对于平民唐军没有任何侵害的兴趣,他们甚至不会去多打扰他们,尽管这些【创建和谐家园】要么是从欧洲来的白人,要么是被贩卖过来的黑奴。

        在巴哈马,大唐远征军算是经历了第一场正经的陆战。英国人在岛上建筑的堡垒,蒙塔格堡防守十分严密,海军舰艇用重炮轰了这座堡垒好一阵,英军居然顽强地没有投降。

        不得已,刘放吾命令骁骑团的一个营在新普罗维登岛的另一侧登陆。骁骑团是骑兵部队,但是实际这次为了减轻后勤的麻烦,以及长途跋涉对军马的损耗,骑兵们并没有携带多少坐骑,总共只有一百多匹马运了过来,这个时候还主要是在彭萨科拉。但是没有坐骑不代表骁骑团没法打仗,龙骧团在徐道润的带领下屡次建功,连续攻占了两座城市,这让远征军中的猎骑和骁骑两团有了竞争之心,所以这一次骁骑团一营的营长主动请缨,请刘放吾命他们出战。

        骑兵当成了步兵,骁骑团依旧还是装备精良、训练精实的大唐陆军,只不过骁骑的运气不知道是好还是坏,他们的登陆虽然没有什么波澜,但是英军为了阻挡他们攻击已经残破不堪的蒙塔格堡,专门派出了一队英军,大约二百多人的样子,前来阻挡骁骑的进攻。

        更加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是,名为骑兵的骁骑团一营无马作战,变成了步兵,而英军却是有数十人的骑兵,协同小队一起作战。

        “该死,我们的人装备的都是卡宾枪,虽然对付英军也够用了,可是却不能插上刺刀,组成阵型防备骑兵冲锋啊。”已经提拔成为营长,转调到骁骑团的蒙古裔军官脱喇哈赤满脸的不爽,自己明明是骑兵,现在反过头来两条腿站在地上,却要被英国人的骑兵打,这种憋屈是没法形容的。

        新普罗维登岛地形极为平坦,没有什么欺负,能够让脱喇哈赤利用的地形也没有。要是他们同样有战马,可以机动着在马上跟敌人对攻,当然如果是步兵团的机械化步兵,那么这些英国骑兵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可是现在脱喇哈赤能打的牌却很少。

        “布置机枪阵地,挖壕沟特么的是来不及了,大伙注意保护好自己,机【创建和谐家园】掩护好我们的人。”明明是进攻的一方,但是担忧骑兵冲起来会给自己这边带来比较大的损失,到时候就算是赢了,损失人命太多,脱喇哈赤也是要担责的。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让大唐共和国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人。

        于是,按照操典,重机【创建和谐家园】架设好了机枪,成掎角之势,后面的步兵们则干脆用行军包作为简单的掩体,趴伏在地上,将手中的枪指向敌人过来的方向。

        英军中尉埃尔文带领着他的部队也先一步发现了唐军,守卫新普罗维登岛的英军看到唐舰分兵,就知道唐人可能要选择更容易登陆的岛屿另一侧进行抢滩。埃尔文被紧急派了过来,遭遇唐军是很正常的事情。他发现唐军的时候,唐军实际上已经开始带着点紧张和慌乱地开始进行防御态势作战了,唐军先一步发现敌人的踪迹,自然是因为拥有完整作战体系的唐军,在展开部队之前就有侦察兵登岸进行活动了。而且他们是有对讲机的,作战部队会最先发现对手的踪迹。

        埃尔文也不是说进攻就能进攻的,实际上他看到唐军的人数还要多过他的部队一些,所以一时也有些摇摆,不知道是该攻击还是该防御。不过看到唐军所有人都是“步兵”,他也略微松了口气,他有五十多名骑兵,现在距离唐军只有三五公里,冲一下就到了唐军跟前了,看看能不能讨到什么好处。趁着这个机会,他也可以展开自己的火枪阵列,与唐军面对面的作战。

        没错,作为一名正统的英国陆军军官,排队枪毙是一个令他们执着而热情的项目。

        “轻骑兵,进行冲锋!”埃尔文命令他的骑兵队长带兵冲锋,自己则在后面给列兵们整队。

        另一头的脱喇哈赤也明显有些紧张:“一共是五十多骑,不算太多,但也不能算少。全体都给我听着,不要想着节省弹药,他们进入最大射程就给打,狠狠地打,不能放他们接近!”

