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农门娇妻作死日常》-第1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秦楚走得飞快,很快来到了玉兰村,到了于家院子外,村里头有人看到秀才公又来了,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个个一脸的好奇。

      于书燕吃了母亲做的美味饭菜,她就在廊下的躺椅中靠着,许三娘却在一旁做针钱活。

      “娘,爹和大哥也真是的,都不回来吃早饭,还帮着大伯家做事,以前大伯家对咱们家不好的事都不记得了?”

      于书燕很是郁闷。

      许三娘却是叹了口气,“你爹和你大哥都能上山打猎,家中有些现钱,咱们家里人少,日子还能过得去,你大伯一家,遇上收成不好,便饥不裹腹,听说今年的麦子长势好,他们也高兴,再怎么说,你爷奶还是你爹的父母,岂能看着他们受苦。”

      于书燕这两世以前最郁闷的就是家里爹娘的心软,大伯一家是什么人,上次她还跟大伯娘打了一架。

      正在母女两人聊得正起劲时,院外有人敲门,于书燕也没有理会,闭着眼睛,一脸的享受。

      许三娘去开门,看到外头的女婿,心情有些复杂,倒是让他进来了。

      秦楚恭敬的喊了一声“岳母”。

      于书燕听到他的声音,立即睁开眼睛,就对上了秦楚那漆黑如墨的凤眼,想不到他来得这么快,她都还没有在家里呆够,缠着她做什么,负心汉。

      秦楚来到于书燕身边坐下,看着自家媳妇,“燕儿,跟我回去。”

      许三娘听到这话心情有些不好,问道:“秦楚,你们秦家不是请了长工么?”

      秦楚连忙恭敬的答道:“娘,秦家外头是请了长工的,只是家里头我娘不太喜欢有外人在,所以便没有请,往日这些活都是上头三个嫂嫂做的,事情倒也做得过来。”

      “我再过半个月便去县学,就有心想带着燕儿一同去县城,到时我在县学外阻个小院,以后燕儿帮着我做一日三餐,照顾我的生活,也不必做别的事了。”

      秦楚的话令在场的两人都愣住,于书燕可不想跟着他去县学,再说前世不是这样的,前世是他去县学,她留在村里头受苦,只是这一世怎么秦楚却变了呢?

      不过就算是他变了,负心汉仍然是负心汉,迟早有一天还是会跟前世一样将她休了,而且是在千里迢迢的京城里将她休了。

      许三娘一听到女婿这话,高兴坏了,这好啊,女儿不跟婆母住着,也不会有婆媳矛盾,更不会与妯娌不好相处,再说瞧着女婿挺护着女儿的,这样的安排再合适不过了。

      先前许三娘还觉得秦家不靠谱,请几个长工的银子都舍不得,还要她女儿干农活,现在她释怀了,女儿离开村里,到县城里是最好的安排。

      于是便催着女儿赶紧跟女婿回去,免得与家里人生分。

      于书燕有苦难言,可是看着母亲那迫不急待的样子,她只好起身跟在秦楚的身后。

      秦楚拿起空空的背箩和柴刀,拉着于书燕的手不顾村民们的打探,出了玉兰村,往桃花村去的路上,于书燕甩开他的手,说道:“我不去县学。”

      秦楚愣住,一脸认真的看着她,“为什么?”

      为什么,自然不想再过下去了,不然三年后他中了状元,岂不是又得跟他一起回京,才不要呢,现在她也正等着秦楚赶紧回县学去,到时她才好实施自己的计划。

      “没有为什么,反正我不跟你去,我就呆在家中。”

      “可是燕儿,我若不在你身边,我怕护不住你。”

      于书燕内心冷笑,前一世怎么不这样做,前一世让她吃足了苦头,从什么都不会的娇娇女变成地地道道的村妇,这一世秦楚却忽然变得为她着想了,这不是惊喜,是惊吓。

      “不要你护,你还是早点回县学吧。”

      “燕儿。”

      秦楚有些受伤,她就对他真的没有半点熟悉感么?秦楚想要说些什么,却是停住了,他深深地看了于书燕一眼,拉着她的手便往桃花村去,不管她挣脱,就是不放开她的手。

      回到秦家,秦楚也不曾放开小媳妇的手,入了家门,俞氏正从堂房前出来,看着儿子儿媳就这么自然而然的进了门,她呆了呆,气极败坏的问道:“楚儿,你什么时候出了门?”

