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崔小清敷衍:“是呀是呀……这个,其实他有时候蛮粗鲁的,你见过我屋门口的巨型花石了吗?你没见他跟那群无赖子打交道的经过,真是要多粗鲁有多粗鲁。”
“英气”,褚素珍纠正说:“那不是粗鲁,是英气。”
崔小清笑着敷衍:“你说啥,就是啥……人呐,只要看顺眼了,粗鲁也能成为英气。”
“不对”,褚素珍抿着嘴唇想了想,果断的补充说:“装的!他昨天说要听壮怀激烈的曲子,他是怎么说的——想听‘铁板铜琵琶’的曲子。这句话是评价苏学士词句的,原话是: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笏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崔姐姐,你知道这里说的那幕士是谁——现在的‘开府仪同三司’、殿帅高俅。高俅评价苏学士的话,一个粗汉怎么会知道?知道柳词、苏词风格区别的人,会是个粗汉吗?”
崔小清咳了一下,捏了捏袖中的绢帕,那张绢帕上写了完整的“红酥手”一词,是今早时穿悄悄派人送来的,这首词让崔小清心里寡寡的,她不知道原词不仅仅是对美丽的赞美,它竟然是这样凄楚——“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ºÈç¾É£¬ÈË¿ÕÊÝ£¬ÀáºÛºìÅöÞç¯Í¸¡£ÌÒ»¨Â䣬Ïгظó£¬É½ÃËËäÔÚ£¬½õÊéÄÑÍС£Äª£¬Äª£¬Äª£¡¡±
词中,眷恋相思之情和无尽的追悔悲怨交织,衬托出词人极度孤寂冷清的心境。情切切,恨绵绵,千言万语,无限惆怅。凝成一句“莫,莫,莫”。这三字如同几声闷鼓,连连敲打在人心上。是悲叹,更是叩问!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一别一世界,从此活在各自的天堂。
不错啊,时穿身边一群女孩,他但凡有半点踏错,那群女孩的名声全毁了。在这种敏感环境下,俩人一时的出轨,可不是“错,错,错!”——所以他“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时穿不是粗汉,绝不是。
可在这种处境下,他必须扮演一个讲义气、守信用、脾气暴躁的粗汉,才能杜绝他人的闲话,而我,只能将他的形象维持下去,等待有那么一天云开雾散,峰回路转的到来。才能挽救“别离”的命运。
这大约就是他写这首词的寓意吧!
这是一个嘱托,这是一个约定,我必须完成它。崔小清黯然的想着。
“时长卿嘛,我现在犹记得桃花观那遍地鲜血,一个文弱书生,能做到这些吗?褚妹妹,你抬头看看我院子门口的巨型花石,当初,我就站在这里,眼看着他像拎小孩一样,把那块花石拎出了门口,全海州的无赖子此后纷纷回避他,你说,这样的人是书生吗?”
崔小清的话里回避了时穿对文学的造诣,她这么一说,褚素珍倒是被绕晕了,虽然蒙哥马利、巴顿不见得没有文学才能,丘吉尔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褚素珍不认识他们仨,而按当时的评话小说描述,武人都应该是粗鲁不文的——既然时穿有这么一把子力气,那么按小说中的观念,他就应当大字不识。
“也是啊”,褚素珍回忆说:“我隐约听说他写的字很丑……不对,说这话的人同时还说,时长卿画画得非常不错,没准他就是失踪的名家时光。”
崔小清见话越说越对不上缝,赶紧打岔:“呀,我听说时长卿今天一早出门了,他要在几天内把四周团练组织起来……这么早就出门,也不知吃了早饭没有?”
一向的热心肠褚素珍立刻被这话转移了注意力:“啊,我记得他还带着几位姑娘呐,这厮,这么早上路了,那些姑娘也不知安置好了没,四处兵荒马乱的……走,我们去安慰一下那群姑娘。”
崔小清张了张嘴,她本想说“论保安严密来说,四处没有比得上崔庄的,我们崔庄早早下手,已经组织好了团练”,但转念一想,她嘴角擎着微笑,随着褚素珍走向时穿的宅院……
如此悠闲的时光又过了两三日,这两三日以来,时穿四处出击,领着大将们随王小川四处宣抚,并以崔庄为中心,开始编练附近村落的团练组织,每日的白天他都很繁忙,只有傍晚的时候,偶尔有空来崔小清院子坐一坐,几人一起吃顿晚饭,谈一谈风花雪月。
忽一日,夜宴的时候谈到周围的局势已经平息,光是崔庄已经编练出了二百名团练……崔小清摇着轻罗小扇问:“我听说你除了团练,还招募三五百流民,并拿出十亩地来准备盖新作坊,噫嘻,我可是庄中的首户,郎君有什么需要帮衬的,只管言语一声。”
时穿刷拉一声展开扇子——如今他也学会了拿折扇当道具,所以他故作风雅的摇着折扇,回答:“这次,随我们安抚队伍前进的流民有上千人,许多人已经错过了夏收,即使现在回乡去,也难熬日子——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保马法……他们从哪里找钱支付这些税法?
