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五月中旬,袁世凯正式将“北洋练兵营制饷章”上报清廷,其规定新军分为常备军、续备军、后备军三种,后两种乃是预备役的名头,暂且不说,而常备军则是每军分两镇,每镇辖步兵两协,每协辖两标、每标辖三营,每营辖四队,每队辖三排,每排辖三棚,每棚兵目十四名。又每镇附有炮队一标,计三营、马队一标,计四营、工程、辎重各一营,共计每镇辖有二十一营,战斗人员和长夫包含在内的话,每镇总人数有一万三千多人。
北洋常备军的这个编制可以说是中国陆军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飞跃,如果说新建陆军是开创了中国现代化陆军的先河,那么北洋常备军则是新建陆军的基础上,彻底奠定了中国现代化陆军的编制。
袁世凯弄出来的这个北洋常备军四边师编制,不仅仅成为以后清末新军的编制,也是民国数十年里的标准编制,一直到抗战后期才被美式编制、苏式编制所取代。
而正式上报北洋常备军编制的同时,袁世凯也奏请在直隶设立军政司,而这就是北洋军政司的由来了。
北洋军政司一设立,袁世凯就是调了自己手下的诸多核心手下任职其中,段祺瑞、冯国璋、刘永庆都在其中。
然而除了这些大佬外,还有部分中层军官也是被调入北洋军政司任职,赵东云就是其中之一。
他在数天前就已经是通过各种途径得知袁世凯要任命自己为军政司教练处帮办了,而说实话赵东云对这个职位相当反感,因为这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副职。
然而当他看到手中的任命书时,却是不由得感叹事情再一次大出自己的预料之外!
袁世凯是要任命他为教练处帮办不假,但是任命书上还没有说完呢,后头还加了一几个字‘督办机枪事’,这还不算,后面还有呢“兼新建机枪营统带”。
也就是说,他这帮办并不是他想象当中的毫无权利的副职,而是可以督办所有和机枪有关的实权职位,更别说袁世凯还保留了他的新建机枪营。
如果赵东云不要脸一些,完全可以自诩为北洋军机枪总司令,就跟段祺瑞虽然没有名义,但是一样自诩北洋军炮兵司令一样。
当然了,现在整个北洋军也才一个机枪营二十来挺机枪,机枪司令这个头衔的含金量太低,不提也罢。
伴随着任命他为教练处帮办的同时,他也是被撤去了武卫右军右翼第二营统带一职,并且将这个统带职位直接交付给第二营帮办李泽均,虽然只是署理,不过这也是极不寻常的。
自己被撤职是理所当然的,毕竟袁世凯不可能让他一方面督办机枪事务的同时,又让他到下面带兵。不过他倒是很好奇,这个李泽均竟然也能够一步登天,直接当上署理统带,这升官速度比自己还快啊,也不知道后头是谁在支持他!
看着手中的这份任命书,赵东云不由自主的再一次沉思起来,如果说一营统带到无实权的教练处帮办,那自然是亏大了,但是如果说这个帮办能够有实权,比如说现在这样可以“督办机枪事”同时还能够兼任新建机枪营统带的话,那么可就赚大了。
他多少也能够猜测得到袁世凯任命他为教练处帮办的缘由,那就是袁世凯已经是准备在整个北洋体系内大规模编练机枪部队,而不是说只限于之前的小打小闹了,而按照术有专攻的思维习惯,袁世凯要办机枪,自然是想到了赵东云上头来。
这给赵东云一个教练处帮办的位置只是为了让赵东云能够更加方便的编练机枪部队罢了。
也就是说,这份任命书里头,重要不在于帮办二字,而在于“督办机枪事”这五个字上头。
此外,这一份任命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讯息,那就是赵东云的“督办机枪事”是涉及到整个北洋体系的,武卫右军、武卫右军先锋队、自强军、北洋常备军都包含其中,也就是说,这个“督办机枪事”一下子就让赵东云所处的高度从基层到达了高层,甚至可以说让赵东云把几个脚趾头伸进了北洋高层的门槛里。
尽管这种含义并不具备多少实际意义,赵东云也不可能说因为管个机枪就一下子跃升到段祺瑞、王英楷这种地位,但这至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说明他已经被袁世凯所接纳,并逐步引入到北洋核心体系当中来。
而升官发财这种事情,有了开头那么后续的就好办了,按照目前北洋扩军的架势,他未来的升官速度应该不会慢,谁敢说他不能爬到段祺瑞和王英楷的那种高度?
