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孙云挤到里边,常博士正在书案的后边整理着桌上的书本,不小心一支笔掉落到地上,孙云连忙弯腰给捡起来放到桌案上。常漺一见说道:“谢谢,哦,是你啊?呵呵,你过来啦?”孙云一揖道:“学生孙云,给常先生见礼”。
“呵呵,你已知我是谁了。你老师可好?”“是的,承蒙记挂。老师临来特让我寄书与您。”
常先生接过书信,展开从头至尾看了一遍,说道:“我这个子布同窗啊,好多年也不给我捎个只言片语,每年都是我到汲县的学子当中去询问他的近况。今年我以为还是这样,所以就到你们考生当中看看,没想到他还真破例,让你们几个后生带来书信,看样子他对你们几个真很器重啊。你们从师几年了?”“已经有7、8年了。”
“哦,我说这几年都不给我来信,看来他对您真是倾尽全力了。你们都学了什么?”“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风、尚书、孝经等通读。易经和左传等刚开始。”
“嗯,学的真不少,看来子布没少个下功夫啊!你们以释义为主还是论述为主?”“先生说他未如常先生得【创建和谐家园】徐先生的真谛,只以背诵、释义为主,论述为次。”
“呵呵,子布过谦了,不过他倒是深知太学选生的要求。此次命题由礼部拟定,尚书省和中书省审核,并报太后御览。时值乱世之秋,我想朝廷必定倡导孝悌、忠君,所以我想论语、孝经必有策论题目。而似孟子等必少出题,甚至连默写题都不能出。你们同窗几个就依这个意思准备吧。”孙云知道,常先生久在太学,了解大考的动态,他的一句话能比寻常书馆的一百句都顶用,因此格外兴奋,如获至宝。说:“多谢先生指点,学生告退。”
常博士点点头,孙云兴高采烈的出了诗琴馆,看见十几个他的同门以及私塾的同窗们都都没吃饭,就在外边等着他,看见他出来,立刻围了过来。“大云,怎么样?看见博士没?”“看见了。还和博士说了好一会儿话。”“都说什么了。”“原来我们老师和常博士,自从在徐尊明大儒门下同窗开始就是最要好的朋友,每到太学考试,博士就找汲县的考生询问袁先生的情况。袁先生好几年没给常博士信了,也一直没求常博士什么,只有今年例外,让博士指点我们,所以常博士说,我们是袁先生最看中的学生。”“是吗?太好了,我们有希望了。大云快说说,博士指点我们什么了?”“别着急,我们吃饭去,一边走一边都告诉你们。”
快到晚饭时分,天气终于不那么酷热,学子门依旧抓紧最后的时间巩固,钟声一响,下学的时间到,学生们轰隆轰隆的开始整理书包,准备出馆吃饭。孙云几个师兄弟正结伴等着小俪,她总是丢三落四,这会儿不知道什么东西找不到了,又把书包倒出来翻看。杨炯说:“你还能行不,一会儿食堂好菜又都让别人打没了!【创建和谐家园】因为你我们吃不到好菜。”“马上。马上,这儿呢,在里边,走吧走吧。”说着和大伙一同往外走。
孙云说:“再好好看看,一会儿又落了什么,还得回来取。”“大哥哥,你看你,我有那么记性差吗?你们就拿一次当百次说我。上次炯师哥不也忘了东西么?”
杨炯在最前面回头说:“我就那一次,哪像你天天磨磨蹭蹭的。”吴坚说:“你俩说也别说谁,都够邋遢的了。要是再吵一会,剩菜都没了。”
“没事儿,大窗口没有菜,我们去小灶窗口要点好吃的。反正这几天累坏了,补充点营养。”孙云说:“那太贵了,我们复习的还没怎么样,先铺张浪费,万一没入学,太败家了。”
李辰说:“大云你别太小心,补充营养,保证体力也是必要的。大食堂的饭菜确实难吃,天还热,一去晚了,剩菜更吃不下了。吃不好我们也没法学习。”王先说:“李辰说的对,我们还得营养跟上,今天就吃小灶,这几天杨炯表现不好,罚他今晚请我们多要点好的。”
杨炯说:“干嘛罚我,今天又不是我耽误的。”李晨说:“我也同意,少数服从多数。”
几个人说说笑笑出了学馆门口,看见台阶下面站着二个女孩和二个男孩,手里都捧着书,没穿校服,应该也是别的郡的考生。其中一个女生看见孙云他们立刻迎过来,问道:“几位世兄,找了你们好几天了,原来你们在这里。还记得我么?”
