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从水猴子开始成神》-第1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王老大王老二【创建和谐家园】着,听到此话如蒙大赦,爬着出了巷子,靠着墙壁互相搀扶,狼狈离去。

      梁渠面色冷然,要不是在这里杀人不好处理尸体,容易引来官府,他都想下狠手。

      几个狗东西,活着只会浪费米粮。

      此时巷子外站了不少人,都是被打架声吸引来的,只不过王氏兄弟素有恶名,众人见状不仅不怕,反而叫好。

      “阿水,你才十六吧,身手怎恁好了?”

      “不止,我记得是十五,年后才十六吧,真是了不得。”

      “是啊,我看那两兄弟裤子都湿了,哈哈哈哈!”

      梁渠平了平气息,收敛神色道:“好让大家知道,我厉害,是因为我去学武了,武馆里的胡武师说我根骨惊奇,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武学奇才!对付几个无赖自然不在话下!”

      此言一出,众人神色各异。

      学武?

      ------------

      第十九章 秋税 上

      学武?

      武学奇才?

      在场的众人咀嚼着两个词语,总觉得怪怪的,好像如此人物不应该出现在义兴市里,至少不应该是在梁渠身上。

      他是谁?

      孤儿。

      一个任何时代都异常沉重的身份。

      除了【创建和谐家园】求条活路,绝大部分都成了乞丐,在某个冬天默默饿死。

      梁家父子本就过得不好,不少邻居都对梁大江这个鳏夫的过世记忆犹新,死后不至于草席裹尸,但也仅买了一口薄皮棺材,草草埋在了后山,立了一块木碑。

      梁大江捕鱼技术也相当一般,家中除了遗留下来的一艘好船,连张渔网都没有,身为其子的梁渠自然不会强到哪去。

      唯一算得上好的,或许就是梁渠长得不错,可这世道,一个男娃子长得再好看,都不会有人会上门提亲,更吃不饱饭。

      可瞧见狼狈逃窜的三兄弟,似乎只能这样解释。

      大家面面相觑。

      本以为梁渠最后的道路与那些孤儿无异,要么【创建和谐家园】,要么乞讨,没料到现在竟是与所有人想得不同,脱胎换骨一般。

      先是捕鱼捕得好,每日鱼获都有近百文,后来更是一举抓到了宝鱼,还是好宝鱼,一条卖出两条的价,如今看来,那卖鱼得来的钱就是被他用来学武去了。

      读书,练武,向来是普通人出人头地最好的两条路子。

      读书暂且不论,学武,距离众人并不遥远,没见过也听过,可从来没听说乡里哪个人靠学武出人头地的。

      学完回来帮自家占住河口,多浇两亩地,多捕两网鱼都做不到,白白糟践钱。

      反倒是这梁渠,好似学出了名堂。

      不管如何,能到今天这一步,都证明了梁渠与常人不太一样,有人开始出声恭维。

      “阿水出息了,以后是要当老爷的人了。”

      “真成了武师,可不要忘记我们这些邻居们呐。”

      “是极是极,成了武师,我让我儿子也跟你学!”

      梁渠望着众人的反应,并没有多高兴,只说是自己运道好。

      说出自己习武的事,也只是不想再有无赖三天两头上门了,因此告诉大家两个信息。

      一,我没钱了,都拿去练武交学费了。

      二,我有学武的天赋,你们想来打秋风,先掂量掂量。

      当然,还有一个目的,以后他的变化会越来越大,到时候别问,问就是习武。

      什么,你问别人怎么没这番变化,别人有我这么优秀的根骨吗?

      开头给大家种下一个天赋异禀的种子,后面离谱些,就不会太突兀。

      等众人热闹散去,梁渠回到家中,搬开米缸,挖出埋在泥土中的银钱,确认一分没少后松了口气。

      再过不久就要交秋税,要是没钱就麻瓜了。

      好在托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福,要缴的税很简单,就是一个成年男子一两银子。

      只不过缴纳白银成色不一,而标准是官银,就会出现火耗问题,这个火耗自然算在老百姓头上,实际缴税是一两三钱左右。

      大顺十六成年,按理梁渠还差几个月,但懂的都懂,别说差几个月,差一年,你都是“十六”。

      只可惜,按理说一条鞭之下,直接交白银就好了,可江淮泽野一带的数个郡府还是要接着交粮食,供给皇室享用。

      为此明天就该去买米了,否则涨价涨得厉害。

      梁渠定好计划,将钱收入怀中,随后掏出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张表格,开始打拳。

      通过表格记录成长,判断练功的最佳时间和最佳效率,是为科学炼体法。

      第二天一早。

      梁渠拿上银子,早早去到米庄,发现来买米的人还不少。

      他从正对门进去,抬首是一长柜台,旁边则是一排米箱,都盛了大半米粮用作展示,若是买的少,自是可以盛了带走,要是买的多,就是从小仓库拿货了。

      柜台后坐着掌柜,正拨弄算盘,拿毛笔勾画,见有人进来,撇了一眼,依旧做着自己的事。

      梁渠衣衫寒酸,瞧着也不似有钱人,他自然没兴趣招待。

      “来,您拿好,一共三十六文,柜台那结账。”

      “小郎看看,要哪种粮?”

