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杜婴笑笑说:“看来你还挺细心的呀,这样好了,今天也算你做工了,给你一个签到卡,看你好像听疲惫的样子,你快去学馆吧,在那好好眯一会儿,要不然下午不行的。喏,给你。哦,还有,顺便帮我代带本书给你们馆的助教董老师,我前几天向他借的,替我谢谢他。”
孙云点头谢过,他突然想起来一个事情,说道:“婴姐姐,我问下,前天我来做工,后来我的同学郑冰也来了,正好帮我不少忙。不过,我记得你不是说,藏书阁不是不愿意让许多的同学来吗?你怎么还同意了。”
杜婴说:“我没想同意,没想到,正好我们馆长在图书室找书,他见郑冰挺执着的,又知道他是当朝中书令的女儿,不敢得罪,便让我登记了。我还担心她干不了什么,给你当累赘,不听你的话呢,看样还行是吗?那就好。你快走吧。”
孙云点点头,锁了库房门,捧着书离开。一路上他心想,奇怪!藏书阁什么书没有,为什么她还要向董助教借书呢?而且为什么要托自己带?这里边肯定有秘密。孙云看了看封面,原来是《搜神记》,怪不得,这类书学校肯定不能有。还想翻开,又一想一方面这太不礼貌,自己不能辜负别人的信任,再说自己处在迷局之中,也不能轻易相信眼睛看见的东西,此外,最关键自己还是少知道一些事情更好,有人说知道的越多死的越快,这话是有道理的。
还有,郑冰倒是是什么来头呢?听杜婴姐姐的意思,肯定不是她同意的?如果她没说谎,那就是馆长同意的,那么馆长真的因为郑冰是中书令的千金而同意的么?还是馆长没准就是昨天见到的三个老怪之一呢?孙云越想越头疼,心想还是别追究了,知道真像更危险。
就像昨晚,如果自己知道这三个老怪是谁,恐怕自己的性命就会不保,因此自己必须放弃打听这些人都是谁的念头。自己并不比别人聪明,在乱局当中,保持清醒、保持独立、没有贪欲、保持弱势,了解越少,才是保命的根本。
太学虽然老怪们已经潜伏了好几年,但这些年因为没人知道他们的秘密,因此也就没有人出现过意外,自己千万别当第一个知道他们秘密的人。
下午继续春秋。讲了一节课,魏收突然有事,临下课的时候说:“下节课我晚回来一会儿。你们稍事休息,由董助教组织你们讨论我们上次留的论题。”说完他急急的出馆。
课间休息,大家纷纷议论和回忆老师留的题目。孙云忽然想起来,杜婴姐姐还有书要还给董助教,赶忙走到前面,来到助教的桌案前:“董老师,你好。我中午正好的藏书阁看见,杜婴老师,她说正好忙,便让我把这本书还给您。您收好。”
董助教看了看书,说道:“哎呦,还麻烦你送过来,谢谢你。等你见到她,也谢谢她,这几天我正好要用,还没抽出空要去呢,还好她想着。还有我管她也借了几本书,还没还呢,你见了她替我说说,我马上就还。”哎,孙云点头答应,心说,真是越来越奇怪,你们之间的事情,还用得着我来传话,学馆和书馆也不远,再说早中晚都去食堂,不会自己联系好么。不过既然老师说了,孙云不好回绝。不过他看董助教的眼神,里边一定有秘密的。
休息已毕,助教开始组织讨论,他说:“同学们,上次魏博士留得命题是,读春秋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让大家首先找到,这句话的出处,然后展开论述。怎么样,先问问大家,这句话找到出处了么?”
同学们大多数已经找到,便都回答:“找到了,《论语》中曾子的话。”
助教很高兴,说:“那好,博士有事到祭酒大人商议事情,请大家先辩论。等他回来继续上课。谁先论述?”