        一营的士兵们本身就是骑兵,他们深知当骑兵接近步兵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惨事,他们中一些老兵是从猎骑过来的,其中有人参加过通瓦战争和约库兹战争,骑在马上收割印第安人性命的事情他们都干过,决不愿看到当年一幕在自己身上重演。

        所以,当英军的轻骑兵冲起来的时候,所有的骁骑士兵都绷紧了一根弦,这个时候脱喇哈赤生怕有人提前开枪,顶不住压力的话,提前开火会造成火力浪费,之后换弹的工夫更可能造成火力空白,带来更大的危险。

        不过好在他的士兵们都已经习惯了部队的纪律,在军官们喊开火之前,即便有人有些发抖,都没有开枪。

        埃尔文看着那边的唐军士兵,突然觉得很有信心,他道:“真的不知道海军那些家伙是怎么败给这样的军队的。瞧啊,一群胆小鬼,他们居然趴在地上,面对我们英勇的战士们,他们居然没有胆量站直了身子,挺起胸膛,堂堂正正地面对我们。可耻的家伙们!可悲的家伙们!胜利必将属于我们不列颠!”

        经过他的鼓舞,英军士气大振,埃尔文更加相信,他能够取胜了。骑兵的冲锋似乎也更加凶悍了,在他们的眼中那群唐人因为害怕,只能趴在地上,那么接下来即便军刀砍不死,步枪射不死,他们也会被马蹄踩死。也因为唐军全体都是趴着的,骑兵们也根本不用自己的短骑枪射击了,他们抽出马刀,叫喊着冲过来。

        直到英军轻骑兵进入到千米之内,大唐军官们才几乎整齐地命令机【创建和谐家园】和士兵们开火。机枪密集的枪声与卡宾枪简短的枪声交织成一团,间隔还有一些士兵操纵着掷弹筒这类小型重火力开火,几乎是瞬间原本气势汹汹的英国人被这种火力集中在准星内,枪声炮声混成一团,立即就将他们打懵了。

        接连有骑兵从马上中弹摔下来,还有掷弹筒发出的榴弹爆炸,直接把一匹马掀到了半空里,上面的骑兵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这种可怕的攻击,直接让原本自以为必胜的英军骑兵们产生了迟疑,他们有些人甚至出现了勒马的动作,而这更令冲锋彻底混乱掉了。此时骑兵们实际上只距离唐军称不上阵地的阵地四五百米了,冲过去的话,也许他们能够杀死几个唐军士兵。

        此时,两颗火箭弹又从唐军的阵地里打了出来,火箭筒是唐军的制式装备,不过装备量比较少,因为造价高一些,而且唐军还拥有不错的炮兵提供直射火力,火箭筒用的不算多。

        两颗火箭弹炸飞数名骑兵后,彻底使得骑兵们混乱了,他们不再冲锋,而是四散奔逃,从冲锋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几名英军骑兵伤亡,这种事情在他们之前都是无法想象的。

        后面的埃尔文已经彻底惊呆了,他原本以为这场战斗会是一场光荣的,欧洲式的较量,自己的骑兵将对手冲散后,列兵们排着整齐的队形,吹着军乐,打着小鼓,迈着整齐的步伐,来到对方跟前,然后开火作战。可是,唐军的火力强悍到了他没有办法理解的程度。

        “这……唐军难道能一个人操作四五支枪么?”站在这么远的地方,埃尔文看不太清楚那边发生了什么,不知道那密集枪声中有一大半是机枪贡献的,在他看来,火枪还是装填一发,然后花个十几秒时间再装填打一发的东西,扣动扳机之后,几十发子弹打出来这种事情,到底是什么鬼。

        脱喇哈赤看到英军骑兵的崩溃,终于哈哈大笑起来,“还害得老子担心了一下,你们这群没本事的,早该把脖子洗干净了给老子拿马刀砍。”

        “一连、二连,跟着我,冲锋!”即便已经是营长了,脱喇哈赤还是有些基层军官的习性,比如身先士卒战斗。这跟他最早来自一个冷兵器时代军队有关,也跟他的民族特质有关。在大唐陆军中,并不是很排斥骑兵的主官带队冲锋,因为骑兵这个兵种,更加强调勇气和冲击力,军官身先士卒作战会带动士气。

        没有马,骁骑团的士兵们还有两条腿,事实证明也许是骑兵的缘故,他们两条腿跑得也比一般步兵快。其实跑起来之后,脱喇哈赤就有电后悔了,因为他这时候想到,如果自己命一连二连分开来,从两翼包夹敌人,然后利用射程和火力优势直接射击,也许效果更好,损失更小。

        现在部队已经冲起来了,他想要再分兵包夹两翼,已然是不可能了。

        不过也许是刚才将骑兵打得太惨,这时候看到唐军冲起来,英军的列兵们也动摇了,他们原本稳固的火枪线列出现了瑕疵,埃尔文仍勉力维持,他叫道:“打一排枪,然后我们反冲锋,没有人比得过我们不列颠英勇步兵!”

