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陈耕心里有点疑惑:哥们虽然没见过、没接触过专列和专运车厢,但也在太祖纪念堂的照片墙上见过太祖在专列里面办公的照片,管中窥豹,这个专运包厢和照片上的太祖的专列的差距也太大了吧?
“老弟,这是首长的指示,说既然您想要好好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就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你提供最好的条件,”丁海军笑嘻嘻的道:“你说,我有什么办法?另外你也别想太多,这个车厢也不是白给你用的,你要付车费,一天300美元。”
一天300美元?!
完全不知道这档子事的张巧巧等人,眼睛一下子瞪的老大。
现在RMB对美元的兑换比例是1:1.78吧?也就是陈耕先生用这个车厢,每天需要534块钱,自己一个月的工资是21块钱,等于陈耕先生这一天的花销差不多相当于自己两年半的全部收入?!
虽然她很不想这么说,但是这真的就是抢钱啊!
陈耕倒不觉得一天300美元有什么不妥,笑着道:“300美元一天就能享受这种待遇?我怎么觉得我赚大发了呢?成,既然这节车厢是我租的,那我四处转转看看没问题吧?”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国内这么诚心的安排了这么一节专列车厢,陈耕也就不客气了:话说哥们还是第一次享受这种待遇呢以后还有没有坐这种专列车厢的机会还不好说。
老丁同志笑着点头:“当然没问题。”
相信很多人对专列这种神奇而且神秘的存在都非常感兴趣,专列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里面的布局怎么样?在这个专列上有没有发生过一些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陈耕也不例外,从来没有资格近距离接触过包括加挂车厢在内的专列的他,对专列以及专列车厢十分好奇,但眼前的这节车厢却有些颠覆陈耕对专列的认知,首先一个,车厢里并没有什么豪华的内装,至于奢华自然就无从谈起,事实上除了陈耕的这件配置齐全的包厢之外,所有的一切都很简朴,除了陈耕的那个专供领导使用的大包厢之外,中间是7组最多允许42人同时休息的硬卧。
此时整个车厢已经走过了差不多四分之三,再往前,就是一个兼具餐厅和会议室功能的软座区,在软座区一侧,有一个占地面积大约有四五个平方的小厨房难怪张巧巧说要给自己包饺子呢,既然有厨房,那倒是真的能包饺子。
“是不是觉得挺意外?”
“是挺意外的,”陈耕点头道:“感觉这车不太像是专列啊。”
“确实不是专列。”
“嗯?”
“这是铁道建设部门用在重大工程施工时候的现场指挥车厢,用一节硬卧车厢改的,”丁海军终于揭开了谜底:“你用的那一间是现场总指挥的休息室兼办公室,剩下的这些卧铺都是给大家休息用的实际上主要是给生病的同志以及确实需要好好休息的同志使用,至于这个餐厅,除了吃饭之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开会。”
陈耕恍然大悟。
我说怎么越看就越觉得这个专列不像专列,敢情是一节铁路施工的现场指挥车,这个就说得通了,六七十年代的铁路施工可没有三四十年后的中铁各局那么舒服,可以在工地搭建板房,板房内还安装看空调,现在的铁道施工部门在野外作业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别说板房了,很多时候连帐篷都未必能住的上,和帐篷一比,这个简陋的现场指挥车瞬间就成了五星级酒店。
“这也太隆重了。”陈耕苦笑着道。
隆重反过来理解,就是“这个人情欠大了”,人家连铁道施工的现场指挥车都借给你用了,你难道还能不表示表示?不客气的说,陈耕的这趟华夏之行,想不留下点项目来,他自己都不好意思。
“这有什么,反正来回就是大半个月的事,用完就还给他们了,又不是不还,”丁海军摆摆手:“哦,对了,陈红军同志和袁佳同志过几天也会赶去首都,到时候你就能和他们见面了。”
终于可以和老爹老娘见面了吗
PS:兄弟们对不住,紧赶慢赶的还是晚了,实在是不好意思。
第116章 精准的国际局势判断能力
让陈耕有些惊讶的是,这节加挂的铁道建设现场指挥车上面竟然还有暖气系统。
毕竟是寒冬腊月,在亚热带的粤省也就罢了,但还没等火车通过秦岭,车内的气温已经下降的厉害,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没奢望这么一辆车上能有空调的陈耕,很有先见之明的让大家多带了几件冬天的衣服,尤其是羽绒服,但还没等大家换上厚衣服,陈耕就发现车上竟然有暖气。
“车上烧热水的锅炉都通着暖气片呢,”看着陈耕傻眼的模样,老丁同志心里终于找到了一点安慰:你也有这么土包子的时候?心怀大畅的老丁同志狠狠的欣赏了一番陈耕的土鳖模样,这才不动声色的表示:“只要打开一个开关阀门就能连同车上的几组暖气片……反正整辆车也才70多个平方,不用几组暖气片就能保证车厢里的温度。”
“这样啊……”陈耕连连点头,也是,这好歹也是铁道施工的现场指挥车嘛,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玩意儿,没有个驻车制暖系统,难道大冬天的时候在车里面生炉子?他好奇的问道:“那普通车厢里面有没有这么一套暖气系统?”
