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北洋枭雄》-第1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如今的东关外军营已经不仅仅只有少量部队驻扎了,现在还驻扎了大量常备军的部队,赵东云手下的新建机枪营也是在这边。

        很快,他就是把林永权、赵东平等人汇集到一起进行了会议!

        “这一次要新编三个机枪营,难度不小,所需人员、军械都是个庞大的数目,未来数月诸位的担子会很重,你们都要有这个心理准备!”赵东云如此说着。

        按照通常情况来说,其实编练机枪营的话,应该是由各部队直接编练的,就和炮兵一样,应该是由各镇自行编练炮兵部队,而不是说把全部炮兵部队集中起来编练的。

        但是现在的情况有些特殊,一方面是现在北洋军的机枪部队还是太少,懂得机枪作战的人实在太少,充其量其实就只有赵东云这个半吊子,然后还有赵东云在过去半年里训练出来的同样是半吊子水平的几个领官、哨官。

        依靠这些人训练一个机枪营都困难,更别说把他们全部分散出去到各部队各自训练了,如果真要这样的话,还不知道要猴年马月才能够把三营机枪队建立起来呢,所以袁世凯就是听从了赵东云的建议,先行集中训练,待机枪队略成后再分配到各部队中。

        不过就算是集中训练,赵东云也没打算说一次性就把三个机枪营给练出来,他是打算逐步扩大编练规模,之所以这样做,除了人才稀少这个因素外还有军械、军费的缘故。

        军费上,昨天袁世凯和周学熙的对话已经说的非常清楚了,钱是有,但是得分三个月给,这第一批只有四万两银子而已。

        这第一批经费就四万两,赵东云可没有办法依靠四万两银子就把三个机枪营给建起来。

        此外也有军械方面的因素,新建三个机枪营,按照以往一个营二十四挺机枪的话,三个营就是需要七十二挺机枪。此外还得储备少量的备用、替换机枪,那么新购机枪数至少要在七十五挺左右。

        除去机枪本身外有子弹,谁都知道机枪是子弹的消耗大户,所以这一同购进的子弹数量也是不能少。

        然而这么大批量的军械赵东云短时间内可弄不到手,也只能是慢慢来。

        环视了诸人一圈,赵东云道:“诸多问题中,军械问题应当首先解决,新设立的机枪营里需要机枪外,尚需军佐、机枪射手用【创建和谐家园】;还有弹药手、护兵、后勤队等所用步枪;另外军官军刀、望远镜、旗帜、军乐、兵工铲等等都需要一一购置。”

        “此外,还得考虑到后续机枪部队要配发部队,所以也需要做到和预定部队相匹配。”

        袁世凯虽然是让赵东云集中训练机枪营,但可不是打算让这些机枪部队独立成军,它们终究是要配属给下面的各部队,然而北洋体系里各部队的军械是有差别的,火炮就不说了,和赵东云关系不大,然而【创建和谐家园】、步枪这些却是有关系的。

        这个时候,林永权开口道:“如此的话,我们除了机枪一项外,步枪和【创建和谐家园】恐怕都需要购进多种了!”

        赵东云道:“这个我已经和督宪大人说过,按照督宪大人的意思是,除了需备一营配属日式步枪预定给常备军左镇外,其余新建各营所用步枪均使用七九步枪。”

        步枪问题对于机枪营来说不大,因为不管是【创建和谐家园】还是步枪对于机枪营来说,其实只是次要武器,主要用来自卫以及备不时之需,就跟工程营、辎重营也装备步枪一样,是属于不备之需。

        而这一点也是北洋新军的特殊情况,不管合不合理,反正北洋陆军就是这么干的。

        “除了一营用日式枪支外,其余均用七九步枪,日后如果需要配属到不同军械的镇协,则可直接调换,反正也用不了多少枪!”后面这一句话才是重点,反正步枪都是属于次要武器,现在先用七九步枪训练着,以后如果配属的部队是用其他步枪的,直接再换就行了,不用现在就去纠结!