        普通火枪线列的战斗,在一百码【创建和谐家园】击,平均射个两三轮也就结束了,阵型乱了就是步兵拿着上了刺刀的步枪肉搏,而并不是像普通人想象的排队枪毙就是互相放枪直到一方全都被枪毙。可是当埃尔文等着唐军进入一百码内的时候开枪呢,唐军在二百码的地方,突然开火。冲锋枪、卡宾枪的子弹横扫过来,直接将距离不算远的英军给打跪了,这下英军可就全乱了,第一排根本就没法完成排枪了。

        不仅如此,埃尔文也终于约束不住他的部队,英军开始溃逃。脱喇哈赤一见,也没必要让冲锋停下了,直接进入了追击模式,最终埃尔文率领的这支英军,伤亡达九十多人,接近了一半,剩余大部分被唐军俘虏,埃尔文本人则中枪受伤后被俘。

      第174章 东南三州

        脱喇哈赤率领的骁骑团一营漂亮地击败了阻挡他们前进的敌人,随后龙骧团的一个营、猎骑团的一个营也顺利登陆,投入到了作战中。英军并没有选择负隅顽抗,在伤亡惨重之后,英军指挥官选择投降,不过这个时候蒙塔格堡已经千疮百孔,几乎所有的英国驻军都十分狼狈。

        拿骚的居民极为害怕,躲在家中,知道枪声平息之后才敢出外查看。然后他们就看到一群黑发的东方人,开始在他们的街道上巡逻了。跟之前的彭萨科拉和圣奥古斯丁差不多,当地人并没有太多被侵略的自觉,实际上在欧洲,一块土地可能数易其手,一个人可能今天是西班牙人,明天是荷兰人,后天是普鲁士人,大后天变成英国人,大大后天又变成了英国人。这种事情经历多了,国家的概念也就淡了,反正不管统治者是谁,他们都需要生活下去,除了保命,其他的什么民族意识都是多余的。

        实际上,如果不是本族的统治者,轻徭薄赋,而且能够维持相对的和平,反而更受当地居民的欢迎。现在拿骚居民们还不能看出唐人如何,至少此刻唐军士兵没有闯进他们的家里,寻找什么年轻姑娘和朗姆酒,搜刮他们的财富。

        顺带一提,英国士兵们却有时候会做这样的事情。十八世纪的国家正规军纪律是件没保证的事情,所有的士兵都带有暴徒和劫匪的副职业。

        相继攻破几座英军堡垒后,刘放吾彻底掌控了巴哈马群岛,令刘放吾有些意外的是,英国皇家海军显然早就发现了唐人的战舰,一艘小型Sloop-of-war本来在外海行动,遇上唐军就开火了,扬威号二话不说就把这艘小船击沉了,然后皇家海军极没有节操地抛弃了陆军,走得干净,预想中与皇家海军的海战并未爆发。

        倒是大唐海军因为要掩护本国陆军作战,没有工夫去追击他们。这让洪保多少有些可惜,不过据有复数个敌舰击沉击破记录的焦强说,一开始跟英军打还有点乐趣,后来就没什么意思了,利用装备优势简单地维持距离、机动、开炮,然后就刷了一堆的战果,真的好无聊的诶。

        不排除焦强有自己臭屁的因素,洪保倒是很想跟英军的一级战列舰对一阵。只是皇家海军的一级战列舰都在本土,北美并没有。

        相比几乎啥也没有的佛罗里达,巴哈马居然是要完善许多,英国人在北美的第一个殖民点就是巴哈马(正式成为殖民地是1717年)。这里的产出也比佛罗里达好一些,而且这里还是北美重要的贸易点和航海中转站,刘放吾将远征军的主基地,安在了新普罗维登岛上。

