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我也就是一时气愤,打了一巴掌。”刘君秀知道这是自己理亏,支吾着说道。
这个时候,赵政策却是从房间里走了出来,一出口就是石破天惊:“既然你这个婆婆对我姐姐这么不满意,你那儿子也是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六十天不回家,我看干脆就离婚吧。”
刘君秀一听这话就呆了,她可不想自己儿子离婚,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儿子那德行,要是离了婚只怕是再也找不到老婆了。
本来,刘君秀是有心理优势的,因为赵家是富农,而刘家是贫下中农。可一听到赵政策说这种绝情的话,就不知道是这个小伙子的意思,还是代表着赵家说话,于是拿眼神看赵完成夫『妇』。
赵完成却是沉着脸,根本就看不出深浅来。秦香莲本来就是满肚子的火气,昨天女儿哭哭啼啼地回来,今天亲家一大早就找上门来告状,换谁谁的心情也会不好,听儿子赵政策这么一说,虽然是吃了一惊,倒也觉得儿子说得有道理,这个婚姻离了也好,于是也板着脸不做声。
刘君秀本来是兴冲冲而来,却担不了干系,讪笑着离开了。
赵完成夫『妇』知道兰香吃的苦头,倒也不忍心骂她,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不过,有一条,苗春秋那家伙不过来有个说法,赵兰香是不会回去了,这是赵家人一致的想法,人啊,都要个面子,娘家人是做什么的,该护着的还是要护着,毕竟是自家的闺女!
赵路线却是和赵政策很是认真地讨论了大姐的离婚问题,最终也被赵政策说服,苗春秋那小子是无可救『药』了!
可赵兰香却死活不同意离婚,她对苗春秋还有感情,听得赵政策直摇头,虽然有穿越优势,却也毫无办法。
过了两天,赵路线在母亲的催促下,还真偷偷去看了兴田大队主任周平衡家的闺女。周家的闺女叫周冬梅,今年十八岁了,比赵路线小一岁,却是比赵政策大了两岁。
周冬梅却是一眼就相中了赵路线这个魁梧憨厚英俊的汉子,这是谁也没有想到的结果。
这叫有心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阴。
------------
第二十一章 高考前夕
七七年的高考,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绝对可以载入世界之最的。
10月21日教育部发出文件,要在全国恢复高考制度。以前的那种靠自己工作表现,单位推荐,领导决定的办法取消。12月10日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因77年马上就要过去,77级新生入学推迟到了次年春季。
这个消息一正式公布,知青们可以说是吃了一个定心丸子了。其实农历还只是九月初九,正是稻谷成熟的时候,知青们当晚却是都带着自认是好吃的东西聚集到了石头大队部。
欧美花深深知道,自己什么都没有,只有外语这棵救命草。要想翻身,要想跳过龙门,要想改变自己的状况,只有靠外语。虽然当时大家都在喊: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为了解救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而学习,为了传播*思想,支援世界革命而学习,可心里却有自己的小算盘。
本来,作为外语专业的学生,欧美花还是有些自信的。可通过和秦『露』一对比,立刻就显『露』出了差距。和赵政策就更加不用对比了,那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欧美花是个很有心计的女人,一眼就看出了秦『露』和赵政策之间的暧mei关系,倒也不说破,只是想尽办法粘住秦『露』,反正秦『露』学习什么,她就学什么,这也让赵政策很不满意,可又不好说什么。
更让赵政策警惕的是,欧美花这个女人居然在想办法制造她和赵路线之间的暧mei关系。这也让赵政策很是担心,大哥赵路线这么一个年轻毫无心机的汉子要抵挡来自大城市美丽女人的引诱,可真有些强人所难啊。
可不知为什么,赵路线就是对欧美花毫不来电,让赵政策很是惊讶,也很惊喜,欧美花就更加想不通了,自己这一朵如花似玉的鲜花居然勾引不了一堆农村牛粪,受到的打击可不是一星半点!在欧美花的骨子里,是瞧不起农村人的。
谁也不知道,赵路线现在和兴田大队的周冬梅对上号了,自然看不上欧美花了。不过,赵路线觉得自己抢了弟弟的女朋友,觉得怪不好意思的,也没脸直接说出来。