大伙没反应过来,李辰一拍脑袋:“对了,你是卢世叔家的卢静吧。”“嗯嗯,是我是我,李辰记性真好,你们住哪?这几天到京城还习惯吗?”李辰点点头:“挺好的。”
ÍõÏÈÎʵÀ£º¡°¶ÔÁË£¬Äã²»ÊÇÔÚÛªÏÈÉú¼ÒÌÜдˮ¾×¢ÄØÃ´£¿¡±
卢静笑笑说:“本来是的,你们走的当天,我还真写了半天,不过我之所以想在郦爷爷家呆几天,其实还因为她。”说着指着身边的一个秀丽的女孩,“她叫郦影,是郦爷爷的孙女。我们从小就认识,所以这次我也是想看看她的。不过郦爷爷告诉我,郦影正在京城的家里复习课程准备考试呢。所以,我突然想我到京城去叔叔家住,或者偶尔去姑姑家住,时间长了多没意思呀。尤其想起来你们也是都来考太学,我觉得我也应该试试,所以就哀求爸爸给我报名。爸爸拗不过我就答应,当晚我们就回京找姑父(李延寔)和叔叔(卢道舒)商议,正好他们家也有堂哥和表哥报名了。喏,就是他们,这是我叔叔家的哥哥卢昌浩,这是我姑姑家表哥李彰”说完,她给大家互相做了介绍,大家打过招呼,然后结伴去食堂。
一边走,卢静继续说:“他们都是姑父找的太常崔大人报上名的,我回来了,姑父又托他给我报名,好在仅仅是报名应考,能不能考上还要凭运气和学识,崔大人也就答应给办了。我们录在京城学区名下,安排在前面中间的大殿复习。我前几天就到了,今天才有空找你们。还有我爸爸说了,想请你们哪天到家里叙叙,备点家宴酬谢你们。”
王先说:“先不必了,马上就要考试,不敢耽搁功夫,等考中了再说。”卢静说:“那就说好了,一言为定等你们,你们保准都能考上。”
田俪说:“卢静姐姐,你准备的怎么样啊?”“我哪有特地准备啊,这几天只是临阵磨磨枪罢了。不过我知道应试的大多数官宦子弟都不上进,所以我们平时积累的就够用,别怕。”
田俪听了心里多少有了底,放松了许多。卢静又说:“哦对了,还有个好消息!郦影的爷爷郦先生已经被朝廷召回复官,改迁御史中尉。这回我们不用渡河到他家别居,等我们考试完了,可以直接到他家誊书,你们也能随便看了。”太好了,大家又高兴一番。
“还有个事情想求你们。”卢静顿了顿,田俪说:“静姐姐,说吧,什么事?”
“就是我哥哥昌浩和表哥李彰他俩也学习击剑呢,我和他们说了你们的事迹,他们想要和你们学学,你们愿意指点指点么?”田俪说:“这个呀,没问题,只要我们进了太学,能留在京城,交给你们点武艺算什么呀,包在我身上!”昌浩和李彰两个男孩听了差点晕倒。
17考场
天晴日列,难觅微风。太学院内正殿藏经阁前广场花园的大树下搭了几座凉棚,城阳王元徽居中而坐,两边尚书令王涌、尚书仆射兼礼部元顺、黄门侍郎、太常丞、博士祭酒等部分官员坐陪,其他博士等都两厢数下站立陪同,博士助教等都站立在各个学堂门口。正殿前面广场正中摆了桌案,上铺笔墨纸砚,也有一把大伞遮日。城阳王具体的职务虽然比王涌小,但他担着皇家的王爷爵位,加上一些三公九卿的荣誉虚线,品级要高许多。
不一会太常崔明坐轿从皇宫而来,后边跟着属吏。他手捧着一个朱纸封的盒子,内盛着考题。到了近前,崔大人对王爷和各位大人见礼后,把考题当众打开,铺在院中的桌子上。然后博士祭酒钱决点手一招,只见从博士中走出一位不到20的助教来到案前。此人长得眉清目秀、英气逼人,一看便知少年才俊。他前后看了看题目,略微深思一下,提起笔来饱蘸浓墨,刷刷点点一会儿一张副卷顷刻而就,接着此人一鼓作气按每堂一张副卷全部誊写完毕。
祭酒领两个博士检查一遍,丝毫无误,看看日规,时间差不多了,转身对城阳王深施一礼:“王家千岁,时辰已近,是否发卷”元徽点点头“开始吧。”
太常丞对属下把手一挥,小吏门每人捧了一张卷子分到各个学堂里。各个助教把题目悬挂在博士讲桌后面的墙壁上。不一刻时辰刚好,祭酒吩咐敲钟,一个博士助教对大院门口里侧的铜钟边的小吏一招手,那个人连忙摇动钟绳,接着悦儿的钟声响起来。每个学馆考场的助教吩咐一声:“开始!”考生们便展开卷纸,提笔答题。
元徽闲来无事,一边乘着凉,一边点手道:“请刚才誊写的博士助教过来一下。”
祭酒忙喊:“伯起,过来见王爷。”只见那个青年走过来,对城阳王深施一礼“晚生魏收参见王爷”。
“不必过谦,刚才看你略展才华,颇有士族大家风范。令尊何人?”