        这是因为彭萨科拉距离新英格兰主战场略远,而东佛罗里达的圣奥古斯丁条件不佳,唐军已经决定将据点迁移到北侧的杰克逊维尔,而那里刚开始由英军俘虏们修建各种房屋和建筑。顺带一提,巴哈马被俘的英军之后也是这么一个下场,送到杰克逊维尔当民工。

        这样一来,港口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居民能提供更多产出的巴哈马群岛,反而条件更好一些,还有一个不会正式提的原因,巴哈马后世是世界上著名的旅游之国,旅游是本国两大产业支柱,风景相当宜人,远征军自然也愿意在更漂亮一点的地方屯驻。

        按照大唐内阁的部署,占领的一系列东海岸土地,不会成为海外领,而会直接成为直辖州。佛罗里达半岛北至与美国佐治亚州的边界,西至查特胡奇·阿巴拉契亚河一线,将被称为佛州,比另一位面中佛罗里达州大一点,首府暂定为正在建设中的杰克逊维尔,更名新杭市。没错,你没有看错,最终穿越众们在想名字的问题上,还是妥协了,选择类似西方人的方法。

        从查特胡奇·阿巴拉契亚河一线往西到密西西比河,一直到北侧美国边界,这三十多万平方公里,而且多是肥沃平原的地区,被正式定为彭州,彭萨科拉作为首府,改名阜兴。其实大可以将彭州化为两三个州,不过暂时大唐仅控制了彭萨科拉一地,心急火燎地划分了几个州,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巴哈马群岛则自成一个州,成为大唐共和国面积最小的州,毓州。这个名字是因为此地风景实在太美,造化神奇,钟灵毓秀,才取了这么一个名字。地方只有一万平方公里左右,相当于一些大一点的城市,暂时首府还是在拿骚,更名为伊城。

        建制已定,内阁也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发展方案。

        在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期,巴哈马是海盗的乐园,诸如黑胡子等一批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海盗船长们,都以巴哈马作为自己的母港。当地人也乐于为海盗们服务,来自十三殖民地的商人们来到拿骚,堂而皇之地购买贼赃(美剧《黑帆》就是讲述这一段时期的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比较还原史实)。后来英国人重新在巴哈马建立了秩序,驱赶了海盗,不过当地的经济仍旧比较落后,主要为来往的商船进行服务,以及少量的种植园存在。

        巴哈马跟夏威夷处于差不多的纬度,面积比夏威夷略大,另一时空中英国人在这里利用大量的农奴进行农业生产,棉花种植是其主要的产业。倒是,拥有了东南大陆上的土地,唐人并没有多少兴趣在这里开发农业,因为这里土壤层比较薄,土地很贫瘠,并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唐人有着典型的最优化处理的理念,加上现在占据的佛罗里达地区,大唐国土面积有一百多万平方公里,适宜搞农业的区域很多,没必要跟这个贫瘠的岛屿较劲。倒是巴哈马群岛附近水产潜力很大,在这里搞渔业,然后供应佛罗里达殖民地应该比较靠谱。

        另一时空巴哈马以无外汇管制,银行保密好,成为世界离岸金融中心,暂时大唐是不可能走到那一步,世界经济也没有发展到那一步。不过大唐却有心将巴拿马打造成为一座自由港,完全无关税进入,为往来商船提供服务,同时活跃岛上商贸,以此为基础,发展成为世界级自由港和商贸金融中心,也是很有机会的。

        因为这个原因,当地可能会出现更多种族【创建和谐家园】的情况,大唐也会放开这里的【创建和谐家园】政策,不再硬性追求华人比例。而像是彭州、佛州两地,当大唐有了条件后,会将大量的华人填充过来,占住这片精华之地,到时候白人、黑人、印第安人的比例会被极大稀释。白南甚至还考虑,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将在大陆上的异族人,全都弄到巴哈马群岛,或者其他的岛屿型海外领去。

        毕竟大唐明面上是禁止种族歧视的,但是如果一些少数族裔冒出来追求什么权利,甚至要求自治和其他的东西,也会是令人很不开心的事情。人为将他们送到一个海岛上去进行民族融合,更加合理一些。当然大唐会采用很多聪明的办法,比如让这些人【创建和谐家园】给予什么优惠条件啊,或者直接让人诱惑或者造成氛围之类的。

        保持大陆上的各州华人的绝对比例,这个是不能在任何官方文件中提到,但是又被高层和很多带有民族主义思想的精英人士中默认的东西。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05: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