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八零年代女首富》-第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周高氏瞧见人,忍不住又抱怨:“你非要闹,好好的日子不过,非得闹得大家都不痛快。”

        周秋萍没空听圣母废话,直接喊她做事:“把知了猴洗干净了,我要腌泡菜。”

        她才不白费功夫跟阿妈讲道理呢。有那唾沫横飞的时间,不如直接安排阿妈干活。有些道理从纸上学,有些道理听人家讲,还有些道理只能自己干活过日子慢慢悟。

        周高氏想拒绝,可她就不是会开口说不的人。一辈子都围着丈夫孩子转,即便不痛快,手上的动作也停不下来。

        她心里存了事,说话就带出了情绪:“你这卖了几个钱啊,大晚上的往外面跑。”

        周秋萍光棍:“不知道,忙完了再数钱。”

        财不露白,在各个村兜售猪油渣和菜籽饼时,她还真没找到机会数钱。

        待到泡菜腌好泡在清洗干净的酒坛子里,周秋萍才直起身子敲敲后腰拿包出来数钱。

        周高氏看她疲惫的模样心疼,说话却不好听:“你自找罪受,不好好在家待着非要出去折腾。”

        周秋萍冷笑:“不折腾哪来的钱?没钱你能过继儿子?你没钱给你孙子买糖吃,看他喊不喊你一声奶奶。”

        周高氏感觉自己早晚有一天被这犯左的女儿活活噎死。

        周秋萍却不理她,只一五一十地数起手上的毛票。

        这年代看不到硬币也没见百元大钞,最大的面值也就十块钱。但这一堆基本都是毛票,偶尔几张一块钱都是稀罕物。一包钱被周秋萍按照不同面额分开,然后一份份地数清楚了再相加。

        钞票从凌乱到整齐,数字从小到大,计量单位先是角,然后是元,个位数也一步步地爬成了十位数。

        等周秋萍小声报出:“六十元七角。”时,周高氏惊呼出声,“这么多钱?”

        她去年卖了粮食交完三粮四钱,手上剩下的还不到五十块。

        知了猴这么赚钱,那她们可以从别人手上收购啊。要是全村人都抓知了猴,秋萍收了送去城里,即便只赚几分的差价也能积少成多。

        周秋萍摇头:“不行,我有方法多抓知了猴。要是村里人知道了知了猴卖钱,他们肯定想方设法多抓。大家都是一个村的,我瞒不住方法。二三十只他们愿意卖给我,可要是一两千只,人家肯定想自己进城卖。我不是白给自己找竞争对手嘛。”

        她又找补了一句,“再说今天运气好碰上一批猪油渣转手卖了钱。下次可没这种好事了。”

        作为挖空心思贴嗣子的母亲的女儿,她可不敢真完完全全地跟阿妈兜底。其实不止这些,还有些一元两元的钞票被她另外挑拣出来了收在口袋里。这些钱加在一起就有三十块。卖知了猴的一部分钱还被她存进了银行。

        她在心中迅速计算,今天进项一百二十块,其中卖知了猴挣了六十块,一斤菜籽饼的利润是七分,一斤猪油渣的利润却高达一块钱!简直可以说是暴利,比没本的买卖知了猴还挣钱。卖的时候,她自己都没注意到。

        唉,早知道如此,今天就该把菜籽饼换成猪油渣。

        只是不动手做哪知道呢,经验都是在实践中积累出来的。

        假如她不进城卖知了猴,又怎么找到榨油厂的大门方向呢。

        路都是人一步步的走出来的啊。

        周秋萍立刻有了主意,明天她进个两百斤猪油渣,先把各个村跑一遍,然后再进菜籽饼。这样再从头轮回时,最早购买猪油渣的顾客又舍得花这个闲钱了。

        这么一算,泡菜生意简直三文不值两文了,她都懒得费力气从县城带回来。

        唉,还是得在县城有房子。这样就近做泡菜买卖,油渣油饼也可以往乡下各个村庄送,如此两边不耽误,才能真正挣到钱。

        周高氏叨叨了半天,都是劝女儿要谦良恭忍让的话。

        周秋萍不耐烦地打断她:“你自己摸着良心说你过的自在吗?自己都过得委委屈屈的,就别拿这套来祸害人。”

        周高氏恼羞成怒:“我怎么了,我过得很好。”

        “嗯,好的一把年纪连楼房都住不上。”

        “我不稀罕,草房舒坦。”

        周秋萍嗤笑:“呀,这么舒坦,你咋不让周良彬跟你换啊。人家过继给你,还不值当过两天舒坦日子?”