      一旁的伙计倒是热情招呼,忙完就赶紧过来,甚至有空回答旁人问题。

      梁渠望去,精米,糙米,劣米,糯米,地瓜,种类还不少,只不过都没标价钱。

      “精米多少一斤?”

      “十文一斤。”

      “恁贵?前些日子不还九文一斤吗?”

      伙计笑道:“这不秋税嘛,来买米的人多,谁也不想去做苦工,价钱自然一天一个样,您要再晚来两天,指不定就要十一二了。”

      变化如此之快,难怪没标价签,梁渠心想。

      “不能再便宜些吗?”

      “这……”

      嗒。

      掌柜搁下毛笔,抬起头后语气淡淡:“现在哪都是这个价,要买便买,不买就快些离开,前店位置不大,把位置腾给后面人。”

      梁渠眼角抽抽,颇想脱鞋抽他丫的,但义兴市就这一个米庄,得罪了只能去平阳镇买。

      一石米有一百五十多斤,抱着走十几里路怕是要累死,要是搭车,又是一笔不必要的开销。

      况且一石米不一定够,遇上鬼脚,一石米可能就给你算成七斗,得买一石半才保险。

      有钱有粮,当真是豪横。

      不想和钱过不去的梁渠只能接着问:“一斤米是十文,那我要是买一石半,用银子结呢?”

      “一石半用银子结?”掌柜的思量起来,拿出算盘拨动一番,“那就算你一两六钱,如何?”

      梁渠默算一番,他不太会讨价还价,基本就是听对方报价,觉得行就买,不行就算。

      一石半一两六钱,也还行了。

      “好,那就一两六钱。”梁渠摸出钱袋,一旁的伙计刚要伸手,却被躲了过去,“你们米庄送粮包送到家吧?”

      “你家在......”

      “就义兴市。”

      “那自是包的。”

      “好,搬米吧。”

      梁渠直接交钱,倒不担心被动手脚。

      来到这古代,唯一觉得还行的,就是商铺不会对本乡人有什么欺诈行径,要欺压都是明着来,像渔栏那般,愿打愿挨,说坑你多少就坑你多少,不会暗戳戳使坏,否则以这里的人口流动性,是根本活不下去的。

      等米到家安置好后,梁渠又买了两个箩筐装米,一床被褥,两套衣衫两双布鞋,一张好渔网,一块肥皂,一把猪毛牙刷和些许牙粉就把钱花了个精光。

      梁渠背着褥子,拎着一堆东西,心中感慨钱是真不经花,他只不过是买些生活必需品,剩下的一两多银子就没了。

      不过抱着软乎乎的棉被,今晚指定能睡个好觉了。

      ------------

      第二十章 秋税 下

      回到家,梁渠清理出米缸,烧上些热水,倒在米缸中搅合搅合,确认水温后跳了进去,打上肥皂,痛痛快快的洗了个澡。

      他经常下水没错,可没有肥皂总觉得差了些什么,十五六岁又是代谢旺盛的年纪,头上始终油油的,整天练武出汗,没那种清爽利落的感觉。

      期间梁渠还发现了一个水流的妙用,打了皂,控制部分水流冲刷干净后流走,完全用不着换水。

      夜晚,梁渠铺上新买的褥子,舒舒服服的睡了一个好觉。

      接下来好几天,梁渠都是出船,在船上练功,阿肥捕鱼,然后傍晚回去,假装捕上一天鱼,并且期间开始增加昂贵鱼种的出现,又攒下六钱银子。

      或许因为睡得好,他练功都更有精神,效率明显提升。

      “哎,鬼天气越来越冷了。”

      这天梁渠抱着被子,都不想从被窝里出来,只想再睡个回笼觉。

      现实和小说真的有差别,以前总能看到某些主角一天到晚不知疲惫的修炼,当饭吃,可现实是除非机器人,否则真做不到连轴转,连续练三个时辰就很厉害了,再多人会垮的。

      “收秋税了,收秋税了,大家快去埠头上纳粮!”

      正想睡个回笼觉梁渠听到门外有人喊,打了个激灵。

      秋税日子不固定,只在左右几天,具体哪天全看吏员。

      他赶忙穿上衣服出门,发现各家各户都开始往埠头上搬粮。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3 00:47:12