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看到曹嵩一脸哀求的样子,赵颜也是心中一软,只好同意再送他几块,结果旁边的呼延平也立刻开口道:“三哥儿,你可不能厚此薄彼,一会也给我准备几块。”
“你要香皂做什么?”赵颜和曹嵩都有些不解的问道,呼延平娶的是曹颖的三姐,这位曹家三娘子可是出名的厉害,把呼延平管的很严,特别是女人方面,呼延平可以去赌博斗殴,但就是不能去妓院。
“嘿嘿,我家娘子上次聚会后带回一块香皂,结果家里的婶娘、嫂子和姐妹们都很眼红,想买又买不到,现在有白拿的香皂,我自然不能错过!”呼延平也是笑道,他的脑子虽然有问题,但他并不傻,有便宜为什么不占?
赵颜听后也只好无奈的同意,眨眼间就送出去几十贯,若是天天如此的话,他非得破产不可。这时曹嵩好像终于想起了今天来的目的,当下收起玩笑的心思,一脸严肃的警告道:“三哥儿,这段时间你最好不要进城,免得惹上麻烦!”
第九十一章 老当益壮杨文广
开封城正北方向的相州城驿站中,一个身形健硕的老者手执长枪,正在与两个髡发的辽国武士对打,只见场中的老者虽然已经白发苍苍,但却是身手不凡,将手中的长枪舞的如同蛟龙一般,看起来威猛无比。
相比之下,那两个辽国武士虽然年轻体壮,而且武艺也颇为不凡,但是在面对这个老者之时,却是完全被压制的无法还手,只能用手中的长刀不停的招架,同时也被逼的连连手退,而且背后就是墙角,眼看着就要退无可退,这也让两个辽国武士倍感憋屈,气的怒吼连连却根本无济于事。
除了场上动手的这三人外,场地外还围着两帮人,其中一帮人比较少,大都是契丹人打扮,不用问也知道,他们肯定是与契丹武士一伙的。而在这帮契丹人对面,则是围着数量众多的宋人,其中有头戴宽大毡帽的大宋军卒,不过更多的则是身穿短衣短裤的普通百姓,看他们的打扮,应该是相州的农户,只是这些百姓中却有不少受伤之人,有几个伤的还不轻,竟然是被人用门板抬过来的。
“铛!铛!”随着两声武器的剧烈碰撞声,只见那个舞枪的老者忽然一个凤点头,长枪如同灵蛇般拍在两个辽国武士手中的长刀刀柄上,结果两人根本拿捏不住武器,两柄长刀几乎不分先后同时飞了出去。
“杨老将军且慢,我们认输!”正在这时,契丹人一方忽然站出来一个辽国官员立刻高声开口道,只见这个辽国官员看上去有二十岁左右,虽然留着契丹人的髡发,但是按照宋人的审美观来看,这个辽国官员长的还算不错,至少与他身后那些横肉丛生的契丹武士相比,他的长相可就斯文多了。
听到这个年轻辽国官员的话,那位杨老将军立刻收枪而立,两个武器被打掉的契丹武士也立刻羞愧的退了下去,只见那位杨老将军把手中的枪交给旁边的一个年轻大宋将官,这才开口道:“既然萧正使已经认输,那么还请你们遵守承诺,向这些被你们踏毁庄稼,并且打伤的农户们赔礼道歉,支持伤药钱和赔偿庄稼的钱!”
