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我们的课程以《司马法》和《孙子兵法》为主,《黄帝阴符经》、《三略》、《六韬》、《吴子》、《孙膑兵法》概略之。
“《司马法》为春秋末期齐国司马穰苴所著,包括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等篇章,会深刻论述到军赋制度、军队编制、军事装备、指挥联络、阵法垒法、军队礼仪与奖惩处置等详备细致的条令条例和操典法则。注重以礼为固,以仁为胜,强调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等一些军中神圣的天条。突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天下既平,天子大恺,春蒐秋狝。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
“而《孙子兵法》是用兵计策,包含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式等十三篇,对战争的各种形式做了详细的战略战术整理。我问问大家,你们以前都学过兵法么?”
坐下同学们像贺拔岳、李真,甚至萧月等同学都把手举起来,看样子都学过一些。
杜弼看了看,点点头说道:“不错,看来大家有不少都是将门之后,你们来学习兵【创建和谐家园】更加有意义。说到将门军旅,就不得不说说我们引以为豪的老祖宗兵家。
“兵家也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因为当时诸侯间战争不断,从事军事的智谋有识之士,总结军事方面的经验教训,研究制胜的规律,这些士人称之为兵家。
“兵家重点在于指导战争,在不得不运用武力达到目的时候,研究怎么样去使用武力。兵家创始人是孙武,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有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依据《汉书?兵书略》记载以前兵家著作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图四十三卷,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今存兵家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等。
现阴阳、技巧之书,今已殆亡。权谋、形势之书,亦所存无几。估计是阴阳所言,天时难测,技巧所言,古今异宜。只有形势之言,其理相通,权谋之论,才今古无异。同时兵家各派后代门人也不知所终,估计都隐藏在江湖之中了。”
博士讲到这里,叹息的摇摇头,好像对兵家无论是著作还是派别的遗失十分痛心。孙云忽然感觉,这个杜弼博士就好像兵家的门人,懂得这么多,一定不是普通人。
杜弼顿了一会儿继续说:“我们现在能见之书都为权谋形式之书,而兵家阴阳技巧之书,现存只有一本成为《黄帝阴符经》,也简称《阴符经》。”
什么?阴符经!孙云和吴坚等人,都是一愣。这本书不就是害死田俪爸爸、妈妈还有哥哥的阴符经么?原来他是一本兵书,不对呀,听说它不是一本武功秘籍么?听听怎么回事?
杜弼继续说:“但此书虽然用兵法语言写成,全文虽然只有三、四百言,但却是阐述天人相盗之盗机,论及神仙长生学,经注者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等注本繁多,见解不一。尤其太公将之说为黄帝所著,也有人说列子、苏秦所著。但不论怎样,因其晦涩难懂,不辨兵法道义,已经列为道家养生之用。不过--”
博士看了看同学们的反应,见大家尤其孙云、吴坚一些同学都全神贯注的看着他,他更加高兴,继续说“不过其中书里面这个‘阴符’的含义为暗合天道,天人合一,因此江湖之中的武林人士,以及佛家、道家的一些派别,还认为这是一本武功秘籍。”
哇!同学们都有不同渠道接触过武林的情形,一听都被这本书和这个话题吸引住,议论纷纷,窃窃私语。尤其孙云感觉博士的这些话就像对自己说的。杜弼看大家的反应如此专注,更加兴奋,他不经意的瞟了一眼孙云进而说道:“最为神奇的是,这本书有人说他是一本天书!”
天书?同学们更加惊奇,都大眼瞪小眼的看着老师。杜弼依然沉稳的说道:“传说发现这个秘密的是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诸门无所不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人称鬼谷子的万圣先师王诩。”
哗!鬼谷子!同学们都听说过这个名字,不过大多数不知道他和天书有联系。
博士继续道:“相传鬼谷子年轻时候学道,老师传授给他的就是这本阴符经,不过阴符经篇幅短小,鬼谷先师并没有得其法,后来在一个月夜,他终于窥得天机发现了天书秘密,最后他竟然写出鬼谷纵横术、鬼谷兵书、鬼谷武功秘籍、鬼谷经商经、鬼谷养生录等等,分别传授给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范蠡吕不韦、茅潆徐福等人。”哦!众人顿开茅塞。
博士又说:“不过阴符经的原本已经失传,大家能看见的都是抄本,那么天书的秘密也就无人能知了。好了言归正传,我们下边开始讲到的兵书是《司马法》,为什么兵家之祖是孙子,而要先讲司马穰苴的《司马法》呢?因为《司马法》要比孙武的《孙子兵法》早,而且里面多讲古代军法制度,其内容与《周礼》所记往往相符合,主要内容是军礼、军制,做为统兵带队的将军。必须要从它学起。下面我们开始!”