        “机枪方面,你们看要怎么解决!”相对于【创建和谐家园】、步枪来说,机枪才是大头。

        林永权道:“机枪方面,我们现在用的马克沁机枪就不错,我认为应该继续购买?”

        赵东云听罢道:“你是说德式还是俄式机枪?”

        现在机枪营里的二十来挺新式机枪虽然说都是7.92毫米的德式枪身,但枪架却是分有德式以及俄式,甚至还有英式的枪架,之所以造成这种混乱是因为当初购买机枪的时候,赵东云找不到门路大批量购买,只能找那些军火商几挺几挺的买,而那些军火商自然是有什么卖什么,有些是原厂的,有些则是被各种改动过的,甚至有两挺是那些军火商只有一个枪身,然后自己弄了个枪架配上去再卖给赵东云。

        所以赵东云最后只能坚守最后一个底线,那就是口径必须统一,至于对枪架以及其他细节设计就没办法考虑了。

        所以也就导致了新建机枪营里虽然清一色是7.92口径的马克沁,但是枪架却多有不同。

        林永权道:“职部建议采用德式机枪,一来是原厂性能可靠,另外枪架不同也导致训练多有不便,除新式机枪采用相同规制的德式机枪外,另外我也建议再购进一批德式枪架,把现有的诸多杂式枪架都换掉!”

        赵东云点头:“枪架这事我倒是疏忽了,不过统一制式枪架还是有必要的,当然找原厂购进也没有必要,国内的那些制造局造个机枪不行,但是造个铁架子还是可以的!”

        说着他继续道:“如此也就定了,继续购置七九口径的马克沁机枪,形成统一配置!”

        此时,他看向了坐在一旁的赵东平,过去的大半年从军生涯让赵东平变化很大,首先是人长的更加精神了,穿上军服瞧上去也比以前健硕一些,看不出来只是个不足二十岁的小伙子。

        “军械购置一事上,还是东平你继续来办,不要急着和那些小洋行定下来,要多看看,多找找,这么大一个单子那些大洋行肯定是不会放手的!”赵东云亲自吩咐着,免的赵东平被那些军火贩子给坑了。

        这么多机枪加上步枪、【创建和谐家园】、望远镜以及相配的子弹,整批军火订单价格至少要五六万两银子,虽然不足前些时候袁世凯和洋行签订的一百多万两银子的大单,但也不算小了,足以让那些大洋行为止争夺甚至不管不顾军火禁令了。

        去年的时候,辛丑条约里的军火禁运还有模有样,就连袁世凯都不敢公然打破,搞的那时候赵东云购买机枪只能偷偷摸摸的进行走私,但是如今一年时间不到,这军火禁运就已经名存实亡了,袁世凯公然找日本人购买了足够装备两个师的装备不算,如今还打算向德国人购买大批量的德械。

        在这种情况下,赵东云自然没有必要和去年时候一样小打小闹进行走私,完全可以和那些洋行光明正大的谈生意。

        这购置军械一事,基本上没有太多可讨论的,受制于现实他们并没有太多的选择,而且这也和下面的多为部队主官关系不大,用什么武器不是用啊!

        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对于下面的诸位军官来说,关系可就大了,那就是新设立的几个机枪营的招收兵员以及人事任命。

        赵东云沉默了会后道:“虽然要编练四营机枪队难度很大,不过为了不至于耗时日久,所以前期的这四营架子都要先搭起来。”

        “现有新建机枪营为架子,下设四营,调机枪营原前队、右队划入第一营,调左队入第二营,调后队划入第三营,第四营暂缺。”

        赵东云的这个方法就是以原有部队为骨干,扩编为三营,这样不至于让其他几营全部重头搞起,而成编制抽调老部队再配合新部队组建新军的办法,也是北洋扩军的老招数了,赵东云现在只是沿用了这个方法而已。