史无前例的*,使几千年延续下来的考试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给停顿下来了,一停就是十年,这使人们经历了从愤怒到不解,从难以接受到麻木不仁,而且无此奢想的过程。“读书无用论”及“白卷英雄”充斥四方。用名曰“推荐”实为“开后门”的方式,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工农兵大学生。在此等历史背景下,重启高考制度,无疑是石破天惊的大事。
这一年的高考要经历过二个考试。第一次考试叫初试。犹如建筑工地用沙子似的,先粗筛选一遍,然后再精选。如果将初试的淘汰率综合统计起来,则七七年的高考,其录取率是非常非常低的,这在高考史上很可能也是绝无仅有的。
初试与复试之间,中间有个时间段,主要是老师阅卷的时间。
石头大队的主任刘光斗做出了一个非常重要并且英明的决定,那就是让石头大队的下乡知青统统免去的出工,一心一意地复习功课,准备迎接高考。
对赵政策,刘光斗却是动了心思。本来那天在石龙堰上发生的【创建和谐家园】后,兴田大队的主任周平衡居然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赵政策,当时还没多想,后来却是越看越顺眼,倒是想促成自家闺女和赵政策了。
不过,刘光斗虽然是军人出身,却不是个粗人,他意识到赵政策和那个叫秦『露』的女知青好象对上号了,就想着还是先等那个女知青回城之后再说。在当时,城市人和农村人结婚那是非常难得一见的,所以,刘光斗倒也不是很担心。
刘光斗的女儿刘巧今年还只有十四岁,还在区中学读书呢,平时也很难回来一趟的。刘光斗动了心思,却是经常让刘巧周末回来,在大队部里给知青们端端茶什么的,联络一下感情。在这个方面,当过兵,经历过大场合的刘光斗比支书常叔光可要眼光好多了。
刘光斗是知道高考都能恢复,这些下乡知青是不可能一直呆在石头村的,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多个朋友多条路,所以,刘光斗对知青们是非常照顾的。
因为有赵政策这么名师指导,石头公社这些参与了赵政策的培训课程的知青们居然全部通过了高考的第一个环节:初试。消息传来,知青们的学习尽头就更加足了。
夜以继日,知青们都拿出了全身的干劲,把大炼钢铁的劲头全部用上了。
终于要进入正式高考了,在高考的前一天晚上,赵政策专门找到了秦『露』,说:“秦『露』,你相信我吗?”
秦『露』不知道赵政策要说什么,很是紧张地点了点头:“政策,你是我最信任的人。”
“那好,我这里有一篇作文范文,明天不管是考什么作文题目,你都把它背下来,再写上去。”赵政策就很认真地说。
秦『露』没有说话,拿过赵政策递过来的两张草稿纸,很是认真地看了一遍,这才嫣然一笑:“政策,别说我知道自己写不出这样的文章,就算是能写出更好的,我也一定听你的话。”
赵政策这才『露』出了笑容,呵呵笑着说:“那你抓紧时间把它背下来,明天考语文的时候第一时间把作文写好,然后再做别的题目。”
其实,那个年代的作文题目无非是关于粉碎了四人帮的阴谋,阶级斗争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之类的作文题,倒是真的是一篇范文很多题目都可以套上去的。所以,秦『露』也没有太在意,知道把它背下来作文分数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赵政策却是知道今年的高考题目就是《在沸腾的日子里》,所以就按这个题目做了一篇符合女知青身份的作文,倒是煞费心思。
至于赵政策自己,对于这篇作文早就做了半年的准备了,改了又改,背得滚瓜烂熟了,根本就用不着担心了。对于赵政策来说,考文科和考理科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很有把握。不过,赵政策一心想在仕途上发展,所以还是决定考文科,反正题目基本上都还记得,出不了什么问题。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所有的学子们都对这高考充满了期待,紧张而兴奋着。
------------
第二十二章 高考
终于到了高考这一天了,考试的地点就在赵政策就读的学校:县城二中。
学校的『操』场上黑压压的全部是人,把赵政策给吓了一跳。出了依稀几个应届高中生小孩以外,有刚从蔓菁地里蹿出来的知青,还有刚从海河工地卸了土车的农民;有的是从铸锻车间逃出,指纹里刺着几年也洗不掉的铸砂,有的却是从煤窑里爬上,除了眼白和【创建和谐家园】哪儿都是黑的;还有寒酸潦倒却留着小分头的民办教师,还有犹豫着我上大学是否亏了的国家干部;有买肉不要票的售货员,也有部队的营级首长。
赵政策发现前面站的一个人头戴一顶草帽,裤腿挽老高,象刚从田里出来一样,背都有些驼了。