140三国
辩论春秋课程的题目,怎么命题出自论语中的曾子的话呢?两者有什么关联呢?大多数同学们还没理解题目的内在联系,不知阐述角度,所以都保持缄默。
王钦早有腹稿,与王林对视一眼,后者点头,王钦率先回答说:“东汉建安五年,曹操挥师东征刘备,在徐州败之,俘获关羽和二位皇嫂。操旧识羽,讨逆董卓,爱其英勇,又尝闻忠义,有心相试。便将羽与二位皇嫂同关一室,羽秉烛夜读春秋,通宵不倦。并时而朗诵,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操闻甚喜,并求贤若渴,对其三日一宴,拜偏将军,赐宅建阁。可关羽仍不为所动,立志与刘备团聚,挂印封金而去。云长东汉之武将,常读春秋,手不释卷,素有忠义,可谓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由此可知,春秋弘毅,国士己任。司马迁说,《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关羽追随刘备恢复汉室,即为春秋大义。相反曹操,孙权所为,则与春秋大义相去甚远。”他一落座,京城子弟们,都点头附和,一直认为他说的好。
王钦少年才俊,文理皆通,思维敏捷,最先反应出魏收题目由来,题扣立意也可。只因他为士人子弟,溯源正统保守,还追流怀旧,结果扣题之后,画蛇添足,贬毁魏吴。同学本来见他回答快而又准,都佩服他有东汉杨修之才,没曾想结尾之处,留下争议,使群情激奋。
这时,贺拔纬起身辩道:“王钦同学所答,虽然入理,但结尾有失偏颇。学生以为,曹操求才务实,奉天子以令不臣,东征西讨,中原安定。天下若没有曹公,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因此,曹公国士情怀,一统华夏,死而后已之志,乃为大义。至于曹丕承禅,天下大势耳,有德居之,五行终始,轮回常也。座下荀彧、程昱、郭嘉、贾诩、曹仁、乐进、张辽、徐晃等外拒兵荒,内修政吏,皆有识之士,大义之才。非比孙刘等辈,乘隙乱世,偏安一隅,抗逆洪流,违背天道大义。”他的话说完,武将子弟都点头称赞。尤其现在的大魏朝,就是自诩远承曹魏代汉,因此贺拔纬的话,更能鼓动一批人。
王先见两派同学都已经表明观点,尤其还对孙云的先祖,以及吴坚的吴姓有所非议,便不甘示弱起来辩道:“前面两位同学,阐述春秋大义固然可嘉,但论证尚不准确。想东汉末年,外戚宦官扰政,汉祚衰微,天下纷乱。江东孙策,少年英雄,隽才大志,勇锐无前,谋而有成。其高视阔步,仗马江东,辟地建侯,吴基兆定,为当世豪杰之士!且孙策壮武,有周瑜、鲁肃之俦以辅其起,而於张昭,张纮,虞翻俱代以师友之礼,委而用之,天下英豪,因义而聚,始三分天下,百姓拥戴。由此可知,孙吴所建之功业,绝不会亚于齐桓、晋文,流芳千古,足具春秋大义,比之曹刘,有过之而无不及。”地方士族平民子弟听了不住附和。
课堂上一下出现了三个观点,接着各小团体竞相争辩,十分火热,辨不出胜负。这时魏收博士正好回馆,他听了大伙的论述,显得很高兴。
过了一会儿,听大家辩论的差不多了,并不评判孰是孰非,而是说:“刚才听各位同学争论,非常有见地,但是却没有胜败结果,正如你们各执的三分天下,雄据一方,难分成败。我看,围绕你们的三国争辩,不如继续来个三国争霸比赛怎么样?”
三国争霸赛?大家都被博士的新奇提议激发了兴致,急着询问下文。博士说:“现在王钦、王林的阵营代表蜀汉,贺拔纬、李真你们阵营代表曹魏,王先、李辰你们阵营代表孙吴。合起来就是魏蜀吴三国。咱们正好刚开学,这个春秋课程还没选学科长,我建议你们六个人就是各组正副组长。以后我的课程的学分,就按你们争霸的结果积分。最后本科的积分就代表你们的学分。最终的成绩就按积分确定。”
“积分?”“怎么积分呀?”同学们更糊涂了,课堂上议论纷纷。
魏收说:“积分的规则呢,除了我们正常的测试以外,其他的一些活动,我们都可以列入积分的范围。比如我们现在就可以设定几个比赛。第一场呢,就可以是围棋比赛。”
“围棋比赛?”“那怎么和积分挂钩呢?”“怎么和三个队连上呢?”同学们还是不解。
“哈哈,简单呀。明天下午有围棋课程,你们各国选派四名棋手,分两组与其他国手对弈。这样一共同时有六场角逐,对吧?我们规定,比分获胜的一方得3分,负的一方为1分,这样合计24分,以比分高者获胜,并计算各队之间的比例。我们每次比赛设总积分600分,这600分按比分的比例情况和队员的数量分摊到每个人的身上,大家听明白了吗?”
