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俗世地仙》-第1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二姐,温朔性子犟,年龄也小,一时想不通没什么的,回头你劝劝他,留着这套房子有什么用啊?”冯春梅一副诚恳的模样,道:“咱打开天窗说亮话,你也知道我这人心眼小,生怕借给你钱到时候几年几年还不上,可咱又是亲戚,孩子考上了大学,总得帮把手啊。这不,干脆高价买你这套没用的房子得了,你可以出去打听一下,我出的这个价格可是很高了,换做去别的地方买,我还能省钱呢。”

      李琴苦笑着点了点头,不用去打听,前些日子小区就有人卖房的,价格也这样。

      但想到以往冯春梅的为人,李琴实在是不相信她会有这么好心,况且,儿子刚才态度坚决地不肯卖……再想想昨天在大姐家受了冯春梅的气,李琴一咬牙,道:“春梅,彬子,温朔既然不乐意,这房子我就不能卖,否则对不起你们那早死的姐夫。”

      李彬露出无奈的神情。

      而冯春梅,则一瞬间炸了锅——她觉得自己已经在好言相劝,相求了,李琴和温朔这母子俩,竟然如此不识抬举!

      “行行行!”冯春梅把碗一摔,气呼呼地不顾丈夫的劝阻,快步离去。

      “二姐……”李彬一脸为难。

      “行了,快去追春梅吧,别再有什么事,唉。”李琴无奈地摆了摆手,心中却生出了浓浓的懊悔——刚才一时冲动,却是断了唯一能借到钱的路子。

      窗外,传来了冯春梅尖利的叫嚷声:“我告诉你李彬,从今往后,不许借给你二姐家一分钱!”

      本书来自

      27章 揭秘状元郎

      

      东y县棉纺厂原本是国有企业,几年前倒闭之后一直处在无人理会的状态下,所以这次拆除车间进行的很顺利,紧接着,就要拆除老旧的办公楼和整个厂区了。但谁都没想到,车间拆除第二天,棉纺厂的老员工们突然集体闹事,阻拦不允许对棉纺厂进行拆除。

      因为早已经下岗的员工们担心,棉纺厂不在了,以后是否还能拿得到不多的生活补贴?

      老员工闹事,无形中却帮助了温朔。

      因为被拆除的车间和老旧的厂区、办公楼受到了保护,老员工们却并不阻止温朔带着人捡废bookben络新闻传媒那般迅速的传播和渲染,但地方对于这类学生,也会进行相应的报到,尤其是,像温朔这种考出了极高分数的学生。

      目前已经确定,温朔在全省文科高考生的成绩中名列第二,以一分之差屈居榜眼。

      但,这也足以令临关市、东y县的相关部门骄傲了。

      当相关部门的领导从一中校领导的口中,得知了温朔贫寒的家境、极其感人的生活经历、良好的品德等等情况后,便愈发关注这名本市高考状元,省高考榜眼了。

      新闻媒体得知这一极具新闻价值的线索,也高度关注,就有了今日临关市电视台采访组赶赴到温朔家采访的一幕。而在这之前,采访组已经去过学校,对校领导和温朔的班主任,以及几位教师,进行了简单却深入的采访了解。

      对温朔和其母李琴采访过后,采访组又不断深挖,围绕着生活在这对母子身边的人进行了详细的采访,争取尽可能完善地还原本市高考状元的真实生活状况。

      俗话说“花花轿子众人抬”,雪中送炭的事情很少有人能做到,但锦上添花,何乐而不为之?

      温朔考出了这么好的成绩,一中的校领导,教导过温朔的老师,他的同学,还有住在一起的街坊邻居,一中和清河路派出所附近的商铺老板,废品收购站的老板……几乎所有人,都忘了温朔这家伙平时狡诈贪婪吝啬言行粗鲁等等诸多缺陷,反而一个劲儿地夸赞温朔的各种优点,哪怕是明摆着的缺点,比如吝啬贪婪,会说成节约俭省、为家庭生活,为了学习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言行粗鲁,则会被视作性格淳朴直爽,从不藏着掖着,没有任何心机。

