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赵政策都快绝望了,脸上,背上全是汗水。可赵政策仍然没有灰心,虽然只是十六岁的身体,却有五十岁的灵魂,耐力自然还可以。
对于黄家的人,此时赵政策并没有想这么多,在后世里,再复杂的局面和民间【创建和谐家园】不知道遇到过多少,只不过,这次一方当事人是自家的弟弟罢了。
赵政策就这么机械地推压着,脸『色』也因为用力过度有些发白,看得旁边的生产队员都有些不忍心。
“活了,活了!”人群中突然冒出了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赵政策可以发誓,自己这辈子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好听的声音!
接着,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的声音。
“活过来了。”“活过来了”。这些声音是真诚的欢呼,赵政策可以感觉到。
赵政策有些不敢相信地擦了擦自己的眼睛,再仔细看了看,小宝的眼睛真的在微微眨着呢,慢慢地张了开来。
此时,赵政策却是瘫坐到了地上,好象浑身的力量都用完了。
“给,擦把脸。”还是那个悦耳的声音,随即出现一张非常漂亮的脸蛋,两只很可爱的长长的马尾辫,让赵政策微微一愣,呆住了。
“你真棒!”漂亮的嘴唇吐着人语,“接手帕啊,擦汗。”是一口纯正的京腔,估计是京城里下来的知青,赵政策好象有些印象,可又回忆不起来在什么时候见过这个漂亮的女孩。
------------
第二章 睚眦必报
“哎!”赵政策应了一声,接过一张发着清香,纯蓝『色』的手帕,在脸上胡『乱』地擦了擦,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把你手帕弄脏了。”
“你的普通话说得真棒。”女孩惊喜的声音,“在南方很少听到过。”
赵政策讪笑了几声,随即脸『色』沉了下来,把手帕还给了女孩。
“黄小军!”赵政策喊了一声,站了起来。
“政策。”一张年轻的脸转了过来,是一张非常高兴的脸。
赵政策想都没想,一扬手,就是一记漂亮的勾拳打了过去,正中黄小军的右脸,把黄小军打得往后退了几步。
黄小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赵政策对着黄小军的小腿部位又是一脚,让黄小军一个不防备,倒在了地上,这还是赵政策留了点余地,没有对着黄小军的漆盖部位踢,要不他可能就至少一个星期不能正常走路了。
赵政策并没有就此罢休,冲了过去,又是几腿,然后拍了拍手,说:“这是你刚才欠我的,现在我们两清了。”
黄小军痛得直冒冷汗,却是疵着牙笑了笑,然后又转过脸去看他的宝贝弟弟黄小宝去了。
女孩却在身后看得心惊肉跳,可爱的眉头都皱了起来,差点尖叫出声。
“没吓着你吧。”赵政策转过身来笑了笑,“我和他一个生产队的,平常打闹惯的。”
“你的脾气好大哟。”女孩娇嗔着,“哪有动不动就【创建和谐家园】的,这不好嘛。”
“好不好你问他。”赵政策嘿嘿一笑,朝黄小军指了指,潇洒地说,“谢谢你的手帕,再见!”
说完,赵政策一转身,朝自家房屋走去,留下一双漂亮微微关注的眼神在发呆。
这也难怪,赵政策一直是个睚眦必报的人,今天挨了揍,现在占了理,自然是要找回场子。当然,赵政策也是想让黄小军不心存内疚,登门道歉,这样解决最方便!
