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唔,这能理解,能理解。”朱民点点头,神情失落地说道:“其实吧,所谓的迷信只是相对来讲。如果从实际出发,无论是传统学术,还是中医医理,没有了阴阳五行作为基础,那么所有的传统学术,都是空中楼阁经不住推敲,稍加分析便会崩塌。”
杨景斌怔住,并陷入了沉思。
这番话,让温朔都有了短暂的失神——哪怕是修行玄法至今,相信了诸多玄妙,随着经验的丰富,遇到的诡奇事件越来越大,甚至一些传说中的东西、事件,他都开始相信了,却从未有,如朱民这般,以最简单的话语,却一针见血地说透了一个道理。
一个,所有人听了都能轻易地明白,却很难,或者说在日常生活中很轻易地疏忽掉的学术、生活、最基本常识的道理。
什么是对?
什么是错?
温朔反应迅速,神色诚恳地微笑说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朱民愣了下。
温朔接着说道:“如此浅显意见的道理,日常生活却被我们所有人忽视了。坦率地说,我……好吧,我不能代表别人,我只能说自己,真的没有往这方面想过。”
杨景斌从沉思中回过神儿来,道:。我也没想过,朱主任这番话,如醍醐灌顶,令我茅塞顿开啊!”
“这,这怎么敢当?”朱民面露谦逊和一丝尴尬、一丝开心。
“总而言之吧,术业有专攻,但先贤圣人曾有言,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温朔神情变得严肃,似乎对于先贤名言颇为尊重,道:“我向来言行谨慎,不敢妄语,所以……这件事首要是为了救人,行善而积德,并没有考虑太多,更没想到会产生误解。朱主任,我希望这件事就此为止,好么?”
朱民诧异道:“这,没什么不妥吧?”
“唉。”温朔长叹了一口气,道:“我是京城大学考古专业的学生,不想成为一个神棍。”
“不至于吧?”朱民尴尬道。
“您,不也是把我夸做神医了么?”温朔苦笑着,略带着一丝怨忿地说道:“这只是巧合罢了,像您这么一说,消息传开了,以后有病人去找我,那我是该拒绝还是该答应?拒绝的话,我会落个见死不救的恶人名,不拒绝的话,我岂不是拿着别人的生命在开玩笑?我又不懂医术,耽搁了病情怎么办?”
朱民恍然大悟,当即露出歉疚的神情,认真地说道:“对不起对不起,是我太唐突了。”
温朔点点头。
杨景斌难得情商爆发,插言开解道:“朱主任这么做,我们也能理解,毕竟是在医学方面求索,是救万民的医德表现,我对此,是深表钦佩的。”
“哪里哪里。”朱民赶紧表示谦逊。
温朔忽而想到了什么,笑着说道:“朱主任,这事儿咱们就此作罢,无论信或者不信,都不能把消息扩散开,以避免绝大多数民众们盲从的心理,从而耽搁了真正能够医治疾病的机会。石志学和其家属方面,还望您多多给予解释。”
“这个……”朱民一时间有些犹豫——他当然听得出来,温朔这是要自己配合着说谎话骗人了。
但,温朔说得有道理!
这,是善意的谎言!