      于是在高考填报志愿前,关于温朔的新闻,出现在了临关日报、临关市电视台的新闻栏目中,电视台更专门制作了两期临关市高考文科状元温朔的专访节目,新闻和节目中,详细地讲述了一个自幼丧父,母亲在农贸市场做清洁工,月收入只有三百余元的学生,是如何从小学开始,勤工俭学,收废品、捡破烂,赚取自己的学杂费,还补贴家用,帮助母亲偿还家庭债务。而且这些年,他虽然风雨无阻地挣钱养家,却从未耽误过学业。勤劳好学的温朔,在生活中还是一个心性善良经常做好人好事的好学生,更是一个侠肝义胆,好打抱不平,正义感十足的英雄,直接或间接受到过他帮助的学生不计其数,一些曾经欺负学生的【创建和谐家园】混,也被他的正义感折服,纷纷回头是岸……

      接受采访的人员,除了温朔的街坊邻居、同学、朋友、老师、校领导、商铺老板和几个混混之外,出乎温朔所料,在后期出现的新闻中,竟然还有刘家营村村长刘茂和。

      因为这世上,总有些人见不得别人好,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看到别人得了好处就会心里难受,恨不能把人弄死,如此自己才能感到平衡。这种人知道了一点儿所谓的内幕消息,便向记者揭露:其实温朔家的条件没那么差,在刘家营村还有一处占地面积老大的宅基地,而且温朔的户口,也在高考前迁入了刘家营村。

      然后,就有记者调查采访刘茂和是否确有此事。

      本书来自

      28章 冷门专业

      

      这位满脸横肉在刘家营长期作威作福一手遮天的村霸,接受采访时满脸谦和,镜头前更是流露出带着一抹羞涩的微笑,他详细讲述了温朔这么多年来,如何在学习和勤工俭学之余,还长期照顾孤寡老人韩克虎,为老人收粮晒粮、磨面碾米、打扫家庭卫生,风雨无阻每天早晨都会把韩克虎家里的水缸挑满水。因此,老韩头临死前写下遗嘱,并恳求刘村长将唯一的遗产,仅有三间破瓦房的旧宅,送给温朔……刘茂和说得那叫一个情真意切,到最后还把自己都感动得流出了泪水,语气哽咽感慨万千。除此之外,对于质疑声,刘村长也很坦率地承认,当初他考虑到,温朔继承这处宅基地有不合法理之处,但国法无情人有情,况且宅基地本身就属于韩克虎的私有资产,所以在不违背国法的前提下,身为村长的刘茂和,主动前去征求了温朔和其母李琴的意见之后,将温朔的户口迁入刘家营村,完成了此次遗产的继承。

      在邻居家看到电视上这段采访时,温朔都懵圈了:“他妈的,老子这几年对老韩头也太好了点儿吧?也难怪老韩头会感动得把一身玄法传授与我,老宅也留给我……”

      “问题是,这么多的好人好事儿我怎么不记得?!”

      “【创建和谐家园】刘茂和,他感动个什么劲儿?!”

      新闻和节目频繁播出之后,高考状元温朔的事迹轰动临关市各县区。临关市政府特此给予了温朔家庭2000元的爱心补助,随后,东y县政府给予2000元财政补贴,市教育部门为温朔提供了3000元的教育补助金,县教育局给予2000元教育补助金,东y县云台街道办为其提供了1000元的教育补助金,东y县第一高中奖励温朔2000元,东y县棉纺厂工委会也给予了1000元的补助。

      短短几天时间里陆续到来的各种补助,让温朔乐开了花,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上大学初期的费用不用愁啦!

      但随之而来的,是接连不断的采访,还有认识不认识的人前来道贺,问询相关情况,甚至直接就是想见见这位在民间已经有了传奇色彩的高考状元郎……

      温朔每天都不能出门了,得在家里等着啊。

      天知道又有谁要来登门拜访、采访呢。

      填报志愿前一天,刘家营村村长刘茂和登门拜访,身后跟着县里新闻媒体的记者,在很正式地表达了对温朔的祝贺和对其家境的关怀同情之后,刘村长代表刘家营村委会赠送补助金500元,并为村委会财政紧缺只能提供这么少的补助金而深表歉意,同时,他个人为温朔家庭捐款三千元。

      在镜头前,温朔和母亲很难为情地接纳了刘村长和刘家营村委会的好意,并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此新闻登报后,河沿乡政府的领导私底下大骂刘茂和:“【创建和谐家园】,温朔的户口刚迁到你们村,你装什么大尾巴鹰啊?!上了一次电视就分不清东西南北啦……”

      被刘茂和的行为逼到墙角的河沿乡政府,只得派人给温朔家里送去了1000元的慰问补助金。

      享受着鲜花和掌声的同时,温朔这些天也一直都在琢磨,报考哪所学校的哪个专业。班主任刘静霞已经专程登门向他提供了几个相当好的选择,比如外语、法律、金融政策、政府管理等等热门专业,但温朔思来想去之后,最终报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冷门专业:京城大学的考古学系。

      谁都无法理解,温朔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因为几乎所有人都想着大学毕业后要么做公务员当官、要么经商,或者学一些电子信息啊金融啊什么的,毕业后进入高端企业工作。

      考古专业算什么?

