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听姐姐一句话,只要你点点头,姐姐这就去为你张罗,哪怕眼下我们圣军还很清苦,也断不能委屈了妹妹,定让圣王把妹妹风风光光的娶回宫去。”
女子的话依旧在继续,只是赵敏的心思却已不在这里。
那日少林一役,从容布局之后,便抽身而退,这个局,在自己原来的世界已经布过一次,如今也不过是把在倚天位面的东西稍作修改之后,照搬到这里,至于结果,赵敏并未过多的去参与,她相信以那个男人的本事,要让事情朝着自己需要的方向发展,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当然,就算留下其实也没有太大的问题,或许还能顺理成章的跟着那个男人回到属于他的国度,只是想到那个国度,却又让她非常恼怒,因为在那里,那个男人又有了一个对她来说可以说完全陌生的女人,霸占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位置。
眼前的女子有些话是没错的,无论她再怎么优秀和出色,但说到底,她也还是一个女人,一些属于女人的特性一样会出现在她的身上,有些事情上,甚至会更加激烈。
正是因为这些东西,所以在跟他离开自己的家乡,进入另一个世界之后,拒绝了成为他女人的机会,而是选择了辅佐他这条路,然后跟他一起来到了眼前这个世界。
那个名叫王语嫣的女人出现,让她感受到一种危机感,还有更多的不满,也正是基于这个女人的原因,让她选择了回避与李轩的碰面,至少在没有想清楚一些事情之前,赵敏不准备给他见面的机会,就算是……作为他花心的惩罚。
虽然这种惩罚看起来没有丝毫的意义,但以赵敏昔日贵为郡主的高傲,若就这么一声不吭的被他召唤回去,对照明来说,那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
无论出于面子问题,还是内心那股偏执,赵敏暂时都没有原谅对方的想法,虽然依然在想尽办法帮助对方,但另一方面却不断地拉开跟对方的距离,享受那种若即若离中,想象对方苦恼和煎熬的感觉。
虽然最终被煎熬的反而是自己,但赵敏自己却是乐在其中。
“所以说啊……”叽里呱啦叽里呱啦,意识从思索中清醒过来的时候,面对的却是另一个女人仿佛永远不会终止的聒噪,方腊身上的优点,此刻在对方的嘴中被放大了无数倍。
听着女子的话语,赵敏突然有种想笑的感觉,对方嘴中所说的那些优点,有不少虽然是以方腊的名义,但实际上从幕后的策划亦或是施行者基本上都是自己,如今从另一个女人嘴中以一种被扩大了好几倍的效果说出来,停在赵敏耳中,除了可笑之外,更多的却是一股无奈。
虽然方腊起义也不过是自己顺势而为的杰作,最初的目的也只是在耗损大宋元气的同时,为李轩提供一个灭辽的契机,帮助对方吸引天下人的视线,但这支名为圣军的义军,毕竟是相当于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在大势上来说,这次起义无论时机还是准备以及策划上,都不是最佳的,但亲眼看着它在走过短暂的辉煌之后开始向灭亡迈进,心中多少都会有些不舒服的感觉。
“再说了,这圣军终究是圣王的,你一个女人,手中的权利太多了,有时候也不见得是好事。”
“这话……是圣王教你的?”
赵敏抬头,美眸中带着一抹清冷,身为昔日的郡主,哪怕如今到了李轩麾下,李轩也从未想过将她雪藏,心中突然生出一股愤怒,这所谓的大业还只不过刚刚开始,就要想着夺权了吗?
