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八零年代金满仓》-第2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哎哎哎,你们咋都不听我谈正经事了?”杨林江发现,他忽然间不再是被人关注的目标,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他可是湖泉村的队长哩,这风头咋都让小六给抢去了?他赶紧大声喊了一句:“大家听好了,左知青和小六去领奖回来,还会给咱们村带县城的报纸哩!”

        村民们忽然想起了那一次在城隍庙跳忠字舞的时候,有个县城的大官说了,要把节目送到省里去,让一个记者拍了不少照片,还答应他们,让县城的报社给他们村的人留一百来份报纸,每家每户都保证至少有一份。

        “对哇,报纸!左知青,你可得全部带回来啊!”

        “就是,咱们村里每户都要有一张!”

        左亚辉笑着点了点头:“乡亲们,你们放心,我要是拎得动就多带一点。”

        “有啥拎不动的?不就是几张报纸吗?左知青要是你怕累,我跟你进城看热闹去!”有人大声嚷嚷了一句,周围的人也跟着起哄:“我们也要跟着左知青进城!我们帮左知青去拎报纸!”

        “胡闹个啥!”杨林江的脸拉了下来:“都去城里了,谁出工哩?”

        一说到出工,地坪里又安静了下来。

        杨林江看了看四周,指着廖小梅说:“让小梅和树生一块儿去,给左知青和廖小梅都记半天工分,这样谁都不耽搁。”

        众人没有异议,毕竟杨林江是队长,他说的话大家得听。

        跳忠字舞左知青是出了大力气的,而廖小梅是小六的娘,派她们两人去是最合适不过的,人家代替湖泉村去领奖,那是湖泉村的骄傲,耽搁了她们的时间,补着记半天工分也是应该的。

        杨树生听到廖小梅要进城,心里头很高兴:“小梅,我陪你一起去,今天晚上就别回来了,咱们带着小六到县城好好转转,看给她买点什么好东西,明天领了奖你们再和左亚辉一起回。”

        自从有了宝贝女儿,杨树生就开启了人生的买买买模式,好像衣兜里有用不完的钱,只想着要给女儿买最好的东西回来。

        “爸爸,自行车。”

        杨宁馨及时的遏制了杨树生花钱的想法。

        “唉……”一想到遥不可及的自行车,杨树生叹了一口气,只恨自己手头紧,想买自行车还得要熬上一两年。

        坐在隔壁桌的王月芽把杨宁馨那句话听得清清楚楚,她转过脸来,看着在一起的一家三口,若有所思。

        作者有话要说:  好几个菇凉在昨天的那一章下表示,一岁的孩子怎么会跳忠字舞呢?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某烟觉得一个个解释有些累,这里统一回答一下吧

        人真的能穿越吗——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

        如果这个基本大前提是不可能,其余的一切当然更是不可能!

        但是现在女主就是穿越人士啊!穿越过去本身就是一种异能,更别说很多穿越女主都自带各种金手指~~曾有菇凉问过某烟,女主会有金手指吗?我想,女主的金手指就是预知将来而且身体发育过程要比一般的孩子早吧,为了避免读者菇凉产生疑惑,某烟在第25章里还特地埋下了伏笔……

        “然而对由异世时空穿越过来、天赋异禀的杨宁馨来说,她根本没有受这个生长规律的限制,她发现自己还只有半岁的样子,一双腿就很有力气了”

        然后,忠字舞

        忠字舞不是很多菇凉想象的什么舞蹈,请大家把它想象成为广播体操,而且只是里边的一小节,反复跳就行了。“伸展运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又如果,某烟不写一个穿越女,或者女主穿越了,还表现得和正常孩子一样,一岁了还只是摇摇晃晃学走路,不时的流着口水到处爬,什么都不会做,读者菇凉应该也不会想看这样的女主吧?

        而且,某烟为什么要写这个年龄段的女主,是要起铺垫作用的,和男主相逢的时间线差不多要刚刚好卡着这个点。

        好了,罗里吧嗦的解释了一堆,以后有相似问题,某烟就不再一一解释了,每天码字一万二实在太累了,一个个解释也好累啊……谢谢大家理解!

