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诚然,“中策现象”确实是有很多积极的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是的国营企业改革走出了在笼子里改革的老路子。
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中策现象”并不成功。
首先,黄鸿年本人从无实业经验,他本人对实业也毫无兴趣,他之所以大肆收购这些国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收购这些国企的成本非常低!他前前后后总共收购了上百家企业,但是从来都没有往这些企业派驻一人,也没有输入什么先进的管理体制,被收购的企业还是靠着原来的厂长和工人继续经营,总部仅仅派出了两三位财务人员度这上百家企业进行全年巡回审计。
黄鸿年的目的也并不在于通过实际的经营而使这些收购了的企业“起死回生”,实际上,他只想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利用“中国概念”为噱头,把相关联的企业打包在国外上市,谋求利益!
但是,他“空手套利”的如意算盘最终还是失算了!
黄鸿年收购有余,整合无力,这些被收购了的企业,除在被收购之初,短暂的焕发了一番生机之外,后来几乎全都陷入到了亏损的泥潭!
到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黄鸿年损失惨重,遂将大部分股份套现,彻底脱离了与中策的关系。
曾经由黄鸿年一手导演的“中策现象”,至此算是彻底失败。
当然了,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陈明宇带着未来视角,所以能够从一开始就看清楚这件事的弊端,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尤其是放在这个深刻变革的年代中,黄鸿年的出现,第一次把“资本经营”这个概念带到了中国,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一些经济学家对“中策现象”推崇备至也是有原因的,是无法苛责的。
只不过,陈明宇听贺刚说的如此言之凿凿,还说他认为怎么怎么,好像是他发现了“中策现象”能够“拯救”国有企业一样,而实际上,这其实是当下一些经济专家的观点,他只不过是复述了别人的观点而已,真是好笑!
尤其是贺刚还说什么“中策现象”就是国企的“救世主”,这种对外资盲目崇拜的奴性和大肆捧外资臭脚的行为,真是让陈明宇感到十分恶心!
陈明宇说道:“黄鸿年确实收购了不少企业,但是他也只不过是刚刚完成收购而已,至于效果好不好,现在就下定论,还为时过早吧?”
贺刚见陈明宇竟然敢反驳自己的观点,不禁十分气愤,说道:“那你的意思是,黄鸿年不行?”
陈明宇淡淡的说道:“我没说他不行,至于他行不行,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但是,以他现在的表现来看,肯定不会是什么救世主。”
贺刚冷笑一声,说道:“我看你对这个问题也很有研究的嘛,不如你谈谈你的观点?我倒想知道,你能有什么高见!”
陈明宇道:“高见倒是没有,不过我知道一点,深化改革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情,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如果谁想要毕其功于一役,单纯的通过某一种方式,某一个现象,就认为一定能得到一个成熟的二级果,那只能说这真是太天真了!”
贺刚十分不以为然,激动的说道:“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咱们的生产力禁锢了这么久,错过了多少发展机会?如果想要尽快的取得改革成果,就必须要进行一次大解放,想要进行一次大解放,就必须要采取一种激进的方式,就不能前怕狼,后怕虎,就必须要通过激烈的改革来搅动这潭死水!引进外资,引进外国企业的先进模式,就是最佳的捷径!就算是这么做就出现一些问题,但这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些问题也是可以被理解的!”
陈明宇道:“话可不能这么说,咱们国家必须要进行深化改革是没错,这是上上下下已经形成了共识的事情。但是,是不是必须要采取一种激进的方式进行改革,那可就不一定了。苏联的改革方式够不够激进?他们采取了激进的休克疗法,想要毕其功于一役!结果呢?最终导致了【创建和谐家园】!成为了西方和平演变的牺牲品!另外,摸着石头过河是不错,这可是邓公提出的观点!但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也要东瞧瞧,西看看,看看别人是怎么过河的,是安全的过去了呢,还是陷在了其中。总不能简单的认为,我是摸着石头呢,然后就可以理直气壮的犯错误吧?”
