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农家娇妻来种田》-第4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院子铺好了,他们的饭菜也做得了。

        把赵睿达家的地桌拿过来,一共放了两桌。

        齐妙跟曹氏没有上桌,而是在外屋地等着。这是农村人的规矩,没有办法。

        屋里,梁安跟梁汉森都上桌,陪着大家伙吃饭、喝酒。酒怕不够,刚才梁汉柏又去村头杂货铺买的。这会儿,小家伙正在灶台那里坐着吃饭。

        他才十二岁,不好上桌。曹氏没亏他,盛了一碗饭,拨了一些菜给他。小家伙吃饭的时候,手腕儿上的青紫看得见。

        显然,最近这些日子,皮带炖肉没少吃。

        屋子里,梁金宝放下酒杯,看着梁安,说:“安子啊,那个黄地主家到底那天去老宅啥意思?我怎么听有人说给你们家妙儿提亲呢?”

        “是啊是啊三叔儿,到底咋回事儿啊。”刘栓子也附和着问。

        梁安听了无奈的摇摇头,放下酒杯,道:

        “什么说亲啊。那是我大哥,推牌九输了,跟他们借银子。人家过来要债,他不好意思说,所以才用说亲做幌子。”

        “啥?!”

        其他人听到这话,纷纷撇了嘴。梁安说话他们还是信的。

        只不过说亲跟要债……这分明就是两回事儿,这咋还能……

        哎呀呀,果然事情不能光听一面之词。

        刘柱子再旁,咂舌一下,道:“三叔要不说,到现在我们还以为是……这大大爷怎么还能这样呢?这不是败坏自家闺女名声嘛。”

        梁庐听到这话,轻笑着摇摇头,说:“他在乎吗?他只在乎他闺女,跟老宅的家底儿。”

        齐妙在外屋地听的真切,梁庐话里话外都是数落梁亮的不是。看起来二房这边……打算出手了。梁汉柏一碗饭吃光光,起身乖巧的把饭碗刷干净,然后放在了碗架子上。

        看着曹氏,抱拳行礼说:“三婶儿,我吃饱了。先回家去了。”

        “再待一会儿吧。”曹氏指着屋里,又说,“你哥跟你爹他们还没吃完呢。等吃完了一起回去。”

        “不用了,爹说我吃完先回家。三婶儿、二姐,我先走了。”梁汉柏说完,转身哒哒哒的跑出去了。

        齐妙在老宅排在梁桂芳后面,所以唤她“二姐”没毛病。

        曹氏看着关上的房门,瞅着齐妙,喃喃的道:“这孩子好像……学好不少呢。”

        “娘,您没看见吗?汉柏手腕儿还有青紫。这么打,怎么可能不长记性。”齐妙说完,起身拎着茶壶进屋。

        都说打孩子不对,可有的时候,这“打”还是能解决许多问题。至少在梁汉柏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顿帮工饭,吃了整整一个时辰才散。齐妙跟曹氏早已在厨房对付了口,所以并没有饿着。把人一一送走,娘俩开始收拾碗筷。

        烧鸡、酱肘子、红烧肉,已经吃的见底儿。剩的也就是鱼头、鱼尾,还有些青菜,肉基本都没有了。农家吃顿肉不容易,所以大家伙儿的肚子里,油水都不多。

        齐妙家如果不是因为曹氏那点积蓄,也不可能隔三差五就有点儿大骨头吃。

        说来说去,都是穷!

        梁庐跟梁汉松没有走,留在这边帮着捡桌子。如今二房、三房虽然面上还是那么划分界限,可私底下关系还是不错的。

        但也仅限梁庐罢了。蒋氏那边,曹氏仍旧跟她保持距离。

        碗筷收拾好了,梁安跟梁庐他们打算走。齐妙忙喊住他们几个,将今日在镇上酒坊的事情,说了一遍。

        当他们听到秋后征兵的时候,梁安满脸愁容,梁汉森则是一脸兴奋。梁庐眉头紧蹙,梁汉松虽然面无表情,可还是……有些担忧。

        良久,梁安看着梁庐,想了一下,说:“二哥,从现在开始到秋收……”