“这是自然,本使虽然年轻,但一向是说话算话!”这个年轻的辽国官员说着向后一挥手,立刻从契丹人中走出一个【创建和谐家园】,但却穿着辽国官服的年轻人,身后还有数个【创建和谐家园】小吏拿着纸笔走了出来。
出来的这个【创建和谐家园】官员也不过二十岁左右,身材高大长相俊美,可以说一表的人才。只见对方走出来后,躬身向杨老将军行了一礼道:“在下是此次大辽使团的副使张仁先,在这里代表我大辽使团向相州的百姓道歉,至于之前因误会而受伤的百姓,以及被践踏的庄稼,请各位上前将赔偿的数目报出来,我们肯定会照价赔偿。”
看到对方竟然派出一个【创建和谐家园】官员向自己一方赔罪,那位杨老将军不禁冷哼一声,践踏庄稼和【创建和谐家园】的大都是契丹人,可是现在竟然派出一个【创建和谐家园】来赔罪,由此可知这些契丹人根本就不是真心认错,甚至还借这件事向他提醒,他们契丹人是绝对不会向【创建和谐家园】赔罪的。
这位杨老将军可不是普通人,他正是后世鼎鼎大名的杨家将中的杨文广,只不过现在的杨文广已经年过古稀,虽然身子还十分硬朗,甚至还可以上阵杀敌,但却难免有些英雄迟暮,花白的头发和脸上的皱纹都已经在向世人表明,这位勇猛的老将很可能在几年后就再也不能上阵杀敌了。
杨文广本来任秦凤路副都管,但这次他却接到朝廷的调令,有一支重要的辽国使团来到大宋,需要派人去迎接,因为契丹人在大宋一向十分嚣张,普通官员根本无力约束契丹人,所以最后朝廷才将杨文广这员老将从秦凤路调来接待辽国使团。杨文广的父亲杨延昭是河北名将,当年镇守河北时,多次大败辽军,使得契丹人不敢南望,再加上杨文广本身也是一员猛将,所以由他接待辽使,自然可以震慑对方。
杨文广从秦凤路赶到相州,辽国使团就在这里等待他的到来,结果他刚到这里,就听到辽国使团纵马践踏城外的农户庄稼,被庄户们阻止时,这些契丹人竟然还动手【创建和谐家园】的事,这让杨老将军是怒发冲冠,将那些受伤的庄户们召集过来,然后亲自带着他们向辽国使团索赔。
辽国这次派出的使团由两个年轻人负责,其中刚才那个开口认输的契丹年轻人名叫萧德让,萧氏是辽国仅次于皇室的贵族,萧德让更是出身高贵,之前就已经在辽国担任要职,这次担任使团的正使。至于副使就是那个赔罪的张仁先,此人也同样出身不凡,他父亲名叫张孝杰,现任辽国北府宰相,封阵国公,是辽国汉官之中的第一人。
马上就要到秋收之时,每年这个时候,朝廷都会征收秋税,同样也是在这个时候,辽国也会派人来向大宋索要当年的岁币,按照当年的澶渊之盟的约定,大宋每年要向辽国缴纳岁币三十万,但是在仁宗时,辽国再一次以武力威胁,将岁币提高到五十万钱,其中绢三十万,银二十万,一般都是由辽国使节在东京清点后押送到雄州交割,而萧德让和张仁先的这支使团就是来索要和清点岁币的。
自雍熙北伐惨败后,宋朝对辽朝就一直心存畏惧,再加上每年又要向辽国缴纳岁币,更让辽国对大宋有一种天然的心理优势,所以辽国的使团进入大宋后,向来都是嚣张无比,萧德让与张仁先两个年轻人带领的使团也同样如此,一路上不知践踏了多少良田,更打伤了不少大宋的百姓,而且大宋的官府对他们也不敢管,更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只是让萧德让和张仁先没有想到的是,前来迎接他们的竟然是杨无敌之孙、杨延昭之子的老将杨文广,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杨老将军竟然召集了被他们打伤的农户来到驿站索赔,这让萧德让等人也都有些手足无措,特别是想到当年杨无敌与杨延昭的威名,再加上杨文广征战一生立下的赫赫战功,更让萧德让有些畏惧。
不过正所谓年轻气盛,萧德让虽然畏惧杨文广祖孙三代的威名,但却不肯就这么轻易的低头,于是他借口说自己这些契丹人尚武,想要让他们认错,就必须在武力上压过他们,否则他们是绝对不会赔偿的。
面对萧德让等人的借口,杨文广也是勃然大怒,当下亲自下场,让萧德让派出契丹武士与他对打,结果被他一连胜了三场,而且三个契丹武士都是没出三招就被杨老将军一枪拍出场外,赢的轻松之极。最后萧德让还是不服气,把两个最强悍的契丹武士一起派上场,可惜局面依然是一面倒,只不过是比之前的契丹武士多支撑了一会罢了,这下萧德让终于认输,让副使张仁先代自己道歉。
相比萧德让的嚣张与顽固,张仁先这个副使却显得十分随和,道过歉后立刻让手下的书吏将那些庄户们的损失记下来,然后依照市价做出赔偿,没有丝毫的拖欠。杨文广老将军看到这里,不禁对这个辽国副使也有些好感。
不过也就在这时,只见张仁先忽然走到杨文广的面前,微笑着开口道:“早就听闻杨氏一门忠勇无双,杨无敌与杨六郎之名更是威震我大辽,没想到杨老将军之勇竟然也不输先人,实在让在下佩服!”
