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农女倾城》-第10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有些山里,有些买的,有些是别人送的。”

      “丫头,以后我缺药材找你便好了,不用再苦巴巴的往深山野林跑!”

      “好!”晓儿笑着应道。

      “我都还没多谢升平侯给了我这么好的药,让我重新站了起来,与正常人无异。”提督府大公子忙道。

      “那是应该的。”

      当时为了不用嫁过去,也为了感谢他们愿意不追究,只能救回他的腿了。

      一行人终于登上山顶别墅,望着远处五神山的雾气腾腾,如梦似幻的瀑布,湖光山色,溪水潺潺,秀丽多娇。

      如果说刚才人工打造的美,美不胜收!那么这浑然天成的美,美得妙不可言!

      “升平侯你这房子建得好!我都想长住不走了”皇上开玩笑道。

      “上官老爷谬赞,下官欢迎至极!”沈承耀回道。

      第二百章 皇上视察回迁房

      无论一间屋子外面的风景再美,人们也只会欣赏第一次,然后偶然有空再看上那么一眼,所以房子里的东西实用方便才是最重要的。

      皇上真正用过套房里的设备,才觉得这样的房屋设计给生活带来不少便利。

      屋里的设计其实很现代简约风,厅里也就摆放了电视柜(虽然没有电视,但也画了一幅花开富贵的壁画做背景场),沙发,茶几,屏风,餐桌,酒柜。并在这些东西上面适当的位置摆放了一些陶瓷,盆景,插花等摆件装饰,整体看上去温馨,雅致而又整洁舒适。

      晓儿给皇上一行人准备的吃食,贵精不贵多,此时正是午饭时间,皇上是来体验民生的,一路都是君臣同桌而食,此时也不例外,只是多了沈承耀和罗太医两人。

      一桌十几个菜,碟碟吃得精光。

      皇上吃得虽饱却意犹未尽,他有点后悔同大家一起吃了。有好几样菜,他才吃两口,想再吃一些时,转眼便没了。

      “吃过美味的东西不少,还是觉得升平侯家的饭菜最合我胃口。”狄绍维感觉终于回复满血状态。

      “我终于明白你们两人去年怎么总爱往这升平县跑了,就为这一顿饭,多跑几回也值了!”上官玄昊后悔光初升平侯在帝都时,他没有天天往升平侯府蹭饭了。

      “也就托了上官老爷的福,才能一饱口福!平常好些菜我也吃不上呢!”

      “这些又不是多名贵难寻的菜,升平侯想吃便叫厨子天天做啊!”皇上不明就里,据他所知,升平侯家可是有个揽财小福星在,怎么样也不缺银子买菜吧!

      “这些菜都是我闺女和娘子做的。我家闺女说在厨房呆得久会变黄脸婆,她可不太爱下厨,整日这爱想着怎么样赚银子,顺便拉着我娘子不让她下厨,说她变黄脸婆后,我该嫌弃她了,还说男人有银子便容易变坏,让我娘子整天要是没事的话看紧我就行了。”沈承耀老实回道,而且对此他也是满腹委屈啊,闺女都不相信他。

      “哈哈……”听了这话,大家都笑了。

      “睿安县主果真是奇女子,这种思想估计就她才会有。”皇上乐得哈哈笑,笑完后评价了一句。

      “升平侯,我看这房子里的东西,可都构思巧妙,方便实用,这也是传闻中才高八斗的睿安县主所想的吧。”提督府大公子赵佑威想起刚才看到的小姑娘,那便是与他差点订亲的姑娘,想来长大了定是倾国倾城,可惜……

      “正是小女想的,我家也就她最多奇思妙想。”沈承耀内心自毫着。

      “升平侯生了个好女儿。”

      听了这话上官玄逸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然后低头继续喝茶。

      第二天,沈承耀便陪同皇上一行人去府城了。

      皇上想看看征地建房的情况。

      回迁房都已经建好了,知府大人在集市上僻出了一块地来建的。

      这地在河边,平常城里的人最爱往这地里倾倒生活垃圾,知府大人早就想整治一下了。这次回迁房正好利用了。

      这次一共征收了二十六户人家,其中有六户人家选择了六十两银子的赔偿,没有要房子。

      这六户人家早就不想在城里呆了,回老家,花十两八两银子盖座新房子,再买上几亩田地,日子不知比城里好过多少!

