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农女殊色》-第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何氏听着这话,顿时扬了扬眉,心里有些得意,大家都同意了,那这钱岂不就落到公中了,怎么着……也有她一份吧!

      农女殊色

      第二十章分家

      陶正洪抬眼,将一屋子人都扫了一眼,一时满心惆怅,他夫妻两个,养育出这么大一家子人来,也不是不骄傲的,让他们都吃饱穿暖,家里还略有薄产,他觉得他这辈子也很知足了。

      虽然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十分热闹,但这其中的矛盾却也不少,近些日子来,为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吵一架,再好的情份也能给吵没了。

      陶正根一家几个小子,如今已是分开单过了,还别说,这分家之后也真消停了,没再闹得请这个那个的去劝架,各过各的日子倒也不错,只是这兄弟间嫌隙却是再也解不开。

      他想到此处,不由摇了摇头,他向来觉得自己有几分精明,才能把家里的日子过得现在这般红火,是断不会让家里跟陶正根家那样,让兄弟成仇的。

      陶正洪心里来回翻搅,最终化为长长一叹,站起身来,开口道“我瞧你们根大叔家分了家后,日子过得也挺好,我看咱们家,也把家给分了吧!”

      他这话一出,犹如惊雷霹雳,在众人的头顶炸响,炸得一干人等均是惊愕愣怔不已,半响都反应不过来,他们都听到什么了?

      虽然不少人都觉得,分家过自己的日子好,但也只是在心里这么想想,谁也不认为分家是件容易的事,而且这话,还是从陶正洪这个当家人的嘴里说出来的,也不怪一众人等都反应不过来。

      “爹……爹,你说什么?”陶一平略有些受惊,努力平息了一下,这才开口问道。

      陶正洪颇为不满的看了他一眼,觉得这儿子,一点小事就撑不住场面,完全无法跟他比,哼一声道“我说分家。”

      分家一词,再一次从当家人的嘴里说出来,那就绝对不可能做假,得到了确认,众人也算是得了个准信,一时各人神态不一。

      朱氏仍是绷头脸,但嘴角却微微翘起,这惊喜来得太突然,完全压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分家的事儿,她在心里想过千儿八百遍,只觉得困难重重,完全没想到今儿竟然能成真。

      何氏更是喜形于色,家里三个儿子,长子十六也差不多可以说亲了,下面两个也是半大小子,下地干活完全没问题,这些年来总觉得自家被人占了老大的便宜,早就想分家单过了,她心里也是想好了,老两口肯定是要跟着长房过,分家后,她便能当家作主,吃什么穿什么全都是自个说了算,更重要的是,别人再也占不了她的便宜,那日子想想都觉得痛快。

      许氏向来是个沉默寡言的,听到这消息,脸上也透出些喜悦的神情,她并非生来就是沉默寡言,而是家里这么一大家子人,有时候不小心说错一句话,便有可能招来麻烦,想想何氏,便时常因为说错话,而被男人揍,自觉得少说多做,在这个家里才能活得更好。

      就连王氏,也是十分诧异陶正洪的决定,她知道为着那五两银子的事儿,少不得要闹一场,却没想到,自家公公却是这么个干脆利落的人,说分家就分家,半点不拖泥带水。

      虽说从之前妯娌几个的言行中,她隐隐发现她们有分家的意思,她甚至也有意推波助澜,但也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最初的惊讶之后,心里也觉得高兴,毕竟一大家子都嫌弃他们六房,谁还没个脾气,她又不是天生犯贱,明知人家嫌弃,还硬要凑到一起么!

      黄氏也觉得吃惊,老头子虽然跟她提过这事,她心里还老大不乐意,好几天心情都不太好,但心里好歹还是有准备的,可也没想到,事情会来得这么突然、这么快……

      她的心情,顿时就不太好了,一大家子,估计她是最不愿意分家的一个。

      陶六平也是一脸懵懂,他也有些不乐意分家,向来不是个有主见的人,家里爹娘说什么,他就做什么,这要是分了家,让他来当家作主,他还真不知要怎么办,脸上显出些愁苦的神情来。

      陶二平扫了一眼,又岂会看不出他的神色,深怕他会拖后腿,时刻留意防备着,担心他会突然冒出些什么不中听的话,就让爹改了主意,虽然从来不觉得他爹是个会轻易改主意的人,但分家这事儿,他早就想了,自然是不容人捣乱的。

      他是家中的老二,不像老大得爹看重,也不像老七,是个读书人,得爹娘疼爱,他自觉在爹娘跟前一般,所以从懂事起,就知道为自己打算,想着从家中分一笔钱出来,自个也能做点小生意什么的,把自个小家经营得红火起来,至于兄弟什么的,各过各的日子,他可管不了那么多。

      要说陶正洪养儿子,虽然没多大的出息,却也没什么坏毛病,得闲他就赶着几个儿子出去做工,所以兄弟几个,也都算是勤快人,且手里还都有几个活钱,日常花销,也从不问老两口张嘴,家里的钱也就存下来了,这也是陶正洪的精明之处。

      一屋子的人,落针可闻,硬是安静了好一阵,各自在心中想了个无数遍,最终还是陶正洪开了口“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意思,现在可以提一提!”