同学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这个兵法博士真能吊人口味,不愧是兵法老师。
118圈套
学完兵法等、练完剑术、吃完晚饭,大家都来到图书馆自习。因为图书馆桌子使用方便,位置又离寝室近,今天又有好多同学到这里复习。不过藏书阁是满学校最大最高的建筑,尤其大桌的摆放更能合理的利用空间,因此还能容下更多的同学。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都占据着一个个大桌,蜡烛放在中间,加上墙壁门口的大灯笼,显得视线挺好。
孙云寝室几个男生,田俪寝室几个女生加上郑冰杨琼等人早早的过来,占了挨着墙壁灯笼。并且相靠的两个大长桌,围在一起学习。今天又是田俪这些女孩加上甲班的李辰和王先轻松高兴,她们学瑶琴不用太动脑子,比较符合她们的性格。
相反学兵法的男生脑袋都有些大,兵法听起来很神圣神奇,但学起来真费力,尤其司马法,以前从没听说过,蕴含的哲理极多,基础知识要求也多,学起来还是很难的。不过好在明天只有三门主课而且主要以复习为主,大家终于可以整理一下思绪。
听到吴坚杨炯他们唉声叹气,李辰问:“你们今天学的兵法很难么?是孙子兵法?”
吴坚说:“哪是啊,我还以为天下兵法除了孙子兵法就是吴子兵法了。哪知道还有个司马兵法。再说他那哪叫兵法啊,我看应该叫军法兵典差不多。”杨炯说:“可不么,太枯燥了,这人是谁呀?没事儿些这么繁琐的东西。”
郑冰说:“我以前听说过司马兵法,是田穰苴这个人写的,他的家族后来发生了田氏代齐,齐国从姜姓改成田姓。”郦影说:“我记得汉书上说过,周朝建立后,太公封齐,周公封鲁。两人谈论治国,周公说尊尊亲亲,太公说举贤尚功。周公说齐必劫杀,太公说鲁从此弱。结果正像两位圣人说的,鲁亡而田氏代齐,只不过就是便宜了田氏。”
郑冰说:“也不尽然吧,正像圣人说的,都是治国理念所致,田氏代齐前,齐国当时还有鲍氏、高氏、国氏三大家族,取代是早晚的事情,只不过田穰苴的罢免加剧了家族矛盾。”王先说:“你们二位女生,倒是比他们男生都了解呀,你们不如学兵法,学琴都糟践了。”
田俪说:“这说明我们不用学兵法,也懂。不像你,还不如小月姐姐,人家女生都去学。”萧月说:“小俪,你可别学我,我不喜欢弹琴,属于不是淑女那一类的,不像乙弗表妹那么娴静。不过大云说过,天下之势不就是分分合合么?没有田氏代齐,也会有大秦统一。再说我们大魏也140年了,和南朝来来往往,此消彼长,将来天下将会怎么样,谁也说不清楚。所以我们别管这些了,明天还要学易经,这个课程最难,今天的我还没消化呢。”
田俪说:“月姐姐,亏你提醒,我还傻高兴呢,忘了明天的易经,我得赶紧好好复习,要不然明天就跟不上了。还有诗歌还没头绪呢。快疯了。冰姐姐全指你了。”田俪一下忙起来。
孙云说:“郑冰,你可别替她动脑,她本来就懒惰。别有了拐棍,更不努力了。”
郑冰笑笑说:“呵呵,我知道,我只给提下思路和润色,做还是靠俪儿自己。李辰,你的想好了么?开始做没?”李辰偷看了一眼郦影,转移说:“哪那么快,作诗不是我善长的,王先做完了吧。”
“早完了。”王先悠然自得的说。杨炯眼睛发亮说:“这么快,让我先借鉴借鉴。”
王先拍拍杨炯肩膀说:“免了吧,自己想去。你看你们!人家卢静、杨蓉、杨琼,自习的时候就是专心致志,哪像你们,一盘散沙,就知道聊天,时间都耽误了。”杨琼说:“王先,你可别夸我了,我那是笨,想问题比较慢,哪像你们那么聪明啊。”
吴坚说:“要说聪明,我们这些人都不行,还得说王钦、王林他们,人家的脑子才算天才。”“也不尽然,”这时总不说话的乙弗突然说一句:“我看孙云同学就很聪明。”
啊?孙云一看乙弗寂夸自己,不觉满脸通红,连忙摆手低头继续看书。王先一下子想起什么说:“大云,你干什么呢?怎么一直没吱声。”李辰也说:“是啊,往常一说到兵法,你和吴坚不是总能讨论一番么?今天上兵法课,怎么你却一言不发了,是不是有点不对劲儿了?”
