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仙缘无限》-第3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境界突破了,修为的提升自然不在话下,只要稍加修炼,很快就能顺理成章地轻松实现。对于这一点,修炼经年的叶秋离自然有着明确的认识。他原本也以为自己只要再修炼一段时间,很快就能成功突破灵动期,顺利凝聚金丹,甚至都为此做好了准备,计划在最近一段时间回到浮云仙府,专门闭关突破。

      想法很好,准备的也很充分,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叶秋离却是丝毫没有想到,就在今天这么一次平平常常的修炼中,他就意外突破了,完全出乎了他之前的预料。不过,也幸亏他早有准备,相关的晶石、丹药都已经整理好,意外之下才能从容不迫地加以应对,完全没出什么大的麻烦,真的应了有备无患的老话。

      只不过意外归意外,对于目前这种结果,叶秋离还是十分惊喜的,此时提前数十年突破到金丹期,自然可以让他有更多的时间用来修炼和准备,最大程度地增加碎丹成婴的成功率,尽其可能地确保自己可以顺利修炼到元婴期。一想到这一点,他便越加庆幸不已,越确定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满怀着结成金丹的欣喜,叶秋离终于心情愉悦地结束了自己的畅想,满面春风地走出修炼密室,迎接门外之人的到来。突破境界后更进一步的神念,已经让他提前知道密室外面有人在等着自己了。

      果然,刚一等到叶秋离走出密室的大门,两个一直等候在门口的英武青年就快迎了上来,恭恭敬敬地向着他施礼问候道:“叶风、叶云,拜见大伯,祝贺大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原来,这两人也是浮云叶家这些年刚刚成长起来的年轻俊杰,江湖人称“风云八骏”中的两位,同样是当今武林声名显赫的中坚人物。他们倒不是专门来到这里为叶秋离【创建和谐家园】守卫的,而是因为寰宇科技集团最近生了一件大事后特地赶过来汇报情况的,此前正在等候叶秋离出关。

      身为一个掌握着无数神奇手段的修真者,叶秋离闭关时可不需要什么守卫来进行保护。先不说他神话高手的实力,有没有人能够伤害到,就说这间修炼密室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抵达的地方,没有身份识别的人,早就被外围的防御系统给拦截下来了。

      作为一家二十几年内飞展起来,国内屈一指、国际上也名利前茅的大型综合性高科技集团,寰宇集团不知掌握了多少先进科技,防卫系统不严密,怎能抵御众多宵小之辈的觊觎!不说叶秋离悉心布置的防护阵法,单是集团大厦内部装备的各类高科技防御设施就完全不可小看。

      那其中,不但有各种传统防御手段,甚至就连外界依然处于试验状态的激光武器都安装了不少,那威力大得,即使先天高手都能一击毙命。那些武林人士或者其他特殊人员如果不顾劝阻,不看警示,执意硬闯集团的核心要地,绝对是自己找死,而且死了也白死。

      这种情况下,可没有人来管是不是有人使用大威力科技武器杀死了天级高手。普通人不得随意招惹天级高手,但是在天级高手主动上门找茬后,同样可以大举反击,即使将之完全杀死也在正理。天级高手也是要有自知之明的,否则天下之大,岂不是所有的地方他们都可以去得!

      自从曾经接连杀死好几拨日本武士,甚至还包括两个天级忍者后,寰宇科技集团的赫赫凶威早已经在各个地下人员的心中挂上了号,成为他们绝对不会肆意乱闯的龙潭虎穴,甚至连稍稍谈及一番都会脸色大变。因此,只要是自己人,在它内部活动的时候,绝对无需有任何担心。

      ……

      刚一突破成功便有家人到场祝贺,叶秋离着实心情大好,见到叶风、叶云二人后,立即便露出一股温和的笑容,轻声说道:“叶风、叶云,是你们两个啊!……早跟你们说过不要动不动就行礼的,现代社会又不是以前那种封建社会,没事行这么多礼干什么。平常见面,随便打个招呼就可以了,没必要这么正式。”