      他这话却是注定得不到回音。

      陶六平倒是想开口问声,能不能别分家,却是被他二哥一个凌厉的眼神给瞪得不敢吭声,又被王氏拉了下衣摆,便什么也没说了。

      没得到回音,陶正洪也不在意,而是接着开口道“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就说说,咱们这个家要怎么分,先说好了,再把老七叫回来,大家都没意见了,就请里正过来帮着主持分家……”

      这么大事儿,吓得一众人等都不敢多言,可在陶正洪的嘴里,却是这么简单,三言两语的便有了定论。

      老大、老二、老五,都拿眼睛看向陶正洪,想知道他是个什么章程,陶六平懵懵懂懂的不想分,很想跟王氏讨个主意,可屋里这么安静,他一出声,大家都听得见,显见不好。

      农女殊色

      第二十一章想通

      虽是要分家,陶正洪也表现得十分干脆利落,可倒底是个大事,并非一时片刻便能有结果的,陶正洪也只是将这事儿提出来,接下来具体要怎么分,还得再斟酌,一个不好,就有可能闹得父子失和。

      但他这个决定,就像是颗炸弹般,将几个儿子都炸得晕头转向,几个儿媳喜不自禁,待事情议定,便各自回屋里,将房门关严实后,各自细声商量起这分家的事来。

      陶六平一回到屋里,就将几个女儿赶回自己屋,将门一掩,便急不可耐的问道“我哪会儿想说话,你怎么拦着我啊,我一点也不想分家啊!”

      提到分家,他心里没来由一阵惊慌,若是分了家,以后他就要当家作主,什么事情就要他来拿主意,可是,他向来就不是个有主意的人,这不是为难他么,况且,分家后,地里的活儿,他一个人未必干得来,平常都是爹娘哥哥们,叫他干什么活儿,他就做什么活儿,这突然就没人指点了,他都不知该做什么好,只这么在心里一想,便觉得六神无主,心慌意乱。

      “几位哥哥们都要愿意分家,你一个人跳出来说不分,谁会听你的,你当你说了就有用么,跳出来咋呼呼说一顿,没有半点用处,还平白让几位哥哥憎恶你。”王氏的想法,自然跟陶六平不同,她这人向来很愿意争一口气,除了生不出儿子来,时常被人笑话外,傍的,还真没输过人。

      “那怎么办啊,分了家咱们这日子怎么过?”陶六平也认同王氏的话,家里轮不到他说话,就算他嚷嚷着说不分家,几个哥哥都可能只当他在放屁。

      可若是分了家,家里就他一个壮劳力,王氏一个人料理家务,还要看孩子,估计也会忙得分不开身,根本没法下地帮他,就算能帮一把,他也舍不得她下地去干活,家里的姑娘是要娇养,但他媳妇他也想娇养着,不愿意她晒黑了脸,磨粗了手,如此,活儿就落到他一个人身上,他也不是怕苦怕累的人,活儿再多,他也愿意做,只是活儿做不过来,就会耽误耕种或是抢收的时节,一年的收成,这可是大事。

      为此,陶六平十分犯愁,也深深体会到,家里只有姑娘,没有小子的难处,想着香花儿也十岁了,狠狠心也能赶到地里去干活,别人笑不笑话的另说,只是她一个姑娘家,力气又不大,又能干多少,指望她是指望不上的,顿时一张脸就更显愁苦之色了。

      王氏也在暗自琢磨,她手里还有些积蓄,就算什么也不干,吃喝几年都没有问题,只是她也不是个坐吃山空的人,自然还要想想如何为家里添些收益,她除了擅长管家理事外,还有个女红手艺,从小侍候小姐,手也养得细嫩,大宅院中闲来无事时,自是少不得做针线,如此练就一手绣花的技艺,虽没得到什么大家的真传,但也非一般人可比。