嗯,恰好我作坊准备扩大,正需要大量的劳力,便就随手招募一些廉价人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这叫做双赢,只可惜,哥手里的土地太少。”
崔小清把头低了低,马上又说:“我手中有六十亩土地闲着,那片土地恰好被方家、余家的田地隔开,孤零零的连不成片,大郎没有地盘开工厂,不如把这六十亩土地拿去。”
时穿一拍膝盖:“你说的那六十亩土地我知道……太好了,这六十亩土地,不知道你要折算成现银,还是入股作坊呢?”
崔小清轻轻一笑,摇着小扇回答:“海公子的手段我曾见识了,大郎是海公子重视的人,想必手段更加了得,再说,咱俩……嗯,不知大郎能否给奴家一个机会,让我入股你的作坊。”
“这样啊——崔姐姐说的有道理”,旁边的褚素珍绝不肯放过这个机会,赶紧插话:“我看这几天忙前忙后的,打点家务事的都由尾随你来的六位小娘子做主,啊,你新开的生意,该是赚女人钱的吧?我手头恰好还有些零花钱,不如让我也凑一股吧。”
时穿很爽快:“难得你们如此信任我,好吧,我虽然不缺资金,但人多好帮忙,我来者不拒。”
正说着,村外响起一声牛角号,这声牛角号在夜晚格外嘹亮——这是团练们规定的报警声。时穿立刻跳起来,侧耳倾听了片刻,纳闷的问:“这兵荒马乱的夜晚,也有人赶夜路?”
崔小清缓缓起身,不慌不忙的冲号角声响起的地方望去,一旁作陪的两位郑氏农家女神色茫然,褚素珍依旧坐在椅子上,神态自如:“崔庄有时长卿在这里,该不会有匪徒胆敢觊觎吧——号角声传来的地方,大约是崔庄哨位?”
时穿点点头:“我在村落四周搭建了四处木楼,派人轮流守夜,刚才吹号那个方向,应该是由城里来的人……几位姑娘安坐,我过去看看。”
不一会,时穿重新返回,带来了急急火火的施衙内,这施衙内一见褚素珍,咋咋呼呼的要上前问候,崔小清一挥团扇,扇子从施衙内鼻尖掠过:“站着——行,就这个距离!”
稍作停顿,崔小清既像表白又向解释地说:“时长卿与我们相处三日,仍是守礼君子,从不会与人单独见面,见面也不会凑到人跟前,施衙内,你可不要莽撞。”
衙内停住了脚步,他望了望草亭上摆的四张凳子。其中,两张凳子挨得很近,旁边还放着烫酒的小瓮。
施衙内眼睛眨巴眨巴,发觉如今这亭子上只空着两张凳子,而没坐凳子的唯有崔小清与时穿两人……顿时,衙内一身轻松。他目光紧盯着褚素珍,嘴里仍不忘随口调侃:“保持距离?好啊好啊,我看某人与某人的距离,可并不远啊?”
