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朱亚超也说:“是啊,老管,你看过去,咱们的机床销量就是一年不如一年。现在反而是搞了一个金属打包机,销售情况还不错,这也是多亏了周厂长,还有小唐的眼光。其实严格说起来,打包机都不算是机床,我听说小唐最早去找秦总工的时候,秦总工都不想接这桩业务呢。”
“不是不是。”唐子风赶紧否认,“是我没向秦总工说清楚。其实,打包机的总体设计就是秦总工完成的,如果不是秦总工,咱们现在连图纸都拿不出来呢。”
管之明说:“打包机这桩业务,也的确是出乎我的意料。前天周厂长去找我,说起这桩业务,我也是非常佩服的。不过,我也说句煞风景的话,打包机这个产品,咱们不能指望太多。能赚一笔钱,帮厂子渡过饥荒,就非常不错了。要指望靠它实现厂子的扭亏,我看不太容易。”
周衡说:“老管说得对。打包机的技术含量太低了,模仿起来很容易,咱们要和乡镇企业抢这个市场,没什么胜算。也正因为此,小唐才提出来要抓紧时间,能抢到多少业务就抢多少业务,赚一笔钱就放弃。咱们毕竟是机床厂,最终的业务还是要落在机床上的。”
“光靠机床,能养活咱们厂吗?”唐子风插话道。
管之明看看唐子风,笑道:“小唐,你对机床了解多少?”
唐子风说:“那要看管厂长你问的是什么了。如果是问机床行业的情况,我过去跟着周厂长在机电处,还是着实研究过一段时间的。但如果你是问我机床的型号啥的,我就抓瞎了。就刚才那会你们在车工车间聊的那些东西,我是一个字都听不懂。”
“不懂技术可不行啊,这不光是涉及到生产管理的问题,也涉及到企业经营的问题。你现在搞的这个打包机,一台卖50万,毛利能有10多万。可我们如果造一台重型机床,可以卖1000多万,毛利三四百万,你觉得哪个市场更有价值?”管之明问。
“一台机床1000多万?”唐子风瞪着眼睛,“管厂长,你是说咱们厂吗?”
管之明点点头,又叹了口气,说:“不过这样的业务也不多,主要是一些国家重点工程专用的机床,要求很高,一台机床光是设计就要好几个月。比如加工水轮发电机叶片用的大型龙门镗铣床,能够加工100多吨重的部件,设备利润非常高。我们过去给西野重型机械厂做过一台,他们用了七八年,反映非常好。”
“后来呢?”唐子风下意识地问道。
管之明苦笑道:“后来西重倒是找过我们一次,说想要一台13米的重型镗床,可惜我们接不下来。”
唐子风问:“接不下来是什么意思?”
“就是咱们生产不出来。”
“那你说个……”唐子风脱口而出,好在最后还是略去了一个不雅的词汇。
周衡坐在旁边,沉声说道:“13米的重型镗床,以咱们的实力是应当能够拿下来的。”
“如果是过去的临一机,肯定是没问题的!”管之明说,“但这几年厂里的管理混乱,无论是技术还是生产,水平都远不如过去。所以大家都不敢接,这件事也就搁下了。”
“你说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周衡问。
管之明说:“今年上半年的事情,大概就是3月份的样子吧。”
“西重那边是谁在负责这件事?是老高还是老郑?”周衡又问。
西野重型机械厂也是机械部下属的企业,只不过不是机电系统的。周衡在这个行业里当了20多年处长,认识的人极多,说起哪个厂子,基本上都能够报出几个名字来。他说的老高和老郑,分别是西重的两位副厂长,都是分管生产的,联系采购重型设备这种事情,一般就是这二位出面。
管之明对于周衡认识西重的人也并不觉得惊讶,他回答道:“是老郑,郑明元。”
周衡点点头,说:“好,我记下了,回头就和他联系一下,看看这桩业务还在不在。”
管之明说:“重型镗铣床的市场不小,一年十几台的业务是能够保证的,这就是一个多亿的业务额,咱们哪怕拿下一半,也够全厂干上小半年了。目前这个市场主要是被德国和日本企业占了,他们的技术水平高,尤其是数控化的程度高。我们唯一的优势就是成本,按正常报价,咱们一台重型镗铣床的价格,比德国同类产品低30%以上。咱们要想拿到订单,必须从这方面入手。”
