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贺小七唠叨:“大郎,我家的签菜,在海州城也是鼎鼎大名,每日不到傍晚都能卖光,我特地选了三样最有名的鹅鸭签、锦鸡签、奶房签……嘿嘿,礼物虽轻一片心意,时大郎休要嫌弃。”
啊,签菜,这玩意在大宋盛行一时,据说是当时最有名的菜种,但宋后,这种菜肴消失,连亚洲国家都未曾保留……嗯,咱看看,神马玩意?
第47章 推倒的技巧
篮子掀开了,时穿却望着篓子里几小碟签菜,恍然大悟:“原来……签菜就是蛋卷菜,呀,我明白它为什么叫签菜了,一定是用竹帘子把摊好的蛋卷裹起来,所谓鹅鸭签,就是里面裹了鹅肉鸭肉……其他的签菜,想必也是这样吧——锦鸡签肯定是裹了鸡肉……但奶房签又是神马?难道有奶有房?嘿嘿,那我不是不用做房奴了吗?”
时穿说话时,黄娥在后面直拽时穿的袖子,等时穿说完,贺小五脸色一变,转身就走,连篮子都不顾了。但时穿依旧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他提着篮子继续补充:“如果用紫菜片代替蛋卷,似乎就叫做寿司——错了,寿司是‘好酸’这个词的日本发音,现在咱中华还称它为‘鲊(客家话za)’、‘鮨’。”
豆腐西施跺脚:“时大郎,人家吃饭的本事,你怎么一口就揭穿,这还让人家今后怎么谋生?……咦,你是怎么能做到一眼看穿的?难道……”
停了停,豆腐西施担心的望了一眼豆腐坊,自问自答:“书中自有黄金屋,是吧。你这本领好可怕哟,一眼就能看出人家谋生手段的奥妙……我跟你说,我家豆腐坊你可不准进去。”
时穿一咧嘴:“制做豆腐有什么稀奇,奥秘就在那一碗卤水上……你请我进磨坊我都不会进,石磨隆隆的响个不停,夜里睡觉都被它吵得睡不着。”
豆腐西施跟着脸色一变,一转身跑了。
顾二嫂还不走,她望着时大郎,态度很殷切:“大郎,今早我在后院,听到隔壁这里早晨有读书声,刚才进来的时候,奴家又听到半截话,听说大郎要教女娘们识字与算账的本领,我家小七娘可不可以过来,一起听听大郎讲课?”
时穿点头:“行啊,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多一个人无所谓。不过,听说你家小七娘点茶的手段很高明,能不能也让她教一教这群小娘子点茶手段?”
顾二嫂急了:“我家小七花钱学会的本领,凭什么要交给别人?”
时穿神色古怪的看着顾二嫂,顾二嫂刚开始不明白,但马上察觉了自己的口误——她家小七花钱学的本领,难道时穿学本领不花钱,人家凭什么要免费教顾小七娘?
顾二嫂讪讪的回答:“教吧教吧,大家都彼此教一下,只怕那些小娘子年纪小学不全,……茶叶可金贵了,练习点茶的手段,每次要消耗大量茶叶的。”
时穿回答:“这事你就不用操心了,刚才褚素珍姑娘带着黄煜来——伯涛兄许诺,今后我吃的茶叶全由他供给。”
顾二嫂眼睛一亮:“时老爷认得海州城第一才女褚姑娘呀?哦,还跟海州城第一大茶商黄氏的当家嫡子称兄道弟……好好好,我家小七娘一定过来教导诸位小娘子。”
顾二嫂满脸喜色的行礼告辞,猛然间,豆腐西施再度闪了出来,这一会儿工夫,大约她已经把自家的豆腐坊规整好了,该收的都收了,该藏起来的都藏起来了。现在她冲顾二嫂摊开手,快嘴快舌地说:“二嫂,你家小七要来,大郎不收你学费,可大郎他们的伙食都是我管,添一双筷子本不是什么大事,但架不住天长日久,是吧?二嫂,多少许我几个钱,与我贴补一下。”
顾二嫂不舍地望着时穿,时穿转过身去吆喝黄娥:“娥娘,找笔墨来,随我录课本。”
顾二嫂一咬牙:“李三娘,我家小七每日早饭后来,午饭……隔壁邻居的,没几步路,我让她家去吃,不打搅的。”
豆腐西施咯咯笑了:“二嫂,你说这道理说得通么——你去人家家里附学,走来走去的,虽然束脩不用你出,但主家面前一个大钱也不见,没这个道理呀。”
屋外还在一个铜板一个铜板的争论,黄娥摊开笔,时穿闭了一下眼睛,说:“我尽量用大白话说,你把它翻译成当代语言……哦,或许可以抄袭一下明清时代的课本。”
“什么,哥哥后一句话声音太低,我没听清楚?”
