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燃灯听得元始吩咐,心中愤恨难平。但他也知道轻重缓急,只得恨恨而退。自回大雪山灵鹫洞整点洞府。整理之中,他竟然找到了一些西方教修士特有之物,心中更是愤恨不已。
孰不知那东西是李随云在打劫的时候刻意留将下来的。当年浮云岛四圣围一之时,他也屠了不少的西方教修士,自然存了不少西方教特有之物,正好用来栽赃嫁祸。
李随云裹胁着青翼蝠王,乘风驾雾的赶回浮云岛。他速度也是极快,直入岛中大殿,随即窜入静室,将那倒霉的大妖扔到地上,顺手摘了青翼蝠王额头上的灵符,笑吟吟的看对方的反应。
青翼蝠王迷迷糊糊的缓过气来,抬眼一看,自己竟然身处一座宫殿之中,不由得暗暗吃了一惊,抬头一看,却见一个胖乎乎的道士满面笑容看着自己,不由得大吃一惊,急张嘴,便要施展自己最拿手的神通。
李随云眉头轻皱,哼了一声,将手一指,那青翼蝠王顿觉两肩宛如担了一座大山一般,重得抬不起头来。
这蝙蝠本就不是大力量的,他也没有别的生灵那般走运,生得天生神力,自然承受不起这般大力。一时间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哪里有力量反击?
李随云看着挣扎的蝙蝠,摇头轻叹道:“你这家伙也算得上异类了。你根骨一般,出身也不好,不想有这等缘分,居然修炼到如此地步。真是难得得紧。你既落入我手,可愿皈依?”
青翼蝠王恨声道:“你这道人是什么来头,趁我之危,将我拿住,算什么本事。更何况我不知道你的虚实,便是肯皈依,又皈依到何处?”
李随云抚掌大笑道:“好一张利嘴。不过说得在理,这却是我的疏忽了。此处乃浮云岛虚空殿,我乃清虚道人。”
青翼蝠王听了不由得大吃一惊,他方才便知此人神通广大,自己万万不是对手。可做梦都没有想到,对方居然是东方四教圣人之一。如今对方有意将其收入门下,这对他来说,无疑于天降之福,他如何不愿?!
刚要答应,他猛的醒起一声,看向李随云,沉声道:“清虚真人,您看得起我,欲将我收入门下,我感激不尽。奈何我和燃灯有不共戴天之仇,我若入得清虚门下,怕是这仇不能再报……”
李随云轻笑道:“你这家伙,却也狡猾得紧,居然以言语来挤兑我。我难道是那种不通情理之人吗?不过话说回来,你这性子,也真该磨一磨了。你先在道上修炼一段,养养心性再说罢。”
青翼蝠王如何不知道李随云的意思,他长叹一声,黯然无语,默默的退了下去,自然有童子带他前去安歇。
李随云也不多说,随即入得密室,闭关修炼不提。
自此,天下渐渐平静下来,四教仿佛一下子都安静了许多,再无半点动作。几个圣人也都没有什么动静,似在默默的维护着这种虚假的和平。
圣人的事,人族自然不知道,依然按照固有的轨道前进。先是太丁传位于帝乙,帝乙在位以仁德治天下,励精图治,兵戈不起。国力得到极大的恢复。帝乙生三子,长曰微子启;次曰微子衍;三曰寿王。微子启、微子衍两个,仁德有余,孔武不足。帝乙常忧二人不足以慑服群臣,难成大事。
后帝乙游于御园,领众文武玩赏牡丹,因飞云阁塌了一梁,寿王托梁换柱,力大无比,威震群臣。帝乙心甚喜,自认寿王可震慑八方,重振殷商之大业。暗使人将其意现于大臣。首相商容、上大夫梅柏、赵启等大臣共三十余人上本立东宫,帝乙复聚群臣商议。众臣尽知其意,尽道寿王之好处,故立季子寿王为太子。
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托孤与太师闻仲,群臣随即拥立寿王为天子,名曰纣王,都朝歌。
于是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大甲六十余万,兵精粮足,威震天下。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中宫元配皇后姜氏,西宫妃黄氏,馨庆宫妃杨氏;三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
纣王坐享太平,得先王之基业,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八百镇诸侯尽朝于商——有四路大诸侯率领八百小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居于东鲁,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镇诸侯领二百镇小诸侯,共八百镇诸侯属商。
这纣王得了王位,却是帝乙失了算计。其时大商虽然称得上强盛,但毕竟连年用兵,虽然经几代君主励精图治,但终是未曾缓过气来。就如同大病初愈的巨人一般,还得调养一番才是。
若是微子启,微子衍两个,定然以仁德治天下,天下自然大治。可纣王哪里是那守成之主?他既有勇力,自然不甘于寂寞,少不得再动兵戈。
纣王七年,春二月,忽报到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等。
纣王闻报大怒,便欲亲征。时有太师闻仲在侧,闻言暗惊。你道为何?盖因北海一地,虽然民风剽悍,但也不是那种不服王化之人。怎地突然反叛?更何况那袁福通也不是狂妄自大之辈,他也该知自己的实力,怎地会如此不智?
