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仙门_校对版by:四不相》-第1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邱灵柔说:“二少爷,你喜欢符法道术,回去后可以向他学习,他可是闽南治的大祭酒,天降神人,符术高明得很。”

        王凝之果然大喜,打趣道:“你说的他是谁啊?你又怎么知道他肯传我?”

        邱灵柔羞得直跺脚,眼睛却含情脉脉地望着周全,心里跟吃了蜜似的。

        王凝之说:“这般贱民海寇,竟然敢对你无礼,还在晋安妖言惑众,回去后叫爹爹调一支兵马,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邱灵柔说:“他们有晋安的地方官员护着,【创建和谐家园】一家,我看这那个太守也得拉去斩头!”

        周全说:“这恐怕有些不妥,他们在晋安根基深厚,上至太守官史,下至贩夫走卒都已深受影响,民也是匪,匪也是民,不可一概斥之武力。并且据我所知,船上的孙恩还有些来头,也是世族名门中人,牵连极广,将来为祸不小。”

        谢安赞许地点点头:“以你之见,该当如何?”

        “这个,这个只怕极难根治,若依了我性子,当然巴不得带兵杀光他们。但若要治理这个祸患,却不能斥之武力,一是民匪无法分清,杀不胜杀;再就是杀了他们的首领人物,下面的人也会更加愤恨,祸乱更多。他们以宗教为借口,最好还是要以宗教上的理论来驳倒他们,只有一个国家支持的、理论更完善的、健康良好的宗教让老百姓精神可以得到寄托,然后生活能够安定,衣食有着落,自然没有人相信邪教。治理这类东西,应该像治水一样,只可疏,不可堵。”

        周全只是参归照现代的现像来说的,宗教信仰是不可禁绝的,越禁反抗越激烈,越穷的地方也就越迷信。而一些发达国家,官员带头参加宗教活动,合理地引导和利用,对相应宗教内的教条宗旨进行整理,去芜存精,变成强国善民,爱国爱家的强大宣传武器,岂不比像打地鼠一样东压西起,西打东起乱七八糟的强?

        谢安和支道林想不到他能说出这么精僻的话来,更是对他刮目相看。可是这也仅是理论而已,真要处理起来,所牵涉到的东西太多,就算是像后来的谢安一样,掌天下大权,也不能进行改革,因为这是一个时代的大背景和弊病,不能根易改革,除非像秦始皇统一了全国,以强硬手段来改变——事实证明那样也是行不通的。

        人类的进步,需要整个时代的进步,个别先知先觉的,若不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便是郁郁不得志终老山林。

        王羲之这时任会稽内史,领右将军(相当于省级军政长官),却也不能因了一个丫环的事而大兴兵刀。王家势大,指的是整个王氏大族,并不是他们一家人的事,最多只是给相关的地方官员施点压力,叫他们不要太嚣张了。

        周全是一定要报这个仇的,但并不想假手于官兵。出了这一档子事后,短时间内只怕很难找到洪涛和阴宁九等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相信用不了这么长时间,他便有足够的实力找这些【创建和谐家园】报仇!眼下他也没有地方可去,只好随谢安和王凝之一起去山阴,走一步算一步了。

        周全可没想到会就此打入了豪门的大圈子,并且得到当代玄门、佛门举足轻重的两大名人的推崇,成了当代第一等贵族的座上客。

        世事之奇,令人难以预料,谁知后来还会发生什么呢?

      【第二卷 豪门大族】

      第一章 神传书法

        会稽山原名茅山,公元前两千多年前,一代圣君、治水英雄大禹大会诸侯于此,“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禹后病死而葬于此,为纪念大禹的功绩,诸侯“更名茅山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

        会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春秋战国时期曾是越国的都城和军事腹地堡垒,至三国时孙策统一江东,历代经营,已经极为繁华。特别是西晋东渡之后,众多世族名流聚居于此,【创建和谐家园】显爵出入,文人墨客往来,更是平添了几分富贵奢华和诗情画意。

        王羲之和谢安这两个大家族住的山阴县(今绍兴市),就在会稽山的西北边,因为在山的背面所以才叫山阴县。选择住在这里自然是贪会稽山的风景好,出门不远便是“千岩竟秀,万壑争流”的会稽山,正适合一群名士吟诗作画。

