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北宋闲王》-第3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对于曹太后和赵曙之间的权力争斗,赵颜是打定主意不去掺和,另外身为准太子的赵顼也对此持同样的态度,而且之前赵顼还特意跑去赵颜那里提醒他,千万不要介入两位长辈的争斗,因为无论帮谁,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还是让两位长辈自己解决好了,反正以现在大宋的形势,赵曙与曹太后的争斗肯定不会发生【创建和谐家园】,一切都要看谁在朝堂上得到的支持最大,以及谁的手腕最为高明了。

        想到赵曙与曹太后的争斗,赵颜也不禁有些头痛,这次赵曙召自己进宫不会是因为这件事吧?若真的如此的话,那他立刻就调头回去装病,然后等他们分出个胜负再出来。

        想着心事的赵颜磨磨蹭蹭的来到赵曙的寝宫外面,结果发现黄五德这个大间谍头子竟然站在宫门外,当对方看到他时,立刻迎上前低声说道:“郡王,辽国那边传来消息,不过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您想先听哪一个?”

      第一百零四章 辽国神医直鲁古

        黄五德虽然说是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但他脸上却是一副喜气洋洋的表情,好像丝毫不在意坏消息的影响,这让赵颜也有些好奇,边向寝宫中走边问道:“老黄你就别卖关子了,快点把辽国那边的消息讲出来吧!”

        地位不如黄五德的人都称他为“黄公”,以此来显示对黄五德这位皇城司大头领的尊重,不过无论黄五德在外人面前再怎么威风,他也只是皇家的家奴,赵曙和赵顼都是直呼其名,不过赵颜觉得黄五德都快五十的人了,他也不好意思叫对方的名字,所以按照后世的习惯称他为“老黄”,对此黄五德虽然嘴上没说,但平时却格外喜欢与赵颜亲近,因为他从赵颜那里得到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嘿嘿,郡王您可真是神仙手段,本来之前我还在怀疑那个杀人于千里之外的办法是否有效,可是今天刚刚从辽国那边传来消息,张仁先在拜见辽国皇帝的前一刻,却忽然发了疯,见什么都害怕,而且还胡言乱语,最后更是发展到见谁咬谁,听说连他的父亲北府宰相张孝杰也差点被他咬中,整个张府是一片混乱!”黄五德一脸兴奋地说道,同时看向赵颜的目光中也多了一丝敬畏,这样的手段在他眼中,简直和传说中的神仙法术没什么两样。

        “不错,那坏消息呢?”赵颜对这个消息并不感到意外,狂犬病毒入侵的是人的神经系统,所以在发病之时,病人往往会出现发狂、咬人、失禁等情况,而且因为各人的体质不同,每个人的表现都有所差异,所以狂犬病人有什么样出格的表现都很正常。

        “第二个消息其实也不算是坏消息,只是事情与郡王您预测的有所误差,那就是张仁先其实并没有死!”黄五德依然笑嘻嘻地说道,似乎在他看来,张仁先没有死还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什么?这……这不可能!”赵颜听到这个消息震惊无比,脚步也停了下来,百分之百死亡的狂犬病怎么可能有人存活下来?

        “嘿嘿,郡王您别着急,让老奴把话说完。”相比赵颜的震惊,黄五德却是一脸阴笑的道,“虽然张仁先没死,但也和死人差不多,说来也是他的运气好,在他发病的第四天,竟然刚巧遇到辽国第一神医直鲁古回来,经过他的救治之后,张仁先的命总算保下来了,但却口不能言、手脚瘫软无力,时不时的还会发狂挣扎,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由人照料,可以说是生不如死啊!”

        “直鲁古?这世上竟然还有这样的人?”赵颜听到这里更满脸不可思议的道,本来刚才他还以为是因为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让张仁先活了下来,可是没想到竟然是被人硬生生的给救了一命,这种手段简直可以称的上是逆天,要知道在后世之时,狂犬病发作后的死亡率也是百分之百,可是在一千年前竟然有人可以保住发病之人的性命,虽然留下很大的后遗症,但至少病人还活着。

        看到赵颜震惊的样子,黄五德立刻开口解释道:“郡王不必惊讶,那位直鲁古可不是普通人,辽国第一神医的称号更不是白叫的,他在辽国的地位就相当于曹家的老神仙在我们大宋的地位,而且直鲁古与曹老神仙相交莫逆,两人的医术更是旗鼓相当,其中直鲁古的一手针炙之术更是独步天下,据说只要是未死之人被他遇上,就可以用一根银针将人给救回来,张仁先也是走了狗屎运,本来直鲁古平时云游四海,与曹老神仙一样都很难找到,但没想到这次竟然刚巧回来,结果救了他一命。”