吴坚这下也注意了,说道:“哎?真的,今天大云怎么没吱声,兵法应该是你强项啊!”田俪说:“我哥头疼还没好呗!”
杨炯说:“这都多少天了?还没好?再说开学前,小月不是陪他去寺院,我看都好了呀。”萧月点头证明,说:“对,是好了。大云,你是不是发现什么问题了?”
萧月这么一说,大伙呼啦都看向孙云。孙云赶忙说:“没有没有,我在看书罢了。”众人一致否认,郦影说:“大云只要长时间不说话,心里就一定有事儿。我刚才看了,他在走神儿,一般走神儿的时候,是他思考的标志。”
杨琼、郑冰、杨蓉、卢静等人没和孙云他们去过徐州,因此不知道孙云的习惯,都觉得新鲜,郑冰问:“孙云还有这个习惯呀?真的么?”孙云赶紧说:“郑冰同学,你们别听李辰、郦影他们乱说,他们总笑话我。”
田俪说:“哥呀,你别打哑谜了,我们都了解你,你快说说,你发现什么了?”孙云无奈说:“好吧,我说,我觉得今天的杜弼博士有问题。”
博士有问题?大伙都不敢相信?一下子惊呼出来,大家回头看看自习室里其他桌子的同学纷纷发怒的看向他们,都一吐舌头掩口,不过还有人小声相问,“为什么?”“他有什么问题?”孙云说完有些后悔,因为有些话要暴露他们爷爷老田头的秘密,也就是田俪的秘密。所以孙云想了想说:“因为他在刻意提一本书,黄帝阴符经。”
这事儿呀!吴坚杨炯率先泄气,听课的同学当中,吴坚、杨炯都知道阴符经与田俪爷爷的秘密,不过他俩认为,老师提起这个话题,完全是备课的内容,加上吊学生胃口的需要。李辰、王先、田俪虽然也知道这本书的秘密,不过看吴坚和杨炯的表情,也放下紧张的心绪。
萧月、郦影与其他不同,她们不完全知道阴符经的秘密,但觉得孙云只要思考的问题,一定有问题。剩下杨琼等没去徐州的同学,更是不知道前几个人表情的含义,感觉云里雾里一般。杨炯说:“大云,你是不是疑神疑鬼,草木皆兵了。”吴坚顺着说:“大云,我也上课了,怎么没听出来呢?”
这时郦影虚了一下说:“小点声,管理博士来了!”大家一看一个岁数不算太老的博士,听说姓王,非常严厉,学什么都怕他。博士转了一圈,看看大家都在自习,表情严肃的离开。
孙云翻了一会儿书,心里有事儿,有些看不进去,便借着方便,来到图书馆回廊。这会儿天色已经全黑,图书馆每层回廊的灯笼已经点起,让这座最高的建筑老远就能看到它的轮廓,显得辉煌大气。一个老校工,正扛着梯子下来,他负责每天的灯笼的点火与熄灭,这会儿正好忙完下楼。他路过孙云傍边,孙云连忙给让开路,老头笑笑看了孙云一眼,然后离开。
这时萧月悄悄来到孙云的身边,问道:“大云,你干嘛呢?还在想阴符经的事儿?我好像听田俪说过,她的父母哥哥,就是因为这本秘籍被害的吧?”