稍作犹豫后,朱民点头答应:“好吧。不过……”他斟酌一番,道:“我已经给我的老师打过电话了,他想见一见你,你看,是不是能和我的老师见个面?他是咱们国内,诸多疑难杂症方面的专家,更是集中西医之大成者。听闻我再次遇到了这起病例,还被人以他数十年来只见过一次的偏方,医治好了,老人家按捺不住心头激动,想要再见见懂得并能够成功实施的高人一面。”
温朔微皱眉,摇头拒绝,道:“还是算了吧,您把我的情况简单向老人家解释一下就好,我不想去欺骗一位老人,更不想让老人过度的失望,谢谢。”
朱民无奈,只得略显失落地应了下来。
从朱民的办公室出来,温朔没有再回石志学的病房——之前观察石志学的精神状态,足以说明没有任何后患了。
而杨景斌,则一直默默无语,神情复杂。
自从认识温朔之后,以往他内心里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对科学、科技的认知,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尤为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温朔明明身负诡奇玄法,偏生还态度坚定地认可当今时代的科学技术,不肯正大光明地站出来做一名玄士。
本书来自
268章 得应得,轻该轻
一秒记住 .bookben.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一日晴空万里。
皖西市的汉侯墓的最后发掘工作正式开始。
发掘现场,两辆吊车和两辆平板货车已经连续工作了六天工作人员在堵塞墓道的巨石上,斜向打孔,两条孔相交,形成一个连通的锁眼,然后穿入钢丝绳,钢丝绳另一端通过定向滑轮,与吊车相连,由吊车的力量,将巨石拖出墓道。
两条主墓道,总计上下两层二十七块巨石。
每一块巨石的重量都有六至七吨左右。
这,还不包括墓道两侧及墓道口的墓壁,那一块块整齐的石头。
把这些小则数十、上百公斤,重则数吨重的巨石挪开,移运至附近码放好,可不仅仅是用吊车、铲车强行移动那么简单。因为对于考古工作组来说,这些石块都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价值,所以每动一块巨石,都要小心翼翼,还得尽可能不去破坏整个墓葬的结构。
两千年历史的长河滚滚而过,沧海桑田,王朝更迭,这座初步判断应该属于西汉末年的列侯墓,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年之后的今天,终于要重见天日。
考古现场已经云集了来自于全国各地,最顶尖二十余位考古专家,还有诸多在考古界当中出类拔萃的新秀、精英。
而在考古现场外,大批荷枪实弹的警察三步一岗,拉出了大范围的警戒线。闻讯而来的诸多媒体记者,尽数被挡在了警戒线外,别说现场采访了,远距离拍照都很难做到。
亲历了这六天发掘工作的温朔,也被两千年前那些老祖宗们的工艺、技术水平所震撼。
两千多年前,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辅助,全凭人力和超凡的工匠水平,把这些巨大的石块锻造打磨得平整光滑如镜,线条笔直,哪怕是用当代高科技的仪器去测量,结果也只是有那么一点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误差。
巨石与巨石之间严丝合缝,两条墓道的并行间隔距离,以中轴线为划分,三十多米长的墓道,直线精度达到了一比一万六,两墓道相隔十八米,其夹角小到了几乎不可查。
天知道,两千多年前的老祖宗们,是怎么做到的?!
整座墓葬的结构和雕凿、建筑工艺、技术水平,几乎可以和闻名全球、举世无双的“龟山汉墓”相提并论,只是规模上略小一些。
温朔没有去过龟山汉墓,但在上课时听老师讲过,也在各种献资料上认真阅读过,但听闻和从书面字的记述上看,也只是心头感到震撼,远不如此时此刻,亲眼所见、身临其境时,感受到这种两千多年前的古墓,其浩大的工程量,雄伟的气势,那种震撼直击内心深处,是浩瀚历史、璀璨明带来的威压。
有了这般真切的感悟、有了这般心灵的震撼,有了身临其境,并参与一点点把这座浩大古墓从历史的尘封中揭开,才能真正地理解,为什么那么多考古人员,会醉心于这个事业。
而温朔的心态,也在短短六天时间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以往选择考古系专业,纯粹是出于自私自利的心态,希望能了解物,希望能凭借学习到的考古、古董方面的专业知识,去挣到更多的钱,希望能借【创建和谐家园】古,掠夺这个时代越来越少的阴邪、阴煞气息,增强己身的玄法和修为和作法经验
所以这一年多来,他在事业和学业上,很轻易地便将事业摆在了学业的前面。
如今,他并不后悔一年多来选择的重心,因为以他的出身,没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凭什么得到如今的声誉?凭什么,在杨景斌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又凭什么,受杨景斌的尊敬,恳求他来到皖西,而且,还可以不背负太多的压力,轻装简从到皖西,理直气壮地以大二学生的身份,要求并进入了此次重大考古发掘的工作中?
仅仅身负玄法,明显是不够的。
只是不后悔选择事业为重心,却并不能让他感到释怀,反而觉得自己这一年多来的努力还不够,在学业上的投入不够吝啬的他深刻反省着,其实还能再多挤出点儿时间用于学习的。
工地上,一应准备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杨景斌和一群专家正在讨论着,一会儿最后四块巨石拉出后,墓室内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如何防范等等。
而相对这些专家的地位、身份要差一些的专业人员们,则三三两两地做着各项准备工作的同时,也讨论着各方面的问题。不过,他们没有往专家那边挤。
虽然,他们很想参与到那些顶尖专家的讨论中,哪怕是旁听,也能受益匪浅。
但他们深知,这时候挤过去,那叫没眼力介!