        “直鲁古?直鲁古?”赵颜感觉这个名字他在后世之时好像在哪里听过,另外他在后世时也曾经听说过有些中医可以治疗狂犬病,当时他认为是无稽之谈,但是现在看来,传承数千年的中医竟然真的对一些疑难杂症有着特殊的疗效。

        “对了!”赵颜忽然一拍脑门,他终于想起来直鲁古这个名字是在哪里听说过的了,“老黄,你说的这个直鲁古是不是著有《脉诀》和《针灸书》两部医书,而且他不但精通针炙,同时也精通观病之法,据说他就算骑着马从一个人身边经过,就可以看出那个人是否有病?”

        赵颜前世上大学时经常陪着女朋友在医学院旁听,他记得其中有一次上医学史的课,结果讲到历史上少数民族对中医的贡献,其中就重点提到直鲁古这个名字,若是赵颜没记错的话他好像就是辽国人,而且他还记得对方两本书的名字,可惜后世已经失传了。

        “嘿嘿,没想到郡王也听说过直鲁古的大名,不过您说的是第一代的直鲁古,对方其实是吐谷浑人,家族也是世代行医,后来辽国攻破吐谷浑,结果还是婴儿的直鲁古就被辽太宗带回了辽国,更加离奇的是,虽然没有了家族传承,但直鲁古从小就喜欢学医,十几岁时表现出惊人的医术,对针炙和观病之法格外擅长,这才写了《脉诀》和《针灸书》两部医书。”

        说到这里时,黄五德顿了一下接着又道:“第一代直鲁古是位奇人,不但医术通神,而且精通养生,一直活到九十岁才去世,更加离奇的是,他在八十岁才成婚,婚后一年生下一子,也就是现在的直鲁古,算起来今年也有七十岁了,直鲁古即是名字,也是他们这一脉的称号,据说日后直鲁古有了传人,也将会被称为直鲁古。”

        赵颜听到这里,也不禁感叹张仁先的狗屎运,没想到他竟然会遇到直鲁古这样的神医,虽然直鲁古在中医史上不如张仲景、孙思邈等人有名,但并不代表这个人的医术比不上孙思邈等人,而是主要因为他不是【创建和谐家园】,又生活在辽国,所以才不被【创建和谐家园】史书所承认,但即便是这样,他的名字依然传之后世,由此可知此人的医术是如何的了得。

        “对了,既然这个直鲁古保住了张仁先的命,那他有没有看出对方是因为什么而得的病?”赵颜这时忽然又想到一个问题,立刻十分担心的问道。

        听到赵颜的问话,黄五德却是皱了一下眉头才回答道:“启禀郡王,我们在张孝杰府中也埋有暗线,据这个暗线禀报,之前给张仁先看病的辽国大夫对此也是争论不一,有人说张仁先得的是癔症,有些人认为是得了瘪咬病,更有人认为张仁先是中了邪,甚至张仁先的父亲还真的请来高僧为他作法,可惜却没有任何效果。”

        说到这里时,黄五德顿了一下接着又道:“最后直到直鲁古这位神医到来,才一口认定张仁先得了十分严重的癔症,哪怕他亲自出手,也只能保住张仁先的性命不失,但却会让对方瘫痪在床,不但口不能言,时不时的还会发狂,这种折磨简直比死还惨。”

        黄五德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只是他并没有发现,当赵颜听到“瘪咬病”这个名字时,脸上的表情也不禁一僵,因为瘪咬病就是狂犬病在古代的别称。

        其实赵颜并不担心辽国大夫看出张仁先得的是狂犬病,一来古代对狂犬病的认识有限,根本搞不清楚它的发病原理,二来狂犬病也并不仅仅只有被疯狗咬了才会发病,有时被另外一些带着病毒的野生动物抓伤,甚至食用这些野生动物也同样会发病,再加上古代人又对这种病的潜伏期认识存在误区,甚至连后世的很多人都认为狂犬病可以潜伏好多年,所以哪怕是确定了张仁先得的是狂犬病,也不能因此就怀疑到大宋头上。

        不过上面仅仅是赵颜以前的想法,他万万没想到辽国竟然还有直鲁古这样的神医,甚至能在狂犬病发作后保住病人的性命,这也说明对方应该知道张仁先得的是狂犬病,否则不可能对症下药保住张仁先的性命。

        可是黄五德得到的消息却是直鲁古一口咬定张仁先得的是癔症,这可就太奇怪了,连一些普通的辽国大夫都能看出张仁先得的是狂犬病,直鲁古本来就擅长观病之法,绝对不可能看不出来,但为何他会隐瞒张仁先的真实病情,而一口咬定对方得的是癔症呢?