      “是!是!侄儿谨遵大伯教诲!”听到叶秋离的话,叶风、叶云二人赶紧站直身体,齐声应答了一声。只不过,他们口中虽然说得很好,但是脸上却依旧是一片激动恭敬的神色,显然并没有因为叶秋离的要求就改变自己的习惯,心中万分尊重的同时,行动上也立刻就表现了出来。

      事实上,也难怪叶风、叶云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恐怕任何一个人处于他们的位置,差不多都会有同样的表现。而这二人为什么如此尊敬叶秋离?那却要从他们的身份、来历说起了。

      叶风、叶云等人虽然都姓叶,但却并不是叶家的血脉子弟,而是叶秋离亲自从全国各地孤儿院中抱养回来的资质优异的孤儿,总共有八人,分别取名为风、云、雷、电、冰、霜、雨、雪。

      当时,他们全都是刚出生没多久就被无情遗弃的孤儿,有几人甚至还得了一些难以治疗的严重疾病,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就算没有早早夭折,也会绝望地度过一生,根本不可能成长为当今江湖上广有威名的青年才俊之一,年纪轻轻地就修炼出一身异常高强的实力,即便在整个地球近百亿人口中,也算是站在了金字塔最顶端的人物,与之前的命运轨迹截然不同。

      这样的事例,在当前这种社会中,其实早已经司空见惯,屡见不鲜,叶风等人也仅仅只是其中很普通的几个个案而已,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然而,人生的境遇往往就是那么奇妙,或许是上天也不忍他们承受太多的苦难,巧妙地安排他们遇到了出来游历的叶秋离,最终借着叶秋离的无双妙手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第十章 双喜临门

      说来也是机缘巧合,运气使然,就在叶风等人孤苦无依、听天由命的时候,叶秋离也刚刚将叶家整体搬到浮云山上,并且成功引导自己的家人完成筑基修炼,正是清闲时刻,在外出游历的过程中无意间注意到他们,现他们身上的优良资质正好适合修炼武功后,爱才心切之下就留上了心。

      正好,那时叶秋离一家还没有开枝散叶,展起来,偌大的浮云山上只有几个人住在里面,确实太过于冷清。因此,既是出于对叶风等人的怜悯,也是为了给自己家中增加一些人气,在经过家人的同意后,叶秋离专门跑了几趟,直接将他们抱回来,不但亲自出手治好他们身上的疾病,同时也趁机打下了修炼的基础。

      在耗费众多精力救回这几条小生命后,全家人都把他们当成亲生骨肉一般抚养,在他们懂事后又亲自教导他们修炼,支持他们学习。所以,在叶风八人来看,叶家就是他们的家,叶秋离就是他们的至亲伯父,他们完全自于内心地尊敬他。更不用说,叶秋离对他们还有再造之恩,那更让他们终身难忘!

      当然了,就算不说这些亲情因素,光是叶秋离仅仅只有三十多岁就成功突破到神话境界的传奇故事,也已经让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了。更何况,叶秋离现在已经牢牢占据,并且还将继续占据数百年的武林第一高手称号,更是让他们无限敬仰,无限自豪,也无限为之心驰神往。

      他们现在都练有一身好武功,自然知道神话高手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比神话高手更进一步的6地神仙境界又是什么样的概念,那种对于武林传奇人物的崇拜,他们其实并不比任何人少!

      而且作为叶家之人,他们早已知道叶秋离必然能够再次取得突破,晋级到更高一层的修炼境界。到那时,叶秋离理所当然地就将是武林诞生之后,除了张三丰之外,古往今来的第二高手,甚至很快就会上升为第一高手。这样传奇的经历,怎么能让他们不激动万分,与有荣焉!怎么能让他们不热血沸腾,无限崇拜!