“张副使客气了,老夫不过是匹夫之勇,更无法与祖父相比,实在当不起张副使的夸赞!”杨文广也是笑着谦虚道,不过他们杨家一门三代都有大将之材,这在大宋的将门之中也十分少见,因此杨文广对此也颇有些自傲。
张仁先看着杨文广表面谦虚,但实则有些骄傲的表情,嘴角忽然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道:“杨家一门勇武无双,到杨老将军已经三代了,若是能够在第四代中再出一位大将之才,日后必定会是一段将门佳话!”
杨文广听到张仁先的话立刻双目一凝,抬头认真的打量了对方一眼,虽然张仁先的话看似恭维,但对于知道内情的人,却是暗含讽刺,看来这位张副使也并不像他表现上那么随和。
“不劳张副使挂心,我杨氏虽然略有薄名,但是对于人才济济的大宋来说,却根本不算什么,少了我们杨家,日后自然有其它的大将为我大宋守土开疆!”杨文广这时也是针锋相对的道。
大宋的将门一直受到文官的打压,甚至已经形成“为将不过三代”的不成文规矩,也就是说,无论某一个将门家族再怎么优秀,最多也只能三代为将,到了第四代时,就算是这个家族中出现再怎么优秀的将才,也会被文官们打压,根本没机会领兵打仗,这也是将门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杨文广已经是杨家的第三代将领了,他的儿子们已经开始受到文官集团的打压,比如他最小的儿子杨怀玉,就是一个领兵打仗的好苗子,可惜受到文官们的刻意打压,现在只能在宫里担任一个小小的禁军护卫,虽然也算是武职,但一辈子都别想上战场,而将门不上战场,恐怕不出两代,就会变成普通的贵族,比如曹、高两家,虽然名为将门之首,家族中也有不少人担任武职,但若真让他们上了战场,恐怕只会延误军机。
张仁先虽然是辽人,但却十分了解大宋的事,也知道将门受文官打压的事,所以才会出言讽刺,现在听到杨文广还在嘴硬,当下淡然一笑道:“杨老将军对大宋还真有信心,本副使对大宋向往以久,借着这个机会,也想多看一看大宋的风物,希望大宋不要让我失望才是!”
