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剑来》-第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宋集薪伸手抓住树叶,双指拧转叶柄。

      ————

      想着还是去城东门讨债一次的少年,在临近老槐树的时候,也看到了眼前有槐叶飘落,只是他加快步子,想要伸手去接住。

      只是一阵清风拂过,树叶从他手边滑过。

      草鞋少年身形矫健,快速横移一步,想要拦截下这片树叶。

      偏偏树叶在空中又打了一个旋儿。

      少年不信邪,几次辗转腾挪,最后仍是没能抓住槐叶。

      少年陈平安无可奈何。

      一个乡塾逃学的青衫少年,与陈平安擦肩而过。

      青衫少年自己都不知道,肩头上不知何时停留一片槐叶。

      陈平安继续去往城东门,哪怕要不到钱,催一催也是好的。

      ————

      远处算命摊子那边,年轻道人闭目养神,自言自语道:“是谁说天运循环无厚薄?”

      

      ===第六章 下签===

      陈平安来到东门,看到那汉子盘腿坐在栅栏门口的树墩上,懒洋洋晒着初春的日头,闭着眼睛,哼着小曲,双手拍打膝盖。

      陈平安蹲在他身边,对于少年来说,讨债的事情,实在难以启齿。

      少年只好安静望向东边的宽阔大路,蜿蜒而漫长,像一条粗壮的黄色长蛇。

      他习惯性抓起一把泥土,攥在手心,缓缓揉搓。

      他曾跟随姚老头在小镇周边翻山越岭,背着沉甸甸的行囊,装有柴刀、锄头在内各色物件,满满当当。在老人的带领下,会在各处走走停停,陈平安经常需要“吃土”,抓起一把泥土就直接放入嘴,反观资质逊色的青衫少年,既是乡塾学生,又担任书童,与齐先生朝夕相处,哪怕只是旁观先生枯坐打谱,也受益匪浅,所以青衫少年从执黑才能偶尔侥幸获胜,到如今只要执黑,胜负就能与宋集薪在五五之间,棋力手筋的进步,显而易见。对于这种此消彼长,齐先生不置一词,袖手旁观而已。

      宋集薪刚要去抓棋子,齐先生突然说道:“今日你们下一盘座子棋,执白先行。”

      两个少年一头雾水,皆不知“座子棋”为何物。

      齐先生语速不急不缓,仔细解释过了规矩后,并不繁琐,只是在四星位分别放下黑白两子。

      中年人的捻子、落子,动作娴熟,行云流水,让人赏心悦目。

      平时最喜欢恪守规矩的青衫少年,听闻“噩耗”后,目瞪口呆,痴痴看着棋盘,最后小心翼翼说道:“先生,如此一来,好像很多定势用不上了。”

      宋集薪皱眉思索片刻,很快眼前一亮,眉头舒展道:“是棋盘格局变小了。”

      然后宋集薪邀功一般,抬头笑问道:“对吧,齐先生?”

      中年儒士点头道:“确实如此。”

      宋集薪朝着对面的同龄人挑了一下眉头,笑问道:“要不要让先两棋,否则这家伙肯定输。”

      对面少年顿时面红耳赤,嚅嚅喏喏,因为他心知肚明,自己获胜次数越来越多,除了棋力增长之外,其实真正的主要原因是宋集薪,这两年下棋越来越心不在焉,甚至有些不厌其烦了,很多胜负手,宋集薪甚至故意放水,或是先手布局明明占优后,棋至中盘,宋集薪会刻意为了屠大龙而兵行险着。

      对于下棋,才华横溢的宋集薪,好不好玩,有不有趣,才是首选。

      对于青衫少年,从第一次捻子落于棋盘,他就执着于胜负二字。

      齐先生望向自己的学塾【创建和谐家园】,“你可以执白先行。”

      接下来青衫少年落子缓慢,谨小慎微,步步为营。宋集薪依旧是落子如飞,大开大合,羚羊挂角。

      双方性情,天壤之别。

      不过八十余手,青衫少年就输得一塌糊涂,垂头不语,紧抿着嘴唇。

      宋集薪手肘抵在桌面上,托着腮帮,一手双指捻子,轻轻敲击石桌,凝视着棋局。

      按照齐先生的规矩,双方对弈,投子无声认输即可,绝对不可言“我输了”三字。

      青衫少年不管如何不甘心,仍是缓缓投子。

      齐先生对【创建和谐家园】吩咐道:“练字去吧,不用收拾残局,写三百‘永’字。”

      青衣少年赶紧起身,毕恭毕敬作揖告辞。

      宋集薪在那少年身影消失,才轻声问道:“先生也要离开这里了?”