王钦说:“博士,是不是这个意思,比如我们三个队最后的比分如果是平局,那么每个对就是200分。然后这200分平均分配到每个组员的身上。如果每个对的组员多,那么平均分配的就少,组员少的平均到个人的分数就多?”
魏收说:“不错,王钦说的很对。”
王林问:“博士,您说的都是每个队员的,可是参加比赛的同学,做出的贡献大,如果平均得分,有点不公平呀!”
魏收说:“太对了,我们还要增加个人积分,谁取得的名次高,额外增加积分。个人积分合计60分,第一轮输掉比赛的六个队员,每个人3分。第二论输掉的三个队员将每人5分。第三名7分,第二名9分,第一名11分,一共60,怎么样?”
“好啊,这样公平。”“好【创建和谐家园】呀!”同学们又兴高采烈的议论。
魏收说:“今天快下课了,明天下午上课之前,你们要把三国的名单报好,给董助教。下课之前要把比赛的名单报好。然后我们围棋课就比赛。不过提示大家,报名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首先报出并公布比赛的全体名单,让各国都知道参赛人员。第二阶段要暗中写出战次序,比如蜀国名单要写明:魏1魏2,吴1吴2的人选,然后当场揭开对弈。当然报名是有学问的,大家有学兵法课、或者了解历史的,该听说田忌赛马的策略。就算三国时期,用兵之道也各有千秋,因此各队都要注意。同时,各队可以在同窗之中尽可能争取优秀的人选参加自己的国家,来争夺好名次。”
“知道啦。”同学们都拉着长音回答,还回味着老师的奇思妙想。有有跃跃欲试的,有心里没底的。上周围棋课程大家基本上互相了解一点了,以王钦王林兄弟应该是最厉害的,其次是武将家门的,最次才算李辰这些人的吴国。因此这个比赛,如果好的情况会出现8:8:8,但最坏会出现12:8:4的比分,这样的话600分,会按300分:200分:100分来分配。那么还面临着同学们参加那个队的问题,如果都报第一队,大伙分300分就不如人少分100分。
看见大家表情各异,魏收感觉达到目的,又乐呵呵的说:“当然这是第一场,第二场我们可以是比诗。这旬末柳博士不是定下来到神树诵诗了么?我们可以把这次社日的咏诗都进行排名。那么这次比赛的规则可是设定为,各国按排名最靠前的五个人选,参加总排名,这十五人中,最后一名得1分,最前一名得十五分,三国累计比分,积分最多为胜,并按总比分,分摊600总积分。”
诶呀这个也很难啊。第一场比赛,要求的是知己知彼,通过调整对决人选争取差异获胜。第二场比赛,需要考虑诗歌的评判尺度符合这些博士大儒的眼光,真的需要好好斟酌。同时还要争取同学中没有阵营的人要加入到自己的国家中,尤其还有不少女生。
魏收看见大伙投入,继续说:“我们还可以有第三场比赛,就是武士预选赛。刚才我去博士祭酒大人那开会,议题就是讨论今年太学武士预选比武的参加名额。每年皇宗学、国子学、太学和四门小学各推荐二十名选手,争夺前二十名的铜剑和铁剑,来参加京师的二十名金剑和银剑的选拔赛。祭酒大人征求我们的意见,当然应该是以毛博士的推荐为主。不过我们的积分,就是这个第三场比赛,胜负仍和第二场一样就以前十五名的数量和名次决定,三国中凡是属于你们阵营的,按最后的排名,金剑得15分,银剑10分,铜剑5分,铁剑2分。累计计算比分。总之,我们先确定的比赛,第一场斗智,第二场斗文,第三场斗武,三场定输赢,公平合理,不偏不向,你们说是不是呀?每个国家的获得的分数,定期累计,积分除了进行阵营胜负外,还对各队人才个人平均分配,形成个人的积分,当然参赛的人才会按名次额外得分,积分高的定期给与荣誉或其他的奖励。”