开始进场后,赵政策才看见考场外划了警戒线,武装民兵荷枪实弹,楼顶上架了机关枪。进考场时,工作人员验证,两个持枪者站在两边,枪刺闪着寒光,赵政策突然有了犯人的感觉。
进屋后对号坐下,监考者的椅子放在讲桌上面,监考人居高临下,目光如电,看得赵政策背后发凉,四个墙角站了四个武装人员,右手按在腰间的枪套上。晚上一回忆,还是满脑子都是枪。
后来听领导们说,这是*后第一次高考。谁也不敢大意,一是为了保护考生,二是防止阶级敌人破坏。今天看来确实有些小题大做,但也可见当时高考在人们心中的份量。
不过,赵政策毕竟在后世里做到过副市长的高位,什么大场合没有见过!所以,也只是刚开始的一点点惊慌,然后就不慌不忙地开始答题了。
第一科考的就是语文,第一题居然是给一句话注名拼音,实在是简单得无法想象。赵政策的普通话本来就好,再加上和秦『露』这样的京腔一起过了这么段日子,自然是没有丝毫问题。
前面的四十分基础题目,赵政策花了不到十五分钟时间就完成了,这还是赵政策生来谨慎,怕不小心写了错别字,或者字写得不工整,让阅卷老师找『毛』病,要不然的话,估计十分钟时间就搞定了。不说打四十分满分,赵政策估计三十九分是跑不掉的。
作文题目占了六十分,果然是《在沸腾的日子里》,赵政策心里一乐,穿越了就是有优势啊。这个时候,赵政策甚至有时间去替秦『露』担心了,不知道她会不会听自己的话把范文默写上去。
赵政策也不着急,时间有两个小时,现在还不到二十分钟了,还有一百分钟来完成这个作文题目。
让赵政策比较心烦的是,这个考场里居然有一半的人在抽烟,一时之间考场里烟雾弥漫,有腾云驾雾的感觉。赵政策偷眼看了看四周,却见不少人居然把腿放到了凳子上,一只手叼着香烟,一只手拿着试卷,就象在看报纸一般,禁不住心里发乐。
花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把作文雕刻在试卷上面,赵政策很是满意,可以自诩为最精美的试卷了,横平竖直,工整得不能再工整了。
高考是不能提前三十分钟交试卷的,赵政策也没有办法,只好把试卷又重新检查了一下,特别注意了姓名和籍贯,可别为了他人做了嫁衣裳,到时候喊冤枉都没地方告去。
实在无聊,赵政策冲着监考老师举了手,要求借支烟抽。这下,马上有武装人员冲了过来,对香烟检查了又检查。监考老师只是稍微看了一下赵政策的试卷,却是脸『色』变了,因为这试卷实在是太工整了,那漂亮的楷书监考老师自问是写不出来的。
武装人员却是把赵政策给吓了一跳,再也不敢『乱』动了。就这样,赵政策一直很老实地呆到了交试卷的时候,还等到前后左右的考生都走出去了,这才离开考场。赵政策实在是有些担心人家把自己的试卷给改了名字,这可是马虎不得的。
出了考场,和秦『露』相约在一个小旅馆房间里里会合。一进门,却是被秦『露』扑了上来,脸上被塌实亲了一下。
赵政策禁不住老脸一红,自己就这样被秦『露』给强吻了。
秦『露』却是羞红了脸低声说:“谢谢你,政策,语文前面四十分我应该可以打三十五分,你的范文和考试题目简直是绝配。”
赵政策一听,却是放心了。
“千万别骄傲,还有好几门要考呢。”赵政策就提醒到,“特别是靠英语口语的时候,要注意听清楚考官的话,别太快了。”
“恩,知道了。”秦『露』很是乖巧地点着头,“人家不是兴奋过头了吗?你考得一定非常好吧,你可答应我的,一定要靠京城北方大学!”
“前面的基础分应该可以拿满分,作文就说不清楚了,运气好的话,可以得九十几分吧。”赵政策就很自信地说,“要是我这个老师考得比学生还差,那不丢死人了。”
“我就知道你是最棒的。”秦『露』满眼都是星星,随即笑着说,“我们吃饭去,中午还要休息一下,准备下午的考试。”
这个时候,欧美花也进来了,脸『色』也还算好,赵政策却有些不自在地『摸』了『摸』刚才被秦『露』亲过的脸,还好,这年代没有什么口红,应该没有痕迹留下,倒是让秦『露』娇笑了半天。
“考得怎么样?”赵政策还是讪笑着问了一句。
“还行,前面的基础题目都做完了,作文我们在课堂上你基本上都提到过,应该也还可以。”欧美花倒是很感激地说,知道要不是有赵政策的辅导,知青们的成绩至少要少上二十分以上。
说是中午休息,其实哪个考生敢去睡觉啊,要是睡过了头那就完蛋了。所以,石头公社的知青们都坐在一起,闲聊着,反正考数学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复习得了的。
隐约之间,这些知青们都把赵政策当领导了,很是尊重,这也不奇怪,达者为先嘛。
赵政策也把这些知青当作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了,这个年代的知青们都是很淳朴的,非常可爱。让赵政策最欣赏的是这些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对付起书本来简直是拼了命,废寝忘食的人一大堆,让赵政策不感动都不行!
