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要知道,风流才子,才子风流,不风流怎么能算是才子?像这样的盛会,哪个才子不是做好了风花雪月、彻夜不归的打算?带着妹妹来逛元宵诗会的,她还真是没见过……
进入舱中,换了衣服,坐在窗边,看着写在纸上的字句,轻声念道:“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唉!”虽然如今正是岳湖上的当红花魁,但她却比谁都更明白时光易逝、红颜易老的道理。
尤其是她这一行,去年她一诗成名,靠着诗才脱颖而出,与香絮、赵鹂儿拉开距离,临江才子莫不以能够与她把酒谈诗为荣,一掷千金在所不惜,然而这样的炙红,又到底能够维持得了几时?才子是风流的,才子却也是善忘的,一旦不能维持住当前的艳名,那就是冰与火的两重天。
“妈妈,”她道,“关于那位宁江公子,你知道多少?”
第二十五章 两岸猿声啼不住
李妈道:“倒是打听到一些。”将打探到的消息说出。
秦红韵感叹道:“父母双亡,族叔夺产……难怪竟能有如此感触,做出这首诗来。”
李妈道:“红儿,外头有好几位公子前来求见。”
秦红韵道:“就说我偶感风寒,有些不太舒服。”
对于拒绝那些人的求见,她丝毫不以为意,男人有的时候就是这般的贱,她越是显得矜持,在他们眼中就越是珍贵。自去年夺得诗魁后,她出台的次数少得可怜,挣的钱却比前几年加起来都多,就是因为她够矜持,让那些所谓的风流才子,以能够得她青睐为荣耀。
不由又想起了那个拒绝了她,就为了陪妹妹游湖的宁江,心中有着些许的失落……她已经许久没有被人拒绝过了。
她在心中想着:“那个宁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做出这般上进的诗来,在这种佳节里不是像其他才子一般花天酒地,而是陪着妹妹一同游玩,想必是个温柔体贴、才貌双全的少年。”
虽然是个花魁,但在心底,对那些流连青楼,在她这种青楼女子身上一掷千金、浪费大好光阴的男子,她其实是打心眼里看不起的。现在想一想,那些所谓的才子做出来的诗,哪一个不是如这位宁江公子所说的那般“为赋新诗强说愁”?也就只有这位经过磨难的宁公子,才真正明白“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道理。
坐在窗边,往外头看起,那一艘艘花船上,灯红酒绿,莺歌燕舞,那一个个男子吟着淫诗、作着秽词,不由得摇了摇头,人比人果然是有差距的,这些在元宵佳节不与家人团聚,反在外头鬼混的男子,如何能够跟那位宁愿陪着妹妹游湖、也要拒绝她这位岳湖第一花魁相邀的宁公子相比?
那宁公子如此关爱妹妹,想来必是一个能够善待妻妾的体贴之人,明日,一定要想办法见他一面,若是能够嫁给这种人,哪怕是为妾为婢,亦是心满意足。
一眼看去,又见窗外湖上,一艘漂亮的小舟逆流而上,舟上立着一摇扇的少年,在他身后努力划船的却是一个大约只有十三岁的女孩,那女孩娇嫩柔弱的样子,虽然已经没了力气,但依旧咬着牙使劲支撑,时不时的放下桨,擦着香汗。
秦红韵摇头:“这人就更不成样子了,竟然让一个小姑娘帮他划船,自己在那赏月看湖,怎的会有这等不知耻的人?”
夜风吹了过来,顺着风声,秦红韵听到那女孩弱弱的道:“哥……小梦、小梦划不动了。”
那少年头也不回:“继续划。”
“哦!”那女孩不敢违背哥哥的话,又乖乖的划了起来,累得气喘吁吁。
秦红韵气得发抖……原来这人还是她的哥哥?如此不知惜香怜妹,与那位宁公子比,简直就是地和天的区别,像这种人,根本就是狼的心、狗的肺,他怎的就不知道跟人家宁江公子学学?看看人家宁江公子……
“咦?”帮她拒绝了外头的众才子,回到舱中的李妈妈看着窗外,“那不是宁江公子么?”
“宁江公子?”秦红韵喜道,“在哪里?他在哪里?”
李妈妈往那立在小舟上、赏月观湖的少年指去:“就是他!”