久居高位,哪怕失去了郡主的身份,也一直以来是以运筹帷幄的形象示人,虽然平日里显得平易近人,但那股逐渐被内敛的凌厉一旦释放出来的时候,却有着足够的威慑力。
平淡的目光中,却透露着往日里很少会表现出来的威严,看着眼前的女人,这种话,绝不是这样一个长舌妇能够想到的。
“我……没有……不是……这……”面对赵敏突然间变得凌厉起来的气势,女人明显有些手足无措,眼神中带着一股惊慌和无措,在赵敏突然间展现出来的威势下,不由自主的退了几步。
“总之,我觉得妹妹该考虑考虑了。”面对此刻的赵敏,女人突然没有了继续在这里呆下去的勇气,起身,匆忙间告辞一声之后,几乎是以逃跑般的离开了这座庄园。
“哼!”琼鼻中发出一声淡淡的轻哼,对于眼下方腊的义军,在这杭州城中,没人比赵敏更清楚眼下这支义军所面临的困境。
朝廷的大军虽然在人数上比义军人数差了很多,但几乎都是久经战阵的边军和禁军组成,无论战力还是装备的精良程度,都绝非这些刚刚丢下农具的农夫所能相比,哪怕义军之中,也同样有着经历了不少战阵的精锐存在,但那毕竟是少数,而且被方腊自作聪明的分给了各军将领作为亲卫,本就不多的精锐,这样一打散,更难以发挥出作用。
而经过前段时间那爆炸式的膨胀,眼下义军数量虽多,但在赵敏看来,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顺风仗还行,守城仗若运用得当,也能打出威力,但若是拉开在野外进行野战的话,哪怕比人家多了十倍,那也只有送菜的份儿。
而且军中将领的盲目乐观,甚至将自己跟北方的辽人相比,认为宋军不堪一击……那能比吗?
虽然如今占据了几乎整个江南和江浙一带,而且听从了自己的建议加上朝廷的平叛大军到来,没有继续进行这种爆炸式的发展,急切间,哪怕以宋朝如今的阵容,也很难将其连根拔起,但失败的因素已经出现太多了,甚至连方腊本身性格都是赵敏推算中的失败因素之一,莫说登基称帝,便是称雄一方如今看来都很勉强。
这样的情况下,不说好好整顿内部,反而将主意打到自己身上,想要从自己手中夺取冰泉,这样的人物,想要真正成就大事,那只有两个字——妄想!
至少赵敏在对方身上,看不出任何能够成就大事所该具备的条件。
“姑娘……方腊这是要……”院子中,一僧一俗两道身影出现在赵敏身后,看了看女子离去的方向,年纪三十许的男子眉宇间带着些许的不满。
“林教头,你的家眷我已安排出城了。”赵敏看了看男子道:“杭州我是不准备待下去了,林教头的家眷已经送往燕京,慕容复与我也有几分交情,这里有一封书信,教头可持此信以及这枚令牌前往燕京,自会有人接待于你,到时候是去是留,全凭林教头做主,我绝不会有半分干涉。”
“燕京……大汉?”男子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最终化作一抹苦笑,对着赵敏拱了拱手道:“姑娘不随我们一同去吗?”
“暂时不准备去,我在大宋还有些事情没有办完,若林教头最终留在燕京,想来日后会有相见的一天。”赵敏笑道。
“只是姑娘的安危……”林教头说到一半却是止住了,他很清楚眼前这位看起来年纪轻轻的女子,可是精通百家武学,一身武功足以令无数男儿汗颜,江湖经验更是丰富无比,加上国人的机智,想要威胁到她,或许来杀自己更容易一些。
“林教头是有本事的人,相信他不会慢待,我的安危教头自不必担心,鲁【创建和谐家园】会跟我一路,此去眼睛,一路波折无数,倒是林教头需担心些了。”
“如此,姑娘珍重!”点了点头,林教头拍了拍和尚的肩膀,嘱咐几句之后,便匆匆离开了。
看着居住了一段时间的宅院,心中闪过各种滋味,眼下,却是到了必须离开的时候了,否则今后便是想走,也来不及了。
第七十八章 水浒武将登场
“你是林冲?”