      明明已经叫三媳妇看住了东屋,俞氏朝三媳妇警告的看去一眼,史秋英缩了缩脖子。

      秦楚却放下背箩和柴刀,拉着媳妇进了正堂,俞氏看着空空如也的背箩,更加生气了,吩咐二媳妇上山赶紧割猪草回来,猪都要饿死了。

      俞氏接着转身进来,将门一关,一声令下,“跪下。”

      俞氏掌家多年,平素家中大小事都差不多是她做主,她身为秀才的女儿能嫁给泥腿子秦有富,一直以来秦有富都觉得自己配不上她,对她百般迁就,于是俞氏成了秦家真正的当家之人,基本在家里头,没有人敢忤逆。

      家中四个儿子,个个都听她的话,自从这四儿媳妇进了门,立即就变了。

      秦楚没想到母亲会生了大气,于是拉着媳妇在母亲面前跪下。

      于书燕自是不想跪,耐不住秦楚强行拉着她。

      俞氏坐在交椅中,看着眼前跪下的两人,沉着脸说道:“一个上午,新妇到底做了什么?什么也没有做,便回了娘家告了我秦家一状,怎么样?心里舒坦了?我秦家向来不养懒人,你三位嫂嫂要做事,你也不例外,你不会做我们可以教,但你偷懒,此事就不能饶恕。”

      第29章 带着媳妇回县城

      农门娇妻作死日常 第13节

      俞氏话落,秦楚接了话,“娘,您一向声名大义,孩儿也是您教出来了,才有了我今日的成就,娘,燕儿她心思单纯,着实不会做家务,她以前在于家也没有干过这些粗活,我想着以前都是三位嫂嫂做的,倒也做得过来。娘,要不我半个月后就带着她回县学去,我上次还剩了些银子,以后我们两人在县学旁边租个院子,她正好照顾我的起居,也免得爹娘为我担心。”

      俞氏一听,气出一口老血,看着四媳妇这媚态,就知道会迷惑她的儿子,到那时她儿子哪还读得进去书,必会毁了他的前程不可,这一下俞氏着急了。

      俞氏气得哭了,她拿帕子抹眼泪,秦楚心中一紧,自己这一次是不是做得过分了些,他膝行向前在母亲膝前停住,“娘,你先别哭,可是儿子哪句话说得不对?”

      俞氏发现不将儿子的心思拉到自己这边,这个儿媳妇就要做威做福了,于是抹了把眼泪,说道:“楚儿啊,你就只担心你媳妇受委屈,可是你若将她带走,你上头三个哥哥要怎么想,他们都学你的样,自家媳妇一受委屈就带着离开秦家,那咱们秦家就要四分五裂了。”

      “再说你娘我这一辈子最在乎的便是名声,你真要把她带走了,我以后在桃花村怎么立足,你若是这样,就权当我没有你这么一个儿子。”

      秦楚一听,心情沉重,他知道此事不好办,只是没想到母亲会如此反对。

      “娘,我最尊重的还是您,我会同三个哥哥说说的。”

      俞氏没想到儿子铁了心,气得拍胸口,“你是要气死娘了,好,你们走,你们走,最好永远都别回秦家了。”

      秦楚岂能接这话,看着母亲伤心难过的样子,想起上一世因为自己的不作为,秦氏一族跟着受苦,母亲却是义不容辞的死在了刀下,如此刚烈又有胆识和气魄的母亲,他岂能忍心伤她的心。

      秦楚看向于书燕,“今日之事你向母亲道歉,这几日在家中好好做事,你毕竟没有做过这些重活,到时娘会安排一些扫地的活计给你,娘一定会同意的。”

      于书燕知道秦楚是为了帮她,可是她也知道,秦楚越是向着她,婆母就越是恨着她,现在忍而不发,便是碍于儿子的面子,不想伤了母子情义。

      她没有接秦楚的话,反而看向俞氏开口,“娘,我不会去县学的,我就留在秦家。”

      俞氏正想着要怎么扭转儿子的想法,没想到儿媳妇会说这样的话来,她心情变得很微妙起来,心想着儿媳妇莫非比她想像中的识大体?

