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北洋枭雄》-第5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那么多土匪里,不是每个人都和吕双枪一样,能够有那么大的人格魅力率领部下和官军死战的,要不然赵东云也不会接受他的投诚了。

        杜立三在短短半个月内就烟飞灰灭,而面对着孟恩远的剿匪大军继续南下,冯德麟也是坐不住了,立马找到了张作霖,说是可以接受招抚。

        但说实话赵东云对此根本就没有兴趣,他来辽河剿匪,又不是为了真的剿匪,说实话这些土匪是生是死他半点都不关心,他关心的只是缴获而已。

        这半个月来打个杜立三,虽然也消耗了不少弹药和经费,但是收获更大,把杜立三的老巢给端了后,剿匪东进支队里的后勤处派人清点了各种缴获的财物后,赵东云心里大为兴奋。

        剿灭杜立三后,剿匪东进支队缴获了俄式新枪一百余杆,另外有日式新枪两百杆,还有各类杂式旧枪五百余杆。缴获马匹一千余匹,其中可以用来乘骑作战的乘骑战马就有四百多匹,剩下六百多匹也能够作为驮运所用。

        除了这些外,还有各类现今浮财货物,价值虽然不及张作霖前头保证的二十万以上,但是也有十七八万左右。

        现在的赵东云已经算是掉进钱眼里了,这冯德麟想要接受招抚哪有那么简单,冯德麟要是接受招抚对他赵东云又没半点好处!

        他要的是钱,就是这么简单而已!

        不得不说那冯德麟也是个有胆魄的人,再打听到了孟恩远的剿匪支队就是为了缴获而来的时候,连忙往锦州送去了一张价值高达五万两银子的洋人银行本票,而且表示再缓几日,他还能够再凑上五万两银子的财物送到锦州。

        这要是不用打仗就能够赚上十万两银子,赵东云觉得还是挺划算的买卖,至于说张作霖后续和冯德麟等人的地盘争夺等,关他屁事!

        他去锦州东部剿匪,理由从始至终都是非常简单的,那就是为了钱!

        先不提剿匪行动中的各种缴获,单单张作霖为了让赵东云出兵剿灭杜立三,就付出了高达四万两银子的代价,而且各种缴获除了俘虏和地盘外,各种枪支以及马匹和财物可是半点都不会分给张作霖的。

        现在冯德麟主动把钱送过来,他也就不打算让手下的骑兵兄弟们去冒着性命赚钱了,于是一道令下,孟恩远就是带着剿匪东进支队西返。

        留下了一个不停咒骂的张作霖!

        张作霖的打算就是借赵东云的兵去灭掉杜立三和冯德麟,这样他们就能够不费吹灰之力掌控新民一直到营口的大片地盘,再依托这些地盘经营几年,谁敢说他不能拉起一支几千人的部队来。

        然而现在赵东云灭掉了杜立三后,却是拿了冯德麟的十万两银子转头回家,这让张作霖变的极为被动。

        赵东云用脚趾头想都知道,等孟恩远的部队一走远,冯德麟和张作霖肯定得打起来,谁输谁赢先不说,反正辽河一带的土匪势力基本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力了。

      第108章 奉天军事改革

        赵东云拿着冯德麟的十万两银子调回了孟恩远的剿匪东进支队,但是并没有把自己的所有军事力量都撤了回去,而是把吕双枪和石阳给了留了下来,其中石阳所部驻扎盘山,吕双枪驻扎台安。

        这两人里都是在去年先头投诚赵东云的悍匪,在这么多土匪里头赵东云能够接受这两个人的投诚也是有理由的,首先是吕双枪,此人在其属下的威望非常高,而且非常擅长于鼓舞士气,导致该部的经常能够死战不退,不管是和俄国人打还是对抗赵东云进剿的过程中,都做到了伤亡率达到四成都不奔溃。

        这种伤亡承受率在当代绝对是属于逆天级别的,别说寻常土匪了,就算是列强的一流精锐部队也不可能达到这个水平,而他吕双枪却是能够在他的那支数百人的土匪部队里做到这一点,这让赵东云非常好奇,同时也是高看了他一眼。

        至于石阳,此人名声远不如吕双枪那么大,乃是锦州北部活跃的一名巨匪,手下也有上百号人的他在面临孟恩远进剿的时候,连抵抗都不抵抗就直接投降了,而且还顺带拉拢了其他几家小土匪投降。

