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天若道:“对了薛兄,我现在要做那件事,可能要离开一段时间,我们就此别过,希望有缘再见。”
“我们刚见面就要分开啊,我是向林静保证过要照顾你的,要是她回来,发现你人不在,会不会扒了我一层皮啊,既然你要走,我就陪你一块去。”
天若淡淡一笑,想起林静对自己无微不至,心中一暖,叹息道:“对不起,薛兄,那件事,我想一个人解决。”
听天若的口气,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更是心意已决,薛义无奈道:“既然如此,我也不厚颜【创建和谐家园】跟着你了,天大地大,希望有生之年,我们还有相遇的一天,既然你要走,我也不留了,恩公,我先走一步了。”
薛义打量了天若一会儿,无奈耸耸肩,脚下一点,轻功了得,一下腾飞而起,速度极快,两个呼吸就消失在天若视野。
“人都走了!”天若叹息一声,悠悠道:“出来吧,暗中监视了我那么久,可以先原形了。”
¡¡¡¡¸½½üÊ÷ÁÖ£¬à§à§ÉùÁ¬Æð£¬Á½¸öÉíÓ°³å³öÊ÷ÁÖ£¬ºÚÒÂÃÉÃæ´ò°ç£¬Óò»ÖªËù´ëµÄÑÛÉñ´òÁ¿×ÅÌìÈô£º¡°ÇëÎÊ£¬ÄãÊǺÎʱ·¢ÏÖÎҵġ£¡±
“很早了,当我感觉敏锐的时候,就发现附近总是有人在徘徊。”天若淡淡望了他们一眼,又吹响了一声口哨,接着道:“你们是魔教的人,是燕儿让你们来监视我的吗?”
两人面面相觑,显然不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一声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黑墨奔腾而来,发出一声洪亮的马鸣,似乎看到了主人恢复神采而高兴。
天若翻身上马,身手矫健:“替我传个口信给燕儿,告诉你们所谓的圣女,若想要正天道门的名册,就要先找到我。”话音未落,天若一抖缰绳,黑墨立即会意,飞驰而去,扬起阵阵尘埃,渐渐消失在两人错愕的眼睛中。
天若重新找回温暖,但心中还有阴影,再次踏足好江湖,不知要去哪里,但可怕的激流在等着他,苦难还没有完结。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无量的道理
一座寺庙,香火鼎盛,前来祈福之人络绎不绝,寺庙方丈已年过半百,慈眉善目,向众人颂着佛经,讲着佛理,和佛祖的慈悲为怀与普度众生,主张人人平等。只要今世做了善事,来世就有好报;今世做了坏事,来世就有恶报,告诫人们要一心向善,才能去西方极乐世界。
与叶青城还有紫莹匆匆一别,海无量长途跋涉,来带了这座庙宇,这是他长大的地方。一别数年,重回故地,看着熟悉的一草一木,海无量思绪万千。
海无量的出现,让气度庄严的方丈,眼里闪过一抹诧异,但稍纵即逝,没有人察觉。方丈又继续向他人述说佛理。
海无量静静等在一旁,看着方丈苍老的面容,消瘦的脸颊,额头的皱纹,悠悠一叹道:“师傅老了好多!”
黄昏时分,良久之后,烧香的人陆续离开,方丈终于闲了下来,目光转向海无量,神色复杂难明。海无量上前,双手合十,毕恭毕敬行礼道:“师傅,徒儿罪孽深重,特来忏悔罪过。”
方丈深深一叹息:“海无量,为师想知道你成魔的理由。”
两人来到佛堂,此时百姓散去,正是空空荡荡,只有一佛像,宝相庄严。海无量朝着佛像,诚心拜了拜,凝视着佛像,想起少时整日念经的时光,心中一阵触动。
“师傅,九霄派的武林大会,江湖传的满城风雨,想必你也听说了吧。”
“听说了,你好像做了【创建和谐家园】人怨的事,名声一落千丈,以前你威名远播,现在你恶贯满盈,以前你惩恶扬善,现在你好人坏人一起杀。”方丈说一脸平静,像是说着一件不痛不痒的事情。
“哦”海无量显得以外道:“师傅也认为,他们之中有坏人。”
“世人之争,心中都一个理由和看法,认为自己这么做是正确的。江湖之争,更是凶险,打打杀杀,有些人明明做了坏事,还认为自己占着理,以为自己是好人。”方丈顿了顿,又接着道:“海无量,也许你有自己的想法和道理,也许你认为这么做是正确的,但是在别人眼里又事另一番见解。”
“多谢恩师指点。”海无量面带恭谦道:“其实我也认为我做错了,只是……”海无量欲言又止,似乎有难言之隐,转了话题道:“师傅,据说只要人一心向佛,深深忏悔他的罪孽,就会得到佛祖的原谅,死后也能去西方极乐世界,是吗?”