接下了任命书后,赵东云和李泽均很快就是交接完毕,不过人还没有离开广宗呢,袁世凯又是给他送来了一份嘉奖。
四月底赵东云剿灭了广宗民变、并且生擒了景廷宾,这可是结结实实的大功,为此袁世凯亲自上奏为他以及段祺瑞以及其他人请功:留直补用道段祺瑞,此次派令统带武卫右军等,前往广宗剿办逆匪,该道……啪啦啪啦说了一大堆,不过这说的都是段祺瑞,说他如何勇武剿灭顺德府民变的,和赵东云没多大关系。
诸位看官要问了,这一次剿匪段祺瑞虽然率军南下,但是仗都是赵东云打的啊,怎么袁世凯一直说段祺瑞,而不提赵东云啊。
因为这一次剿匪的负责人就是段祺瑞啊,严格上来说是段祺瑞命令赵东云去广宗剿匪,所以赵东云剿灭广宗民变的功劳也是他的功劳,说白了就是赵东云的功劳就是他的功劳。
当然了,这几年的北洋体系还不至于抹杀下层军官的军功,所以在说完了段祺瑞后,袁世凯说:“又留直知州赵东云,领兵深入广宗,以千兵破逆军万人,生擒景廷宾,功亦甚伟。”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但也是给足了赵东云面子。
前面一大半说完了诸位手下的苦劳、功劳,奏章的后面袁世凯就为手下开口要官了:“合无仰恳天恩将二品道衔留直补用道段祺瑞,赏戴花翎并加勇号;四品衔留直知州赵东云,赏加三品衔秩知府留直补用……”后面还跟了一堆其他人的请赏,不过和赵东云关系不大,故在此略去。
面对袁世凯亲自提笔写的请赏折子,清廷的办事效率还是非常高的,不用几天功夫就是准了。
于是乎当赵东云刚接到教练处帮办督办机枪事的任命的次日就升官了,前头督办机枪事的任职只能算是差遣改变了,不能算是升官。而这一次才算是正式的升官,从正四品升到了正三品。
如今,他的官衔已经变成了:秩知府留直隶补用,正三品衔,而差遣的正式名称长了点,是:北洋军政司教练处帮办督办机枪事兼新建机枪营统带。
辞别了赵鄂、李泽均以及第二营的一群军官后,赵东云就是带着机枪营离开广宗,准备北上保定任职,本来段祺瑞等人想要让赵东云留下两个队的机枪,说是顺德匪患依旧严重,需要机枪火力作为支援,但是被赵东云所拒绝。
要知道这机枪营可是赵东云的升官发财的重要筹码,那里会轻易让与他人之手,他甚至不顾段祺瑞的面子,执意要把机枪营的四个队全部带回去,所用的理由就是机枪营训练日短,加之要以新建机枪营为根本培养各军所需机枪军官、士兵,任务甚重,不能缺人。
而且顺德府那边虽然还有不少义和团和联庄会在活动,但是已经没有大规模的叛军了,少量叛军在清军的镇压下翻不起风浪来。
在赵东云的坚持下,段祺瑞也是只能放弃留下两个队机枪部队的做法,但是随同段祺瑞一起到了顺德府的那个机枪哨说什么也不肯还回赵东云了,赵东云对此虽然不满,但是不太在意了,那两挺机枪就当送给段祺瑞一个人情了。
随同赵东云一起北上的除了机枪营以及赵东平等人外,还有方若莲这个修女!