“就是……他?”秦红韵呆了好半晌,“那……他后面那个帮他划船的女孩……”
“……他妹妹!”
……
¡¡¡¡¡ù¡ù¡ù
圆月挂在了夜空,周围星光璀璨,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夜景。这璀璨的星光又与正月十五的圆月,一同倒映着水中,与周围各种花船上的灯笼连成一片,夜风吹动着湖面,湖水涟漪,带着映入水中的各种光影一同晃动,而那一叶轻舟,就在这摇曳的光点中逆流而行。
宁江立在舟上,欣赏着这份美景,岳湖的月景,有着不同寻常的美丽,而他虽然重活了一世,以前却从来没有真正的去欣赏过它。
忽的,感应到某种奇怪的目光,他扭过头去,只见右边数丈开外有一座华丽的花船,一个女子在窗户,以幽怨的、痛恨的、仿佛被他始乱终弃一般的眼神看着他,那种失望的目光,犹如看到了一片华丽的锦缎,没想到揭开来一看底下原来是狗屎……没错,就是这种仿佛被他欺骗了的目光。
这女人谁啊?我招你惹你了?
河道慢慢的缩窄,轻舟驶出了岳湖,逆着钱潮江往上游飘去。多少掌握了一些逆流的技巧的小梦,呼吸多少平稳了些,然而内力的持续消耗,却让她划得越来越艰难,小舟的每一次前进,都会带来她的喘息。
元宵佳节,钱潮江的两岸也摆着许多摊子,喝酒猜拳的人们三三两两的聚集着。有人看到小梦的悲惨模样,义愤填膺,在岸边冲着舟上的少年大骂,少年却不以为意,将他无视,然后,先是那人的朋友跟着他一同开骂,紧接着,沿岸的其他人也都纷纷骂了起来。
只因为船上的那家伙实在是太过分了,身后的小姑娘都已经累成了那个样子,他竟然还要逼着她为他划桨,甚至不让她休息一下。更过分的是,在众人的骂声中,那家伙根本就没有悔改的意思,依旧在那里摇头晃脑,赏风弄月,完全是目中无人的姿态。
这一下子,即便是好脾气的路人,也跟着喝骂起来,钱潮江岸,骂声一片。
少年左手负后,右手拿着折扇“啪”的一声打了开来,轻轻摇动,吟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他的妹妹在他身后腹诽……哥哥,这不是两岸猿声,这是两岸骂声!
又往远处那在她眼中几乎不动的、月光下的山岭看去,喘着气……而且,不要说万重山了,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过得了这一重山啊?
虽然在心里悄悄腹诽着,但她还是没有放下手中的桨,继续往前划着。
似这般,用了许多时间,他们终于回到了高锁县的江岸边,此时夜色已经有些深了,不过因为是元宵,许多人家依旧亮着灯火,炮竹之声不断。
“哥哥,我做到了!”小梦坐在岸边,胸脯起伏,却是兴奋得要跳起来,“我真的把船划了回来。”
第二十六章 携手游人间
宁江自然早就知道,妹妹一定能够做到。
所谓武道,就是一个不断超越自己、挑战自己的过程,唯有在不断的超越和挑战中,才能激发出一个人的身体潜能,从而实现自身的突破。
服食了三颗灵丹的小梦,拥有比她自己所想象的、更多的潜力,只是她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经过了这一次的尝试,休息一晚后,她的内力将会更加的精纯。而这,也是将因为服丹而来的内力化为己有的必经阶段。
不过此刻的小梦,也的确是累到了极点,毕竟也就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再加上以前并没有划过船,纯粹靠着自己慢慢掌握,能够坚持到这一步,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宁江背对着妹妹蹲了下来:“小梦,我背你回去吧。”
小梦艰难的想要站起:“不要,小、小梦还能走……”摇摇晃晃的。
“你这样子,哪里还能走了?”宁江笑着,反身把她拉了过来,让已是无力的她趴在自己背上,“这一路都是你在划船,轮也该轮到我背你回去了,再说了,你小的时候我难道还背得少了?”
