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孩子,回家歇着。婶子也累了,打算回去歇会儿,这砖就放这儿,等你叔儿他们回来再弄。”
简单的一席话,大家都明白了什么意思。
人家是不打算打理梁敏如了。
想想也对,这人如此不讲道理,的确没什么可再说的。
就在曹氏要进屋的时候,梁敏如突然伸手。赵睿达这些日子的反应不是白练的,见到这个架势,忙伸手扣住了她的手腕儿——
“好!睿达干的漂亮。”
梁安的声音突然传来,梁敏霞吓得一个激灵。
赵睿达被夸得不好意思,曹氏、吕氏等人,也都纷纷松口气。
梁家老三到了就好了,这梁安家的可以不用受憋屈了。
梁敏如原本想开口大骂,可见三弟来了,满脸堆笑的说:
“哟,三儿回来了,森儿跟香儿呢?他们在哪儿呢?我过来……跟你们说下,咱家包饺子了,让你们回去吃。”
“呸——”
魏氏听到这话,直接朝地上吐了下口水。见过两面三刀的人,就没见到过……如此不要脸的人。
吕氏见了觉得好笑,翻个白眼,说:“刚才我没听说要吃饺子啊。铁生他娘,你听到了吗?”
“听个鬼哟。她不是说梁安家的藏私吗?还质问呢!还说咱们乡下人,不配管他们家的事儿……”
“对啊,对啊……”
要说什么时候也不要得罪农村人。
心,真齐!
拆台毫不留情,根本不给面子。
梁安看着梁敏霞,想都不想,直接拍了她后背一巴掌,厉声呵斥的说:
“还嫌你名声好是不是?还跟着她瞎胡闹?告诉你,真到了没人要的时候,你以为老大能养一辈子?”
“三哥,你打【创建和谐家园】啥啊?大姐让我陪着认门,我有啥法子,我……呜呜……呜呜呜……”梁敏霞委屈的哭了。
算起来她也没有留头,等到八月生辰的时候方可。这会儿虽然跟梁安一个辈分,可到底跟齐妙一样,都是十五岁的丫头。
东陵国,女子十七方可议亲,十五生辰开始留头,十六生辰实行笄礼,跟历史上的完全不一样。
齐妙正是知道这个,所以才无所顾忌。因为她现在……只是个“孩子”。
梁安到底还是疼老妹妹,见她哭叽尿腚的样子,不爽的道:“你没长脑子,你跟她胡乱来。当年的事儿,你忘了吗?还特么跟她?”
“三哥,我……”梁敏霞先是被打,现在被骂,而且那么多村民看着,面子、里子全都搁不住,转身就跑了。
梁敏如见了心里不悦,看着梁安,开口说:“老三你这话什么意思?什么叫我乱来?我来认认门有错吗?你干什么呢指桑骂槐?”
“哟哟哟,不得了啊大姐,嫁给大姐夫多年,‘指桑骂槐’都会说了。你不想我指桑骂槐,你别来啊。”
梁安跟梁敏如不对付,这是村里人都知道的事情。当年梁安被卖了没多久梁敏如出嫁,有些人就说那嫁妆,是卖梁安的银子置办的。
但具体什么情况,不得而知。
梁敏如气不过,看着梁汉森食指虚点着他,说:
“我是你大姐,亲大姐。我来你家不对吗?爹娘活着呢,你把粮食都搬出来,到这儿躲清净,你好意思吗?”
“今年家里的地,你怎么种的?还分开种,是吗?你跟老二一人种六亩,剩下的八亩让你大哥跟咱爹种。你良心呢?狗吃了吗?”