闻仲乃是截教高徒,自然听说过封神之战,虽知道的不完全,但也多少听到点风声。他立时出班,将事情揽将下来,挂帅出征。
第九章 浮云设计助殷商
北海袁福通的实力很大,随他叛逃的诸侯共有七十二镇。北方民风素来剽悍,一个个都是九经战阵的百战之士,但他毕竟偏安一隅,无论是兵力还是国力,都不能和商朝相媲美。也与知道他得了什么臂助,竟然敢和朝廷反目。
闻仲心中恼怒到了极点,这袁福通在此时为恶,简直是给他添乱,让他如何不怒?他二话不说,随即点起精锐之兵十万,又抽调各路兵马十数万,合北方二百镇诸侯之兵三五万,共二十五万大军,如同乌云盖地,浩浩荡荡的杀将过去。
闻仲出征,声势浩大。他也知袁福通为恶,必有所倚仗,也不敢大意,多调精兵强将。如此声势,早有人报于四方圣人。
李随云此时正在岛上指点孔宣道法。孔宣修为也自有成,背后五色神光,已化出四道,仅有一道未曾炼出,不过也是时间问题罢了。
世人都道阐教、截教圣人爱护门下,不想李随云更是护犊子。他将自己苦心收取的五行精华,毫无保留的拿来给孔宣淬炼神通。这五行之气,正是他当日所化大手之物。
眼见得孔宣便要功成,忽门下童子报说北海袁福通造反,朝歌闻太师出马,如此大事,不由得让他吃了一惊。
李随云心里清楚,这袁福通造反看似平常,实际上却是那封神之战的开端。若无北海之征,则商王朝断不至于由盛而衰。没了闻太师的压制,商纣王再无顾忌,以至于倒行逆施,使朝纲大乱,是社稷倾颓。
微微沉吟,李随云面色殊不悦。过得片刻,他方才叹道:“此事殊不易,若是闻仲如此作为,怕是人族兵戈难消。此事需得我亲自去一趟,方才化解得了。”
童子惊道:“师父,【创建和谐家园】闻人言道,那闻仲乃是天下有数的高手,一身的神通,深不可测。他又精通兵法,善晓军机。想那北海袁福通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修士罢了,也没有什么本事,当个草头王还好,若论阵战,他岂是闻仲的对手?”
李随云嗤笑道:“你也看得明白,那袁福通又怎会不知?事有反常即为妖。他远非殷商之敌手,却有胆量如此作为,其中定有玄机。怕是有人惟恐东方平静,这才频施狡计,要让东方乱起来罢。”
童子暗惊,却又做声不得,只是恭然而退。
李随云心中忧虑,也不带从人,也不讲排场,随即驾云,直上九霄,顷刻间,便到得朝歌。却不见兵马!原来他云速甚快,早赶过闻仲大军。他微微一算,眉头一皱,复又赶将回去,于高空向下瞻望。
但见兵戈如林,枪矛入雨。二十万将士顶盔贯甲,三五千将士各个英雄。两翼精甲持盾而立,道声“不动如山”。中军冲阵之卒满面凶光,吼声“一往无前”。又有那截教的修士,天下的散修,浩浩荡荡如同乌云盖天,洪水漫地,只待与地厮杀撒谎处,骁勇争雄两难分。
李随云在天空看了,心中惊讶之意愈盛。这闻仲果有雄才,这殷商的兵马,少经战阵,今日一见,其凶悍程度,却也不亚于边关精锐。他方欲下去,却又醒起一事:那闻仲乃是截教中人,自己乃是清虚一脉之主,若是下去,是同他商量,还是直接让他退军?自己如此下去,总归于礼数不合。
想到此处,他摇头轻叹,随即化一股清风落将下去,幻化成一老叟,于军前二十里处。他也不多想,径自立于路中央,设一局参棋,静待来人。
闻仲前军将领,乃是边关之人,他催促大军行之甚急,猛见一人拦路,不由得勃然大怒,喝令左右:“大军前行,竟有无关之人阻路,左右,与我将其赶走。若是误了行程,你我需担待不起。”
