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于书燕知道那儿,早几年是一个村里的老光棍住的,后来过世了,屋子就空着,村里人觉得不吉利,都没有人敢去那儿。
于书燕见爹娘都去忙了,院里只有三人,她看向石家兄妹小声说道:“你们怕不怕苦,我倒有一门生意教你们去做,先前本是要带着你们做生意的,但我哥不准,眼下我也不方便露面,不如先解决了你们的温饱问题。”
于书燕话落,石家兄妹立即点头,“我们不怕苦,只要能买些口粮养活就成。”
于书燕便说道:“你们两从明日开始,一人挑一担柴禾送去镇上的吴家,记得一定要走东边小侧门,到时你们就在吴家的侧门卖柴禾,小石头就躺在地上假装有病,吴家好行善,看到你们两人这么惨,一定会来问你们情况,你们就如实说,但小石头可别让人发现你装病了。”
第42章 婆母看不起于家
“等吴家收了你们的柴,你们就每日都送去,等赚下一些钱后,小石头就弄几张绣帕送到吴家找绣房的刘妈妈,这位刘妈妈心地极好,也是庄户出身,绣活也是了得,小石头学了你舅娘的绣功,刘妈妈一定能看上眼的。”
“到那时想来刘妈妈一查到你们头上便知道你们两人送了许久的柴禾,是穷苦人家出身,以后接了吴家的绣活,拿了布和丝线回来,他们可得看牢了,小心翼翼的做这一桩生意,很快便能解了燃眉之急。”
于书燕话落,两人呆呆地看着她,这世上还有这样的好事,凭着每日两担柴,便能做吴家的绣活,而且还不是进入吴家做长工。
于书燕看着两人呆呆愣愣的,直摇头,“你们既然想赚钱,就要舍得下脸,装病什么的是小事,吴大善人向来乐善好施,你们别怕,以后等我能做生意了,再带你们做大生意去。”
眼下两人衣裳破烂,茅屋里一点存粮都没有,每日吃的全靠山里头刨出来的,如今于书燕给他们指点一条明路,两人自是愿意去的,只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吴家大户人家,人家真的会信他们么?
于书燕此时从袖里拿出银袋,翻了翻,还有一百文,她娘要给她压箱底,她没要,家中虽有些现银,却也是不多的,将来还得留着给大哥娶媳妇用。
于书燕眼下有的,也是先下落在手上的二十文钱以及之前收到公婆的封红八十文钱,她拿出三十文交到石泉手中,叫他们两人去村里买些粮食带回去,至少晚饭还得吃,明个儿也得吃,不然哪来的力气去砍柴。
石家兄妹不肯要,于书燕却说以后有钱了再还,最后石泉收下了。
农门娇妻作死日常 第19节
兄妹两人想着明个儿早点去送柴禾,这会儿便打算上山了,于书燕也不留着两人,看着他们出了门。
于书燕在娘家住了一夜,第二日被她大哥送回去了,不敢再留她了,生怕秦家人会不高兴。
这还是于书燕嫁人后,娘家人第一次登门,到了门口,于英改有些犹豫,于书燕却叫大哥进来,正好秦楚的书房里有他早些年抄誉的开蒙书,反正现在秦楚也用不上了,她便拿几本给大哥看,也免得大哥想法子去买,这书可贵了。
于英改看着空空的两手,有些不好意思上门,正好此时俞氏打开门从里头出来,看到兄妹两人,俞氏眉头都没有动一下,只看了两人一眼,俞氏便与大儿媳妇走了。
那大媳妇毛氏却有些疑惑的朝婆母看去一眼,接着看向于家兄妹,她面色微变,也不敢开口,跟着俞氏离去。
于英改一脸不敢置信,拉着于书燕来到一角,小声问道:“刚才出来的那位可是你婆母?”