张仁先说这些话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他的这次大宋之行的确没有让他失望,因为他招惹了一个世界上最可怕的敌人,当然这仅仅是对他而言。
第九十二章 初见张仁先
曹嵩警告赵颜这段时间不要进城,原因就是辽国使团要来了,而那些辽国人一向都嚣张惯了,赵颜这个郡王的身份对辽国人可不起作用,所以万一赵颜与对方起了冲突的话,很可能会上升到两国邦交的高度,为了安全起见,曹嵩劝赵颜还是老老实实的呆在城外别院里好。
对于曹嵩的好意,赵颜也是心领了,不过却没有放在心上,一来他对那些辽国使节根本没放在眼里,二来他本来也没打算进城,每天呆在城外的别院里陪着宝安公主养病,闲暇时画上两笔,或是与小豆芽玩闹一番,这种悠闲的日子让他感觉舒坦极了,所以若非没有必要,他是绝对不会踏进东京城这个名利场的。
几天之后,赵颜从曹嵩那里得知辽国使团终于赶到了东京城,不过引起他兴趣的却是接待辽国使团的竟然是杨文广老将军,对于从小听着杨家将的故事长大的赵颜来说,对于杨文广这位老将有着说不出的好感,之前他从曹颖那里知道老将军在秦凤路任职,这让他有些遗憾,没想到对方这次竟然借着护送辽国使团回到东京,有空一定要去拜访一番。
不过就在辽国使团到达东京城的第三天,赵颜却接到一个消息,使得他不得不进城一趟,因为之前他答应过赵曙会去皇城看一下那些玉米与地瓜的长势,可是后来他却把这件事给忘了,幸好赵曙还记得,今天特意派人通知他进城一趟,皇宫那里种植的玉米好像出了点问题。
既然已经答应了赵曙,赵颜也不能推辞,所以在接到赵曙的通知后,他立刻让人备好马车,向曹颖和宝安公主三人道了别,然后这才来到开封城中。
赵颜在别院在开封城旧曹门外,每次进城都需要经过繁华的旧曹门街和东十字大街,街道两侧到处都是各种店铺和茶楼酒肆,行人往来不绝,每次赵颜从这里经过,都让他有种后世时赶庙会的感觉。
今天也不例外,马车从东十字大街经过时,赵颜打开车窗看着外面繁华的场景,看到美味的小吃零食时,他还会让车夫停下来买上一些,家里养着那么多的女人,而且年纪都不大,正处于最喜欢吃零食的年纪,特别是小豆芽,小嘴几乎就没有停的时候,不多买一些根本不够她们分的。
就在赵颜的车厢里摆满了各种零食小吃的时候,忽然看到前面的街道竟然骚乱起来,不少行人都向两边纷纷闪躲,甚至有些女子更是直接躲进店铺里,这让赵颜感到有些奇怪,正在琢磨着是哪家纨绔上街竟然有这么大的威力时,却只见人群一分,然后十几个契丹人从前面大摆大摆的走过来,虽然这些契丹人没有什么欺行霸市的表现,但个个都是满脸高傲,特别是看到那些向两边闪躲的大宋百姓时,更是惹得这些人哈哈大笑。
“郡王,前面来的契丹武士个个都带着武器,应该是前些天来到东京的辽国使团,咱们要不要避一避?”这时郡王府的护卫头子林虎来到窗前,小声的询问道,他倒不是怕这些契丹人,只是考虑到赵颜的身份,万一与对方发生冲突可就麻烦了。
“为什么要躲?告诉兄弟们拿出上战场时的气势来,免得让这些契丹人以为我大宋无人!”赵颜看着那些嚣张的契丹人就有气,而且他堂堂一个郡王,若是见到几个契丹人都要躲,那日后他还有何脸面见人?
林虎听到赵颜的话先是一愣,紧接着立刻一脸兴奋的道:“属下遵命!”
林虎这些护卫都是从战场的活人堆里活下来的,自然不会害怕这些契丹人,现在又有赵颜在背后给他们撑腰,立刻就摆出一个战斗队形,护卫着赵颜的马车一步步前进,当与前面的契丹人相遇时,林虎这才高声喊道:“广阳郡王在此,无关人等通通闪开!”
那伙契丹人之前也注意到了赵颜的马车,当看对方不闪不避的来到自己面前,而且竟然还要让他们闪开时,这些契丹人也一下子愤怒起来,他们来到大宋之后,还从来没有人敢在他们面前这么嚣张,虽然他们也看出林虎这些护卫不好惹,但却也丝毫不惧,当下就有一个契丹武士要跳出来怒骂。
但也就在这时,忽然只见契丹人走出一个年轻人笑呵呵道:“原来是广阳郡王驾到,在下辽国使团副使张仁先,拜见郡王殿下!”
