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管之明笑纳了周衡的这番恭维,他说道:“就算我能办到,又有什么用。我现在呆在监狱里,还能飞过去指挥生产不成?”
唐子风说:“管厂长,你觉得以咱们临一机的力量,在一个月之内完成这43台打包机的生产,有可能吗?”
管之明说:“可能性当然还是有的,不过得看由谁来指挥。靠古增超,或者吴伟钦,我看够呛。”
这话就说得很霸气了,潜台词就是这件事他管之明能够办到,但其他人是办不到的。
如果来南梧之前没有听周衡讲过这位管之明的事迹,唐子风此时肯定会觉得对方是在吹牛。可知道了他的那些事迹之后,唐子风就不这样想了,他把管之明的话当成了一种自信的表现。
“管厂长,如果是你来指挥,你会怎么做呢?”唐子风问。
管之明呵呵笑道:“我现在怎么知道该怎么做?组织生产这种事情,很多时候是要随机应变的。如果是我在现场指挥,我就能够和工人们一起商量,找一个最佳的方案,把生产速度提起来。可现在让我坐在这里凭空想象,我是想不出来的,这不是纸上谈兵吗?”
周衡顺着他的话头问道:“那么,如果让你到现场去,你能确保完成这个任务吗?”
“到现场去?”管之明一愣。
周衡说:“老管,我也不瞒你,这件事关系到临一机能否扭亏。这40多台打包机的业务做下来,我们起码有400万的毛利,职工三个月的工资就有保障了。我们抢到先手之后,起码还能再带来40台以上的业务,节省一点的话,连明年上半年的工资都没问题了。所以,我专门请示了局党组,又和东叶省司法厅沟通过,想借你回厂去组织这次生产,你有信心吗?”
“你是说,司法厅同意我回厂去组织生产?”管之明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眼神里流露出一些期待之色。
他当然知道,自己只是临时去帮忙,干完活还是要回监狱来的,周衡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把他从监狱里保出去。
但哪怕是临时出去一个月,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啊。别看他刚才在周衡、唐子风面前装得风轻云淡的样子,好像呆在监狱里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实际上他在这里是度日如年。
监狱里是啥生活条件?有首歌是乍唱的,手里捧着窝窝头,菜里没有一滴油……。现在监狱的生活当然没有那么苦,但对于习惯于养尊处优的管之明来说,这种日子也是完全无法忍受的。
“管厂长,周厂长已经和司法厅谈好了,由临一机出函,把你借回去组织生产。你在厂里的活动要受保卫处的监督,不能离开厂区。”唐子风说。
“这一点我懂。”管之明说。
唐子风又说:“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能够保证在一个月时间内,组织工人完成43台打包机的生产任务。如果你做不到,厂里借你回去的理由就不成立了。”
“呵呵,那是肯定的。”管之明说。
他也知道唐子风这话是在给他施加压力,到时候他如果无法完成任务,唐子风也不可能让监狱给他加刑。
不过,人家花了这么大的气力请他出山,他如果掉了链子,自己脸上也挂不住了,所以,他并没有去反驳唐子风的话,而是说道:
“要我负责组织生产也没问题,但必须给我足够的权力。我过去是副厂长,说句话没人敢不听。现在我是个罪犯,人家还听不听我调遣,就不好说了。如果我想指挥的人指挥不动,那么天王老子下凡也完不成你们的任务。”
周衡说:“既然要请你出山,自然会给你相应的权力。现在我需要听你一句准话,这样一个任务,你有没有把握完成?”