于书燕点头。
于英改面色大变,他没有再多说,却不再要妹妹的书,说家里买了,接着摸了摸妹妹的额发,然后转身走了,最终也没有进秦家的门。
今日她婆母还当真不给她于家面子,竟然如此对待她大哥。
于书燕进了秦家门,她就静静地坐在东屋门口的长凳上,看着这个院子发呆。
秦家人看不起她于家人,她自然知道,可是这样无视却是第一次。
二嫂从外头背着猪草回来就看到于书燕坐在东屋门口一动不动的,很是悠闲。吕氏悄悄地看了一眼,放下了猪草,便进入厨房准备做饭,烧火的时候不知怎么的,一时间竟然没能点着。
吕氏便坐在小板凳上呆了呆,接着看向自己粗糙的双手,带着一脸的怒气将手中的柴禾往地上一扔,起身回了二房的屋,许久不曾出来。
二嫂的举动全看在于书燕的眼中,她不说话,她就这么【创建和谐家园】着,顺势看看自己【创建和谐家园】的小手。
没多会三嫂回来了,史秋英一回来就发现厨房冷冷清清的,心想着二嫂一向勤快,怎么还没有回来呢?
Ê·ÊÏ¿´Ïò¶«ÎÝÃÅ¿Ú×ø×ŵÄijÈË£¬ÓÈÆä¿´µ½Ëý·¢÷ÙÉÏ´øµÄ½ð¹üÍ·Òø½Åô¢£¬ÒÔǰûÓÐϸ¿´Ëý»¹²»ÖªµÀ£¬ÑÛÏ¿´µ½ÁË£¬ÔÙ¿´¿´ÓÚÊϵÄÒÂÁÏ£¬¾ÍÓÚ¼ÒÕâÄÜÁ¦£¬ÂòµÃÆð½ðô¢£¿×öÃΰɡ£
莫不是四弟送给她的?史氏想起四弟得到的五十两银子,心想着一定是那钱买的,呆会告诉婆母去。
史氏到了院子后头喂了鸡,才端着木盆出来,可是二嫂还没有出来做饭,瞧着天色都不早了,呆会下地的男人们都要回来吃午饭了。
史氏有些着急,她把衣裳晾好,坐在晾衣杆下,眼神时不时憋厨房一眼,又瞥了于书燕一眼。
午饭时分,秦家男人都从地里回来,如今不是很忙,就去除除草什么的,秦家三个儿子都是种田好手,平素也都习惯了。
然而几人干活回来却发现饭没有人做,午饭没有了着落。
三个哥哥看到东屋门口坐着一动不动的四弟妹,心情有些复杂,秦有富也有些恼火,孩子他娘不在家,家里就乱套了。
于是看到晾衣杆下坐着的史氏,秦乐便叫自己媳妇去做饭,史氏听了老不乐意,她哪会做饭,她只看到厨娘做过饭。
史氏不情不愿的进去,结果没多会儿厨房里一屋子烟,吓得秦乐赶紧冲进去灭火。
俞氏一直教导秦家男儿不得进入厨房,那是妇人进去的地方,所以秦家男人基本没有谁会做饭的。
秦有富一脸郁闷的坐在长凳上,看向老二秦平,“去,上山找你媳妇去,今个儿怎么不早点回来?”
秦平身上衣裳被汗湿,便想着回房换上一件后就出去找人,哪知一入屋,就看到媳妇正在床上躺着。
ÇØÆ½µÄ»ðÆøàáàáµÄÍùÉÏð£¬ÅµÀ£º¡°ÄãÔÚ¼ÒÄØ£¿ÎªºÎ²»×ö·¹£¿¡±
吕氏不出声却是哭了。
二房屋里传来骂人的声音,院里其他人都知道了,秦有富板着脸,叫老大去二房里将老二拉出来,“老二媳妇一直这么劳累,许是心里不舒服,等你们母亲回来,再讲一讲好了。”
第43章 两位嫂嫂生气回娘家
于是这一顿饭,便是秦乐夫妻两人在厨房里做成了疙瘩汤,许久不曾吃过疙瘩汤的秦家人有些难以下咽。
下午秦有富带着兄弟几人再下田去了,秦家的长工不多,家是几个劳力也能抵几人,就将这银子省了下来。
秦有富一辈子种田,便是成了小地主,也仍然不曾松懈,反而更加的节检。
史氏灰头土脸的叉着腰站在廊下,朝着二房门喊话,“这个家没法呆了,我堂堂史家小姐,嫁到秦家还得端茶倒水做饭,伺候一家老小,我不干了,我要回娘家。”
史氏转身回屋真的收拾包袱就走。
于书燕坐在那儿呆了呆,看来她这一入门的,搅得秦家早已经不得安宁,她心情好了不少,想起前一世她一个人在京城被秦家休了的时候他们一个一个的脸色,她觉得这一点还不算什么,不过挺痛快的。
史氏一走,没多久,吕氏也背着包袱出了门,二嫂这是也要回娘家了么?