      要是由儿媳妇提出不去,她也就不用在儿子面前做坏人,这岂不是两全其美。

      于是俞氏抹干眼泪看向于书燕,“你当真不会跟着去?”

      “不去,我哪儿也不去。”

      于书燕说得坚定,俞氏却忍不住扬起了唇角,强忍着心中的喜悦,看着儿子说道:“你媳妇识大体,她不去,对咱们秦家的名声更好,她新嫁入咱们秦家,要是真的跟你这么回了县学,外头的人指不定怎么编排我们秦家。”

      “既然儿媳妇这么说了,楚儿你也别再坚持了,你此去县学花销不少,就算你手里头有余银,那也得留着,来日与同窗出个门,也不会捉襟见肘闹笑话。”

      秦楚却是心头郁郁的看着自家媳妇,总感觉哪儿不对,她为什么不愿意跟他去县学,前一世不是一直盼着的事么?如今他不惜伤了母亲的心也要提出此事来,她倒好,一句不去就将他打发了。

      俞氏让两人起身,再看这个庄户出身的四媳妇,心情好了不少,今日事情没有做好,她也不责怪了,心想着等儿子去了县学,她再亲自教她再说。

      夫妻两人完好无损的从正堂里出来,外头两位嫂嫂还看着的,刚才进去的时候婆母可是生了大气,然而雷声大雨点小,转头风向又变了,一时间闹不明白出了什么事儿?

      秦楚拉着媳妇进了屋,一脸不高兴的看着于书燕,“你当真不愿意跟我朝夕相处?”

      他温养了三年的小媳妇,居然跟他离了心。

      于书燕看着秦楚这么执着,心想着得让他不要存疑才好,免得和离不成。

      于是她说道:“秦楚,亏你还是个小三元的秀才公,你还看不懂么?你越对我好,婆母就越难过,婆母将你养大不容易,秦家四个儿子当中就数你是她的娇傲。”

      “别看村里头那么多的人都捧着婆母,可是他们也正等着看她笑话呢,你若是真的将我带去了县城,婆母就无法在村里立足,会被人笑话,连个儿媳妇都管不住。”

      “还有做为母亲,最担心的是什么?虽说女大不中留,然而儿大也不由母了,天下母亲都害怕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你自从我进门后,就时时刻刻提醒着她,你娶了媳妇就已经忘了娘了,所以你对我越好,她就对我越不好,这一点你都看不出来么?”

      于书燕两世悟出来的道理,自然得先稳住秦楚,等他一走,她就可以卷包袱走人了。

      秦楚听了媳妇一番话,如醍醐灌顶,或许他太急进了,难怪这几日母亲一直针对媳妇,原来是这样。

      秦楚一把将小媳妇抱在怀中,不顾于书燕的阻拦,强行吻了吻她的唇,“原来问题出在这儿,我懂了,以后都听媳妇的。不过我还是要带你去县城的,这样咱们夫妻之间就不会分开了,此事不能急,等我想个两全之策,让我娘亲口答应为止。”

      秦楚高兴了,也不多想了,于书燕松了口气,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负心汉你赶紧回县学去,别挡住了她的计划。

      这一日俞氏竟没有叫四媳妇做事,连着早上没有完成的家务,她也不计较了,倒是另外三个儿媳妇有些看不明白。

      这东屋的门关得紧紧地不出来,婆母从正堂出来后,脸上居然还带着淡淡笑意,三媳妇史氏来到大嫂毛氏身边,小声说道:“大嫂,婆母最是喜欢你,大嫂不如去探探,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第30章 勤劳的二嫂

      毛氏心中存疑,于是放下扫帚交到史氏手中,她来到廊下做针线活的婆母身边,上前蹲身,给婆母揉着膝头,俞氏很是享受。

      还是大儿媳妇最得她的心,也是最温柔雅静的一人,不愧是秀才之女。

      俞氏一抬头看到史氏在发懒,没好气的说道:“去,把后头的牛棚和猪栏清一清,你二嫂上了山,你可不准再发懒。”

      史氏没想到自己多看了一眼,惹来一身骚,她不情不愿的拿着扫帚到了院后头的牛棚里,闻到一股臭味,她站得远远地,平素这种粗活都是二嫂干,今日怎么就叫上了她。

      她也是新入门,她家里还在镇上开着铺子,以前在家里头,还有下人服侍,到了这儿却成了下人似的,她当初怎么就同意了这婚事,都是那谋人给骗的,说什么秦家是富户,家里还有长工,说什么家中出了一个小三元的秀才郎,以后史家也跟着水涨船高。