      出于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出于后辈对前辈的崇拜,几项因素交互相加,叶风等人如此尊敬叶秋离也就不足为奇了。此时他们还不知道,叶秋离刚刚已经顺利结成金丹,正式成为江湖上数百年未曾再次出现的6地神仙级绝顶高手,否则,他们还不知道要兴奋成何等模样呢!

      “算了,跟你们讲了好多次,还是这样。规规矩矩的虽然看起来老成了,却是少了一点活力,年轻人就要朝气蓬勃一点嘛!……嗯,这几天,在我修炼的时候,集团没有生什么事吧?家里也没什么事吧?”大概是早已见识过叶风等人的“屡教不改”,所以叶秋离见到二人依然还是一副恭恭敬敬的模样后,也只是稍微教导了几句便不再说其他的话,转而问起公司和家里的事情。

      叶秋离心中十分明白,自己惯常的工作与修炼习惯,家人都是知道得十分清楚的,一般没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生时,也不会过来打搅他。此时叶风、叶云二人既然专程过来等他,那么显然是有什么大事生了,只是看他们一脸兴奋的模样,很明显,这次生的事情属于好事一类。

      “啊,我们过来正是要告诉大伯一个喜讯,我们设计制造的微型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已经实验成功了,完全具备了实用化的能力!”果然,听到叶秋离的询问后,叶风二人立刻就兴奋无比地将刚刚生的那件喜事说了出来,说话时,语气中还充满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自豪。

      也难怪这二人欣喜若狂,自豪不已,并且急不可耐地赶来向叶秋离报告这个好消息,实在是微型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关系确实太重大了,由不得人不重视。要知道,这可是全世界无数大国、强国都没能完美解决的问题,此时一家私营公司竟然率先拿出了成功的产品,这个巨大的成绩无论放在什么人身上,都能让他们骄傲得不知道东南西北了,叶风、叶云二人仅仅只是非常骄傲和欣喜,显然心理素质十分良好了。

      “啊!成功了?……好!好!这确实一个好消息!……走,我们去看看!”听说自己朝思暮想的可控核聚变实验终于取得了成功,叶秋离着实有种喜出望外的感觉,直觉今天当真是个双喜临门的好日子,不但自己的修为成功突破到了金丹期,就是自己亲自主持的这个可控核聚变微型化的研究,也在耗费无数时间、精力和金钱之后,最终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微型可控核聚变装置走入实用化,那代表的巨大意义根本就无以言表,而其中最直接的一个,恐怕就是他想要制造的宇宙飞船很快就能解决最关键的动机问题,他早已期盼许久的飞越太空,探索茫茫宇宙的行动,再也为时不远。此时听到这个好消息,着实让他心怀大畅,大感自己这些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

      飞船用微型核聚变动机的研究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项目,这是一门绝对复杂与极端困难的系统工程,在人类科技没有取得革命性突破之前,想要实现它的难度完全出了一般人的想象。这从当今世界数大强国在这上面投入无数的资金与力量,却至今也没有取得多少成绩的现实上就可以最直观地看出来。

      对于这样一个现代科技金字塔最顶端的级科研项目,叶秋离自然知道那完全不是一两个人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研究,即使他手中掌握着一份现成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设计图纸,即使他接触到了一个全新的文明,拥有着修真者才有的独特手段也不行,必须整合集体的智慧,才有资格在这个工程上探索一二。

      想要只靠一个人就制造出实用的核聚变动机,那不是天才,也不是神,只会是疯子的妄想!作为一个精神十分正常的人,叶秋离自然不会做出那样狂妄无知的幻想。虽然他对自己的能力绝对有信心,但是这种完全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他还没有自大到以为自己一个人就能完成。

      因此,在抽出时间专门关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后,他立刻就挥舞着大把的钞票,**裸地用全面改良身体、延寿【创建和谐家园】的诱惑,从世界各大研究机构中挖来众多高级研究人员,再加上寰宇科技集团多年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亲自领衔组建了一个绝密的实验室,专门从事核聚变动机的开与研究。