一向以来,崔小清的座位总是紧靠着时穿,她为时穿布菜、斟酒、递毛巾、擦汗、弹琴、唱歌……,简直把时穿伺候到了牙齿,可大家都习惯的这种宴请——崔小清是主人,不是吗?主人对客人殷勤点……一向善意待人的褚素珍,以及农家女郑氏,并不觉得另类,现在,这疮疤被心宽体胖的施衙内揭开了。
第180章 将黑锅往自己头上扣
崔小清脸一红,她轻巧的收起扇子,稍稍把身子挪开了点,时穿倒没表现出太多尴尬,他脚一拨拉,将一张空凳子踢给施衙内,等施衙内坐好之后,却顾不上继续跟时穿较真,他紧张地上下打量褚素珍。
褚素珍面对衙内灼灼的目光,不好意思的垂下眼帘,这个细微动作让衙内一阵愧疚,察觉自己冒犯了素珍姑娘,他赶紧拍拍胸膛,转而对时穿欣慰地说:“我就知道,把事情交托给时兄,一定稳当。”
褚素珍站起身来,冲衙内盈盈一拜:“多谢十一郎挂念,幸亏十一郎派人救援,否则,素珍我……也许不在人世了。”
衙内一惊,褚素珍称呼他“十一郎”,这个称呼……似乎太见外了,他立刻从凳子上跳了起来,焦急的吼着:“怎么回事……不对,大郎,你做事好不爽利,刚才的话什么意思?你怎么让褚姑娘……濒临死地?遭遇危险?!”
褚素珍福了一礼,插话:“不关大郎的事,是我不小心路途遇匪,幸亏大郎赶到的及时……”
时穿赶紧冲施衙内使眼色:“过去的事不谈了,这两位是郑姓瑞芯、瑞秋姑娘,褚姑娘的马车损毁后,是她们挤了一挤,拿自家马车给褚姑娘乘坐。”
施衙内赶紧起身,一本正经的向两位姑娘鞠躬:“不知道郑伯父在哪里,我好过去拜谢。”
两位农家女没有回答,崔小清赶忙解围:“如今道路不安宁,郑伯父伯母自己先回家安顿去了,留下两位姐妹暂居在我这里,说是等他们安顿好了家,再过来接两位瑞姑娘回乡,这几天,两位瑞姑娘随着大郎的女孩每日学习,倒也没闲着。”
稍停,崔小清悄悄把烫酒的壶传给褚素珍,示意后者给衙内添酒——这是让褚素珍用具体行动表示对衙内的感谢。
褚素珍接过烫酒工具时,心中微微有点刺痛。仅仅给施衙内吗?为啥崔小清刚才霸着给时穿烫酒的机会,此刻却不愿为衙内烫酒?
可是,考虑到施衙内对自己的关切,褚素珍默默的坐下,开始向娴熟的添加热水,烫起了新酒。
一番纷扰后,众人重新落座,施衙内左右东张西望一番后,马上又问:“我进庄的时候没见到我的家丁,难道他们已经被打发走了吗?”
时穿回答:“不错,你的家丁已经出发了,随身携带你要的酒,以及那幅‘古画’。”
“这就好”,施衙内举起酒杯嗅了嗅,尝了一口,立刻夸奖说:“我现在知道,你至少有一项本领比我姐夫出色——今年新酿的酒。比我姐夫往年酿的要好,味道奇特不说,喝起来真是回味无穷。”
时穿举起杯子,跟施衙内碰了一下,感谢对方的恭维:“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呀,只不过是手头器具比你姐夫齐全,但如果没有你姐夫设计的那些酿造器械,恐怕酿不出这么好的酒——为了建造那座蒸馏釜,你姐夫可是花了三年时间。”
衙内一饮而尽:“这说明我姐夫有眼光,连送东西都选对了人。哦,我现在,啊,父亲需要的酒送出去了,书画也送出了,就等父亲的结果了。
你知道么,高老爷叛乱之前,海州知县听到风声,提前卸任,跑路了,等高老爷正式举起之后,邻近州县官员跑了一大半。
如今通州有个钤辖的空缺,我父亲准备去蔡相公那里寻寻路子,看看能不能调动——如果父亲调任通州,那通州水军可是把持长江口的啊……”
时穿马上识趣的补上一句:“那条江可是通向大海的。”
施衙内与时心领神会,相顾而笑,看俩人狼狈为奸的模样,就差掏出黄纸,彼此结拜了。
褚素珍眨巴眨巴眼,给施衙内添上一杯酒,诧异的问:“你们两个,打的什么哑谜?”
崔小清轻摇小扇,含笑不语。她年龄比褚素珍大,父亲也曾是一任县官,这里面的名堂多少清楚一点……可既然施衙内与时穿都不愿明说,她何必做那个恶人?