想不到她就小试牛刀,秦家这么不经折腾,吕氏长期受打压,全在今日爆发了,蛮牛一样性格的人,也有倔脾气的时候。
吕氏走前朝赵书燕看了一眼,什么也没有说,便这么的走了。
天快黑了,俞氏和大儿媳妇回来,只觉得家中静悄悄地,与往常完全不同。
ÓáÊÏ¿´µ½¶«ÎÝÃÅ¿Ú×ø×ŵÄÓÚÊéÑ࣬ÖåÁËüͷ£¬½ø³ø·¿ÀïÒ»¿´£¬Á¹âÈâȵÄÏÔȻûÓÐÈË×öÍí·¹ÁË¡£
俞氏叫毛氏将两个弟媳妇找回来,毛氏出了门。
俞氏来到于书燕身边,她一身竹青色的衣裳,挺直脊背站在那儿,显得端庄又得体。
“她们人呢?”
于书燕只道:“婆母,她们回娘家了。”
“回娘家?”
俞氏感觉到不可思议,平素都好好的,没有哪一个不服管束的,于是问道:“是不是你挑拨离间了?”
于书燕却是目光淡淡地看着婆母,“不管娘怎么想吧,今日我哥第一次来了秦家,虽然娘一直认为我会离开秦家的,先前娘让我劝秦楚回县学我也劝了,如今娘对待我的家人可不友善。”
俞氏一听,脸色变了,沉着脸说道:“你也没有听我的话,我楚儿在家呆了一个月,你夜夜与他相伴,答应我不与他同房的,你也没能做好。”
“我做到了,但是东屋地方只有这么大,娘要我赶秦楚去哪儿?再说秦楚这倔脾气,我支使得动他?”
俞氏听了气得不轻,“你既然答应了,那就得你想办法。”
“如果这样,以后秦楚回来我就回娘家。”
“不准,楚儿要是知道了,必定以为我欺负你了,你只能呆在家中。”
于书燕一脸奇怪的看着俞氏。
俞氏想了想说道:“我会早点拿到楚儿的和离书,你且等着。”说完,她转身就回了堂屋。
于书燕这会儿也进了东屋,不再坐在廊下,想起大哥跟她说的一些话,再想到大哥第一次来秦家的事,她心情就不好了。
这一世的秦楚是对她好,图着她的美色,可是秦家人却是一点也没变。
这一夜注定不太平,二嫂三嫂回了娘家,俞氏生气了,不准两个儿子去岳家接人,就看她们自己什么时候回来了。
俞氏也是知道的,自从秦楚中了小三元的秀才,又拜师巴东郡大儒之后,秦家人更是有持无恐,对外头如此,对几个媳妇更是如此。
果然没几日,三嫂史秋英是第一个回来的,还是史家老爷带来了一牛车的礼送回来的。
史家是商家,岂会不巴接秦家,便是县城里的富绅都巴接着。
俞氏不收史家的礼,史老爷还以为女儿的婆母生了气,丢下礼物就走了,于书燕却是面色淡淡地看着这一幕。
又过了一日,二嫂吕二丫背着包袱回来了,进门的时候,眼眶还是红的。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回不去了的,她们已经没有家了,只能回秦家。
于书燕什么话也没有说,似乎秦家的生活又恢复到以前,但俞氏在几个媳妇之间的地位更高了,谁敢不听她的,都会被她教训。
仍然在俞氏身边,最受宠的是大儿媳妇,感觉平素出门带着大儿媳妇很长脸面,自从秦楚成了秀才公后,俞氏也时不时的受到镇上或者县城里的富绅追棒,便是地方官员也偶有请俞氏去赴宴的。