      ¡¡¡¡¡î¡¢µÚ 32 ÕÂ

        第三十八章

        “老汉, 咱们来商量个事情。”

        等着宾客们散了,王月芽扶着杨国平走到了里边房子,帮着他坐好,把拐杖放到一边,又沏了一杯茶递到他手里:“我寻思着要给家里买辆自行车。”

        杨国平一愣, 抬起头来:“婆娘, 你咋就想通了?”

        当年杨国平在木材公司上班的时候,做梦都想要有一部单车,蹭亮的铁圈轮子滚得飞快,摇着车把上的铃铛该有多神气就有多神气。

        可是每次报请媳妇王月芽批准这个计划,都没有通过。

        “自行车要多少钱!”一提到钱,王月芽就觉得肉痛:“咱们家得一年不吃不喝才买得起!三个娃儿要养,哪有这么多闲钱!”

        杨国平只能在梦里摇自行车的铃铛,横杆上坐着树生, 后座上坐着媳妇抱着土生,水生骑在他肩膀上头,一家五口快乐出行。

        现在,王月芽忽然开口说要买自行车, 把杨国平唬了一跳。

        他的腿断了, 婆娘又忽然提起给家里买自行车的事情了,这让他既震惊又惆怅。

        “我寻思着,要是买了自行车,树生就能多回来看几次小六,他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么个宝贝疙瘩, 哪里舍得这么多天不见她一面?”王月芽停了停,眯缝着眼睛想了想:“这两三年里头,老大每个月都给了我八块钱,说是补贴家用,我没动他的,放在一边,也攒了快三百块了,这次拿出一百五十块给他,让他自己再添点去买辆自行车,以后回家就方便了。”

        杨国平默默的点了点头,有些心酸。

        “那成,我现在就去把树生给叫进来。”

        王月芽赶着朝外边走了去,杨国平看着她的背影,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

        他再也不可能骑着自行车带她到处转了,那只是一个梦想,永远也不能实现的梦想,现在儿子能做当年他想做的事情,那也很好。

        王月芽和杨树生前后脚进了屋子:“树生,你坐一会。”

        她走到了里头那间屋子,从裤腰带上解下一串钥匙,眯着眼睛看了看,拿起其中一把打开柜子们,把中间抽屉拉了出来,伸手进去,从里边摸出了一个小布包。

        打开布包,一张硝纸包着一卷东西,打开硝纸,里边是一卷钞票,有新有旧,红红绿绿的卷在那里。

        王月芽从里头抽出了十五张拾元的钞票,用劲抹平放在手里,其余的钞票放了回去。

        “树生,娘给你一百五十块钱。”

        杨树生眼睛不敢置信的看着王月芽手里的钞票,有些窘迫:“娘,你这是干啥哩?”

        “我知道你一直想买一辆自行车,小六老早跟我说了,”王月芽把那一叠钞票朝杨树生手里头塞:“你拿着,去买辆好一点的自行车,以后一星期你就可以多回来几次陪着小梅娘俩了。”

        “娘!”杨树生激动得直哆嗦,刚刚还在和小梅说这事呢,没想到娘这样体贴,马上就掏钱出来了。只不过要是给他买了自行车,还不知道老二媳妇会不会有意见,少不得又会嘟嘟囔囔的说个不停:“娘,还是算了吧,以后我慢慢攒钱买。”

        “你每个月都给了我一半的工资,怎么能攒得起一辆自行车的钱哩?”王月芽态度很坚决:“这钱我和你爹商量过了,就是给你买自行车的,他们几个眼热也没用,谁让他们每天在湖泉村不用出去呢。”

        杨树生想了一阵子,这才把钞票收下:“娘,我以后每个月多攒点,慢慢把这钱给补上。”

        “你别太委屈自己,该吃的还是要吃,身子要紧。”杨国平心疼的盯着杨树生,他在木材公司干了这么多年,自然知道里头的辛苦,不吃饱饭可不好做事:“你两个弟弟都不会和你计较这些的。”