      掐指算来,这个绝密实验室从开始建立到现在,前后也有1o多年时间了,在花费了叶秋离无以计数的财富和资源,消耗了众多研究人员说之不尽的智慧和心血后,终于等到了收获的时刻,初步实现了他既定的研究目标,建造出可以实际运用的微型可控核聚变反应装置。

      所谓的核聚变,是指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早在1933年,核聚变的原理就已经被提出,而直到5年后,改变世界格局的核裂变反应才被现。如果从纯理论的角度来看,核聚变反应出现的条件其实很简单,只要温度足够高,任何两种比铁轻的原子之间都可以生聚变反应。

      基于这种比较简化的理论,核聚变反应堆的原理也很好理解了:第一步,作为反应体的混合气必须被加热到等离子态——也就是温度高到电子能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原子核能自由运动的状态。这时才可能使得原子核生直接接触,进而产生聚变反应。这个状态,需要大约1o万摄氏度的温度。

      第二步,为了实现最亲密无间的接触,原子核必须要要以极快的度运行,从而克服库伦力,也就是同样带正电子的原子核之间的斥力。而想要得到这个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继续加温,使得布朗运动达到一个疯狂的水平。想要使原子核达到这种运行状态,需要上亿摄氏度的温度。

      这两个步骤都实现后,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以最常见的核聚变反应来说,氚的原子核和氘的原子核以极大的度,**裸碰撞在一起,产生新的氦核和新的中子,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反应,反应体已经不需要外来能源的加热,核聚变的温度足够使得原子核继续生聚变。

      这个过程中,只要氦原子核和中子被及时排除出去,新的氚和氘的混合气被有序输入到反应体内,核聚变就能持续进行下去,产生的能量一小部分留在反应体内,维持链式反应的进行,另外一大部分则输出到反应体之外,作为必要的能源来使用。

      第十一章 聚变引擎

      原子聚变反应的这一系列过程看起来很简单,仿佛很容易实现似的,其实不然,想要通过人为的努力来实现这种核聚变反应,尤其是可以控制的核聚变反应,对人类的技术水准来说不是一般的困难。

      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核聚变所需要的温度实在太高了。就拿聚变反应中条件最低的氚(氢3)和氘(氢2)之间的聚变来说,最起码也需要数千万度的温度才能实现。只不过氢3是半衰期为12.4年的放射性元素,自然界并不存在,想要利用它进行核聚变反应,必须特别制造才行。

      退而求其次,再看比较容易实现的氦3和氢2之间的聚变反应,那也需要一亿度左右的温度;至于其他聚变反应,例如氘氘聚变之类的,需要的温度至少也在一亿度以上。这么高的温度,人类如何实现?又如何控制?

      如果说制造出几千万、上亿度的温度还有可能,比如使用原子弹爆炸产生的极度高温来促使聚变反应的出现(那正是氢弹的制造原理),或者使用高能激光束进行照射的方式提升温度。

      那么,如何控制这么高的温度却让地球上的科学家伤透了脑筋。不能控制的核聚变反应,那就是一锤子买卖,和氢弹一样,除了具有强大无比的杀伤力之外,对人类并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

      人类如果想要利用核聚变所产生的庞大能量为自己服务的话,如何控制住那近亿度的极端高温,将是他们不得不先克服的难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展出了惯性约束与磁力约束这两种最主要、最成熟的约束高温反应体的理论,并且各自根据理论设计,积极建设可控核聚变装置进行试验。

      展到现在,那两种不同的可控核聚变装置也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功,甚至科技最达的美国已经有了核聚变反应堆投入到商业使用中,眼见最终的全面实用化仿佛就在眼前。而叶秋离早前得到的那份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设计图纸,正是处在那种即将全面实用化的科技水平上面。