      只是他们那房子又小又破,都快倒了,又是贫民区,才一直卖不出去。现在有人征了去,还不赶紧拿了银子走人。

      晓儿为这余下的二十户设计了五栋房子每栋四层。东南西北各一栋,中间再一栋,都是坐北朝南的设计,采光极好。

      连着四栋楼房,晓儿同样盖了一排一层楼的屋子,每排分了五间,一共四排,用作每户人家的灶房。

      灶房的空间足够大,除了灶台,流理台,碗柜,还可以放下餐桌,让一家人在这里吃饭。

      楼层还飘出了一米出来建了一个走廊,即便下雨天从厨房走回自家的屋子里也不怕淋湿。

      本来晓儿还担心他们嫌麻烦,谁知拿着效果图去问时,大家都没有意见,谁家的灶房不是在屋外另盖的,怎么会嫌多走几步就麻烦。

      许多人还表示以前的屋子太小了,家里人多,灶房也照样睡人。

      现在赔给他们的房子,每户实用面积便一百五十方,四房两厅,一厨一卫。另外还有二两银子赔偿,这可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事!

      虽然他们从没住过这样的房子,但是他们本就是城里生活最困难的人家,多是一大家人挤在一个坑上的,想多盖一间屋子又没银子,现在可以分开房间住谁不愿意。

      而且还在大院四角里挖了四口深水井,都安上了水泵,比起以前走上一大段路去挑水用方便太多了。

      最大的缺点是离集市近,而且是共用一个院子,集日会吵,但大家都表示这不算什么事,以前有个大院子又怎么样,又没粮食晒!

      百姓现在已经住进去了,皇上问了问几个百姓,都说比以前的房子好多了,起码冬天不漏风,夏天不漏雨。

      皇上听了高兴不已。

      晓儿也是看上了他们原来住的的那一带的房屋小,但院子很大,房屋盖得不规律,东一家,西一家,有许多夹角的三角带就这样用来丢垃圾,有些勤快的人家倒是开出来种菜了,不过因为离水源远,菜也种不好,还有好几处土坡,都荒着太可惜了。

      现在这一带房子都拆了,土坡也挖平了,现在正处于挖地基阶段。

      沈承耀给皇上看了看效果图。

      “这一排,这一排都是面向路边的,都是用作铺子,有二十多间,有些铺子带有独立的小院。”沈承耀指着图纸解释。

      “里面这些都是像我家里那样的三层花园小别墅。每户既有独立的小院子,又有共用的大花园。”

      “这五栋则是像回迁房一样格式的楼房。只是都是六层高的。”

      “这种房子卖多少银子一栋,这种又卖多少银子一间?这有银子的人不缺房子住,没银子的也买不起房子啊!”赵佑威不像皇上听说过晓儿的计划,觉得未必有人会买,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铺子是不用说的,那是可以生财的,不愁没人买。

      第二百零一章 又震惊了

      “其实有许多人在城里谋生都是租一个小院住的。一个小院每个月都需要几百文,或一至两两银子的租金不等。而买一套带小院的房子即便是破旧的,最少也要五十两。”

      “我们这些别墅卖二百两一套,但是你可以分期付款,别墅只要你交了首期四十两,剩下的一百六十两,你可以先择分十年,十五年或者二十年还清。”

      “十年分期付款每个月交一两七百文,十五年的则每个月一两二百文,二十年的每个月只需一两。只要你交够了,房子便永远属于你了。”

      “套房就更便宜了,六十两一套,也是可以分期付款,首期只需要十二两,……”

      “这可是许多城里租房子住的人承担得起的,更何况住的环境又干净又舒适,对吧?”