        “我知道了。”杨树生把那卷钱塞到了衣兜里:“爹,娘,我和小梅带着小六去县城了。”

        他心里暗暗下了决心,无论如何要攒够钱给补上,人不能自私。

        爹的工作给了他,两个弟弟啥话都没说,只有二弟的媳妇熊芬小声嘀咕了几句,自己可不能不管他们,他干活挣钱,就是给大家伙挣钱,只是现在有小六了,他免不得要多为小六考虑,给她买的东西多了,家里照顾也就少了。

        廖小梅听说婆婆给了一百五十块钱,又惊讶又欢喜:“那咱们今天下午就去买自行车。”

        杨树生点了点头:“好呐。”

        两个人脸上都洋溢起幸福的笑容,廖小梅怀里的杨宁馨也笑了起来,这下杨树生回来就不用走路了——为了省下车费,这一年来,除非是大雨大雪天气,杨树生每次都是走路回来的。

        两个人收拾了下,廖小梅从柜子里把自家攒下的三十来块钱给带上,两人招呼了左亚辉一道去县城。左亚辉开始还不肯马上动身,只说今天下午还能再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可后来她没经得住廖小梅的劝说:“你过年回咱村还没回去过哩,干嘛不回家去歇息一个晚上?今天下午走不就是少记半天工分不是?明天早上走,你不一定赶得上趟。”

        廖小梅做起思想工作来也不赖,左亚辉坚定的信念发生了动摇。

        “我少记半天工分,可就比不上她们那样优秀了……”她有些担心:“向党组织汇报的时候,我会因为自己贪图享受舒适而痛恨自己。”

        “嗐,你是回去看爹娘,这是孝顺,怎么是贪图舒适呢?不算的,不算的。”廖小梅推着她朝屋子里走:“上个月杨队长不是给你多记了十个工分吗?你在我们村的知青里边,算是头一号了。”

        左亚辉被廖小梅说得连蹦带跳进了自己房间。

        廖小梅冲着杨树生笑了起来:“毕竟年纪轻,那时候我刚嫁给你,也老想着要回娘家去。”

        杨树生也笑了起来:“可不是,我看你流眼泪,还以为我得罪你了。”

        两人站在门口忆苦思甜,杨宁馨窝在杨树生肩膀弯弯里,听着他们两人说话,听着听着就有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这时候就听到一阵踢踢踏踏的声音,左亚辉已经走了出来。

      ¡¡¡¡Ëý´©×ÅÂÌÉ«¾ü×°£¬¿æ×ÅÒ»¸öС²¼°ü£¬°üÉÏÐå×ÅÒ»¿ÅÎå½ÇÐÇ¡£

        “走吧。”左亚辉脸上带着微笑,拍了拍那个小布包:“我还带了纸和笔,晚上好好写一下上台的稿子。”

        “还是左知青文化高。”杨树生和廖小梅很羡慕的看着她。

        一行四人出了门,走过春天的田野,一片新绿茫茫,似乎看不到尽头,风轻轻吹过,田中刚刚插上的秧苗不住东倒西歪,有些叶子已经拖到了水面上。

        走到公路上,杨树生怕廖小梅走不了远路,也怕左亚辉出于面子要坚持走路,主动提出要乘车:“带着小六不太方便走路。”

        左亚辉高兴的接受了这个提议,不一会有辆中巴车过来,几个人上了车,差不多二十四五分钟就到了县城。

        X县的汽车站破烂不堪,墙壁上刷着醒目的mao主席语录,车辆进站的时候,上来一个穿着深蓝色衣裳的女子,眼睛扫视了一眼车厢里的人,高喊了一句:“为人民服务!”