未待收答,太常崔明说:“此兵部侍郎魏子健的公子”“哦!”在这些王爷中,元徽粗涉书史,颇有吏才,最能与文人士族接近“我早听说魏健之子有曹植之才,七步成诗,今日一见却又笔如龙蛇,果然名不虚传。伯起,今年有多大、做太学博士助教多久了?”
“回千岁,刚行冠礼,进太学已有三载”“可独授教否?”
祭酒钱决补充说“已有一年了,其才思敏锐、见解独到,颇有名望,学生趋之若鹜,远近辩者满堂,尽皆叹服。”“如此说来,”城阳王看看左右,兴奋的说:“我朝爱惜人才,不拘泥年齿,我看就去了助教二字,晋博士吧。王大人、元大人你们看呢?”
元顺素日因城阳王贪婪轻浮而对其十分蔑视,今日见他提拔拉拢自己的人更十分反感,但因自己也喜欢魏收之才,便不置可否,闷闷的点头同意。王涌为尚书省最高长官,主管六部,平时与元顺、魏健关系都不错,见元顺同意,也便附和称是。
“快谢城阳王,你乃我北朝最年少的博士,若非王爷一心为国爱才选材,哪有破格之事。”博士祭酒赶忙提醒魏收,魏收连忙一弓扫地,众皆帮着答谢。
考场内,寂静无声,学子们都聚精会神的答题。孙云看看题目,果如常先生提示,便提笔而写。一开始倒还顺利,但后来写着写着,遇到一个测试典故的题目,问“一孔之见”出处以及与五经的哪部书的一句话意思相同,并写出文章的名字和那段话原文。孙云看了题目一下有点发蒙,一孔之见就是井底之蛙的意思,但那是庄子的书籍,不在五经当中。而且这典故好像和自己的身世有某些相似,一时间思绪如脱缰野马蔓延开来。这几天经历的事情变化太快了。自己原来只是一个乡村的学生,如果生活平静的过下去,可能在县里谋个曹掾小吏做做,或者朴实一点做个教书先生,自己会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一个优秀的书生,一个孝顺的人子,一个尽职的公差,一个受到尊敬的教书匠,总之是默默无闻,平凡而安静。
但是为了参加太学大考,一下子离开了熟悉而安静的乡村,而这一出来感觉一切都变了,自己人生轨迹像溪水入河,接触了更多的大千世界。而这个世界太大了,自己原本是井底之蛙,偶然蹦出,才知道自己的多么渺小,多么不适应。与此同时,自己的责任却更大了。首先自己要印证远古墨家的传承,需要重建师门;要继承前代家族的遗志,需要振兴家门;还有家乡百姓们的寄托,需要造福乡里。压力来的太突然,自己从此以后将会不能停下脚步,再也没有机会回到从前。以前努力的学习,其实不知道为什么,只是一种本能和素养,从今以后不努力根本就不行,而且不再为自己。这一切仿佛一梦惊至,又仿佛跟自己毫无关系。
孙云失神的想着,不觉汗水湿透了衣衫。田俪在他的侧面,正答题,忽然扭头看见孙云走神,起初还没在意,以为他在思考,但发觉孙云神色不对,感觉应该是一时紧张忘题了。但是考场上也不能说话提醒,急的她眉头一皱,便把压纸的木板装成无意间打落,正好掉在孙云的脚边。孙云被突然的响声惊扰,回过神来看见田俪用手在卷子上先横画一道,然后往上一抹,接着往下一指,孙云明白意思是不会的先放一放,答后面的,注意时间。孙云点头示,为了怕助教误会,赶紧低头答题。田俪也顺势捡起木板专心应答。孙云再看看题目,突然想起《礼记?学记》的孤陋寡闻就可以,于是努力使自己凝神静气,把杂念抛开,完成答题。
很快午时三刻即到,祭酒示意城阳王时辰差不多了,元徽点头。祭酒吩咐敲钟。随着钟响,各堂助教高喊时辰到,考生停笔。学生们依次站起,排着队退出考堂,陆陆续续进到操场排好列。待助教门收回卷纸,排成一排,都统一放到箱子里,由太常属吏封好带走。接着城阳王、官员们与全体师生行礼之后,鱼贯退出。祭酒宣布解散,学生们才欢呼一声散开。
校园里立刻被学生们的议论声音掩盖,各种叹息的、疑问的、高兴的、关切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田俪问孙云:“子细哥哥,你刚才怎么了?”听了田俪的问话,大家赶忙围了过来。