      多少人一辈子拼搏就是为了这么一间屋子。

      事实是,广告打出去,已经有很多人打听消息了。

      赵佑威计算了一下,分期付款虽然听上去每个月拿出的银子不多,但是这么多年下来,却又是比原来要多赚好几十两。

      这府城的铺子,没有五百两以上拿不下一间,越大更是越贵,再加上好些铺子可不仅仅是一层而已。

      单是铺子就有好几万两了,再加上二十栋花园小别墅,还有三十套套房。

      也就是单是这三十套套房就足够赚回赔偿出去的银子,而且有余。

      这还真是不可小看这买卖……

      如果房子建好了,真的是图纸上的样子,那么这一带区域可以说是府城最美住宅区了。

      “等这些铺子成功开张后,将又为城里的居民提供至少几十个就业机会。”沈承耀最后说道。

      反正单是他们家的茶楼,超市,旅馆开张,便最少需要请五十人来做工,这还是保守估计。

      现在冯主管已经开始着手招工和员工培训的事情了。

      皇上听了这话满意地点了点头,对他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

      天气晴好了三两天,麦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成熟。

      皇帝一行人站在麦田边上看着沈承耀家的长工收割麦子。

      “这麦子收完了赶得上再种一季水稻吗?”皇上用手拿着一串沉甸甸的麦穗问道。

      “来得及的,因为已经育好秧苗了,所以插秧后到收获时只需三个多月左右,正常来说九月就能将水稻收完,然后再整理田地,改种小麦了。”

      “这季小麦便是去年收割完水稻种下的,谁曾想这小麦居然不怕冰天雪地。”

      “还是怕的,只是咱们这里还不是极寒地区,小麦过冬还是可以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冬日麦田的雪被子盖得越厚,越能给土壤起到保温作用,春天来了,冰雪融化,这时候需要从土壤里吸收很多热量,土壤变得很冻,又能冻死土壤里的害虫,雪水融化到土壤中又给麦子进行了一次灌溉,瑞雪兆丰年嘛!”

      “好!好一个瑞雪兆丰年,升平侯,这次你又立大功了!”哪怕只有这个县能多种一季,那也是好的,更何况全国,和升平县气侯相似的地方还多了去了。

      “听说南方某些地区一年四季都不见雪的,那些地区倒是可以考虑一年种两季水稻,那样便能顿顿白米干饭了!我还曾在书上看到过,椰子生长在一个长年无冬,四季花开的岛屿上,想来那样温暖的地方水稻种植三季也不是没可能的。”晓儿想了想,还是说了出来。

      这一世,受落后的交通限制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去那些地区,不知道闵泽皇朝有没有这样的领土存在,反正她将自己知道的暗示出来,让皇帝自己想办法去吧。

      反正天下的百姓都是皇帝的子民。

      皇上听了这话,心思果然活动起来。

      作为一个全国最高统治者,他未必会全国各地都去过,但是全国各地的环境气侯他还是了解的,这是帝王必修课。

      睿安县主说的地方还真存在。一年两季,一年三季,不管是否真的能成,总得要试过才知道。

      一年两季,一年三季,尽管不是每一季都高产,但是怎么说只要不是颗粒无收,那便是收获!

      这样利国利民的事,自然是宁可杀错,不可放过!

      这一季小麦,村里很多人跟着种了,都是去晓儿家买的种子,晓儿出发去帝都前交待过,村里有想种的人找过来问,便都卖种子给他们,并教他们种。

      所以这一次收获小麦,村里甚是热闹,甚至将其它村的村民都吸引过来了。

      甚至他们比本村的村民心里还着急。

      一亩地的小麦很快收割出来了,邻村的村民便催着他们称重。

      各家的产量,不尽相同,但相差也就一百几十斤。

      可是,

      既便是亩产最少的那一家,也是以前产量的三倍!

      虽然是湿重,但干重也相差无己了,绝对又是三倍!

      村民又震惊了。

      “三倍,又是三倍!”村长失声道。

      “以后再也不用饿肚子啦!”有村民听了大声呼喊。

      “可以敞开肚皮来吃饭喽!”又有人叫了起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7 23: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