不得不说这梁敏如有点儿心眼儿。直接甩开刚才的话题,自辟一个话题出来,打的人措手不及。
梁安看着咄咄逼人的梁敏如,冷笑一下,开口反驳:
“老大告诉你的吧。回去好好问问他,今年这地都特么谁种的。我还是那句话,你好好过你的,我过我的,咱们俩……井水不犯河水。”
“别老跟我说什么你是我大姐,亲大姐之类的话。用不用我把当年的事情白话白话?用不用我跟大家伙儿说说,为什么我把粮食搬出来,在这边吃住。”
“有些时候,不说、不代表我们好欺负。只是我们嫌丢人,那些事情说出来,我们自己就觉得丢人,虽然丢的不是我们的人。”
梁汉森说完,搂着媳妇儿就进了院,根本没有理会梁敏如。
村民们虽然不知道话里的意思是什么,但是梁敏如跟梁安,他们还是相信后者的人品。
梁汉森跟齐妙背着筐回来,齐妙直接把一筐刺五加交到魏氏的手上,说:
“嫂子,那些红砖暂时没钱给,这是我从山上才回来的野菜,嫂子先吃着,算五个铜板。”
“行,没问题。”魏氏明白她的意思,直接把那花筐接过来,又道,“什么时候铺院子说话,你睿达哥一直都在家。”
“对啊妙儿,你金宝大爷也在家,到时候让他也过来帮忙。”吕氏这一附和,不少人都说过来帮忙。大家都相当默契,没谁打理梁敏如。
齐妙高兴地点头,一一道谢之后,跟着梁汉森进了院子,当着梁敏如的面将门关上,连声“大姑”都没叫。
这样的人,不配做亲戚,还是少接触为妙。
屋内,梁安看着曹氏,心疼的问着有没有伤到,有没有气到之类的话。
曹氏看着他紧张的样子,“噗嗤——”一声就笑了出来,然后摇摇头,说:
“我能怎么样。有睿达那孩子还有他媳妇儿帮忙,我肯定没事儿。就是你大姐他……”
“管她呢!她爱咋咋地,就是把我娘搬来也没用。”
第51章 算盘打错了!
一早为啥王氏会过来,现在不难理解。就是梁敏如蹿腾的,让梁安主动把老太太送回去,然后她好进行“说服教育”。
只可惜,算盘打错了,梁安不听。
如果没有那个“绝户”的事情,或许梁安还真能听点儿。但是现在……
曹氏脱鞋上炕,继续坐着手里的活儿。大家都以为老宅会来人给梁敏如找场子,可到最后,也没有人来。
据说当天不到中午梁敏如就走了,第一次没在娘家吃饭。具体发生了什么不知道,但很大可能性是跟梁庐有关。
不管是谁的助攻吧,反正日子能过消停,就比啥都强。魏氏拉来的砖,梁安算了算,不够铺地的。
他们不好出面去砖窑买砖,魏氏跟赵睿达自告奋勇去帮忙。至于银钱,自然不能让他们垫付,齐妙这边给了些散碎银子。
每天都去后山采药,都能拿到德济堂换些银钱,魏氏对于这银子倒也没有多想。
准备了几天,终于齐妙家要开始铺院子了。
吃过早饭,赵睿达、梁汉松、梁庐、梁汉柏、梁金宝等人就来了,说是过来帮忙。大家预计用一天全部铺好,省的费二遍事儿。
梁安见大家伙儿来帮忙,肯定是欢迎的。寒暄一番之后,大家开始搬砖进屋。梁庐跟梁金宝打井水,往院子里浇。曹氏看着架势,忙把齐妙拉到一旁,轻声地说:
“闺女,去镇上买些菜。人家帮忙干活,不能不管饭。”
看这架势,得一天,中午跟晚上都得管。小妮子想了一下,拽了拽曹氏,说:“娘,上次买的大骨头还有,中午就擀白面条、下骨头汤给大家吃。”
“我买些菜跟酒,晚上好好做一顿。这屋小,桌子也小,一会儿看看实在不行,去我睿达哥家把他们家的地桌拿来。”