        当时赵东云已经接受了吕双枪的投降,想着反正手下已经有一个吕双枪了,再来一个石阳也没有太大问题,而且把他们都放在锦州巡防营里头去,也可以相互牵制,所以也就接受了石阳的投诚,招抚为锦州巡防营马队第二队的领官,继续待他的那些老土匪以及其他数十名零散投诚的土匪。

        吕双枪和石阳的第一马队、第二马队在后续的持续剿匪作战中获得了部分兵力的补充,尤其是在剿灭杜立三的过程中,孟恩远根据赵东云的指示把俘虏人员平均分配给吕双枪、石阳、张作霖,此举让他们两人手下的实力迅速扩张到将近三百人。

        此举自然也是引起了张作霖的严重不满,但是这个时候的张作霖在赵东云心里头也就是暂时有些利用价值的土匪而已,当干掉了杜立三之后张作霖对于赵东云而言已经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所以赵东云很干脆的违背了他先前对张作霖的承诺。

        他并没有把台安、盘山等地盘顺利交到张作霖手上去,而是把吕双枪以及石阳留在了这两个地方驻扎。

        赵东云的这种安排虽然让张作霖极为不满,但是却是引来了增祺的极大欢迎,因为自从杜立三被剿灭,冯德麟也接受招抚,成为了奉天巡防营前路。从此之后,奉天一省的数大悍匪势力在短短两年之内就相继被招抚,成为了增祺政治生涯里的难得的一个亮点。

        盛京将军增祺自然也知道能够顺利剿灭并招抚奉天省内的多股土匪和赵东云有着诸多关系,再加上赵东云在锦州还编练了一个锦州巡防营,拥有采用全新操法编练的步队一营,马队两队,算是给奉天省开创了编练新军的历史。

        这锦州巡防营虽然说为了方便协助第三镇镇守锦州,所以是由赵东云亲自督办,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锦州巡防营都算是奉天省的地方军队,锦州巡防营的编练成功,增祺自然是理所当然的把它视为了自己的政绩工程。

        在一月份给朝廷的奏章中,增祺说奉天局势艰难,臣任劳任怨四处筹借,又得第三镇赵东云鼎力相助,已练新军锦州巡防营千人,成效显著云云……

        此外还说奉天将会仿效直隶以及南方各省编练常备军,用以镇守东北边疆,还往朝廷给予编练经费支援。

        历史上的东北军事改革,是在日俄战争之后才开始,然而赵东云的到来,尤其是编练锦州巡防营的行为却是大大提前了东北地区的新军编练进程。

        不过增祺手底下没钱没人,要练常备军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只能先从编练巡防营,招抚土匪慢慢来。

        为此他频繁给赵东云写信,除了求教编练新军相关事项外,也是想让赵东云帮着他编练新军。

        毕竟练新军这种事情普通人还真的办不来,必须是科班出身有着近代化军事技能的专业军官才能办成,而这种新式军官人才大多集中都北洋体系里,赵东云的第三镇身为北洋嫡系,里头自然有着大量的合格军官,增祺如果要想练新军,找赵东云帮忙是必须的。

        对于增祺的请求,赵东云显得极为慎重,首先他不可能一股脑的直接答应,他得考虑到奉天和直隶的关系,得考虑袁世凯的反应,更加需要考虑到如果这支奉天常备军一旦成立,将会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到时候自己的第三镇是不是会灰溜溜的滚回关内呢?

        这里头所涉及的问题太多,所以一时间他也不好做决断,而是给袁世凯发去了电报,询问袁世凯的相关意见。

        而在得到袁世凯的意见之前,赵东云也是随手给增祺提了几个意见,比如说建议他把奉天现有的诸多乱七八糟的旧军整顿一二,先不求练成新军,但至少部队番号之类的要统一起来吧,不然那些乱七八糟的番号叫起来都麻烦的很。

        这倒是简单,增祺二话不说就是采纳了赵东云的建议,把奉天省内的由他掌控的几股练军,包括盛字营等以及各地巡防营等一律编入奉天巡防营,至于剩下的那些旗兵、绿营之类的战斗力几乎可以忽略,所以干脆就先不管了。

        最后弄出来的这个奉天巡防营一共有四路,前路就是刚刚投诚的冯德麟所部千余人,左路就是张作霖所部六百余人,右路乃是原盛字营等练军整合而来的一千余人,后路则是其他几个捕盗营、巡铺营等整编而来的上千人。

        这样虽然还没有改变奉天内的整体军事力量,但是好歹也算是有了一支统一称呼得到巡防营部队了。

        再加上名义上归属奉天管辖的锦州巡防营,那么奉天一省就有两支巡防营,总兵力将近五千人。

        至于还有上万的旗兵、绿营之类的乱七八糟军队,不管是赵东云还是增祺都把他们给直接忽略了,甚至连整编他们的兴趣都没有。

        1904年初的奉天省所拥有的军事力量,不算赵东云的第三镇以及锦州巡防营里的那个步兵营外,其他部队可以这么形容:制兵如民,防队如盗!

