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侯门纪事》-第1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方姨妈太过喜欢,能说的话不过就这两句。她的内心里知道自己应该再说几句俏皮的,恭维的话。可她心里想来想去全是女儿怎么跟上京,全在自己身上,就原地呆呆的,搜肠刮肚的寻思着话。

        安老太太无端的让方姨妈引出一肚皮陈年旧气,和方姨妈生气又犯不着,就想法子压下这一肚子的气。

        两个人,一个呆着,一个出神,管事的轻手轻脚把信交到梅英手上,正要出去,“砰!”

        冷不防的有动静出来,把房里接信的梅英,准备出去的管事,出神的老太太,发呆的方姨妈全吓了一跳。

        老太太才嗔怒而道:“什么事!”

        就见旁边跳起来一个人,方明珠欢天喜地地这会子才表现出来,她也不管“精心而备”地姜汤了,跳起来就往外去,嘴里笑嘻嘻:“我去收拾东西!”

        她手舞足蹈,动作幅度过大,把姜汤瓷碗碰翻侧转,就要滚到地上,眼看摔得粉碎不能再救时。幸好有个小丫头机灵,从门帘子外面一步冲进,及时接住瓷碗,才算救下来。可她不幸的泼了一袖子姜汤,虽然冬天冷,穿的是厚袄,也烫的咧咧嘴,怕呼痛老太太要骂,赶快捧出去,到外面自去收拾。

        她出门的时候,心里自然抱怨。方表姑娘冒冒失失的,一年一年没长大过。然而,走出门后,就见到门帘子下三步外,石阶上站着方表姑娘。

        方明珠直到冲出门,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她窘迫得脸通红,浑身上下都是难过的,似哭又似不哭的,想进去给老太太陪不是,又担心她骂。要就此离开,又怕老太太生自己的气。听身后门帘子响,方明珠失魂落魄扭身,见是小丫头出来,脸上下不来的她心慌意乱地低问:“老太太可在生我的气?”

        “罢咧,我的表姑娘,您老赶快回房去收拾吧,晚了呀,仔细老太太就不带上你。”小丫头压低嗓音取笑她。

        方明珠正没有主意,此时有人叫她进房,她就会进房;有人叫她回去,她就一言不发的回去了。

        对着她的背影,小丫头终于能松口气,对着自己浸满姜汤的袖子,自语道:“我的娘呀,你肯在房里再也不出来,可就算是心疼我们的好姑娘了!”

        说完,见又有两个丫头拿着拖地布去拖地,小丫头不敢再说什么,回去换衣服交瓷碗不提。

        不管方姨妈在房中怎么对老太太赔不是,这消息在极短的功夫传遍安家。各房里都有几个淘气小丫头,各房主子都若有若无的怂恿她们玩耍笑闹,就中可听到消息。

        红花一气跑回见宝珠,上气不接下气地把话学完,宝珠和卫氏掩口轻笑。卫氏笑盈盈:“红花,你还出去吧。”

        等红花出去,宝珠更是灿然轻笑。想方明珠打翻姜汤,不知道会不会再去厨房里煮一碗?正想着,门外红花扬起嗓音:“姨太太,您老来了。”

        卫氏对宝珠使个眼色,知道方姨妈来必有话说,拿起手中的针指,无声无息转到耳房去,悄悄地那里站着。

        方姨妈满面春风的进来,见房中无人,正是说话时候。宝珠手扶榻几,并未起身,方姨妈也没有计较。她径直过来,压了压嗓子,却还是嗓门儿高着:“我的好姑娘,你就是个神仙,敢情你掐指会算,怎么就知道老太太一定进京?”

        宝珠这才徐徐起身,先启唇轻笑:“姨妈请坐。”再缓缓落坐,因方姨妈是来说话的,并不让人看茶。含笑而问:“姨妈可能确定?”

        “能,我亲耳听到,管事的说起程的日子,是京里定呢。”方姨妈满面激动。

        宝珠倒奇怪了,祖母起程的日子,怎么倒是京里来定?南安侯府就算再体贴老姑奶奶,这起程的日子如何能定得?