“有把握!”管之明有一种很无所谓的口吻说道。
以管之明过去的身份,能够把话说到这个程度,周衡心里也就有数了。
管之明肯定不是随口糊弄一句,以便获得一个到监狱外面放风的机会。周衡是代表组织来的,他的背后是机械部二局,借管之明回厂的事情,是二局的局党委开会讨论过的。如果管之明敢在这样的事情上信口开河,二局有足够多的办法让他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周衡事先就已经与【创建和谐家园】沟通好了,得到管之明的答复之后,他拿着临一机开具的公函,以保外就医的名义,把管之明从监狱里“借”了出来,坐上厂里的轿车,返回了临一机。
管之明的家原来是在临一机的家属区,但他【创建和谐家园】之后,他老婆便带着孩子搬到临河市区去住了,以免遭受厂里职工的白眼。按照监狱方面的要求,管之明不能回家,只能暂时住在厂里的小招待所,享受着贵宾待遇。至于他的家人,得到消息之后自然会来探望,这就不需要细说了。
在小招待所简单洗漱了一下之后,管之明在唐子风的陪同下前往厂部会议室。他一出门,立马吸引了无数的关注,许多人站在远处,对管之明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有一些过去与管之明关系还不错的人,便凑上前来,关切地打听情况。管之明对于这些人的询问一概是笑而不答。
来到会议室,周衡、秦仲年、吴伟钦、古增超等一干人等已经在等着了,见管之明进来,大家纷纷上前打招呼,各种尴尬都是在所难免的。
“时间紧张,咱们先说正事吧。”周衡打断了众人的寒暄,让大家各回各的位置,然后便让有关人员向管之明介绍情况。在南梧监狱,周衡只是给管之明看了打包机的图纸,更多的情况没来得及介绍,现在回到厂里,这些细节都是需要向他介绍清楚的。
秦仲年先介绍了打包机的产品设计和工艺路线,古增超介绍了总体的生产安排,接着便是各车间主任介绍本车间所承担任务的生产情况以及遇到的困难。
管之明拿着唐子风给他的一个空白笔记本,快速地记录着众人叙述的内容,不时还提出几个问题,全都是一针见血的。他【创建和谐家园】离职至今其实只有几个月时间,厂里的基本情况他还是非常了解的,生产上的这点事情,他一听就能明白。
听完全部的情况介绍之后,管之明开始安排了:
“铸造车间的压力比较大,不过也不是不能解决的。老饶,你回去之后,要先把侯振声和戚运福两个人请回来,他们俩有经验,搞这种大会战,离不开他们俩人。”
“老侯还在厂里,戚师傅退休以后,住到孩子家里去了……”铸造车间主任饶书田说。管之明说的这两个人,都是铸造车间的退休工人,退休前是车间里的顶梁柱,至今也没人能够超过他们俩的作用。
“戚师傅的孩子就在临河粮食局工作,厂里可以派车去把他接回来,这一个月,他必须呆在厂里,不能让他离开。”管之明霸道地说。
周衡向坐在角落里做记录的樊彩虹示意了一下,吩咐道:“樊主任,你现在就落实这件事,派车去接戚师傅。如果他孩子家里有什么困难,你就以厂里的名义帮着解决掉,务必要让戚师傅毫无后顾之忧地回来工作。”
“明白!我马上就办。”樊彩虹答应得极其爽快,接着便小声地吩咐旁边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去处理此事。
“车工车间,要把季金华和庄官尧请回来,另外,机关这边有十几位原来当过车工的干部,程伟,你那里应当有名册吧?”管之明问。
“有的。”车工车间主任程伟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把这些人都召回去。这些人技术都没问题,就是手有点生,练一练肯定能捡回来的。”
“明白!”
“装配车间……”
第七十一章
啥叫运筹帷幄
唐子风算是见识了啥叫运筹帷幄。
哪些工作应当由哪个车间承担,车间里现有设备的能力如何、工人水平如何,在管之明的脑子里都一清二楚。他挨个地报着各车间里骨干工人的名字,如数家珍。
有些工人已经退休了,管之明便让车间主任马上派人去把他们请回来。还有一些工人因为各种原因调离了生产一线,管之明也要求厂里把他们调回去应急。
古增超、饶书田等人此前在周衡面前唧唧歪歪,说这个办不到,那个有困难的,但在管之明面前,他们老实得像一群孩子。
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忌讳管之明的身份,而是因为他们那点小算盘根本就骗不过管之明。但凡他们说出什么难处,管之明都能轻易地予以揭穿,在这样一个领导面前,谁敢玩什么心眼呢?
各位车间主任都领了任务回去了,管之明端起面前的水杯喝了一口。坐在一旁的吴伟钦马上亲自拎起热水瓶,走上前去,给管之明的杯子里续了点水。管之明象征性地用手扶了扶杯子,笑着说道:“吴厂长,真不好意思,刚才我有点越俎代庖了吧?”