孙云说:“对,就是这本书,而且今天博士特意把这本书的来历说的非常清楚,我觉得不是偶然这么简单。”萧月说:“你多心了吧,他也不知道阴符经和你们的身世关系紧密。”
孙云说:“这倒是,不过我觉得博士绝对不是简单的人,他的身份一定是个迷,同时他一再渲染阴符经,我感觉就像他要提示我们什么似的。”萧月一愣:“你说会有什么?”
孙云道:“说不出来,但我有一种感觉,总觉得身边会发生一些事情。”萧月更差异:“身边发生事情,我们身边有什么呀?除了同学、教师老师,除了寝室就是学堂,现在我们最近的就是脚下的藏书阁,能会发生什么呢?”
藏书阁!孙云突然感到抓住一丝灵光。自己正报名藏书阁的书籍整理,听说太学院藏书阁是全国藏书最多的地方,尤其是古籍方面的书,那么能不能黄帝阴符经就藏在这些书籍之中呢?如果是这样,那就太好了,自己就有机会找到它。杜弼老师说了,有缘的人,可以打开这本天书的秘密,如果自己能发现,就能学到绝世武功,给田俪的哥哥、父母报仇。
想到这,孙云内心一阵激动,不过不能让萧月看出来,说道:“我也说不清楚,只是一种感觉。走吧回去看书。”萧月看看孙云,她现在比较了解他,一看这个眼神,就知道孙云有许多话,不想和自己说,不过萧月已经习惯,这是孙云的思维习惯,不成熟的不轻易透露。
孙云和萧月一前一后往回走,没走两步,孙云突然一阵惊心,为什么自己会看到藏书阁招勤工的告示?一切是偶然的么?还是引诱自己进去的一个圈套一个局?证明这个局很简单,那就是自己能轻易获得藏书阁勤工的资格。而真得到了,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办?想到这儿,孙云惊得吸口冷气回身站住。萧月一个没留神,正好撞到孙云怀里,她抱住孙云站稳,脸一红说:“大云,吓死我了,你怎么突然停了?”孙云满脸通红,不知说什么好。
119书阁
第二天是半旬末,今天只有三科主课,最后一节课下课的钟声想起之后,同学们立刻哗的一声夹着书包往外跑。明天放假,家住京城的同学好几天没回家,都归心似箭。住校的同学们愿意自习的自己,也可以去学校外边的澡堂洗澡或购物什么的,平时校门封闭只有周末周日才开放。不过因为要参加月底的剑士比武,还有好多同学要去剑馆练剑。
孙云几个同学就得去剑馆,他们羡慕的看着着急回家往外跑的同学,一种思乡之情弄的大伙很不得劲,都闭着眼想跟着挤出去。孙云说:“等会儿,等他们走完了,我们再出去。”
转眼一多半同学不见踪影,他们才默默的起身。这时门口有人喊:“孙云!孙云!”
