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何日请长缨》-第3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扯远了……,我看图纸上这个设计,冷铁是不是可以加大一点……”

      “可以增加一个浇口……”

      “排气的问题要注意,下箱要垫起来,方便排气……”

      “……”

      两名老铸造工与技术处派来的工艺工程师现场讨论了起来,管之明也参与进去。

      几个人各拿了一支铅笔,在图纸上写写画画,聊得热闹非凡。

      唐子风站在一旁,完全懵圈了,不知道这些人说的都是什么意思。只知道从他们脸上的表情来看,讨论应当是富有成效的。

      两位退休工人看上去颇为自信,那两名工艺工程师则不时流露一个“居然能这样”的表情,显然是从侯振声他们那里得到了极有价值的启发。

      “李工、陈工,照这个思路调整工艺,有没有问题?”

      讨论告一段落之后,管之明对两名工艺工程师问道。

      “应当是没问题的,不过有些细节我们还要回去再计算一下。”陈姓工程师答道。

      “现在是下午四点,晚上八点之前,能不能把新的工艺设计出来?”管之明问。

      “这个……”两名工程师脸上不约而同地露出一些难色。

      管之明向唐子风递去一个眼神,唐子风知道自己该发挥作用了。他上前一步,对那两名工程师说道:“晚上八点之前,你们必须把新的工艺设计完成。有什么困难,你们直接找秦总工和孙处长解决。我不懂技术上有什么难处,但我只说一句,如果到时候不能完成,我会向周厂长汇报的。”

      “呃……好吧,我们尽量吧。”两名工程师无奈地应道。

      “不是尽量,而是必须!”唐子风沉着脸,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道。

      两名工程师屁颠屁颠地跑回去做设计去了。管之明向站在不远处的饶书田招了招手,饶书田紧走两步,来到他们跟前,陪着笑脸问道:“老管,有什么事情?”

      “铸造车间原来那台小电炉上哪去了?”管之明问。

      饶书田愣了一下,问道:“你是说,那台工频电炉?上次拆下来以后,就送到仓库去了。现在都过去七八年了,也不知道还在不在。怎么,老管,你想把那台电炉再用起来?”

      管之明说:“多一台电炉就能加快一点速度。那台电炉拆下来的时候,我记得还是能用的。你马上让人到仓库去看看,如果还在,就把它重新装起来,它的效率比现在这台中频电炉差一些,但也是聊胜于无?”

      “可这也太折腾了……”饶书田抱怨道。

      “什么情况?”唐子风在一旁问道。

      饶书田苦着脸说:“刚才老管说的,是我们车间原来的一台旧电炉,都拆下来七八年了,也不知道还在不在。如果要重新装起来用,起码要折腾三四天时间,有些不值当啊。”

      管之明冷笑说:“怎么就不值当了?这台电炉如果能用起来,你们起码能增加1/4的生产能力。再加上我刚才和老侯他们讨论出来的工艺优化思路,你一个月完成43套铸件的任务,就十拿九稳了。为这个目标,让几个人折腾三四天,有什么问题?”

      “现在这么忙的时候……”

      “老饶,你就照老管的意思办吧。”唐子风拍了拍饶书田的肩膀,说:“你们不会白折腾的。这批业务做完,我估计还得有一拨,没准是50台甚至100台,你把生产能力提高起来,不会有错的。”

      “那好吧,我马上安排人去办。”饶书田也屈服了。

      他可以不在乎管之明的要求,但不敢和唐子风较劲。周衡派唐子风跟着管之明,不是让他当摆设的。唐子风的话,就相当于周衡的话,饶书田还没有勇气去和周衡对着干。

      管之明又交代了其他的几件事,饶书田一一记下,答应马上去落实。

      管之明这才转头对唐子风说:“铸造车间这边的事情差不多了,等晚上工艺科发来新的工艺设计,咱们再来看看。现在咱们先上车工车间去。”

      “听你的。”唐子风笑呵呵地应道。

      离开铸造车间向车工车间走的路上,唐子风对管之明问道:“老管,刚才我听你们讨论工艺,我是一句都没听懂。怎么,你原来也做过铸造工吗,对铸造怎么会这么熟悉?”

      管之明说:“我当工人的时候,做过车工、铣工和钳工,铸造倒是没做过。不过,后来当生产处长,再到后来当生产副厂长,这些工种就必须都得接触了。管生产如果不了解各个工种的情况,怎么可能管好?”