刚到自家门口,就看见一个很是魁梧的身影站在那里,手里拿着一把斧头,很是紧张地往这个方向看。
“政策,你去拿根木棒,咱兄弟两就守在门口,看谁敢进来!”这个魁梧的身影是赵政策的大哥赵路线,咬牙切齿地说道。
赵家的几个弟兄取名很有意思,家长是赵完成,老大路线,老二政策,老三方针,要是有个老四老五,估计就会叫计划,策略什么的了。
不过,赵政策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名字却好听多了,姐姐叫赵兰香,妹妹叫赵玉。
赵政策心头一热,觉得暖烘烘的。这才是自己的好大哥,手里拿斧头,却让自己拿木棒,是想把责任全部担在他自己身上。
“哥,没事了。”赵政策笑了笑,“黄小宝活过来了。”
“真的。”赵路线大喜,斧头掉在了地上,嘴里念叨着,“太好了,太好了,差点把我给吓死了。”
“爸妈呢?”赵政策禁不住问了一声。
赵路线嘴唇往里面奴了奴:“在里面呢,我让他们在房间里呆着不出来的。”
“大哥,你可是家里的顶梁柱,别动不动就拼命。”赵政策就笑着说,眼角有些湿润了,在后世里大哥就因为这件事情被民兵关了好些日子才放了出来。
“政策,真的没事了?”一个略微苍老的声音传了过来,却是老父母出来了。
赵政策仔细看了又看,可不是嘛,就是生自己养自己的老父母,眼角又湿润起来。
“我给黄小宝做了人工呼吸,现在活过来了。没事了,爸,妈,放心吧。”赵政策强行压住心里的翻腾,笑着说。
“人工呼吸?”赵完成愣了愣,“你什么时候学过?”
“在学校里跟老师学的。”赵政策只好支吾着,把事情搪塞了过去,还好赵父赵母心情好,也没有再追问下去。
“方针哪里去了,我怎么没看见她。”母亲秦香莲忽然着急地说道。
“在后面猪栏上面呢,我让他躲在里面,我不叫他他就不出来。”赵政策嘿嘿一笑。
“啊。”赵母『摸』了『摸』胸口,“这我就放心了。”随即,赵母又习惯『性』的大叫了起来:“满崽,快出来,没事了。”
赵路线的眼神却是变了变,蠕动了一下嘴唇,最终还是没有说什么。赵路线总觉得自己的弟弟今天好象有些不同了,精明得可怕!
赵母叫了半天,却没有听到回应,也有些着急了,一家人马上来到猪栏那里,赵路线三下两下就爬了上去。
“这小家伙,在这里居然睡着了。”赵路线在上面嘿嘿直乐,把赵方针抱了下来。
“估计是有些害怕吧。”赵政策就说,“让他好好睡一觉。”
“晚上让他吃泥鳅穿面。”赵完成却是恶狠狠地说,“说过多少次了,欺山莫欺水,就是不长耳朵。”
赵完成嘴里说的泥鳅穿面其实就是竹笋炒肉,再通俗的说法就是用竹子最细小的枝叶扎成一把,然后抽不听话的小孩专用的。
在石头生产大队里,老一辈的人都说竹片抽好人,不抽不成才的。赵政策记得小时候自己有一次在水沟里抓泥鳅,老爸突然叫自己,说回去吃泥鳅穿面,还信以为真,拿着几条泥鳅战利品,喜滋滋地跑回家,却是吃了一顿竹片,背上都见血丝!
想到这里,赵政策就乐了,裂开嘴巴笑了起来,赵路线也跟着嘿嘿笑了起来。
对于小孩子的教育问题,赵政策既不赞同过于严厉,也不赞同过于娇惯,适当的家庭暴力还是许可并且有效的。再说,竹丝抽在身上,只是很痛,看起来吓人,甚至流血,却不会伤筋动骨的!
晚上,黄铁民却是带着一家人,提着一瓶酒,一斤猪肉上门道谢来了。
------------
第三章 全县第三的大哥
“赵老师,我们一家人是来感谢你养了个好儿子,今天下午救了我儿子小宝一命的。”黄铁民一进门就开门见山,“来,小宝,给政策哥哥磕个头。”
黄铁民口称赵完成为赵老师,是有根据的。赵完成虽然已经四十好几了,头上已经有了白头发,可要是再往前推个二三十年,赵完成也算是石头大队里响当当的人物啊!