见陈明宇竟然刚公然的讽刺自己,不禁怒火中烧,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指着陈明宇叫道:“你”
贺刚只叫出了一个“你”字就说不下去了,因为他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反驳陈明宇的观点!
苏月雯瞪着贺刚说道:“贺刚,这是你主动找人家讨论的,既然你的观点不如别人,就应该认真的接受,虚心的学习,你这是什么意思?”
陈明宇则冷冷的瞥了一眼贺刚,嘴角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贺刚讪笑了一下,终于又愤愤的坐了下来,冷笑了两声,对陈明宇说道:“我今天还真是看走了眼,原来你还是一个经济学专家啊!”
陈明宇道:“你过奖了,我可不是什么经济学专家,实际上,我根本就不懂什么经济学。不过,我平时很喜欢看报纸,对于大形势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苏月雯似乎是唯恐天下不乱,对陈明宇伸出了一根大拇指,称赞道:“哥,你说的太好了,原来你是文武双全,太厉害了!”
贺刚不屑的说道:“什么文武双全?他是练武的?”
苏月雯嗔道:“什么练武的,我哥是警察!”
“警察?”贺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诧异的看着陈明宇,问道,“你真的是警察?”
陈明宇也没什么好隐瞒的,说道:“不错,我是一个警察。”
贺刚又纳闷的问道:“既然你是个警察,又不是我们学校的学生,那你跑这儿来干嘛?”
陈明宇道:“怎么?不是你们学校的学生,就不能来了吗?”
苏月雯也道:“就是,我哥愿意来就来,你能管得着吗?”
贺刚当然知道陈明宇到这儿来是跟苏月雯约会来了,但是他实在想不到这么一个警察,竟然还对经济形势这么有看法,不过他慑于陈明宇的警察身份,倒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了,便悻悻的拿出了课本,准备上课。
第82章 经济人假设
差一分钟到十点钟的时候,陶学伟教授准时的来到了教室里,他并没有带课本和教案,只带着一个硕大的茶杯走了进来。
本来还有些闹哄哄的教室立刻就安静了下来,由此也可见,陶学伟非常受学生们的尊重。
陶学伟的个子中等,清清瘦瘦的,留着一个分头,脸上戴着一副硕大的黑边框眼镜,穿着非常朴素,衣服显然还是八十年代初期流行的款式,现在来看,显然已经落伍了。
不过,陶学伟的精气神却非常好,脸上洋溢着淡定、自信的笑容。
陶学伟站在讲台上,首先环视了一下教室里的同学,但由于教室里的人太多,陶学伟并没有看到陈明宇,他微微一笑,说道:“在开始上课之前呢,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银行家的儿子问爸爸:爸爸,银行里的钱都是客户和储户的。那你是怎样赚来房子、奔驰车和游艇的呢?银行家说:儿子,冰箱里有一块肥肉,你把它拿来。儿子拿来了。“再放回去吧。”爸爸说。儿子把猪肉放回冰箱后,又问:这是什么意思?银行家说:你看你的手指上是不是有油啊?这就是咱们家房子、奔驰车和游艇的来源。”
教室里立刻爆发出一阵笑声。
等大家笑声停下来之后,陶学伟微笑着问道:“同学们,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
陶学伟的话音一落,贺刚就生怕别人抢了先一样,扯着嗓子叫道:“银行是通过利息来赚钱的!”