随后的考试波澜不惊,数学赵政策是很信心得满分的,政治估计也在九十分以上,倒是历史和地理合在一起,赵政策估计可能不到九十分。
不过,赵政策很自信,在这个高考里,除非也有别的穿越者,要不然的话,别人想比自己考得更好,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真是那样的话,这个世界早就『乱』套了。
------------
第二十三章 体检和政审
七七年的高考,体检和政审那是相当严格的。
体检前一天,教委就把全县所有可能被录取的人都集中起来了。这个年代,一无手机,二来固定电话都少得可怜,被集中起来的人简直是与世界隔离开了。
赵政策倒不紧张,自己的身体棒棒的,能出什么问题?
秦『露』和田心光的体检却是出问题了,让赵政策给吓了一跳。
还好,赵政策早就给秦『露』做了准备。秦『露』的问题是因为太紧张了,测血压的时候血压一直往上跑,自然就超高了。
“别紧张,跟我来。”赵政策把秦『露』拉到了一边,说,“把这个喝下去,我保证等下再测血压的时候没有任何问题。”
看着赵政策手中的水壶,秦『露』皱着眉头说:“里面是什么啊。”
“醋,老醋。”赵政策就笑着说,“不会害你的,专门降血压用。”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秦『露』喝了大量的醋之后,血压真的正常了,让秦『露』在以后的日子里对醋是很有感情。
田心光的问题却比较严重,因为他有痔疮,而以前赵政策又不知道。等到快要轮到田心光的时候,他才急了,低声告诉了赵政策。在这些知青心目中,赵政策简直就是他们的良师益友,所以在最危急的关头,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赵政策。
赵政策想了半天,才低声说:“你别慌张,等到检查的时候,你就说刚刚上了厕所,没有纸擦【创建和谐家园】,太脏了,也许能够蒙混过关呢。”
到了这个时候,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治了,田心光也病急『乱』投医,毫不犹豫地采纳了赵政策的建议。
还真没想到,就这么一个方法,真让田心光给混了过去。等到医生在痔疮一栏里盖上合格章时,田心光在心里连呼了三遍万岁,同时,也更加感激赵政策了。
体检轻松过关,赵政策最担心的政审还是来了,让赵政策有些头疼。
说到政审,可能现在的年轻人觉得不可理解,年轻人的学习权利,居然还与父母或祖上的成份或经历有关,岂不天大的怪事吗?
事实上,在那个年代,这个事可大着呢。经历*,这种影响进入了空前的程度,劳苦大众即工人、农民、革命干部的子女,属于根正苗红的,是当时可信可靠的背书。出身于地富反坏右即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的子女统属于土崽子之列,是不可信、不可用,要严防的人员,其他还有在*中有过不良记录,经有关部门认定过的三种人等也属于上述之列。三种人是指:与四人帮有关联的人,*中有过【创建和谐家园】行为的人和*中造反派组织的骨干分子。政审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对待此三类人员,只有根正苗红的人才可以通过。
政审这一关好在当时的党中央,有魄力作出了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这样重大的决定,同时也在政审时比以前破天荒地放松了许多原来认为是不可逾越的铁规,使许多人幸免于此难,但还是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现在是无法想象的事儿。
赵政策知道,自己是富农成分,秦『露』是右派子女,考一般『性』的大学还是没有问题的,可要靠重点大学,特别是进京城,那就是相当难了。
这个时候,赵政策不得不去求助泥鳅贩子兼哥们谢天华了。听赵政策一说,谢天华只是稍微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帮忙。赵政策也舍得花血本,给了谢天华一百元钱,还叮嘱说钱不够只管说。
“哥们,那个秦『露』是你的相好吧。”谢天华却是笑着打趣,“要不你怎么这么着急了。”
这个时候,赵政策自然是一口认了,否则谢天华不全力帮忙就麻烦了。
“哥们,放心吧,这个事情我来搞定。”谢天华很是豪气地说,“只要哥们以后当了大官别忘了我这个穷兄弟就行。”
这个时候,赵政策却是做两手准备,一边请了谢天华帮忙,另一边却是请了黄小军到县革委会找当副主任的叔叔黄铁芯想办法。黄铁芯本来就是石头生产队出去的,再加上自己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对黄小军这个侄子就有些溺爱了,没准能成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