方丈双掌合十,缓缓道:“佛祖普度众生,导人向善,世上没有不可度之人。”
“师傅,若是徒儿现在开始,真心忏悔罪过,你认为佛祖会原谅我吗?”
“佛祖慈悲为怀,就算你是临终之前,只要真心悔过,就一定能得到佛祖的原谅。”
“是吗?”海无量自嘲一笑:“就算佛祖原谅了我,那请问师傅,那些被我害死的人,会原谅我吗?”
“我害死了他们,最后只要真心忏悔,得到佛祖原谅,死后就能等西方极乐世界,那一切是否太容易了。佛祖是否又太宽容大度了。”
“那些被我害死的人都没原谅我,他们巴不得我死的凄惨无比,佛祖凭什么代他们原谅我?”
方丈古井无波道:“佛祖大慈大悲,让很多人放下屠刀,没有造成更大的罪孽。”
“是啊,拯救比毁灭更重要,感化一人,救更多人,佛祖的确做的对,只是……”海无量一脸哀愁道:“佛祖此举,只怕会滋生更多的恶人。”
“一个人行恶之后,若是只要在最后真心忏悔,一心向佛,得到佛祖的原谅,我敢保证,很多人会一一效仿,都会抱着一个心态,反正最后只要真心忏悔所犯罪孽,就能等西方极乐世界,何苦还要老老实实过一辈子呢?这样世上行恶的只会多,不会少。”
方丈道:“恶有恶报,善恶终有头,有些人还未忏悔自己的罪孽,就遭了报应。世上岂会又这样的好事。他们起初的心态就不正确,必定等不到忏悔的那一天。”
“是啊!”海无量感叹一声:“可是师傅,事实上并不是所有恶人都恶有恶报,少数恶人都熬到了忏悔的那一天,得到了佛祖的原谅。结果很多坏人看到了,心存侥幸,以为能躲过恶报,来得及忏悔。还有很多好人看到了,会心中不平,都会不禁想,当初为何自己不做些恶事,再一心向佛呢?如此一来,做恶行的人会有增无减。”
方丈毫不动容,淡然道:“这只是你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
“的确,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海无量淡淡道:“不过,师傅你不能否认我这个想法,没有发生的可能性。”
方丈不置可否,默然不语。
海无量又道:“若是我这个想法真的实现了。那佛祖本意导人向善,反而滋生恶行。佛祖在导人向善个过程,发生了偏差,佛祖都尚且如此。那我在改变江湖的时候,也难免行差踏错。”
“海无量你是在为所造的罪孽,找个宽慰的理由吗?”方丈脸色有些微怒。
“好吧,我们换一个话题。”海无量苦涩道:“师傅,请问这世上有多少人信佛?”
“佛祖法力无边,影响甚广,佛法博大精深,只是世人无法感悟。”
“我今天来时,看烧香的施主,络绎不绝,人还挺多,只是放在这普天之下所有人中,真是少的可怜。”海无量虚心问道:“恩师,能否告诉我,他们为何来烧香拜佛?”
方丈淡淡道:“又希望佛祖保佑无病无灾,又希望化解现在的苦难,又希望仕途前程,又希望时候去西方极乐世界云云。”
“那敢问师傅,这些人是真的向佛,还是为了自己的目的。”海无量意味深长道:“若是有朝一日,佛祖失去法力,不能化解人们的苦难,但依然慈悲为怀,依然要劝人向善,那还有多少人来烧香拜佛呢?”
“若是西方极乐被魔掌控,你说这些人会不会为了死后去西方极乐世界,而一心向魔呢?”
“这些人并非真的一心向佛,而是为了自己的目的。”海无量饶有兴致望了过来,想听听恩师又什么话说。
方丈淡淡道:“佛祖胸襟广阔,只要能导人向善,而不管众人是否真的信他,海无量你计较太多了。”
“恩师,教训的是”海无量深深一拜道:“徒儿再问师傅,佛法无边,是否能救世上所有人。”
“佛普度众生,众生平等,世上没有不可度之人。”
“那再问恩师,为何世上烧香拜佛的人如此之少,是佛祖没有显灵吗?”
方丈道:“他们不够诚心,不诚心,就不会真的向善。”
“不向善,佛祖就不愿搭救世人了吗?”