旁边的两位农家女,其家中也就是一个土财主,以前未曾接触过像衙内这样的官宦子弟,听到衙内毫无顾忌的在这里谈论买官,她们已经惊心动魄了,此刻听到褚素珍犹问个不停,她们赶紧把眼睛垂下,只盯着脚尖前的三寸地盘。
对于褚素珍的问话,施衙内过去是有问必答的,但现在的问题,牵扯面太广,所以他哼哼唧唧有点不想明说,气的褚素珍跳上前来,狠狠的拧一把:“鬼鬼祟祟的,有什么话不能明说。”
施衙内哀求的望向时穿,时穿迫不得已,只能将黑锅往自己头上扣:“官家喜欢书画,也喜欢制作赝品,我刚好有那么一点小技巧,衙内便让我帮忙,制作了一幅假画……”
话从开头说,那故事就长了,时穿在讲述时特意将旁枝末节用浓重笔墨描述,结果褚素珍马上注意到时穿也善于仿制赝品,她顿时两眼发亮,打断时穿的叙说:“当今官家特意在宫中设置金石局,仿制古代玉器,你也擅长这个吗……对了,你也算我的朋友了,我的双鬟礼,黄公子与衙内都送了礼物,似乎就你袖手旁观——拿来,与我补上一份礼物。别的我不要,就要件假古董。”
“我哪能与官家比?”时穿苦笑着瞪着施衙内,施衙内双手在桌子底下抱拳,一副哀求的神情,时穿只好苦恼的继续说:“当今官家,那是动用国家的力量,搜罗天下最高明的工匠,专门研究制假、造假,这是‘国家造假’行为,这样制作出来的,已经不能算单纯的假古董了。
我一个人的力量,怎能跟一个国家相比?我的水平,怎能与官家相比较?当今官家,那是全方位造假,而我只会其中一个类别——我擅长的不是制造假古董玉器,是制作书画……”
时穿扫了一眼两位瑞姑娘,又用目光暗示一下崔小清,接着补充说:“……也许还擅长制作金器。这样吧,我曾经搜集了一些宝石,恰好我们当中有三位姑娘要出嫁,我索性帮你制作一件首饰如何。”
崔小清得到时穿的暗示,轻轻地用脚尖一踢,而后向褚素珍歪了歪嘴,团扇轻微的向两位瑞姑娘一扬,褚姑娘这才回味过来——有些事情,不方便当着农家女的面谈论。
其实他们谈论的话题,已经吓得两位瑞姑娘直发抖——刚才他们谈论的是:糊弄宰相以及当今官家。可怜两位农家姑娘,这辈子见的最大的官是乡长、里长,现在这群官宦子女,谈论的居然是……两位姑娘想起身告辞,可惜这时她们两腿发软,嘴唇哆嗦,说不出话来。
褚素珍拿眼一扫,又犯了那无可救药的慈悲心肠,赶紧责备:“十一郎,瞧瞧你们,帮两位姑娘吓得,什么话题不好谈,偏谈论这个。”
其实,话题拐到这里全怪褚素珍,时穿刚才与衙内谈论通州水军的时候,谈论的是俩人将来的计划,是褚素珍非要问个清楚,使得时穿与施衙内不得不把话岔的越来越远,好在如今也算成功了,时穿不想把话题再拐回去,马上打圆场:“我们刚才在谈论制作金饰啊,褚姑娘,你还没见识过我的手艺那——衙内,这活儿资金你出,材料你出,我只出手艺,两位姑娘见者有份。”
说罢,时穿一手揪住衙内,话里有话的提醒:“都是你惹来的灾祸,你必须掏这个腰包。”
施衙内乐呵呵:“好啊好啊,你刚才说见者有份,我人胖体宽,份量不免大一点,多与我几份,需要的费用我全包了……有好的宝石吗,没有我可以支援你一点。”
时穿看了一眼衙内,随口问:“你姐夫……算了,有好的宝石,快点拿来。”
施衙内一把抢过时穿手中的折扇,呼哧呼哧的大力扇着:“那我可就赚了。说起来,这趟出门,真是开心,所有的事情都解决了,还白得一套首饰——别给我省钱,反正我是每样都要一份。”
褚素珍急忙插话:“你这次出来,城中平静了吗?”
