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北洋枭雄》-第1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赵晨滨也是露出疑惑:“这就是怪事了!”

        说着的时候,赵晨滨突然想起赵东云上午对他说过,让他收购或者自办一个机器厂的事情,他隐约感觉这里头有联系,当即道:“老爷这边让我办一个机器厂呢,你说和这是不是有关?”

        赵东平一听,下意识的猜测:“难道说上头没有给三哥办枪炮厂的差事,而是三哥自己想办?”

        “有这个可能!”赵晨滨觉得这样的可能性还不小,因为他是从商人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在他看来如今朝廷到处购【创建和谐家园】炮,这些军火生意看见就让人眼红了,如果有足够的本钱为什么就不能造枪炮卖给朝廷啊?

        一旦能够办成的话,恐怕获利就不是小小纱厂所能够比较的了。

        但是赵东平却是直接道:“这绝对不可能!”

        和赵晨滨从纯粹的商业角度去考虑问题不同,赵东平是从政治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枪炮乃是军国利器,近几十年来虽然国朝兴办了众多机器厂,制造厂,枪炮厂用来造武器,但是毫无例外这些都是官办企业,从来就没有听过有私人办兵工厂造武器卖给朝廷的。

        这要是搞不好说不准一顶图谋不轨的帽子就给扣了下来!

        赵晨滨和赵东平在那里猜测着赵东云的想法,但实际上这个事情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因为这个时候他们都忘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赵东云不是平民百姓,他是一个官员,而且还是北洋新军了分量不算小的新锐军官,这段时间来可谓是风头不小,深受袁世凯的重要。

        而这种的人如果说要办兵工厂,就不能单纯的看成是私人办兵工厂,而是有些类似于官督商办。

        退一万步说,袁世凯才不管你这个兵工厂是什么性质的呢,只要建在直隶,只要建在他袁世凯管辖的土地之下,那么他就会毫不犹豫的把这个兵工厂当成是北洋自家的。

        现在的袁世凯不是不想办兵工厂,而是他真的没钱去办,而兵工厂这东西又不是说让民资办就能够办得了的,普通商人根本就不敢去碰,因为普通商人投下钱后,很容易就会被官府侵吞。

        就算不侵吞,但是还有各种官方督办呢,朝廷总不会让商家建了兵工厂到处乱买武器不是,而这个官督不用几年就得把这个工厂搞破产了。

        就算不算侵吞,不算官督,但是还存在一个武器销售渠道呢,这兵工厂建起来后,武器能卖给谁就不是你自己能够决定的了,再说了,以国人喜好进口货的尿性,弄出来说不准还卖不出去呢,到时候一样亏死。

        所以从多个方面来说,清末时代民间资本投资轻工业没问题,投资钢铁煤炭甚至铁路也可以,但是惟独军工业是他们没办法插足的。

        只是以上问题对于赵东云来说,问题不算大,因为他自己就是官,某种程度上他就是代表北洋体系。

        他所要做的一个是筹集资金,第二个就是说服袁世凯,只要满足了这两条,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赵东云的这些想法没对外人说,外人自然不知道,这个时候赵东平和赵晨滨一个是想着自家三哥可能是被袁世凯委托重任要办兵工厂,一个是想着自家老爷想要做军火生意发大财!

        但是不管他们怎么想,他们都是按照赵东云的吩咐开始运作这些事情,甚至进行的比赵东云吩咐的还要多得多。

        按照赵东云的设想,办兵工厂这种事情只能算是远期的野望,前期自己能够弄个手工作坊满足下自己研究迫击炮、手榴弹之类的就行了。

        但是他没有想到赵东平和赵晨滨两个人竟然是真按照建立大规模兵工厂的前提去奔走,并且是大张旗鼓的找到了天津的诸多洋行询问机器设备的相关事宜。

        他更加没想到,这两个人的办事能力比他想象的还要强,不用几天功夫这事就有了眉头,然后赵晨滨来电报说他找到了一套二手的造枪弹设备,问赵东云要不要买下来。

      第039章 买还是不买?