左右兵丁正个抓扎停当,便要上前,不想旁边有个小校,曾跟过闻仲一段时间,急开言道:“将军,那人形容古怪,怕是有道之士,不可轻慢。将军好好生询问,如此才不失道理。”
那将领看了一眼手下,微微沉吟,这闻仲乃是截教中人,多三山五岳的朋友,若军前之人真是他的朋友,自己却又冒犯了,这闻太师固然是大人不记小人过,但他的手下,可未必会那么大方。
那将领思前想后,微微摇头,真个上前。见了李随云,还未开言,李随云已张目喝道:“速带我去见闻仲,我有要事相告。此事关系到你等二十余万大军,殷商数百万生灵之性命。”
那将见李随云说得郑重,心中也惊,不敢多言,急退将去,入中军禀告闻仲。
闻太师听得此言,眼中精光闪烁。心中也自思量,良久,方才长叹道:“既出大言,必有大能。你们可将其带将上来。待我询问一二,便知端的。”
众将簇拥着李随云,入得中军营帐。李随云昂然而入,傲不为礼。闻仲也不动怒,看着李随云,笑道:“不知道友此来所为何事,缘和阻我大军前行,道友既出大言,必然有大材,还请道友教我。”
李随云看了闻仲一眼,冷笑道:“我久闻闻太师之名,如雷贯耳。可未曾想到,闻名胜似见面,见面不如闻名。见得太师,我方才知道,原来传言尽是虚幻之事,太师怎当得起如此大名?”
时有闻太师的两大【创建和谐家园】在侧,却是哪两个【创建和谐家园】?乃是吉立、余庆,这两个【创建和谐家园】修为也自不凡,虽然未曾证得仙道,但也称得上有道的真修。一身修为,与度劫未果的散仙相若。
这两个【创建和谐家园】听得李随云口出侮辱之言,不由得勃然大怒,一个个眼露杀机,发声喊,已然掣出兵器,便要将李随云拿下。
闻仲听的李随云之话,心中也是老大不喜。休说我地位如何,单论我身份,也是朝廷的太师,怎轮得到你口出秽言,受你的侮辱?他也想看看这老叟究竟有多大的本事,所以也不出言阻止,只是冷眼旁观。
李随云乃是天下少有的精灵人物,如何猜不透闻仲的算盘。他也不急,随手望地上一抓,一缕细沙已是到得手中。他口中喃喃,也不知道在叨咕些什么,将这沙子望两个家伙面前一扬,喝声“疾——”但见一股黄光闪烁。
那吉立、余庆连仙道也未证得,如何知道对方的虚实。吃了这一下,立刻被迷了心智,辨不得东南西北,只知道在此地乱转个不休。
闻仲见得李随云如此手段,也不禁吃了一惊。方才那手神通,端的古怪得紧。他自家人知自家事,自己的两个【创建和谐家园】有多大的神通,他心中清楚得紧。便是自己要拿他们,若不动用法宝,也没有如此爽利。一时间,他不由得露出了惊疑之色。
李随云微微一笑,看向闻太师,淡淡的道:“太师好大的官威,入得朝堂,就忘了本。真真是好作为。”
这番话,将闻仲臊得满面通红,急起身逊谢道:“道友见笑了,闻仲管教无方,以至让门下冲撞了道友,还请道友见谅。”
李随云哼了一声,突然喝道:“闻仲,你也是截教的高手了。虽然是通天圣人的再传【创建和谐家园】,但你的修为,也自不浅。和那一代【创建和谐家园】平辈论交。怎地如此不智?我不忍看着数十万兵马,并殷商数百万百姓遭难,有些话不吐不快。特来救你等性命。”
闻仲听了,心中暗惊。方才听了这话,他只是惊讶,此时见得李随云手段,又听了这话,却是惊惧。他急道:“闻仲愚钝,还请道友明言。”
李随云轻哼了一声,颇为不屑的道:“你知道北海袁福通为恶,反了朝廷,但你怎么不想想他无缘无故,为何要造反?”