      双鬓霜白的儒雅文士点头道:“一旬之内,就会离开。”

      宋集薪笑道:“那正好,我还能为先生送行。”

      这位教书先生犹豫片刻,终于还是开口说道:“无需为我送行。宋集薪,你以后到了小镇之外,记得不要太过张扬。我身无别物,三本蒙学书籍,《小学》,《礼乐》,《观止》,你可以一并拿去,经常温习,需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若是能读书破万卷,更是下笔如有神,此间真意……你以后自然会知晓的。至于三本闲杂书,术算《精微》,棋谱《桃李》,文集《山海策》,不妨闲暇时翻阅,也可怡情养性。”

      宋集薪满脸惊讶,有些尴尬,壮着胆子说道:“先生像是在‘托孤’,让我好不适应。”

      齐先生满脸笑意,柔声道:“没你说的这么夸张,人生何处不相逢,以后总有再见面的一天。”

      这位先生微笑之时,让人如沐春风。

      他突然说道:“你去赵繇那边看看,就当提前道别。”

      宋集薪起身笑道:“好嘞。那这棋局就劳烦先生收拾喽。”

      少年欢快跑去。

      中年儒士俯身收拾棋子,看似东一颗西一枚,杂乱无序,实则先黑后白,从宋集薪最后落子的那枚黑子开始捡起,顺序倒推而去,一子不差。

      不知何时,婢女稚圭已经从竹林折返,只是站在柴门外,并不踏足院子。

      他没有转头,沉声道:“好自为之。”

      在泥瓶巷长大的少女,此时满脸懵懂神色,柔柔弱弱怯怯,楚楚可怜。

      温文尔雅的儒士隐约露出一抹怒容,缓缓转头望去。

      眼神冷漠。

      少女依然迷迷糊糊的模样。

      天真无邪。

      中年读书人站起身,玉树临风,望向那位少女,冷笑道:“孽障逆种!”

      少女缓缓收敛脸上的无辜神色,眼神逐渐冷冽,嘴角挂起讥讽笑意。

      她好像在说,你能奈我何?

      她就这样与儒士直直对视。

      小院内外,仿佛有一双蟒蛟在对峙。

      两者之间,互视仇寇。

      远处,宋集薪高声喊道:“稚圭,回家啦。”

      少女立即踮起脚尖,乖巧回了一句,“哎,好的,公子。”

      她推开柴门,小跑着与教书先生擦身而过,跑出几步后,她不忘转身,对那个背影施了个万福,嗓音婉约可人,“先生,稚圭先走了。”

      许久过后,儒士叹了口气。

      春风和煦,竹叶摇曳,如翻书声。

      ————

      头戴莲花冠的年轻道人,收拾着摊子,唉声叹息,相熟的小镇百姓问起缘由,也只是摇头晃脑不作答。

      最后一位曾经在此算姻缘的新嫁妇人,路过此地,眼见着年轻道人如此反常,羞羞涩涩停下脚步,嗓音软糯,嘴上问着问题,那双会说话的水润眼眸,却在年轻道人的英俊脸庞上使劲徘徊。

      年轻道人不露声色地瞥了眼女子,视线微微向下,是一幅鼓囊囊的风景,然后道士咽了咽口水,说了一句神叨叨的卦语,“今日贫道给自己算了一签,下签,大凶啊。”

      

      ===第七章 碗水===

      杏花巷有口水井,名叫铁锁井,一根粗如青壮手臂的铁链,年复一年,垂挂于井口内,何时有此水井有此铁锁,又是何人做此无聊事奇怪事,早已无人知晓真相,就连小镇岁数最大的老人,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传闻小镇曾经有好事者,试图检验铁链到底有多长,不顾老人们的劝阻,对于“拽铁锁出井口者,每出一尺,折寿一年”,这条口口相传的老规矩,那人根本没当回事,结果使劲拉扯了一炷香后,拔出一大堆铁链,仍是没有看到尽头的迹象,那人已是精疲力尽,便任由那些拽出井口的铁链,盘曲在水井轱辘旁,说是明天再来,他就偏偏不信这个邪了。此人回到家后,当天便七窍流血,暴毙在床上,而且死不瞑目,不管家人如何费劲折腾,尸体就是闭不上眼睛,最后有一个世世代代住在水井附近的老人,让那户人家抬着尸体到水井旁边,“眼睁睁”看着老人将那些铁链放回水井,等到整条铁链重新笔直没入井口深水中,那具尸体终于闭眼了。