        “难不成这是辽国的阴谋,其实直鲁古已经看出了张仁先得病的原因,然后暗中禀报了辽国的高层?”赵颜低声嘀咕道,但随即他就否定了这种想法,以辽国对大宋的嚣张态度,若是知道张仁先是被人暗算的,肯定会大吵大闹的向大宋索赔,绝对不会玩什么阴谋,因为人家的实力比大宋强,根本没有玩阴谋的必要。

        既然不是辽国的阴谋,那就一定是直鲁古私自隐瞒了张仁先真正的病因,可为什么他要这样做,或者说他这样做到底有什么企图?赵颜一时间也猜不透直鲁古的想法,同时也对这个直鲁古好奇起来。

      第一百零五章 屯田与裁兵

        想不通直鲁古为何隐瞒张仁先的真实病情,赵颜最后干脆不再去想,反正这件事对他来说有利无害,至于以后的事情那就以后再说,若是每天担心这个担心哪个,那还活个什么劲?

        当下赵颜跟着黄五德进到赵曙的寝宫,结果发现和上次一样,寝宫中的其它人都被赶了出去,房间里只有赵曙和赵顼父子两人,现在加上赵颜和黄五德,上次商议事情的四人全都到齐了。

        “三哥儿,辽国那边的消息你也知道了吧,张仁先这个幕后真凶瘫痪在床并且变得疯疯癫癫的,可谓是大快人心啊!”赵颜刚一进来,赵顼就兴奋的高声喊道,这件事他也参与其中,而且还是做的“坏事”,这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甚至恨不得再和赵颜联手多做几件这样的事。

        “呵呵,不错,颜儿你这件事办的很好,虽然对方没死,但却比死还要难受,总算是解了为父的心头之恨!”赵曙这时也是大声夸奖道,其实他和黄五德一样,之前都对赵颜的杀人于千里之外的办法有些怀疑,但是现在事实摆以眼前,总算让他松了口气,至于张仁先被直鲁古救下一命的事,他也只能暗叹对方运气好,偏偏遇到了直鲁古这样的大神医。

        “多谢爹爹和大哥夸奖,只是我还是考虑不周,没想到这世上竟然还有直鲁古这样的人,竟然让张仁先逃过一命!”赵颜这时也有些后悔的道,当初他之所以让人把狂犬病毒打在张仁先的大腿上,这是因为后世的研究表明,当人的下肢被疯狗咬伤时,发病要慢一些,越是靠近头部发病越快,他担心张仁先会在大宋境内发病,所以才打在对方的腿上,为的就是延迟一下发病的时间,却没想到竟然拖延到直鲁古这样的神医出手。

        “哈哈,三哥儿不要对此事自责,这也只能说天意如此,张仁先虽然保住了一条小命,但他现在的情况,却比死还要难受,所以我觉得这个惩罚比杀死对方更加解气!”赵顼这时却大笑着开口道。

        赵顼的话也得到赵曙的认同,当下也是宽慰了赵颜几句,接下来他的话锋一转问道:“颜儿,听说你那里的玉米和地瓜长势很快,现在天气也慢慢的变凉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收获?”

        赵颜就知道赵曙肯定会问这个问题,因此也立刻躬身回答道:“启禀爹爹,玉米的果穗长的很好,里面已经长出玉米种子,估计再过半个月天气进一步变冷时,玉米的叶子就会变黄,到时就可以收获了,至于地瓜可以晚一点,另外地瓜的留种比较特殊,到时爹爹最好派个心腹之人,我会教他如此保存地瓜的秧苗。”

        听到只剩下半个月,赵曙也不禁松了口气,辽国那边只在自己宫中设有暗线,对于赵颜这个纨绔皇子并不在意,所以一直不知道那些玉米和地瓜来自赵颜的府上,也不知道赵颜的别院里还存有少量的玉米和地瓜,否则这两种作物可就真的危险了。

        提到玉米和地瓜,赵颜忽然想到今天他在与李公麟讨论辣椒时想到的那个无解的问题,当下开口问出道:“爹爹,最多经过两年的育种,玉米和地瓜就会积累下来足够多的种子和秧苗,不知道您打算如此推广?”