在广宗待了那么久,赵东云一开始用诸多借口把方若莲留在了自己所住的住所里,而且自从把景廷宾抓住了后,有些闲得慌的赵东云把很多时间都花在了她身上,女人嘛,即便是修女也是经不住哄骗的。
临走之际,赵东云再一次【创建和谐家园】的展开哄骗大招,说广宗顺德小地方没有什么大教堂之类的,他可以护送她去保定,那里可是有着大规模的天主教堂。其实这话很没有说服力,但这话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说着这话的时候,赵东云可是拉着她的小手说的。
那时候的方若莲也不知道在想什么,兴许是因为赵东云的恳切神情,兴许又是小手被抓住,她不答应赵东云就不放开,又或者是因为待在一起的时间久了,习惯了赵东云的存在。
不管因为什么理由,方若莲却是没有拒绝赵东云提议,当然了方若莲还是可以很骄傲的对上帝说,她并没有沦陷在赵东云的温情攻势里,因为她从来就没有答应过跟他去保定,她只是没反对而已!
答应和不反对对于她来说,是有很大区别的!
众人沿着来时的路一路北上,和来时磨磨蹭蹭,花了足足一个月才走几百里路不同,这一次回程赵东云率领机枪营只花了几天功夫就从广宗抵达了石家庄,然后在石家庄坐上了火车直奔保定。
在保定,有着一个教练处帮办督办机枪事的职务在等着他呢!
第032章 回保定
这一次回保定可是赵东云真正立足北洋的一个重要机会,不过要怎么样才能够彻底把握住这次机会?
要怎么样才能够让袁世凯真正看重自己呢?
除了要办好机枪事,让袁世凯满意外,赵东云这一次回保定还要面临其他诸多问题,比如说避无可避的派系争斗。
如果说之前赵东云之前只是个小小的统带,还算是无足轻重的话,但是现在的赵东云在地位上和以往已经有所不同,他已经不是那个需要走段祺瑞、王英楷等人的门路来获得晋升的无名人士了,自从去年冬操之后,尤其是被袁世凯亲自点名督办新建机枪营以来,赵东云在北洋体系内名声渐显,被诸多人看成是北洋年轻一代的佼佼者。
那个时候的赵东云在地位上就已经隐约超过了徐邦杰等普通统带,也是引来了王英楷来拉拢。
好在年初后不久赵东云就是率军南下广宗,也算是躲开了保定里的诸多麻烦,但是退一步来说,他之所以能够去广宗,这里头也和段祺瑞有着极大关系。
尽管段祺瑞没有说,也没有其他人说,但是赵东云能够率军南下平叛立功,段祺瑞在中间是出了不少力气的,不然北洋上下四五万大军,好几十个统带、管带,那里轮得到他第一个率军南下,并一南下就去了最核心的广宗地区啊。
某种程度上来说,赵东云去广宗平叛,是段祺瑞送给他的立功机会,当然了这里头也有着袁世凯刻意栽培的因素,如果不是袁世凯看上了他,想要让他的履历看好一些,就算段祺瑞再怎么推动也很难让赵东云率军去广宗的。
有了这些因素后,那么也就不难理解北洋的诸公把他看成是段祺瑞派系的人了,甚至因为镇压广宗民变期间,赵东云在段祺瑞麾下一马当先,直插广宗大破乱军,引来有好事者称他为段祺瑞麾下头号战将。
尽管从从头到尾,段祺瑞和赵东云的私人交情都算不上太深,赵东云也从来没有向段祺瑞表达过投效之类的话,而段祺瑞也没有对他施加明显的拉拢手段,但是有些事情是不需要看表象的,甚至段祺瑞和赵东云自己怎么想的都是不重要的。
重要的是在别人眼中他赵东云就是段祺瑞的人,而事实上也的确可以这么认为。
当自己背着这么一个身份回到保定,其他人会怎么看?尤其是王英楷、冯国璋、王士珍、刘永庆等人,他们会怎么看待自己?会因为自己有着段祺瑞的背景而大肆打压吗?