“哪里哪里,我应当感谢管厂长才是。我初来乍到,对厂子里的情况还不熟悉,突然接到这么紧急的任务,还真有点拿不下来呢,多亏了管厂长来帮忙……”吴伟钦说道。
刚才那会,看着管之明对车间主任们发号施令,而车间主任们都唯唯诺诺不敢违抗,吴伟钦心里的确是有些酸意的。要知道,他才是分管生产的副厂长,管之明不过是一个阶下囚而已,现在居然抢了他的风头。
可他酸归酸,也明白管之明是在帮他。管之明能够做到的事情,他至少现在是做不到的,这其中有不熟悉临一机情况的缘故,也有自身能力不及管之明的成分。
管之明【创建和谐家园】之前,在临一机当了多年的生产副厂长,而吴伟钦当时仅仅是鸿北重机的生产处长而已,与管之明是差着一格的,不服不行。
管之明摆摆手,说:“吴厂长,我现在是个劳改犯,你就别叫我管厂长了。如果不介意的话,你就称我一句老管吧。对了,周厂长,这段时间我肯定还得到车间里去现场指挥,你最好交代一下,让大家别叫我管厂长,叫句老管就好。管厂长这个称呼,我现在真有点受不起,传出去对厂子也不好。”
“这……”周衡想了想,点点头说:“也好,那我就让樊主任去交代一下,让大家都称你一句老管吧。不过,老管,厂里既然把你请回来,你就不要顾忌自己的身份。生产管理这种事情,讲究的是令行禁止,如果有谁拿你的身份说话,不服从调配,厂里是不会放过他的。”
对管之明的称呼,的确是个敏感问题。在私底下的场合里,大家称管之明一句管厂长,属于照顾他的面子,给他一份尊重。
但到了正式场合,尤其是在普通职工面前,如果大家还是一口一个管厂长地称呼他,就有些不合适了,这相当于是否定了组织上对管之明的处理,在职工中也容易引发议论。这年头,心理肮脏的人多得很,谁知道有没有人拿这一点来生事呢?
管之明也是当了多年领导的人,自然懂得这个规矩,所以会主动提出来让大家改称呼。周衡其实也想到这一点了,只是没一个合适的机会来提。现在管之明自己提出来了,他自然也就顺水推舟,接受了管之明的要求。
管之明说:“周厂长,我毕竟是下了台的人,而且现在还是这样一个身份,车间里如果有人不服,我还真拿他们没什么办法。我想,厂里能不能安排一个中层干部跟着我,如果有什么事情,我没资格说的,可以让他来说。”
周衡用手一指坐在角落里的唐子风,说:“这很简单,就让小唐跟着你吧。小唐是学文科的,技术上是个门外汉,老管你正好教教他,让他多少能学点东西。”
“没问题!”唐子风赶紧起身表态,又向管之明说:“管厂长,那我也就冒昧地改口称你一句老管了。这些天,我就负责给你当跟班,有什么事情你就随时吩咐我好了。”
管之明淡淡地说:“唐助理客气了,我哪有资格吩咐唐助理做什么。”
唐子风说:“完全有资格的,在你面前,我就是一个小学生而已。对了,老管,既然大家都改了称呼,你以后就叫我一句小唐好了。你这个资历,称我一句唐助理,我可真担当不起。”
管之明点点头,说:“也罢,我这么大岁数了,就称你一句小唐吧。这样吧,小唐,咱们也别耽搁了,现在就到车间去。对了,秦总工,技术处这边也要安排几个人跟我们一起去。工艺方面的问题,我准备到车间找一些老工人一起商讨一下,能改进的地方就马上改进,这需要工艺科派人配合。”
“没问题,我马上安排。”秦仲年应道。
周衡关心地问道:“老管,你刚从南梧过来,坐了这么久的车,身体能不能扛得住?要不,你今天就先休息一天,明天再去车间吧?”