孙云抬头一看是春秋馆魏收的助教董博士向他招收,助教身边还有个助教,不过是个漂亮秀气的女生。他赶忙走到俩人身边,董博士说:“孙云同学,这位是藏书阁的助教。”
孙云上前行礼鞠躬:“您好,先生。”秀气的助教姐姐忙说:“你好,孙云,不要客气。是这样的,你前天报名藏书阁勤工的事情,我们馆长博士舍人让我找你试用,一会儿你和我们到书阁去看看勤工的工作内容,如果你能做,我好回复博士舍人,正式录用。这会儿正好下课,你快收拾一下跟我走吧。”
“哦。”孙云连忙回头和李辰等人说句:“我先有事,你们先去剑馆吧,我回头去。”然后和助教出门。王先等众人十分奇怪,怎么好不面儿的有博士找孙云呢,还是一位漂亮姐姐。
漂亮姐姐和董助教摆手告辞,然后一边走着,一边说:“孙云同学,我们书馆的藏书太多,不是一天两天等收拾完的,所以只是要求你每半旬末这个小半天来或者有空休息日半天整理,平常的时间上课忙可以不用来。而且你先试验看看,如果需要人我们再招,也可以你找同学,我们录用。我们的原则尽量少来些人,免得书籍混乱、丢失和损坏。今天呢是先试用,看看你合适不合适,如果合适从今天开始就算正是录用。当然了,你也看见了,一旦录用你,报酬是每次一包蜡烛和一份小餐卷,如果整理超过一定量还多给小餐卷。”
俩人说着话,很快来到地方。藏书阁也是图书馆,太学最高的建筑,五脊四坡,金碧辉煌,庄严绚丽。孙云头一次白天过来,感觉很庄严。走进大殿,里边空间极其广大,一层自习室,二层阅览室,三层藏书室,四层贮藏室,每层边角还有一些小办公室等。
美女助教先领孙云来到三楼,三楼大厅是藏书借阅室,里边排列着好多排书架,上面放满书,这些书由图书管理员负责每天的借阅、归还的登记。女孩从一个抽屉里拿出一个小红证问了孙云几句,填好了几个信息然后给孙云,孙云一看正是阅览证,心想省下押金钱了,不觉有点小高兴。接着又给他一把钥匙,然后领他到四楼。
四楼的大厅是贮藏室,里边塞满了书籍和竹简,地下堆着,箱子里盛着,麻袋里捆着,还有一部分列在书架算成品区。孙云的任务是,把书籍整理出来然后按三楼的分类分别放到书架上并做好登记,同时包括书籍的清洁、标签等。遇到不属于任何分类的,需要另行放到杂书的书架。图书管理员会定期的从四楼放到三楼的借阅厅的书架中。
正像助教说的书籍太多,而且破旧,因此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整理完。交代完毕后,助教把目录册递给孙云,然后随意拣几本书,让孙云试着分类登记,孙云平时逻辑能力比较强,很轻松的完成归类、登记和标签。美女助教看罢很高兴,说:“孙云同学,我这就和博士汇报,就录用你了。如果需要可以陆续招勤工,到时候由你统一指挥,另给你加份酬劳,如果你能找来你同学更好,反正这些书也很多,整理完了,还要对某些书籍进行修复。就这样,你现在有空就开始忙吧,回头到三楼的办公室找我要一个蜡烛卡,好去管理部舍人助教那领蜡烛,对了,我是三楼的管理员,我叫杜婴,有事你喊我。注意一点,这里千万不可以点蜡,晚上放学立刻回去,不能贪晚,记住哦!”说罢女孩儿甜甜的一笑下楼,孙云看着女孩的背影,大不了自己几岁,不过成天与书打交道,秀雅芬芳,超凡脱俗。
孙云看看天色,太阳开始偏西。这个时节正要进入白露,天色渐短,必须抓紧下午的有限时间。于是他打开西南的几扇窗口,让屋子里亮堂一些。然后看看满屋的书籍,估计一段时间够他忙的了。想一想自己的时间还真有限,除了学习还要练习武艺,最近要练习击剑。虽然太匆忙,但也得挣点饭钱和火钱,要不然吃饭点蜡都是问题,武功的事积少成多,慢慢积累。击剑的事情就要晚上少睡点多练习了。
孙云边想边信步往几箱竹简堆积的空地的里边溜达,突然,他看到地下的灰尘中,有一处轻微的杂乱脚印,回头看看,好像不是自己和助教的,感觉很奇怪,这里边怎么会有脚印呢?孙云前后左右的看看除了这个地方还有几处,孙云比量比量,比自己的脚印略大,应该是男子的,数量上似乎只有二三个人的。