这日俞氏又收到了帖子,是县丞夫人邬氏的请帖,贾县丞是庾岭的世家,以前便流传着那么一句话,铁大的县丞,流水的知县,也就是说这位贾县丞是庾县土生土长的人,属地方官员,不像知县那般,从外地调来,三年任期满后有了政迹,便会得到提升或者调到别处。
所以在整个庾县来说,贾县丞的威望也是极高的,秦家能收到这样的请帖,人家可是高看了秦家,也是借着秀才公的名头。
不过人家这一次请的是秦家的家眷,专去城郊贾家院里避署吃宴,到时整个庾县的大户女眷都会前去,可是他们秦家露脸的好机会。
俞氏收到帖子后夜里有些睡不着,在这乡里乡外,她以秀才之女为居,谁都敬着她,可是到了县城,俞氏却有些生怯,生怕自己做的不妥当,被人笑话,或者留下话柄,对儿子的前程不好。
同时俞氏还在想着,她不打算带四媳妇去,总归要和离出秦家的人,她岂能给她这个露脸的机会。
于是第二日大清早的,俞氏便将三个儿媳妇召集到了堂前,正好先前史家送了一车的礼,里头正有布料,于是将那些布料全部拿了出来,首先让大儿媳妇选。
毛氏有些震惊,心里却很开心,上前看了看,选了一匹嫩绿色的衣料,俞氏点了点头,看向二儿媳妇的时候有些不喜,便叫三儿媳妇先选。
吕氏一脸木纳的站在那儿,像是没有发现婆母的不欢喜。
史氏见状,心情好了些,这可是他们史家之物,婆母没有让她第一个选,却是第二个,至少除了大嫂之外,她还是比较看重的。
第44章 还是自家好
史氏平素穿惯了好衣裳,眼光也是有的,上前就挑了匹妃色的布料抱入怀中,吕氏忍不住看向史氏,这衣料是好看,就是尤其的显眼。
终于临到了吕氏,吕氏很有些不安,她的目光怯怯的看向那些布料,还没有上前选,就见俞氏拿了一匹褐色的布料送到她的手中,“你皮肤黄了点,就穿这个吧。”
俞氏将最后一匹茶色布料拿了去,吕氏听到婆母这话,内心苦笑,看到自己粗糙不堪的双手,再看着怀里丝滑的布料,她都不敢用手去摸。
俞氏也发现一个问题,说道:“老二媳妇手粗,衣裳就由你大嫂做,这几日你大嫂的活你帮着干,这一次我带你们三人一起去参加县丞府上的避署宴,你们可得管好自己,到了那儿别乱看,别乱说话,不懂的问你们大嫂或者我,也不要擅作主张。
三个媳妇一听,心下又惊又喜,再看到没有四弟妹,几人原本不平衡的心思彻底的放松下来,原来大嫂说的对,婆母根本不待见四弟妹。
婆母让她们做事是认定了她们是秦家人,而四弟妹显然婆母根本就没有把她当秦家人看待,所以不用做事。
毛氏一脸恬静的收下二弟妹的布,看到这匹褐色的布,她就想笑,这穿上去得多老气,便是婆母选的布料也不曾这么老气的,史家老爷倒是聪明,一共送来四匹布,瞧着这两匹布的颜色就是专门给婆母的,而两款嫩色的布恐怕是留给三弟妹的吧。
毛氏朝史氏看去一眼,也没有说话,三个儿媳妇从正屋里出来,各自抱着布,心情极好,正好遇上于书燕从东屋出来,三人朝她看去一眼,眼神意味不明,眸里似有嘲笑。
于书燕看了一眼也没有理会,她今个儿回娘家去,思前想后,她还是将秦楚书房里开蒙的书给拿走了,反正那也是他开蒙之时用上的,眼下都布了灰尘,也不见他再翻阅,想来也不会知道。
于书燕直接出了秦家院,往玉兰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