不过,有一个异类却是没羞没臊,没有自知之明地挤在了专家堆里,站在杨景斌的身后,时而露出天真和崇拜的神情听某位专家的发言,时而探头探脑地看看专家们勾勒出的草稿图纸,时而被某位专家皱眉不满地瞪两眼时,便扭过头去装作没看见,一副你奈我何的【创建和谐家园】磨牙,仰着脸嘟着嘴无所谓
这个魁梧肥胖白净的家伙,自然是温朔了。
只要能学到这些专家们的经验和知识,温朔才不在乎他们的心里会如何看待自己呢。
反正老子长得壮,脸皮也结实!
反正,有杨景斌做挡箭牌!
再说了
如果不是老子解决了尸煞,就你们这帮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家伙,贸然进入被打开的古墓里,有多少都得被尸煞给撕碎!
英雄可无名,这是伟大!
英雄得点儿利,且不会损失别人的利益,这叫理所应得!
没人会为温朔做辩解,因为所有人都不知内情。而知道内情的杨景斌,也如绝大多数人的劣性弊端那般,在很多事情上会犯一种片面性的错误你做无名英雄是应该的,我们知道的话会感激你的;但无名英雄如果还想得到点儿补偿,哪怕是一分钱,你都不该要的,因为那样的话你就不是英雄了!
很可悲,很混账的逻辑。
却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普及化的思维观念。
当然,温朔压根儿不在乎别人怎么想,在他看来,只要合乎道理,该是自己的就必须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不违反道德法律,不强取豪夺造成别人的损失,那就该赶紧下手抢成自己的!
在大家神情肃穆、紧张的关注下,准备工作完成。
两辆吊车启动。
相距十米的两条笔直的,深大三十余米的墓道中,发出了吱呀吱呀的摩擦声。
拖拽着巨石的钢丝绳绷得紧紧的。
所有人都撤离到了安全线以外。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占地近万平米的考古现场,除了吊车引擎的轰鸣声和钢丝绳绷紧用力的颤声、墓道内的摩擦声没有了别的声音。
温朔站在神情激动的杨景斌身旁,皱眉思忖着什么,继而小声问道:“杨老师,您真的确定,墓室里面没有别的机关设置了?”
“嗯?”杨景斌愣了下,继而点头又嗯了一声。
“那就好那就好。”温朔大出了一口气,道:“一会儿我先进去”
“不行!”杨景斌神情严肃,不容置疑地轻声斥道。
这几天温朔在考古现场,不光是经常围着专家组打转,认真倾听学习专家们的发言讨论,还是考古现场最忙碌的人,他肥胖的身躯出现在了每一个地方,每每拖出一块巨石,他就会欢蹦乱跳如同一只变异的大号肥兔子似的,先行冲进去观察情况。
最初大家还都钦佩赞赏他,活跃、主动、抢着干活儿
这样的人很难得啊!
也很容易被人私下嘲讽蠢货古墓里面,天知道会突然出现什么意外状况。
跑那么急干什么?
但后来,大家渐渐地厌烦了这家伙,因为他在考古发掘的实际工作方面,简直没有一丁点儿的经验,虽然不至于给大家添乱,但活蹦乱跳的却没有为考古工作带来大的实际帮助。
那你在这儿蹦跳个啥?
连带着,很多专家和专业的考古人员,对杨景斌的印象观感都有了些许的变化。
这就是你的学生?!
这就是你,第一次【创建和谐家园】带来的学生!
杨景斌对此哭笑不得,又不好做什么解释,更不能去阻止温朔的行为。因为温朔告诉他,考古发掘的工作进展太快,自己必须抓紧时间去消除沉寂两千年的古墓中,必然存在的浓重阴邪之气,从而尽可能避免考古人员受阴邪侵害的风险。
这理由,不能公之于众,偏生让杨景斌感动感谢,并甘愿替温朔挡子弹,背黑锅。
其实温朔这么做,纯粹就是为了收集阴邪之气。
难得的机会啊!
这么大的古墓,而且是汉时的列侯墓里面积累沉淀的阴湿、阴邪之气简直就像是一座大宝库,尤其是尸煞钻进古墓中待了好多天,更是影响到阴湿、阴邪之气,产生了质的变化,阴湿气息全无,尽化为阴邪,且带有煞气。
温朔琢磨着,等把主墓室打开,收集了所有的阴邪之气后,够不够把小青养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