孙云说:“刚才我看考题,似我们平时所学,又似乎杂乱,一时犹豫来着。看来平素我们看似学的很好,其实一点不扎实,而且也不会灵活运用。这次走出来才知道原来我们闭门穷经,正应了刚才的考题,实在是孤陋寡闻,自以为是了。”
“大云所得对”李辰说:“虽然我们老师是经学【创建和谐家园】门下,但我们地偏乡远,难免闭塞。所以我们才到天子脚下增长见识。但愿我们都考进太学,我听说这里的太学博士都是全国顶尖学儒,而且还有机会与南朝学儒交流。到时候就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
王先说:“也不怕。反正我们就是学生,只要有机会和高手学习,就有机会和他们比肩。关键是卫明刚说的,我们必须都考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对了,你们答的怎么样,我觉得虽然题目绕了点,但好在我都答满了。”
大家闻言都点头称同感,杨炯说:“以我看,现在不必想他了,反正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考也考完了,后想也没有意义。揭榜要等几天,我们称这几天轻松轻松,不如到哪溜达溜达。”
一会儿看见几个同乡正在一起正议论呢,互相一问,他们好多人没有答完,和孙云一样,中间碰到卡壳了,有几个还掉了眼泪,已经开始想着回家挨父老乡亲的挖苦埋怨了。孙云说:“别想那么多,现在还没到哭时候,一切等发榜的时候在说罢。咱们先出学校和外边的亲属还有亭长他们告诉一声,省得他们惦念。”乡里的同学们听了便一起向校门走去。
这时听见后边有人喊:“你们在这里呀!”回头一看是卢静、郦影、昌浩和李真,这边还有杨家姐弟正好也过来。大家互相介绍了一下,卢静问:“你们答得怎么样啊?”每个人都说了一番,感觉基本相似,只要平时刻苦学习,都能应答,但答题深度看自己的悟性和理解了。
议论了一会儿,卢静说:“噢,对了,前几天说好了,考完试到我家吃饭,今天怎么样啊?”孙云说:“改天吧,一会我们还要和乡里来到人通报通报情况呢。”
“那好等你们,还要和你们学剑哦!”田俪又爽快的答应说:“没问题,杨琼和杨蓉也是武将世家,都会剑术的,到时候一起切磋。”“太好了!”大家说着,一同来到太学院门外,京城考太学的都是官宦子弟,门口各家车马排成一片。大家找好各自的车子,纷纷离开太学院。
大院里,学子们逐渐散去,有告假走亲访友,有回后院客堂寝室休息。这边博士们也收拾收拾准备休假。每年暑期都送走一批老生,迎来一批新生。老生优秀者直接封为郎官到各府衙或黄门后差补缺,成绩一般者回到原籍,家族背景好的继续进行秀才孝廉测试,不济的就做私塾先生了。新老交替的当口,除了新生入学考试,博士们都可以休息一段时间。
今天有个特别的事情,大家还要庆祝一下的,就是魏收从博士助教被晋级博士,这是天大的喜事。按北朝制度,博士要在40以上才能担任,助教也要30左右。魏收一个人把这两项规定都打破了,成了太学最年轻的博士,不但俸禄翻倍增加,名声更是一日千里。
大家为他道喜,他也知趣一定请大家客,尤其对祭酒大人,说不尽的感激。
18晚练
大考完毕,下午同学们回到教室,都没有心思看书,等发榜还要好些天呢,难道这几天就在学校干呆着?课间的时候,新中乡的同学们聚到一堆,商量着这几天干点什么好。有的说好不容易来到都城哪能不好好逛逛呢?再说大部分同学,可能发榜之后就得打道回府,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回来,不趁着等待发榜的间歇好好逛逛,那就错过大好时机了。对,大家一致同意。去哪好呢?洛阳最著名的无非是三个地方,一是内城的永宁寺连同周边的寺庙和西城的大市,再是被称为道场的嵩山少林寺以及周边的嵩岳寺、中岳庙等,三是龙门石窟一带的佛像和寺院。大家想去哪的都有,最后分成几组自愿组合,自由活动。
同学们分组,和孙云师兄弟们几乎无关,因为他们人多,又是师兄弟,生活节奏和时间安排与他人不同,从来都是自己一伙,别人掺乎进来不方便。田俪看别的同学都去玩,她的心也痒痒,非张罗出去玩一玩。孙云说:“出去玩可以,学习怎么办,尤其练武不能耽误。”
