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农女倾城》-第9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沈承耀没有离开,也留下来帮忙了。他是泥腿子出身,懂得更多接地气的活计。

      这次地震受灾范围广,但是伤亡人数不多,房屋倒是倒了一大片,这也是没法子的事了。

      如果不是离震源中心稍远的地区,一些百姓硬是不愿走,压根不相信会有什么地震,士兵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强制他们,或许可以做到零伤亡的。

      不过士兵们都按晓儿教的法子提醒他们午夜丑时最好别在屋子里,到空旷的地方呆着,如果不到屋外空旷地方呆着,也必须尽快躲到床底或者坚固的桌子下面,最好用木盆,铜盆等东西保护头部。

      那些将信将疑的人在丑时倒是找到空旷的地方呆着了,那些压根不信的也有不少因为睡得警醒一些躲得快侥幸逃过一命,但仍然或轻或重的受了伤,不过一些睡死了的人就真的没命了,这也不能怪谁了。

      在这么大的灾难面前,十几个这样的人员伤亡真的不多。

      晓儿回到帝都,也是忙,借口四处收购药材,又忙进空间种药材,制药丸,然后运去城外庄子存放起来,让沈承耀运去灾区。

      刘氏也是忙着和下人一起絮棉花,制棉衣,棉被的。

      十万士兵忙了那么多天,而且还冒着雨雪守了百姓一夜,无一不逐渐病倒了。这也是晓儿意料中的。

      这个时代的雨具实在太落后了,就是铁淋了雨不及时弄干都会生锈,更何况活生生的人。

      所以晓儿之前捐出的两万剂药材远远不够。

      虽然空间里出的药材药效好,几乎都是药到病除的,但僧多粥少啊!那些药也是煎了又煎,煎到一点味儿都没有了,却依然不够。

      晓儿将空间里能种的地都用来种药材了。空间的作物更新换代,进入了史前最快的节奏!

      除了小金还在沉睡,是最幸福的!两只天鹅带着稍微有点灵性的虾兵蟹将忙到黑眼圈圈了又圈。

      众动物对那条小金蛇是各种羡慕嫉妒恨,白天累得不行时,看见它睡得舒畅,嘴里叼着的一株药材便随嘴吐了出去,砸在它身上。

      可惜某蛇的蛇皮可比拟金刚石,硬是一点反应都没有。

      狄绍维凭借着自己的舌灿莲花,筹集了一百多万两银子,棉衣棉被,米面粮油也是不少。

      上官玄逸他们几人更是每人捐出十万两银子。

      日子渐渐地流逝,每天一马车一马车,一牛车一牛车的物资往清和县送去,十万士兵也逐渐回归驻地。

      每一批士兵的离开,那里的百姓都是跪着送行的。

      灾后重建工作历时整整忙了两个多月,年关都将近了。

      这段没有家园的时间,朝廷更是每天两顿提供有需要的百姓他们吃食。

      百姓也是有感恩的心的,所以所有百姓都很卖力地投入重建家园的道路上。

      那些富商也是出银子出力。

      能干什么便干什么,没有偷奸耍滑的。

      连五岁小孩也帮忙看火,搬砖的。

      众志成诚的努力下,清和县和附近受灾的百姓,无一不住上了新房子,每家都有一床新棉被或新棉衣的,这都是以优先照顾老少为定例的。

      甚至清和县各村的主路都修成了水泥路。

      谁见了不会说上一句,清和县的百姓真是因祸得福的。

      能够这么快完成灾后重建,少不了百姓的功劳。

      最后上官玄逸这几个满脸胡渣,瘦了几圈的人和最后一批士兵离开时,整个县的百姓更是齐齐到城门口下跪,目送他们快马远去,直至他们的身影消失也久久不愿起来!

      这件事的蝴蝶效应便是清和县的百姓世代拥护闵泽皇朝,拥护皇上。朝廷下达的政策如征兵,劳役,税收等没有不积极响应的。

      闵泽皇朝历朝历代,无不出几个清和县出身的清正廉明,刚正不阿的文官和忠勇两全的武将!

      他们的祖训便是,誓死捍卫上官姓朝廷,鞠躬尽瘁为上官姓朝廷效力!

      每件事情的成功,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的。

      皇上庶出的几个儿子和拥护他们的官员,就特别不高兴了。

      为什么呢?

      因为皇后所出的两个儿子和侄子可是大出了风头啊!

      在百姓间的声望更是达到史无前例的高!

      这段时间大皇子更是每天心塞塞到血都吐了几口!

      先是赌输了几十万两,接着金矿才私采了一夜便被发现,金子都没捞够,还差点惹上一身膻,幸好他藏得深!

      最后便是这次地震事件了,他也捐了十万两,只差没将内衣裤都当了才凑出的银子,却硬是没有一个百姓知道他,感激他!!

      人家还是拿从自己钱袋里骗过去的银子,却赢得了整个县的百姓的心!

      现在帝都的百姓都知道他们的光辉事迹了!

      说贵为皇子的他们冒着雨雪,不管百姓猜疑,守护百姓,救数十万百姓于一命!

      说他们亲自动手救人,亲自为百姓治病疗伤,简直将百姓当亲爹娘对待!