“人人向善,世人就不会有纷争,相处和睦,互帮互助,苦难就会减少,佛祖导人向善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搭救世人。”
“可是徒儿有另一番见解,第一这世上人实在太多,佛祖普度完这个,又要普度那个,有些力不能及。第二就是人的繁衍能力,一代接一代,就算父母一心信佛,也不能保证他们的子孙也一样信佛。徒儿可以大言不惭的说,即便这个世上,现在所有人都信佛,但一晃百年,传下六七代之后,信佛的人一定少之又少。不知师傅可否同意这个看法。”
方丈怔怔看着海无量,算是默认了这个说法。良久又艰涩道“海无量,你句句振振有词,其实已经歪解了佛理。”
海无量不以为然道:“师傅,那你的佛理,是否听佛祖亲传。”
“不是,是佛祖传于贤士,然后世代相传,为师在其中感悟。”
“那师傅,有没有想过,听取佛祖教导的那人,不小心歪解了佛祖的本意,然后传下了世人,又或是在一代代相传中,一些佛理被某些人曲解之后了,隔了数代再传到你这里。”
“也许师傅,是认为我在巧言善辩,不过徒儿说的,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方丈叹息道:“即便如此,这些也不该是你杀戮江湖的理由吧。”
海无量无奈摇摇头道:“徒儿嫉恶如仇,惩恶扬善的事做了不少,踏住江湖后,徒儿看着恩怨不断,打打杀杀的景象,颇为痛心,日夜期待有人能改变着一切,只是千百年江湖一直如此,从未改变。”
“后来徒儿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一代代相传,心思各异,即便佛法无边,也抵不过复杂的人心,所以佛是无法改变整个世界的,要改变就只要靠我们自己。徒儿心中依然信佛,只是不信佛能改变所有人,有些事不能等佛来搭救,只能自救。”
“海无量,看来你心意已决,为师就给你一点建议吧。”方丈叹息一声:“世人皆为一个利字,利能使人成为敌人,也能世人成为朋友。善用利,便可无往不利,时间日久便可见奇效。”
海无量心中一亮,显得激动道:“师傅,你是说,用利来化解江湖恩怨,只要将江湖人士长期处于和睦的情况下,时间日久,众人远离了打打杀杀的日子,习以为常。即便日后为了利字而争斗,也不会大打出手。”
方丈欣然点点头。
“也许是个可行之策,可是师傅,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治标不治本,还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寻常百姓尚且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打得头破血流。那些江湖人士,自持武功高强,目中无人,为利再起冲突是时间早晚的事!”
方丈一脸惆怅道:“海无量啊?看来你还是要坚持先前的想法,也罢。是我这寺庙留不下你。这些要命的江湖事,你为何不能躲得远远的啊!”
“对不起师傅?徒儿辜负了你的教诲”海无量愁苦道:“请问师傅,江湖险恶,有仇必报,你觉得【创建和谐家园】能活到真心忏悔罪孽的那一天吗?”
方丈身躯一怔,凝视着海无量,眼神里包含着沉痛,惋惜和苦涩:“希望有那一天吧。其实为师也是有私心,不希望你出事的。”
“谢谢,师傅。”海无量跪地,对着方丈深深一拜,热泪夺眶而出:“徒儿一定尽力活下来,然后再回到这里,踏踏实实念经,那也不去,侍奉你老人家。”
那一天海无量曲解事理,胡说一通,信口雌黄,有几分真实他也不知道,但他真的哭出来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灾情
南方灾情,暴雨如注,洪水泛滥,大批平民百姓失去家园,流离失所,只能搭着帐篷露宿荒郊野外。百年的洪水,致使道路被淹,导致救灾物资运来不便,粮食紧缺。
一座府邸书房,比之灾区要宁静许多,但气氛也要沉闷很多。二皇子正襟危坐,凝视着几份文案,眉头一直皱着,上面密密麻麻详细写着灾情的情况和程度,受灾的人口,所需赈灾物资的详细数目,救灾的进展等。蓝幽静静一旁端茶递水,还帮忙整理者文案,做的细致,体贴。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妻子在照顾丈夫,而不是一个丫鬟在照顾少爷。
八位官员默不作声,脸色凝重,心思各异,耐心等着二皇子示意,略有些紧张,毕竟眼前的皇子,此次来的意义非比寻常,太子一直为立,二皇子又才能出众,皇帝这次又排他来公干。为什么不派大皇子,为什么两个都不派来?仅仅是二皇子的能力更能帮助灾区吗?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即便二皇子不来,即便这洪水再发的大点,他们这些当官的,也能应对。何苦一个堂堂二皇子,不远千里来受罪劳累呢。皇帝的意图,昭然若揭了。