“……”
老丁同志的脸顿时一黑:尼玛你丫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倒是张巧巧同志,这位同志是个好同志,她爽快的回答道:“普通的车上没有。”
“为什么?”米伦眨巴着大眼睛好奇问道:“难道他们不冷吗?”
从开始在陈耕身边工作就开始自学汉语的她,现在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基本上已经没有太大的问题了,这几天来周围的语言环境又都是汉语,他的汉语水平进步的那叫一个飞快。
“不冷啊。”
“啊?怎么会不冷?”
“因为人多。”
“人多也不可能不冷。”
米伦没坐过华夏的火车,下意识的认为所谓的“人多”就是火车上所有的座位都坐满了人,这已经是她想象的极限——美国的客运火车,从来没有座满一半人的时候。
陈耕没办法给米伦解释华夏的火车现在是个什么概念:超市里卖的沙丁鱼罐头什么样,现在的火车就什么样。
很多人以为30年以后的春运是火车运载能力的最巅峰了?
幼稚!
告诉你们,【创建和谐家园】十年代的火车那才叫厉害,你能有个放下小马扎的地方坐着那你的运气就太好了,至于卧铺票,那是需要凭借着介绍信和工作证去火车站内部协调的,没到一定的级别你就想坐卧铺?
你想啥呢。
陈耕倒是知道“沙丁鱼罐头车厢”是个什么概念,但他没法说:自己一个从小在美国生活的美籍华人,怎么会对国内的情况知道的这么清楚?这其中说不通啊。
老丁同志觉得这个问题不能再继续讨论下去了,如果再讨论下去,万一引起了外宾的兴趣、想要去普通车厢看看怎么办?到了普通车厢,让外宾看到咱们国家这么穷,老他不懂军事,丁海军也没指望陈耕能从军事的角度把这次的伊朗革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连忙说道:“成,咱们就当闲磨牙……巧巧,你去拿点儿花生瓜子过来,再去泡两杯茶。”
闲聊嘛,就要有个闲聊的样子,怎么能少了花生跟瓜子?
花生瓜子来了,陈耕也不客气,他也希望共和国能够抓住机会狠赚一笔:“伊朗革命导致国际原油供应出现了很大的缺口,很多国家和组织都惊慌不已,很多机构预测按照目前局势的发展,国际原油价格有可能突破12美元乃至13美元一桶,这是没错的,但在我看来,其实这一切都意味着麻烦才刚刚开始。”
“麻烦才刚刚开始?”丁海军愣了一下:“怎么说?”
“简单,如果把目光稍微放大一点,不要只局限在国内,放大整个中东,你就会发现,现在的中东地区,完全就是个火药桶,有一点火星就会爆炸,偏偏在这个时候伊朗出事了,完美的充当了这个小火星的角色。”
将目光放大到整个中东?
丁海军虽然是这个时代难得的外交人才,但可惜的是,这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北美方面的工作的他,对于中东地区这边基本上没有关注,一时间老脸一红。
还是要给自己未来的老丈人留点面子的,陈耕就当没看到老丁同志有些尴尬的脸色,接着说道:“现在伊朗国内的革命运动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巴列维国王正节节败退,甚至已经失去了部分军队的支持,结合现在的局势,我大胆的预测,二月份、最迟不超过三月份,伊朗的局势就能彻底明朗下来。”
实际上哪用等到那么晚啊,1月19日,伊朗国王巴列维就会带着自己的老婆孩子“出国访问”,巴列维王朝也正式终结……【创建和谐家园】!
陈耕忽然反应过来:貌似今天已经是1月20日了?!
“怎么了?”看着陈耕的脸色有点不对,丁海军连忙问道:“有什么不对吗?”
“在回来之前,我曾经做过一个分析,认为伊朗革命在这两天应该会出现一个极其关键的拐点,如果能印证这一点,就说明我接下来的分析是对的……”
“……”
老丁同志目瞪口呆!
他傻乎乎的看着陈耕,就跟看着一个神棍似的:“你认为伊朗革命会在这两天有重大的转折?”