      第52章 的确……让人膈应!(加更)

        “……不过四个月。往长了说,五个月征兵,闹不好四个月就有可能。孩子们……我带走吧。去山里历练比在村里强。咱们生养他们一次,不能……”

        梁安的话没有说完,梁庐点点头,没有异议的说:“老三,你说啥都行,你只管把孩子带走,至于其他的……你不用管,家里我来弄。”

        大家都明白,眼瞅苗出齐就该间苗、锄地、铲地。这个时候把两个主力劳动力带走,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梁安跟曹氏听到这话,互看一眼,纷纷点头。

        曹氏走上前,侧身行礼,说:“多谢二哥了。那日大姐回家,后来回去也没再来这边,想也是二哥的帮忙。”

        梁庐闻言摆手,自谦的道:“别这么说。我也是看不惯大姐的样子。说到底一个出了门之的女人,还管娘家的事儿,我看着膈应。”

        这话说的不假,的确……让人膈应!

        梁庐看着梁汉松,想了一下,又道:“三弟,你打算什么时候走?”

        “明儿丑时。给孩子带两身衣服,其他那些就不用了。”梁安说的实在,拍了拍大侄子的肩头。

        梁庐听了点点头,看着他,道:“一起走吧。他们娘俩也该睡觉了。”

        “行,那咱们一起走。孩子他娘,出来挂下门。”梁安说完,跟梁庐率先往前走。

        其实曹氏跟齐妙,都很舍不得让他们爷俩走。这梁安说去深山锻炼,没说时间,可想来也得四五个月。

        怎么想怎么觉得……长。

        曹氏出去挂门,半天都没进屋,齐妙心知是跟着回老宅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

        曹氏是要回去,给丈夫、儿子,准备些衣服带。

        碗筷刷好、擦干,一一摆放在碗架子里。

        晚上曹氏还得针灸,剩下了一碗烧刀子,正好用来泡针。爹爹跟哥哥这一走,想来老宅那边肯定是要找茬的。到时候,还得靠她给曹氏做主。

        虽然母亲不是怂包,但在这个“孝”面前,有太多太多的不得已!

        水烧好,齐妙先洗漱,穿拖鞋出去倒水时,听到院外魏氏跟曹氏的对话声。

        原来,明天出去,梁安想的很周到,让把赵睿达也喊着。

        去不去另说,但一定要告诉。这样的大事儿,魏氏自然不能拖后腿,拉着曹氏的手,感激的道:

        “三婶儿,谢谢你。我一会儿就给我们当家的收拾东西,不管有多难,也得让他去。家里的地……我自己也行。那些都是做熟的,没问题。”

        曹氏看着魏氏的样子点点头,轻拍其手背,说:“孩子,三婶儿说句多嘴的话。差不多就赶紧要孩子,这一去征兵,少说三年,多说……可就不一定了。”

        魏氏明白她的意思,重重叹口气,说:“放心吧三婶儿,这个我一定得做。多谢您了,这么晚还过来告诉。等达哥回来,我就跟他说出去的事儿。”

        曹氏推门进院,正好看见齐妙,将门挂上,拉着她进了屋。齐妙给曹氏打水,让她洗漱。曹氏瞅着闺女,轻叹口气,说:

        “你爹跟你哥一走,咱们娘俩的日子就要不好过了。有些话娘不能说,所以你该说就说吧。别怕名声毁不毁,不立威,一切都白扯。”

        曹氏想得开,名声跟受欺负来说,自然是后者比较重要。

        齐妙伸手,抱住曹氏点点头,道:“放心吧娘,我不会让咱们娘俩受屈的!”