        赵东云向来是很少去分析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非要给自己一个定位,那么赵东云会把自己定位为理智的普通人。

        而身为一个普通人,赵东云有着数不清的私欲,比如说看见方若莲他就想让她在自己身边,比如说想要掌控更多的权势,权力、名望、金钱、女色这些东西对于赵东云来说都具有莫大的吸引力,而具体表现下来就是想要爬到更高的位置,甚至想过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有了足够根基时,直接起兵造反。

        不管这算不算是幻想,但是这些想法却的确在赵东云脑海里出现过,甚至为之详细考虑可能性。

        然而身为一个自诩拥有理智的普通人,那么他行事之前就会考虑诸多事情,并不会说脑袋一发热就决定某种重大事件了,所以尽管他幻想过问鼎北洋或者造反的事情,但是理智告诉他,现在还远远不是想这种事的时候。

        现在对他而言只有往上爬才是最重要的,并在往上爬的过程中推动北洋的扩张。

        他赵东云是个根正苗红的北洋嫡系军官,他的个人利益实际上是和北洋利益绑定在一起的,北洋荣他则荣,北洋陨他亦陨。

        所以他才会费尽苦心说服袁世凯等人编练一支机枪部队,因为编练机枪部队不仅仅可以让他获得晋升之机,更可以让北洋军的战斗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同时这也是当初他向袁世凯提议建立兵工厂的根本原因,因为拥有一座兵工厂而言对于北洋体系的作用是巨大,因为这代表着北洋拥有武器自造能力,以后要扩军发展就不用担心买不到武器。

        同时更重要的是一旦北洋和其他势力爆发战争,那么北洋就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武器弹药供应,而不用担心武器弹药供应被切断。

        当然这个过程中,赵东云不可避免的拥有他自己的私欲,因为他知道满清是活不了几年的了,所以他也是有意识的在为未来做准备,而这种准备则是表现为试图在北洋体系里掌控更多话语权,以求在将来的大变革中拥有一席之地。

        如果说他手中能够掌控一座兵工厂,那么就能够帮他在北洋体系里获取更多的话语权。

        至于说为家族谋取生财之道,那只能算是附加值,属于有比没有好,但是没有也无关紧要的事。

        然而兵工厂这个事在赵东云的预期中,属于远期计划,就算要展开估计也得是两三年以后才会开始,至于现在嘛,他就是想着投点小钱下去,先研究研究迫击炮和手榴弹这些东西,不求建立一座大规模的兵工厂,只是希望弄一个手工作坊进行前期研究而已。

        基于这种计划,他才会吩咐赵晨滨去建立一个小型的机器厂,这是为了进行前期研究的,同时也算是培养管理、技术人员的前期投资。

        而叫他们去问问造枪炮的设备是什么行情,主要还是他想要知道如果自己真的要建立一座兵工厂要多少钱,另外看看当今环境下能够搞到什么技术,当知道了这些前提后,他才能制定后续的计划,比如筹集资金,比如说服袁世凯。

        以上这两点,都只能算是赵东云的前瞻计划,所以他本身都没有太过重视,只是随口吩咐了几句而已,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当赵晨滨和赵东平这两个人搅合到了一块后,一个人是猜测赵东云获得袁世凯信任,要创办一个官方的兵工厂,而另外一个人则是认为赵东云眼红军火生意,想要从中插一手。

        然而不管他们怎么认为,但是他们的办事能力是远远超乎了赵东云的预料之外的,或者说赵东云是远远低估了那些洋行想要赚钱的决心。

        赵晨滨回到了天津后竟然大张旗鼓的去办这事,赵晨滨虽然只是个普通商人,对那些洋行算不上熟知,但是福元纱厂里洋人可是不少。

        他一回到天津,就是找到了福元纱厂经理道格尔,而且事情是夹杂在一起说的,除了让道格尔帮忙介绍洋行采购机枪、步枪以及造枪炮的设备。

        道格尔?布朗虽然是个英国人,但是和德资礼和洋行天津分行的几个高层甚为相熟,去年福元纱厂为了扩产购置设备,也是他介绍到礼和洋行的,并且顺利达成交易购买了一批数万两银子的机器设备,当然了道格尔从中也拿了不少回扣。

        这一次赵晨滨找到他,说要让他介绍洋行购买一批军械和造枪炮设备的时候,他的眼睛都发亮了,这批军械和机器设备的订单少说也得十万往上吧,他能够拿到多少介绍费呢?

