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饭菜都焐在锅里了,你们快去梳洗一下,然后吃饭吧。”
两人点了点头,出去一天又在河水里泡过,两人都觉得身上脏兮兮的,想赶紧洗个澡。
吃过饭,晓儿回到自己房间里,便进了空间的书房找了一些关于菇类种植的书来认真研究一下。
前世市场上人工种植的菇类可是种类繁多。
而且这些菌类食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很受欢迎。
夏天凉拌,冬天火锅,春秋做汤,炖菜,炒着吃,烤着吃怎么样都行!
只要人工种植出来一年四季爱吃的人可多了去了。
而且很多菌类还能晒干了保存下来,味道口感和新鲜的又不一样。
上辈子靠种植菌类发家致富的人也很多。
晓儿觉得那个村的村民大多朴实,厚道,也想帮一帮他们。
菌类种植对光线要求不高,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反而高一些,所以只需要建最廉价的茅草屋来培育便行。
而且培养基村民还可以砍些树木,或拿稻草来做。
晓儿看完了相关书籍,觉得不难,不过还得在自己家先试种出来了,才能教别人。
不然估计也没多少人敢走出第一步。
第二日,晓儿让人递话给梁工头让他过来一趟。
这次梁工头带着许文慧过来了,许文慧已经有六个多月的身孕了,新年的时候刚知道怀上了,胎像不稳,罗太医说需要卧床养胎三个月,待胎稳了才可以下地,所以大过年的也没过来,只是梁工头一个人带着礼品来探亲。
刘氏见许文慧挺着个大肚子,行走都艰难,忙迎了上去,帮着梁工头一起扶她坐下。
“这粗身大细的,你怎么带她出来了,万一磕着碰着了怎么办!”刘氏忍不住责备了梁工头一句。
梁工头也是无限委屈,他好说歹说,横说竖说都没能将她说服,硬是要跟着来,这一路他的心都是提着的,紧张出一身冷汗!
“不关他的事!他将我关在屋子里,半年都不许我到处走动,我觉得自己再不出来得憋坏了!才硬要跟来的。”许文慧笑着为梁工头解释。
成亲后的日子她真的觉得自己掉进福窝里了,家里上没有公婆管着,相公又对自己万分疼爱,家里的事由她做主,钱财都由她管着,还买了个婆子来家里服侍她。
“我这不是为了你好,为了孩子好吗?大夫也说了,你身子还没完全调养过来便怀上了,需要万分小心,不然很容易滑胎。”梁工头可是将大夫的话当圣旨来遵循的。
“既然大夫这样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刘氏改为责备许文慧。
“现在大夫也说了我现在已经怀稳了,开始多走动下也没问题。”
“还是小心点好,下次可不许这么任性。要想走动在家里的院子走走便好。”刘氏这回也站在梁工头那边了。
“我知道了,就是太久没见你们,想念得紧!”许文慧也知道他们是担心自己,现在回想一下也有些后怕,万一真的出事了,她都不知找谁哭去!
第二百一十五章 不远了
“想见咱们还不容易吗,你递个话,我也可以去看你啊!也是我疏忽了,明知道你怀孕了早该就想着去看看你。”刘氏这回倒是有些内疚了。
“大姐对我可是再周全不过了,哪里会有疏忽!就是再生父母也不为过了。”
就是她怀孕这段时间,刘氏也时不时就让人送上不少好的吃食过去给她补身子。
许文慧想起以前种种忍不住落泪。
梁工头见状忙帮她顺背,“怎么好好的就突然落泪了!”
“都要当娘的人了,还像小孩一样,怀孕时可不能哭,不然孩子以后生出来可是会丑样的。”刘氏也忙用恐吓的方式安慰她。
为母则刚,许多母亲为了孩子任何事都可以一忍再忍的。
果然这话一出,许文慧便忙擦干眼泪了。
刘氏和她说起怀孕需要注意的事,特别是生产时要注意的事,这时【创建和谐家园】可是一件分分钟要人命的事,许文慧认真地听着。
沈承耀带着梁工头去了前院书房,晓儿早就和上官玄逸在这里商量菌类种植的事。
……
“种植蘑菇比种植反季节蔬菜需要的材料要便宜多了,一间小小的茅草屋里就能搭出不少架子,只要熟练掌握好屋子里的温度和培养基的湿度就行……”
上官玄逸点了点头,晓儿继续说:
“其实现在集上卖的菇类也是太单一了些,很多能吃的菇类许多人都不知道。若是找全了,百姓可有口福了。”
现在是春天,山里的蘑菇多,她也得去找些菌种回来。
“什么时候去找?”山里危险,这丫头胆儿特肥,是个不要命的,她什么都不怕,是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不能让她独自去!
上官玄逸一边喝茶一边听晓儿说,时不时点一下头或回上一句。
“就这两天吧,或者等下雨过后。”蘑菇在雨后出得比较多。
上官率逸点了点头,他看看到时候能不能陪她去,不能也要让暗卫跟着!
“这些东西是山珍,城里的人还是很希罕的,如果真的培育出来了,到时候在各县一些贫困落后的山村推广,他们种出来然后拿到镇上,县城,府城的集市上卖,也能改善不少人的生活水平。”
晓儿已经从上官玄逸的口中知道了沈承耀将会又封官一事。
虽然圣旨还没下来,但上官玄逸既然能
说出来,那便是板上钉钉的事!
晓儿自然知道沈承耀一个白丁要当这官会引来多少非议和白眼,也许会有许多人等着看笑话,而她就要用成功地人工种植出这些只能在山林里长出来的山珍来打这些人的脸!