      当然,人类虽然在可控核聚变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是离叶秋离需要的小型、简单、高效、稳定的程度依旧还十分遥远。这其中的原因不在于地球科学家的理论研究不足,而是因为目前的科技水平依然没有解决材料的问题,还没有找到一种强度、耐高温程度都足够的材料,无法有效地降低整个装置的体积与复杂程度。

      这种基础材料的限制乃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即使二十多年前那份曾经引日本强烈觊觎,甚至收买国内大员,派出先天级忍者出手抢夺的级材料配方,到现在依旧没有展出足以满足要求的新材料。

      经过仔细研究后,叶秋离已经现,中国科学家李成栋教授无意间合成出来的那种级材料其实根本就是一种五行俱全的复合材料,其配方中金属颗粒、植物微粒、岩石粒子、轻重水源等五行材料一应俱全,无一缺乏。而它之所以能够表现出那样完美的属性,也正是因为合成过程中五行属性的各种组成成分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了一起,最大程度地将其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和能力给挥了出来。

      在此基础上,那些属性功能各不相同的变种,其实也是对这种级材料的各个组成成分进行细微调整之后的结果。只要能够保证调整后的复合材料五行属性依旧均衡,不至于崩溃,确实有可能改造出众多可以满足各种独特要求的特殊材料,比如级耐高温材料、常温导材料等,都是有可能实现的目标。

      只不过,理论虽是如此,但是真正想要实现那种结果却是又千难万难了,不说地球上那些对阴阳五行理论基本上已经完全不了解的科学家,就是叶秋离这位真正的修真者,对各种材料的阴阳五行属性都有着极为深刻了解的人,也没办法完全保证各种配方的五行属性能够完美平衡,绝大多数还是以失败的结果而告终。

      世界的组成,从表现上看,可以分为时间与空间;而从本质上看,则可以分为物质与能量。任何一种事物其实都是物质与能量的统一体,构成各种具体物品的基础组成材料自然也不会例外,除了实实在在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属性外,另外还具有着一种不可或缺的能量属性。

      这些能量属性,一般状态下通常会表现为最为普遍的五行属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会表现为阴阳属性等比较常见的属性,完全不具备任何属性的物质,这个世界上其实根本就不存在。

      在上古时代,科技文明还没有开始展的时候,人类之中的贤者和智者通过智慧与心灵来认识世界,在精神力的精细体悟中,他们现了事物的物质与能量属性,并且以之为基础,总结出了一套以阴阳五行为代表的物质能量统一理论体系,不但可以非常完美地认知人类周围的一切事物,更可以以之为指导,认识自身,修炼自身,慢慢走上一条修仙问道的进化之路,全面提升自己的生命层次。

      不过,这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妙则妙矣,但也确实太过于玄奥,对于个人资质的要求实在太高,非一般人所能够学习通透,一旦理解不到位,很容易就会纠缠其中,不可自拔。因此,后来者逐渐将事物的物质与能量属性分开来认识,更多地了解其中比较具体直观的物质属性,而慢慢忽略其中的能量属性。

      时至今日,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中,基本上已经不再讨论事物的能量属性,而是将其物质属性研究到了一个极为高深的境界。那其中,元素周期律的现与元素周期表的制定,就是其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建立在那个基础上的物理、化学等科技知识,也正是当今时代工业文明的最根本的基石。

      在此之前,人类现和合成出来的各种材料,自然是遵循了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符合各种物理、化学理论的解释。但是李成栋教授无意间复合出来的那种级材料却不再是这么一回事,它已然隐隐摆脱单纯的物质属性的束缚,回归到了上古时代流行的那种物质与能量相结合的认知方式上面。