文斗、武斗、智斗,魏博士不愧是聪明绝顶,真难为他怎么想出来的。三国中,魏国贺拔纬他们人才均衡,文武智都居于中油,蜀国王钦他们偏智力、武功差强人意,吴国李辰偏武,次之,智斗相差甚远。综合起来,大家没没有明显的差距,绝对的优势。同学们想来想去,博士这个安排还是极尽合理的。
大伙意犹未尽,下课的【创建和谐家园】想起,同学们匆忙的往外走,还要分开去小班上课。
141餐卷
李辰几个人去绘画班,几个人在大伙的嫉妒的眼神中离开,孙云看着田俪撅嘴的表情,知道她讨厌术数课累脑子,便说:“走吧,学术数多动点脑子有什么不好,再说你学绘画就能坐得住啊?”田俪无奈,挽着萧月,跟着哥哥、以及吴坚等乙班同学,也匆忙往教室外面走。
“孙云同学!”孙云回头一看是董博士助理喊自己,便对萧月等说:“你们先走,我随后过去。”然后回身来到董助教的桌案前。
只见董助教忙忙活活的从桌子上翻出一本书,说道:“孙云同学,麻烦你点事好吗?听说你们都是在藏书阁上晚自习吧。中午一着急,我差点忘了,我这儿正好有看完的一本书,可是这几天晚上都值班,麻烦你上自习的时候还给杜婴助教,替我谢谢她。”
好的!孙云匆忙答应,然后往小班学馆跑。路上他才反应过来,这个董助教也好奇怪,为什么也托自己给杜婴还东西。难道他俩是在互相心仪,不好见面说,让自己传书呢?呵呵,自己什么时候变成月老了?孙云想想,觉得好笑。不过,也可能不是,自己别瞎想。
上完术数,大伙虽然很累,不过还有最后一节小班课,就是要到剑馆学习和练习剑术。马上就要进行武士比赛,同学们都在最后加把劲儿。因为今天周一,是正常的上课时间,因此不仅是想比赛的同学,其他学剑的同学也都过来。
到了剑馆,大伙刚找好场地,毛博士便走进来,大伙立刻安静下来,看看他有什么安排没。只见毛博士进了屋,冲大伙喊道:“同学们,来,都到前台来,我有事要宣布。”
同学们呼呼隆隆的走到比赛台跟前,博士已经跳上台子,对着下边的同学们,拿出一张名单说:“同学们,我报给学校的今年武士比赛参赛的名单,学校已经批复完毕,下面我在给大家念一遍。李辰、贺拔纬、吴坚、孙云、李彰、穆敬、萧月、李真、田俪、李翔、王先、郦影、杨炯、杨琼、卢昌浩、费荆、杨蓉、卢静,王钦、王林。希望以上太学代表我们太学,第一步要打败皇宗学院、国子学院、四门小学,进军京城决赛,怎么样啊?”
“好!”“支持!”“努力!”这些名单是经过多次演练最终确认的,不太熟悉的穆敬是卫将军、左光禄大夫穆绍之子,李翔右将军李遐之子。这些人大体上展现了在击剑课上的实力,同学们听完都是一片欢呼。“好,那就分开练习吧。”毛博士说完,就要跳下台。
“博士,我不服,我也报名了,为什么没有我呢?”不服?大家听了都一愣,回头一看,竟然是个女生,而且还是本届第一美女郑冰。她也换了一身比赛服,虽然宽宽大大,不过让她一穿上,却显得英姿飒爽,美不胜收。所有同学都赞叹她的美貌,甚至包括女生。
博士笑笑说:“郑冰,你说说,你有什么不服的呀?”
郑冰说:“我们女生太少了,应该增加一些女生参赛。”
博士说:“好啊?你看哪个男生没有你厉害,你可以挑战他,然后取而代之。”
“这?”郑冰看了看,知道好像那个也打不过。这时又一个女生说道:“我来挑战。”
大家一看是王红,王红说:“我来挑战王钦,王林也行。”王钦是他的哥哥,王林也总去他们家,他们在家里偶尔练剑,因此她觉得胜他俩还是有可能,别人可没有把握。
毛逵说:“你们是亲戚,不能挑战,你换一个吧。”王红看看,也犹豫不决。
这时郑冰说:“博士,我觉得光有参赛队还不够,应该有个助威队,给比赛的同学呐喊助威才行,还有送水、送毛巾什么的。”
博士点点头说:“这倒是应该,那你当这个队长怎么样?”