“我是说:古人从不断句、分行,我们录的课本既然是启蒙教育,给女人用的,干脆浅白一点,加上标点符号,分行分段……嗯,竖版的文字怎么分行?不管了,我说你写,每段抬头空两个字……”
门外的讨价还价已经谈到了三个铜板、每日;门内,时穿开始慢慢背诵。
黄娥识字也不多,录了几页便满头大汗,赶忙叫同伴中识字多的过来帮忙,但……时穿似乎只是需要一个黄娥录字的名头,因为自己知道自己录了多少,每次她夜里整理好当天录的笔记,第二天,整理好的书稿上总是多出很多内容,那些书稿上的字迹居然跟她的字迹很像,连黄娥本人都无法分辨……对此,黄娥心中有数嘴上不说。
这种奇怪的录书记录保持了三天,三天后,黄娥自己都不信她竟然把厚厚三大系列教材完全录毕,并开始付印……
当然,在这几天里,时穿名义上的三名徒弟也来来往往,一边请教时穿如何做工程预算,一边按照时穿的交代开始备工备料、并制作时穿需要的物品,而顾小七娘也每天跟着过来,先是帮忙录书,紧跟着,她连小娘子们早晨的锻炼也一个不落,每日不到傍晚不回家。
三天后,马桶工程开始有序的进行,时穿领着三名徒弟拆毁了临街的那间耳房,重新盖起了三间石屋子,顺便把临街的墙壁也拆了,让徒弟们练手……不过,石墙砌好后,时穿却非要在墙上再糊一层黄泥,以掩盖石墙的真面目。
三间新改造的屋子,其中一间屋子算作厕所,这间厕所茅坑方向开了一个小后门,以方便收夜香的人随时出入。
因为要保护后院的甜水井,时穿制作的茅房不能完全埋在地下,他只是浅浅的挖了个小坑,而后用自己配置的“三合土”将坑边修的四四方方,再在坑中摆放了几口大翁,翁上有盖子阻挡臭气,翁上有陶罐通向厕位。
看来时穿成心想把茅厕做成宋代的样板工程——稍后,他又沿着茅坑埋设了陶瓷管道,管道通向各个屋子。这样,每个屋子的卧室都能安装马桶。但因为要保护水源,马桶的管道只是浅浅的埋设在地面。这样,为了抬高马桶的水位落差,让水冲刷得更快一点,时穿又不得不在室内建了一个三层台阶的小台,将马桶安装在一定高度上……
工程完工,时穿向众人演示如何冲马桶,他伸手拽起一段皮绳,这皮绳通过一组滑轮,提升起侧面一个奇形怪状的盛水壶,水壶升到高台附近,壶口恰好悬于马桶边缘。时穿伸出两个指头,向壶中插去,手指进入水中,壶中的水位抬高,壶口突然倾斜,哗啦一声,水倾入了马桶。
“看到了吗,整件事情,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把两个指头弄湿。”时穿伸出两个指头向三名徒弟展示。
鲁蕴回答:“是方便,如果旁边有个丫鬟,在地下给壶里加水,台子上方便的人,自己提升这壶水又不费力,果然是方便啊。”
屋子里,女孩子列于东侧,三名男徒自觉的站在西侧。李石偷偷打量着女孩的脸色,好奇的问:“师傅怎么做到的,我是说,这个壶为什么手指一伸进去,它就自动倾倒?”
第48章 卖弄风情
时穿一手还拽着皮绳,壶还悬在半空中。他用湿了的两跟手指敲敲脑门:“我记不得哪本书中提到过这种壶,这种壶啊,水倒满了就会自动的倾倒,大半满的时候却站得很稳,书中用这种壶说明‘谦虚’的道理,告诉人们不要自满、自大。
其实这种壶不包含任何‘谦虚’的成分,它就是一种不平衡形状,它的不均衡形状决定了,一旦壶水灌满,壶的重心就会上移,而后,它自身的重心就会让壶自己倾倒。
‘重心’,你们记得吗,上房梁的时候,我给你们讲过‘重心’的道理,只要重心搭配好了,整间屋子不用一根柱子,就能拥有开阔的室内空间。这盖房子的过程,就是一个计算的过程:要计算重心,计算工料物料,计算怎么方便施工……”
屈鑫赶紧问:“师傅能把这项本领教给我们吗?”