        周高氏气了个倒仰,再看女儿,这刀子嘴锯子心的家伙居然往床上一躺,打着小呼噜睡着了。

        周秋萍累得够呛,2021年钱不好挣,1988年没权没势没背景的人钱也是一滴滴汗水泡出来的。

        天色发灰,她被阿妈推起来的时候,她连眼睛都睁不开。可带着阿妈和孩子去深圳买房定居的目标驱使着她,让她咬牙也得翻身下床。

        周高氏给女儿煮了一大海碗油渣汤,还在里面打了两个鸡蛋放了小青菜,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扎实的早饭。

        周秋萍闭着眼睛吃过早饭,看到阿妈不知何时收拾出来的一堆新鲜蔬菜,不由得大吃一惊:“我不卖菜啊,你真当我是铁打的了,我可没力气。”

        周高氏瞪她:“瞎讲什么,给大军的。礼多人不怪,他开面馆肯定用的到。”

        周秋萍浑身上下写满了抗拒:“别,我去倒杯开水,他老婆都恨不得给我下耗子药了。我要是再给他家送菜,说不定人家能追到下河村来骂。”

        “他老婆发什么疯?”

        “谁晓得哪个告诉她我跟大军哥以前说过亲。这都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说过的又不是只有一家。”

        周高氏叹了口气,喃喃自语道:“早晓得这样,当初还不如把你嫁给大军呢,起码知根知底。”

        一样是生了丫头,王家还只有一个儿子呢,也没苛待儿媳妇啊。

        冯家好了,秋萍前天回的娘家,冯二强这个死人居然到现在也没来问一声。他是国家主席啊,忙成这样。

        真是女怕嫁错郎。

        周秋萍赶紧趁机争取支持对象:“妈,我跟冯二强不是一路人。趁着我还年轻,我想早点离婚,省得吊死在这棵歪脖子树上。”

        谁知道刚才还感慨选错女婿的人立刻变了脸,疾言厉色道:“瞎讲八道什么,哪有正经女人离婚的。你要敢作妖,你这辈子都别进我家的门。”

        周秋萍冷了脸:“对,等我们娘儿仨被打死了,麻烦您老人家去给我们收尸。”

        周高氏气得心肝儿都疼,一下下拍打女儿:“你又讲鬼话。”

        “是不是鬼话你心里有数。你非要哄自己我拦不住,可你也别逼着我们娘儿仨送死。”

        话不投机,周秋萍还要急着去县城做生意,母女只能不欢而散。

        临走的时候,周高氏到底又塞给她两根黄瓜,让她在路上润润喉咙。

        周秋萍也没再跟阿妈吵,而是老实地带上了她收拾出来的蔬菜瓜果。

        挨两句冷嘲热讽就挨吧,人家实实在在地给自己送了挣钱的买卖啊。

        所谓拿人手软吃人嘴短,如此两次三番后,王大军的老婆黄秀琴居然也没再说阴阳怪气的话。

        眼看泡菜过性了,周秋萍估摸着火候也差不多了,就带上泡菜坛子上县城直接找人。

        “嫂嫂,你尝尝这个,我自己腌的泡菜,蛮下饭的。”

        黄秀琴拿干净筷子夹了一小碗泡菜送进嘴里,果然酸甜爽口,让人食欲大振,咬在嘴里脆脆的,叫人忍不住还想再来一口。

        她本来只是想尝尝味道,结果没忍住,居然一口气吃光了一小碗。

        周秋萍微笑,信心十足。

        现在人普遍还处于油水不足阶段,按道理来说对泡菜应该没多少爱。但面馆是用大骨头熬汤下面条,天然带了荤油,而无论是油渣还是煎蛋和过油肉都不缺油水,所以反而需要清爽的小菜来换换胃口。

        黄秀琴吃完了小菜,警惕地看周秋萍:“你有什么事吗?我们家也没帮过你什么忙,你这一趟趟的送菜又不收钱的,我可不敢占这个便宜。”

        周秋萍笑嘻嘻的:“还真有件事想请嫂嫂你帮忙。”

        “榨油厂就是那个价,我买油渣也是这个钱。”

        周秋萍摇头:“不是油渣,是泡菜。嫂嫂你要觉得这泡菜还行,那能不能放你店里寄卖,给客人加点小菜换换口味。”

        黄秀琴愣住了:“寄卖?”