        听到赵颜问起这件事,赵曙也是一愣,不过紧接着他也是笑道:“没想到颜儿你也关心起国事来,对于这件事,之前我与你大哥已经商讨了很长一段时间了,现在总算是有了一些眉目,若是你想听的话,就让你大哥给你讲一下吧!”

        “那就有劳大哥了!”赵颜真的很想知道赵曙他是如何在尽量保密的前提下推广玉米和地瓜的种植,所以立刻向赵顼行了一礼道。

        赵顼好像对这件事十分得意,只见他也没有客气,而是从旁边赵曙的书桌上拿出一幅地图打开,然后指着大宋长江以南的大片区域道:“三哥儿请看,江南之地占了我大宋近半的国土,人口数量占了大宋人口的近半,只是这些人口大部分都集中在江宁、苏杭一带,使得那里的繁华程度并不输于中原,但是除了这里和其它几片人口比较稠密的区域外,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区域都是人烟稀少,特别是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等地,之前又经过侬智高的叛乱,百姓死的死逃的逃,到现在都没有恢复过来。”

        赵颜听到这里也是点了点头,汉族虽然发源于黄河流域,而且从夏商时北方的中原地区就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但是经过多年的变迁,特别是北方多年战乱的影响,使得大批百姓向南方【创建和谐家园】,到了北宋之时,南方的经济与人口已经不比北方差,甚至还要强过北方。

        只是南方的人口大都集中在长江的中下游的江宁、苏杭一带地区,除此之外,后世的福建、湖南、湖北等地区的人口密度并不高,甚至还比不过北方,特别是岭南之地,更是被唐宋作为流放官员的险恶之地,最有名的就是苏轼也曾经被流放到海南岛。

        直到靖康之变,宋朝失去了北方的广阔土地,北方百姓无奈举家南迁,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人口南迁,终于使得南方各地区人口充足,开始了对南方的土地进行开垦,可以说经历过南宋的统治,北方地区又被金元这些异族蹂躏之后,南方的经济与人口终于彻底的将北方远远的甩在后面,成为中原王朝的经济重心。

        只见这时赵顼讲解完一下长江以南的情况后,接着又开口道:“南方地区气候炎热,土地也比较肥沃,但因为人口密度不足,使得南方很多土地都没有开垦出来,可以说十分浪费,而且南方距离辽国和西夏较远,向来不太受这两个国家的重视,所以我与爹爹商议后,决定在南方划出几片土地肥沃人口稀少的区域,专门用来种植玉米和地瓜,并且派兵将这些区域封锁起来,虽然不可能完全杜绝玉米和地瓜流传出去的风险,但总要好一些,能够多封锁一年,我大宋就能够多一年的优势,等到我大宋不再为粮食发愁时,说不定可以一举灭掉西夏这个强敌,到时只剩下辽国也就好办多了。”

        听到赵顼说要把玉米和地瓜先在南方种植,赵颜也是理解的点了点头,之前他也想过这个可能,却不像赵顼说的这么详细。不过紧接着他又有些不解地问道:“大哥,既然你们划出来种植玉米和地瓜的地方人口稀少,那又从哪里找来人种植这两种作物呢?”

        对于赵颜的这个问题,赵顼与赵曙却是相视一笑,然后还是由赵顼开口道:“这个问题问的好,不过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三哥儿你先听一件事,去年我大宋一年的财政收入是六千多万贯,但是其中有将近五千万贯都花费在养兵上,其中禁军有七十万人,厢军也不少于五十万人。”

        赵顼说到这里时,也不禁叹了口气,旁边的赵曙也同样一脸的愁容,大宋虽然富有,特别是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都很可观,但是花钱的地方也很多,特别是官员和军队的数量庞大,每年光是养活这两批人,就已经耗尽了国库收入,根本无力做其它事情,这也是宋朝很少主动挑起战争的原因之一,不是他们不想打,而是一旦开战,军费数量肯定会猛增,到时大宋的财政根本负担不起。

        “原来爹爹和大哥你们是想以军队开垦土地,然后在南方进行屯田!”赵颜这时终于明白过来了,以军队屯田并不新鲜,当年的曹操就是靠着屯田把魏国经营成为三国的霸主。

        大宋是中原历史上冗兵最严重的朝代,一百多万的军队看起来不多,但要知道宋朝实行的都是募兵制,而不是以前的府兵制,每个士兵都要由朝廷发军饷养活,以宋朝的经济实力养活一百多万军队,绝对是世所罕见,难怪要把财政收入的八成都花费在这上面。