      平常也不过是绣个荷苞之类的,拿去铺子里换几文钱,这都是小打小闹,真要往赚钱上头做,那就就得绣些大件的,如被面、屏风之类的物件,虽时耗时颇多,但做得好了,也能赚不少,想到此处,她不由精神一振,总算觉得有了一条出路。

      家里没有壮劳力,这是他们六房的缺陷,所以没法完全指望地里的出产过活,以后陶六平能干多少就做多少,其余的家用,她就靠女红手艺来补贴好了,怎么着一家人的日子也能过得下去,想通之后,王氏顿时便露出了笑脸。

      “娘子!”陶六平苦恼的转头看过来,想不明白她怎么就这么高兴,不过她这发自内心的笑模样,看上去还真是赏心夺目,让他心里的愁云密布都消散不少。

      “瞧把你给愁的,有什么好愁的,以后家里若有什么事情,咱们一家人商量着办就是,地里的活儿若是做不完,咱们就少做一些,家里孩子们都乖巧懂事,用不着你怎么操心,我再做些绣品贴补家用,你就只管放心好了,咱们以后的日子,不会过得比现在差。”王氏信心满满道。

      十个手指都有长短,做父母的自是少不了偏心,六房不被待见,吃的穿的处处都不如其他几房,王氏没有儿子,时常被妯娌拿来攻击,就算心性好强,也没法去争这个长短,再则父母孝道压着,他们的东西爱给谁便给谁,谁也不能拿这个去说嘴。

      分家后的日子,若是能过得自在些,就算是苦,她也会觉得甜。

      瞧着王氏信心十足的模样,陶六平不由怔了怔,觉得王氏说的话很在理,以后家里有什么事,那就商量着办,他也不用担心自己拿不出主意,地里的活儿忙不过来,那就少做些,没有旁的办法,也只能这么办,地里出产不多,就靠做针线贴补,这么来,这日子也还真的能过得下去,瞬间,陶六平也想通了,脸上的愁苦之色一扫而光,也高兴起来。

      他倒完全没有去怀疑过,王氏的针线手艺,是不是真的能贴补家用,他向来十分信服王氏,觉得只要王氏说得出,就没有她做不到的。

      “瞧你这点出息,这话可不能拿到外面去乱说,不然人家都要笑话你了。”王氏没好气的横他一眼,心里却觉得妥贴,自家男人吧,虽然有很多缺点,但待她的心意却是很诚,也不嫌弃她生的全是女儿,对闺女也是一般的疼爱,性子软就软些吧,这个家里,还有她在呢。

      农女殊色

      第二十二章分家犯难

      香枝儿睁着眼睛听父母说分家的事情,说着分家以后的打算,她听着也觉得高兴,想着她出生那日,黄氏堵在门口破口大骂,骂了老长一段时间还不带重样,她当时听着,也觉得难过,没有迎接她的喜悦不说,还骂得不堪入目,当时她还心怀忐忑,是不是会把她给掐死了,也或是拿去外面给扔了。

      好在,她的娘亲,还是很靠谱的,没有嫌弃她是个姑娘,还对她挺好,她便也再没有胡思乱想,安安心心的过自个的婴儿生活。

      这会儿听说分家,她自然会觉得高兴了,除了爹娘和姐姐们,家里其余人等似乎对她都不太喜欢,几个伯母,还有堂兄堂姐都不曾来瞧过她一眼,可见她在这家里的地位,不,应该说是他们六房在家里没地位,所以分出去,对大家都好。

      她突然觉得,做为当家人的阿爷,虽然她连面儿都没见过,却也不得不夸他一句,深谋远虑,分家这事做得好,不然以后几房间真得闹成仇了,毕竟有自己的小家,就不可能对公中大公无私,如此一来,矛盾不断,甚至会逐渐升级,哦,就好比村里的那个例子,她虽不出门,却也听陶六平说过几嘴,倒是记在了心里。

      对于分家,香枝儿也是抱以支持的态度,不过她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小人儿,她是什么态度也不会有人去在乎,不过却不妨碍她自个乐呵,连着好几日,每天都笑呵呵着一张脸,让谁看见了,都觉得她十分讨喜。

      周福生白天将小石头送过来,他便去忙活自己的事情,屋子建好了,他也不总在村里待着,每日都出村去,到晚间才回来,接了小石头回家去,一般人跟他不太熟,也不好过问他去了哪里,但时不时陶正洪就留他吃晚饭,老兄弟俩喝几杯小酒,说说话什么的。

      陶家人也就知道他跑去外面干什么了,他在村里盖了个宽敞的屋子,便也算是安了家,安了家便要置产,这些时日他边在周边村里转悠,随即便在下河村买了五十亩良田,再往前走的赵家庄,也买了五十亩,总共一百亩地。