“光靠拼成本恐怕很难啊。”吴伟钦说,“人家的设备贵,有贵的道理。人家数控化程度高,质量好,牌子硬,很多企业宁可多花点钱,也愿意买进口设备。”
管之明说:“老吴说得对,光靠拼成本的确是不行,论成本控制能力,我们又远不如那些乡镇企业了。说到底,最终还是要看真本事。这几年,就是因为我们的设备数控化程度低,丢了很多业务呢。”
周衡问:“对了,老管,说起数控,我想向你了解一下。咱们厂从80年代初就和日本佐久间会社合作,引进他们的数控机床技术,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开发能力?这些天我也和技术处那边的工程师聊过,大家说什么的都有,你是怎么看的?”
“自作孽不可活吧。”管之明说。
“此话怎讲?”周衡问。
管之明说:“当年刚刚和佐久间会社合作的时候,大家都憋着一股劲,想尽快掌握数控技术,搞出咱们自己的数控机床。可说是这样说,落实到行动上的时候,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那时候国家搞放权,企业技术开发的投资不再由国家拨款,而是从企业的利润留成里支出。老周你应当知道的,当年能有几个厂子愿意拿利润留成去搞技术开发的?不都是拿这些钱盖房子的吗?”
周衡露出一个无奈的笑容,管之明说的事情他是知道的。
在计划经济年代里,企业的利润是要全部上交给国家的,企业的投资、技术研发、职工福利等,则由国家拨款予以解决。国家拨款要求的是专款专用,用于技术研发的资金,你不能挪去给职工盖房子,否则就是违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技术改造资金是能够保障的。
当然,说是专款专用,企业也有足够的办法来钻空子。比如技术研发费用,不能用来盖宿舍,但我用来盖实验楼总可以吧?说是实验楼,其实五层里有三层是别的部门占用的办公室,你能怎么办?
话又说回来,即便是有一部分资金被挪用了,余下的部分还是会用在技术研发上。企业也不敢把事情做得太过分,否则以后上级部门就不给你拨这笔资金了。
改革开放后,国家提出扩大企业自【创建和谐家园】,允许企业从利润中留出一部分自行支配。按照国家原来的意思,这部分留成的利润应当用于各个方面,包括采购设备、革新技术,也包括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可到了企业这里,就没那么自觉了。既然你允许我自由支配,那我就把钱全部用于给职工盖宿舍,给厂长买小轿车,以及其他各种奢侈消费。
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投入有没有呢?肯定还是会有一点的,但额度就可想而知了。管之明刚才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按他的说法,临一机应当是有很多年没有在技术研发方面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了。这也就难怪十多年过去,临一机愣是没有掌握本应掌握的数控技术。
90年代中期,数控机床的应用已经日益普遍了,临一机作为国内最早引进数控技术的企业,如果能够推出自己的数控机床产品,又何须担心市场问题?说到底,正应了管之明的那句话,叫做自作孽不可活。
“老吴,老朱,我有一个想法。”周衡把头转向吴伟钦和朱亚超,说:“下次厂务会,咱们议一下,规定以后临一机的利润中要提出一定比例用于技术研发。这个比例要固定下来,不管是什么情况,都不能挪用,你们认为如何?”
第七十五章
减员增效
“这是应该的,我赞成!”吴伟钦响亮地应道。
朱亚超的回答却是有些迟疑,他说:“能这样做当然是最好的,只是……”
说到这,他停了口,没有把后面的话说出来。
周衡把眉头一皱,不满地说:“老朱,咱们在一起搭伙也有两个月了,你在我面前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吗?”