      商人地位低下,她爹千方百计都想着家中儿子能读书识字,中个功名回来,可惜史家没有这样的苗子,便是旁支也不曾有。

      史秋英便是这样入了秦家门,哪知一进秦家才发现与外头传的不一样,这个老不死的婆母要做善人,但凡有点余粮就捐了出去,难怪这名声都是这么弄出来的,可是却苦了家里人。

      老不死的自己不做事,专门指使着儿子儿媳做事,她才不要做这种又苦又累的活,她要回娘家。

      史秋英实在闻不得这个味儿,她将扫帚一甩,转身往前院走,也不看廊下的婆母,直接回了西屋收拾行李。

      毛氏陪着俞氏说着话儿,没想才去院后的史氏会气冲冲的跑了来,俞氏生气了,立即起身,“去,把她叫来,又在闹什么大小姐脾气。”

      毛氏便匆匆进了西屋的门,看到史氏收拾行李,疑惑的问道:“你要回娘家?”

      史氏冷哼一声,“我要回去了,我才不要呆秦家,秦家跟外头传的不一样,我以前在史家也是个娇娇小姐,凭什么要我扫牛粪,凭什么要我洗一家人的衣裳。”

      毛氏一听,面色一沉,“三弟妹,你可想好了,你这么一回去,婆母是绝不可能让三弟去接你的,婆家是什么情况,我估且不知你先前是听到什么样的传言,但是秦家做善事本就是为了读书郎的前程,四弟如今中了功名,名声极好。”

      “将来等四弟中了状元,你们史家可别后悔。”

      毛氏身姿端庄,又是会识字的,自然令人信服,史氏一听,手脚动作一慢,想起出嫁前爹娘的嘱咐,史家是商家,在镇上总是被人看不起,家里开着几间铺子是有钱,可是家中地位不高,还得巴接着秦家来。

      秦大善人的四儿子将来必定中状元,便是知县大人都这么说了,他们史家能巴接上是福气,以后朝中有人好办事,史家也跟着在庾县出了名。

      史氏不说话,却有些犹豫起来,可是想起那些牛粪和猪粪,她就三天吃不下饭,她受不了这种庄户家的生活。

      “大嫂,你口才好,三两句就说倒我,那为何不去劝劝四弟妹,如果四弟妹愿意跟我去扫牛粪,那我也愿意。”

      毛氏一听摇了摇,“她是新妇,刚入门,再说刚才婆母也说了,四弟妹比咱们高明多了,四弟想将她带去县学离开秦家,四弟妹却说不愿意,要留在秦家,就凭着这一点,你我可能做到?”

      史氏一听,只想说她脑子坏了,这样的好事为何要留在秦家,跟着自己的丈夫一起,也不用看婆母的脸色,多好啊。

      毛氏一看到史氏面色动容,就知道她也做不到了,于是劝道:“别使性子了,你就不知道拖一会儿,等二弟妹回来,私下里叫她去做便是,再怎么也不要惹婆母生气的。”

      史氏一听,觉得也对啊,她着实傻,于是跟着毛氏从西屋出来,来俞氏身边道歉,再次拿着扫帚去了院子后头。

      史氏不动手,远远地站在那儿发呆。

      勤快的二嫂扛着柴禾和猪草回来,史氏顺手就将扫帚交到吕氏手中,“娘说了,弄干净一点,娘要过来检查的。”

      吕氏还来不及为自己辩解,史氏却打了个呵欠,偷偷摸摸的进西屋躲着休息去,算着时间等吕氏做好了,她再出西屋。

      吃过晚饭,天黑了,秦楚来到堂房前,看到俞氏手中为他做的新衣,他心中愧疚,媳妇说的对,他没有想周全,既然媳妇留下来了,他就在这段时间好好表现一下,改日母亲也不会为难媳妇。

      于是秦楚像以前没成婚时一样,在俞氏身边坐下,给俞氏揉着手臂,母子两人说着贴心的话,俞氏心情更加好了,想不到这个庄户出身的儿媳妇还真的识大体,还知道支使着丈夫过来说好话。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1 01: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