闻仲微微一滞,眼中露出了一丝轻松之意,轻笑道:“道友若问此事,却尽可放心。那家伙想来得了一些散修之助,若非如此,他断不会有如此胆量。”
李随云轻哼了一声,眼中多了丝冷漠之意,淡淡的道:“若是道友如此想法,那也忒小看袁福通了。你难道以为他没有什么本事不成?他既然敢起兵为乱,自然有所倚仗。你难道还以为他是以前那个没有什么本事的诸侯吗?”
说到此处,李随云眼中多了丝淡然之意,他看了一眼闻仲,淡淡的道:“我不信你没有发觉这其中的古怪,袁福通也不是那种莽撞之辈,怎地会有这种胆量。这其中怕是有很深的玄机。”
闻仲轻哼了一声,眼中多了丝感慨之意,轻声道:“道友有话,尽可明言。此处乃我军营,绝无泄露之虞。”
李随云看了对方一眼,随即起身,眼中多了丝诡诈,冷冷的笑道:“道兄,我就纳闷了,这北海反叛,也不是太大的事情,也不到百阵的诸侯起兵反叛,便是北伯侯前去平叛,也就足够了,何需如此费力,居然亲自领兵?难不成你以为自己太闲了不成?”
闻仲总算从李随云的话中听出了点意思,他脸色微微一变,多了丝惊疑之意。他看向李随云,沉声道:“愿闻其详。”
李随云冷哼了一声,轻声道:“你也是截教的高手,难道未曾听过封神之战一事吗?”
闻仲脸色微微一变,惊道:“道友竟然知道封神大战之事?我只闻其名,不知其详,还请道友明言!解我其惑。”
李随云轻笑道:“你既不知其中端倪,如此说来,也怪你不得。我曾听人言道,人前东方诸圣商谈封神榜之事。那封神榜本是为了封神大战而设。可各教圣人都不愿开封神之战……”
闻仲听罢,眼露精光,大笑道:“道友知道得倒也详细。可这封神之战既然不能开启,那和此事也无必然联系了!为何道友言那北海之叛与此有关?”
李随云冷笑道:“诸圣缘何不起封神知战?盖因没有因果,自然无需开战。可如今北海叛乱,分明是有人设计。待得天下大乱,自然要趁火打劫。封神大战,还是需得由人族开启。”
看了一眼满是疑惑之意的闻仲,李随云继续道:“你乃殷商之柱石,纣王虽然强横得紧,但他深畏于你。有你在朝歌,他自然不敢放肆,行事时必然多有顾忌。便是要做那昏聩之事,也有你阻止。如此一来,纣王德政不失,则天下不乱。天下不乱,则四教安定,封神之战不起。
可你既离朝歌,纣王由谁管束?是首相商容,还是武成王黄飞虎?这两个虽然一文一武,也称得上有不小的本事。但他们的话,能否像你一样有力?若是有人施了狡计,将你绊在北海,他们却又从容祸乱朝政,那时你该如何?到时候德政既失,人族纷乱。各教矛盾凸显,则封神之战必起,到得那时,你该如何?难道你认为到了那时,你这数十万雄兵,殷商百万生灵的性命能保得住吗?”
闻仲也不是那种不知道轻重之人,他听得这话,脸色微微变了一变,起身施礼道:“多谢道兄指点。只是我尚有一事不明,若事情真如道兄所言,那其人所图之事非小。可如此说来,我又该如何是好?北海之乱不平,则天下之事难定。天下不定,黎民不安,此诚为大事。”
李随云冷笑道:“那北海实力虽称得上强盛,但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难道殷商就没有什么精兵强将不成?我闻那青龙关守将张桂方,佳梦关守将魔家四将,哪个不是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你只消派上一人,自然可保得大事无忧,何必亲自出征?”
说到此处,李随云尤嫌不够,起身踱了几步,复又喝道:“况且你乃截教出身,交游之广,岂是等闲可比?你只消多邀几个同门同道,到军前助力,那北海便是再强,又能做的甚事?何必你亲自劳师远征?你可莫要中了别人的调虎离山之计。若是一个不慎,怕是悔之无及。”
闻仲听得李随云之言,脸色数变,飞快的踱将起来。心中也在飞快的盘算。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皱,却是下不得决心。过了良久,他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之意,终于下了决定。
第十章 北海狼烟起苍茫
闻仲的决定并没有让李随云惊讶,如果自己是闻仲的话,说不定也会那么选择。虽然自己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摆明了彼此的厉害关系,但自己所变之人,终究不是那些有名的修士,自己的话,并不像其那些有道真修那般有力。
闻仲最终没有采纳李随云的建议,他有自己的主张。在他看来,李随云并不值得信任,虽然他的话很在理,但如果自己用最快的速度解决叛贼的话,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李随云看着颇有些固执的闻仲,轻叹了口期,淡淡的劝说道:“道友,既然你下定决心,我也不多说什么。可是这北海绝非等闲,若是一个不慎,怕是要被羁绊在此处。你还应早做准备。”
闻仲笑道:“道友放心,我已早有准备,怕他做甚?我这就派人往佳梦关调魔家四将前来。他们四个都有异宝护身,威力绝伦,不怕定不得北海。”
李随云摇头轻叹道:“道兄,非我怪你!那魔家四将虽然神通广大,但一身修为,有五成在那宝贝上。若是碰上等闲还好,若是碰上那些道行深厚的修士,他们有该如何?”