朱亚超面有尴尬之色,说:“其实也没啥。我就是听人说,二局派周厂长到临一机来的时候,说过是以三年为限的,三年以后,周厂长就要调回去高升了。”
“高升不高升,是另一回事。三年为限这个,倒是真的,可这和……”周衡说到这,忽然明白了朱亚超的意思,不禁笑道,“你的意思是说,我既然是呆三年就走,有什么必要搞技术研发,是这样吗?”
朱亚超被周衡说破了心事,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他说:“这是我狭隘了,周厂长一向是个大公无私的人,我早就知道的。”
管之明坐在一旁,幽幽地说:“老朱的话是有道理的。临一机过去几任领导为什么不愿意搞技术研发,说穿了就是搞研发的时间太长了,等搞出来,厂长早就调走了,好处都落到了后面的领导身上,谁乐意干这种傻事?”
周衡嘿嘿冷笑,说:“是啊,大家都是聪明人,不会干这种傻事。这就是为什么临一机从日本引进数控技术这么多年,始终没有掌握这门技术的原因。不过,我周衡是个傻瓜,我愿意干这种傻事。我这句话放在这,我当一天厂长,就会把这个政策维持一天。等我不当厂长了,回二局去,我也会让二局发一个文件,要求各厂必须保证技术研发的资金保证,哪个厂子做不到,厂长就别当下去了。”
“如果真能这样,那可是临一机8000职工的福气了。”朱亚超由衷地说道,他端起酒杯,对周衡说:“周厂长,就冲你这句话,我老朱敬你一杯。”
“哈哈,大家一起端杯吧。”周衡招呼道。
众人一起碰了杯,各自饮尽杯中酒。周衡放下酒杯,感慨地说:“老朱敬我这杯酒,真是不知道要羞死多少人啊。当一任厂长,为厂子的长远发展着想,这不应当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可偏偏就成了丰功伟绩,反而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才是正常的。如果每个厂长都只想着在自己任上出成绩,不管自己离任之后的事情,再好的企业也得被折腾黄了。”
“可不就是这样吗?”管之明说,“说句不怕你们笑话的,我老管为什么混到今天这个地步,就是因为看不到希望啊。就算你周厂长大公无私,能力出众,能让把临一机起死回生,可又怎么样?你干得好,上级就要提拔你,把你调走。再换一个厂长过来,没准就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家伙,或者是一个庸才,你用三年时间存下的家底,他一年就能给你败光,你能怎么办?”
说到这里,他的语气中带入了几分苍凉。管之明来赴这个宴席,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尽管大家都不提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他自己岂能泰然自若。带着这种情绪,他不知不觉便多喝了几杯,此时便有些借酒发泄的意思了。
“我管之明不想好好做一番事业吗?我管之明是那种没有能力的人吗?可光我一个人这样想,有什么用?周围的人都劝我,说临一机这条船已经漏水了,快要沉了,趁着它沉下去之前,能捞就捞一把吧……”
管之明说到这里,不由得便老泪纵横了。
“老管,别这样说,……唉!”朱亚超拍着管之明的肩膀,想安慰他两句,又不知如何措词。他当然不能说管之明的做法是对的,可到了这个时候,再去指责他,又有什么意思呢?
周衡说:“老管说的情况,也有一些道理。不过,看着这条船要沉,咱们还是得想一些办法,把洞堵上,逃避不是办法,趁着船沉之前先捞一把,就更是糊涂了。
改革以来,咱们一直都在讲要扩大企业自【创建和谐家园】,但在放权的同时,没有加强监管,所以各种情况就都发生了。过去小唐跟我说过一句话,叫啥来着……”
说到这,他扭头去看唐子风,等着唐子风帮他回忆。唐子风此时正拎着酒瓶子给大家倒酒,管之明的那番感慨,让唐子风也心有戚戚,但他也同样不便说什么,于是索性不吱声,倚小卖小,专门负责给大家倒酒就好了。看到周衡向他示意,他苦着脸说:
“周厂长,我跟你说过的话多了,你一点提示都没有,让我怎么给你回忆?”