赵颜也没想到这伙契丹人中竟然还有一个副使,而且还出来向他行礼,这让他也不好表现的太过冷淡,当下打开车门走出来道:“原来是张副使,本王有事要进宫一趟,倒是走的有些急,刚才侍卫言语有些冲撞,希望贵使不要怪罪才是!”
看到赵颜出来,对面的张仁先认真的打量了他一遍,忽然露出一个微笑道:“张某刚来到东京城没几天,听到的都是关于郡王殿下的议论,特别是听到郡王殿下在绘画一道极为擅长,张某也是心向往之,改日必当去府上拜会一番,希望郡王不要认为张某太过唐突。”
“书画只是小道,张副使身负两国邦交重任,所以一切还是国事为重,区区画技实在不值一提!”赵颜听到这里却是心中警示,他再怎么政治【创建和谐家园】,但也知道以自己的身份与辽国使节接触是多么的敏感,所以张口就拒绝了。
看到赵颜拒绝,张仁先脸上的微笑却是丝毫不变,当下再次行了一礼道:“那可真是太遗憾了,郡王既然有要事要进宫,张某这就让开道路!”
张仁先说着,真的命令那些契丹武士让路,结果那些契丹武士虽然满脸的不服,但却不敢违抗张仁先的命令,由此也可以看出来,虽然张仁先是【创建和谐家园】,而且也很年轻,但是在契丹使团中,却是极有威望,否则那些桀骜不驯的契丹武士可不会乖乖听话。
看到对方让路,赵颜也回到马车里,只是当他的马车从张仁先等人身边经过时,一阵风将车子的窗帘吹开一角,刚好看到张仁先站在窗外正在看着他,当两人目光对视时,张仁先再次微笑着躬身一礼,一切都表现的像个优雅谦恭的士子一般,任何人都挑不出什么毛病,但赵颜总觉得对方肯定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
穿过东十字大街后又拐了个弯,最后赵颜的马车从东华门进入皇城,先去了赵曙那里探望了一下,结果发现赵曙虽然还在病中,但是相比前几天已经有了些起色,精神也好多了,看样子过不了多久就可以亲政了,只是赵颜却有些担心,因为赵曙亲政之后,就会爆发历史上的濮议之争,整整持续了一年半,连正常的朝政都耽误了。
赵曙见到赵颜也很高兴,而且还问了一下宝安公主的事,在听到宝安公主的身体已经恢复的差不多时,他也是松了口气,然后又与赵颜聊了聊关于军器监的事,以及王诜与宝安公主和离的事,只是这件事牵扯极大,赵曙也只能徐徐图之,赵颜对此虽然着急,但也帮不上什么忙。
赵颜进宫是来看玉米和地瓜的长势的,赵曙对此也十分的重视,所以也没有耽误赵颜,聊了几句后就让人带他去了皇城西北角的后苑。所谓后苑其实就是皇城的御花园,里面种植着各地献上来的珍奇植物花卉,甚至还有一片用来养殖各种珍稀动物的区域,可以说是皇家植物园与皇家动物园的总称。
赵颜被一个内侍带着来到后苑,边走边欣赏这座皇家园林的景色,现在正是夏末时节,虽然很多植物的花季都已经过去了,但各种植物都长的十分茂盛,有些更是被精心的修剪过,看的出来,负责这里的内侍肯定十分用心。
最后赵颜来到后苑最北边的一个大院子里,立刻有一个佝偻着身子的老太监迎了出来,然后那个引赵颜前来的内侍帮赵颜介绍道:“郡王殿下,这位是主管着后苑植物种植的崔内侍,现在负责玉米与地瓜的种植,接下来就由他带您前去视察!”