陶学伟把目光看向贺刚,刚想开口,突然看到坐在贺刚旁边的竟然是陈明宇,眼睛里不禁闪出一抹惊讶的神色,不过他很很快又恢复了淡定,并没有开口跟陈明宇说话,只是微笑着对陈明宇点了点头。
陈明宇也对他微笑点头做了回应。
陶学伟说道:“贺刚同学刚才说的没错,银行就是通过利息来盈利的,如果再说的准确一点,银行其实是通过利息差来盈利的。这个也很容易理解,比如你存进银行一百块钱,利率是5,而银行把这一百块钱贷给别人,利率是10,这其中的利息差就是银行赚取的利润。”
说完这段开场白,陶学伟拿起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经济人假设”这五个大字,随即又转过身来,说道:“今天呢,我跟同学们一起讨论一下经济人假设这个概念。首先呢,我还是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有一位妇人在纽约的多家报纸刊登了一美元卖宝马车的广告,看过这则广告的人都不相信,因为一美元是不可能买到一辆宝马车的,他们都认为,这肯定又是什么公司刊登的欺诈性广告吧。时间过去了好几天,但是没有人给这位妇人打电话。大学刚毕业的小伙子吉姆看到了这条广告,他相信了这条广告,便按照广告上的电话给那位妇人打了过去,然后满怀希望的带着一美元去了那位妇人的家。吉姆问:为什么这辆宝马车只卖一美元呢?妇人说:因为我丈夫去世了,他的所有资产都是属于我的,只有这辆宝马车是属于他留给情人的。根据他的遗嘱,要把这辆车进行拍卖,拍卖所得的钱全部属于他的情妇,所以,一美元已经足够了。很快他们就办好了手续,吉姆只花了一美元,这辆宝马车就属于他了。”
讲完这个故事之后,陶学伟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水,然后接着说道:“经济人假设,也叫理性经济人,这是经济学中最根本的一个假设。可以说,整个经济学大厦就是在建立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的。这种假设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根源于经济诱因,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就是为了取得经济报酬。为此,需要用金钱与权力、组织机构的操纵和控制,使员工服从与为此效力。这种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再经19 世纪合理主义的影响而形成是雪恩在组织心理学中提出。此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动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作为个体,无论出于什么地位,其本质都是一致的,即以追求个人利益,满足个人利益最大化为最大动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为此可以不择手段。就像前面故事中提到的吉姆,他很乐意用一元钱去购买一辆宝马车,而不在乎卖车的那位妇人是不是亏钱,这是他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那位卖车的妇人,为了报复她老公的情妇,利用她老公遗嘱的漏洞,把宝马车以一美元的价格卖了出去,同样是实现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这儿尤其要说明一点,利益最大化并不单单指金钱上的利益最大化!”
听完陶学伟这一番深入浅出的讲解,坐下下面的陈明宇感到很有收获!
虽然陈明宇上一世做生意做的还算是挺成功,对如何做生意自然是很有研究,但经济学也算是有些了解,但是他对经济学的这种了解主要是他通过在商海中的打拼,通过实践获得的,但却没有什么理论基础。
就像陶学伟刚才说的“经济人假设”这个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陈明宇就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这些经济学理论看似对做生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但实际上在做一些重要决策时候,在潜移默化中,这些经济学原来还是能起到很大作用的,随着生意越做越大,这些理论上的东西起到的作用也就越大!
尤其是陈明宇现在已经决心在官商两界两栖发展,尤其是以官场为主,商界为辅,而且还处在这么一个深度变革的时代,好好学习学些经济学知识,便更加显得重要了。
这也是陈明宇要来青江学院报名函授的主要原因。
陶学伟还在接着讲:“在经济学家眼里,所有的人都是理性经济人,即不懈的追求自身最大限度满足的理性的人。根据这个假设,显然,所有的经济人都是自利的,每个人都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自身的追求。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着若干不同选择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利益的那种机会。但是,自利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私。我举个例子,一个虔诚的【创建和谐家园】受到了感化,充满了行善的愿望,他也把自己的这个愿望付诸了实践。在他人因为得到了帮助而感到幸福的时候,他自己也得到了幸福。在这个例子上,这个【创建和谐家园】去帮助别人的动机是从自己的幸福最大化来出发的,这说明他是自利的,但却不能说他是自私的。”
陶学伟接着又从另外几个角度给大家讲解了“经济人假设”的概念,他的讲解深入浅出,语言幽默,而且还不时的夹杂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让大家既听得津津有味,有听懂了这个知识点。
陈明宇也不禁暗自感叹,自己这位表叔讲课确实是很有一手!