这里怎么会有脚印?难道是当初搬书的人时候留下的?可是按理不应该随处都有,再说时间久了早就掩盖灰尘。而这些脚印看样子是新的,证明这里经常有人来。那么会是谁没事到藏书阁的顶层呢?来这儿究竟是干什么呢?孙云一想会不会是他之前的勤工留下的,这个倒有可能,因为藏书阁里的勤工是常年的,今年正好新老学生交替,老生毕业,自己才接替。
孙云又子细的前后左右的搜寻一遍,突然又发现,地下脚印的地方,似乎还有蜡烛的斑点,只是踩的模糊了。不对!刚才助教姐姐说了,这里严禁使用蜡烛,那就是说一定不是勤工留下的,而且上一个勤工应该在放假之前就离开了,这一点从灰尘的厚度就能看出来。而脚印是新的,说明这段时间肯定还有人过来。
他们为什么来?难道是找什么东西?孙云的大脑急速的旋转着。突然他心里一紧,难道这些人也是和自己一样,要找黄帝阴符经?如果这样自己昨天关于迷局的担心就应验。孙云的心嘭嘭直跳,心想不能吧,哪有这么巧的事情,不会自己想什么别人也想到一块吧。
不过孙云没有时间细想这些,赶紧开始整理书籍。他一边收拾一边留心查看黄帝阴符经。整理的过程中,孙云发现有许多陈旧的竹简,上面的文字孙云根本就不认识,他一下子想起来,这些应该是以前的六国文字,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经做过两件事,书同文车同轨,现在的文字已经统一,而在春秋战国时候文字是不同的,比较流行是是周国的金文和七国文字。
这可坏了,黄帝阴符经应该是黄帝时期留下的,那个文字孙云根本就不认识,即便是姜太公又用法术给重新刻简封印,西周的文字自己也不会全认识,后来列子和苏秦的版本大概也应该和现行的文字不同,看来自己原来设想的挺美,一操作才发现,远远不是那么回事。
孙云正懊悔的整理着,同然感觉西侧的窗口人影晃动,孙云一抬头,但一个人没有,孙云不放心,赶忙来到门外转到西侧回廊,左右一个人没有,孙云往楼下低头一看,只有一个管理博士正从楼下经过。这个博士孙云见过,姓王,大家都喊王博士,一个很严厉的博士,经常到各学馆检查同学们上自习的情况,看见有人说话或不认真学习的,立刻严厉批评。
孙云刚回屋,忽然有感觉窗外人影晃动,孙云又抬头,还是没人。他再追出去看,结果还是一样,孙云很郁闷,难道自己眼花了?还是疑心生暗鬼呢?他在回廊低头一看,一个大姨正从楼下经过,这个人孙云也认识,是食堂小灶窗口阿姨,非常和蔼,孙云和杨炯等同学有时候在她那打小灶的菜品,阿姨经常给的挺丰厚。这个阿姨好像不经意的一抬头,和孙云对视了一下,她似乎也认出了孙云,便笑呵呵的招手打了一下招呼。孙云也微笑的挥挥手,看着阿姨远去才回屋。一边走一边纳闷儿为什么自己会花眼呢?
孙云有些狐疑,感觉身边背后总有人在看着自己,让自己感觉不安。这种不安,让他不自觉的又回头看看,结果不看倒好,一看下了孙云一跳。背后的门口一个老人正看着自己。
天哪!吓死了,孙云抚了抚胸口,平息一下紧张的心里,仔细一看,这个人自己见过,正是藏书阁打更老头,晚上下自习的时候,能看见老头检查每个屋子的灯火,并挨个的灭掉。
可是老头什么时候过来的?自己怎么一点感觉没有?孙云心想,自己好歹也是三重二期或者一期末的武士了吧,怎么一个老头从自己身后过来,自己会毫无察觉,见鬼了么?或者也许是自己刚才有点紧张过度,直觉已经有点麻木了?
老头看看孙云乐呵呵问道:“小同学,你是新来的勤工吗?”孙云起身:“是的,老大爷。第一天。”“你叫什么名字呀?”“我叫孙云。”“那个助教小姑娘和你说注意的事项么?”“说了,让我不准用火。”“呵呵,那你忙,需要的话喊我,叫我赵老伯吧。”说完老头转身离去。
孙云也回过身,这才发现自己的心这会儿跳的更厉害,他心说这个藏书阁见鬼了,怎么总有人在背后看他,让他后背直冒凉气。他心想这回不能背后还有人吧。想到这他又不自觉想回头,结果他身后忽然一个人啪的拍他肩膀一下,吓得他胆战心惊,亡魂皆冒!
120秘密
来人竟是郑冰,她看着孙云的表情说:“孙云,你怎么了?拍你一下怎么把你吓成这样?”