      “可是,我觉得你好像很专业呢。”唐子风说。

      管之明笑道:“我哪里显得专业了?就说刚才大家讨论铸造工艺吧,核心的思想都是老侯、戚师傅和李工、陈工他们提出来的,我也就是跟着起起哄罢了。

      其实,工业技术也没什么难的,你只要真正沉下心来学,这些东西都是能学会的。你看老侯,他也就读过几年小学,连初中都没读过,他能搞懂的东西,你一个堂堂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能学不懂?”

      “没这么容易吧?我进了车间就是两眼一摸黑,啥也看不懂啊。”唐子风迟疑道。

      “事在人为,关键是你想不想学,想学就很容易。”管之明说,“过去临一机分配过来的大学生也有不少,还有部里、省里,都有一些学历挺高的干部,但他们往往连什么是铸造都弄不清楚。说到底,就是他们从骨子里就看不起工业生产,觉得这东西不值得他们费脑子。

      “还有一些人,倒是学工科出身的,技术功底也不错,可你要让他们和老侯这样的老工人蹲到一起讨论工艺,他可就不乐意了,觉得工人太土,不配和他们这些知识分子坐在一起。

      “可刚才你也看到了,老侯他们提出来的工艺思路,比工艺科的工程师还巧妙,这就叫实践出真知。就说这个一炉铁水能够浇几个铸件的事情,纸上的计算是一回事,实际操作又是另一回事。别人一炉只能浇三个铸件,换成老侯,就能浇四个,这效率不就提高了吗?”

      “受教了。”唐子风向管之明拱了拱手。这个人的人品如何暂不去说,能耐是没说的。能够在生产副厂长这个位置上干这么多年的人,没几个是庸才。

      来到车工车间,管之明依然是那一套工作方法。他找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工人,拿着工艺科编制的工艺文件,逐条地进行讨论,确定工艺优化的思路。技术处已经另派了两名工艺工程师过来,他们显然也是熟悉管之明的工作风格的,此时也参与其中,与大家热烈地讨论起来。

      加工一个零件是有很多种工艺方案的,比如是先车内孔还是先车外圆、车削时刀头的角度和速度如何选择、工件使用什么样的夹具,每一种组合都能够形成一个工艺方案。工艺方案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到零件的加工要求,还要考虑车间里有哪些设备、工人的技术水平如何、成本要求等等,相当于解一道有几十个约束条件的规划问题。

      管之明和工人们都不具备解这种复杂方程式的能力,事实上,他们也根本就不懂得啥叫线性规划。

      但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凭着本能就能够判断出哪种工艺选择是最优的,哪个环节能够节省下多少时间。通过合理地分配任务,根据每一名工人的技术水平量身定制工艺方案,管之明几乎是在一分钟一分钟地节省着加工时间,以求让车间能够在指定的工期内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生产管理,果然是一门大学问啊。唐子风蹲在一旁,看着管之明在那里挥斥方遒,心里很是感慨。这种在常年的生产实践中摔打出来的企业管理人才,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可惜……

      第七十三章

      接风洗尘

      五点多钟的时候,唐子风在车间里接到樊彩虹打来的电话,让他带管之明去小食堂用餐。恰好管之明与工人们的讨论也已经告一段落,程伟忙着带人去做生产调整,管之明便与唐子风一道,离开了车间,向小食堂的方向走去。

      “唐叔叔,你今天回家吃饭吗?我要不要给你做饭?”

      二人刚出车间,迎面就碰上了一位十几岁的小姑娘,步履匆匆地走来。看到唐子风,小姑娘停下脚步,脸上露出一个笑容,向唐子风问道。

      此人正是唐子风请的钟点工于晓惠。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只要唐子风在厂里,于晓惠就忠实地履行着她作为钟点工的职责,帮唐子风做饭扫地啥的,并从劳动服务公司领取相应的报酬。她并不知道这笔报酬其实是唐子风支付的,只是借了张建阳那边的名义而已。

      刚才,于晓惠看快到晚餐时间了,便给唐子风的办公室打电话,询问是否要给唐子风做晚饭,结果办公室那边的人说唐子风去车间了,于晓惠便追到车间来了。

      “晓惠啊,我忘了跟你说了。这些天我都要陪管厂长,就不在家里吃饭了,你只需要给我打扫一下卫生就可以。”唐子风说。

      “哦,好的。”于晓惠应道,接着又说:“唐叔叔,你换下来的衣服,我已经给你洗好晾在阳台了,屋里的卫生也打扫完了,你还有什么事情要我做吗?”