        她还真是头回听说这种事。

        周秋萍点头:“对,两种方法,一种是摆着卖,卖了多少钱咱们五五分账。另一种是嫂嫂你买下来,进我的货。”

        她话音刚落,有个吃完过油肉来盛面汤喝的客人瞧见泡菜,好奇了句:“这是什么,怎么卖?”

        周秋萍当机立断:“泡菜,要不您尝尝。”

        说着,她已经反客为主,直接夹了一小碗泡菜送到了人饭桌上。

      第13章 、找到住处了

        不要钱的东西美味值都自带滤镜,那客人就着小菜喝面汤,一连干了三碗汤,吃得黄秀琴脸都绿了。最后他才竖起大拇指赞叹:“果然好吃,老板娘,你家的面也好,菜也好。”

        黄秀琴腹诽,那也没见你多掏一分钱。

        她收了钱,又给剩下的客人每桌赠送了一小碗泡菜。现在开小吃店的人越来越多,彼此之间竞争不小,大家都在想办法吸引客人。

        等到这一波客人走了,黄秀琴才跟周秋萍谈生意:“两块钱,这一坛子我最多只能给你两块钱。我白送的,不可能卖。”

        两块钱的确不多,但考虑到原料基本上没花什么钱,也不费多大力气,而且教会了阿妈也能做;周秋萍还是痛快地点头:“可以,就两块钱。”

        黄秀琴哪知道她这买卖基本不要本钱,看她如此痛快,自己倒有点莫名的心虚,还主动开口询问:“我听大军说你想在县城找房子,找到没有?”

        周秋萍摇头:“我这人生地不熟,连问人都不晓得上哪儿开口。”

        眼下连个房产中介都没有。

        黄秀琴给她出主意:“你要只想住人的话,我倒觉得可以骑驴找马,先简单安顿下来,再慢慢找地方。”

        周秋萍顿时来了精神:“嫂嫂,怎么个安置法?”

        “你跟我来,我带你先去看看地方你再说合不合适。”

        王大军推着三轮车回来,看见她俩出店门,不由得惊讶:“你俩去哪儿,晚上不做生意了?”

        黄秀琴毫不客气:“你没长手啊,你自己弄。”

        周秋萍乐了,朝她竖起大拇指,佩服不已:“嫂嫂你真厉害。”

        黄秀琴一本正经:“男的都是惯坏的,你不惯着他,他反而能成个人样子。”

        周秋萍一愣,旋即点头:“嫂嫂你讲的有道理。”

        就是上辈子,如果不是自己对冯二强一再忍让,也不至于把自己窝窝囊囊地逼上了绝路。说不定她一早狠起来,冯二强也没那个胆。

        只她圣母心欠奉,她又不是冯二强的妈,她两个女儿还没人心疼呢,她疯了她去改造杀人犯。

        离那个畜生越远越好,老死不相往来才是王道。

        黄秀琴给周秋萍找的落脚点是卫校学生宿舍。没错,不是学校空置的职工宿舍,就是学生宿舍。

        三年级的学生昨天毕业走人了,直到九月份学校开学新生报到,这一排宿舍都是空着的。

        眼下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是标准的全民经商的时代。什么大学教授摆摊子卖面条都不稀奇了,卫校后勤想挣两个来月的房租自然称不上咄咄怪事。

        舍管是个又瘦又小的小老太太,她带着周秋萍看八人间的宿舍:“这楼是新盖的,一层楼两个厕所,厕所旁边冲澡间自己拎水冲澡。宿舍里不许开火,你自己去外面吃。上下楼梯走这边,不许下楼敲学生宿舍的门,不许找学生的麻烦。”

        周秋萍一边听一边点头,到最后犯难道:“要是不凑巧,我要烧点吃的垫肚子怎么办?”

        舍管眉毛皱得死紧,但看在一个月八块钱租金的面子上,她还是退让了一步,指着宿舍旁边两间平房道:“那边有个小厨房,平常我们自己热饭吃的地方,但是只能烧煤,煤饼你得自己买。”

        周秋萍大喜过望,能有煤炉做饭就再好不过了。即便炒菜够呛,光每天换着炖菜吃也行。就是想换换口味,也能去外面饭馆炒两盘菜。现在还不流行地沟油。

        她立刻掏钱交定金,敲定好一直租到八月三十号,给人家留一天空屋子的时间。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21: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