      一百亩地可不少啊,陶正洪辛苦了一辈子,挣下的家业,到如今也刚好一百亩,对于他随随便便就买下一百亩地,陶家人看着很是惊奇,当然,他们原本谁也没有小瞧过周福生的意思,但乡下人家,就算再见多识广,对于这样一出手就是百亩地的财主,也是见得不多。

      犹其是陶一平,他还得了周福生的一块玉,他没什么见识,摸着那质地只觉得是好东西,如今见人家这么大手笔,越发认定那是个值钱货,当然,值不值钱的,他也不会拿出去卖,却是想着留着做个传家之物。

      “福生叔,你这买地也该多叫几个老成的人去瞧瞧,也不知那地是好是坏,下河村那边的人,咱们多数也都识得,名声还算不错,只是赵家庄就远了些,也不知那边的人是怎么个性情。”陶一平出声,倒是真心为周福生打算。

      周福生听着这话,温和的笑了两声道“我就想着,都是这一乡一地的人,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我如今在这里安了家,也是心急,想快些置办些田地,早日把这事落成了,我这心里也省得总挂念,上河村、赵家庄,离村里都算近便些,瞧着合适,便买下了。”要说他住在上河村,在上河村买地是最好的,只不过村里的地都是有主的,没天大的事,谁也不会把家里的田地给卖了。

      陶正洪也开口接腔道“地买了就买了,这不是坏事,好不好的也有中人帮着看过,肯定亏不了,只是地买下来,佃户可曾看好,到时候地里的收成如何安排,你可都有安排好?”

      有些话他不好说得太明白,有些佃户欺主的事儿时常发生,周福生又是才从外面回来的,人头不熟,难免中招。

      “这一季的庄稼已经种下去了,已经说好,等收了这一茬庄稼,那地我再接手,至于佃户的事情,我还没有考虑好,还有好几个月时间,也不急在一时。”周福生也知他们好意,随即又道“放心吧,这其中的道道,我也明白几分,那中人也说要给我介绍几个佃户……”

      他这话说得明白,陶家人就不再说这个了,说得多了,还以为他们贪图什么似的,关系再好,也得避嫌。

      陶正洪将儿子都打发出去,自己与周福生细品慢酌,便说起了分家的事情来。

      “原本一大家子住着也还好,只是近两年总不安生,时不时便吵闹起来……家里孩子大了,也是该分家的时候了……”陶正洪叹道,语气中流露出些不舍来,别看他提起分家那干脆的架式,心里却是万分不乐意的,只不过形势力比人强,不分家的坏处太多。

      “树大分枝,这是常态,你也别不舍得了,要我说还是你看得明白,瞧我姐夫家,唉!”毕竟是自己新姐夫,他也不好说太多闲话。

      “正是个这理呢,我也只是觉得心里苦闷,忍不住跟你说几句,这分家的事儿虽这么决定了,但后面的事还不少呢,我也正想得有些犯难。”

      周福生听他这么说,不由轻轻笑了一声“有什么可犯难的,那些可都是你的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不是,你这人向来处事公平,怎么临头了,还犯起难来。”

      “原本也是这个想法,只是我那六儿,生的全是闺女……”姑娘家都是别人家的人,家财分给她们,难不成让她们带着出嫁不成?他也就是在这一点上想不通,家里的东西,可都是姓陶的。

      “孙子也好,孙女也罢,那不都是你陶家的种么,就算嫁出去,她身上不还流着陶家的血,我看你啊,这心也想得太窄了些,再说了很多没儿子的人家,不还招个上门入赘的女婿么……”周福生慢悠悠说道,在他看来,孙子也罢,孙女也好,只要是自个养大的,那不都是一样的。

      农女殊色

      第二十三章 诸子均分

      陶正洪很明显的感觉到家里人的变化,几个儿子整日眉开眼笑,走路都带风,几个儿媳也再没有阴阳怪气,指桑骂槐,家里整个气氛是难得的轻松,甚至可以说带点小愉悦,他冷眼看着,也只是摇头叹息,并不觉得多高兴。

      得了周福生那番话,他也把心态摆正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以后过什么样的日子,随他们去,他也一把年纪了,养大了儿子,连孙子都快成年,也是功成身退的时候了,再把着一家子不放,实属不明智,他向来觉得自己是颇有智慧的那类人物,自不会明知不智还为之。