时穿回答:“东侧院的马棚我还要改建,我准备在屋顶装上百叶窗,以便姑娘们做活时,能随时调整光线,还不被风吹雨淋,你们将通过这一工程,学会百叶窗的制作,以及如何运用重心让整间棚子没有一根柱子。
另外,我还要在马棚旁边盖一间厨房。原本我想把厨房盖在耳房那一侧,但厨房跟厕所连在一起,让人很不舒服,所以只能借助改建马棚的由头,我们再建一座厨房……李三,你家的小炭炉制作好了吗。”
三名徒弟原先在家族里有各自的排行,但既然拜了师傅,在师傅这里重新论排行,李石年纪最小,自然被称为李三。听到师傅问起,他赶紧回答:“今天中午就送到,还有师傅要的古怪铁架、煤粉。”
说来巧了,话音刚落,负责值日的那组过来汇报,李三的兄长赶过来送货。时穿拔脚就走,李石见到女孩子们都用手帕捂着嘴,脸色很尴尬的盯着时穿那两根湿了的手指,知道女孩子们不方便问这样不洁的问题,他赶紧凑去:“师傅,这件事,有不湿手的办法吗?”
时穿举起手来,想敲打一下李石,但李石对这个动作极其敏感,他一个翻滚,从木台上跳下来,扯着嗓子喊:“师傅,别动手,全全海船州城都知道,你的手挨上就是个死。”
时穿松开了皮绳,水壶落在地上,时穿招呼:“倒上水。”
李石赶紧过去,给那壶重新加了水,时穿站在木台上命令:“把敲木鱼的那个小木槌递给我。”
接过木槌,时穿痛心疾首的继续说:“笨啊,跟你说过重心问题,又说过提升水位会导致平衡打破,用什么法子提升水位,纯属个人爱好——这还要问。”
说完,时穿重新拉动皮绳,水壶提升起来,他将木槌往壶里一塞——壶果然应声倾倒。
扔下木槌,松了皮绳,时穿转身向外走,没走几步,发觉大家都没有跟上来。大徒弟二徒弟倒好一点,李石则很殷切的继续向女孩们解释用途,时穿一嗓子把他喊过来,李石恋恋不舍的跑过来,腆着脸说:“师傅也不让俺跟她们多相处一会,多好的机会啊,我正好跟她们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与口舌。”
鲁老大曲老二也露出心有戚戚焉的表情,时穿纳闷了:“这都是些可怜人,你们照顾她们我可以理解,但没事骚扰她们干什么。”
鲁蕴的脸红了,憋不出话来,屈鑫嘴里喃喃着子曰子曰。李石跳着回答:“师傅,全海州城都知道这些女孩大约六成要慢慢寻找父母,不定能不能回得了家。但海州城人并不知道,师傅每天在教她们识文断字,以及算账的本领,我们三个可是日日看在眼里。
这样的小娘子,又识字又会算账,如果一时半会寻找不到父母,那恐怕要嫁了人之后慢慢寻找。您这三个徒弟还都没有成亲,这样的小娘子,徒弟们有心娶上一位。
师傅,小娘子嫁给徒弟们一点也不亏,师傅不是让我们修建房子后,就直接组织匠做班揽生意,按师傅的话说,咱以后也是有事业的人了。师傅对我们知根知底,娶了她们回家,不怕我们亏待她们,这不好吗?”
时穿扫了一眼沉默不语的老大老二,鲁蕴把身子转了过去,屈鑫不自觉的微微点头。时穿又问:“你们为什么想娶这样的女孩?”
李石捅了捅屈鑫:“二哥,你来说。”
屈鑫摇头晃脑的回答:“这样的女子,能管家能理财,良配也。”
李石又从后面跳上来补充:“师傅,我刚才说我们彼此知根知底,那些女孩嫁给别人,恐怕一辈子提醒吊胆担心把往事泄露出去,但在我们面前不用装,咱不嫌弃她们,咱们知道她们的好,这对她们也是一个好出路,不是吗?”