燕京,天和殿上,将手中的书信放下,李轩目光落在单膝跪在殿下的汉子身上,儒雅中透着一股不怒而威的气势,面相虽然平和,但骨子里那股傲气却是逃不过李轩的眼光,脸上的表情没有太大的波动,时至今日,莫说在这低武位面遇到一个熟悉的人物,就算到了原始位面,真正见到那些名留青史的历史谋臣和猛将,也难以让他心中再起太大的波澜,经历在不断地积累,心态也在不住的变化。
“小人林冲,参见大汉陛下。”林冲低头,年轻时的他,自是有着属于自己的傲气,这是有本事的人的通病,只是宦海浮沉,加上之后的遭遇,早已磨平了他的棱角。
“小人?”李轩闻言,剑眉挑了挑,有些失笑,那神态,那表情,让林冲面色不大好看,只是如今身在矮檐下,却是不得不将心底冒出的那股怒气生生的压下去。
“东京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或许不算什么大官儿。”李轩以一种很平淡的语气看着林冲说道:“但是,朕的眼睛还没瞎。”
林冲一怔,有些不解的看向李轩,眼中怒意并未消散,即便面对李轩此刻所展现出来的气势,腰杆却挺得更加笔直,胸中的那股傲气,让他不愿意被眼前这个男人看轻。
“不错,有点好汉的样子,否则……”看着心中那股怒气被自己激发出来的林冲,李轩的反应有些出乎林冲的预料。
“你的事情,我知道一些,想要报仇,不难。”想了想,李轩看着情绪骤然间变得激动起来的林冲,微笑着道:“有两条路给你选,至于选择哪一条,那就是你的事情了。”
“若能得报家仇,林冲必结草衔环以报陛下恩德。”林冲轰然拜倒在地,这一次,跪的却没有丝毫的勉强,虽然外表看似谦和,哪怕跟随赵敏一起投奔了方腊,与那些方腊军中将领也相处的非常融洽,但内心里,却是时刻刻忘不了那份仇恨,只是南方的义军,看似声势浩大,但内里……哪怕赵敏并未认真跟他分析过,以林冲的眼力,也能看得出义军看似浩大,实际上却底蕴不足,加之首领方腊并非那种真正有着雄才伟略的人物,最终的结果,恐怕还是败北的可能性居多。
赵敏让他来这里,一来是挂念妻儿,二来也未必没有想要借北方之势,他日马踏汴梁的心思。
“别误会,朕并没有携恩图报之意,以眼下汉宋两朝之间的关系,他日必有一战,若我朝战败,自然万事皆休,若我朝他日能够一战定鼎中原,高球这些人,却是没有继续留下去的必要,朕如今,只是给你两个方法,供你选择。”摆了摆手,李轩并未去搀扶对方,至少眼下在没有真正收服这位在另一个故事中有着不俗业绩的猛将之前,李轩还没有准备作出礼贤下士的姿态。
“林冲敢请陛下示下。”林冲豁然抬头,目光看向李轩,有疑惑,也有些释然在里面,毕竟当了几十年的宋人,让他突然改投别国,哪怕这个国家同样是【创建和谐家园】组成的,心中也有些别扭。
“第一个方法相对来说很简单。”李轩对着林冲,伸出食指道:“高球如今虽然有些影响力,但底蕴不足,身边纵使有些护卫,但在我看来,也是形同虚设,若你愿意,三日之内,高球直系三代之内人头,就会送到这里,就凭这封信,朕可为你动用一次我大汉朝资源,但仅此一次,此事过后,你与我大汉朝再无瓜葛,是走是留,任你选择,朕绝不强留。”
本是充满着血腥气息的话语,自李轩嘴中说出,却仿佛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那从容的语气,却能让林冲体会到在这番话治下,所透露出来的强烈自信和霸气,虽然并不知道对方会采取怎样的手段,但也无外乎暗杀之类的方式,虽然听来容易,但林冲总有种不真切的感觉,而且这样还算是报仇吗?
“杀妻之仇,毁家之恨,不敢假手他人,敢问陛下第二个方法。”最终,林冲缓慢却坚定地摇了摇头,此法虽快,却难解他心头怨恨,若是如此,宁可不报。
“有志气。”眼中闪过一抹满意道:“另一个方法,比之这个方法,却要困难十倍不止,而且也未必你能等到那一天。”
看着林冲坚定地眼神,李轩点点头道:“方今天下,虽是五国并立,但大理偏安一隅,过小兵弱,吐蕃偏远,也难真正影响到天下大势,以眼下的形势却是大汉、大宋、西夏三国并立的局面,不过西夏……”
李轩站起身,看着身后那张巨大的地图,嘴角闪过一抹冷笑:“一年之后,便不复存在了,所以汉、宋之间,必有一战,长则五载,短则三年,我可让你独领一军,他日伐宋,必有你一席之位,亡宋之日,便是你手刃高球之时,只是如此一来,你就必须加入我大汉,为我臣子,助我开疆拓土!”