陈耕苦笑着点头:“不过咱们现在也没办法求证,如果能求证,接下来的话我就比较有把握了。”
老丁同志紧紧的抿着嘴,手指轻轻的在桌面上敲打着,不说话。
作为国家的中高级干部,他知道的比普通人多很多,比如虽然这节车厢里的乘客没办法和外界联系,但实际上这趟火车是可以与外界联系的,现在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沿铁路路线上的各站点布置的铁道有线专线电话以及路线上的维修电话,如果有紧急需要,可以通过这些电话与外界取得联系;
除了这种有线电话之外,还有火车车载无线电报系统,另外第三种方式就是车载无线电台,在70年代中期,我国已经完成了150mhz火车专用晶体管无线电台的定型和生产,并且率先在华北平原和华东地区进行基站和中继站的建设,很巧,陈耕等人所搭乘的这趟火车上就有这么一座150mhz火车专用无线电台。
第一种不用考虑,第二种和第三种通讯方式都由列车长掌管,老丁同志现在考虑的是,是否要与列车在取得联系,来印证陈耕的分析?
————————————
ps:有点晚了,兄弟们请放心,今天还是2更。
第117章 多米诺骨牌的游戏
“老弟,你给我说实话,你觉得伊朗这两天出大事的把握有多大?”左思右想之下暂时还拿不定主意的老丁同志,一咬牙,问道。
“不低于五成。”陈耕给出了一个看上去很激进、其实很保守的数字。
但老丁同志已经惊呆了:不低于五成?!
在外交工作中,别说不低于五成了,很多时候他们要面临的事情的成功率甚至不高于一成!但就算是这么低的成功率,也得抱着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做,而现在,陈耕竟然说伊朗那边要出大事的可能性有超过五成。
他的心颤抖起来:如果真的被陈耕给说中了……
他已经有点不敢去想了,如果真的被陈耕给说中了,这个人的战略眼光是多么精准独到!
试试!
哪怕是为了验证,也要试试!
打定了主意,丁海军下意识的压低了声音:“我倒是可以想办法借用一下火车上的无线电台,托朋友了解一下情况……不过你说的重大的转折点是什么?”
看着老丁同志坚毅的准备下油锅一样的表情,陈耕的肚子都要笑破了。
强忍着笑,陈耕故意犹豫了一下,也同样压低了声音:“其实我也挺好奇我的猜测对不对的,你要是帮问一下那就再好不过……我认为这两天,巴列维国王极有可能携妻儿老小‘出国访问’,而且极有可能就是骆驼家或者木乃伊家。”(骆驼:沙特,木乃伊:埃及,还是尽量说黑话吧)
巴列维国王携妻儿老小“出国访问”?!
老丁同志当然不是傻子,他当然知道陈耕口中的这个“出国访问”其实根本就是逃亡,但伊朗的局势真的到了这么恶劣的程度了吗,到了现任国王都不得不逃亡的程度?
只是局势恶劣其实还不是特别要紧,要紧的是陈耕接下来的分析:如果这一步局势的发展被陈耕准确的猜中了,那接下来的局势呢?
毫无疑问,如果经过验证证明陈耕在这件事上的看法是正确的,那么他的看法和观点对共和国的中东战略有极大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想明白了,老丁同志不再犹豫,点头道:“我去和列车长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用用他们的电台……就是有点不好意思……”
“我知道,我是外国人嘛,”陈耕倒是不介意:“你验证了之后给我说一声就行,说实话我还真的挺好奇的。”
老丁同志没说话,只是感激的对陈耕点了点头。
……………………
早就得到了“完全配合”的命令的列车长,在验证了丁海军的工作证之后,二话不说,帮老丁同志接通了铁路现在所在省份铁路局的电话,经过层层转接之后,电话终于转到了办公厅——是的,电话没有转接到外交部,而是转接到了办公厅,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关注着陈耕呢。
“伊朗现在的情况?”办公厅崔副主任有些奇怪:“小丁,你问这个干什么?”
“刚刚我和陈耕同志聊起了石油,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伊朗,陈耕同志预测就这两天,伊朗国内应该会出现重大的转折点……”
“转折点?什么转折点?”崔副主任问道。
他的工作重心毕竟是国内事务,对国外事务不怎么关注,但再怎么不关注,在伊朗发生的事情也是当前的国际热点问题,中央的领导们也在关注,领导们关注的问题,作为“副管家”的他能不关注?而且身处的高度决定了他的眼界:伊朗发生的事情对共和国的影响还真不会小。
“陈耕先生说,最大的可能,是这两天伊朗国王会携带全家人出国访问,”话说到这个份上,丁海军也没有回头的余地了,他一咬牙:“就是流亡、逃亡……”
“……”
电话那头忽然一阵沉默。
听着电话那头忽然一点动静都没了,老丁同志忽然有点心慌:这是什么情况?
大冬天的,外面零下好几度,可丁海军却已经汗流浃背。
“小丁啊……”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崔副主任的声音终于响了起来。
“在。”丁海军连忙应道。
“你知道吗?”崔副主任的语气很奇怪,或者说是诡异:“就在昨天,巴列维国王携全家人去了木乃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