        下面的诸位军官们也都理解并支持这种做法,但是他们显然更关心赵东云接下来的话,因为既然有了新的第一营、第二营、第三营,那么肯定就要有相关的主官了,这一眼望过去可就是三个管带的位置,包括林永权在内,下面的七八个军官都眼巴巴看着赵东云呢,期望接下来他能够说出自己的名字。

      第035章 当军火商的野望

        “新建机枪营中将会下设四个营的编制,前期我们将会先编练三个营,待前三营略成后再编练第四营。”

        “前三营中,又以第一营为重,必须在两月后成军,第二营、第三营次之,可缓至年底成军,第四营等第一营成军后再设,预期明年初成军。”

        “也就是预计到明年年初,我等要为督宪大人练出四营机枪队来!”赵东云说到这里后,再一次看向诸人。

        “为了尽快让各营形成战斗力,各部主官也会尽量用老人!”说罢这句话后,赵东云就已经是可以看见诸位手下的期待目光了,此时他自然不会去做什么故弄玄虚的事情来撩拨手下将领的耐心。

        当即道:“新建机枪营统带依旧由我兼任,林永权任职营帮办兼营务科总办,赵东平任军械科总办,孔眺北任执法科总办!”

        “第一营管带由原前队领官秦林担任。”

        “第二营管带由原左队领官裴连英担任。”

        “第三营管带由原后队领官蓝童麦担任。”

        赵东云并没有耽误太久,很快就是痛痛快快地把各部主官的人选都给说了出来,而以上的几个主官其实都是机枪营的老人了,除了林永权、赵东平外,剩下的四个人其实也就是原来的四个队领官,这一次升官就是把他们全部提了一步,可谓是人人都得了好处。

        另外,如果仔细看以上任命,那么就会发现一个很怪异的情况,那就是下面的几个机枪营上面还顶着一个新建机枪营,而且这个新建机枪营以营的名义就设立了营务科、军械科、执法科等职位,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很不寻常的。

        如果有人的想象力丰富一些的话,那么基本上就可以看见这个所谓的新建机枪营的营务机构和袁世凯当年的新建陆军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只不过一个叫“营务处”一个叫“营务科”而已。

        弄出这种不伦不类的营务机构也不是赵东云刻意的,而是被现实逼的,其中最为主要的一点就是,袁世凯一边让他再新编三个机枪营,另外一边虽然给了他督办机枪事的权限,但同时也只给了他一个兼新建机枪营统带的头衔。

        也就是说,赵东云如果想要在手下直接编练机枪营的话,那么就只能靠挂在新建机枪营上头,如此一来他就不能避免的扩大新建机枪营的营务机构,用来处理诸多事务,而且赵东云也是没有权力更改“新建机枪营”的正式名称,要知道“新建机枪营”这五个字可是上头承认的正式番号,就跟“武卫右军”“武卫右军先锋队”一样,这个名字是不能乱改的。

        所以这才搞成如今的营中有营的尴尬事!

        而下属部队多了,这新建机枪营里也必须增设一些机构管理营务,比如营务、军械、执法,但是为了和武卫右军、常备军的营务处、执法处以示区别,所以改叫营务科、军械科、执法科。

        此外赵东云手下就那么几个,他又不是当年的袁世凯可以大肆招揽人才,所以也就只能把原来的手下就地提拔委以重任了。

        其他人还好说,都是早有预料的,一个个虽然也都面有喜色,但是也不至于太过事态,但是赵东平这个只有十八岁的年轻人听到自家堂兄任命自己为军械科总办的时候,那脸色瞬间就是变得失态了。

        “我,谢谢三哥,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赵东平激动之下,连官场的正式称呼都是忘记了。

        面对自家堂弟的激动,赵东云摆了摆手示意他冷静,他之所以任命赵东平这个年轻堂弟为军械科总办,其实是有着私心作祟的,这私心一方面是想着提拔自家堂弟辅助自己,他赵东云在北洋军中可是没什么信得过的亲族兄弟可以为助力,如果能够把这个堂弟拉起来的话,以后也能够给他一定的助力,不管是要玩造反还是争权夺利,有自家兄弟帮忙也方便一些。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打算在这一次的军购中做些私事!这一次的军购可是数量不少啊,而军购给回扣之类的是国际惯例了,安排赵东平去收回扣基本上就等于赵东云自己收回扣,而这还只能算是小事情,真正重要的是,赵东云还是想要插足军火生意。