        而考虑到他和礼和洋行的熟络关系,他这一次自然也是把礼和洋行介绍了过来。

        礼和洋行是当代中国境内最为庞大的德资洋行,乃是克虏伯火炮厂、西门子等德国企业的在华代理商,常年做的就是机器设备和军火生意。

        按照道理来说寻常几万两,顶天了十来万的订单是不会引起太大惊动的,但是奈何这两年来礼和洋行天津分行的业绩不咋地,尤其是军火业绩。

        礼和洋行天津分行,其他的业务自然不用去多说,只说有关的军火部分,而这军火部分的销售业绩可谓是惨淡无比。

        在北中国的主要军队其实就是北洋军,而这两年北洋军队的大批军购前期主要是为武卫右军采购后续补充的武器弹药,主要曼利夏步枪之类的,然而这个单子向来被英资的费开士洋行所把控,其他洋行根本就插不上手。

        而今年编练常备军后,袁世凯以及其他北洋高层对日本军火大有好感,因为日本近年来工业进步较为快速,所造军械水平虽然不如欧洲老列强,但是好歹能用不是,又由于日本为求军火出口,所以让价幅度比较大,同时也因为日本的工人薪资较低、距离中国也近,所以多方面结合起来后,就使得同时期的日本军械价格比欧洲产品低了许多。

        具体例子,比如袁世凯从英资洋行购买的七生五过山炮,细算下来单价七八千两银子,然而从日本购买同口径的七生五过山炮,单价只在四五千两银子左右,差距在三四千两以上。步枪上也差距比较大,比如欧洲新式的毛瑟1898步枪,买到手的基本单价都在五六十两以上,然而日本的三十年式步枪的话,包括步枪、刺刀等一整套下来只要二十七两银子。

        当然了,如果袁世凯不嫌弃的话,德国人的二手88式更便宜,一支二十两不到就能够买到手。

        当然了,以上价格之所以差距大,也和它们之间的性能差距比较大有关,但是这些许的性能差距影响有限,不会对军队的战斗力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对于北洋来说问题不大,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自然就更看重军械价格了!

        基于日本军械够便宜,而且步枪口径较小适合国人体型使用,所以常备军的编练初期袁世凯是倾向于采购日本军械的。

        袁世凯要采购日本军械,自然就没其他国家的洋行什么事了。

        然而这边日本人的这批订单还没有做完呢,东北局势就开始紧张了,日本国内也开始储备武器弹药预防不测,所以就没敢继续接受袁世凯的订单了。

        然而现在的北洋扩军行动还在继续啊,那么后续部队的武器该怎么解决呢?让袁世凯烦恼的同时,也让各国军火商们跃跃欲试,都试图从中分一杯羹。

        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人找上门来说要采购一大批机枪以及造枪炮的设备,礼和洋行的几个负责人一下子就如同闻到腥味的猫一样,迫不及待的就是跳了出来。

        身为在华的最大德资洋行,礼和洋行可是代理了众多德资企业的在华销售。要机枪?没问题,只要给钱立马就给你运来,保证是德意志武器公司生产的最新式MG01式机枪,质量可靠,性能上佳。

        要步枪?没问题,就算是德国陆军都没能完成全部换装的新式的毛瑟1898都有,多了不敢说,但是几万支还是可以拿出来的,如果嫌贵的话,还有物美价廉的二手1888式可以选择,并且你想要多少就能卖给你多少,别说几万支了,几十万支都能卖给你!

        还要造枪炮的设备?虽然这严格来说不算军火生意,但是管他呢,礼和洋行除了威廉皇帝不敢拿出来卖外,其他没什么是它不敢卖的,所以要造枪炮的设备也是小事,拿钱过来立马就从德国装船起运,要多少有多少,德国别的不多,但是机器设备多的很。

        说来说去就一句话,不管武器还是设备礼和洋行都有,保质保量,只要你能够拿得出真金白银来,立即免运费送货上门,支持货到付款,七天随时退换,附送一年保修!