以上这些问题,可以说从广宗北返开始,就一直是困扰着赵东云,这些问题的现实性和紧迫性让他不得不花大量精力来分析的诸多关联,试图寻找一条最佳的途径。
北上的火车餐车里,方若莲没有穿着以往的灰色修女长袍,而是换上了一身淡蓝色洋装,头上也不见往日的头巾,一头柔顺的发丝披肩而下,此时的她看上去完全没有了修女的痕迹。
之前穿着修女长袍的她敲瞧上去显得老成的多,不小心就会错认为二十来岁,然而现在的她露出了本色面目,无论怎么看都能知道,这只是个年约二八的少女而已。
窗外的林木、云彩不断向后划去,夕阳也是穿过了铁路两旁林木的间隙,从玻璃窗户钻进了车厢。
而淋沐在夕阳中的方若莲看起来格外的美,鼻尖似乎都比往常更挺翘了,她此时很不淑女的用手撑着下巴,也不似往常那样害羞低着头,而是把视线【创建和谐家园】裸的投到了赵东云身上。
她视线中的赵东云端坐着,手中拿着一个玻璃杯,杯中的血红酒液已经半空,身子虽然坐得很正,但是他的视线明显向左偏移,目光透过了左手边的玻璃窗,那些向后快速掠过的划原野、山林、河流不断的出现在他的眼瞳。
他看窗外的风景,而她则看着他眼中的风景!
都说眼睛是一个人心灵的窗口,怎么自己从他的眼中什么都看不出来呢?
他怎么看那么久?窗外的风景很好看吗?可是我不觉得啊,外面的原野反反复复都是那些,看久了不厌烦吗?
难道是在想事情?嗯,对,他肯定是在想事情,可是他在想什么呢?是想那些国家大事吗?是在想家人吗?
还有,他有没有想到我?
少女一边看着,脑海里一边闪过无数个想法,慢慢的她也和赵东云一样,瞎想着诸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出神了。
正当她想到“自己去到了保定要待在那里,如果赵东云让她和他一起住,自己是该答应呢,还是该先拒绝一下然后再答应呢?”的时候,忽然眼前一黑,似乎什么遮住了她的眼睛,她这才惊得回过神了。
身子本能的后仰,躲过了眼前的那挡住视线的东西,再睁眼一看却是见赵东云这个时候正用手在她眼前晃来晃去呢。
还听他说:“想什么呢,那么入神!”
听见问题,向来自诩为好修女,诚实的女孩子下意识就是回答我在想去你家住,但是话到嘴边才觉得这话不妥,于是乎这个小修女再一次在心中默念‘上帝会原谅我的’撒了谎:“没有啊,我哪有想什么!”
赵东云自然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嗜好,见她回过神来也就收回了手,给了自己倒了杯酒后,又是给方若莲的杯子续了半杯,然后没事找事闲扯:“认识你也好久了,还不知道你是哪里人呢?”
方若莲心里嘀咕着:那是因为你从来就没问过,你除了喜欢占我便宜外,就从来没问过其他的了。
这其实是赵东云上辈子带来的习惯,相对来说,他更喜欢和女人讨论各种虚无缥缈的话题,比如说电影、小说甚至国家大事或者各种姿势的优劣,出轨和偷情的区别之类的。然而很少问会问各种涉及到现实类的问题,比如说家人,工作之类的这些问题。
其实还有一点可以清晰的体现他对男女事情上的处理方式以及态度。
那就是他更喜欢把女人往酒店带,而不喜欢往家里带!
尽管来到这个时代已经有一年多了,由于经历的诸多事让他的性格,为人处事上有着极大的变化,但是对待女人上他还是改变不大。
所以他经常色迷迷的和方若莲说着各种话题,但是他从来没问过她是哪里人,甚至她到底是几岁他都不知道。
然而今天,他却是不知不觉中打破了往日的谈话习惯,主动问了她是哪里人!