      这样一个全新的科研领域,自然需要全新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才能研究清楚,而地球上的科学家,不管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依然抱着之前那种固有的既定认识不放,奉元素周期律之类的理论及定律为万古不变的永恒圭臬,在单纯的物质属性框架内研究那种复合了能量属性的东西,结果自然讨不到什么好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就算后来李成栋教授复合出来的那种级材料的配方与流程依然因为种种原因而泄露出去,弄得整个地球上几乎到处都是,照样没有多少人在其基础上研究出什么新的东西,除了照猫画虎地重复已有的实验外,也仅仅只有两三例偶然复合成功的新材料问世,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最基本的指导理论上都会弄错,那种情况下的科学研究所能取得的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用事倍功半这个词来说明都有点过分,完全可以用瞎猫碰上死耗子的比喻来形容,不出成果乃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真正出了成果才会令人奇怪呢!那当真是机缘凑巧,运气好到家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这种从一开始走岔道路的缘故,最近几十年时间里,地球上的那些科学家在研究级材料及其各种变种的过程中,其实一直都没有一个清晰与明确的思路和体系,完全就是穷举似地进行无以计数的具体实验,然后从中碰运气一般得到一些完全无法预料的成品,真正成功的概率万中无一。

      这其中,财大气粗的美国投入的资金和资源最多,进行的实验也最频繁,因此其取得的成果也最显著,至今已经有着包括原始材料在内的四五种级材料问世,使其国内的科技水平飞跃性地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不过,就算是这样,那些性能已经极其惊人的级材料依然无法满足可控核聚变反应装置的苛刻要求,最多只能用来制造外围辅助设备,无法用于核心设施的制造。而没有足够强悍的材料,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微型化自然只能存在于科学家的设计之中,离真正的成功依然遥不可及。

      就像美国建造成功的那座聚变反应堆,依然是花费了几千亿美金才构造出来的“托卡马克”型磁场约束法装置,不缺钱的美国人花费巨资建造了众多导线圈,以之产生的巨大磁场约束反应堆,使之可以控制。如此一来,可控核聚变的实验虽然确实取得了成功,但是整个实验装置的体积却大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程度,完全与“微型化”这个词没有半点可供联系之处。

      第十二章 研究成功

      认真说起来,在新型材料的支持下,美国人新近建造的这座聚变反应装置比起最初的实验室版本不知道先进和精简了多少倍,着实可以称之为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就算立刻将之用于商业运用,也已经完全可以,在性价比方面,绝对可以满足一般人的要求。

      只不过,就算如此,那座聚变反应装置依然不能让人足够满意,不但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使用起来非常麻烦,而且效率也不够理想,想要安装上宇宙飞船,作为飞船的运行动力来使用的话,不彻底进行革命性的改进,根本就想都不要想。

      那种庞大且复杂的装置自然不是叶秋离想要的,他可不想自己的飞船在飞往其他星球的半途中熄火,结果在那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浩瀚星空中进退不得,最后不得不遗憾无比地困死其中。

      他之所以想要建造出一艘级宇宙飞船,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要乘坐它茫茫宇宙中寻找前往修真的道路,而不是无端地将自己陷入一些不必要的危险之中,飞船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等性能是必须要得到保证的。

      也正是因为对自己需要的聚变动机有着十分明确与具体的要求,叶秋离才会在繁忙无比的修炼过程中专门抽出时间,亲自主持可控核聚变的微型化研究,在那些已经建造成功或者依然处于设计验证阶段的聚变反应装置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结合自己学习的修真手段,再次进行革命性改进的过程。

      就这样,前前后后总共花费了十多年时间,此时此刻,他的一番努力终于露出了成功的眉目。

      ……

      一路经过数道防卫森严的厚重大门,叶秋离与叶风、叶云三人不但验证了的指纹、瞳孔、声线等常规身份特征,就连dna也进行一番采集与验证后,终于在寰宇科技集团的中央智脑信息库中确认了各自的身份,成功来到位于地下1oo米深处的绝密实验室。

      刚一进入这间巨大无比的地下实验室,叶秋离立刻就从众位研究人员的身上感受到了一股自内心的喜悦之情。此时此刻,实验室中的所有工作人员,全部兴致勃勃地聚集在一起热烈讨论着什么,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一副神采飞扬、洋洋得意表情,完全没有平时的一本正经和不苟言笑。