        先把这疑问抛开不提,宝珠陪着方姨妈闲聊几句,再次保证自己绝对会想法子留下来。方姨妈有了这样的定心丸,才算安心而去。

        宝珠呢,自在房中疑惑不提。

        这一天安家各房,人人心思不一。掌珠自然是讽刺和嘲弄方明珠的,玉珠沉在书里还没走出来,茫然的啊了一声,再次在书中寻找颜如玉。

        第二天一早,开门的照常开门。这大门才打开,就见一个人自雪地里姗姗然行来。看门人哈腰寒暄:“姨太太早啊。”

        方姨妈慌慌张张地走来,像是急着出门。可到了门首,又手扶门边,在门内站住。看门人见她不住对外张望,就问:“姨太太在等什么人?”

        “啊,”方姨妈心不在蔫。看门人就不管她,先去扫地做事。整整一个早上,方姨妈倚门相望,看来看去看不到人上门,就在心中抱怨,这该死的余家,既然相中宝珠四姑娘,怎么不早些来提亲。

        提亲的,你快些来呀。

        ☆、第四十章,厉害

        方姨妈奇奇怪怪的,就有人去回安老太太。安老太太也猜不到她葫芦里卖什么药,就对梅英道:“横竖是为了进京,才闹出这些笑话。反正我是看笑话的,不管她们怎么折腾。”

        梅英就笑:“老太太怜贫惜老的,才愿意带着她们母女进京。要依着我说呀,方姨太太和表姑娘就进了京,也未必寻到好人家。京里侯府往来的人,哪能看得上?”

        安老太太就叹气:“怪可怜的,她死了丈夫,我家也没男丁,论起来,是同病相怜。我一年到头怪闷的,有她在倒开心不少,虽然添气,也是她没见世面的原因,我就带上吧,你说的也对,就去了,人家也相不中。既然相不中,何必不给她一个盼头?侥幸能有一家成就好事,也是我的一件功德。”

        “老太太呀,是最心善的人。”梅英这样说,又劝着安老太太又吃一碗粥,移到暖阁里去暖和。

        雪到上午时,就大如柳絮。北风迅急,又急如弹子。方姨妈在门外冻了又冻,弄得看门人索性不再管她,由着她冻去。

        反正生了病,就不再上赶着找北风去喝雪。

        这一天,进进出出的除了安家自己人,还有几家无关要紧的。方姨妈盼的人,可是踪影全无。

        晚上她回房,要热水烫脚,把余家咒骂无数遍,什么无义的强盗,忘恩的贼子,哄骗人的坏蛋,长不成的行子,所有能想到的骂人词汇,皆从嘴里过了一趟,才悻悻然去睡。

        她怪异的行止,各房丫头自然回去学话。宝珠倒猜出来原因,又好气又好笑,对于这对母女行事总不走正常道路无奈何,只能小心防备就是。

        接下来的几天,方姨妈见天如此,一大早匆匆用过早饭,就跑到大门上盯着。头一天死盯着外面不转眼珠子,把自己累得慌。第二天就来回的走动,走来走去的范围,视线总离不开大门。

        家里人都猜测方姨妈在等亲戚?方氏的亲戚,方姨妈一个也不想见。就只能是邵氏的亲戚。管事的已去了两个问二奶奶邵氏:“年下如有亲戚上门,请奶奶早对我们吩咐,住处也好,茶饭也好,侍候的人也好,都可以早作准备。”

        邵氏也糊涂:“并没有收到家信,我是不知道的。”私下里,邵氏就问方姨妈:“是家里大哥大嫂要来作客?”

        一般来说,邵家大爷大奶奶这辈子也不想上安家的门。当年他们主张邵氏带着嫁妆再蘸,行事不机密,安老太太得知后去闹了一回,骂得邵家大爷几天不敢回家,两家的仇怨就算结下。

        方姨妈含糊地回:“没有的事。”依就去大门上守着,要不然,就在大门内几十步内散步。大雪飞舞,北风从门内倒灌,倒是一个穿堂风。没有几天,方姨妈手上作痒,起了几块小小的冻疮。

        而余家,还是沓无音信。

        方姨妈没有办法,就去见宝珠。这一次言词卑下,就差泣泪倾诉:“老太太已经吩咐人,为姑娘们打首饰做行装,又有管家带着人检查车辆,又看骡马,这行程的事就算定下。可是明珠去的事,老太太还是没个准话,四姑娘你生下来就聪明,与别人不同,你既许给我,自然是有招儿的。”

        宝珠笑谑:“这生下来就聪明,是怎么看出来的?是哭的比别人响,还是吃的比别人不同?”