        整个山阴县几乎就是王、谢两家的王国,特别是王家,除了王羲之这一系外,还有好多家王氏【创建和谐家园】住在这儿,或是家属住在这儿,山阴县附近的土地田园、屋舍商辅不是王氏的就是谢氏的,出现在这儿的人,如果不是姓王姓谢,那也一定是为两家干活的!周全和谢安、王凝之等人一路行来,所见采桑、耕田、狩猎、畜牧的男女老少,无不向他们亲切地问侯,恭敬地行礼。

        王凝之和谢安出游归来,还带回了遇到风暴沉海的邱灵柔,王家(如非特别说明,本书中的王家单指王羲之一家,不是指整个王氏大家族)上下大是欢喜,早已有一队人马出城来迎,仆役成群,锦衣怒马,罗盖香车,当真是豪门贵族排场,气势非同一般。

        最前面两个骑着高头俊马的少年,一个约有十四五岁,披散头发,面容俊美,已经较凉爽的天气还露着两个膀子,戴着镶金护手,面颊两侧、鬓眉之间各涂了一轮红色弯月;另一个看起来才【创建和谐家园】岁,梳着冲天丫形髾,额头上印有一个星形黄色图案,长得粉妆玉琢,冰雪可爱。他们身后有男有女,个个都是衣着华丽,容貌、气质俱佳。

        这种在脸上涂红色图案,称为“斜红”,在额头上涂黄色图案,称为“额黄”,本是贵族女子浓妆时的化妆效果之一,但这时代以阴柔飘逸为时沿,贵族子弟在打扮多有倾向女子。

        两个少年见到众人,翻身跳下马来,身手竟也颇为灵敏,一边大叫:“谢三叔、二哥,是哪个书法名家来了,快给我引见一下。”

        他们口中说着,眼睛已经盯上了周全,因为同来的人中只有周全是陌生人,只是想不到这么年轻,并且穿得不伦不类:一尺多长的头发随便拢在身后,穿的衫子虽然质地不错,宽大的衣袖却被扎了起来,下面穿的裤裙也把裙摆收扎,文人不像文人,农夫不像农夫,即不是汉装,也不是胡装,怪异之极。

        王凝之笑道:“就是这位周兄了!姓周名全,字元归,据说不但是书法大宗师,符法更是神奇,而且还是柔儿的救命恩人呢!周兄,这位是我的五弟徽之,字子猷;这位是我八弟献之,字子敬,都是顽劣得紧。只是别看他们小,在书法上的天份,却是要比我高得多,对名家书法求之如渴,你这次想深藏不露都难了。”

        两个小孩虽然惊异,毕竟是名家子弟,少年老成,都学大人的样子向周全拱手行礼:“多谢周兄救了柔柔姐。听说你自创的书法独树一旗,还望不吝指点。”

        周全忙回礼,心里暗叫苦也,邱灵柔吹他的书法如何好,这下名声传了出去,以后该如何收场?

        王家个个都是书法【创建和谐家园】,王徽之虽然不知道有什么名帖传世,但据说书法极有特色,不同乃父;而王献之则是王羲之七个儿子中最有才华的一个,不但得到了父亲的真传,而且另有突破,后世把他与他父亲并称“二王”,可见其之不凡。

        若是柳宗元柳大宗师在此,确实也是足与二王并驾齐驱的宗师(柳宗元最早学的还是王羲之的书法),问题是周全写的柳体还差了柳大宗师一大截,偶然写一个字让人惊艳一下还可以,白纸黑字写出来就经不得细看了。王家父子面前玩毛笔,那还不是鲁班眼前耍斧头么?虽然只是两个小孩,周全却半分都不敢小看,更重要的是周全不敢把柳体流传出去,人家柳大宗师还没出生,柳体不能这个时候面世啊!

        周全无奈地看了邱灵柔一眼,要她解围,祸是她惹下的,还该由她来善后。邱灵柔抿嘴一笑,“两位少爷,我的水平你们也是知道的,我说的话当不得准,你们还是亲眼见识一下吧。”

        周全急了,“你你你,怎么能坑我呢,我这三脚猫功夫不敢见人啊。”

        王徽之和王献之一左一中夹住周全,大有见宝箱急于打开,心痒难当的味道:“周兄,你就露一手吧,哪怕是写一个字也好!”