李辰说:“不会耽误,我们都是早晚练武,白天学文,文科放几天不怕,再说这几天也看不进去,纯粹是摆样子,耽误工夫。到了晚上我们无论多晚回来,一定把吐纳和套路都演练一遍,早上宁可少睡点也正常晨练,保证每天都积累不间断。”大家都保证了,孙云便同意。
几个人再想想去哪好呢?田俪说:“我们几个都去过永宁寺了,辰师哥你们几个虽然还没去过,但那是城里,随时都能方便去,所以这几天应该先去外边。”
孙云说:“那就先去少林寺吧,爷爷说过,少林寺的名气很大,武功天下闻名,而且少林的方丈叫僧稠,十年前的终南论剑被推举为中昆仑,是天下第一侠客,因此咱们说什么也要瞻仰瞻仰少林,沾一沾武林圣地的边儿。好歹我们也算学过武,来了一趟洛阳,如果连少林寺都不知道,那也太说不过去了!”
大家一想,大云说的对,那就定下来先去嵩山,其他的回来以后再说。不过今天刚考完试,李辰、杨炯和王先还要到各自的亲戚家去一趟,一来说说考试的情况,而来也算是道别,万一考不上,就直接返乡。李辰和杨炯估计今晚可能回不来,王先不在表叔家过夜。大家商量,去嵩山得用车,雇拉脚的不方便,让王先回来的时候,负责到亭长那把大车借来。
明天在哪【创建和谐家园】呢?杨炯家的亲戚在城西的大市,李辰的姥爷家在内城西阳门不远。吴坚说:“那就在永宁寺【创建和谐家园】。我们对洛阳不熟悉,只认识永宁寺,那还离你们俩不远,正好顺道。”田俪说:“对,你们三位师哥还能借机会看一眼那个摩天高塔。”大伙点头同意。
傍晚下了课,李辰、杨炯、王先把书包交给孙云几个人,直接出校打车去亲戚家了。田俪说:“京城有亲戚真好,晚饭还能换个环境吃,多惬意。”吴坚说:“有什么好的,你以为到别人家吃饭能舒服啊,一点都放不开。再说李辰和王先都是士人家庭出身,养成交往的习惯。而我们仨个其实是乡下人,最多是和武林习惯沾边,基本上属于粗犷豪放性格的,在士人堆里肯定不得劲儿,尤其田俪你,一个女生,男生的性格,一定会被士人挑剔的。”
孙云听吴坚的话,觉得很在理儿。这个吴坚别看体格魁梧,力气最大,但跟他们一起学习,看问题、说问题经常是一语中的,很有见解。于是也点都说:“吴坚说的对,听同学们说,现在我们北朝,不像头些年重武轻文。自从迁都洛阳以后,继承了魏晋的风气,尤其跟南朝学的,弄得士人追求脂粉美、男子出门还要化妆,太程式化。所以我们以后要是留在太学,还真得注意形象,不说立刻跟都城的人融入进去,起码也不能太另类,让他们笑话我们。”
田俪说:“有什么了不得的,我还不稀罕呢!再说,洛阳城是佛国圣地,四海之外都有人仰慕而来,因此这里的居民见过的人形形【创建和谐家园】,变得包容性很强了,没有你们说的那么排外。”孙云听了,很感意外,说:“田俪,你没来几天,发现你挺有思维了,进步真大呀。”
田俪得意的说:“那是,小妹我从来都是学什么像什么,看什么会什么。”吴坚说:“大云一夸你,你就飘扬,现在还没发榜呢,等到发榜再美吧。”
孙云说:“是啊,一切都太早呢。想别的都没有用,关键别落下武功。今晚抓紧时间多练一会儿,争取把明后天耽误的时间,提前补回来。”好吧,田俪一听学习练武就打蔫儿了。
晚上吃完饭,大家不用晚自习看书,直接到太学的藏书阁前后两侧小花园边上去练武。太学院很大,里面布置的很漂亮。因为校区位置在城区东南,因此学院的大门冲北开,北部是各个学馆,然后是一个小花园广场,中间最高的是藏书阁,藏书阁的后面是湖心花园,再往后是运动场,场地后是几排小树林,最后南侧是生活区。东西两侧随着建筑是一些树林。他们练武就去树荫比较浓密的靠近湖心花园的东侧小树林,免得同学来往有干扰。
现在是六月末,太色很长。一般到戌时才天黑,不过即便天黑这个地方距离藏书阁比较近,楼顶上的大灯笼能够找到这里,虽然昏暗,但足够他们练武。他们三人趁着黄昏前先练习一趟七星剑。七星剑是他们墨门的独门绝技,是祖师墨子留下来的,如今世上差不多遗失的干净了,会这种剑法的没几个。