        由于袁世凯手下缺少大规模的兵工厂,所以导致北洋扩军的这些年一直都被迫向外大量进口武器,这里头可是蕴含了无数商机啊,不管是当二道贩子倒腾军火还是干脆自己建厂生产军火,只要能够做大那么对于赵东云以后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实际上去年第一次购买机枪的时候,他就生出了插足军火生意的想法,不过那个时候想的也只是做个军火贩子,倒腾进出口军火,拿些回扣而已。

        不过当他被袁世凯任命为督办机枪事后,看见自己手底下就有一个十几万两银子的大订单,说不眼红那是假的,所以就开始琢磨着怎么从中获利,当二道贩子显然是不行的,因为袁世凯卖军火一般直接找上外国的洋行了,再说了他赵东云也没办法从洋人手中弄到大批火炮或者步枪啊。

        赵东云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当个二道贩子没前途,唯有自己造军火买就是走向权势之路的最佳通道,因为那样不但赚钱,而且还可以依靠军火成为晋升的资本。

        只是想要造军火也不容易,要投下去的钱可不是个小数目,赵东云虽然只是个小小的新军军官,月薪不过几百两银子而已,但是他的家族有钱啊!

        赵家虽然不算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但是【创建和谐家园】整个家族之力,拿出个十几万两银子来还是不成问题的。

        依靠这些钱,再找周学熙贷点款,然后从这一次的办机枪部队的经费里扣下那么一两万,赵东云觉得自己勉强能够凑上二十万两,到时候估计能够办一个小小的作坊式兵工厂。

        当然了,赵东云没指望依靠这点钱就引进什么制造步枪、生产子弹、生产无烟火药等一整套的机械设备,他只是想着只弄其中一项,比如子弹、手榴弹以及他甚为期待的迫击炮等。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赵东云还是过于乐观了,他总觉得后世抗战期间手工作坊都能够弄出步枪以及炮弹来,自己投下去几十万两银子怎么也能够弄出点东西来吧,但是他那里会知道,这年头仅仅一套日产三百磅的无烟火药生产线,就需要十四五万两,如果要造步枪以及子弹的话,没有几十万两银子连设备都买不齐。

        其实设备还只是小事,关键是他没人才啊!

        设备嘛,有钱就能够买到,自己不够就去借,借不到就骗,骗不到就抢,总能弄到的,但是人才这玩意还真不好解决,偌大中国里满打满算就那么几个懂得开机器设备的,他赵东云要到那里去请人啊?

        这些问题想起来头皮都发麻,当然了建兵工厂这事也只是赵东云的想法而已,远远没到落实的时候,那些事情还是等以后慢慢头疼,现在倒是不用去搭理这些。

        现在那赵东平放到军械科这个位置上,主要是想让让他和洋人多打交道,建立渠道,到时候好拿个回扣,当当二道贩子什么的。

        最后如果真的要建立兵工厂的时候,购买机器设备也能够方便一些!

        兵工厂这个想法还只能算是赵东云目前的远大理想,暂且不提。

        任命了各部主官后,他就是让手下人开始奔赴直隶各府县招收兵员,这个时候赵东云也不知道是该吐槽还是赞扬北洋的招兵体制了。

        北洋各部队的招收兵员、训练兵员至今都没有完成真正的统一,武卫右军有自己的招兵、训练体系,常备军也是自有一套,先锋队和自强军也是各干各的,甚至常备军里头的左镇和右镇也是各不相干,可以说要有多乱就有多少。

        如今赵东云要办机枪队,同样也得亲自招兵然后自己训练,袁世凯可不会直接拨付几千个新兵给他。

        可以说这种独立自主招兵的体制是日后各个北洋军阀脱离袁世凯掌控的最大弊端!