        “对!先写一个字,其他的回去后再说,我来帮你磨墨。你要是不写我就不走了。”

        周全大感头痛,大人还好说,与两个小孩哪有道理可讲?不过听到王献之说磨墨,他突然迸出灵感来。“要我写字也可以,不过我的书法是梦中神人传授,神人有交待不可流传于世,所以只能写在空中,不信你们可以问问灵柔。”

        两个小孩疑惑地望向邱灵柔。邱灵柔确实经常看到周全在空中写字,她不知道这是在练武功,所以也将信将疑,这时她也不想让周全太难堪,于是点了点头。

        王凝之却大叫起来:“原来你的书法是神人传授的,难怪柔儿大加赞赏,据我所知,家父也是得到神人指点后才书法大进的。传你书法的人可是叫白云先生?”

        这次轮到周全大吃一惊,怎么也没想到会在王凝之口中听到白云先生的名字。他紧紧抓住王凝之的手臂:“你是说白云先生?你是说你父亲得到白云先生传授书法?”

        王凝之被他抓得痛不可忍,苦着脸道:“元归先放手,我的手快要断了。”

        谢安、支道林等人也没想到周全会这么激动,都看向他。周全忙松开了手:“对不住了,我太心急了。”

        王凝之说:“我是小时候听家父说起,有一次他在天台山留宿,夜里练字困了,半睡半醒之间,见有一鹤发童颜的老者出现,自称白云先生,与他谈论书法精义,并且在他手上写了一个‘永’字。家父醒来后,手上并无字,但却清楚记得这个永字的结构笔画,后来多加练习,果然笔功大进……莫非你也见过白云先生?”

        “见过,见过,还与他谈了好久呢。”周全按捺住惊喜,上次见到白云先生如同做梦一般,想不到王羲之也见过,并且得过白云先生的指点。“你父亲现在在何处,能为我引见一下吗?”

        “家父还在府衙中处事政务,很快你便可见着了。”

      ¡¡¡¡ÍõáçÖ®ÎÊ£º¡°ÎÒÔõôûÌýµù˵¹ýÕâ»ØÊ£¿¡±

      ¡¡¡¡¡°ÄãÄÇʱ»¹ÔÚñßñÙÖ®ÖÐÄØ¡£¿öÇÒÄãÃÇֻϲÊé·¨£¬²»Ï²Éñ¹Ö֮ʣ¬ÄÄ»áÁôÒâÕâ¼þÊ¡£¡±

        王献之拉着周全的手:“元归兄,不,周师叔,既然你与我父亲一脉相传,肯定有惊神之笔了,快写一个字来看。”

        周全狂晕,他又变成王羲之的师弟了,白云先生哪里有传过他书法啊!但现在也只能一黑道底,借白云先生的名义了。“嗯,你父亲学的是行书,我学的是楷书,只是我修习时日尚短,下笔无力,技法拙劣之处莫要见笑。”

        周全说着取出自己的笔来,凌空写了几个斗大的正楷柳体。在空中写字,细微之处是看不出来的,主要是看那种气势和笔意,周全自遇到竹林七侠之后就没有停止过练习书法,并且把内功融于其中,当成武功来练,其力道和气势比正常书法自然大不相同。这时运功写出来,神气充足,银钩铁划,浑雄森然,把他书法不足之处掩盖,果真有一种宗师级的气势。

        其实他这时写的虽是柳体,却不是按柳体的要诀来写,而是按武功书法的特点来写,魏晋时代多以阴柔俊秀、飘逸潇洒为美,不但男子在容貌上向女性靠扰,连在书法上也有这个倾向。周全这夹杂着武功特点,钢筋铁骨,瘦骨嶙峋的柳体写出来,具足阳刚之气,直如面临铁马金戈在冲杀一般,令王家三兄弟和谢安、支道林耸然动容,惊叹不已。