赵完成是石头大队里四十岁以上的人中唯一上过师范学校的,在赵完成十六岁初中毕业的时候,就很是大胆地办起了石头乡第一所中学。赵完成自己读的初中是在区中学读的,离石头大队足足有二十里路远。
更让赵政策佩服的是,这所中学还是一所民办中学,赵完成自己任校长,另外请了两个高中生当老师。最后,硬是让赵完成赚了一套行李和学杂费用并考上了地区师范学校。
在石头大队里,基本上所有的成年人都在赵完成的手下读过书,有些学生的年龄甚至比赵完成还要大上好几岁呢。
在大炼钢铁的年代,很多人家里的铁锅都被敲碎了拿去炼钢。赵完成的学校学生也被派往搬运这些铁块什么的,还亲自到各家各户里去搬运。
赵完成却是留了一个心眼,拿出了石头大队里的一些没有用的废铁给敲碎了,铁锅却一个也没有动。所以,整个石头乡里,在大炼钢铁的年代,只有石头大队里队员家里还能够救上一个完好无缺的煮饭的家伙。
生产队员是淳朴的,自然念叨着赵完成的好。
不幸的是,赵老爷子却是个富农成分,无非就是解放前做了一些布匹生意,赚了钱全部买了田。而这样就凄惨了,因为划分阶级成分的依据就是各家田土的多少。就这样,赵家成了富农。
既然是富农子弟,自然是不允许从事教育工作的,赵完成后来也从光荣的人民教师变成了一个农民。
不过,石头大队里的人大多数还是尊称赵完成为赵老师。
“现在是新社会,不兴这个。”赵政策被吓了一大跳,赶紧站了起来,一把扶起了跪下磕头的小家伙。
秦香莲却是很殷勤地从抽屉里拿出了一碟炒好的南瓜籽,招待客人。这年代,也只有南瓜籽是队员自家种的,拿得出手。要说葵花子和西瓜籽,那是想都别想的奢侈品。
“嫂子这瓜子炒得就是好,喷香喷香的。”黄铁民吃了一颗南瓜籽,就恭维道。至于黄妻,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只是在旁边听着。
“铁民老弟,有件事情必须和你说清楚。”赵完成正『色』说道,“你提来的这瓶酒,咱哥两就把它干了,这猪肉你等下还是要提回去,心意我就领了。”
“这怎么成呢?”黄铁民就急了,“古人说受人滴水之恩,就应当涌泉相报,更何况今天是救命之恩呢。我们一家人是诚心诚意来道谢的,一点点心意,不成敬意。”
“老弟啊,谁家没有个难处呢。”赵完成就笑着说,“我估计小宝也是和我家方针一起下的塘,只是怕挨打,不敢承认罢了。这事情我们也有责任,没有管教好方针。千金买宅,万金买邻嘛。既然是邻居,互相帮个小忙也是应该的。”
“是啊,这年月,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年头到年尾也见不到几片肥肉。”赵母秦香莲也『插』嘴说,“你家的日子比我家还要困难一些,孩子也难见到肉啊,就别说客气话了,这情我们赵家已经领了,这肉啊一定要提回去。”
“这怎么好意思,拿出来的东西怎么好提回去呢。”黄妻嘴上这么说着,脸上的表情却是可以看出已经动心了,让赵政策看着觉得好笑。
不过,这个温饱问题确实是个大问题,现在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没有实施,赵政策是知道承包责任制的好处的,可这个年代,提都不要提,要是被当做小资产阶级给专政了,实在是太冤枉了,还没地方诉冤去!