另外,陈明宇还发现了一点,那就是陶学伟在讲课的过程中,先后说了五个小故事用来举例子,但无一例外的,这五个小故事的主角全都是外国人,背景也都放在了国外,而没有一个以国内的人和事为背景的例子。
如果以跟容易让学生们来理解的角度来看,陶学伟如果以国内的人和事来举例子,自然会让学生们更加有亲近感,也或许能理解的更加深刻。
但是陶学伟却故意没有这么做。
陈明宇暗自猜测,陶学伟之所以这么做,或许是因为他对意识形态领域还有些忌惮,虽说自从邓公南巡讲话之后,全国已经开始明确了抛开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全心全意的发展经济。
但是,意识形态领域仍然是每个人都不敢掉以轻心的,毕竟大运动过去才只有十几年的时间,陶学伟这个年龄的人都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必然是有着深切感受的
远的不说,就在几年前,还有不少乡镇的民办企业老板,担心背上“投机倒把”的罪名,自愿的把辛辛苦苦创办起来的企业交给了政府或者是集体,这些民办企业老板所担心的,也正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桎梏。
至少,从当前的形势来看,人们想要完全摆脱意识形态领域的束缚,确实还有一段路要走。
大约一个小时后,陶学伟的课讲完了,学生们意犹未尽的陆续离开了教室。
贺刚还在因为陈明宇之前对他的讽刺而耿耿于怀,此时便激将道:“同学,你的经济学理论不是很好吗?敢不敢去跟我们陶教授去讨论讨论?”
陈明宇根本懒得理他,对他的挑衅根本就是无动于衷。
这时候,陶学伟走下讲台,对陈明宇招了招手,笑眯眯的说道:“明宇,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贺刚见陶学伟竟然陈明宇认识,不禁又惊诧的看了一眼陈明宇,觉得这个人还实在是有些深不可测,便不再敢发起挑衅,拿起自己的课本,跟陶学伟和苏月雯打了个招呼,灰溜溜的离开了教室。
第83章 关于婚姻的经济学解释
陈明宇笑道:“表叔,你的课讲得可真好,今天听了之后,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
苏月雯也说道:“陶教授的课可是我们学校最受欢迎的课呢!”
陶学伟呵呵笑了起来:“你们两个要是再夸我,我可就不好意思了。明宇,你是专门来找我的,还是凑巧听到了我的课?”
陈明宇道:“我是特意来找你的,在学校里碰到了月雯,她说你的课非常受欢迎,所以就拉着我一块过来听了,呵呵”
陶学伟点了点头,又问苏月雯:“同学,你是哪个系的?我见你听过好几次我的公开课了吧?”
苏月雯道:“陶教授,我是音乐系的,实在是因为你的课讲得太好了,所以我只要有时间,就会过来听您的课!”
陈明宇道:“表叔,看来你在你们学校是声名远播啊!”
陶学伟笑道:“只要同学们喜欢听,也不枉我费心一场。走吧,明宇,咱们去外边外走边聊吧。”
陈明宇应道:“好。”
三个人从教室里走出来之后,苏月雯虽然很想继续跟着陈明宇,但是又担心有自己在场,他们两个谈事会不方便,她可不想给陈明宇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便说道:“陶教授,明宇哥,你们聊吧,我就先走了。”
陈明宇道:“好,月雯,再见。”
陶学伟也点点头,道:“再见了,同学,以后有时间了,欢迎你继续来听我的课。”
苏月雯甜甜一笑,说道:“肯定的!陶教授,明宇哥,再见。”
目送着苏月雯的背影走远之后,陶学伟轻轻一笑,说道:“明宇,你小子说实话,是不是跟这位同学谈对象呢?”
陈明宇打趣道:“表叔,您还是大学教授呢,怎么还是这种老思想啊?我们只是单纯的朋友,可没谈对象。”
陶学伟笑道:“是吗?那是我多想了,不过这个女孩子长得可真是漂亮,难得一见啊!”