爷爷和他们讲过,墨门源于墨家,由墨子春秋末战国初创立。墨子本人才华惊天,他在思想,教育,军事等方面集有大成,一生中著书立说和教授门徒。其作品除了传世的《尚贤》、《兼爱》、《非攻》,以及由他和各代门徒逐渐增补而成的《墨子》外,还有未传于世的三籍,即《墨经》、《墨子五行记》和《素书》。其中墨门道法主要载于《墨子五行记》,内有变化的法术。《墨经》主要编录了七星剑法、拳法、和吐纳练气法。
一趟剑法练完,没想到王先很快就回来了,他的身后还带着卢静、田俪、李彰、昌浩,还有杨蓉、杨琼姐弟几个人。原来王先到了司徒长史府,结果他的叔叔没在家,他和婶婶等人,简单的说几句,晚饭都没吃就回来了,路上随便买点小吃,胡乱对付一口。
快到学校,赶紧找到汲县他们官员们住的馆译,把借车的事情和亭长一说,亭长都是乡秩王德的手下,哪能不帮忙,约好了明天交接的时间,把一切办妥。刚到学校,正看见卢静他们刚吃完饭没事,准备找孙云几个交流剑术,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了,可巧看见王先,都给他围了起来,问他们几个都跑哪了,晚上平时都在哪。王先和大伙说了说情况,然后大家随王先回寝室换了衣服,取了班剑。杨家姐弟和李彰几个都是武生,得过武生头巾和班剑,不过只有杨家姐弟和卢静带到学校的宿舍,其他人都回家住因此没有带来。
都是少年,大伙见了面,稍微客气几句,然后就开始演练。大家都知道孙云他们的事迹,因此由他们四个人排好队形,一起练了一趟七星剑。他们演示完了,大伙都鼓掌叫好。
然后是杨家姐弟演示,她俩学的是家传的剑术。他们的元祖是杨喜,字幼罗,高祖刘邦还是汉王的时候,曾官居郎中骑都尉,并执掌宫中更值宿卫,后因击杀项羽有功而封赤泉侯。历代先祖都做过丞相、太尉、将军、太守等。等他们演练完,大伙看了也觉得不错。然后是李彰、卢昌浩表演,甚至卢静也会点。他们虽说也是家传的,但和大众的武术差不太多。这个年代,因为只靠冷兵器生存,因此武风盛行,几乎家家多少都会点把式。
不过孙云看出来,他们的武术与自己练得还是有所不同的。这个不同不是体现在套路上,而是呼吸方法上,也叫运气方法上。普通人包括士人、武士、将军,他们练习武艺采用的是胸式呼吸法,而武林人士也叫武者修炼武艺采用的是腹式呼吸发。武林之中练武讲究的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而武士练武则省略了,把这些合而为一,简单的就是炼精化力。而这个力的含义有几种,包括气力、技力和激力,也叫力量、技巧和速度,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一力降十会、一巧破千斤、和以快打慢。因为炼精化气是个漫长的过程,一个武者从五六岁开始修炼,一直到二十岁之前,都处在这个阶段,而与同龄的武士相比,武者的综合战力通常要弱很多,很明显,相同的时间,他们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练气上,如果不能达到炼气化神的境界,那他们之前的基础就白瞎。不过也有少部分的天才,会在15岁左右突破到下阶段,这些人与同龄的武士相比,相对比较接近。今天这个情形,也验证了这个道理,几个不懂武功的人,仅仅会些剑术,表面看着与孙云他们大伙好像实力差不多。若不是孙云他们从小刻苦,从未间断,真不知道他们一旦对决起来,谁胜谁负。
最后是郦影演练,孙云他们能看出来郦影还是经过特殊训练的,她的呼吸已经改称腹式呼吸发,每招每式,都是刻意的运气发力,虽然和孙云他们一样,现在还看不出有什么效果,但不管怎么说,起码是武林高手交给她的。因为师门的事情都比较隐晦,大家不便相问。
演示完了,李彰和卢昌浩,非要与孙云他们较量一下,田俪既然答应做他们老师,当然毫不客气的出场,还真别说,三下五除二,他们二个大小伙子,在田俪的面前,都没过几个回合,这下他俩傻眼了,直说:女侠,服了!