        别说指望他们和日俄大军对抗了,连剿匪都很勉强,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欺压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了。

        对于这种看情况,赵东云也没有说想去刻意改变什么,他可没有兴趣去帮别人练兵扩军,自从年初一月份的剿匪活动结束后,赵东云又是一股脑的埋首第三镇的编练扩军工作去了,什么东北局势,什么奉天军制改革之类都已经被赵东云抛之脑后。

        “现在这些德制火炮已经到达,你的炮队要加强训练,不用怕浪费弹药,多展开一些实弹训练,我已经让军械处那边再从福元机器厂那边订购了一批训练用炮弹,就是准备给你们训练用的!”赵东云如此说着:“这一次为了和第一镇那边争这一批火炮,我可是花了不少心思的,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刘廷贵道:“大人放心,我部已经初训数月,就等这火炮来了,现在火炮抵达后我部再有月余来熟悉火炮性能,就能够形成初步的战斗力!”

        赵东云点头:“对你的能力,我还是比较放心的,不过现在东北局势紧张,眼看着日俄就要打起来来,这个时候也有无数人看着我第三镇,就等着我们出洋相呢!”

        第三镇所需的火炮,是去年下半年就从德国订购了,而这一批火炮和先前第二镇所用的火炮都是相同的,野炮都是克虏伯专门用于出口的1903型七十五毫米野战炮,山炮也是十四倍口径的速射山炮。且这几个型号火炮都是克虏伯厂大量出口的火炮,有着大量库存,所以这一谈妥合同支付了定金后,德国那边立马就开始装船运过来了,所以才能够短短几个月里头一次性购买了几乎上百门火炮,几乎把克虏伯厂的这几款出口火炮的库存给搬空了。

        导致今年年初日本人前往德国紧急订购克虏伯的该款火炮时,克虏伯原有的库存都被袁世凯的北洋新军买了个干净,导致他们根本找不到库存出货,只能重新生产,这么一来估计都能够拖到明年甚至后年去了。

        这一批火炮在一月份回国后,有一批被段祺瑞的第四镇给拿了去,但是原本准备给第三镇的几十门火炮却是被王英楷盯上了,说是要用第一镇原有的日式架退炮来换这一批最先进的德式管退炮,此举自然是遭到了赵东云的严重反对。

        为了这一批火炮,他甚至专门回了保定一趟找到了袁世凯府上,说锦州防线需要最先进的火炮,而第一镇好端端的呆在后方,要那么先进的火炮干嘛。

        一时间,王英楷和赵东云因为这一批火炮矛盾频出,甚至一度把段祺瑞、冯国璋等人也牵扯了进来。

      第109章 战争爆发

        王英楷和赵东云的这一次火炮之争,也算是赵东云踏入北洋高层以来第一次和其他大佬发生争端了,以往他都是坐视段祺瑞和王英楷等人的争斗,今天他却是不得不亲自上阵和王英楷打擂台。

        这一次的争夺虽然在外人看来并没有什么,而且过程也比较短暂,但是依旧让赵东云深深为之警惕,也算是体验了一会之前段祺瑞和王英楷争斗时的激烈。

        这稍微一不小心,可就是会吃大亏的,如果不会赵东云反应及时,甚至紧急从锦州飞奔回保定面见袁世凯的话,说不准这批德制新式管退炮就会被王英楷给夺了过去,最后自己只能拿几十门老旧落后的日式架退炮回锦州。

        在赵东云的力争之下,袁世凯最后按照原来计划,把这一批火炮全数给了第三镇,而赵东云生怕再出什么意外,更是亲自押送这一批火炮上了火车回锦州。

        而等赵东云走了后,王英楷并没有什么失望的神情,相反他心情还不错,这一次和第三镇争夺新炮只是临时起意而已,赢了能够手下的架退炮换成管退炮固然是好事,但是争夺失败了也不损失什么。

        他更在乎的是这一次的争夺中他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那就是从始至终段祺瑞都没有为赵东云说话,坐视赵东云和王英楷苦斗。

        “现在看来,那赵子杨怕是已经和段芝泉彻底决裂了!”王英楷对冯国璋道。

        近期来和王英楷走的比较近的冯国璋则是道:“去年我们把赵子杨推上第三混成协的位置,要是他们两个人没生间隙谁信啊!”