        赵晨滨可是被礼和洋行的热情给吓住了,他可不知道礼和洋行的人想北洋军的军火订单都想疯了。

        再说了,他也没办法决定机枪、步枪等订单的采购,他其实也就是个介绍人而已,细节还是需要赵东平去谈的,然后由赵东云亲自做决定的。

        武器装备这些事情他没什么决定权,只能是转告赵东平,但是那时候他又是想起了那些造枪炮的设备啊,于是乎就多问了几句。

        要造枪炮的设备还不简单,对于礼和洋行来说很轻松就在德国采购到然后运到中国来,关键是你有没有钱?

      第040章 兵工厂事(一)

        赵晨滨之前猜测的是赵东云打算自己私人造兵工厂,而赵家有几份家底赵晨滨还是知道一些的,知道自家买不起全新的设备,那可是动辄上百万的东西,把赵家的院子挖光了都挖不出那么多银子来。

        所以就问了问有没有便宜的,甚至说都不用新货,二手的都行,也不用太现今,性能一般般的就行,只要能造枪炮,而且造出来的枪炮能够卖得出去就行了,其实说白就是不求性能有多好,但求价格是最贱的!

        对于礼和洋行来说,新货也是卖,二手货也是卖,反正他就是一个二道贩子能赚钱的话他可不管是新的还是旧的,你要是好东西不好非要破烂货,我把仓库翻遍也会找出点破烂来卖给你。

        而这个时候,赵东平也是和他们谈起了机枪军械设备的事情,这一老一小虽然各有想法不同,但是赵晨滨和赵东平两个人还是很有默契的把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试图联合起来压价。

        说实话,如果仅仅是几万两银子的生意,礼和洋行是不会那么关注的。但是赵东云的这个军械采购单对于礼和洋行来的意义不在那几万两银子的销售额,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打开北洋军武器市场缺口的一个重要机会,可以说意义非常重大。

        军购这种事情一旦开了头那么后续就方便了,只要北洋军装备了第一批德国军械,那么就会有第二批,第三批,所以这一批的步枪和机枪订单对于礼和洋行来说,是进军北洋军械市场的一个重要机会。

        所以他们才会那么重视仅仅几万两银子的军购订单。

        至于说造枪炮的设备也同样如此,如果北中国要办兵工厂,甭管是赵东云自己私人搞还是北洋官方搞,只要他们想要办兵工厂,而且还是想要办一间成功的兵工厂,那么后续就必须要陆续采购几百万的机器设备订单,而这些未来的订单才是礼和洋行所期待的大批利润所在。

        比如湖北枪炮厂开始的时候投入其实也不多,就几十万两而已,但是不用几年功夫,那钱是一批接着一批投进去,前后累积投进去好几百万两银子后,才初步具备了量产1888式步枪和五生七过山炮的能力。

        所以就算赵东云一开始没钱,只购买了便宜的二手货,但只要他把兵工厂建立起来,那么就代表着未来他有可能进行兵工厂的扩张,也就代表着礼和洋行有可能收到后续数百万两银子的设备订单。

        所以这一次的订单对于礼和洋行的意义不在于现在,而在于未来。

        而在这种情况下,礼和洋行那边行动是相当的迅速,不用几天功夫就把部分机枪、步枪、【创建和谐家园】的报价单开了出来,与此同时他们还联系了德国国内,找到了一套早年生产88式步枪的折旧设备并标上了价格。

        如此才有了赵东云接到赵晨滨的电报说他找到了一套二手的造枪炮设备!

        这让赵东云很无语,他明明只是让他们去打听市场行情而已,什么时候让他们去直接落实到购买上面啊,不过他既然说是二手的便宜货,他倒是想要知道到底有多便宜,所以回电让他写信把详细情况说一说。

        这年头,长途联系虽然有了电报,不过商业电报由于收费昂贵,只能用于有限的信息交流,电报里赵晨滨只能说自己找到了一天便宜的造枪炮设备,但是具体情况却是没办法说清楚的,所以只能通过传统的信件来描述。