19达摩
第二天一早,孙云几个起早晨练后,没到吃早饭的时间就收拾好出发。出了太学大门,亭长已经派车夫过来,几个人很高兴,接过马车,孙云和田俪买了几份早点,大伙在车上对付了一口,按照前几天坐脚车去永宁寺的路线,西走进城,顺着小路来到永宁寺。
他们到的位置是永宁寺的南门,也算是正门,大门楼有三重,顶上架起来离地二十丈高的空中走廊,通向其他大殿的顶楼。寺院的围墙外面都种着青槐,绿水环绕,不管多热的天,只要到这里就觉得又清润又凉爽,而早上到这甚至有些凉意。这时候永宁寺门前的小巷里已经不少人进进出出的,李辰也刚到,杨炯还没来,于是大家把马车停在一边,信步走到寺前的大广场,一边隔着山门观赏永宁寺塔,一边等杨炯。李辰和王先上次没来,趁着等杨炯的功夫,便进了寺门去观赏摩天宝塔。
现在洛阳的百姓对佛祖的崇敬超乎寻常,不少到永宁寺的信众,没等进到寺内,便在山门外广场处能看见佛图的位置,便开始一步一拜的往里走,还有的人们望着山门里的高塔,双手合十默默的祷告。人群中,有的是僧侣、有的是学生、有的是一些妇女、还有一些老人。
十余丈高的宝塔,是洛阳最高的建筑了。越聚越多的朝拜人群中,有不少人是从外地赶来的,他们第一次到永宁寺,看到如此巍峨的浮图,站在广场开始就都不住口的赞叹。还有不少人是洛阳本地人,便给外地香客介绍着宝塔的趣闻,孙云、吴坚、田俪也挤在旁边听。有人介绍,这座宝塔有百余丈高,几年前建成的。当时胡太后还没有被软禁,建成典礼那天,她亲自登塔拜祭,结果到了塔上四目一望,不但洛阳四城尽收眼底,而且宫城、内城一览无遗,连每家每户在院子里做什么看的都清清楚楚。听说有一个南天竺高僧菩提达摩,据说150岁,特地从南朝赶过来的,他见了都称赞此塔极尽了佛的境界,连天竺佛国也没有如此的。
听了香客们的传闻,孙云大家不住的感慨,再抬头望着宝塔,塔上的金铎在晨曦中熠熠生辉,塔顶如在云中摇曳,似乎阐释着佛度的精妙,令人不可思议,又无限遐想。
大家正信步一边溜达一边等杨炯,田俪突然说:“大哥哥、坚师哥,你们记不记得我们头一天进洛阳,下午不是特意来到这了么?”吴坚说:“是啊,那天我们还遇到杨琼他们。”
田俪说:“对,我们临出来是时候,不是碰见一个女尼么?”吴坚问:“怎么地了?”
田俪道:“后来我打听了,原来她的故事,在洛阳都传遍了,很哀怨呢!”孙云说:“是么?怪不得她好像很憔悴的样子,一定经历了许多不幸。”
田俪说:“真是的呢,人们都说,那个比丘尼就是本地的老户。原来这里属于南朝的,后来被北朝占领,再后来大魏又在此建都。快二十年前的一天,女孩正出城门,好像是北门,那边离宫城比较近,结果缘分巧合,她遇到了一位皇族的年轻守城军官,俩人不知什么原因接触上的,竟然一见钟情,而且没多久还海誓山盟,并说好不离不弃,简直太难以想象了。”孙云说:“是啊,那个时候,当地的百姓至少还认为南朝能很快打过来收复失地的,天下还是【创建和谐家园】的天下。不过那个女孩当时的天真也确实可敬,可惜只是机缘太不好了。”
田俪说:“就是啊,女孩家的父母亲人都反对,她却坚持,甚至要离家出走。”吴坚说:“后来呢,他们是不是给拆散了?要不然女孩不能出家!”