方若莲今天听到他的问题,也是略感意外,不过很快就是回道:“我是香洲人!”
赵东云道:“哦,香洲啊,不过你怎么会跑到直隶来,要当修女的南边也有很多教堂吧!”
“我虽然是香洲人,但是当我决定把一生都奉献给上帝的时候,上帝那里需要教化子民我就去那里,所以去年我就跟亨利神父去了广宗传教!”方若莲说起宗教,又莫名其妙的化身修女姿态,看起来一副神圣无比的模样。
而她这个神态却是最吸引赵东云的,每当看到她一脸崇拜的念着上帝两个字的时候,他就恨不得当场撕碎她的衣服,然后扑上去狠狠的“鞭挞”她!
可惜可恨,现在是在餐车这个公共场合,不然赵东云肯定要失态了。
连忙转换话题说起了其他事来,这说的多了,加上也没有和以往那种说虚幻无比的话题,这倒是让赵东云更深的了解了她。
这个女娃出生在一个买办家庭,父亲在一家法国人开办的洋行里任职,并且被那些神父蛊惑加入了天主教,然后娶了个同样信教的女子,于是乎,方若莲就成为了这个时代中国很少有的双父母都是天主【创建和谐家园】的孩子。
由于父母都是天主【创建和谐家园】,自幼她就开始接触天主教并顺理成章的洗礼成为天主教【创建和谐家园】,然后在十四岁的时候就被几个神父、修女一蛊惑,然后就少不更事的进了教堂当修女。
于是乎那个时候开始这个娇滴滴的女娃子就立志要把一生献给死了不知道多少年的耶稣老头了。
当她说到这里的时候,赵东云恨不得自己就是耶稣啊,这每年得有多少年轻美貌的修女主动送上门来啊!
不过就算自己不是耶稣,但是不管怎么样也要把这个方若莲骗到手!
石家庄到保定没几百里的距离,火车朝发暮至,等夕阳彻底落下的时候,火车也在保定火车站停了下来。
接下来赵东云也是顾不上和方若莲谈情说爱了,这里还有好几百个大头兵等着他呢。
机枪营的士兵们陆续从火车上下来,然后列队并带着二十来挺机枪以及各种装备辎重开始离开火车站,保定人也是看多了新军的,所以火车站的人虽然多有好奇但是到底不会出现在其他地方那样指指点点,驻足观望之类的事情。
“你先带着人回营,一路上要以不生事、不扰民为准!”赵东云慎重吩咐着林永权,让他把部队先带回军营。
而赵东云自己,则是不回军营了,他得在保定城内拜见袁世凯,然后去军政司就职,当然去见袁世凯和去就职,那已经是明天的事情了,今晚他得先回家一趟,顺便把方若莲这个女娃领回家去!
第032章 见袁世凯
赵东云带着方若莲以及护兵们径直从火车站回家,而林永权等其他机枪营的军官则是带着部队先回保定东关外的兵营。
保定城在这个时代虽然也不算小,但实际上也没多大,众人不用多久就是回到了家门口,看着铁栅栏内的小楼,方若莲略感惊喜,她还以为像赵东云这样的官员会住着传统的宅院呢,比如那种好几进的大宅,却是没有想到会住这种西式的小洋楼。
让她有种回到了家的感觉,她之前和父母一起住的时候,也是住着类似的小洋楼,不过却是没有宽阔的庭院,而且似乎房子也没有眼前的这座大。
不过这其实是她的错觉而已,赵东云的这座宅子占地面积虽然很大,但是大部分都是空荡荡的林木草地,中间的小楼占地面积其实并不大,然而在大片庭院的衬托下,就显得那栋小楼仿佛也很大的感觉。
进了院门,沿着青石板走廊到了小楼门口的时候,就可以看见徐管家以及几个仆人都在躬身等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