“嗯,有劳崔内侍了!”赵颜点了点头道,对于太监他虽然不喜欢,但也不是特别歧视,除了明朝之外,其它朝代的很多太监都是迫于生计才无奈的选择做了太监,而且宋朝的太监受到的约束很大,极少出现专权的情况,也只有在宋微宗时才出现了童贯等人。
“殿下客气了,请您随老奴进来,这个院子里种的就是玉米和地瓜!”这个崔内侍的年纪已经不小了,不但身子佝偻着直不起来,而且满脸的皱纹,一般来说,太监会比普通人老的更快一些,而看这个崔内侍的样子,估计最少也得有五六十岁了。
赵颜跟着老太监来到种植玉米和地瓜的院子里,结果刚一进门,赵颜就被眼前壮观的景象吓了一跳,他万万没想到为了种植玉米和地瓜,赵曙竟然下了这么大的力气。
第九十三章 走水了
只见赵颜面前的院子里,一排排半人高的大缸整齐的摆放在那里,每口大缸中只种了一棵玉米或地瓜,大缸与大缸之间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估计是为了让每棵玉米和地瓜都能保持一定的光照,除此之外,还有数十个小太监在大缸之间劳作不停,或松土、或除虫、或浇水,看样子他们是把玉米和地瓜当成珍稀植物来照顾了,不过现在这两种作物的确是珍稀植物,至少整个大宋除了这里外,也就只有赵颜那里还有一些。
“崔内侍,你们为什么要把玉米和地瓜种在大缸里?”赵颜十分不解的问道,这些大缸有一米高,直径也有一米多,倒不会影响玉米和地瓜的生长,但这也太浪费了,估计光是这些大缸肯定就要花不少钱,相比之下还不如直接种在地里。
对于赵颜的疑问,只见崔内侍佝偻着身子拱手回答道:“启禀郡王,陛下之前交待过我们,玉米和地瓜都是珍稀之极的植物,让我们绝对不能有所闪失,老奴考虑到夏秋之季容易起大风,甚至还有可能下冰雹,所以就想到这个办法,把玉米和地瓜种在大缸里,这样风太大或下冰雹时,我们就可以把大缸抬到院子里的大殿里躲避,等到天气好了再抬出来。”
赵颜听到这里也觉得有理,地瓜倒是不怕风雨冰雹,但是玉米就不同,这东西长那么大的个子,风大一点就可能吹折茎杆,冰雹更是它的克星,后世时还经常看到冰雹把玉米打的只剩下一个光杆的新闻。
想到这里,赵颜也是称赞道:“没想到崔内侍想的如此周到,难怪爹爹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你来负责!”
“多谢郡王夸奖,老奴从八岁进宫,没有别的本事,只会伺候些花花草草,时间一长,也就多了些经验,实在当不起郡王如此夸奖!”崔内侍那张满是皱纹的老脸上十分平静的回答道,他已经年过古稀,历经真宗、仁宗和赵曙三任皇帝,经历的事情多了,人也老了,对世事也就看淡了,自然不会因为赵颜的一句夸赞而受宠若惊。
赵颜快步走到院子中认真察看了一下玉米和地瓜的长势,现在玉米已经长到半人高了,地瓜更是都快爬到地上了,这也让赵颜十分满意,不过紧接着他又想到一件事,再次对崔内侍开口问道:“崔内侍,今天爹爹召我进宫时,告诉我你们种植玉米好像出了点问题,但又没有说是什么问题,现在怎么样了?”