        “而且去年年末第三镇争夺里头,大家都没把握越过赵东云掌控第三镇,这一来二去就推动了赵东云坐上第三镇统制之位,同为一镇统制,纵然那赵东云资历浅了些,但是他怎么可能甘愿位居段祺瑞之下!”王英楷继续道:“有了这么一笔,这段赵联盟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冯国璋却是道:“只是可惜了第三镇,如此兵强马壮的第三镇交到赵东云这个年轻人手里,还是很难让人放心啊!”

        王英楷看了冯国璋一眼,隐约间却是露出鄙视的眼神:哼,不自量力,现在都还念念不忘第三镇统制之位,他也不想想是谁练出来兵强马壮的第三镇。还真以为赵东云年轻人资历浅就可以拉下来了,说起裁汰旧军练新军的本事,十个你冯国璋也比不上人家一个赵东云啊,要不然老头子怎么可能会让赵东云坐上第三镇统制的位置。

        王英楷虽然一直把赵东云当成了敌人,但是王英楷却是和赵东云的接触比较多,也算是比较了解赵东云的人之一了,要不然他怎么会费尽心思拆散赵东云和段祺瑞的联盟。

        因为段祺瑞的庞大威望以及影响力加上赵东云编练新军的能力,那几乎是可以横扫北洋一切派系,这两年来王英楷可是为此吃足了苦头,当初争夺第三协的时候王英楷就是发现了段赵联盟的庞大威胁,所以才会费劲心思拆散段赵联盟。

        当时东北局势紧张,他毫不犹豫的支持第三协调往锦州,并在后续阻止了第四协东调,成功打破了段祺瑞就任右镇翼长的企图,更让段祺瑞和赵东云产生了无法弥补的间隙,等到第三镇成立时,他也是顺水推舟把赵东云推上了第三镇统制之位。

        这样一来就等于把赵东云拉进了北洋大佬这个小圈子里,而王英楷知道一旦赵东云进入了这个圈子后,尝试到了自立山头,成为一个派系大佬的时候,那么他绝对不可能继续听从段祺瑞的吩咐。

        不仅仅赵东云不愿意,他手下的陈光远、孟恩远等人也不会允许赵东云继续对段祺瑞俯首称臣,不管赵东云愿不愿意,他都会被围绕在他身边的一群属下们推上北洋大佬的位置,并为了第三镇这个小团体的利益和段祺瑞、王英楷等人发生冲突。

        这样的结果纵然让赵东云上位,但是对于王英楷来说却是好事,他的最大敌人并不是刚爬起来的赵东云,赵东云虽然已经是一镇统制,但是威望和影响力依旧远远不足,王英楷的真正敌人这几年来一直都是段祺瑞,拆掉段赵联盟,就等于砍掉段祺瑞一支手,在后续的争斗中,王英楷就能够轻松不少了。

        北洋派系内几个大佬们的争斗,可以说是直接影响到了北洋新军的扩军备战行为,这一次如果不是赵东云不顾丢脸亲自找到袁世凯求情,恐怕第三镇就会失去那几十门的新式火炮了。

        “现在换装了新式火炮后,原有的十六门日式架退炮怎么处理?难道真的送回保定去?”刘廷贵面带期望,他可是非常期待着能够把这十六门日式架退炮也给留下来的,虽然是架退炮了,但好歹也是野战炮啊,射速低了些不代表射程和威力不足啊。

        赵东云道:“留在我们第三镇是不可能的了,这一批火炮从我们第三镇退了下来后,后头还有一群人盯着呢!”

