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仙路烟尘》-第27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纵观整个九月,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民乐团参加了三次各具特色的演出,从中秋民乐专场,到东亚研究型大学校长晚宴,再到学校迎新晚会,密度较大,雅俗兼备,成功地扩大了民乐团在校内校际甚至国际的影响。2003年九月,属于科大民乐团。

      秉承劳逸结合的原则,在团委吕冰涛老师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决定开展一次别开生面的排练活动——合肥植物园户外排练,在呼吸草木清新空气的同时,寓练于乐,一举两得。我们的口号是:“打造快乐民乐,增进乐团凝聚力。”吕冰涛老师在民乐团后期的成长中同样起到很大的作用,他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年轻人,在交往中我们成了好朋

      友。

      9月30日,活动申请和经费预算得到批准,预计在10月7号那天赴植物园举行活动,活动的名称都取好了,叫作“秋水长天——2003民乐团户外排练采风”。只是此后事情的发展变得有些戏剧性,自2002年9月以来我们民乐团向来都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但这次却栽在了老天爷的手上,正所谓天威难测,诚哉斯言。

      10月7号,雨;于是便推迟到10月12日,又雨。此时管平潮的活动通告已发到手软,而刘桂琳气急败坏的认为这一定是自科大运动会定律之后又出了个“民乐团户外排练之必下雨定律”!但历尽艰险的民乐团岂能被这样的困难吓倒?!这周不行,那就下周;下周不行,那就下下周;下下周不行,那就下下下周;下下下周不行,那就……;如此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总有一次让我们逮着天气好的那天!

      不过令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的是,这个潜在中的无穷数列很快便收敛了——10月18日,民乐团的秋水长天植物园户外排练采风终于胜利成行!当大伙儿最终置身于“地旷而幽,水渺而远,草木清华,天然去饰”(管平潮语)的合肥植物园,都难以置信的不时看看天空,不敢相信老天爷居然不洒下几点水来!

      在那天的植物园里,大伙儿在认真排练之余,抽出了一点时间进行了烧烤、划船、打牌、闲逛、闲聊等诸多有意义的活动。这次活动留下了丰富的照片资料,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以下网址:

      (略)

      10月30日,随着shenyuan因冗务缠身而辞去民乐团板的版主,马骏(trebu)走“马”上任,忠厚沉稳的第二代民乐团领导核心马骏,就这样第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11月22日,民乐团首位已婚男士诞生!他就是民乐团著名的二胡演奏员潘洋(methyl),这一天是他的大喜之日,迎娶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娇妻(本人亲见,决无虚言),首开民乐团成员娶妻(或嫁夫)的先河——不知他们能否再接再厉为民乐团诞下第一位后代,大家都拭目以待。刘桂琳同志代表本团向潘洋夫妇献上一首“花好月圆”以表恭喜之情。

      12月5日晚,在排练结束的归途中,肖可畏无意按下mp3的录音键,录下一段民乐团团员原汁原味的轻松对话。团长管平潮晚上回去后在进入梦乡之前仔细听了这段无意为之的录音,百感交集,写下“青春的印记:民乐团《瑶族舞曲》排练及归途对话实录”一文。文中说道:

      “……昨晚融洽的排练气氛最令人难忘。尤其在搬乐器回东区的归途中,肖可畏无意间按下了mp3录音键,更是实况记录了民乐团的年轻人们充满活力的生活。……也许当流年把我们抛却,所有的人和事都随光阴消散,我们还能从这些数据文件中,嗅出当年如歌岁月里鲜活的味道……聆听青春的印记,让我们为一同走过的岁月而感动!”

      这是他在2003年那个夜晚真实的心曲,相信也是民乐团所有团员的共同心声。

      12月7日晚,民乐团以特邀嘉宾的身份为科大纪念“一二•九”的文艺晚会献上一曲管弦合奏《瑶族舞曲》。以下部分摘录于科大主页上对这次晚会的报导:“12月7日晚,以‘青春飞扬’为主题的科大2003年纪念‘一二•九’文艺汇演在东区大礼堂举办,来自全校9个学院的15个文艺节目参加了这次文艺汇演。晚会规模宏大,**迭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比赛结束后,校学生民族乐团的一曲合奏——《瑶族舞曲》,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