      一老一小缓缓走向那口铁锁井,小家伙,是个还挂着两条鼻涕虫的孩子,可是说起这个故事来,口齿清晰,有条不紊,根本不像是个才蒙学半年的乡野小娃娃,此时孩子正仰起头,大大的眼睛,像两颗黑葡萄,轻轻抽了抽鼻子,两条鼻涕小蛇就缩回去,孩子望着那个一手托着大白碗的说书先生,努努嘴,说道:“我说完了,你也该给我看看你碗里装着啥了吧?”

      老人笑呵呵道:“别急别急,等到了水井边上坐下来,再给你看个够。”

      孩子“善意”提醒道:“不许反悔,要不然你不得好死,刚到铁锁井旁边就会一头栽进去,到时候我可不会给你捞尸体,要不然就突然打了个雷,刚好把你劈成一块焦炭,到时候我就拿块石头,一点点敲碎……”

      老人听着孩子竹筒倒豆子,一大串不带重复的恶毒晦气话,实在有些头疼,赶紧说道:“肯定给你看,对了,你这些话是跟谁学的?”

      孩子斩钉截铁道:“跟我娘呗!”

      老人感慨道:“不愧是人杰地灵,钟灵毓秀。”

      孩子突然停下脚步,皱眉道:“你骂人不是?我知道有些人喜欢把好话反着说,比如宋集薪!”

      老人连忙否认,然后岔开话题,问道:“小镇上是不是经常发生一些怪事?”

      孩子点点头。

      老人问道:“说说看。”

      孩子指了指老人,一本正经道:“比如说你拎个大白碗,又不肯让人放铜钱进去。你还没说完故事的时候,我娘就说你讲得不坏,云里雾里,一看就是坑蒙拐骗惯了的,所以让我给你送几文钱,你死活不要,碗里到底有啥?”

      老人哭笑不得。

      原来是先前在老槐树下说完故事的说书先生,让这个孩子领着自己去杏花巷看那口水井,孩子起先不乐意,老人就说他这大白碗可有大讲究,装着了不得的稀罕玩意儿。那孩子天生活泼好动,被爹娘说成是个投胎的时候忘了长【创建和谐家园】的,他很小就喜欢跟着刘羡阳那帮浪荡子四处瞎逛,但是为了钓上一条黄鳝或是泥鳅,这小屁孩也能够在太阳底下暴晒半个时辰,一动不动,耐心惊人。

      所以当老人说那白碗里装着什么,孩子立即就咬饵上钩。

      哪怕老人一开始提了个古怪要求,说要试试提起他,看他到底有多沉,想知道有没有四十斤重,孩子毫不犹豫点头答应了,反正给人提几下也不会掉块肉。

      但是让孩子一次次翻白眼的事情发生了,左手掌心托碗的老人,卯足劲用右手足足提了他五六次,可一次也没能把他成功提起来,孩子最后斜瞥了眼老人的细胳膊细腿,摇了摇头,心想同样是瘦杆子,陈平安那个穷光蛋的力气,就比这个老头子大多了。只是想着自己还没瞧见白碗里头的光景,仿佛天生早早开窍的孩子,就忍着没说一些会让老人下不来台的言语,要知道,在泥瓶巷杏花巷这一带,论吵架骂街,尤其是阴阳怪气说话,这个孩子能排第三,第二是读书人宋集薪,第一则是这个孩子他娘。

      老人来到水井旁,但是没有去坐在井口上。

      古井由青砖堆砌,

      无形之中,老人呼吸沉重起来。

      孩子走到水井旁,背对着井口,往后一蹦,【创建和谐家园】刚好坐在井口上。

      这一幕看得老人冷汗直流,这要是一个不留神,那个兔崽子可就直接掉下去了啊,以这口古井的历史渊源,收尸都难。

      老人缓缓向前几步,眯起眼,俯身审视着那条铁锁,一端捆绑死结于水井轱辘底部。

      “风水胜地,甲于一洲。”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1 14: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