        左亚辉也跟着高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那女子满意的点了点头,伸出手指清点了车里的人数,然后在本子上记载下来:“你们下车吧,要是有人查询你们从哪里来,要如实回答。”

        啊,这小破车站还查得挺严格,杨宁馨从车上下来,就发现一块小小的地坪,上边停着四五辆中巴车,看起来X县一天到头没几辆车在外边跑啊。

        车站里有一种奇怪的浑浊气味,酸臭里带着一点老烟叶子的老辣气息,混合着汽油柴油的味道,熏得人几乎要吐出来。廖小梅苍白了一张脸,杨树生一只手抱着杨宁馨,一只手扯着廖小梅的胳膊,匆匆忙忙走出了车站。

        走到外边空气清新,廖小梅舒服了一些,用手使劲儿抹了抹胸口,喘了两口大气,这才缓过神来。

        “左知青,我没事,你先回家去吧。”

        左亚辉朝他们一家三口挥了挥手:“那好,明天上午八点,准时在万人大会场门口见。”

        “小梅,咱们去看自行车去。”

        等着左亚辉走远,杨树生很开心的拉着廖小梅朝前边走:“去东风商店,那里货最齐全。”

        廖小梅有几分犹豫:“不是说要票才能买吗?你去哪里弄到买自行车的票呢?”

        杨树生拍了拍口袋,笑得很高兴:“自行车票我去年就弄到啦,是我们公司的书记给我弄的,他人挺好,是他主动提出来要给我弄的。”

        这位书记就是三年前慰问过杨国平的那位,他看着杨家父子都是厚道人,杨国平上班出了这么大一件事情,他心里挺愧疚的,对杨树生多有照顾。去年杨树生和同事们说起想买自行车好回去看望老婆孩子的时候,书记正好坐在旁边吃饭,就把这事情记在了心里,没过两个月,他就给杨树生弄了一张买自行车的特许票。

        “你们书记可真是好。”廖小梅叹着气说:“咱们欠他人情了。”

        果然那是个买什么都要票要证的年代,杨宁馨眨巴眨巴眼睛,唉,光有钱都买不到自行车,还得有票证。

        第三十九章

        东风商店是X县最大的一家国营商场,门口有几级台阶一层层的升上去,门口还放着两个石狮子,看起来很气派。

        廖小梅很惊奇,摸了摸石狮子的脑袋:“这商场门口咋还放个石狮子呢?”

        杨宁馨也觉得有意思,中国建筑里有摆放石狮子的例子,可一般都是高门大户里给摆在门口,显得威风气派的,这商场前边也摆个石狮子,看上去就很有一丝了。

        杨树生挠了挠脑袋:“我听说是破四旧,把文庙给烧了,门口那对石头狮子就搬到这里来了。唉,都说可惜了里边不少的书。”

        把文庙给烧了?杨宁馨心中大呼可惜,那可是传统建筑,也不知道有多少文化瑰宝收藏在里边,竟然就一把火给烧了,这个时代果然是愚昧得可怕。

        杨树生推开玻璃窗户,领着妻女走了进去,商场有很大,每一个柜台之间都隔了很远,人们排着队在购物,柜台后边的营业员,一律穿了一件深蓝色的大布衣裳,脸上鲜有笑容,站在那里听着顾客的要求,在柜台间走来走去的拿着商品。

        门口是卖布匹的柜台,柜台上堆着一捆捆各种颜色的布料,以蓝、灰、黑、绿几种颜色为主,很少有花颜色的布料。杨树生指了指柜台上一卷浅蓝色的料子,嘿嘿的笑着:“小六的背背衣就是那料子,过年前给她做的那件。”

        大家都没有什么消费欲望啊,杨宁馨看了看那卷浅蓝色的布,都过了两三个月了,还有一小卷——这个县城里的人是不用添置新衣裳了?沿着卖布的柜台朝里边去,是一个卖鞋子的柜台,笨重的木头柜子里镶嵌着玻璃,里边陈列着一排解放鞋,一排胶鞋,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杨宁馨还发现有一双小白鞋。

        这年头还有这么时髦的好东西呢,样式跟后世的那种芭蕾舞鞋有得一拼,颜色很白,白得耀眼。

        杨树生看到女儿盯着那双小白鞋不放,宠溺的刮了下她的鼻子:“小六快些长,长大了就能穿小白鞋了。”

        鞋柜后边的女售货员冲他们一家三口笑了笑:“你女儿长得真好看,以后少不得要给她买这小白鞋,多给她买几块布料做漂亮衣裳。”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1 04: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