      诚如这则报导所言,民乐团的这次演出比较成功,因为相对《紫竹调》而言,《瑶族舞曲》这则曲目难度较高,对乐手演奏的轻重缓急、乐队整体表现力的调控都有较高的要求,民乐团能取得当时的舞台效果还是相当不容易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演出也许便是刘桂琳同学在毕业前,最后一次站在科大舞台上指挥全团演奏的机会了,因此他的指挥特别投入,动作刚柔相济,落点精确,整个节目的表现可以用行云流水来形容。一向精益求精的他还为了这次晚会,特地去安徽省歌舞剧院借得一套专业指挥穿的黑色燕尾服,务必追求完美——可以说,刘桂琳为自己成功地谱写一首华美绚烂的谢幕曲。

      那晚另一个记忆犹新的事件便是金曦同学在上台演出之前大家的排练空隙,拿出刚从家里带来的特产南京板鸭给饥肠辘辘的人们分而食之,不仅补充了大家的能量,还大大鼓舞了演出队伍的士气——那只板鸭的美妙味道至今仍在我的舌边萦绕不绝!

      在2003年这一学年余下的一个月里,民乐团基本再无什么大的动作,因为团员们也要开始准备期末考试了。当然,在这期间,民乐团的成员们还是观摩了一些高水平的器乐演奏会,比如,12月19日的皖能之光上海民族乐团经典音乐会彩排及正式演出的现场观摩,12月24日奥地利莫扎特交响乐团新年音乐会的欣赏,以及观看12月30日晚的安徽省歌舞团2004年新年民族音乐会。

      纵观整个2003年,这一年绝对是科大民乐团发展历程中最为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民乐团取得合【创建和谐家园】式的身份,吸引了众多民乐高手的加盟,全团刻苦排练,独立奉献了两台反响不错的民乐专场,参与了两次校级演出活动并成为活动中的亮点,这些都为科大民乐团赢得较高的声誉。同时,民乐团间或举行聚餐、户外采风、观摩高水平音乐会等辅助活动,有效调节了乐团的运作节奏,契合张弛之道,从细微处加强了乐团的凝聚力,成功营造了乐团内部轻松愉快的氛围,不仅较好的实现了创立民乐团的初衷,也为民乐团的进一步发展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2003年末,一支成熟的、健康的民乐演出团队在中国科大校园里逐渐成型。

      第三章传承

      对天生的尤物我们要求繁盛,

      以便美的玫瑰永远不会枯死;

      但开透的花朵既要及时凋零,

      就应把记忆交给新嫩的后嗣……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

      凡天地之物不绝于后,故必有所传

      物为常存,开花继之;人为常在,子孙继之

      火为常燃,薪以继之,此不绝之德也

      继往开来,生生不绝。

      ——《九莲圣经卷二》

      花开花落,转眼又过一年。挥别了流光溢彩的2003,民乐团走入了她的第二个春天。在这一年,民乐团的领导团队完成了她的薪火传承。

      在介绍民乐团负责人的传承之前,先来叙说一下这个时期民乐团的大致发展状况。在2004年的上半年里,民乐团大规模的演出活动不是很多,不似上一年那样轰轰烈烈,民乐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平稳期。

      在这个时期有几个事件值得关注。其一便是民乐团聘请了专业民乐老师指导排练。通过对安徽民乐界名宿陈惠龙先生的咨询,在校团委的支持下,民乐团聘请了安徽省歌舞剧院的徐宏老师指导我们的排练。徐宏先生是省歌舞剧院唯一科班出身的专业指挥,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指挥系,并获得学士学位。徐宏先生熟谙民乐团排练时问题的关窍所在,提出的意见往往一针见血,不少理论知识都是前所未闻。徐老师的指导对民乐团整体演奏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同时,民乐团也在徐宏老师的建议下开始排练中型合奏曲目:《灯节》。随着专业指导老师的聘请,民乐团的正规化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2004年4月,民族乐团参与了中国科大2003-2004学年度优秀学生社团评比的角逐,并在4月18日下午举行的答辩中胜出[15],为乐团赢得了荣誉。记得在那是个天色灰白的下午,笔者单刀赴会,以“实践‘学习型’组织建设理论”为主题,结合精心准备的幻灯片(为了兼容会场软件系统特地准备了两个版本),介绍了民乐团自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因为民乐团在过去的一年里确实硕果累累,经最终评审,顺利的在全校15个参选的

      社团中脱颖而出,荣膺优秀学生社团的光荣称号。

      能够在众多大团参与的激烈竞争中获得这样的荣誉,说明民乐团在各方的支持下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作为艺术团旗下的文艺团体,民乐团获得优秀社团的称号也是在为艺术团全团增光添彩。