        方姨妈知道她打趣自己,苦笑道:“进京的日子,我托人打听过,那信里写的日子是腊月初二动身,”

        她能打听出来的事,宝珠自然也能知道。就故意装作才知道,思忖道:“腊月初二往京里去?就算路好走,也有些赶吧。”

        “人家这是体贴,”

        宝珠故作惊奇:“体贴在哪里?”

        “这不是……老太太卡着日子进京,一进京就是过年,过三十,过初一,走亲戚拜旧友,好不热闹。过年前到京,好是好了,可亲戚朋友如何有空,人家总要过年攒年菜,送年礼儿洒扫祠堂,老太太岂不冷清?”

        宝珠忍笑:“原来是这样。”

        她又调皮了:“难道祖母就真的不肯多带一个走?”

        “哎呀,我的姑娘,不是把你挤走了,我们才能跟上,这不是和大姑娘三姑娘比,明珠算是心细的。和你一比,可就不算什么。”方姨妈一急,把实话说了出来。

        宝珠暗暗叹气,有时候她完全不能理解方姨妈。她们母女为了上京,就去求祖母就是。为什么一定挤下去一个,才能安心?

        算了,方姨妈母女一直办事不走正常路线,此时也计较不来。宝珠就许给她:“不出三天,就有消息。”

        方姨妈一怔,随即又惊又喜:“姑娘你倒有了联系?”宝珠不解:“有什么联系?又同谁?”方姨妈自悔失言,又以为宝珠的私事不肯让人知道,就道:“我乱说的,”约好三天,方姨妈才离去。

        回到房中,方姨妈就对女儿道:“看看第四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和余家的通过信,不出三天啊,人家就来提亲。”

        方明珠也羡慕道:“没想到四姑娘这般厉害。”

        第二天,大门消失方姨妈的踪影。她倒不是肯相信宝珠,而是老太太病了,方姨妈不得不在房中侍候。

        安老太太是旧疾,一多大的养尊处优的老人家,又不注重活动的人,天冷都犯的病,咳喘。放在现代,估计是天冷多发的支气管炎症之流。

        安家请医生熬汤药,三个姑娘两个奶奶,一堆管事的外加方姨妈母女,都不敢离开老太太房里。

        方姨妈一般找个近窗口的地方坐,可以看到往这里来的人。她一边看,一边打量宝珠神色,见她神色从容,心想她倒也不急,不怕余家闪了她。可方姨太太,却是担心的。

        她担心来担心去,老太太病了三天。第三天上,赶晚上宝珠在床前侍候。等祖母喝过药汁,宝珠回话道:“祖母一年一年的旧疾,虽不厉害,却年年得犯。我想观音院里智通【创建和谐家园】是个有道的,又有位小姐现在院中修行,孙女儿欲去院中与她作伴,为祖母祈福直到过年,请祖母示下。”

        当时房中大家都在,邵氏听到后,无可无不可;张氏听到,微笑赞赏;先不论姑娘们怎么想,独方姨妈听到后,脑顶门如一缸水浇下来,让她彻底醒来。

        四姑娘,真正的是个厉害的人!

        ☆、第四十一章,媒婆

        方姨妈呆怔在原地,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一直以来,她没有小看过安家的三个姑娘,都认为她们是聪明的。可四姑娘聪明到无人能看出来的地步,方姨妈这是头一回领教。

        难怪她主动找上自己,且提醒自己拿观音院里作文章。方姨妈也知道自己在观音院说过的话,暗示姑娘们为孝心去祈福有不妥当的地方。也知道自己当时那样的说,会让人觉得不伦不类。

        于是她后面找补了又找补,拿着观音院的信女们说了又说,生怕安老太太起疑心,认为自己是有意提起的。

        她这件事做得格格登登,看上去有不顺畅之处。而四姑娘信心掂来,则是自然无比。方姨妈此时只恨自己没有想到,没有想到老太太年年都犯的咳喘,没有把四姑娘正确的看待。

        上了年纪的人,冬天犯点儿小病是最正常不过的事。

        宝珠顺理成章提到这件事的喜悦,在方姨妈心中远远不如她对四姑娘的担心。她面色微变,这位姑娘这么的聪明,以后会不会是明珠的妨碍?