这些菌类种出来,在全国各县的贫困村庄优先推广种植,不但能改善部分百姓的生活水平,而且能为整个国家的百姓多添几道菜色。
特别是北方地区的百姓,冬日饭桌上的菜也不会再这么单一。
为官者,就是要造益百姓!为农官更是与百姓息息相关!
沈承耀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便由这蘑菇来点燃吧!
她要告诉所有人她家在农业上作出这么多贡献,沈承耀这官当之无愧!而他当了这官能为百姓做更多实在事!
上官玄逸点了点头,这些关节他自然也是能想通的。
所以他觉得整个皇朝内就没有谁比晓儿的爹沈承耀更适合当这官了。
科举选拔人才是好,但不一定所有人才都会参加科举!
用人可不能这么死板,知人善用一直都是他的作风。
他自小便到处游览,更是知道高手来自民间的道理。
如果这座桥成功建下来,那么全国便将有千千万万条这么坚固的桥能建下来,别说这么小小一个农官,工部侍郎沈承耀都能做。
桥梁的问题不仅仅是那个村的问题,更是整个皇朝许多地方的问题!
各地区的河流都能建一座数十年不倒的大桥的话,再加上现在农业发展又有了一项一项的新突破,他相信闵泽皇朝离盛世皇朝不远了!
沈承耀带着梁工头走了进来。
现在梁工头除了晓儿家的那些别墅,他手头上有三户房子在建,他已经将手下一帮人带出来了,每天他只需去工地巡视和监管一下,遇到瓶颈问题便去解决一下就行。
“姨父,我想造一座桥你手底下还有没有人可用?”几人相互行过礼,晓儿便开门见山地道。
梁工头建过很多房子,修过路,但还没造过桥,现在一听这话就知道晓儿又给他学习的机会了。
“有,现在我手底下第一批跟着我的人都能独当一面了,也带出了不少新人。在建的工程我只需要定时去看看就行。”他也从晓儿这里学到了不少新词,用着可顺口了。
梁工头对建筑方面的事有无限热爱,他每天都会到各工地查看,甚至亲自动手干活。
晓儿教会了他许多关干建筑工程技术的知识,他有不懂的找晓儿问都能得到答案。
“是用水泥钢筋造桥吗?”这问题他早就想过,只是造桥是一件很难的事,要考虑桥墩隔多远才是最好的,近了浪费人力物力,远了桥又存在会断的问题。
还有许多桥都会在每年的汛期被洪水冲断的,有些木桥甚至被冲得一根柱子也不剩!
那么用混凝土造桥,究竟地基要多深,桥墩要多大,两桥墩之间隔多远,下多少钢筋水泥才能避免发大水时,桥会被冲断这个问题?
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太多,他是觉得无从入手。
晓儿点了点头,“明天梁工头跟着我去一个地方实地考察一下,顺便调查了解一下,咱们合作合作造出这世界上第一座混凝土大桥!”
梁工头被晓儿这话说得整个人沸腾起来了!
这个世上第一座混凝土结构的房子是他带人建出来的!
世上第一条混凝土修的路是他带人修的!
就是这两样就已经让他在整个州府家喻户晓了,甚至临县都有人来找他去建房子!
现在终于迎来了世上第一座混凝土桥是他带人建的!
他怎么能不激动!
好男儿谁不盼着出人头地!谁不盼着功成名就的!
第二百一十六章
晓儿见梁工头满脸激动心下觉得好笑,但是也能理解。
“姨父你先喝杯茶,然后听我说说明天要做的事,还有水上作业需要注意的事项。这些你都要牢牢记住了,不然很容易出事故的。”
梁工头慎重地点了点头,将腰板直了直,双手放好,一副典型的三好小学生模样。
晓儿见他这样,差点笑场!她轻咳了一下,掩饰自己的不礼貌。
“明天你先带几个人一起去,咱们先实地考察一下,河流两岸的土质,哪处建桥较好,建桥处河的宽度,雨季时河流的水位,还有发洪水时河流的最高水位,一年四季的河水的大概流速……这些都得打探清楚。”
梁工头认真地记了下来。
“有了这些数据,我再设计桥的长度,桥墩的厚度和相互间的间距。然后再商量用料的问题,既然要造,咱们就尽量让它的寿命能长久一点!这河不算宽,一条小河,河水也不急,截流也容易,桥建起来也不难,中间估计桥墩也不用。”一做便做到力所能及的最好,是她的处理作风之一。
梁工头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需要我找些人过来吗?”上官玄逸问晓儿。
“也好,大家相互学习一下,取长补短。”有熟手的人当然更好了,解释起来也方便,上官玄逸这样问,自然是不会找个什么都不懂的人来让她教。
估计是会找个这朝代的造桥专家过来了。
“因为是造桥,也算是水上作业了,找工人要挑懂水性的,力气大,身体强壮的,……还要几个会撑船的。然后造桥时需要注意……”晓儿细细地将注意事项交待清楚。
梁工头都认真地一一记下了。
这时代没有救生衣,没有安全帽,没有防滑……许多安全保障都没有,只能靠自己去注意安全保护自己了。
身体不好的泡在水里,上来便病倒那还用不用干!
不会游泳,掉到水里还要人救,即便没有性命危险,那也麻烦!有性命危险就更是悲剧了。这类事情要是能避免的,就避免了才好!
“最好选些做事细心的。”晓儿想了想还是补充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