听到赵颜问起玉米出问题的事,崔内侍立刻回答道:“启禀郡王,玉米的确出了问题,从玉米种植下去后我们一直按时浇水除虫,本来一切都很正常,玉米长的也很好,但是这几天玉米却变得有些无精打采的,长的也慢了许多,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赵颜听到这里也重视起来,他最怕的是玉米生病,这个时代可没有农药治疗,所以他立刻找了几颗玉米认真观察了一下,结果并没有发现生病的迹象,这让他也是松了口气,既然不是生病,而且又有专门人的除虫,那么剩下的就只有环境对玉米的影响了。
现在天气还很热,正适合玉米的生长,温度肯定没问题,大缸里的土壤也是肥力十足,而且每天都有人浇水,土壤也十分的湿润……
“明白了!”赵颜看到大缸里湿润的土壤立刻站起身子,指着土壤对崔内侍道,“你们浇的水太多了,玉米这东西比较耐旱,在刚开始生长时,需要的水比较多,所以你们浇水勤一些自然没问题,但是现在玉米已经长这么大了,对水的需求下降了,你们却依然按时浇水,玉米自然受到影响,幸好你们发现的早,否则再晚一些,很可能会让玉米的根烂掉。”
崔内侍听到这里也是吓了一跳,如同老树皮一样的脸上终于露出几分惊容,当下他立刻命令那些浇水的小太监停下来,改为在大缸的底部多打几个孔,方便让里面的水渗出来。
接下来赵颜又认真察看了一下地瓜的长势,其实光是从长长的藤蔓上就能看出,这些地瓜肯定长的不错,说起来地瓜本来就是一种适应性强的作物,无论干旱还是贫瘠的土地,它们都能生长,更何况是在这里被崔内侍等人精心的照顾了。
解决了玉米的问题,地瓜也长势良好,赵颜正打算离开,不过就在这时,只见崔内侍这个老太监却好像有些犹豫,最后终于向赵颜开口道:“郡王殿下,老奴想向您求证一件事情!”
“哦,什么事?”赵颜有些惊讶的道,从刚才到现在,崔内侍都表现的波澜不惊,而且也很少主动说话,现在竟然露出犹豫不决的神色主动说话,实在是有些奇怪。
“郡王,陛下之前告诉老奴,玉米和地瓜都是极为高产的粮食作物,若是日后推广开来,我大宋将再无饥馑之灾,虽然老奴知道陛下金口玉言,但还是想问郡王,这两种作物真的可以让我大宋百姓摆脱饥饿之忧吗?”崔内侍问到最后时,老树皮似的脸上竟然露出一种忐忑不安的神色,看来他应该对这件事十分的关心。
赵颜虽然奇怪崔内侍这样一个老太监为何会关心玉米和地瓜的问题,但既然赵曙之前已经告诉过对方,那也就说明崔内侍十分受赵曙的信任,因此他犹豫片刻回答道:“不错,玉米和地瓜的确十分的高产,其中玉米的亩产应该可以达到水稻的一倍,至于地瓜就更高了,湿重最少也有两三千斤,哪怕是晒干了,也可以达到千斤以上。”
“郡……郡王,您……您确定没有骗老奴?”崔内侍听到玉米和地瓜的产量,一下子变得激动起来,双手扶着大缸的缸沿全身颤抖的问道。
以崔内侍的身份,如此怀疑的赵颜的话是十分失礼的,甚至被问罪都有可能,幸好赵颜对此不怎么在意,当下开口回答道:“本王当然不会骗你,而且你作为第一批种植玉米和地瓜的人,相信等到秋收之时,就可以看到这两种作物的产量,甚至说不定还可以品尝一下地瓜和玉米的味道,要知道整个大宋除了本王,可还没有人吃过这两种粮食呢。”
赵颜说到最后时,也不禁露出几分微笑,等到玉米和地瓜推广之后,上水庄的那些佃户们也不用再担心没有粮食吃了。
“不不不……这么重要的粮食,还是多留一些做种子吧,早一点推广出去,就能早一点让人吃顿饱饭!”崔内侍这时还没有从激动中清醒过来,一张老脸竟然微微透出几分红润,看上去有些诡异,只是在说到最后一句话时,崔内侍的神色又变得有些低沉,好像想到了什么伤心的事情,一双混浊的老眼竟然溢出两行清澈的泪水。
“崔内侍,你这是……”看到对方奇怪的表现,赵颜也不禁开口问道。
听到赵颜的问话,崔内侍这才醒悟过来,急忙擦了擦眼泪,用有些嘶哑的声音回道:“让郡王见笑了,老奴想起一些往事,竟然在郡王面前失态,实在是该死之极!”