“这……”林冲抬头,目光落在李轩身上,这个结果虽有想过,甚至在心中,业已做好了准备,但当真正面临这个问题的时候,却又有些犹豫了。
“可先在军中熟悉一番,在你绝定之前,朕不会强求你去做什么,不过既然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又能被她看重,想来在练兵方面有着不错的本事,就暂时去帮朕练练兵吧,就当是军中请来的外援,朕也可给你发放一定的酬劳,初来燕京,要在这里生活下去,总得有些收入才行。”李轩点点头道。
“林冲多谢陛下恩典。”这一次,林冲却没有再拒绝或犹豫,虽然赵敏已经帮他在燕京安顿好宅院,但想要维持生计,坐吃山空却是不行的,此前林冲也想过要去做哪些行当,但如今李轩既然提出这个要求,无论出于报恩还是实利,都已没有拒绝的理由。
“她还好吧?”
末了,李轩似乎漫不经心的提起,抬头,目光看向殿外的天空,有些叹息道。
“赵姑娘吗?”林冲一怔,随机有些恍然,点头道:“赵姑娘无论武功谋略,都胜林冲十倍,只是如今方腊似乎有迎娶赵姑娘的意思,我走之前,赵姑娘似乎已经准备离开义军了。”
“方腊?”李轩眼中,闪过一抹杀机,点点头道:“林教头若无其他事,可以回去了,这块令牌,是你身份令牌,持此令牌,可前往军营中报备,到了那里,自会有人告诉你该如何去做。”
“林冲告退。”能够感受到李轩之前身上那一闪而逝的杀机,虽然只是一瞬间,但却生生让林冲北上惊出了一身冷汗,再次向李轩拱了拱手后,躬身离开天和殿。
空旷的大殿随着林冲的离去,变得有些冷清,李轩就这么静静地站在原地,目光看向殿外的天空,眼中却是杀机四溢,显然,刚才林冲的话,让李轩对方腊产生了强烈的杀机。
“陛下。”半晌,苏星河出现在李轩身后,看着林冲消失的方向,疑惑的看向李轩道:“臣观此人,虽外表谦和,但举止有度,从容大方,听闻其身手也是不错,在汴梁堪称勇冠三军,有猛将之称,陛下何不趁此机会,将其收服,如今有话在先,想要再次收服,却是难了。”
“难吗?”李轩眼中杀机消散,转头看向苏星河道:“他现在不是已经在为我效力了吗?”
“这……”苏星河一怔。
“携恩图报,或可让其加入大汉,但若说心服,怕是不可能的。”摇了摇头,李轩笑道:“如今,却是向他展现出我大汉的诚意,朕不屑携恩图报,让他没了后顾之忧,至于今后是去是留……呵,朕还真不相信,进了我汉朝军营的武将,还会愿意离开的。”
“陛下英明。”苏星河心中一叹,的确不是携恩图报,这根本是让人家自己【创建和谐家园】呐,而且到了最后,如果真正能报了大仇,那时恐怕就是死心塌地了。
“好了,这些事情,暂时先不说了,眼下北方局势渐稳,也是时候该讨论一下攻伐西夏的事情了,眼下西夏皇城,已经被渗透的差不多了,不过若要攻伐西夏,战争却是难免的,以我军如今的士气和兵员素质乃至武将,正面作战不是太大的问题,不过如何让西夏迅速恢复稳定、人员调配,收取民心,却还要好好斟酌一番,我国的人才储备如今进行的如何了?”