        “不仅仅是屯田!”赵颜的话音刚落,赵曙这时却忽然有些激动的开口道,“当年太祖定下在灾荒年间招募灾民中的青壮为兵,本意是好的,但是却加重了朝廷的财政负担,特别是这些年更是让朝廷苦不堪言,所以裁减兵员已经刻不容缓,这次朕打算借着种植玉米和地瓜的事,调集一批老弱的厢兵去屯田,少了这些军队,并不会影响到大宋的军力,而且日后等到这些人习惯了屯田的生活,种田的收入也可以养活全家之时,朕就会将他们的军籍改为民籍,从而达到裁减军队的目的。”

        赵颜听到这里也是大为惊讶,同时也为赵曙和赵顼的政治智慧感到佩服,调集没有战斗力的老弱厢兵去屯田,然后再以屯田减少冗兵,这样一举两得的办法,他可绝对想不出来,不过在政治上他虽然不行,但赵颜也有自己的长处,比如接下来赵曙要谈的事情却非赵颜莫属,而且还见到两个让他十分意外的人。

      第一百零六章 军器监沈括

        “颜儿,军器监已经整合完毕,分别设有监一人,丞一人,整个军器监下属又分为【创建和谐家园】署、甲具署、兵器署,另外火药武器也按照你的意思,单独设立了一座火药署,就由那个曹家的小子担任火药令,只是这座火药署还只能生产手雷这一种火药武器,未免显得有些寒酸了,颜儿你以后要多支持一下他们。”赵曙最后终于说起今天让赵颜来的正事,那就是告诉赵颜军器监成立的事,他也可以上任担当军器监的顾问了。

        “哈哈,刚好儿臣已经在设计一种新武器,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工匠,不知道儿臣什么时候可以见一见军器监的官员?”赵颜也是大笑着道,对于军器监他已经不再像之前那么排斥了,反正他只是个顾问,虽然可以使用军器监中的人手与物资,但真正的实权还是掌握在军器监与军器丞的手中,所以就算他做的再怎么出色,也不会引起赵顼的猜疑,对于自己这位大哥,他还是比较看好的。

        “这个好办,新上任的军器监可是一个十分出色的人才,虽然才三十多岁,但却已经在外任官多年,而且颇有政绩,曾经在南方芜湖那里主持修筑圩田,去年还通过锁厅试考中了进士,为父看他年轻有为,是个可以培养的人才,所以就一直留他在京城,刚好这次重组军器监,选来选去还是这个人最合适!”赵曙提到自己钦点的军器监时,也是赞不绝口,看来他对这个人也是十分的满意。

        “爹爹,您说的可是沈括,沈存中?”赵顼听到这里,当下也是笑眯眯的开口道,他之前并不知道新上任的军器监是谁,但是听到修筑圩田时,立刻就想到对方的名字。

        “沈……沈括?”赵颜听到这个名字也是大惊失色,没想到这个世界竟然这么小,之前才见过苏轼等人,这时候却又要见到沈括这位古代的全能型科学家,据说对方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质、气相、地理、医学、农学等等各个学科,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工程师和外交家,整个人类历史上能与沈括相比的,恐怕也只有西方历史上那位同样多才多艺的达芬奇了。

        “正是此人,前段时间他才刚刚上任,而且此人的确是个人才,短短几天已经将军器监纷乱的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也多了亏有他掌管着军器监,才能这么快整合完毕!”赵曙这时也是笑着回答赵顼的话道,只是他并没有看到赵颜脸上古怪的表情。

        “爹爹,这个沈括能够让您和大哥如此称道,儿臣也对他有些好奇,现在就想见一见对方!”赵颜这时也反应过来,立刻开口道。

        托后世教育的福,提倡什么全能型人才,所以赵颜也是满肚子的数理化知识,只可惜在大宋这个时代,极少有人会理解那些知识的重要性,甚至赵颜连找个讨论这些知识的人都找不到,当然这个沈括除外,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沈括才是赵颜真正的知己,当然这句话反过来也同样适用,也只有赵颜才知道沈括的伟大。

        “这个好办,现在沈括肯定还在军器监,为父这就派人召他前来!”赵曙看到赵颜如此积极,心中也十分高兴,之前他还担心自己这个懒散的儿子会偷懒,现在终于放下心了。

        “爹爹不必了,既然儿臣也是军器监的顾问,现在却还没有去过军器监,实在有些说不过去,所以不如您派人带儿臣去一趟军器监,一来认一认门,二来也与那个沈括见一面,商议一些对军器改进的事!”赵颜再次主动说道,他现在的确研究着一种新式武器,只可惜因为工匠不合格,所以一直达不到他的要求,使得那种武器也只能存在于他的想像中,刚好趁着这次去见沈括的机会,向他要几个这方面的工匠来。