“就是你说的什么监管和【创建和谐家园】的。”
“没有监管的权力必然导致【创建和谐家园】。”
“对对,就是这句!”周衡想起来了,他对众人说:“这句话是小唐跟我说过的,我觉得非常有道理。这些年,咱们只讲放权,不讲监督,最终的结果就像老管说的,换一任领导就能够把过去的家底折腾光。我一到临一机就感觉到了,临一机原来的领导班子,简直就是土皇帝的待遇啊。”
“你是说张建阳搞的那些名堂吧?”管之明说。
周衡说:“他只是一个代表罢了。如果没有厂领导的要求和纵容,他一个小小的办公室副主任,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管之明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些年,临一机的不正之风可不止是张建阳搞的那点名堂。各个车间、各个部门,都有花样百出的做法。不过,我这次回来,倒是觉得面貌有所改变,这应当是周厂长整顿的结果吧?”
“还远远不够。”周衡说,“这两个月,我也就来得及整顿了一下机关的工作作风,把各部门的小金库临时冻结了,更深层次的一些整顿,现在还不敢做。说到底,现在业务形势还不稳定,临一机经不起大的折腾。”
管之明点头说:“周厂长办事果然是稳重。我也觉得,现在还不宜大动干戈,最起码也要等到这桩业务做完,厂里有几百万的毛利进账,那时候领导说话也有底气了。”
周衡看看管之明,又看看朱亚超,说道:“老管,老朱,你们二位都是在临一机工作多年的,我想向你们请教一下,如果下一步我们要做一些更深层次的整顿,最重要的应当是做什么?”
听到问话,朱亚超踌躇了一下,把目光投向管之明。管之明倒是当仁不让,轻轻笑了一声,说道:“周厂长太客气了,我哪当得起你说的请教。不过,以我在厂里的经验,还有这段时间在南梧那边呆着思考过的一些事情,我觉得要让临一机彻底摆脱困境,最重要的是裁撤冗员。
“过去国家也提出过减员增效的要求,临一机也搞了几轮,结果人员是越减越多,效率是越增越差。就说我刚才和小唐去的车工车间,现在人员已经有400多了,但真正能顶得上用的,连200都不到。那些会吹牛拍马的,技术上狗屁不通,却能够当上什么工段长、调度员,都是光动嘴不用动手的轻省活。能干活的,一半退休回家了,另外一半也是满腹牢骚。
“机关这边就更不用说了,整个厂部机关,得有800人了吧?还有行政后勤,什么小食堂、招待所、子弟学校,每个部门的人员减掉一半没有任何问题。过去我们苦哈哈找点业务过来做,干活也就是1000人不到,却要养活7000在职职工和1000退休工人。这么重的负担,不垮台反而是怪事。”
听管之明开了头,朱亚超也跟着说道:“老管说得没错,这些年,脱产干部越来越多了。很多人不愿意在车间里干,就想办法调到机关来。都是关系户,他们开了口,领导这边还能不同意?就我分管的保卫处来说,现在有70多个正式编制,还从劳动服务公司借了50多个人。为什么,因为正式编制的这些人根本就不乐意干粗活,什么值班、巡逻之类的,都是临时工做,正式编制的每天就是喝喝茶,聊聊天。”
“生产处这边也是这样,人浮于事的现象很严重。”吴伟钦说。
周衡微微地点着头,说:“你们说的,和我考虑的一样。我也是打算下一步就要开始裁撤冗员了,精兵简政,把人员减少一半,生产能力说不定还能提高一倍。”
“这是肯定的。”管之明说,“多余的那些人,不但帮不了忙,而且会拖生产的后腿。就说这一次的任务吧,等到发奖金的时候,就有你老周头疼的了。各个车间里,干活的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人只能看热闹。可看热闹归看热闹,发奖金的时候如果忽略了他们,他们可是会闹上天的。”
周衡黑着脸,说道:“想闹就闹吧,收拾不了这些人,我还当什么厂长。小唐!”