“无妨,只是看崔内侍伤心的样子,似乎当年的事对你极为重要,不知可否讲给本王听?当然若是不方便的话那就算了!”赵颜有些好奇的开口问道。
听到赵颜的话,崔内侍开始时露出几分犹豫之色,但很快就叹了口气道:“启禀郡王,其实也没什么不方便的,老奴本是河中府人士,七岁那年老家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到处都是流民,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十三口出外寻食,可是除了老奴外,祖父、祖母、大伯、大娘、爹娘和几个哥哥姐姐全都被活活的饿死了,若是当年有玉米和地瓜这两种高产的粮食,老奴……老奴……”
说到最后时,崔内侍再次老泪横流,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是家人一个个被活活饿死的惨状却依然被他深深的记在脑海里,那种刻骨铭心的饥饿感也依然记忆犹新,当初他之所以进宫,就是听别人说进宫可以吃饱饭,至于做内侍受人鄙视,也不能享受正常的男女之情,在他看来根本不重要,甚至到现在他都不后悔当初进宫的选择。
赵颜听到这里也是沉默良久,他没有经历过那种饥荒,无法完全体会崔内侍的感受,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对方,只是想到一个个至亲之人活活的饿死在身边,那绝对是人世间最悲惨的事情之一。
与此同时,东京城东北方向某个隐蔽的密室里,房间只开了一扇小窗,射进来的一缕阳光只能照亮一小块地方,房间的大部分空间都隐藏在黑暗中。
“调查的怎么样了?”一个年轻人的声音在黑暗的角落中响起。
“已经有两个暗线混了进去,但对方防守的十分严密,除了那个老太监好像知道种植两种植物的原因外,其它人根本一无所知。”一个嘶哑的声音回答道。
“这倒是奇了,一国之君肯定不会无缘无故的如此重视那两种植物,难不成这其中有什么阴谋?”那个年轻的声音满是疑惑的自语道。
“会不会是对方设下的圈套,想把我们的暗线都吸引出来,然后一网打尽?”那个嘶哑的声音再次开口道,他也觉得那两种植物其实并不重要,而是对方故意设下的诱饵吸引他们上钩。
“嘿嘿,不管是不是诱饵,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不是有两个暗线混进去了吗?让他们想办法把那两种植物都毁掉,至于他们的家人,我们会好好照顾的!”年轻的声音这时十分冷酷的道。
“是!”嘶哑的声音没有丝毫犹豫就接受了命令,那些暗线被培养出来,本来就是为了这一天做准备的。
下达了命令后,那个嘶哑声音的人立刻离去,而那个年轻人则在密室里呆了好一会儿,这才从一条密道中离开。片刻之后,一个年轻人从距离密室不远的一个小院子中走出来,只见对方身穿襕衫手摇折扇,阳光照在对方那张斯文俊美的脸上,好像也荡起阵阵涟漪,惹得周围路过的小娘子时不时的扭头偷看,可惜这个年轻的男子却不解风情,微微一笑就离开了。
三天之后的午夜时分,天空被浓密的乌云遮盖,看不到一丝星光,大风从下午一直吹到晚上,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前半夜喧嚣的东京城也在这个时候沉寂下来,好像整个城市都已经进入沉睡之中。但是就在这时,皇宫西北角处的一座院子里忽然火光冲天,紧接着无数宫人高喊“走水了”,一下子将沉睡的东京城惊醒了。
第九十四章 小人物大胸怀
赵颜走在残垣断壁之中,入目之处满是焦黑之色,有些地方还在冒出缕缕的青烟,地面上又是水又是泥,甚至还遗落着不少木桶铜盆,这些都是昨天晚上救火时留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