        “好好好!既然如此,那就让五德带你去吧,军器监是国之重地,他们皇城司在那里也派了许多人,让他带你去刚好合适。”赵曙看到赵颜对军器监如此上心,也是十分欣慰的道。

        黄五德听到这里也立刻领命,当下和赵颜一起出了寝宫,然后坐上马车边走边聊,从对方的口中赵颜得知,军器监整合了【创建和谐家园】院和南北两作坊后,整个机构也更大了,光是工匠就有一万两千多人,再加上一些官员、杂役等,那人数可就更多了。

        因为军器监是由【创建和谐家园】院和南北作坊合并过来的,再加上分离出来的火药武器,所以现在也主要分成四大区域,其中【创建和谐家园】院改为【创建和谐家园】署,南作坊改为甲具署,北作坊改为军器署,至于火药署,以前则是【创建和谐家园】院的火药作,人数只有几百,根本不够资格单独作为一署,但是在赵颜的强烈要求下,还是被单独划分出来,地点依然在城外,规模也扩大了一些,现在主要生产手雷,并且优先供应与西夏人对峙的西军。

        另外黄五德还帮赵颜介绍了一下军器监四大署内部的结构,结果当赵颜听到光是【创建和谐家园】署就有上百个作,而且每个作都是分工极细,彼此之间配合密切时,也是大为的惊讶,在他看来,整个军器监其实就是一个分工精细的大工厂,源源不断的大宋的军队提供各式各样的武器装备,想要把如此庞大复杂的工厂管理的井井有条,肯定需要过人的管理才能,反正赵颜觉得自己肯定没有这个才能,否则王府里的大事小情也不会全都交给曹颖了。

        【创建和谐家园】一向是大宋军队最为犀利的武器,也是步兵克制西夏和辽国骑兵最有效的武器,所以【创建和谐家园】署在军器监中最受重视,军器监的总部也与【创建和谐家园】署设在一起,就位于踊路街与南门大街之间,东边是太平兴国寺,西边是吴起庙,一个佛法无量,一个杀人盈野,军器监就位于它们中间,说来也十分有趣。

        赵颜的马车来到军器监,结果发现这里是一片占地颇大的建筑群,外面的高大的围墙耸立着,看起来十分的坚固,虽然看不到里面的情形,但是却可以隐约听到里面铁器击打和工匠们的大声吆喝声,根本不用进去看,就可以想像出里面的热闹景象。不过黄五德告诉他,里面只是【创建和谐家园】署,真正的军器监并不在这里。

        马车转过【创建和谐家园】署来到最西边,也就是与吴起庙相对的这一侧,赵颜这时看到有一个不大的院子与【创建和谐家园】署连在一起,这时黄五德才指着眼前的院子道:“郡王请看,这个院子里才是军器监,掌管军器监的监、丞两位官员都在这里办公,另外还有一些随员,因为人数不多,所以就只占了这么一个小院子。”

        赵颜听到这里也是点了点头,没想到沈括还挺务实,偌大的军器监竟然只占用了这么一个小院子,不过这也不奇怪,作为一个科学家,务实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否则也不可能有那么高的成就。

        当下赵颜与黄五德下了马车,刚走到军器监门前,立刻有一队禁军上前盘问,毕竟军器监是国之重地,防卫也是十分的严密,甚至毫不夸张地说,整个京城除了皇宫外,就数这里的防守最严密,这点光是从刚才【创建和谐家园】院外面高大的围墙就可以看出来。

        黄五德向守卫出示了自己的令牌,这才被这队守卫放行,而且在进门之时,又被守门的护卫再次盘查了一番,另外赵颜还发现几处暗哨,由此可知这里的防卫是如何的森严。

        不要把古人想的那么弱智,老师傅【创建和谐家园】弟还知道留一手,更何况一个国家的军事部门?比如传之后世的武经总要,有人说这本书的编纂使得宋朝的军事再无机密可言,但其实在北宋一朝,这本书一直都是军事机密,整个大宋也只有少数高级将领才能看到,而且每人按照职能的不同,也只能看到一部分,像军器监中就保存着一部分武经总要的军器篇,这些都是大宋最高的军事机密,自然是守卫森严。

        经过盘查之后,两人终于进到这座军器监的总部,这时赵颜忽然想起一件事情,当下开口问道:“老黄,刚才爹爹只说了担任军器监的官员是沈括,另外还有一个军器丞,不知这个职位由谁担任?”