      在这个时期还有一个事情值得留意,那就是艺术团团员证的颁发。此后每个民乐团成员都可以使用团员证观看团委、艺术团牵头组织的各类艺术晚会。这是一条很实惠的福利措施。这一举措让乐团成员直接受益的晚会就有:“歌德堡狂想——瑞典小提琴【创建和谐家园】简•斯帝默演奏会”,“上海芭蕾舞团《芭蕾精品荟萃》专场演出”,“瞿颖科大校园歌友会”(注:瞿颖为那个年代一位当红的女明星),等等。

      花开花落几匆匆,草木亦解荣枯事。自然界的新老更替规律同样适用于科大民族乐团。2004年上半年民乐团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民乐团负责人的新老交替。首任副团长余诗华已于2003年下半年远赴科学岛,但并未引起多大震动,因为乐团领导班子还有管平潮和刘桂琳两位同志继续主持工作,余诗华也时常回来看看。但到了2004年的上半年,情况起了变化,管平潮和刘桂琳这两位负责人都因毕业而要飞越重洋,在这样的背景下民乐团上上下下不得不面对负责人交接班这一无法回避的问题。

      2004年5月14日晚,中国科大学生民族乐团召集所有成员召开全体大会。所有可能出席会议的乐团成员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大西区学生活动中心309室,共商民乐团新一届领导人的遴选问题,史称“五•一四会议”。

      记得那晚月明星稀、乌鹊北飞,正是【创建和谐家园】、选举的好时机。

      作为乐团的领头羊,乐团负责人的合适与否对于民乐团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出于爱团之心大家都没有保持沉默,大伙儿各抒己见,不仅对候选人人选问题、也对民乐团的发展大计踊跃建言,整个屋子里热气腾腾,气氛十分活跃。在这些建言中,不少看法令人耳目一新、饱含思想,应是大伙儿深思熟虑的结果。作为会议的主持者,我在欣喜之余也在琢磨一件事儿:听说音乐能大大启发人的智慧,这一说法还真有些道理。

      作为会议的组织者,“五•一四会议”唯一让我感到遗憾的地方就是那些被推举出来的同志都太谦虚了,都要等到我求爷爷告***游说数番才肯答应,把我折腾得够呛(江辰习惯语)——大概全国大专院校辩论赛主力选手的运动量也莫过于此。看来在常常优雅恬静的中国民乐的熏陶下,民乐团兄弟姐妹们的气质大都比较含蓄谦逊;只是连累我口干舌燥、虚火上升——江浙一带方言中素有“嚼舌头”一词,可能就是对我那晚状态最精确的定义。不过,我那久未长进的口才,在那晚如此巨量的反复练习下,升级了……

      幸好,令俺嘴皮子大松一口气的是,我的口才不需要再用这种方式升级了:“五•一四”会议最终总算有了结果,避免了二次、三次、……、n次后续会议的“胜利”召开。虽然关于团长的人选有些难产,毕竟团长一职对于民乐团的发展还是比较重要,大家需要反复考较。不过这个问题最后顺利得到解决。经过大伙儿慎重斟酌、仔细考量之后,向来行事稳重、思路明晰、待人诚恳的马骏同志被一致推选为科大民乐团的新一任团长!而一向为民乐团事业呕心沥血、在乐团内部享有较高人望的江辰同志,也毫无悬念的被推举为副团长。

      那晚,发生一件颇让我感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件。平时那位娇羞可爱、每当有人要拍照(连我这个团长都不例外-_-),便要抱着琵琶半遮面的金曦同学,这次却在现场热烈气氛的激励下,直面我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侃侃而谈,对民乐团的未来走向发表了新颖独到的重要讲话。她那些富有朝气的观点得到大部分乐团成员的共鸣,虽然金曦同学本人再三推托,坚辞不就。但她这么一个美丽善良的弱小女子,又怎能压得下广大人民群众的正义呼声、阻挡住历史滚滚向前的轮胎呢?最终,金曦同学仍然让大伙儿推上民乐团副团长的位置,“巾帼”还是让了“须眉”。金曦同学也成为民乐团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性负责人。

      继金曦之后,向来对乐团事务充满责任感的主力二胡手张顺,因其力主对民乐团的某些方面进行改革,观点犀利但不乏创见,充满进取精神,这样有冲劲儿的改革派理所当然也得到年轻人们的支持:张顺同志成为民乐团的常务负责人。希望科大民乐团以后的发展也能像张顺的名字那样顺顺利利。

      在“五•一四会议”的第二天,也就是5月15日,民乐团首任团长管平潮同志,颁布了他的最后一道“团长令”,发布《科大学生民族乐团下一届负责人任命书》[16],正式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民族乐团新一代领导集体的诞生!