陈明宇跟陶学伟很熟,而且他也知道陶学伟是个很能开得起玩笑的人,便调侃道:“表叔,要不是我知道您是大学教授,光是听您这话,我得还以为您是您是”
“是什么?”
“呵呵,那个词就不说了吧”
“哈哈,你小子,不说我也知道你想说什么。”陶学伟大笑起来,“哎,对了,明宇,上周末我去了一趟你家呢,你爸跟我提了你的事,还把你骂了一顿呢。”
陈明宇苦笑了一下,问道:“我爸说我啥了?”
陶学伟道:“就是你和小曼相亲的事。”
陈明宇郁闷的说道:“我爸这就是乱点鸳鸯谱!表叔,你是看着我和小曼一块长大的,应该知道我俩根本就没什么,我把小曼一直都是当成妹妹看的,我爸现在却硬是撮合我们,唉!”
陶学伟笑道:“明宇啊,我说句话,你别生气,好不好?”
陈明宇道:“行,你说呗。”
陶学伟道:“你爸给我说了,他之所以撮合你们两个,也不是胡乱撮合的,有两个原因。一,你爸和小曼的爸爸是世交,彼此都非常了解,小曼是从小跟你一块长大的,也是个知根知底的小姑娘。二,你们两家人的情况差不多,门当户对。正因为这两个原因,你爸觉得你如果能娶了小曼,这肯定是一个良配!”
陈明宇叹道:“我爸的想法我也明白,但是表叔,你应该理解,感情的事不比其他,是不能强求的啊!”
陶学伟笑道:“这个我当然理解,爱情和自由,向来都是最美好、最崇高、最被歌颂的两件事嘛,呵呵不过,明宇,我想跟你说什么呢,首先,你是小曼是一块长大的,又是同班同学,也算是青梅竹马了,你是不是真的把小曼当妹妹,我不知道,但是我听你爸妈说,小曼可是很喜欢你的,呵呵,所以我觉得,你们两个其实还是有感情基础的。其次,我明白,现在的年轻人都崇尚自由嘛,所以门当户对这种传统思想就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但是呢,我认为,咱们的传统思想还是要辩证的看待,要去其糟粕,留其精华。门当户对,其实在婚姻中还是很值得推崇的。我说的这个门当户对呢,倒也并不是强调两个人的家庭有差不多的资产,权力之类的东西,而是指这两个人最好有差不多的成长背景,成长背景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观,而人生观又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两个成长背景差不多的人,人生观就差不多,结了婚就更容易融合在一起。这样的婚姻就是有质量的婚姻,是优良的婚姻。”
说了这么一番话之后,陶学伟还有些意犹未尽,又道:“我是教经济学的,也可以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解释婚姻。在婚姻中,男人是女人最大宗的消费品和客户,同时,女人也是男人最大宗的消费品和客户。男女双方在婚姻中是单个的经济自由体,拥有自身的完全产权。婚姻是对耐用消费品的购买,跟一般商品交易不同的是,所付出的不是货币,而是他们自己。每个男女都是一个制造爱情的个体企业,交易的内容是对方的性别差异、物质金钱、权力名声、容貌才气等等。人人心中一杆秤,爱不会平白无故的产生。当然了,说起婚姻,我们就不能不说爱情。毕竟爱情和婚姻是有关系的,尽管不是必然联系。爱情是个恒久的话题,至今没有人能够给它下一个权威经典的定义。我不想引用别人下的定义,因为爱情实在是个性太强,似乎找不到共性。我只想说,爱情也是一种交易。贝克尔说,上帝目光所及,均可交易。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爱情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源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它的运作也始终遵循着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在经济学的视野里,爱情不管是出于何种非理性动机,都会对经济行为作出反应,没有任何爱的付出是完全不需要回报的,用更哲学一点的话说,表面上是我们爱对方,实际上是爱自己,因为所爱之人其实是自我的对象化”
说到这儿,陶学伟突然停了下来,呵呵笑了起来。
陈明宇笑道:“表叔,你怎么不接着往下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