衙内猛烈地摇着扇子:“褚姑娘放心,你家里我已经去看过了,一切平安。城中现在也平静下来了,知州大人正在四处号召富商捐助,筹集粮草与炭薪,准备赈济接下来涌到的流民——这位知州大人不错,未雨绸缪的,想必海州也乱不到哪去。
我出来的时候,海州城刚刚解除【创建和谐家园】。我因为要躲避知州的捐款,打算在乡下住几天……褚妹妹也无需着急回去,明天一早,我把你平安的消息送入城中;你放心,伯母那里,我已经安排了人手照顾。”
施衙内安慰完褚素珍,继续笑呵呵的,没心没肺的说:“今年以来,四处不平静,知州大人不停的索要捐助,我施家虽然愿意捐献,但也不能毫无止尽吧?且待我出来躲几天,等管家打听好了捐助的额度,再回城不迟。
哈哈,巧了,我这趟出城,居然还遇到一位茶商,也是冲你们崔庄来的。当时我急着赶夜路,他却在前方的村落歇宿下来……据说那人是从杭州方向来的,姓方名云,我瞧着,他那随从挺令人不自在,目光充满仇恨,特别是提到崔庄的时候……时兄,没准你的麻烦到了。”
第181章 身带杀气
时穿眼前立刻飘出一个虚影,这虚影一晃而过,快速地消失。他眯了一下眼睛,站起身来告辞:“夜深了,几位姑娘安歇吧。”
施衙内一听,立刻抱怨起来:“别介,我一路劳苦奔来,还没有喘匀气……我还没吃饭呢?!”
其实施衙内想说的是:我才跑过来,还没有跟褚姑娘说上几句话,你小子不地道,这时候拉我走做啥。
崔小清摇着团扇,温温柔柔的笑着,替时穿解围:“确实夜深了,我这园子里住的都是姑娘家,不方便留客。衙内奔波了一路,还是早点歇了吧,明日一早,我再招待衙内。”
施衙内无奈,怏怏的起身告辞。两人才走出崔小清的院子,施衙内低声说:“怎么了,素珍今天言语反常,常常有了上句没下句,还有点……”
“——惊魂未定的感觉,是吧?”时穿补充道。他低声而快速的介绍了褚素珍的遭遇,施衙内惊叫起来:“哎呀,现在布置,能瞒得住吗?”
“瞒不住了”,时穿叹息:“当时在场的大将很多,这且不说,虽然我杀尽了匪徒,但随行的流民却下不了手,好在褚姑娘是坐郑氏的马车进庄的,说不得,我现在只好把谣言向两位正是姐妹身上引,对不起她们了。”
施衙内不以为然:“咱们回头好好补偿一下就行,农家女嘛……”
正说着,崔庄外围一阵喧闹,施衙内与时穿驻足,稍停,团练过来汇报:“是杭州来的方家亲戚,因战乱来投奔……;还有一拨人是新近购买崔庄地产的小郎君,他家娘子提起教头,说自己姓顾,以前跟教头在城里是邻居,且她的宅院就是卖予教头的。”
“哈,顾三娘啊,她现在才搬来?嗯,他那小郎君姓啥,让他们进村吧,我确实认识他们”,时穿站在原地回答村里的守卫。
不一会,一支长长的车队走进庄子,队伍当中有一半人时穿认识,正是顾三娘夫妻俩以及顾二嫂一家。与她们同行的那队人马直接拐向了方家大宅,紧接着,方宅亮起了灯火,似乎在迎接客人。
那支拐向方家的队伍走到一半,队伍中跑出一个人来,跑近了时穿,跪下磕头,口称:“时员外还记得我吗?我就是郁州岛上卖给你宝石的小石头。”
时穿轻轻的点点头,目光闪动,询问:“你爷爷的病好了吗?”
小石头摇头:“已经佚了。”
说完,小石头重重磕一头:“说起来,还要感谢员外与我的三百贯钱,如果不是那笔钱,我安葬不了爷爷。”
说罢,小石头抬起眼睛来,目光平静的望向时穿,灯光下,小石头的眼角布满血丝——那是一种仇恨的目光,小石头刚才在说反话,他是在责备时穿压价收购他的宝石,或许他还责备时穿付的价格太低,以至于他爷爷没有足够的钱治病。
这个头磕完,小石头站起身来,冲时穿拱拱手,转身跑向了方家大宅。
时穿目视着对方背影消失,神色很平静,很冷淡,很不以为然。施衙内在一旁轻声说:“就是这位伴当,我就瞧着他不舒服……好啊好啊,我明白了,这个人说话做事总有一股恶狠狠的味道,哪怕他表现的很礼貌,但也带着一种发自骨子里的凶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