勾着妹妹的双腿,在月光下,往家的方向走去。
¡¡¡¡ÄÇð¨½àµÄÔ¹âÆÌÔÚʯµØÉÏ£¬ÓÌÈ縲ÉÏÁ˰×˪£¬¹á´©ÁËÏØ³ÇµÄ½Ë®ÔÚËûÃǵÄÉíºóôÔôÔ£¬Ô¶´¦£¬Ò»¶äÑÌ»ð³åÉÏÁËÒ¹¿Õ£¬ÕÀ³öÎåÑÕÁùÉ«µÄ¹âȦ£¬Õû¸öÒ¹¿Õ£¬ÔÚð¨½àµÄÔ²ÔÂÏÂÁÁÁËÒ»ÁÁ¡£
女孩搂着哥哥的脖子,小声说道:“可是,哥哥是读书人……”
“什么读书人?”少年失笑道,“我是你哥。”
“嗯!”原本就没有了力气的小梦,没有再拒绝,紧紧的搂着哥哥的脖子,脑袋枕着哥哥的肩膀。虽然因为成功的把船划了回来而喜悦,然而此刻的她也的确是累坏了,不但娇躯发软,眼皮子也变得惺忪。
“哥哥,”她迷迷糊糊地说道,“你唱歌给我听……”
“嗯!”少年背着仿佛回到了童年的女孩,一步一步往前走着,同时轻轻的唱着不属于这个世界的歌曲:“不让岁月倦了等待的心,我的世界随你到天涯遥远;窗前灯火此刻悄悄熄灭,我心轻轻擦亮你如水的容颜。你的笑容仍甜美一如当年,你的消息是我珍藏的依恋;不管繁华成落叶暂时没荒野,承诺永远不如记得每个今天……小梦?小梦?”
背上没有回应,妹妹已经在他的背上睡着了。
少年哑然失笑,继续背着妹妹往前走去,他的歌声,在这逐渐变得静谧的深夜间,轻柔的响起:
“你我相隔遥远,人世偷偷改变;
历经万水千山,是否心意相连;
不求生生世世,不想朝朝暮暮;
但愿平平淡淡,携手同游人间。”
……
¡¡¡¡¡ù¡ù¡ù
第二天一大早,外头突然放起了鞭炮。
元宵已过,一大早突然放炮,倒是让宁江吓了一跳,一时也想不起这是哪家在办喜事。
而很快,就有人前来禀报,说知县大人到了。
原本还在睡懒觉的宁江赶紧起身,出了府宅,只见前方,曹剀定领着一批人来,又是敲锣,又是打鼓,许多人纷纷跑来围观,如果不是时间对不上,怕是还以为宁江中举了。
“大人!”宁江迎下阶梯,拱手问礼。
曹剀定笑道:“昨晚贤侄走得太早,吾与褒老、宋大人一致认为,昨晚的诗魁非贤侄莫属,本官特将奖品为贤侄带来。”实际上,昨晚在宁江离去后就没有几个人交诗,基本上那首《长歌行》一出,大家都已知道自己无望,虽然如此,按照惯例,褒老、宋松平、曹剀定三人仍是等到了最后才评定魁首。
宁江道:“哪里敢有劳大人亲自送来?”
曹剀定再笑道:“我高锁县才子夺得诗魁,本官亦是大有荣耀。”让人以铺了红布的方桌,将诗会时作为奖品的文房四宝抬了上来,又亲手给宁江戴上红花。
其实这些奖品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由本地父母热热闹闹的亲自送来,身价立时不同,周围一团热闹,一个个的前来讨赏,宁江自然也不吝啬,又将曹剀定请入府中坐了一坐。
宁江知道,曹剀定现在正等着他自己将小鹦鹉洲送上,当然要跟他拉好关系,但外人哪里知道这些?见县老爷这般看中宁江,而宁江诗会夺魁,也让宁家的门楣一下子大为争光,羡慕无比。
大厅中,曹剀定道:“好叫贤侄知道,朝廷有意选贤,本官认为贤侄三年守制孝心可表,遭遇冤屈不气不馁,日日用功,时时上进,打算与高锁父老一同,表贤侄为孝廉。”
宁江急忙道:“小民哪里当得?”