“比拆散还可悲,还没等他们坚持呢,那个将军突然接到命令,去抗击蠕蠕,被征戍边去了,结果一去不回再没有音信。女孩这边还不认识男孩的家人,只能这么傻等着,直道过了出嫁的年龄,男孩还不回来,她才毅然出家,最后就辗转到这个永宁寺,真可怜。”孙云说:“都是战争造成的,烽火连天,黎民涂炭,不知道多少人家流离失所、远隔一方。我们还算幸运赶上十几年的太平,要不然那有机会考太学呀!”
吴坚问:“现在还没有那个军官的下落么?”田俪说:“没有准确的,说什么的都有,有说他战死了,有说投降蠕蠕了,有说参加叛乱了。可是那个女尼还依然相信,她的心上人会回来,她每天除了正常的功课,就是去北门一带化缘守望。几年如一日下来,洛阳人全知道她的事迹,都被他感动了。”
孙云说:“怪不得,那天她也向我们打听呢,真是太可怜了。还好现在佛事盛行,庙宇众多,女尼能有个地方藏身,起码一边可以慢慢等着心上人,一边还能礼佛诵经,忘却无边的烦恼,排遣无尽的折磨。要是换个年头,偌大洛阳城真容不下像她这样贞烈而又天真的人!”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时一个站在他们身边对佛塔正膜拜的老和尚突然张口说道:“若要忘却痛苦,必要心无去来,既无我故,万法皆无,总归于空。善哉!”
刚才大家只顾望塔和回忆女尼的事情,没注意经过的这个和尚,待他搭话了才仔细看。却见他形容枯瘦,目光深邃,面皮黝黑,个子不高,似天竺一带的人,这些天孙云他们见过几个外国的僧人,不觉得奇怪。此人的汉语很流利,而且出语深奥突然,大家一时愣住。
定格了一会儿,孙云看法师似乎是自言自语,便没有回话,只是礼貌的冲他点点头,双手合十略微行了礼。只见那个法师又笑笑说道:“几位小施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啊?”
孙云有点发蒙,还在回顾刚才和尚的话语,因为那句没听懂,所以感觉这句话,也不像字面那么简单,似乎包含了深奥的形而上的东西,结果一时语塞,不知道怎么回答。
田俪说道:“老师傅,我们是汲郡的太学考生,昨天刚参加完大考正等着发榜呢,今天来拜佛的。”“哦,是来求佛祖保佑的吧,怎么不进去,在等人么?”
孙云逐渐缓过来说道:“哦,老师傅,是这样的,等人不假,不过我们在这汇合等人,是要去少林寺瞻仰。”和尚听了觉得奇怪,又问:“为什么去那儿呀?”
孙云说:“这里我们已经来过了,虽然这里的佛像和浮图,极尽佛理奥妙,不过我们根基太浅不能领会。还有我们听说,少林寺是禅宗的圣地,而且是武功的大成之处,那儿的禅机妙理更能给人启发,我们想过去瞻仰瞻仰,获得一些灵感和感悟。”“哦,怪不得你们都是武生打扮,看来你们都学过武艺了!很好很好,文武兼备,才能不偏执顽固。”
几个人看这个老头挺可爱的,很爱搭话,都放松一些,吴坚问:“老师傅,您是天竺人?说我们中原话这么流利呢?”“呵呵,我四海为家,喜欢云游,来到中土已经好多年了。”
吴坚说:“法师您高寿啦?”“哈哈,我都150多岁啦?”
150?几个人都一愣,孙云说:“150,中原人没有人能活到150,只听说洛阳有个天竺高僧是,莫非您就是南天竹的---”孙云一兴奋一下子想不起来刚才听的那个外国名字。
“大概你说的是我吧!”老和尚继续说:“我们还真有缘啊,我从南朝而来了好一阵子了,就在嵩山安顿呢。今天闲着没事,到永宁宝塔感悟感悟,没想到和你们碰面,若是我就呆在少林寺里,虽然也是近在咫尺,却不见得相遇呢。”
这时王先和李辰也都过来了,围在孙云的后面听着,田俪又问:“法师,您就在少林寺里边住呀?”“也不算,我觉得里边太吵了,在后山的一个洞里修身。呵呵,时辰不早了,我还要到寺里面会个老朋友,几位小施主,我们有缘的话,下次再聊!顺便告诉你们,”说着老和尚压低了声音,表情神秘的像个顽皮的小孩子,“洛阳和我岁算差不多,甚至比我大的老人,还有不少呢!你们要是能不视而不见,慢慢的都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