      民乐团通过民主的方式成功完成了领导团队的交接班,从此走入了一个新纪元。

      先哲说过,“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民乐团管平潮与刘桂琳这两位老团长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但他们并没有甩手走人,秉承着民乐团团结友爱的传统,这两位老伙计在他们最后离校之前的那段日子里,协助了乐团新负责人处理一些团务,让民乐团领导班子的新旧交替有一个平滑自然的过渡。

      由马骏、江辰、金曦、张顺这四位同志组成的新的领导集体,并没有让关注科大民乐团发展的人失望,在2004年9月25日那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科大民乐团在他们的精心组织下,于科大东区水上厅成功举办了“月圆风清——中秋民族音乐会”,在科【创建和谐家园】生中间取得良好的反响,出色的延续了民乐团举办中秋音乐会的光荣传统。这次晚会的成功充分展示了科大民乐团新任负责人的能力和魄力,也证明了“五•一四会议”上大伙儿的选择没有错。

      写至此处,恰巧看到瀚海星云的民乐团版面又有新人申请加入民乐团,这是一位网名叫作“冰臻子”的扬琴八级乐手。又看到有新生的力量加入,我这位老民乐团人不禁感到十分快慰。“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创建和谐家园】数百年”,有这么多民乐热爱者的鼎力支持,相信科大民乐团的明天会更好!

      后记

      写完“传承”一章,我们的这部《中国科大学生民族乐团团史》也到了结束的时候。

      仔细想想,“结束”的说法并不准确。确切的说,应该是民乐团团史的撰写暂时告一段落了。“后之视今,亦如今之视昔”,今天科大民乐团人的一举一动,就是在创造着历史。民乐团的历史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绵延不绝。民乐团的修史工作永远不会终结。

      作为民乐团本部团史的编修者,我希望今后的科大民乐团人们,能够继往开来、再接再厉,为乐团团史书写出更加华美壮阔的新篇章!

      瞬水年华,悄然而逝。回首往昔,距离民乐团梦想的起点,时光已整整过去了三年。在这三年里,作为乐团整部历史的见证者,我目睹过多少幕聚聚散散,经历了多少道曲曲折折,又品味过多少回苦辣酸甜。民乐团的创业者们,曾在明日黄花中雕琢出灿烂,也曾在无尽的企盼中体味过迷惘和彷徨。

      最后,借用西人的一首小诗,来献给民乐团那个闪耀着光荣与梦想的年代:

      “当你是徘徊于雾蔼中的一个愿望

      我也一样徘徊其间

      我们互相寻访

      我们的渴望中生长出梦想

      那梦想绵绵不断

      那梦想横无际涯

      ……”

      全篇完。

      管平潮

      2004年11月1日晚

      于東京都練馬区平和台

      【参考文献】

      1、(略)

      拈花? 一管玉箫飞花落,三唱平潮水云间——猫言

      黑龙小说网 更新时间:2009-7-17 3:19:19 本章字数:4067

      仙路无端起风烟,轻尘扬扬漫青天,

      一管玉箫飞花落,三唱平潮水云间。

      ——管平潮之仙路烟尘·道途遇仙·猫言(2006.07.06)

      《谈管平潮之仙路烟尘》猫言

      璀丽的宝石,晶莹光灿,素为人所喜,可是在还未曾经工匠之手细心琢磨之前,宝石也不过是颗毫不起眼的石头,并没有多少人会为之多看上一眼。

      而每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也都像是一个个未经琢磨的宝石原石,唯有赖于创作者们,尽情的将心中构思,挥舞成手中文字,如同将原石打磨出闪耀光亮的宝石面貌,这才展露出了某些迷人的特质,也才会引得无数人追读。

      隽雅脱俗的仙路烟尘,正是引人入胜的其中一个故事,暧暧内含光,是我给仙路烟尘的评价。

      其实,一开始,我并不看好仙路烟尘,虽然文辞看来颇为雅致可观,但许多人同样不差,而且我总觉得这本书有些什么地方不够味道,像在雾里看花,像在水中捞月,书里情节拖沓零碎,温吞吞的像老牛拖车,有许多段的描写,始终有种让人骚不到痒处的感觉。

      这让我读起来不禁是又急又气,心中直叨念着,拿着这么好的素材挥霍浪费着,老管啊!你究竟是行不行啊?要是不行,倒不如趁早歇手换人,也好过日后误人无数!