      将来做一个专业挖坟掘墓的考古人员?

      那能有什么出息啊?

      为此,李琴私底下没少发牢骚,但儿子的一番解释,倒是让没什么文化和眼界的她,稍稍释怀了。

      温朔对母亲说:“这些年我一直捡破烂收废品,听说也见识过太多捡漏的事情了,好多人不认识什么叫古董,结果把价值数十万上百万甚至价值连城的东西,当废品贱卖或者干脆给扔掉了,多可惜啊?所以我决定,要做一个专业的考古人员,专家!无论走到哪儿,古董那类东西扫一眼就能认出来,低价收高价出……咱们家经济条件差,投资做买卖不现实,只能干这种一本万利的事情,又简单还不担风险,需要付出的就是些专业知识和眼光而已。至于当官……还是算了吧,当官也是有风险的,到时候亲戚朋友来求你办事,帮忙的话可能会违法犯纪,不帮的话那就是不讲人情,太难了。”

      对此,李琴想通后深以为然。

      但她不知道,儿子填报考古学系专业的真实目的,是任何人都不会知道的绝密。

      根据老韩头留下的笔记内容所讲,玄士修行最注重阴阳平衡这个基础,而修行,却又必然会导致人体生机越来越旺——人的身体机能,天生就有阴阳的平衡,但相对外界自然来讲,人体生机整体属阳,过旺就会与天地自然不合,失去阴阳平衡,从而引发大自然的反噬,这也是为什么自古以来的神话传说中有所谓“玄士渡劫”的说法。

      当然现实情况没有神话传说中的渡劫那么夸张到可怕,但仅是与天地不合,生活中每时每刻都通体不舒坦,难受,甚至生不如死,就足以令人崩溃了。

      而人,又有男**阳之分……

      这其中阴阳相济的门道,三言两语难以尽述,暂且不表。

      话说玄士修行,自古就有找洞天福地之处的习惯,原因就在于洞天福地灵气汇聚浓郁,在其中修行与天地相参,受灵气融汇洽通,天长日久,再有玄法参助,便与自然相合。

      正所谓道法自然,有道是天人合一。

      但洞天福地何其难找,当今社会又有谁人受得了那般孤独寂寞冷的修行生活?再者,为修行拓展了生命的长度,却没有了生命厚度和宽度,在温朔看来实在是太无趣了。

      所以,就得另寻它法。

      现实中,能够代替浓郁天地自然灵气给予玄士修行之助的,除却罕见的天材地宝外,只有阴邪之气。

      倒不是说阴邪之气就是自然灵气,而是阴邪之气可以通过修行法门,与人体生气阴阳相济,从而产生玄法反应,与天地自然中的五行灵气相接相似,起到避免相冲的作用。

      当今时代,随着科技和工业迅猛的发展,人类涉足的区域面积越来越广,相应的,比天材地宝、洞天福地多得多的阴邪之气,在世间的存量也越来越少。

      这和物种灭绝速度越来越快,是一个道理。

      身受老韩头教导的温朔,虽然深知所谓洞天福地修行成仙和渡劫之类的神话传说过于玄奥不切实际,但也清楚,玄法自有其道理和运作的现实作用。

      他可不想将来家财万贯三妻四妾儿女成群时,自己的身体却每时每刻痛苦不堪。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

      滥竽充数的他,觉得考古学系在数理化方面的要求应该不太高,自己没那么容易露馅儿。

      所以多年来养成的未雨绸缪习惯,让他决定填报考古学系专业,将来做一名正规的专业考古人员,可以合理合法地经常接触阴邪之气充沛的古物,还可以经常进入阴邪之气浓郁的古墓中溜达,收集一些回家修行,或者用于作法等等。

      也挺好玩儿的。

      至于学这个专业将来能不能赚到钱……

      自幼混迹仙人桥长大的温朔根本不发愁,老话说“乱世黄金、盛世古董。”都他妈搞考古而且还专业了,随便折腾几件古董,就够好吃好喝好住好媳妇儿了!