        这也算是周全发挥得极好的一次神来之笔,便是邱灵柔也没见过他写得这么好。

      第二章 东床快婿

        王羲之的府第在城西,占地极广,到底有多大周全也不清楚,只知他七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有自己的庭院,各仆役的住所更不计其数。屋连屋,院连院,几条大街都是他们家的产业,别说是初来乍到的外人,便是许多本地人都弄不清楚有多大。

        王家老二王凝之、老五王徵之、老八王献之周全已经见过了;老大王玄之、老三王涣之都出游未归;老四王肃之年方十六岁,老成持重,不像几个弟弟好动,对周全只是淡淡打个招呼而已;老六王操之,今年十三岁,到亲戚家玩还没回来;排行老七的是女孩,今年才十岁,长得粉嘟嘟的,大眼睛机灵可爱,大人都叫她秀儿。

        王家这些儿郎书法诗文各有千秋,后来在事业上也大都出人头地,王献之曾任谢安长史(相当于国务院办公室主任)、建威将军兼吴兴太守、中书令(相当于副宰相)。便是那个女孩秀儿的后代嫁入谢家,也生了个名人谢灵运,当真个个不同凡响。

        邱灵柔虽然是丫环,与王家几个兄妹却是情如姐妹的玩伴,在王家身份也颇高,有自己的一个小院落。对于她的“死而复生”王家上下还是很高兴的,而听说她的救恩人,坐怀不乱的奇男子、闽南治的天降神人大祭酒、横空出世的书法家到来,连王家的女主人都惊动了,亲自接待周全。

        王家的女主人姓郗名璇,出身名门望族“高平郗氏”,据说她父亲派人到王家挑女婿时,在无数衣冠楚楚的王氏子弟中挑中了独卧东窗下、披头散发赤着上身的王羲之,成了一代佳话,后世所说的“东床快婿”这个典故正是因她而来。

        当年的郗璇小姐,如今的王夫人已年过四十,盛装打扮,雍容华贵仪态端庄,虽徐娘半老,依旧可见当年之容貌,王家中大小老少都来看稀奇,大客厅里来了数十人,倒像是在看新女婿,弄得周全极不自在。幸好谢安和支道林也在,这两人也是王家的常客,有他们陪衬,才随和轻松了许多。

        众人分主客坐定,一连串仆人上来,摆上精美的茶具、酒器和果品、糕饼之类茶点。肃客之后王夫人说:“周元归高义,王家上下皆感恩非浅,一路辛苦,几个孩儿们顽劣,又缠着元归唠絮,还望多加包涵。”

        周全忙道:“不敢不敢,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几位公子英伟聪俊,任性情而自然,世间之珠玉也,周全有幸相识,实不胜之喜!”

        王夫人微笑道:“听闻元归书法独具一格,不入流俗,还望对他们多加指点。”

        王徵之和王献之大喜,有了王夫人这句话,他们以后就可以缠着周全指点书法了。周全暗叫惭愧,他哪里敢指点这天下第一的书法世家的儿郎?据他所知,王夫人的眼界之高,只怕不在王羲之之下。传说王羲之教导小儿子王献之,要求写尽院子里的十八缸水,书法才能大成,王献之练了五年之后,用了三缸水,写了一大堆字让父亲看,王羲之看过之后,只对一个“大”字比较满意,并且在下面点了一点。王献之不服,拿去给他妈妈看,王夫人一字字看过去,最后指着大字下面那一点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传说虽然末必属实,但王夫人出身名门,相夫教子,耳溽目染,眼力之高可想而知,周全是万万不敢在她面前吹牛的。当下抱拳说:“一本是山野粗人,闭门造车,没见过大家风范,尽是灵柔姑娘乱夸的,实在是不敢当。”

        王夫人别有深意地看了邱灵柔一眼,邱灵柔红着脸赶紧低下了头。谢安笑道:“元初不必过谦,你的书法虽然还没有大成,但已具备大家风范,日后定然大放异彩,与王家诸儿郎切磋交流,可大有益补。”

        众人正说着话,有几个家人回来,说是老爷忙完政务,直接与几个友人外出游玩去了,可能几天不回来。

        周全不免有些失望,他还等着见心目中的偶像,并且还想问王羲之关于白云先生的事,想不到他下班了家也不回就去玩了。

        王夫人问:“元归家中还有何人,曾婚配否?”