曹氏听了点点头,摆摆手,让她赶紧走。
小丫头没敢怠慢,背上花筐,就朝镇上走。
刺五加差不多到时候了,也就今儿再送一趟。以后……就得靠运气,采些五味子、枸杞子啥的,不过季节不到,后山也未必能有。
一路来到镇上,先去了德济堂。把花筐里的东西换了银子之后,便开始采买。鱼、肉、蛋,青菜。
家里有韭菜,其他的还没有下来,所以也得在镇上买一些拿回去。
¡¡¡¡µ½´¦¶¼ÊÇÂôôÕÒ¶µÄ£¬ÆþËãÒ»ÏÂÈÕ×Ó£¬¶ËÎç½Ú¿ìµ½ÁË¡£
今儿买的东西有些多,不然买点粽叶跟江米回家,留着包粽子很好。下次吧,反正离得不远。一番心里暗示,不舍得从摊贩前走过,去了蔡记铺子。
据说他们家祖传的做法,烧鸡、烧鸭啥都有,还有卤肉、酱肘子……
齐妙进屋,闻着浓郁的熟食味道,快速的买了两只烧鸡,两个酱肘子。
很贵,相当贵,给钱的时候齐妙心里都滴血。
可没办法,请人家吃饭,总不能人家给你干完活儿,做的那么素,笑话!
都打算走了,忽然想起没有买酒,忙去酒铺子买了一坛烧刀子。给银子的时候,听到两个壮汉谈论,声音很大,根本不背人——
“听说上秋就该征兵了。跟粮食一起,到时候都给南境送去。”
“哟,那这不是快了吗?”
“肯定快了啊。你也不想想,南境那边战事多紧张,如果不是成阳王世子过去,肯定……”
“嘘嘘,这么大张旗鼓的讨论,不怕被抓啊。”
“谁敢啊。再说了,县里离咱这儿太远。我这要不是才从南面回来,我还不知道呢。等赶紧把我家儿子送走,不能被征兵啊……”
“……”
两个人的谈话,齐妙一字不落的听进了耳朵里。虽然早就有所准备,如今知道了具体时间,还真是心里不是滋味。
看起来得提醒父亲,抓紧教哥哥练功夫了。
背着花筐,拎着酒坛子回家,已经是下午申时末。齐妙在镇上买了俩包子吃,这会儿倒也不饿。
站在门口,院子里都是人,地扑了三分之一的红砖,两边的排水沟也已经挖好。
人多,估计再有一个时辰就完事儿了。
梁汉森眼尖,看着妹妹回来,赶紧走过来,伸手把东西接下,说:“买了这么多?”
“嗯。”齐妙点头,大大方方的说道,“刺滚儿棒德济堂给了不少银子收,所以买的东西多了一些。”
反正刺五加快要过季,告诉大家伙儿也不怕了。梁金宝等人听了,纷纷询问着咋回事儿。梁安见状,也不再隐瞒,笑呵呵的道:
“丫头在县太爷那不是住了一晚嘛。县太爷夫人说农家的刺滚儿棒是药材,应该药铺会收。孩子就去碰碰运气。也没敢声张,怕不准。”
“哦哦,没想到咱们农家还真有宝贝呢。不错,不错。”梁金宝等人笑着点点头,倒也没当回事儿。
齐妙拎着酒坛子进屋,曹氏已经开始准备晚饭。
母女俩一起,一个摘菜、一个洗菜,魏氏还过来帮忙。三个人做饭很轻松,不过一个灶不够。魏氏见状,便说要把鱼拿去他们家那边炖。
这没啥可不行的,齐妙把鱼给她,还打算把油盐啥的拿过去。不过,被魏氏拒绝了。看着她,抻哆着说:
“做点儿菜还分那么细,欠揍了吧。”
故意虎着脸说完,转身出去了。
齐妙见状耸肩,一脸无所谓的样子,跟着曹氏继续做饭。
院子铺好了,他们的饭菜也做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