        军器监即是机构名也是官职名,算是整个军器监的一把手,但是除了军器监,另外还有一个军器丞,这个职位虽然级别比监要低,但却掌管着军器保养和军器出库的权力,甚至有些军器生产不合格,军器丞也有权力拒绝收入库房,这点连军器监这个一把手也无权插手,可以说是一个极有实权的职位。

        “嘿嘿,启禀郡王,这个军器丞说来也是郡王的熟人,等一下您见到对方就知道了。”黄五德故意卖了个关子道,结果就在他的话音刚落,赵颜就听到前面的主厅那里传来一阵剧烈的争吵声,其中一方的声音十分熟悉。

      第一百零七章 死对头

        “沈判监,按照之前的规定,【创建和谐家园】署每月要上交床弩百具,可是现在却只完成了八十具,整整差了二十具,这么大的缺口如何能上交武库?”一个让赵颜感到熟悉的声音高声质问道。

        大宋的官职十分复杂,一般来说都分为寄禄官和职事官,寄禄官只是规定官员的品级和俸禄,而职事官才官员真正要干的活,而且职事官前面一般要加一个“判某某”、“知某某”、“权某某”等等,比如军器监这个职位,一般都是判军器监,简称为判监,沈括自然也就是沈判监。

        “苏判丞,本官之前不是已经解释过了吗?之前因为连日的大雨,使得阴干的弩臂受潮无法使用,这才使得床弩的生产数量达不到要求,甚至下个月还会减少,这是天灾,非是人力所能及!”只听里面一个中年人浑厚的声音为自己争辩道,看来这个人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沈括了。

        “这些都是借口,本官负责每月清点武器入库,现在少了二十具床弩,必须让【创建和谐家园】署把缺口补上,否则等到上头要调拨武器时,本官从哪里找来二十具床弩?”这时那个熟悉的声音再次高声道,他也有自己的职责所在,自然不能马虎。

        “苏轼?他怎么在这里?”赵颜这时终于听出来里面的声音是谁了,竟然是之前在西园雅集上有一面之缘的苏轼,只是他记得苏轼好像在登闻鼓院担任一个闲职,现在怎么竟然来到了军器监,难道他就是那个新上任的军器丞?

        看到赵颜已经猜出军器丞的身份,旁边的黄五德也立刻笑道:“启禀郡王,新任的军器丞正是那个以诗词名动京师的苏轼,军器监掌管着军队的武器装备制造,可谓是十分重要,所以重组军器监这件事也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前段时间欧阳相公向陛下推荐了苏轼,陛下也觉得该给这位大才子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所以就让他担任了军器丞一职。”

        赵颜听到这里却是心中感慨,他穿越之后对历史的影响已经初见效果,不但让军器监提前重组,同时也影响了沈括和苏轼的命运,在原来的历史上,他们两人可没有在军器监任过职。不过让赵颜感到有趣的是,原来的历史上沈括与苏轼有关系可并不怎么和睦,甚至可以称之为死对头,把苏轼整的死去活来的乌台诗案,就是沈括最先举报的,这也使得后世人对沈括人品的评价降低了许多。

        大厅里的争吵仍然在继续,赵颜越听越感觉有趣。同时也不禁感到命运的奇妙,没想到因为自己的原因,使得沈括和苏轼这对死对头竟然提前在一起共事,而且听刚才他们争吵的样子,看来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和原来历史上一样糟糕,只是希望他们的私人关系不要影响到军器监的正常运转。

        想到这里,赵颜迈步进到大厅里,只见厅中两个年纪都不大的官员正在争辩的面红耳赤,其中那个年轻一些的长脸青年正是苏轼,而在他的对面则是一个留着短须的官员,只见对方大概三十出头,中等身材脸色黝黑,额头上已经隐现几丝皱纹,看起来好像比实际年龄大一些,但也更显得成熟稳重,只是现在也被苏轼气的不轻,胸口剧烈的起伏不定,看样子两人已经争吵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了。

        “哈哈,本王都在外面听了半天了,两位还没有吵完吗?”赵颜刚一进来,立刻大笑着开口调侃道,其实他也听出来了,两人争吵的事情谁都没有错,只是一个遇到了天灾,一个是职责所在,谁都不肯相让,所以才闹成这个样子。