而二皇子此行深入灾区,亲临抗灾第一线视察,指挥有效,措施得当,毫不在意身份去慰问民众,第一赢得民心,第二立了点功,回去正好顺势被封太子,而几十年之后,太子便是……一念及此,几为官员,脸上恭敬之色更重,都在想马匹要怎么拍。
良久之后,二皇子放下文案,一脸平静道:“诸位办事很有效,能力极高,如今救灾刻不容缓,人命关天,虽然灾情控制了,但也丝毫马虎不得,劳累诸位了。”
“哪里哪里,二皇子言重了,臣等食君之禄,理应为君分忧,为国为民,是臣等职责所在。”官员们说的大义凛然。二皇子听的满脸欣然,点头赞赏。
“其实此次灾情能迅速控制,其中二皇子指挥得当,果敢坚决,居功至伟,还有就是托皇上洪福。”一个官员大言不惭的歌功颂德,其他官员们跟风效仿,肆无忌惮赞扬着二皇子,更夹着一些不着边的话,阿谀奉承之态,溢于言表。听的一旁蓝幽都有了困意。
最后在二皇子失去耐心听下去的示意下,所有官员纷纷告退,按照二皇子的吩咐,继续投入到救济灾民的工作中,走的匆忙,似乎心系抗灾,一刻也不愿耽误了。
等着官员离开之后,蓝幽将散乱的文案整理好,偶尔看了一页,只觉看得头都大了,佩服道:“二皇子,你真有耐心,居然看了那么多东西,都不嫌眼花和头大。”
二皇子苦笑道:“我可没有真的看,只是匆匆一瞥,做个样子而已,上面的大致内容,我估计的【创建和谐家园】不离十。”
听着外面的暴风雨,向着灾民此时的困境,蓝幽哀怨道:“这次的灾情真是严重,百年不遇的洪水,好多老百姓还在受苦受难,虽然灾情控制住了,但洪水未退,道路被淹,粮食紧缺,平民百姓一天才两顿,一顿还不能吃饱,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与老人多吃点,自己省下口粮,吃的就更少了,怎么救灾工作,进展那么缓慢啊?”
二皇子也心中一阵触动,解释道:“当出现灾情的时候,地方官员即使立即着手进行调查,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搜集足够的情况,之后提交上报,而上报的流程往往是漫长和繁琐的,任何一个环节漫不经心的搁置就足以导致救灾事务的拖延。往往当上报到达之后,已经是救灾到了刻不容缓地步的时候。”
二皇子长身立起,缓步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暴雨,一时思绪万千,感叹道:“赈灾工作能否落到实处,不仅反映出朝政治国的能力和水平,而且关系到政权的稳定。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发生后,如果赈灾不及时或者措施不力,极有可能引发动荡。历史上的很多农民起义,是因灾荒引起的。”
“不过在灾害发生后,如果赈灾措施得当,使灾民能够得到妥善安置,反而能增强民心的凝聚力。不仅没有引发动乱,反而提高了王庭的威望。”
二皇子说得滔滔不绝,俊秀的脸颊,涌现一股独有的神韵与风采,让蓝幽一阵迷恋,痴痴看着此时的二皇子。
蓝幽道:“如今灾情得到控制,灾民也基本得到妥善的安置,二皇子亲临灾区,指挥妥当,劳苦功高,想必日后老百姓一定对二皇子心存感激。”
“此行,二皇子得了不少民心,只要稍加利用得当,日后传遍天下,百姓一定会对你敬重有加,更加拥戴和赞赏的,这也是皇上的目的吧。”
“民心?父皇的目的?”二皇子艰涩一笑:“此行还真是收获丰盛,不过还不够轰动!”
“轰动?”蓝幽两眼迷茫道:“二皇子,你是不是想要干出些丰功伟绩啊?”
“对”二皇子一脸慎重道:“一次救灾,还不足矣,我还要立威。”
二皇子重新拿起文案,嘴角涌起一抹耐人寻味的笑意:“蓝幽,历史上的天灾的时候,就会有些地方官员贪赃枉法、私饱中囊造成的,趁机大捞油水。这个父皇痛恨,百姓痛恨。”
“蓝幽,你看看这些,救灾物资的数目,受灾的人口情况。”二皇子脸上涌现一丝不悦道:“我敢肯定,这里面一定有弄虚作假,故意夸大的地方。”
蓝幽一脸震惊,也感觉如此,而后气愤不平道:“那些贪官污吏好大的胆子,居然敢欺瞒二皇子殿下。”想起刚走的几名官员,肥头大耳的样子,蓝幽感觉他们真的是贪官。
二皇子摇摇头:“未必是他们欺瞒,又可能是下面官吏所谓,如此大的灾情,调查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我们很难得知灾区灾民的真实情况,况且灾民也未必会对我们讲实情。”
“灾民不对我们讲实情?这是为什么?”蓝幽想不通,疑惑道:“二皇子若是你屈尊降贵,没有任何架子,亲【创建和谐家园】问那些灾民,他们一定会心有所感,怎么会不对你说实情呢?”
“这是一个很显而易见的道理。”二皇子意味深长道:“蓝幽若你是灾民,你希望来赈灾的物质是不是愈多愈好。”
蓝幽被一语惊醒,立即惊骇失声道:“二皇子你的意思是?”
二皇子脸色逐渐凝重:“一般情况下,灾民习惯过于夸大自己的受灾情况,以换取更多的救济。贪官污吏也乐于配合,从中牟取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