时穿学着屈鑫的腔调:“子曰:发乎情止乎礼。我给你们机会,但你们也要守礼。”
老大鲁蕴赶紧表态:“师傅放心,小娘子们如果找到父母愿意回家,我们绝不拦阻,平常交往也会在众目睽睽之下,我绝不会让她们做出出格行为——我自己也一样。”
时穿点头:“去把她们都叫来,这是帮她们做小炭炉,学会了,对她们今后来说,也是多一项谋生的本领,让她们都看着。”
小炭炉是李石的兄长、李大郎亲自押运过来的,他是想看看那些零散部件,是如何组装成有用的东西——毕竟今后他要靠这些来挣钱,双方都签了合同的。
这种小炭炉不需要螺丝,一层一层的铁件,全靠自身重量一件一件叠起,装上一截小烟筒就可以使用,关键是燃烧材料的选择。
时穿亲手组装了一个小铁炉,然后将后续的活交给徒弟们,并别有意味的提醒徒弟:“你们去帮女孩子组装,谁有特别的要求,记下来,回头想办法解决。”
三名徒弟得到师傅的暗示,态度顿时殷勤得不像话,连李石的兄长李大郎也忍不住,过来动手帮忙,他隐约从兄弟口中听说这些女孩学了不少本事,也想从中给子侄亲戚挑一个做媳妇,于是,便借助帮忙,李大郎也凑过去与女孩们搭讪着。
众女孩忙碌着,黄娥牵着环娘站在时穿身边不去凑热闹,这些日子以来,时穿忙着改造房子、编录课本,环娘就照顾不上,全亏黄娥在一旁打下手。
时穿见到那些女孩子们都很情绪热烈,为自家门口炉子摆放的位置,嘁嘁喳喳的说个不停,欣慰地感觉到,通过这段日子的调养,女孩子们已渐渐忘记了伤痛,变的开朗起来,如今四个男人围着献殷勤,让她们活泼了不少……女人嘛,卖弄风情是天然具备的本领,这是基因作祟。
时穿笑眯眯地顺手抱过环娘,催促黄娥:“你怎么不过去看看,自己动手演示一番,这可是今后的谋生技巧啊?”
黄娥望都不望那里一眼,回答:“我不去。”
第49章 变废为宝
稍停,黄娥拉着时穿的手,有点撒娇,有点讨好的说:“哥哥亲手帮我装,我才不要跟她们一起动手呢。”
“好吧,等等我”,时穿走过去,捡起李大郎送来的另一件机器开始组装。这是一台手工压制蜂窝煤的装置,整件装置技术含量很低,不过是运用杠杆原理,将两个模具闭合、开放。这模具一次可以压制四块蜂窝煤——考虑到人体力有限,一次压制再多数量,时穿担心纯用人力,可能压不动杠杆。
李大郎还在热情地帮姑娘们组装炉子,回头一望,发觉时穿在这里动手组装机器,他赶紧踢一脚兄弟李石,一溜小跑的回到时穿身边,紧紧盯着时穿的手,期望看清时穿的具体操作。
“把那些煤粉与剩下的粘土混合了,掺上水,再加一点木屑与锯末,比例是……”
时穿刚要说三者的具体比例,鲁蕴赶紧横身拦在李大郎面前,冲李大郎拱手:“李当家的,多谢你送来这些东西,我师傅开始给我们教东西了,您回避一下。”
时穿苦笑一下,李大郎不情不愿的挪动着腿:“咱可是签了红契的,那东西能不能用,总得让我亲眼看看……都自家兄弟,还这样见外。”
时穿眨了一下眼,喊住李大郎:“留一下吧,这活技术含量不高,也无需消耗多少体力,女人都能干,但这活有个弊端,制作出来的煤块难以长途搬运,尤其是在目前这种路况下,所以它就是一个小本生意,糊口而已,做不大的。
哈哈,海州城足够大了,城的东西南北,可以各开几家煤饼店,就近供应附近的百姓。各自不用担心抢生意……李大郎刚才说得对,得让他看看小炭炉怎么用,这东西技术含量不高,关键是别样的心思,别人一看就能搞懂,没法保密。”
煤粉锯末,以及盖房子剩余的粘土被混合在一起,众人都在掏出笔记录着三者的比例,她们用的笔是时穿用石墨粉混合粘土制作的石墨笔——不知为什么,这石墨笔中明明不含一点铅粉,但时穿却把这种石墨条制作的笔,称之为铅笔。
用这种硬笔写字确实速度快,因为它不需要练腕力,大多数人只要知道笔划,就能写出字来,完全不用担心运笔的时候哪一笔轻了,哪一笔重了,让写出来的字成为一个墨团……实在是居家旅行……呸呸,想歪了。不过是想让女孩子们快速学会书写而已。
手脚很快的李石最先记录完配方,照旧,发问的活儿由他来干:“师傅,为什么要掺锯末?”
“掺上锯末可以让整块煤饼用一个纸媒就能点燃,省去用劈柴引火。”
“那为什么要把煤饼做成像蜂窝一样的,有很多孔?”
“这是为了让煤透气,有了充分的空气供给后,煤饼可以充分燃烧。”
李石还有问题,他疑惑的问:“师傅,历来人们用煤,都是唯恐煤块不纯而火力不旺,师傅为什么要往煤粉里掺黄土?”