      如此分家的事儿便提上了日程,他向来干脆,既然分家的事儿已经决定了,再拖拖拉拉的也没有意思。

      “当家的,你真决定要分家了?”黄氏颇有些落寞的问道。

      一大家子都在一起,多热闹啊,儿媳妇每日在她面前讨好,孙子整日跟她卖乖,她是真心不想分家,但她向来以夫为天,男人说什么她就听什么,再不舍得也是无法,早已得知当家人的决定,却仍是忍不住再问了一声。

      “家里的情况你也看到了,再不分家,就要闹出事来了,到时候一个二个的,不是兄弟是仇人,那局面你也不想看到吧!”陶正洪叹着气道,语气中也尽是无奈,都是他看着长大的孩子,如今年纪大了,自是希望能日日都在跟前尽孝。

      黄氏听得神色一凛,儿子都是她生的,自是不希望看到那场面,却仍有些不甘:“有你镇着,他们谁敢闹?”

      陶正洪听着,不由苦笑一声:“我也这把年纪了,不知哪天就去了,这剩下不多的日子,我也想安生几天,难不成天天给他们断公道,那日子过得还有什么趣味……”想想都觉得心灰意冷。

      黄氏想想,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前头几年,家里都是安安生生的,兄弟和睦,妯娌间处得也还和气,而近些年来,几房总会有些吵闹,几个儿媳间也是越来越不对付,再这么处下去,还真不成,她不由也重重一叹。

      “我知道你舍不得几个孙子,咱们分了家,自是跟老大一起住,大房的几个孩子,也就在你跟前,其他几个孩子,你想见了就唤过来吃顿也成,老大还不至于不让侄子上门吃个饭了,况且咱们这也没有搬家,仍在这屋里住着,分家后也就垒个院墙隔开,离得又不远,有什么可舍不得的。”相处多年的老妻,对他一向也十分敬重,他倒也耐下心来好好开解了一番。

      如此一说,黄氏倒也看开了些,分家也就是分个锅灶,仍在原来的屋里住着,离得又不远,想见了就唤一声,也没多大的差别,这么一想,倒也想通了。

      “唉,都听你的吧!”她已不再这个问题上纠结了,自家男人做的决定,她就算不同意,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家里再没有一人有异意,分家的事情就很快的进行起来,陶正洪定了日子,到了那天,村里的里正,还有几位德高望重的族老,连带在县城里的陶七平,都一并到了陶家。

      陶七平早年就取得了秀才功名,已成亲生子,并在县城安了家,妻子郑氏是县城里郑举人的女儿,家里颇有薄产,膝下育有两子,大的钱都要难死英雄汉。

      见陶家几个儿子都不说话,脸上神情还十分平静,他的心思也不由转了转,想起平日这几个孩子都是勤快的,农闲时也不在村里闲晃荡,而是去城里做小工,别人家的事儿,大面上知道一些,具体的却也不十分清楚,这会儿倒是明白了几分,想来做小工的钱,都没有交公,自个存着了吧,也难怪……

      前前后后想明白,里正不由在心里给陶正洪竖了个大挴指:“高,真的是高明!”儿子们手里有钱,他老两口的钱,也就不来争了。

      农女殊色

      第二十四章小波澜

      想想这么些年来,他也主持过不少人家分家的事宜,哪一家不是大呼小叫,气不平顺,吵闹着要打架,不少人家也是打得头破血流,像陶正洪家这样平静分家的,还真没

      见过。

      往日常听人说,陶正洪这人十分精明,他也没怎么觉得,如今看来,传闻果然不假,能把家事料理得这般清楚明白,让儿子、儿媳没有话说的,也没有几个。他这里才想着呢,没想到何氏就突然站出来了“地每家分二十亩,这十分公平,儿媳也没话说,只是七弟在县城住的宅子,却是公中出钱所购,这也该算是家里的财物吧

      ?”

      她的意思很明白,那房子他们也该拿出来一起分,自然不是每家占个房间这种分法,怎么也该拿出些现银来,各房分一些。老七是秀才,家里最出众的一个,以后没准还能中举人、中进士,她也不想跟他们闹翻,可郑氏那藐视人的神态,看得她心里直冒未取,老七中秀才后,咱们家里免了税、免了徭役,这些若是折成现银……你们自己可以私下算一算!”

      陶二平夫妇一听,脸色顿时一变,这要真算下来,可不是笔小数目,老七中秀才也有五六年了,要把这个撕掳清楚了,他们还能剩下什么?

      除了陶六平外的几兄弟,脸色都有些青红不定,他们自然要求的是公平,但真要公平算下来的话……脑门上冷汗都要下来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00: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