“到!”唐子风应了一声。
“这些天,你跟着老管,要多看多记,各车间里光叫唤不干活的那些人,你都给我记下来,等到任务完成,就该拿他们祭刀了。”周衡杀气腾腾地吩咐道。
第七十六章
打包机发货
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又聊了其他的一些话题,主要都是围绕着临一机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
管之明不愧是在厂里土生土长又担任了多年生产领导工作的老人,看问题自有其独到之处,说出来的见解屡屡让周衡等人茅塞顿开。
相比之下,朱亚超因为是转业干部出身,在厂里分管的是安全保卫,过去与班子里的其他领导关系也比较淡,所以能够贡献的思想是有限的。
吃过饭,周衡让管之明回小招待所去休息,管之明却表示还要回车间去。他此前叮嘱工艺科的李工和陈工要在晚上八点之前拿出新的铸造工艺,现在时间快到了,他要去铸造车间看看。
唐子风累了一天,原本是打算回家睡觉去的,闻听此言,也只能表示要跟管之明一道去车间了。管之明是50多岁的人,他没喊累,唐子风实在也不好意思喊累。
“年轻人,趁着年轻多干点活,不会吃亏的。”
前往车间的路上,管之明拍着唐子风的肩膀说道。共同吃过一顿饭之后,管之明与唐子风之间的关系又近了几分,他不再把自己当成一个阶下囚,把唐子风当成领导,而是把二人的关系当成了长辈与晚辈的关系。
至于唐子风是否接受这种关系的定位,管之明就不在乎了。搁在几个月前,以管之明的地位,愿意这样拍唐子风的肩膀,唐子风都应当觉得受宠若惊才是。
唐子风是个聪明人,知道什么情况下该表现出逆来顺受,什么情况下该装得桀骜不驯。
管之明是来给周衡解围的,所以也就是来帮他唐子风解围的,他有何必要去计较管之明的举动呢?反正管之明干完这桩活还得回南梧监狱去,并不会对他唐子风有丝毫影响,对方要在自己面前找找长辈的感觉,自己就给他这个面子好了。
带着这种想法,唐子风笑着应道:“管厂长放心,我现在是个单身汉,一身无牵挂,干多少活都没问题。我只是担心管厂长你的身体能不能吃得消,如果把你累出个好歹,周厂长可饶不了我。”
管之明自负地说:“这算个啥,以往抓生产,熬几个通宵不是正常的吗?对了,小唐,你跟我到车间去,也别当哑巴,有什么想法,也可以提。你不参与进来,怎么能知道生产是怎么回事呢?”
“可是,我啥也不懂啊。”唐子风说。
管之明说:“没关系,一会到了车间,我给你找个师傅,让他给你讲解。咱们定下的工期不是一个月吗?这一个月时间,你就扎扎实实地在车间里泡着,我保你一个月就能够出师,不说达到几级工的水平,最起码,车钳铣,电气焊,你多少能看出个名堂来。”
“没这个……呃,好吧,我听管厂长的。”
唐子风本想说句“没这个必要”,话到嘴边又改了口。
管之明兴致勃勃地要给他当老师,他如果推辞,难免会让管之明对他有些看法,从而影响到双方的合作。周衡可是吩咐过他要照顾好管之明的,目的当然在于最大限度地压榨出管之明的能量,以便按时完成这批打包机的生产。
从内心来说,唐子风并不打算让自己成为一名工业技术专家,他甚至没打算在这个行业里干太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