        在古代问人家没有没结婚,就代表了想招婿嫁女,王家的女儿才十岁,要嫁的当然是邱灵柔了。两人同床共枕好几天,邱灵柔又是含情脉脉的样子,王夫人早看在眼里,她也真是爽快,效率第一,一见面就提出来了,邱灵柔更是羞得满脸通红。

        周全老老实实回答家中已经没人,也没有娶妻,王夫人说:“柔儿名虽使女,我却视若己出,只是野性好动,四处乱跑,这次幸得遇上了元初才能安然归来,经此波折,应当也会有所收敛了。元初年少才高,柔儿也算颇有姿色,知书达理,郎才女貌,乃天作之合;兼且你二人携手同舟,共历患难,可谓有缘千里一线牵也,我有意将柔儿收为义女,许配予你,不知元初意下如何?”

        当王羲之家干女婿,确实也不算辱没了周全,但周全心中却有些混乱,他如果要回去,怎能在古代留下妻子?可是白云先生揭示的未来中,唯有回去的路最难,他真的还要坚持回去吗?

        周全对邱灵柔他也是很满意的,但他总觉得心里有哪根弦不对劲,不是不愿意,而是觉得微有缺憾感。

        “灵柔姑娘才貌双全,聪慧灵秀,我哪会不乐意,只是我乃山野粗人,不知礼节,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只怕将来让她受苦……”

        谢安笑道:“这个无妨,我与元归一见如故,谢家也还算薄有资产,便由谢家来作为男方主办婚事,屋舍、酒礼、牛羊皆是现成,随时可以操办。至于功名事业,以元初之才,若愿出仕,安身立命有何难哉?”

        难得谢安这么热情,周全也不好再推辞了,回去的事遥遥无期,总不能打一辈了光棍吧?既便是王家一个高级使女,出嫁也不能含糊,何况现在是王羲之夫妇的义女,当然更不能太寒酸,由谢家来出面,正是门当户对,给足面子。

        “多谢三爷美意,若是灵柔姑娘不嫌弃,周全愿凭谢三爷和王夫人作主。”

        邱灵柔头更低了,王夫人问:“柔儿,他要你当面许诺,你同意是不同意?”

        邱灵柔羞得捂住脸,转身就跑。王徽之、王献之、秀儿几个正嫌还不够热闹,追上去硬把邱灵柔拉了回来:“哦,太好了,要办喜事了!柔柔姐要出嫁了!”

        王夫人说:“既然你两个都同意了,等我们家老爷回来,捡个好日子就把喜事办了,也算是一段佳话。”

        事情已定,周全便在谢安的指点下,按礼节拜见了岳母大人,然后与众多小舅子一一见礼。

        口头上说一下是简单,但真的谈婚论嫁是很麻烦的,古代讲究六礼,什么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等等。东晋时很多方面都在革新、突破,有些程序已经简化,周全与邱灵柔早已同床共枕,什么纳采、问名之类的就不必了,但送定、过定,纳币、请期之类的还是必须做的,贵族之间另有许多讲究,实在是一件很烦人的事。好在谢安说了由他来办,就全由谢安去操持了。

        周全既然是即将结婚的新郎,就不适合住在王家了,而应当随谢安回去量体裁衣之类,王凝之兄弟几个恋恋不舍,有的想讨教符法,有的想讨教书法,谁料到师叔兼干姐夫股屁都没坐热就走了。

        周全虽然也想过会与邱灵柔结婚,但从没想过会成为王羲之的东床快婿,这件事对他来说真的太突然了一点。其实若不是他对邱灵柔持之以礼,坐怀不乱,令这些豪门名流震惊,并且写出一手神奇的书法,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就算他救了邱灵柔,王家也不会轻易把邱灵柔许配给一个来历不明,全身透着古怪的人,更不会以干女儿的名份嫁给他。