管之明微微一笑,说:“这算个啥,过去赶任务的时候,我在车间里一呆半个月也是寻常的事情。车间的工艺流程调整要尽早,谁让你们定下的工期这么紧,能赶一天就赶一天吧。”
“也好。”周衡知道管之明的话是对的,总共也就是30天的工期,每一天都是非常宝贵的,现在真不是客气的时候。
“这样吧,老管,你先和小唐到车间去。我这边安排一些其他的工作,回头也会到车间去看看。今天晚上,我让小食堂安排一下,也不说是接风啥的,大家在一起聚聚,喝两杯,你看如何?”周衡说。
“那就多谢周厂长了。”管之明应道,脸上还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
尽管各车间的主任回去之后便把厂里借管之明回来抓打包机生产的事情通知了所有干部和工人,管之明与唐子风出现在铸造车间里的时候,还是引起了一阵阵的骚动。
管之明已经脱掉囚服,换上了一身临一机的工作服,但他脑袋顶上的短发还是让人想到了他现在的真实身份,那就是一名正在服刑的犯人。想到上一次管之明到车间的时候还是威风八面的副厂长,而现在却成了一名犯人,所有的人都有些唏嘘的感觉。
管之明犯的是【创建和谐家园】罪,涉案金额有30多万,相当于厂里几十户人家全部的家产。干部工人们在私下里聊起原领导班子的窝案时,都咬牙切齿,大骂这些人贪得无厌,还把厂子给拖下了水。但是,具体到管之明身上,对他怀有强烈反感的人却并不多。
管之明【创建和谐家园】的是厂里的公款,与职工个人没有直接利害冲突。大家从理性上觉得他很可恨,但在感性上,大家记得更多的却是管之明管理生产的事情。管之明是工人出身,懂技术,会管理,与许多工人的关系也都非常不错,所以大家见到他的第一感觉,是亲近多于厌恶,惋惜多于仇恨。
“老侯,戚师傅,你们都来了。”
管之明似乎没有看到全车间干部工人对他射来的目光,而是径直走到两名老工人的面前,向他们打着招呼。
“管厂长,你……”
刚刚被车间召回来的退休工人侯振声和戚运福都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与管之明打招呼好。
“我现在不是厂长了。”管之明用洒脱的口吻说。说罢,他又扭转头,看着周围的工人们,拱了拱手,大声说道:“各位,以后就别叫我厂长了,称我一句老管就好。你们的周厂长是让我回来戴罪立功的。打包机的生产,关系到咱们临一机的生存,希望大家不要计较过去的事情,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好。”
“老管说得对。”唐子风不失时机地补充道,“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现在咱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打包机的生产任务完成,这涉及到每位职工能不能过一个好年,希望大家齐心协力。”
“对对,唐助理说得对。”车间主任饶书田说,“好了,大家都回去干活吧。周厂长答应过,这桩任务完成了,每人起码有50块钱的奖金,未来三个月的工资都不会拖欠了,大家加油吧。”
听到唐子风和饶书田都这样说了,围观的工人们自然也就没啥可说的,一个个小声议论着,返回自己的岗位去了。管之明回厂的事情,未来仍会成为大家的谈资,够聊上几个月的。但现在不是聊天的时候,厂里难得有这么好的业务,大家还是抓紧干活吧。饶书田不是说了吗,每人起码有50元的奖金,这可是大家欠违的收入了。
看到周围的工人们散去,管之明回过头,向侯振声和戚运福说:“老侯,戚师傅,是我让厂里把你们俩请回来的。打包机的生产任务,你们刚才了解过没有?”
“饶主任已经跟我们说过了,图纸我们也看了。”侯振声说。
管之明说:“依你们的经验来看,完成这43台打包机的铸件生产,需要多长时间?”
“最快也得一个半月。”戚运福说。
“我看还得再多一点时间,50天的样子吧。”侯振声说。
管之明说:“可现在厂里给咱们的时间只有30天,你们有什么想法?”
“还能有什么想法,管厂长……,呃,老管你都开口了,咱们就照着30天做呗。”侯振声笑着说,语气里透着一种默契。
管之明笑得很爽朗,他说:“这可不是我能说了算的,得你们二位说能行,才是真的能行。我最初看到图纸的时候,就琢磨了一下,照着工艺科那边设计的工艺,30天之内肯定是完不成的。要想提前完成,就得改工艺。这方面,我可不灵,得请你们两位出马才行。”
第七十二章
实践出真知
“按照技术处设计的工艺,一炉铁水只能浇三个铸件,还能富余一些铁水,但不够浇第四个。如果我们能够把冒口缩小一点,省下来的铁水,就正好够浇第四个铸件。这样一来,电炉的利用效率就能够提高1/3。”
“可是原来的冒口设计是用来补贴缩孔缺陷的,把冒口缩小了,缩孔缺陷就大了,铸件质量就没法保证了。”
“我倒是有个想法。你们来看,工艺要求上说这个铸件顶部负荷大,要求结构致密,不能有气孔、缩孔,但底部的负荷小,质量要求就没这么高。如果我们把砂型倒过来,把冒口缩小,这样就算产生一些缩孔,也是在底部,不影响顶部的质量,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我看行。把砂型倒过来以后,底下可以设置几个下冒口,进行下层补缩,质量应当比原来的工艺还好。”
“唉,要说起来,这个法子还是当年老张师傅提出来的,老侯,你还记得吧?”
“怎么不记得,当初也是老管带着咱们一起讨论的嘛。唉,老张师傅走了都有10年了吧,如果他还在……”
“扯远了……,我看图纸上这个设计,冷铁是不是可以加大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