      见到喜笑颜开的叶秋离走进来后,这些正在交流的研究人员迅聚集过来,围着他打起招呼。一时间“叶总”、“叶头”的声音不绝于耳,响彻于整个实验室。他们这些研究人员,可是真正对叶秋离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不仅仅因为叶秋离是这家屈一指的大型科技集团的老总而尊敬,更为他渊博精深的学识而倾倒。

      几乎可以说,这次试验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完全就是建立在叶秋离亲自指导并积极参与的基础之上。从理论研究到技术转化,从设施准备到材料制作,从系统控制到实验操作,不管是哪种方面,哪个部分,全都留下了他忙忙碌碌的身影,好像所有工作都被他做了一般。

      说实话,有时候他们甚至都会默默自问,自己在这间实验室中是不是多余的。也幸好,他们没有因此脱离实验室,否则叶秋离就要哭笑不得了,还得再次将他们请回来。

      面对着众人的热情招呼,叶秋离也笑容可掬地与所有人挥手致意,遇到一些主要研究人员的时候,还会停下来与他们握手致谢,互相交流问候一番。就这样边走边停,从大门进来,到摆放反应堆装置的中央大厅,短短数十米距离,他竟然走了大半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

      这倒不是叶秋离故意迟缓,而是因为周围的众人实在太激动、太热情了,热情得他几乎承受不住。大概是被充斥于整个地下实验室的热烈氛围所感染,许多平日里沉默寡言、惜字如金的研究人员全都露出了兴奋无比的笑容,仿佛突然转性了一般,一见到叶秋离之后,立刻就围拢上来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

      作为集团的老板和实验室的领头,在这样的情况下,叶秋离自然不能扫了他们的面子,寒了他们的心,所以只要有人上前搭话,他全部来者不拒,每一个人都握手交流后才继续前进。就这样,走走停停,一直过了大半个小时,他才终于见到那个花费了无数精力和资源才成功制造出来的微型可控核聚变反应堆装置。

      细细打量着眼前这个只有一辆家用小汽车大小的聚变反应堆装置,叶秋离委实有种心旷神怡,百看不厌的感觉,一连围着它转了好几圈,一边转还一边连声赞叹:“好,好,果然是巧夺天工的杰作啊!其他方面暂且不说,单看这小巧的体积就知道研究有多么成功了!”

      “感谢各位的辛劳付出,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奋斗,今天我们终于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奇迹,人类的生活必将因为我们而改变,而你们的名字也将永远被铭记于历史的功碑之上,万世敬仰。为了表达我的感激,我决定,在座的诸位每人奖励5oo万到1ooo万不等的现金,立即就可以去财务部门领取兑现。

      另外,我之前承诺给你们的丹药也马上就兑现,每人最低一份级养生丹和级延年散,服用之后,保养得当的话,延寿二十年完全不在话下!……现在,就让我们尽情的欢呼吧!”从头到脚细致无比地观察完反应堆的每一个细节,叶秋离这才心满意足地摆手示意众人冷静下来,四处环顾一眼后,迅大声说道。

      “哦!谢谢叶总!”一听有巨额奖金下,还有那传说中的灵丹妙药也即将到手,实验室中所有人全都爆出了更加剧烈的欢呼。虽然早就已经有了收到巨额奖励的心理准备,但是真正落实下来时,仍然让他们喜不自禁,这份奖励不只是对他们所取得的成果的感谢,更是对他们这1o年来所付出的的努力的认可。

      等到喧闹的庆祝活动终于停止下来后,实验室中的一群人再次围在反应堆的周围,开始详细检测和评估这座实验装置的性能以及得失,而叶秋离也找到负责这个项目的第一工程师,微笑着对他说道:“沈工,作为这个项目的直接负责人,这次实验从头到尾都有你的参与,详细情况也是你最为了解,现在就麻烦你为大家评价一下此次实验的成败得失,看看还有那些方面需要改进吧。”