        ……

        梁安带着梁汉森、梁汉森还有赵睿达走了好几天,村里人才发现少了人。免不了的问上一嘴,曹氏等人也就是说去山里打野味、赚钱去了。

        征兵的事儿还没信儿,说多了,就有造谣的嫌疑,那可不行。

        娘俩在家,小日子过得十分舒服。

        白天,曹氏喂鸡、收拾院子、做饭。齐妙则是带着魏氏去后山,挖些野菜喂鸡,偶尔还能采些草药。

        端午节因为梁安父子不在,娘俩跟魏氏一起过得。包了饺子,喊魏氏过来吃,也就算过了个端午。

        端午之后田间地头又要开始忙了。

        梁庐真的很靠谱,田里需要间苗、铲地等活儿,老宅并没有来找曹氏。具体他是怎么做到的,不得而知。

        反正曹氏跟齐妙,为此都很感激他。

        齐妙的三亩地,是曹氏帮着弄得。齐妙不会,完全就是跟在曹氏身后学。原主记忆里也种地,可铲地、锄地这些精细的活儿,她不做。

      ¡¡¡¡µ«ÊÇËýÞ¶²Ý£¬°ÑÌïÀïµÄ²ÝÞ¶µÄ¸É¸É¾»¾»¡£

        三亩地外加小片荒,娘俩做了差不多十天。晚上还去帮魏氏做了点。她家五亩地,一个女人肯定不行。

        这天黄永川带着几个孩子过来河道这边,他们家也有地在这里,见到齐妙母女,黄永川笑眯眯的上前打招呼,说:

        “哎哟三弟妹啊,你这是……给谁种的地啊?”

        曹氏闻言起身,看着黄永川答道:“是老黄大哥啊。这不闺女分家置办了点儿地,我帮着种呢。女娃家家不懂,所以我得教她。”

        “哟,那三弟去哪儿了啊?那会儿可看着三弟跟你们家大小子种来着。”黄永川闲话家常。这对于黄地主来说很难得了。

        平日里在农家,他都不吱声,不说话的。

        曹氏轻叹口气,接过齐妙递过来的水,喝尽之后又道:“当家的跟儿子去深山了。闺女分家啥都没有,寻思打些野味拿去镇上换钱,贴不贴不她。”

        “哎哟哟,你们两口子对香姐儿是真的不错。”黄永川说完,指着自己的小儿子又道,“我家那小的,今年十七了,该议亲了呢。”

        这话说出来是什么意思,不用想也清楚。

        齐妙看了一眼黄博,人长得不错,温文儒雅。别看家里是个地主,但老农的种地“手艺活”没有丢。

        可惜啊!

        曹氏轻笑,打发了齐妙去小片荒那边薅草。看着黄永川,笑了一下,说:

        “黄博这孩子人不错,仁义、懂事儿。老黄大哥好福气呢,会有好人家的闺女配他。”

        黄永川是个聪明人,人家没打垄,那就是没戏了。多说也没用,轻笑一下点点头,转身走了。

        曹氏继续低头伺候土地。要说黄博这人的确是不错。

        文质彬彬,彬彬有礼,从来都不会摆架子。如果齐妙没有出这个事儿,黄博还很是个不错的人选。

        唉,可惜了!

        齐妙倒是没当回事儿,把草都拔干净,起身过来找曹氏。黄博竟然突然过来,弄得娘俩都是一愣。走过来的黄博抱拳行礼,打招呼的说:

        “三婶儿。”

        “哎,博哥儿来了,有事儿?”曹氏轻笑着问,心里多少有些敲鼓。万一这小子突然旧事重提,她该……怎么办呢?

        黄博倒也没逾越,指了指他们家地头那里,说:“我看妙姐儿前几天出去采艾蒿,正好地里有长,就割下来放在那了,如果不嫌弃,您们就拿回去。”

        “哦,不嫌弃,不嫌弃。”曹氏忙摇头摆手。

        齐妙也侧身行礼一下,很乖巧的说:“多谢黄博哥了。”

        “客气了,妙姐儿。”黄博忙抱拳回礼。

        一阵脚步声传来,梁敏霞跑到跟前,尖声尖语的道:“三嫂,咱家地里还没收拾完呢,你啥时候回去啊?哟,黄博也在啊,干嘛呢?”

        太过明显的搭讪,只会让搭讪本人很尴尬,其他人……根本没有什么。

        齐妙瞅着梁敏霞那恨不得粘在人家身上的眼珠子,好笑的摇摇头。不过既然黄博是给他们送艾草,自然她也不能太让场面尴尬。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6 07: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