        当然,吐槽归吐槽,但是赵东云还是不愿意改变目前这种独立招兵、训练的体制,除非他不想从脱离袁世凯掌控走向独立了。

        而他相信,有同样想法的绝对不止他一个人,要不然北洋上下那么多精英,就没有一个看出这个问题?

        不可能的事情,他们绝对是能够看得出来,但是他们就是不说,甚至不让别人说,为什么?不就是有朝一日能够独立自主的依靠手下军队爬上权势最顶端嘛!

        袁世凯兴许也是知道的,但是他有着绝对的自信掌控手下的那些军头大佬,而且他也这个能力,兴许还为了笼络手下将领也故作不知了。

        其中真正的原因就不是赵东云所能够猜测的了。

        当赵东云派出了人去招收兵员,去购买军械、那些手下人都忙得团团转时,赵东云也终于是略微空闲了些。

        编练机枪部队的事情已经走上正轨,剩下的就是按照计划一步一步走,急不来也不用急,这个时候赵东云也是能够把注意力放在其他方向上了,比如说自家产业的发展。

        赵东云和这年头的大部分官僚一样,自己当官然后家族有其他人经商,只是和其他家族不太一样的是,赵东云所在的赵家二房里,除了他这个当家人外,母亲不懂商事,而下面的一个弟弟过于年幼,所以这家中产业经营的事情也是得他亲自来打理。

        于是乎趁着这几天稍微空闲一些,他就是把福元纱厂的总办赵晨滨给叫了过来,准备就纱厂扩大规模的事和他谈一谈!

      第036章 福元纱厂

        福元纱厂,这是赵东云去年整合了家中其他产业后所开办的一间纺纱厂,当初的想法只是想要让家族进军实业,免的一直依靠老家里的那些土地以及传统商铺过日子,那样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地主老财,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而且资产上也很进行大规模扩张。

        所以赵东云一咬牙就是把老家的诸多产业给变卖了,另外把家中老宅埋着的诸多银子也搬了出来,凑足了十万两银子收购了天津的一家纱厂并进行购置设备进行扩张。

        那纱厂原本是英国洋人所开设,不过那洋人因为年纪大了,想要回英国享清福,所以就折价售卖给赵东云,随后改名为福元纱厂。

        由于是收购,所以原有的工人、设备、甚至买卖渠道都还在,赵东云只是换上了自家人当总办就没怎么管过了。

        收购后的福元纱厂总办名为赵晨滨,看他这姓就知道他是赵家的一份子,其人乃是赵东云的一个远方叔伯,以前就是赵家二房的大掌柜,管理二房的诸多商铺,如今那些商铺没有了,他也就被赵东云弄到福元纱厂去当了个总办。

        其人虽然年纪较大,而且属于老派之人不太懂那些机器纺纱之类的,不过这都不要紧,他过去实际上就是管钱和管人的,而工厂的实际事务还是有原来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那纱厂由于一开始就是洋人所开办,一群高层管理实际上也是洋人所担任,管理体制自然也是西式的,并没有这个时代华人工厂的诸多弊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初赵东云接受了这间纱厂后,并没有对行政和业务管理层进行更换的原因,因为没那个必要而且换了他们赵东云也找不到更好人来担任。

        再说了,如果福元纱厂里没有原来的那群中高层管理人员,他赵东云也不会花费巨资收购了呢!

        自从去年收购了该厂后,由于赵东云投下去不少钱所以又添设了部分设备,进行规模的扩大,这一年来业绩非常可观,那福元纱厂的几个洋人经理和工程师说,如今形势大好,应该加大投资规模,不用多久福元纱厂就能够成为直隶第一纱厂了。

        直隶第一纱厂这话自然是虚的,如今中国的近代工业就算再怎么不济,但是纺织业里也是有好几个大厂的,几十万资产甚至上百瓦资产的缫丝、纱厂都有,自然轮不到他那间只有十来万资产的福元纱厂问鼎第一。

        但是加大投资扩大规模却是可行的。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06: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