闻仲愕然,随即道:“依道友之见,我如何是好?”
李随云轻声道:“道友出身截教,交友广阔,何不寻一两个神通广大的修士以为臂助?若是他们出手,何愁天下大事不定?”
闻仲微微沉吟,点头道:“我在西海九龙岛上,有几个好友。一位姓王,名魔;二位姓杨,名森;三位姓高,名友乾;四位姓李,名兴霸。这四位道友,都有通天彻底之能,端的是神通广大。”
李随云淡淡轻笑道:“只有此吗?”
闻仲听得李随云之言,却又微微转疑:这老头如此劝说自己召朋唤友,为的却是什么?他莫非有什么诡计不成?想到此处,他眼露精关,轻轻一笑,淡然道:“如此人手,已是足够,何需再费什么心思!?”
李随云见闻仲如此说,心中也自好笑。我为你思量,你却疑我,真真是出力不讨好。也罢了,随便你去弄罢,反正我话已点透,你不听是你的事情。到头来截教伤亡殆尽,我传道路上,也去了一块石头。
李随云心中思量已定,看向闻仲,点头道:“既然道友心意已定,我也不多说什么,我山中尚有俗事,这便回山去了。”
闻仲急道:“道友有鬼神难测之机,何不留下辅佐殷商?道友之才远胜于我。若肯入朝,封侯拜相,不过谈笑间事。”
李随云仰天大笑道:“世人尽道庙堂好,不知庙堂中间事。我自修道我自狂,天下山川任遨游。不入庙堂不服管,不入红尘事不沾。苦心孤诣求大道,混元道果已可期。”说罢,他看向闻仲,淡淡的道:“道友,我衷情于山水,不愿入得庙堂,受不得拘束,还请道友见谅。”
闻仲听得对方之歌,心中更是惊惧无限,心中满是困惑之意。他深了口气,点头强留道:“道友固然不喜红尘之事,但还请道友为天下苍生考虑。我不求他事,只求道友助我早日平定北海,还天下一个太平。”
李随云故意踌躇片刻,这才轻叹一声,颇为无奈的道:“我本有心,奈何天意如此,也罢了。我便在此留上一段时罢。”说到这里,他故意沉吟一下,继续道:“道兄,我留在这里也不是不可,但你需得再寻一个帮手。”
闻仲心中着实疑惑得紧,他沉吟良久,面无表情的道:“不知道友所说者何人?”
李随云一字一顿的道:“峨嵋山罗浮洞赵公明。此人神通广大,又有异宝护身,若得他来,只要不是圣人出手,北海便有千般本事,也难逃此劫。”
闻仲思前想后,也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好,重重点头道:“既然如此,我便请得他们来,又有何妨?”
李随云轻轻一笑,也不再说,过得片刻,又道:“道友,那北海前镇乃是定州,定州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定州之主,也是袁福通手下的忠诚之士。故若平北海,先打定州。如今太师大军已动,天下尽知。太师何不派那精甲之士,突袭定州?此乃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定州军以为我大军尚在此处,定不防备,定可一鼓而下,如此,则大事可定。”
闻仲眼睛亮了一亮,这老头看上去普通,没想到对兵法也如此精通。定州看似一座小城,但若真能一鼓而下,对大商来说,这可不是件小事情。最起码能激发军队的士气,反之敌人却已丧胆。
他立刻道:“此事关系甚大,奈何军中实无良才。只有三山关总兵邓九公在军中,正可前去。道友神通不小,还请道友前往助一臂之力。”
李随云轻轻点头道:“既然如此,请太师点步卒三万,精骑两万随我前行。我等沿小路而行,昼伏夜出,径往定州。太师一面访友,一面让大军则缓慢而行,也好迷惑叛军。只消比我等晚到三日既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