“小军,今天下午是你先动的手,也给政策道个歉!”黄铁民好象突然才想起来似的,板着脸说。
黄小军的脸『色』就红了,讪笑着。赵政策赶紧说:“我和小军啊,从小打闹惯了,当不得真的。”
“就是,就是,我和政策上初中还是同桌的呢。”黄小军也赶紧说着,心里也感激赵政策给自己台阶下。
“还是知识分子通情达理。”秦铁民就感慨着,“赵老师,你好福气啊,我看政策就是个大学生的料。”
“可惜啊,现在没有高考制度,要不倒是可以试一试。”赵完成一听,脸『色』反而难看起来了,对这个老二,还真是有些担心啊。
赵政策却是心里一动,自己可是知道今年年底就会恢复高考了,机会还是来了。赵政策现在读高一,下半年就读高二了,参加高考七八年的事情了。
在后世里,赵政策在高考场合却是屡战屡败,一共复读了三届才考上了大学,也把家里给拖惨了。倒也不是赵政策不用功,而是学校里一天也就上那么一两节课,还是一些没有什么用处的东西。
这也难怪,赵政策命苦,上中学正赶上“*”,初中二年,没有课本,语文讲『毛』选,数学讲珠算,而且以搞运动为主,基本没有上成课。高中二年,课本是《农业学大寨基本知识》、《工业学大庆基本知识》,学校主要倡导学工、学农、学军,对传授课本知识并没有什么硬『性』的要求。
不过,现在赵政策可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高考题目基本上都还记得,自己又有后世里的大学学历,要是靠个大学都考不上,还不如买块水豆腐自己撞死了算了,免得丢人。
赵政策也不急,依稀记得,教育部颁发正式恢复高考的文件应该是在十月底的时候,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呢。
“你们几个先回去吧,我和赵老师唠嗑唠嗑。”黄铁民的声音把赵政策从沉思中惊醒。
黄小军早就听着无聊得要命,一听这话,如逢大赦,赶紧拉着母亲和弟弟走了。
“路线啊,你是生产队长,我们队员的日子难熬啊,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啊。”黄铁民马上压低了声音,“要想个办法才行。”
不知道为什么,赵政策一听到生产队长这个词,就觉得心酸。赵政策是知道的,自己之所以能够念高中,完全是哥哥赵路线的功劳。
其实,赵路线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甚至在全县升初中的统一考试中,在全县几千名考生当中,名列第三。
可石头乡是没有初中的,赵完成办的初中也随着赵完成去读师范学校而关门了。要上初中的话最少也要到二十几里外的区中学去。
到那里去上学,对一个农民家庭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再不能跑回家吃饭了,要月月交硬正粮食,还要买菜票,更不要说其它花费也大多了。而同时,弟弟政策也在村里上了学。他父亲再也供不起他了。他已经十三岁,不用父亲说,自己也知道不能去读书了。他对父亲说:“爸爸,我回来劳动呀。我已经上到了高小,这也不容易了,多少算有了点文化。就是以后在村里劳动,也不睁眼睛受罪了。我回来,咱们两个人劳动,一定要把政策和方针的书供成。只要他几个有本事,能考到哪里,咱们就把他们供到哪里。哪怕他们出国留洋。咱们也挣命供他们吧!他们念成了,和我念成一样。不过,爸爸,我只是想进一回初中的考场;我要给村里村外的人证明,我不上中学,不是因为我考不上!”
就这样,赵路线从此便心平气静地开始了自己的农民生涯,并且决心要在石头村做一个出众的庄稼人。后来,由于他的精明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在十八岁那年,社员就一致推选他当了队长。这多年里,他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队里和家里的事上。
------------
第四章 劳动竞赛还是联产承包责任制
赵路线不知道的是,因为现在的弟弟赵政策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弟弟了,有了后世的经历,赵家不只是要出大学生,而且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都要成为大学生了。
赵政策就琢磨着,自己完全可以在今年参加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第一届高考,这样就能让家里的负担减轻不少。不但如此,赵政策还要想着怎么给家庭增加一笔财富,又不能违反政策,至少要让自己和弟弟妹妹的学费没有任何问题。
“我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整天在地里忙上忙下的,我家也有三个全劳力,可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呢。”赵路线一听这话,就很沮丧地说道。
这也难怪,按说,他年轻力壮,一年四季在山里挣命劳动,从来也没有亏过土地,可到头来却常常是两手空空。他家现在尽管有三个好劳力,但一家人仍然穷得叮当响。当然,村里的其他人家,除过少数几户,大部分也都不比他们的光景强多少。农民的日子,难道就要永远这样穷下去?这世事难道就不能有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