“好啊!”郑冰很高兴。王红说:“那我当副队长吧。”
博士说:“可以,现在你们就张罗找队员吧。”
王红说:“有啊,乙弗,你也来吧,也是副队长。”乙弗笑笑点点头,来到她俩傍边。因为她们是一个寝室的,现在关系都很不错,自然有什么事情都一起参加。
有了本届前三位最美佳人做队长,找队员自然不在话下。王先对王红说:“我们这些参赛队员也算你们助威队的成员,什么时候出局,什么时候随时报道。”王红笑笑没吱声。
杨炯说:“我估计我的最先被淘汰,第一个向你们报道。”
杨蓉说:“你连别的学校的学生都打不过吗?好歹你也是从小练武的。”
杨炯说:“学校联赛我肯定没问题,赢他们还不是小事一桩么!我的意思是出现后,遇到京城禁军什么的,就没准了。”杨蓉笑笑,白了他一眼。不大一会儿助威队也报了不少人。
练完剑击,大伙快速的换了衣服,一起出馆准备吃饭。田俪说:“哎呀,今天又累又饿,晚上吃点什么能补点营养呀?”
杨炯说:“昨天我们不是在郦影家吃了那么多好吃的么?你怎么还吵吵缺营养?”
田俪说:“昨天是昨天,今天都消耗没了,那不点补充么?你呢?不饿吗?”
杨炯说:“我还行,一会来点小灶的,只求精不求多。”
Ä㣡Ìïٳ˵£º¡°Ê²Ã´Ñ½£¬Äã²»ÊÇÒ²ºÍÎÒÒ»Ñùô¡£¡±
孙云突然想起来一个事儿,说:“对了!我领的出勤卡,还没换餐卷和蜡烛呢,一会你们回寝室替我把餐具拿出来,我现在到祭酒馆,去换餐卷,咱们食堂见,晚上我请客。”说完他把书包交给同学们,径直奔祭酒馆。
郑冰和萧月、乙弗等同学也在旁边,她听了说:“孙云,等等我,我这也有呢,说完她也跟过去。”乙弗和王红见了,都问怎么回事。萧月就把他俩去藏书阁勤工的事情说说。
王红说:“还有这个好事儿呢,能看书,还给餐卷,今天我也报名去。”
乙弗说:“小红,哪有便宜的事儿呀,他们还要干活的,挑书、分书、整理应该很累的。”
王红说:“怕什么,只是旬末少半天,或者旬日半天,没关系的。小月你参加么?”
萧月说:“旬日你不回家呀?”
王红说:“要是回家就旬末干呗,反正也不限制时间。”
萧月说:“也行,等晚上我也去报名。乙弗,你呢?”
乙弗摇摇头说:“姐姐,你还你知道我么,能来念书都不容易了,哪敢还做别的?”
孙云和郑冰,一块儿来到祭酒馆,也称院长馆,博士馆,里边都是各类博士教工们的办公室。孙云打听到管理博士祭酒的办公室,还好他们没出去吃饭。俩人走进去,看见屋子里有几张办公桌,里边的正是那位全校都出名的最厉害的王博士,旁边的是几个助教。
他俩素闻王博士的严厉,进了门,先给几位老师鞠个躬,才走到一位李助教跟前,把签到卡交给他说明来意。李助教点点头,收下签到卡,然后按规定给了他们每个卡一张餐卷和一份蜡烛,孙云有二个卡,领的多些。
俩人谢过刚要走,王博士突然说:“小同学,你叫孙云是吧?”