        然而当赵东云接到赵晨滨的信后,就是有些不淡定了。

        手中的这封信不算长,不过千把字而已,而这字里行间里赵晨滨说他接触了德国的礼和洋行,并得知他们有一套二手的88式步枪、子弹生产线设备,能够日产88式步枪五十支,无烟药圆弹头子弹两万五千粒,包含大小机器设备共四百具。

        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价格:一整套下来不要两百万,也不要一百万,甚至都不要八十万或六十万,只要破盘价三十六万两银子,你就可以建立一条完整的88式步枪生产线,产能完全可以比肩当今的湖北枪炮厂。

        另外人家还说了,如果你连生产子弹所需的无烟火药都不能自产,人家还可以附带出售一套日产三百磅无烟火药的生产线,不贵,只要十四万两银子即可。

        三十六万两啊,这个价格看的赵东云目瞪口呆,不是因为太贵,而是因为实在太便宜!

        湖北枪炮厂为了能够做到日产五十支88式前后花了多少钱?一开始是大约四十万两银子引进设备,然后被大火烧了个精光后又花了一百多万两银子引进设备,其中固然还包括造火炮所需的设备,但是单单用在88式步枪上头绝对超过一百万。

        而且这都是往小了说,一方面是官僚【创建和谐家园】、收回扣等等,此外也和它太早引进88式步枪有关,它是在88式步枪刚出来没几年的时候就购买设备引进技术自造了,而那时候88式步枪可是最新式的步枪,人家德国人自然是拼命往里加价。

        然而现在88式步枪已经算是过时了,人家德国人都已经不生产了,加上中国本来就已经有88式步枪的技术可以自产,所以从技术层面来说,德国人的88式步枪是卖不了什么价位啊,加上这一套设备还是二手的,人家德国人处理了这批旧设备后还可以回笼资金更换新式设备,以生产更新式的步枪火炮呢。

        所以诸多因素加起来,这价格自然贵不到哪里去。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礼和洋行为了后续的订单,在这一次订单里并没有虚抬太高的价格,只是把利润保持了正常水平而已,不是他们不够黑,而是他们希望获得更多的后续订单,只要赵东云敢接受这批二手设备,他们就有把握和赵东云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后这个兵工厂想要正常运转下去,就得更换零件啊,更换折旧设备,更重要的是想要扩大产量而购置设备,那些可都是钱啊。

        里头的诸多关节赵东云一时间也搞不懂,但就算是一个外行人看到这个价格也知道,这个价格绝对是属于便宜的。

        相对于这套二手的造步枪以及子弹设备的贱价而言,那套无烟药的生产设备才是正常的价格,这主要是因为无烟火药在1902年里可不过时,而且这设备也不是什么二手设备,乃是全新的,这一套日产三百磅的无烟火药生产设备卖个十四万两银子很正常。

        如果两者相加,那么只要五十万两银子,这样下来可就是一条完整的步枪生产线了,从枪支到子弹再到火药都齐全了。

        可是现在好说好歹也1902年了,就算要引进步枪生产线,也得引进更先进的毛瑟1898式步枪吧,引进一个落后的88式步枪,不知道到时候划不划算啊。

        德国人的毛瑟步枪已经发展了好多个型号,德国如今装备的是毛瑟1898式,只是人家德国人也刚装备这种枪几年,现在就想引进这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算得上是最先进的步枪,绝对不是几十万两银子可以搞定的。

        不过赵东云转念一想,自己所想的还是太远了,别说几百万两银子了,他现在连这五十万都拿不出来!

        要知道当初赵东云所设想的是,自己从家中整合一部分资金,再利用【创建和谐家园】之类的弄一两万,然后再找周学熙这个财神爷借几万,到时候凑个二十几万估计问题不大,但是二十万和五十万可是差了两倍多啊,你让赵东云到那里凑钱去!

        可是要这么放弃也是不甘心啊,便宜货色不是什么时候都有机会买到手的,假如能够把这一批设备买到手,那么就代表着北洋体系下有了生产88式步枪的能力,这个意义可不同寻常。

        目前中国的数大兵工厂里,能够大规模量产新式枪支的,只有江南制造局和湖北枪炮厂,而这两厂却都是南方,袁世凯很难掌控,简单说就是和现今的北洋没啥关系。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15: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