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你当律师,把法官送进去了?》-第20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感谢大家的月票

      作者主打听劝,就是码字有点慢

      (本章完)

      ------------

      第145章 最后的辩诉

      审判长早早的对顾斌诱导性提问贺东升以及贺东升母亲做了判定。

      诱导性判定,再加上以此作为立案的证据。

      很难解释其主观性不是恶意控告。

      而且这个案子造成了,对贺东升的刑事处罚,已经达到了诬告陷害的构成标准。

      顾斌目前的状态是完全陷入到了被动的局面。

      深吸了一口气以后,顾斌看向诉讼方席位上的苏白,面对其所提出来的问题,缓缓开口:

      “针对诉讼方律师的提问,我的正面回答如下:”

      “第一:我当时为什么进行诱导性的提问。”

      “虽然说【创建和谐家园】方面判定我当时的提问为诱导性,可是我已经解释过了,我的提问是基于贺东升有着重大的骗保的嫌疑的基础上。”

      “我询问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进一步确认贺东升是否是真的骗保。”

      “第二,进行诱导性询问,和主观意图是诬告诬陷贺东升,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法律联系。”

      “并不能通过诱导性询问这一点,来判定,我的主观意图就是诬告诬陷贺东升。”

      “移交立案,是我检举失实,可是贺东升的确具有着重大的骗保嫌疑不是吗?”

      “根据刑法第243条规定和适用的范围,恶意控告需要带有主观因素的恶意,我的主观因素,是进行事实的调查,而不是恶意的控告。”

      “我的怀疑没有任何的问题。”

      “诉讼方律师,你的问题我回答完了。”

      顾斌陈述完,看了苏白一眼。

      苏白笑了笑。

      啧啧

      怎么说呢,顾斌是懂转化概念的。

      顾斌的回答,有一定的道理和法律依据,但是不能够进行深入的推敲。

      首先。

      针对苏白关于诱导性目的的提问,顾斌回答的很简单直白,没有什么的问题。

      可是对于主观意图不是为了诬告诬陷,为什么要进行诱导性询问的这个回答显得有一些牵强。

      作为一名保险公司的法务,深知保险法律。

      购保人有没有进行骗保,通常情况下,一名保险公司的法务人员,在聊过一番以后,就能够做基本的判定了。

      你说你的诱导行为不是为了恶意控告,那伱为什么在后面又进行立案?

      要知道,诱导行为和立案,以及向检方提交证据,这三方是连在一起的,并不是分开的。

      还有。

      顾斌给出来的解释是,不是恶意控告,是检举失实。

      检举失实和诬告的区别很大。

      检举失实指的是,由于举报人对某些情况不了解,或者说,了解的不够确实,而后向举报部门进行了所谓的,不符合实际的举报。

      只是针对这一点来说就有很大的争议。

      你都进行诱导性行为了,难道说还不了解事实吗?

      肯定不是。

      根据顾斌的陈述,苏白缓缓开口:

      “请问顾律师.….”

      “你刚才提到了检举失实这一点,在这一点的情况下,说明了你对贺东升的主观意愿是否是骗保,不清楚对吗?”

      “对!”

      “那么我请问顾律师,你说你对贺东升是否属于骗保的主观意愿并不清楚,那么为什么要用诱导性的问题去询问贺东升?然后通过诱导性的问题来得出答案,进行立案?”

      “你难道不可以公正客观的询问吗?”

      “你给出的解释是贺东升的确是有着重大的嫌疑,可是有着重大的嫌疑并不代表着的确有着骗保的事实。”

      “你也说了,进行诱导性的询问和诬告陷害,没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在主观性上,你既然没有诬告陷害的想法的话,那么为什么会进行诱导性询问,从而立案,以此提交非法证据?”

      说白了。

      这场辩诉的内容主要就是在一点,主观的恶意控告。

      而主观的恶意控告的重点,在于顾斌当时的对贺东升的诱导性,主观上的判断。

      这个主观性的判定是一个难点。

      而辩诉的关键点也在这里,所以诉讼双方,也就是苏白和顾斌才会在这件事情上来回拉扯。

      因为两个人心里面都非常的清楚,这个主观性进行判定了。

      那么这个案子到这里也就结束了。

      关于这点,双方的心里都和明镜似的。

      面对苏白的再次步步紧逼,顾斌深吸了一口气,脑袋嗡嗡的。

      这个苏白。

      抓住这一点死咬着不放了是吧!

      每次提问的问题推进一点点,到现在了,直接抓住他话语中的漏洞,进行攻击了是吧。

      难搞

      是真的难搞。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判定中,落后一点,那么落后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就如同现在这种情况,只要苏白一直拿自己利用非法证据进行立案这一点,那么对方就已经稳稳的处在了上风。

      再一次深呼了一口气过后,顾斌缓缓开口:

      “我再次重审:全安保险公司方面是依照经验来对贺东升进行怀疑的。

      贺东升的做法的确具有重大的嫌疑性,对于这一点,我相信在场的所有庭审人员,包括审判员也没有任何的疑问。”

      “我是基于这一点才做出的诱导性询问,在主观上并没有恶意控告的主观行为。”

      实际上,顾斌心里也清楚,对方抓住的是诱导性询问,立案提交,非法证据,这三点连线在一起,构成了恶意控告。

      但是他不能通过这方面进行回答,因为通过这方面进行回答的话,他解释不好主观性。

      所以只能通过对于诱导性询问的解答,抛开后面两点才能够脱离这个话题。

      苏白也清楚,对方这明显的是在避重就轻。

      正当他打算继续追击的时候。

      顾斌先他一步。

      在陈述完以后,顾斌心里就明白,继续一问一答,很容易被苏白抓住漏洞,于是直接举手示意:

      “审判长,我申请中止诉讼方对我的提问。”

      “申请缘由。”

      “该回答的问题,我已经回答完毕。”

      审判长席位上,杜林木在听完双方的辩诉以后,微微点了点头。

      目前的庭审情况,基本已经确定,不过显然,根据先前的判定,顾斌存在一定的问题。

      对于这个,杜林木在心里面已经有了判定。

      咚咚咚!

      法槌敲响。

      沉闷的声音在庭审现场中回荡。

      杜林木缓缓开口:“申请通过,诉讼方不再提问被诉讼方。”

      “针对诉讼方和被诉讼方的辩诉,合议庭进行了以下几点的总结。”

      “第一:顾斌的行为算不算得上是诬告诬陷。”

      “第二:顾斌的主观行为是什么?”

      行为和主观行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以理性的事实去看待这个问题,第二是来分析顾斌的主观是什么。

      在陈述完这两个问题以后,杜林木看向了被诉讼方席位。

      开口询问。

      “请问被诉讼方全安保险公司法务人顾斌,你知不知道诱导性证据为非法证据?”

      “知道。”

      “那你为什么以诱导性事实立案,并且将其作为证据?”

      先前苏白提出来的问题可以说是没有那么强烈的攻击性。

      但是审判长杜林木提出来的这个问题可谓是非常的具有攻击性。

      顾斌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杜林木询问完这个问题,在看到顾斌沉默以后。

      咚咚!

      敲响法锤。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3 04:4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