      叶秋离口中的这位沈工名叫沈公输,是一位可控核聚变方面的顶级工程师,虽然已经6o多岁,但是经过叶秋离赠与的极品丹药调理和保养后,现在依旧思维活跃,精神矍铄,精力充沛,干劲十足,看起来与一位2o、3o岁的年轻小伙完全没什么两样,一直是这间实验室里除了叶秋离以外最重要的科学家。

      他原本是国内一家著名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天赋出众,才华横溢,在可控核聚变方面有着极其精深的造诣,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绝对可以成长为国际知名的【创建和谐家园】级人物,功成名就,与叶秋离没有任何交集。只可惜,世事难料,好事多磨,他杰出的才华不但没有帮助他实现自己的理想,反而招来了研究所里数位同行与领导的嫉妒,成了他事业成功的最大阻碍。

      在那些人的暗中压制之下,沈公输虽然生活上没受什么亏待,但是工作起来却相当不顺心,一直有力无处使,有劲没处,满腔的学识无处运用,竟然只能从事诸如资料查找之类的边缘性辅助工作,从来没有机会独立主持自己想要的研究,更不用说因之而提升级别,功成名就了。

      就这样,一直浑浑噩噩地在研究所里浪费了十多年时光后,他终于被大肆挖掘人才的叶秋离找到,多次劝说并许以实验室第一工程师的位置后才顺利招揽过来,代替叶秋离主持研究的大部分事务。

      叶秋离虽然花费了巨额的资金和庞大的资源,在百米深的地下建立起这座绝密实验室,也亲自挂帅,领衔主持其中的科学研究,但是他自己平时其实并不经常呆在这里,不是在修炼密室里努力修炼,稳步提升自己的修为;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从其他研究单位借鉴相关的技术资料;再不然就是使用炼器手段,炼制一些独特的实验设备或实验材料,反正很少亲力亲为地主抓实验室中的常务工作。

      一般情况下,这座实验室都是由沈公输在统筹管理,也只有遇到一些他们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才会请求叶秋离出面,凭借叶秋离那已经开出大部分脑域的级大脑来找出解决方法。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对这个项目了解最多的人,并不是做出最大贡献的叶秋离,而是一直盯着它的沈公输。

      第十三章 巨大突破

      身为本项研究的主要负责人,沈公输自然也在庆祝的人群中,此时听到叶秋离让他介绍、品评这座实验装置后也不推辞,立刻就当仁不让地接过话题,朗声说道:“既然叶总让我说一下,那我就直说了。我们这具聚变反应堆装置依旧是磁力约束理论的产物,但是要比美国投入使用的那座先进了至少1oo年。

      它的几个主要特点相信大家从外观上也可以直接看出来了,先一点就是小,小到只有一辆家用汽车那么大。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研究重点,现在看来效果还是很令人满意的。

      这座反应堆的主要建造材料是叶总合成出来的级材料,不但硬度强,更可以承受近百万度的高温。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直接将核聚变反应的原料氘、氚或者氦3的气体加温到等离子状态,非常简单地分离出原子核用于聚变反应,不必像常规材料建成的反应堆那样,建造复杂的磁场进行防护,自然可以节省相当大的空间与设备……”

      听到沈公输对自己提供的级材料赞不绝口,叶秋离倒是有点汗颜不已,这些材料可不是他通过现代科技合成出来的,而是完全用炼器手段炼制所成,算是小小做了一点弊。虽然他也在寻求科技手段制造这些材料的方法,但是目前还没有取得彻底的成功。

      想要通过科技手段炼制出这些材料,需要极其庞大的能量,也只能等第一代聚变反应堆检验合格,可以使用之后,利用反应堆提供的巨大能量进行成规模的制造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8 07: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