      更有离谱者,说他们和皇上是活菩萨!

      简直!简直快要气死他也!

      第一百七十八章山中无老虎

      皇上最近心情很好,登基以来从没有过的好!

      国库空虚?一大座金矿送到自己面前。

      各地连年不是旱灾便是洪涝,粮食失收?亩产千斤的水稻便出现了!以后一年产三年的粮!

      大凶之兆?转眼便吉星高照!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升平侯一家。

      “听说升平侯一家准备回乡过年了?”早朝时皇上问上官玄逸。

      “回父皇,听说后天启程回去。”

      还真舍不得他们走啊,皇上心想。

      众文武百官面面相觑,一个没有实权的侯爷回乡过年也没什么啊,这怎么值得皇上关注,还在早朝上提。

      “这次灾难升平侯一家又立了大功,众卿家觉得应该给升平侯什么赏赐。”

      又要给升平侯赏赐?众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里都有这样的意思:清平县这次地震你家没有捐东西吗?为什么皇上只提升平侯一家?!

      “升平侯是皇上御封的侯爷,享朝廷奉禄为朝廷,为百姓出点力也是应该的,而我们大家捐的银子和物资也是理所当然的,当不得皇上的赏赐。”右丞相出列回道。

      “嗯。”皇上岂会不明白他的意思,这是想说要赏也要一起赏,不能厚此薄彼。

      自己一个不小心给升平侯招了点仇恨了。

      逸儿说过,升平侯和睿安县主并不想让人知道地震的事是她说出来的。

      他能理解,无根无底的一家在这盘根交错的帝都行事的确需要低调。

      升平侯家是个通透的,不想出这风头他便成全他。

      金矿的事,他还没有赏赐他们,然后这地震的事,也不能赏,那就先记着等下次好了。

      皇上便只嗯了一声便说起其它政事了。

      堂下百官见皇上这样,便又想皇上这是故意提要赏赐升平侯,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目的是不想赏赐他们,让他们自己开口。

      他们这是错过了一个大好的机会啊!

      皇上的心思真的太难测了!百官想。

      ――

      这日天气晴好,晓儿一家终于可以回家了!

      这次有一半路走的是水路,时间上省了不少。

      回家里时正好是傍晚,晓儿一家休息好后第二日一早便开始处理家务和铺子,庄子的事。

      刘氏处理家务事,沈承耀一早便先去地里和庄子看看冬小麦的种植情况了。

      晓儿让管家去通知各铺子的掌柜来汇报这个月铺子里的情况。

      先是镇子上四季酒楼的掌柜来了,汇报完生意情况后便说起了一件事。

      “沈大爷和沈大少爷经常来酒楼里吃饭。”掌柜说这事心里也有些忐忑,也不知自己这样做对不对。

      晓儿抿了一口茶,示意他继续。

      “第一次他们来吃饭,没有给银子,然后第二天来吃的时候我就要求大爷他们先给了昨天的银子再给上菜。大爷他们……”掌柜有些不好说,这沈承光终究是东家的大哥不是吗?

      “骂起来了?骂得很难听?”晓儿知道他迟疑的原因直接替他说了。

      掌柜见晓儿一副稀松平常的样子,也不紧张了。

      “可不是,之后几乎每隔一两天都来吃饭,我让伙计收银子他便在酒楼里破口大骂。”

      “那银子有收到吗?”

      “有。”他都是收了钱子才上菜的,所以才会骂啊。

      不过他也不敢不收,员工守则里有一条便是不允许任何人吃饭不给银子,包括东家和几位少爷,小姐。

      帐目和银子一定要对得上,对不上,谁的责任便从谁的月银里扣。

      “做得好,他来了也不用管他骂不骂,付了银子就给上菜。”天天来吃,天天都骂,想黑她们家,搞坏铺子的生意?真当人都是死的,都是是非不分的,日久见人心。

      谁家开铺子会有天天来吃饭不愿给银子的亲戚,收他银子便骂的!又不欠他的!

      天天有人来蹭饭,酒楼还开不开了!

      “可是他总是这样子对铺子的生意也不好吧。”

      “铺子的生意不好了吗?”

      “现在倒没了。刚开始他在大堂骂,客人有意见,说太吵了,后来我们就将他安排到最偏僻的包间。”

      “那不就结了!放心,他骂不了多久的。他现在也算是固定客源子,给银子的就是大爷,好好招待便是。”她就不信他会舍得一直给银子来她家酒楼吃饭。

      汇报完工作,晓儿将准备好的年礼和奖金给了掌柜,他便满脸笑容地带着丰厚的年礼和五十两奖金离开了。

      随后的掌柜管事上来汇报工作一切都挺顺利的。

      最后一个管事上来说起了和村里的人签订关于下一年蔬菜供应的契约时,有十几家人要求每斤菜多加二文钱。

      “他们为什么要多加二文?”

      “他们说,沈大爷家的杂货铺明年也收菜,每斤菜比我们铺子的要多收一文钱,我们的铺子不加二文,他们就不卖给我们。还说……”掌柜的有些不敢说了。

      “谢伯但说无妨。”又是沈承光,她倒要看看,借着她们一家人不在家,他到底闹出多少事!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7 03: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