      再说了,自己身负玄法,又不像老韩头那样倒霉地遇上了特殊的历史时期,将来日子过得不好……

      都他妈对不起自己这二百多斤肉!

      填报志愿的第二天,温朔意识到自己有必要继续出门收废品,一来钱这玩意儿自然是越多越好,二嘛,如果有了奖励和补助金之后,就不再收废品,会被一些人私底下说闲话的。

      所以哪怕是为了做样子,也得去收废品。

      蹬着那辆破旧三轮出小区的时候,温朔禁不住在内心感慨:“做名人,真累!”

      刚出小区,他就被羊汤馆的杨老板给唤住了。

      杨老板从店里拎出来一堆废纸箱、废饮料瓶,以及一些铁丝、钢筋之类的废铁,一股脑全都扔进了温朔的三轮车后斗里,道:“不用过秤,都白送给你啦!”

      “哟,您这是干啥?”温朔有些诚惶诚恐。

      “我不是大款,舍不得给你捐钱,这点儿小便宜还舍不得送啊?”杨老板乐呵呵地拍了拍温朔肥厚的肩膀,挥挥手示意他走人:“去去,忙你的吧。”

      旁边小卖店的【创建和谐家园】听到外面温朔和杨老板的说话声,也急忙走出来招呼道:“小朔,先别走啊,我这儿还攒了些废品呢,过来拿走,在店里怪占地方的……”

      “我这儿也有!”旁边五金店的老板喊道。

      “我这儿……”修自行车的老许讪笑着说道:“我这儿没啥,娃,以后补胎修自行车全都免费。”

      棉纺厂小区建成入住时间较久了,而且只有三栋楼,所以这里的老住户、外面的商铺老板,相互之间都很熟,就如同农村的邻里街坊一般。大家都是看着温朔长大的,而且也都很了解这个穷小子,平时虽然颇有点儿油嘴滑舌不稳重的样子,但遇到谁家需要帮忙时,都会主动上前搭把手,见了面也总是热情地打招呼,叔叔婶婶大伯大娘大姐大哥各种称呼挂在嘴边,留给大家的印象着实不错。

      再者,都知道他的家庭状况,也知道这孩子收废品捡破烂不容易……谁还没点儿同情心?

      本书来自

      29章 做名人,真累!

      

      这些天看新闻,或者在街坊的聊天中得知温朔今年高考成绩优异,成了本市的文科状元郎,街坊邻舍为他高兴的同时,却很少能看到他了。因为这小子每天都待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像个未过门儿的大家闺秀似的,老实恭敬地等候着记者的采访、各政府部门单位领导前来慰问什么的……

      另外,目前还属于县政府单位直接管辖的农贸市场,鉴于温朔的高考状元身份,也特批了李琴最近可以无需请假,随时可以不来且不会扣工资的特权。

      于是大家偶尔还能看到李琴出来买菜,却是见不得温朔一面。

      难免会有个别迫不及待想见到温朔拉拉家常,却又有些小心眼儿的邻居,端着架子不去温朔家里,却会在私下忿忿着腹诽:“哼,李琴和温朔这母子俩,真是草鸡一朝变凤凰,便高傲的把尾巴翘到了天上,不愿意见这些老邻居们了。”

      今天看到温朔又穿着旧衣服戴着草帽,蹬着三轮出门收废品,所有人立刻把之前对温朔的偏见,抛到了九霄云外。

      温朔,变不了!

      最近他不出门也是身不由己,可以理解嘛。

      难得见到这个眼瞅着长大,如今成了高考状元郎,上了电视新闻的名人,恰恰又是自家邻居,还是那个勤苦善良的好孩子、小胖子,邻居们谁能不喜欢?

      刻意积攒了多日的废品,一股脑全都给温朔拿了出来。

      大忙帮不上,小便宜还不能送么?

      这年头,还不懂得什么叫做广告效应的温朔,突然间就品尝到了名人和广告效应带来的好处——今天原本的打算是,出小区大门往西去,不曾想被羊汤馆的老板叫住,右转停在了羊汤馆门口,接下来就一发不可收拾,这家店里给留着废品了,那边又招呼着过去拉废品,路南的还没收完,路北的门市又有人叫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07: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