      幸好,管平潮并没有听见我心中的想法,仍然一路坚持的将仙路写了下来。

      不知道是在那一天的时候,我重读了一遍这本书,忽然有悟于心,这书原本就是急不得的一本书,无论是对作者,或对文字,前文中或有青涩生嫩之处,但在时间的淘洗历练后,却已慢慢的凝蕴成后文的甘醇厚酽。

      而作者拿捏文字的分寸,也随着字数的积累,慢慢将一开始还有些着相的斧凿之处,一点一滴的化入了文意之中,渐渐不着痕迹。

      说实在的,那几天每当我看见管平潮这名字时,心中都着实有些着恼!

      是的,我嫉妒这个人,因为他就像根肉中刺般的提醒了我,你一向自恃悠游于文心之中雕龙有术,怎么会忘记了这最重要的文字本心?

      是啊,乱花迷人眼,常年在文字中打转的人,反而更容易陷入文字障中,终年打雁,竟叫这雁给啄了眼!

      技巧不过外道耳,热爱文字的人只要看多了或写久了,自然会领略出许多适合自己的种种文字技巧,这只不过是用来迷惑人心的手段,而更重要的,是心中那对文字说不尽的情感,重要的是要尽力去将心中的想法,书写成一段一段的文字,那才是最动人心魄的文字!

      就算那隐藏在文字中所难以表达、意在言外、尽在不言中的深意,或许一时间无法办到,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只有努力去做,才有神来一笔的时候!

      这些都是我早就明白的,但我竟然也有自困窘境的一天?

      老管这一棒狠狠的敲在我头上,直敲的我眼冒金星、怒火熊熊!

      我心里恶狠狠的想着,哼哼!山水有相逢,前路漫漫会有期,你我总有碰头的一天,老管啊!老管!你就别落在我手上,那时节,你就叫吧,就算你叫破喉咙也没人来救你……!

      虽然我有些嫉妒他,我仍不得不承认,随着仙路烟尘情节渐次的展开,这书使我慢慢的沉醉,沉醉在书中张醒言的故事里,一个有趣的少年,一个道途上的新人。

      说起来,仙路烟尘中的张醒言,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修道人,汲汲于天道人道的体悟修行。

      张醒言悠游在仙尘之间,一脚踏在局内,一脚又踏在局外,喜怒哀乐但随心转,并不拘束,隐约间似乎让人见到了一位奉行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信念的乐观少年,他笑起来时带着点让人欢喜的亲切感,在不经意间,却又有种不可言喻的出尘之姿,他就是张醒言。

      我一直有着某种错觉,仙路烟尘这书,似乎不是这个时代的作品。仙路中的张醒言,老是让我回想起了我小时候读李汝珍的镜花缘里,那误逢百花仙缘,游走海外大荒奇山的唐敖,同样的,张醒言也是误逢仙缘的一个少年。

      误逢仙缘?是的,无论老管是有意为之,或是妙手偶得,我认为仙路烟尘全书中最妙的、说不完、道不尽的无穷滋味,全在这没有写出来的『误逢』二字,这两个字碰上了张醒言这个主角,就像画龙点睛般,让整本书的灵魂活了过来。

      而文中的几位女主角,灵漪儿、琼肜、居盈、雪宜、蕊娘……等人,也时时让我有些像面对镜花缘中百花众女的错觉,那本在红楼梦之外,影响最大也最富才情之名的清代,镜花缘,但事实上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故事。

      有时候,仙路烟尘读着读着,看着张醒言和每一位女主角的互动,我又会想起清代的另一本奇情,文铁先生的儿女英雄传,那书中时而细腻婉约儿女私情,时而迭荡起伏的社会时空,就彷佛在字里行间跃然于纸上,无声无息的化成了一片天地。

      我小时候读柳毅传书时,一直喜欢柳毅的侠气任情,喜欢洞庭龙女的敢爱敢恨,也有改写太平广记里柳毅传书的构想,虽然因诸事缠身一直未能写完,可我一直认为这个故事的改写舍我其谁。

      但看了张醒言和灵漪儿的互动后,我不禁为之怅然若失,虽然柳毅传书与仙路二书中的角色性格并不相同,但那一分灵气已为人所得,这委实令我心中生出了好些失落感,空自掩卷长叹!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18 16: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