孙云一紧张,赶忙回身点头称是。只见王博士继续说:“听说过你好几次了,很有点小名气呀。还有,我检查过藏书阁四楼,你刚来第一天,就整理的不错。李助教,以后孙云的每张签到卡给双份工酬吧,就算他作为藏书阁勤工的班长。”
哇!郑冰和孙云都惊讶了一下,这不仅因为孙云多挣了一份报酬,同时难得看见王博士这么高兴,没有板着面孔说话。俩人一番谢谢才离开,一溜快走到了食堂。见到同学们,郑冰便迫不及待的和同学们一说,同学们即惊讶,又都羡慕不已。
学生食堂用餐要用餐券来取,餐券的颜色有蓝色、绿色和粉色。蓝色和绿色分别是主食和菜肴,由太学吏按人头定额发放,属于象征性收费部分,价格很便宜。粉色的是小灶,需要在食堂花钱兑换,然后用券可以到小灶窗口点餐。小灶窗口有熟食、热菜、精制小菜,一看是大厨师做的,不像大窗口都是普通工人做的。
因为孙云今天领了四张,所以大家都到小窗口,拿了新领的餐券,比平时多点了好多。
收票付货的大姨看了孙云说:“呦,今天怎么点这么多好吃的呀,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啊?”
杨炯总爱显呗和开玩笑,因为经常点小灶和这个阿姨没几天就熟悉了。说:“大姨,我们做勤工得的奖励,庆祝一下,补点营养。”
阿姨似乎也很高兴说:“是吗,你们真出息,一边学习还能自食其力。不过你们还是要省点花,今天我也奖励你们点,少收一张,然后再多给一个菜。嘘,别让别人知道哈!”说着给大家盛小菜和熟食的时候还特意多加了许多量。哇!今天怎么了,怎么这么顺利,孙云吃着饭,心里很美。每天都是同学们请他吃小灶,终于他可以请一顿。
这时萧月说:“这顿饭是大云做勤工换的,我们也去做吧。”孙云听罢心里立刻一惊。
142校工
萧月一提议都到藏书阁勤工,同学们都表示赞同。不过孙云可有些害怕,心想藏书阁背后有许多秘密,一旦同学们偶然知道一些,会不会引来杀身之祸呢,可是这话又不能说出来。
这时杨炯说:“你们愿意谁去谁去,我可不去,一天都累死了,哪有劲儿干活呀。”
田俪说:“我也不去,我本来学习就不好,去掉练剑的时间,根本就没时间干别的。”
孙云一听,正好顺着他俩说:“你俩说得对,我觉得你们没必要去。我去了主要是借机会翻翻古书,收集收集一些杂记,你们对这些都不感兴趣,没必要浪费时间。”
萧月说:“你不是说还有秘密吗?我们帮你一起找呗。反正只是周末小半天的时间,就帮你一起忙活忙活吧。”
孙云一咧嘴,心想都怪自己被同学们逼得胡说,必须得纠正过来,于是说道:“哪有什么秘密,其实就是我想找点奇门遁甲方面的古书,这些你们都不感兴趣。”
旁边的郑冰说:“我证明,孙云还让我帮着找来着。”
郦影说:“大云说的对,不用都挤过去,人多了肯定不方便干活,再说招工的简章我看过,好像就要一个人,人多了,他们怕把书弄坏或者丢失。”说完她看了一眼李辰。
李辰赶忙说:“我们的确不用都去。”众人听了,才把这件事儿放下。
吃完饭回来,孙云赶紧抓这个空隙,把泡了一天的衣服端到后院的井沿,几把搓洗出来,正想投一投,突然一抬头看见远处的枯井。这时候,天色还没暗下来。孙云想,正好趁这个时间还能看看,这个古井是什么样子的。于是他放下衣服,紧走几步来到枯井旁边。枯井有木板围着,大概怕人掉下去,孙云一片腿迈了过去,来到井边。
趁着黄昏的亮光,还能看清楚井壁外边也是十二块石头围起的二尺多高的石台,石台上面内口也很光滑,看出以前的应用率很高的。估计前几朝的学子们一定在此洗衣服打水什么的。没有井口石面的图案,孙云还是辨别不出来古井的构造。于是低头往里看一眼,井里面侧壁上满满的青台,井底好深,里面的水量估计见底了,只有断断续续的倒影,大概是微微积了一点水。不过一股阴冷的风似乎从井底往上冒,潮气中还有些腐烂和霉味,也许是水井废弃,往里扔了不少容易腐烂的东西,加上里边淤积的水不流动的原因吧。
这些古井真奇怪,为什么形状差不多呢?当初打凿的时候难道仅仅是为了生活用水?好像不那么简单,否则就不必做了十二口井,并且全部按洛阳的风水宝穴,卡在龙脉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