孙云也没法解释,只好说:“没有没有,就是突然一点,让我冷不防,没事儿。我刚才和藏书阁的赵老伯说话,他刚下楼梯,我以为他又回来了呢?”郑冰纳闷儿的说:“赵老伯?我没看见呀!楼梯上一个人也没有啊。”
孙云看看楼梯东西两侧楼梯的方向,若有所思的说:“你从那边上来的?他也许是从另一边下去的吧。”郑冰没理会儿这些,笑呵呵说道:“孙云,你这是干什么呢?”
孙云说:“哦,我被藏书阁录用当勤工了,正收拾书籍。哎,对了,你没去练剑么?怎么来这儿了?”郑冰笑意更浓,举起一个小红证说:“看,这是什么?”
孙云一看,和自己的小红证一样,惊奇的说:“这不是阅览证么?你刚才办理借阅了?”郑冰说:“不对,你再猜猜!”
孙云摇摇头说:“那会是什么?”郑冰说:“当然和你的一样了?”
“啊?你也是勤工啦?”“当然啦?”
“可是我听助教博士说,她们不打算招很多人呀?”“是的,不过,我打你的旗号了?”
“我的旗号?”“对呀,刚才下课的时候,我看你和女助教过来,觉得很好奇,所以就偷偷跟你们过来了,到楼下一问助教,才知道原来你是应聘当勤工。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便也找一楼的助教报名。不过他们让先我登完记,然后告诉我等通知。我说我是刚上去的、就是你的同学。助教说那你找三楼的助教问问吧。我就找到三楼助教姐姐,可是姐姐说,要等几天才能确定,我就说,我是你同学,仅仅是帮你忙。她大概看我是女生不能干活不想要我,我就说,我先不用要报酬,就看看能不能试用一下,那个姐姐没磨过我,就让我来找你试用。孙云,咱们可说好了,你一定要让我通过。怎么整理,你说吧,我听你的。”
孙云也挠挠头说:“你看,这儿全是灰尘,你是千金小姐,又没干过活儿,可别把你弄脏了。”“没事儿,我不怕,脏了就洗洗呗,反正明天正好休息。”
郑冰这一提醒,孙云赶忙说:“对呀,明天放假,你都好多天没回去了,不想家呀!”郑冰脸色一暗,不过马上说:“没事儿,晚一点也不要紧。”
“哦,对了,你没去练剑呢,你现在不是预备队了么?”“别笑话我了,我看了,我击剑差太多,陪他们练也白搭,再说也找不到对练的。”
孙云有点尴尬,心想真是这么回事。便说:“没关系,等下旬我陪你对练。”郑冰挺高兴说:“好啊,谢谢。那今天我就陪你吧。我觉得到书阁整理图书也不错,看到好书了还能趁机看一眼,又不耽误学习,挺好的。”
“对呀,我也是这么想的,还能顺便挣点蜡烛和餐券。当然,你倒用不着这个。”“谁说的,我才不希望自己是全靠家里的纨绔子女,我要做自食其力的人。不说了,我们开始吧。”
孙云点点头,十分佩服郑冰,心想想她们这种家境的孩子能这么想还真不容易。但转念一想,也许是郑冰怕伤自己的自尊而顺着自己说的,真是这样,孙云反倒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于是只好按照助教的要求向郑冰解释干活要点。
干了一会儿,郑冰说:“孙云同学,你来看看,这些书籍你怎么没分类呀?”
孙云走过去,说:“这些都是古书籍,大概是秦国统一文字之前的残本。各国文字的都有,这些文字我也不认识,助教姐姐说,可以登记放在一起,留着以后研究历史书籍的时候用。”
郑冰想了想说:“孙云同学,是不是我们也可以把他它分类?”
把古籍分类?孙云大吃一惊,难道郑冰认识古文?要知道,当初秦始皇命李斯等人进行文字整理,把原来的大篆简化为小篆。后来又简化字体,采用狱吏程邈把小篆圆转笔画变成方折的字体也就是"隶书"。秦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用于官方文书法令,以隶书作为日用文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到西汉时,隶书便成了通行全国的文字,因而以前的文字少有人懂。
孙云有些兴奋,说道:“郑冰,你的称呼别那么正式,就喊我大云吧。”
郑冰很高兴说:“好啊,你也和她们一样叫我小冰吧。”
孙云点点头说:“好的小冰,你刚才说,把它们分类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