“这是为了控制它的燃烧。有时候煤块燃烧过于剧烈,因为火力过旺,热力来不及利用,就飘散在空气中了,而掺上粘土,一是为了增加煤饼的粘合力,二是为了控制它的燃烧程度,从而让煤饼一直均匀而持续的散发热量。”
旁边的铁匠李大郎听到这儿,顿时一个机灵,插嘴说:“师……师傅,如此说来,这个炉子放大了,也可以用到铁匠作坊,我锻打铁块的时候,老是担心火力忽大忽小,要不停的往里头加煤块,每次添炭都要取出铁胚,铁胚不断的取出,白白在空气中降温。如果我把这个小炉子放大,让它……”
时穿打断对方的话:“没错,这铁炉子放大之后,炉膛内可以添加许多蜂窝煤饼——如果这样嫌它火力不旺盛,那就给炉子再加一个风箱,煤饼上蜂窝状的气孔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风力通畅,至于火力旺不旺,需要多大的火力,完全可以通过进风口控制。”
李大郎跳到一边跪下来叩头,口称“师傅”:“师傅,那你可解决了我大问题,历来从铁器坊采购煤炭,都需要上等的精煤,这种精煤平常都销往大户人家,煤庄总是用水把它洗的干干静静,价格贵的要命——那水洗下来的东西,可不就是煤粉吗?
这些煤粉,以及碎煤炭,煤庄总是当作垃圾处理。如今照师傅教的这种方法,却能够变废为宝。咱自家开个店,这蜂窝煤柄制作出来,就是卖不上精煤的价格,但胜在方便与廉价,且不说别的,光是我们铁匠坊每年省下来的煤炭钱,也足够再开一个作坊了。”
老大鲁蕴皱着眉头,责备着看着老二屈鑫,屈鑫责备着看着李石,很不情愿的嘟囔:“子曰:‘知易行难’。我们好不容易花大力气拜了师傅,这下子,让你哥哥平白捡了便宜。”
时穿调侃:“屈二,难怪你这么多年考不上举人呢,子曾经这么曰过吗?”
李大郎见到时穿根本没有反对的意思,连连叩头:“师傅,【创建和谐家园】愿再行拜师礼,该交纳的费用一个不少,签什么契约都不成问题,只求师傅将我收于门下。”
时穿无可无不可,旁边的女孩们,听说这项技艺能变废为宝,随便收集点煤庄的垃圾,用这项技艺制作煤饼,赚点小钱糊口不成问题,便纷纷挽起了袖子,挤开李大郎,上前去按时穿交代的比例,混合煤粉等物,亲手制作起蜂窝煤块。连环娘这样的小人,也嚷嚷着“俺不吃闲饭”,上前搭把手帮忙。
时穿一把抱起环娘,让她与自己一起在压制煤饼的机器前站定,李大郎讪讪的站在一旁,神情有点恼怒,似乎对自己受到冷落而不甘,时不时恨恨的望向弟弟李石——这位被他赶出家门的浪荡子,原本他也是怕其再来争产,所以给刘牙人几个钱,帮李石寻一条出路。没想到,这破落子居然麻雀变凤凰了……
此时,姑娘们已把混合煤饼的泥浆,倒置于模具里,时穿顾不上李家兄弟的恩怨,上前压动杠杆,轻轻压制出四块煤饼,然后用火钳子夹住蜂窝的两个孔,松松地取出了煤饼……
不知什么时候,黄娥悄悄站在时穿身边,这个女孩很奇怪,其余的姑娘都把劳动当作一项娱乐,当然,在时穿这里“劳动”更是关系着今后的谋生手段,所以大家都有点争先恐后,但唯独黄娥,似乎一直难以融入群体当中,她有机会就腻在时穿身边。此时听到时穿的责备,她开口说:“哥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环娘力气小,干不得别的活,常常帮助姐妹们洗衣物,那双手经常泡水,这里又是海边,风本来就大,加上春干物燥,所以手皴出了许多口子。”
说完。黄娥叹了口气,小大人一样的感慨:“这一个月来,我们光花钱不见收入,有姐妹们开玩笑,说把环娘卖了换食物,环娘更是嚷嚷着不吃闲饭,拦都拦不住。”
第50章 想嫁人都想疯了
时穿皱了一下眉头,压住心中的恼怒,哑声说:“都是一群可怜人,她们还有心开玩笑,哼,今后不知有多少人要拿着她们的遭遇开玩笑,她们竟然还有心取笑这么小的环娘?”
黄娥轻轻摇摇头:“哥哥莫要发怒,环娘素来惹人喜爱,姐妹们这也是无心之语,何必因此责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