“回陛下,若真能攻占西夏,为确保民心迅速收拢,臣建议西夏原本的基础官员莫要有太多的变动,可在其中选择一些能力优秀的官员进行提拔,同时我国再派出一批官员进行辅助和监督,否则,以我国这段时间储备的人才,哪怕真能攻下西夏,却也没有足够的人才去治理一方。”
就在林冲手持着李轩交给他的令牌前往军营报备之际,天和殿中,却是已经开始对攻伐西夏做着战前最终的调整和规划。
第七十九章 天下大势
时间在缓缓地流逝着,转眼间,李轩来到这个位面已经整整两年了,似乎在离开江湖之后,时间就突然加快了一般。
当然,这两年中,李轩也并非无所事事,相反,在大多数时候,他都是处于忙碌之中的,尤其是在开朝建国之后,清闲的时光就越来越少了。
武功自然不会落下,作为一个另类的位面旅行者,注定他将进行着一次次不断从无到有的帝王之路,所修习的帝王【创建和谐家园】《黄帝心经》如今看来也并非只是一部记载着兵法和内功那么简单,在天龙位面建国以来,国家的每一次扩张,民心的每一次提升,甚至所做的每一个决策,在梳理着这个国家的同时,体内的真气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效果甚至要比和女人阴阳和合更佳。
依旧是第三重境界,黄帝心经的每一次晋级似乎都有着一道看不见得门槛在阻止着突破,需要一定的契机才能进入下一个境界。
距离回归,只剩下一年的时间,听起来似乎很长,但对李轩而言,却远远不够,他的目标,是整合这个低武世界的所有资源,为自己在原始位面提供源源不绝的人力和物力。
大宋南方的方腊起义还在继续着,不过时间到了这个时候,任谁都看得出,去年还气焰滔天的起义军,到了现在基本上已经是强弩之末,方腊最终还是没能忍受住那帝位的诱惑,在去年九月中旬的时候在杭州登基称帝。
虽然本身因为赵敏的缘故,对方腊动了杀机,但大局上看,宋朝却是汉朝最主要的敌人,敌人的敌人,虽然未必真的就是朋友,但在某些时候,却可以利用一番,总之在声势上,北边的大汉朝却是选择了支持方腊这个行为,甚至以国礼派出了使者,沿海路在方腊登基称帝的当日前往道贺,并送去了五千战马以及一万套优良的装备。
对于缺少军用物资的义军来说,这份礼足够大,至少可以让方腊手中那并不算多的精锐全部武装到牙齿。
当然,礼尚往来,作为回礼,方腊送来的却是大批的人口,并跟大汉达成了长期以人口来兑换装备的意向,虽然有些饮鸩止渴的冲动,但方腊也是无奈,自赵敏离开后,义军内部各种在赵敏在时不算问题的问题,却都凸显出来了,内部武将谋士们开始争权夺利,外部宋朝也开始施展各种分化瓦解的手段,让起义军的地盘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缩小了三分之一。
人口虽然重要,但眼下人口对方腊来说,已经成了一种隐形的负担,如此做法,最终必定会大失人望,但若不做的话,恐怕还没做热的帝位也会被赶下来,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方腊却是想不出更好的主意去解决眼前的困境。
不过随着源源不断地人口被牲口一般当成货物贩卖到北方,这支最初声势浩大,颇有席卷天下之势的义军也算是走到尽头了,哪怕有着北方的支援,也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
相比于南方起义军的日薄西山,另一支由江湖好汉结成的力量却进入了天下人的视线。
八百里水泊梁山,领头的人物却并非宋江,也不是晁盖,而是一个神秘的女人,聚拢了不少江湖好汉在梁山之上高举义旗,虽然并未宣布独立,但在梁山附近的青州一带,却造成了巨大的反响,甚至连朝廷的平叛大军,也在其手中连吃大亏,不但未能剿灭,反而损兵折将,让对方的势力更加壮大,隐隐间,与南方的方腊一南一北,遥相呼应,让朝廷无法专心去对付方腊,也让方腊获得了一丝喘息之机。
八百里水泊梁山,听上去很有气魄,但对偌大宋朝而言,实际上也不过是藓苔之芥,本不是什么大事,偏偏此处易守难攻,四面环水,而盘踞于此的也并非一般山贼水寇,无论训练还是装备什么的,都绝非普通山贼水寇可比,甚至就连时下朝廷禁军,也未必就有对方精良。