        谢安会把事情招攘到自己身上,也是因为这一点,他可不是随意帮别人娶媳妇的人,估计是他的唯一一次吧。

        周全现在觉得,还是穿越到这时代好,若不是这个放纵而略带谎诞的年代,以他与众不同的言行,不要说到上层人士中混得风生水起,只怕连生存都难。

      第三章 谢家才女

        谢家府第在城南,占地也极广,除了一些有官职的大人在外地上任,家族中的人大部分都住在这儿,如谢尚、谢奕夫妇虽然在任上,子女也是留在这儿统一受教育,所以家族中也是很热闹的。

        另外谢安在会稽山偏东的山里有一处产业,建了个“林泉别院”,他大部分时间住在山里读书写诗,寄情山水,只有他的少数好友可以到那儿见他,或在那儿留宿,平常人想见他一次还不容易。但他对谢家的后代监督却很严,会定期回去考核学业。

        谢府大门进去分成几个大院落,谢安和几个亲兄弟便同住这一个大门里面,彼此之间相通。周全随着谢安、谢海、支道林进了谢府,谢家的人并不清楚周全的来历,反正谢安经常与奇怪的朋友在一起,也没什么奇怪的。谢安也不向其他家丁介绍,带着周全往去他的住处走去。

        众人走过一个院子时,里面有一人在练剑,传出阵阵稚嫩的叱喝声和剑嘶声,于是众人暂停步,从墙上开的梅花形窗户往那边看。

        庭院内有一大池,映着秋日黄昏的金色阳光,跳跃出一片片金鳞,水中有几片荷叶,数只白鹅,水上有一道曲廊,连着一座尖顶圆亭。池边有一青石辅成的空地,一个紫衣武装少年一手持宝剑,一手掐着剑诀正在舞剑。他看起来还不足十岁,但精神凝练,虎背猿腰,已显出一副矫健身形,一把剑也舞得有模有样,“嗤嗤”风响。

        那少年面向这边时,看到了谢安和周全,不由停了下来。他还没开口,里面响起了少女的声音:“三弟,怎么停下了。”

        那少年答:“三叔回来了,还有客人呢。三叔好!”

        谢安抚须微笑点头。原来院子里还有其他人,在靠近这个窗户的方向,周全反而看不到了,只觉得那个声音很好听,很柔很悠扬,带着点微略磁音。声音这么好听,人一定也差不到哪里去,周全觉得好奇,略靠近了一些,往刚才看不到死角望去。

        院子靠这一侧种了几丛翠竹,修篁参差,碧叶笼盖之下站着两位女子,本来是背对这边,这时正转身往这边望来,惊鸿一瞥之下,周全不禁呼吸为之一滞。那种惊艳感觉,比见到文风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两个女子,一个约有二十来岁,作贵妇人打扮,但没涂任何脂粉,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柳眉杏眼,鼻若悬胆,脸如白玉映红霞,既不失雍容华贵之气,又有灵秀活泼之神彩;另一个约有十六七岁,眉目之间与前一女子颇为神似,但下巴略尖一些,空灵之秀气更浓,穿着鹅黄色的宽袖衫子,拖拽着层叠的蓝绿间色条纹裙,简直像刚从竹子中飞出来的竹仙一般。若硬要叫周全说出他见到这两个女了时的感觉,那就是不小心走进了魏晋版的《红楼梦》,同时见到了薛宝钗和林黛玉。但这少女虽然有林妹妹的灵气,却不像林妹妹病秧秧的。

        那两个女子徒然见到周全,并且用“走神”的眼光看着她们,年长的还没怎样,年少的便有些不悦,修眉微蹙,更像是林妹妹穿上了魏晋服饰。其实不是周全色,而是见到太美的女子,不管哪个男人眼睛都会亮一亮。

        那少年问:“三叔,你看我的剑法可有进步?”

        谢安说:“较之前次稍有进展,但灵动有余,劲道不足。”

        少年微有些苦脑:“我已经尽最大力气了,还要怎要用劲啊?”

        “所谓用劲不用力,劲可因势而生,因利而便。我也不擅长剑法,待过几天给你找个称心的教授来吧。”谢安说着转头对周全说:“这是我的侄儿谢玄,哦,那两位是我侄女谢道韫、谢雨卓。道韫已嫁给叔平(王凝之)为妻,只是时常回来居住。”

        “原来是……啊,久仰久仰。”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1 14: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