曹剀定笑道:“当得!当得!”为了让宁江相信自己下半年会有大难,他无论如何要帮宁江在上半年弄出“大福”来。然而,仅仅是二月份的童试,就算考上童生也很难说是大福,毕竟童生并非功名,而且考上童生也实在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一个县城里,秀才算是稀有物品,但是童生那就太多了,小到十二三岁的小童生,大到七八十岁怎么也考不上秀才的老童生,基本上,只要是读书人,十个里至少有六七个是童生。
而四月份的考秀才,那就不是他能够帮得上忙的了。虽然宁江这些日子,也都会将他的策论交给曹剀定评判指点,在曹剀定看来,已是拥有中秀才的实力,然而考试这种事,临场发挥、考官的个人喜好都会有一定的影响,万一宁江在四月份的考试中落榜,那就难办了。
于是,曹剀定干脆就先帮宁江弄一个“孝廉”在身上,按着大周的规矩,孝廉就算没有功名在身,也是有机会入国子监的,一旦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出来后同样有机会当官,当然,因为不是正规的科举出生,这样的官,在官场中身份极低,但不管怎么说,元宵诗会的诗魁加上孝廉的身份,两者相加勉强也能当得“大福”二字。
为了帮宁江弄出“大福”来,他也是用尽了心思。
第二十七章 府试前夕
宁江当然要谦虚一番,但是曹剀定显然已经拿定了主意。
第二日,曹剀定便召集高锁县的众位父老,请大家一同上书,联名举宁江为孝廉。
一来,这是由县老爷亲自授意的事,二来,所谓的“有名望的父老”,在高锁县里其实也都是大富人家,哪一个不与宁家有着千丝万缕的交情?更何况宁江的父亲在生前其实也是在这方面打过招呼的,而去年发生了那种事情,也让许多人对宁江颇为同情,反正又不会损害自己什么,自然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这个时代,对于礼教看得比较重,“不孝”二字可以说是能够逼死人的大罪,自然不会再出现以前那种“举孝廉、父乃迁”的笑话。
然而,不客气的说,穷苦人家的孩子即便是再为孝顺,也难以成为孝廉,基本上所有的孝廉名额都是被富家子弟所占据,毕竟,想要成为“孝廉”,首先需要地方上的父老保荐,然而关系网就在那里,一个无钱无势的穷孩子,别人凭什么保荐你?
当下,高锁父老【创建和谐家园】,曹剀定“访得民情”,上表至郡城,临海郡知府唤作典宏,在察得宁江的身世和经历,又知道宁江乃是今年元宵诗会的诗魁后,自也没有太多为难,反将高锁百姓的上表,与宁江的《长歌行》一同送上京城。
很快,这首《长歌行》就在京城传遍,许多人家都会抄上一份,放置在族中子弟的学堂中,令子弟诵读,尤其是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几乎都成了警句。
没过多久,朝廷的批复就移了下来,宁江也因此而成为孝廉。
既然成为了孝廉,宁江干脆就放弃了二月份的童生试,直接开始为四月的府试做准备,反正,有了孝廉的身份,就算不是童生,也能够直接报名考秀才。
他心知,既然是以泰山封禅为目标,那就不仅仅只是要一路过关,考上状元那么简单,更需要在每一场考试中都名列前茅,如此才能够有机会,与前两届的状元一争。
此外,除了继续指点妹妹剑法,每天夜里,他自己也会盘膝坐在床上,视身体为炉鼎,视性命为圭火,进行炼魄上的修炼。
慢慢的,二月就这般过去,进入阳春三月,天气逐渐变得暖和,草长莺飞,处处春色。
三月初三这一天,是元宵之后,春季里最热闹的日子,民间习俗中,它是轩辕黄帝的诞辰,是道教供奉的真武大帝的生日,传说中又是民间百姓所祭拜的王母娘娘举办蟠桃会的日子,可以说,儒家也好,道教也好,普通老百姓也好,都把这一天当成重要节日来过。
而在几百年前,三月初三上巳节还是“会男女”的大好时光,不知多少男男女女在野外苟合。
当然,自独尊儒道之后,极其重视礼义廉耻的儒家掌握了话语权,这一传统也被慢慢的抛弃,应该说……蛮可惜的。
在以前,为了能够让大家好好的“会男女”,朝廷可是专门在这一天给大家放假的。
不过对宁江来说,真正重要的是……这一天是妹妹的生日。
那一日,宁江给自己放了一天假,带着妹妹到庙会里游玩,到处去凑热闹……虽然他自己继续做宅男,但他可不想让妹妹变成宅女。
到了晚上,他在家中大摆筵席,毕竟,对于女孩子来说,十四岁生日可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因为这意味着她真正的从“女孩”变成“少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