      “没有了。”唐子风说,“对了,我北边房间的书桌上有一个包裹,还没拆封,你去拆了吧。那是我让我同学从京城给我寄来的书,里面有几本琼瑶的小说,好像有《雁儿在林梢》,还有《心有千千结》,你拿回家去看吧。”

      “真的?”于晓惠眼里闪着小星星,“谢谢唐叔叔,那我去了!”

      说罢,她转回头,一溜烟地跑了。上回她在唐子风面前提起过一回,说班上的女同学最近正在追琼瑶的书,没想到唐子风就记住了,还专门让人从京城寄了几本过来,这怎不让她心花怒放。与唐子风相处这一个多月,小姑娘也真没把唐子风当外人看了。

      “这是……你侄女?”管之明指着于晓惠的背影,随口问道。

      唐子风笑着说:“这是张建阳帮我雇的保姆,本来我说不需要的,他说这个于晓惠家里很困难,他想给她创造一个赚点钱的机会,我也就没办法推辞了。对了,这个于晓惠的父亲好像就是车工车间的,好像是叫于可新吧。”

      “哦,是于可新的女儿啊,有印象。”管之明点点头,接着又说,“于可新身体不好,一直都办着病休,家里的确是比较困难的。张建阳这个人,照顾领导倒是挺上心的,过去他也给我们那届班子里的领导安排过保姆。”

      唐子风说:“他也想给周厂长、秦总工他们安排,不过周厂长不让他这么做,说厂领导不能占公家的便宜。目前厂领导里接受了保姆的只有我一个人,于晓惠的工资,是我私人出的,这不算是占公家的便宜。”

      管之明愕了一下,随即点点头,说:“老周这一点做得不错。占公家便宜这种事情,一旦开了头,后面就刹不住了,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我们这届班子,原来还是不错的,后来就……,唉,一言难尽啊。”

      唐子风不知道该怎么接话才好了,这真是一个能够把天聊死的话题啊。

      所幸管之明也没继续说下去,两个人聊了些废话,不觉已经来到了小食堂。

      食堂管理员把他们带进一个房间,房间里摆着一张小餐桌,酒菜都已经摆上了。餐桌上安排了五个位置,其中三个位子上坐着周衡、吴伟钦、朱亚超三人,余下的两个位子,就是给管之明和唐子风预备的。

      “老管,请入席吧。”周衡起身招呼着,接着又解释道:“我让小食堂随便准备了几个菜,知道老管你喜欢清静,所以也没找太多人来作陪。你看,今天就我们这几个,我和老吴是新来的,老朱是厂里的老人,再剩下就是小唐了,你看怎么样?”

      “多谢周厂长。”管之明向周衡点点头。

      周衡说他喜欢清静,其实只是一个借口。真实的原因在于以管之明现在这个身份,厂里不宜大张旗鼓地设宴给他接风。

      周衡是厂长,又是他亲自去请管之明出山的,所以不能不来。吴伟钦和唐子风都是与这次项目相关的人员,前来作陪也不奇怪。唯一让管之明觉得有些意外的,反而是原来班子里留下来的朱亚超。

      上一任的班子【创建和谐家园】化,朱亚超一直游离于众人之外,洁身自好,从而躲过了这一劫。

      在管之明的记忆中,朱亚超与他并没有什么私人交情,甚至有可能是比较反感他与其他那些厂领导的,却不料也出现在这个小宴会上。

      “老管!”

      没等管之明说什么,朱亚超先站起身,主动向管之明伸出手。

      管之明连忙也伸出手,与朱亚超握了一下。两个人握手之时,四目相对,似乎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终,朱亚超轻轻叹了一声,用手一指自己身边的位子,说道:“老管,你坐我这吧。咱们俩也是老同事了,一会一起多喝两杯。”

      看到人已到齐,小食堂的服务员进来打开酒瓶子,给众人面前都倒上了酒。周衡等到服务员倒完酒,向她挥挥手,说道:“你出去吧,把门给我们关上。没喊你,你就别进来了。”

      服务员倒也有点眼力架,连忙点头应道:“好的,周厂长,我就在门外,有事您就喊我。”

      看到服务员离开并且关上房门,周衡站起来,端起酒杯,说道:“今天这顿饭,有两个主题。一是给老管接风,具体的缘由就不多说了。二来呢,就是我代表临一机的新班子,感谢老管在厂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为厂子排忧解难。这个人情,我周衡记下了,我提议,这第一杯酒,我们大家一起敬一下老管。”