        “郡王殿下,您……您怎么来了?”苏轼看到进来的赵颜也是一愣,旁边的沈括并不认识赵颜,听到进来的这个少年竟然是一位郡王时,也同样十分惊讶,他们两人虽然知道军器监有一位未露面的顾问,但并不知道顾问其实就是赵颜。

        “陛下有旨,广阳郡王从今日起担任军器监的顾问一职,希望两位多多配合殿下,勿使陛下失望!”这时黄五德开口把之前赵曙对赵颜的任命传达出来,然后向赵颜行了一礼就离开了,毕竟他这个大间谍头子也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处理。

        “原来传说中的顾问竟然是郡王殿下,那可太好了,您快来帮我们评一下理,看这件事我们谁对谁错?”苏轼没想到顾问就是赵颜,当下也是大喜道,虽然两人仅仅见过一面,但苏轼却对赵颜的画技十分推崇,虽说那天赵颜殴打王诜的事情有些莽撞,但却也不失为性情中人,可惜他没有李公麟的脸皮那么厚,这段时间一直没敢冒昧去拜访。

        “下官沈括拜见郡王殿下!”沈括这时也明白过来,当下上前向赵颜行了一礼,然后又看了一眼旁边气呼呼的苏轼道,“之前的连日大雨导致晾晒的弩臂受潮无法使用,这是天灾非是【创建和谐家园】,【创建和谐家园】署中的工匠们已经尽力了,但这个月也只能拿出八十具床弩,下个月可能还会更少,所以还请郡王体谅!”

        “呵呵,你们两也不必再吵了,刚才本王已经在外面听了半天了,你们都有各自的道理,所以就算是闹到官家那里,也是分不出什么对错。”赵颜笑呵呵的让两人停下争吵道。

        “郡王,非是我故意与沈判监争吵,而是武库那里每月入库的各种兵器都有定额,若是少了一些,到时上面调拨武器发现不够,肯定会怪罪到下官的头上,所以也请郡王为下官做主!”苏轼也十分的无奈,之前在登闻鼓院担任的只是一个闲职,这并非他的本愿,现在好不容易得到一个拥有实权的职位,也能让他借此实现自己忠君报国的理想,可是这才上任没几天,就遇到这样的事,所以他自然不肯轻易同意。

        赵颜也知道苏轼的难处,当下考虑了一下然后又对旁边的沈括问道:“沈判监,刚才你说弩臂受潮无法使用,难道就不可以烘干使用吗?”

        赵颜句话问的就有些外行了,不过沈括却还是耐心的回答道:“郡王有所不知,床弩最复杂的就是弩臂,而弩臂的制作其实和弓臂没什么太大的区别,都需要冬天剖析弓干,春天治角;夏天治筋,秋天合拢诸材,之后还要把弩臂在弓匣中定型等等,可以说一张弩臂最少也需要两到三年,期间每个时节做什么事,都必须严格执行,否则就会损伤弩臂的弹性,可是今年夏天反常的连日大雨,整个开封城淹了大半,【创建和谐家园】院也同样遭了灾,那些弩臂受潮之后,之前做的准备也全都白费了,一切都需要从头再开始做一遍,而没有弩臂,就算是工匠位再怎么努力,也不能平白造出床弩来。”

        赵颜之前在参观岳父曹诱的武器收藏时,也曾经听对方讲过弩臂的制造十分不容易,可是现在才知道,原来一张弩臂竟然要经过这么多道工序,而且还要与天时相配合,否则就无法让一张弓或弩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不过赵颜对床弩这件事却不着急,因为他正在设计的那个武器也与床弩有关,只可惜因为他找来的工匠不专业,所以才迟迟没有进展,若是能够从【创建和谐家园】署中抽调一批经验丰富的工匠,应该可以很快把那件新式武器搞出来。

        想到这里,赵颜向彼此都看不顺眼的沈括和苏轼微微一笑道:“两位不必再争吵了,本王之所以担任军器监的顾问,主要就是因为本王对军械一道也颇有专长,比如这段时间我就在设计一种新武器,若是能够成功,应该可以弥补一些床弩的缺陷,从而大量装备军队,到时军队对床弩的需求也就会下降许多,所以你们现在的争吵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听到赵颜的话,沈括和苏轼都是一愣,然后同时转头用一种不可思议的表情盯着他。过了好一会儿,沈括这才有些怀疑的开口道:“郡王,床弩虽然笨重了一些,但它的威力极其惊人,无论是野战还是守城,都可以称的上是无上的利器,这样的武器会有什么缺陷?”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12: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