围剿不得,朝廷也不是没想过招安,以往许多啸聚山林,来去如风的强贼悍匪,在对付不了或者没有太大精力去对付的时候,多半会选择这一招,落草为寇,很多时候也不过是生活所迫的情况,只是这一次,明显有些不同。
那名首领也不是省油的灯,以梁山如今的军容,哪怕想要打下几座县城也不是不能,但梁山所走的却是精兵路线,丝毫不在意周边的城池,对百姓也是秋毫无犯,甚至许多时候会帮助周围的百姓,虽未占据城池,却有着足够的百姓基础,朝廷就算想要偷袭,也被那些无所不在的刁民给暗中把消息送出去,让对方有了防备,结果自然是以失败而告终。
哪怕以宋朝的国力和底蕴,在几次围剿梁山失利,也是伤了元气,战争一起,黄金万两,真正算下来的话,以几次围剿梁山的战役,真正损失,恐怕万两黄金也不过是九牛一毛,这样的损失,即便是宋朝也有些承受不住,最终的结果就是,本来预计在年初时就可以彻底平定的方腊之乱,最终没能真正平定,反而使得方腊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后,重新站稳了脚跟,年初的时候打了几场小规模的胜仗,却是将失去的士气彻底弥补回来,算是真正站稳了脚跟。
当然,与大汉之间的交易仍然持续,不过最初的人口已经取消,而是以粮食、农具以及一些各种工匠技艺为筹码换取北方的支持。
对于宋朝发生的这些事情,自然难以瞒过李轩的耳目,对于方腊拒绝继续人口贸易的问题上,李轩并没有太多的表示,经过这段时间的人口贸易,如今燕云十六州乃至辽西人口稀疏,异族林立的局面也得到了缓解,【创建和谐家园】比例提升了不少,也便于李轩的统治。
如今已粮草之类的换,也正合了李轩的心意,眼下对他而言,最迫切需要的却并不是人口,而是即将展开对西夏的总攻所需要筹备的粮草,方腊的交易来的却是正及时。
总之,这大半年的时间磕磕绊绊,李轩却是将进攻西夏的所有准备都做到了足够,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这一年内彻底将西夏占领并迅速稳定,让天下格局从昔日的五国并立在自己离开之前转变成双雄对峙的局面。
第八十章 天龙尾声
宋朝的局势大体上已经明朗了,方腊的起义军走到现在,基本上已经到了尽头,哪怕如今起义军仍旧占据着大片的土地,但到了如今,之前与北方贩卖人口的恶果也逐渐显露出来,哪怕方腊在之后颁布了不少的惠民政策,也难以挽回所失去的人望。
眼下,整个江南一带,方腊治下百姓人心涣散,这种情绪,已经影响到军队,若非有水泊梁山的人牵制着一部分朝廷的军队,他可能连年关都无法撑过。
事到如今,方腊也知道自己被人给阴了,而阴自己的,恐怕就是那一直以来暗中支持自己的北方汉庭,虽然在赵敏的眼光来看,方腊实在算不得真正的雄主,但能将义军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本身自然不会真的【创建和谐家园】到一无是处,只是此刻,哪怕知道这些,对他而言,或许要比不知道更幸福一些。
有一点方腊是很清楚的,北方汉庭政权,哪怕没有了自己,但凭借其占领着战马的垄断地位,也一样可以从宋朝手中以平价甚至低廉的价格购买到足够的战马,而他方腊,如果在这个时候选择跟对方彻底决裂,那他将失去最后一个后援,彻底成为一支孤军。
至于西夏……方腊从没想过,事实上从方腊登基称帝那天开始,西夏对于方腊政权的态度就一直非常的暧昧,除了在名义上对方腊建立的政权选择了支持以外,基本上没有过像样的交流,甚至连使节都未曾派出过,至于物资上的互补那就更是不可能了。
当然,还有大理和吐蕃,只是这两个国家……方腊没有去想太多,而眼下却是自己的根子上出了问题,就算拉来再多的外援,也很难解决方腊政权如今所面临的问题。
毕竟是主掌一个大势力的首领人物,权衡之术多少还是懂一些的,所以,在衡量利弊之后,默默地选择了咽下这份苦果,毕竟眼下的方腊政权,如果再失去了北方汉庭的暗中支持,不用宋朝继续进攻,内部的重重问题就足以将这个脆弱的政权彻底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