        自从尝试到了德式管退炮的优越性能后,一大群北洋常备军的军官们已经看不上原来的那些老式架退炮了,未来可以预见的是袁世凯还将会继续从德国进口新式的管退炮,至于钱从哪里来那就是袁世凯应该考虑的问题了,和赵东云、王英楷这些北洋将领没有太大关系。

        不过北洋常备军不装备这一批日式架退炮,但是还是其他大量军队都想要这一批火炮呢,其中就有增祺,他想要从袁世凯手里头把这一批日式火炮买到手,然后准备给他自己的奉天巡防营弄一个炮营出来,作为以后奉天常备军的炮兵种子。

        他和袁世凯一说后,袁世凯当即表示,这一批火炮卖给奉天也不是不可能的,除了得给出一个满意的价钱外,还有个条件那就是这一批火炮必须装备到锦州巡防营。

        袁世凯的心思非常明确了,那就是这一批火炮是绝对不可能交付外省,而锦州巡防营这支部队虽然名义上属于奉天省的地方军队,但是督办却是赵东云这个北洋嫡系军官,也就是说锦州巡防营实际上属于北洋体系的编外部队,勉强也能算进北洋体系里头。

        增祺一开始是不愿意的,但是后来考虑到就算卖到了火炮,炮兵军官甚至炮手自己都没有,还得依靠赵东云帮忙编练,这编入锦州巡防营里后,估计训练就不用自己操心了。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和袁世凯这种处心积虑增加手中军队不同,增祺并没有这种想法,相反他近几年的政治地位一直不太稳定,急切的需要政绩来挽回自己的颓势,所以他才会编练一个奉天巡防营出来,更是出钱出力请赵东云练出来一个自己不能指挥的锦州巡防营。

        他要的并不是属于自己指挥的军队,他要的只是政绩而已!

        当他有了这种诉求后,那么锦州巡防营的编练成功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大大有益的事情。

        当即他就是同意了袁世凯的要求,并且提出了另外一项要求,那就是要求北洋派遣一部分军官到奉天协助他展开奉天常备军的编练工作。

        在支付了这一批火炮的银子后,这一批日式架退炮就从第三镇被调派到锦州巡防营,对于这种结果,赵东云一开始也是没有预料到的,因为在他看来这锦州巡防营也是他手下的部队啊,这么一搞不就代表着这批火炮还留在自己手上嘛?

        而且最搞笑的是,这批火炮的归属并没有发生变化,还是在赵东云的手里,但是袁世凯却是从增祺手里拿了好几万两银子!

        就当赵东云忙着训练第三镇,锦州巡防营的时候,日俄之间的战争也是没有任何意外的爆发了!

        这一场战争的发生几乎是必然的!

        这一场战争,在诸多国人看来这是日俄在争夺中国东北的利益,但说实话这只是表像而已,这一场战争还有更加深层次的原因。

        这场战争的主要推手不是俄国,不是日本,更不是中国,而是英国!

        庚子年前后,英国的全球战略中有两点是值得提一提的,第一就是保持欧洲平衡,也就是说绝对不允许任何一个欧洲大陆国家统一欧洲,简单理解就是:谁牛逼他就打谁!

        第二就是压制俄国的扩张,从北欧再到南欧,再到中东、中亚,再到远东,几乎处处都可以看见英国正在毫无保留的压制俄国的扩张。

        英国人为什么连续踏进阿富汗这个帝国坟墓,为的就是阻挡俄国在中亚的南下扩张!

        在远东,他为什么要和昔日他们看不起的日本结盟,为的还是扼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

        所以单纯的把日俄战争理解为日俄之间争夺中国利益,其实是远远不够的!

        在这场战争里,英国才是背后的棋手,日本不过是个马前卒而已,而美国则是跟在英国后头想要捡便宜的乡巴佬。

        一战前的英国,纵然比数十年前已经没落许多,但依旧是一个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肆无忌惮的日不落帝国。

      第110章 奉天常备军

        它为了扼制俄罗斯的全球扩张,从头到尾英国都是逼迫中国必须对俄罗斯保持强硬的外交态度,绝对不能接受俄国提出的任何关于东北三省的要求,要不然的话俄罗斯不打中国,英日联军就得登陆天津了。

        此外它还以强硬的态度逼迫中国必须保持中立,这是他们考虑中国一旦加入战争,就会导致战争的扩大化,并引发俄罗斯的大举南下,到时候俄国人要是从蒙古,西北等地方大举入侵中国,英日美等国一致认为中国是无法抵挡俄军攻势,到时候将会导致俄国吞并中国大量北方领土,扩大这场战争。

        几乎从头到尾,在东北局势上,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其实都没有什么选择的权力,日本是被英国推着上了战场,而中国则是被英国逼着拿出东北作为战争胜利者的奖品。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7 18: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