        此类人,办点儿事情就担心一切人都和她过不去,恨不能没动作以前,先压倒一切,打倒一切。

        这与命不好无关,还是她想错了。

        再看安老太太,面色稍霁,虽不是和颜悦色,也不是恭维多了厌烦的模样。她淡淡道:“哦,”然后没有了,就这一个字。

        老太太的没有反驳,又惹出来一个人。

        三姑娘玉珠笑盈盈也上前来,与宝珠并肩而立,斜身而笑:“祖母,让我和四妹一起去吧,观音院里多清静呀,我和管观音经的师太说佛法,还没有说透彻就回了来,正在丢不下,”

        安老太太勃然变色,她说变脸就变脸,快得习惯她的安家人都有些愕然,这不正好好的在高兴说话。

        见老太太怒容满面,双眸逼视玉珠骂道:“好好的姑娘,正经事是做针指学中馈,没事搬着本书我已经装看不到,还看什么佛法!你要当姑子吗?等我死了吧!”

        玉珠涨红脸,眼睛里瞬间有了泪水,在眼眶里转来转去。她看似没有姑娘们的腼腆,却有着姑娘们的薄脸皮。低下头来,只恨地上没有地缝。

        张氏见女儿挨骂,在心里叹气,没事又上去做什么!老太太也不认为这叫讨好。忙起身陪笑:“母亲不要生气,玉珠还小,她不会说话,”

        “她不会说话!却会办事!”安老太太矛头一转,对向三奶奶张氏,冷笑道:“她又不是个爷,要是个爷,看书是正经的!”

        就这一句话,张氏的脸也紫涨到不行,垂下头不敢再接。

        安老太太的话还没有完,索性把全家人都骂上去:“学生的事体,是上学!姑娘们的事体,是安份守已。这女人做了男人的事,强到比男人还要强,还以为自己多得意!”

        掌珠撇嘴,也垂下头。

        “这寡妇的事体,就是清静!”这话又把邵氏影射进去,二奶奶邵氏也垂下头。

        “还有你!”安老太太怒目宝珠:“你没爹没了娘,我不好好守着你,让你去什么院子里祈福!传出去人人笑话,会说我对你不好!你这是为我寻福气呢,还是为我添气!”

        一屋子的人都低下头,独宝珠从容含笑,对上祖母的滔天怨气。这怨气,不是一天积累出来的,是数十年日日月月的煎熬,非一日之寒。

        “祖母息怒,正是自小没有爹娘,受祖母疼爱长大,这才起愿去观音院中祈福,并没有添气一说。”

        安老太太对上她的眸子,见笑意恭敬,才哼上一声,忽然就疲倦了,挥袖子不耐烦:“都走吧,我是个病人,经不起你们打扰。”

        “是。”

        余下的人巴不得这一声,答应着转身出去。宝珠最后出去的,在房门外见掌珠等在那里,悄声地道:“别傻了,祖母要带我们去京里,去什么观音院!”

        宝珠含笑:“多谢大姐姐告诉我。”

        和掌珠分开,又走上几步,见树下张氏和玉珠招手。宝珠走过去:“三婶娘。”张氏心疼地握住宝珠手,小声道:“傻丫头,你就没有爹娘,难道我能照应的不肯照应吗,去什么观音院!这不是姑娘们做的事,别学那一家子小姐,人家闹病才肯去。”

        玉珠歪着脑袋笑:“就是呢,这全是你害的,你说话我接了一句,就惹得祖母又发脾气。”她吐吐舌头,眼泪早就没有:“要是传出去啊,又该说我们都不体谅祖母的辛苦,你呀,全是你!”

        北风虽寒,宝珠也陡觉暖意频生。赶快对玉珠福了福,说全是自己临时想到的话,没想到害得全家人都跟着挨骂。张氏和玉珠反而安慰她几句,送宝珠回房这才离去。

        半夜里,方姨妈也没有睡着。她翻来覆去地心中不安腾,想着四姑娘的厉害,方姨妈有不能掌控之感。

        天知道她为女儿求一门好亲事,与掌控别人有什么关系!

        但见四姑娘回话流利,她这事也许能成行。她心里左一阵子想,右一阵子想的,直到天明才打了个盹,朦胧中见天明,睁开眼见窗纸大白,急忙起来问问时辰,已经比平时晚了半个钟头。

        让小丫头取衣服,方姨妈笑道:“惦记着老太太的病,就睡晚了。”这样解释几句,就往安老太太房里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3 23:3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