      “对,敬老管!”其余几人也一齐站起来,向管之明比划了一下手里的酒杯。

      管之明缓缓站起来,同样端着酒杯,语带苦涩地说道:“周厂长这样说,让我愧不敢当啊。临一机搞成今天这个鬼样子,我也是有责任的。周厂长,还有吴厂长、小唐,你们过来帮我们收拾这个烂摊子,我非常感谢。至于说什么挺身而出之类,我实在受不起。这本身就是我应当做的事情,能够为厂子再做一点事情,我觉得非常欣慰。”

      朱亚超伸出一只手,拍拍管之明的肩膀,说道:“老管,临一机的事情,怨不到你头上。你在临一机,功劳和苦劳都不少,这一点,我也是看在眼里的。至于说……,唉,我想你也是身不由己吧。马大壮他们那伙人把厂子搞得乌烟瘴气,你也是受了他们的牵连吧。”

      “老朱,谢谢你能这样说,不管怎么说,我对临一机还是有愧的……”

      管之明扬扬手里的酒杯,向朱亚超递去一个感谢的眼神,同时感慨地说道。

      上一任班子贪腐的事情,的确是由分管销售的副厂长马大壮搞起来的,管之明算是被马大壮一伙拉下水的。但要说管之明无辜,那也是骗人的鬼话,他充其量是半推半就,人家把钱送到他手上,他也就接了,然后又昧着良心做了一些事情。他又不是三岁孩子,做这些事情意味着什么,他岂能不知道。所以,他走到今天这一步,也是咎由自取。

      至于朱亚超刚才那话,就是给管之明找个台阶,遮遮面子,所以管之明要向他道谢。

      周衡对于事情的前因后果是非常清楚的,但既然要请管之明出来帮忙,大家自然要说点好听的话,所以他也并不点破朱亚超的粉饰,而是笑呵呵地说道:“好了,过去的事情就不提了,大家先喝了这杯,算是给老管洗尘吧。”

      “干!”众人一齐喊了一声,然后满饮了杯中酒。

      由于周衡把服务员打发出去了,倒酒的事情,自然就落到了唐子风的身上。他倒也有点自觉性,没等周衡发话,便拎起酒瓶子,转着圈给大家都续上了酒。这一桌子人里,年龄最轻的也比唐子风要大20岁以上,所以对于他给大家倒酒一事,没人觉得过意不去,甚至连向他点点头的人都没有。

      唐子风并不介意大家对他的轻视,他非常希望大家把他仅仅当作一个孩子,因为这样做错事也不会受到责难。所谓扮猪吃虎,就是这么回事。

      头一杯酒喝过,大家就比较随便了。互相敬了几轮酒之后,桌上的气氛逐渐活跃过来。没人再提管之明的囚犯身份,而是把他看成了一个与大家阅历相同的企业领导,聊天的内容也愈发趋向于海阔天空。

      “老管,对于临一机未来的发展,你有什么想法?”

      聊过国际国内的大事之后,周衡把话头引回到了眼前,向管之明问道。

      第七十四章

      最终的业务还是要落在机床上

      “临一机绝对是有希望的。”

      听到周衡的问题,管之明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周衡微微一笑,问:“你的理由是什么呢?”

      管之明说:“理由很简单,国家要搞工业就离不开机床,要机床就离不开咱们十八罗汉。别看临一机现在半死不活,欠着银行几千万,连自己的工人都养不活。

      但要论技术水平,沿海那些乡镇企业拍马也比不上我们。过去临一机的确是出了不少问题,但我想,只要好好整顿一下,尤其是把风气正过来,临一机起死回生是毫无问题的。”

      吴伟钦说:“可是,现在整个国家的机床行业都不景气。就说咱们十八罗汉厂,不亏损的也没几家了。国内很多企业现在都是买进口机床,还有一些小企业就买乡镇企业生产的机床,那些机床质量和性能都不行,但强在价格便宜。反而是咱们临一机这样的国有大型企业,论技术拼不过国外,论价格拼不过乡镇企业,卡在中间,不上不下,是最难受的。”

      朱亚超也说:“是啊,老管,你看过去,咱们的机床销量就是一年不如一年。现在反而是搞了一个金属打包机,销售情况还不错,这也是多亏了周厂长,还有小唐的眼光。其实严格说起来,打包机都不算是机床,我听说小唐最早去找秦总工的时候,秦总工都不想接这桩业务呢。”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11: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